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1
刚听朋友介绍看《仰望星空》时,以为是什么青春偶像剧,后来才知道,《仰望星空》是一部为庆祝钱学森100周年诞辰的大型纪念片
钱学森,一个著名的传奇人物,他有多能干?他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可以说他生于科学,死于科学
我们可想而知,在旧中国时期,有谁致力于科学,而且在科学领域创造出一片新的蓝图,几乎是寥寥无几,唯独有偶
钱学森三岁时,去了父母不熟悉的北京。这位从小就不甘于人后的科学奇才,在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在校奋斗了4年之后,终于在1934年毕业了!这次毕业是否意味着这个勤奋的年轻人已经告别了他的学习生涯?
不,在交通大学毕业了,但他到了更高的学府去深造去了,他考取了清华大学赴美留学公费生。
在美国,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在大学期间,他努力学习,终于在1936年从马萨诸塞州获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由于对伟大的科研事业充满热情,他在获得硕士学位后调到了加州理工大学航空系。
可以说,钱学森认为科学研究比生命更重要。这从他与妻子的相处上可以看出,他的妻子在电影里这样说过:“他,吃完早饭就去上班了,下班回家后,做完事后就躲进书房里去研究了。
”由于钱学森的这种做法,曾经让其妻子很不满,但终究,他的妻子还是理解了他,支持了他,这是他少了些许多烦恼。
每一个伟大的人,一生都并非那么的顺利,钱学森也不例外,那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钱学森被美国阻挡在美国国内,不可处境,尽管不限制他的人生自由,但一心想为国效力的钱学森,不愿做缩头乌龟,国难当头,男子汉大丈夫就该挑起担头。终于在1955年初冬,他冲破美国的藩篱来到哈尔滨。他说,“为什么中国人做不到?中国人比外国人矮吗?
"就凭着这股热情,他发明了原子弹。导弹和航空母舰。
直至《仰望星空》播完,我那澎湃的心情仍不能平静。在这种健康的环境下,老钱可以努力工作,创造奇迹。难道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能够落后于钱老吗?
不能,尽管我们不能像钱老那样大的作为,但也要做到尽心尽力,问心无愧。
你的朋友ginger为这封邮件插入了背景**-****
**器加载中...
正在发送...
此邮件已成功发送。再回一封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2
观《仰望星空》有感
————祖国,我的母亲
090106班
赵鑫看了《仰望星空》这部电影, 更深层次地感受到钱学森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民族气节、坚强毅志、艰苦朴素的生活,都显示出他的品格和情操,令人钦佩。
“钱学森”这三个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他的爱国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他依然不顾重重阻碍,无时不刻想着国家。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后,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
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从他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我们今天很幸运。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的是代。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看到一个蒸在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我们有很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任何大浪和磨难。与钱学森相比,在这样的恶劣形势下,他仍然坚持奋斗和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
我们是幸运的,但我们毕竟也经历过失败。失败后,虽然可能比别人落后一大步,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站不起来。我们仍然有登上山顶的梦想。大学不是我们曾经梦想的天堂。我们来这里的时候还需要更加努力。我们不能在任何时候停止前进。
我始终相信人生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一旦懈怠,终会瓦解。这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钱学森是中国科学领域的一朵奇葩。
当然,我不敢吹嘘海口想成为像他这样的科学家,甚至超越他,但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他有什么精神都值得学习。希望自己能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要再分心,也希望未来还很长远的学习之路,自己依然能一心学习,不为什么莫名的事情而牵绊,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之才。我们想做到的很简单:
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
钱学森把建设祖国视为自己的责任,我也有自己的责任,就是努力学习,未来只能靠自己创造,机遇只能靠自己把握,我努力使自己无悔。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3
初看《仰望星空》这部影片的名字,觉得这个名字及文艺又浪漫,我猜想应该是一部讲述星球宇宙的科学片,可是看完影片,才发现自己错的多么离谱,所以心中非但没有环绕着兴奋感,反倒充斥着一种沉重感与崇敬感。
《仰望星空》讲述的是科学家钱学森的人生故事。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中国航天事业的典基人。钱学森把全部的爱心和激情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和科学事业。
如果他是科学界最成功的人,他最后悔的是缺乏家庭生活和情感。在妻子眼中,他是个不太负责的丈夫;在儿子钱永刚眼中,他有点神神秘秘;在秘书张可文眼中,他甚至有点“不近人情”。他不善言辞,即使在家中也很少说几句话,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实现了多少中国人民的愿望,他让多少中国人民为之振奋,他把他的沉默寡言转化为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梦想的实现。
这一切都源于他对科学的敬仰,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责任。正如他所说的“国为重,家为轻”。
《仰望星空》不仅仅是钱学森的奋斗史,更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不仅仅是民族脊梁的培育史,更是科学精神的树立史;不仅仅是爱国抱负的实现史,更是祖国崛起的成长史。
这部影片中,最使我感动的地方是,钱学森被囚禁五年,却依旧放弃国外的优渥环境,不惜跋山涉水,也要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也要为他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这样做的原因,我想不难得出这样的原因。
他这样做是因为他身上的某种东西在引导他,某种比身体更重要的东西,某种叫做灵魂和灵魂的东西。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韧不拔,他的艰苦朴素,尤其是他的爱国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他依然不顾重重阻碍,无时不刻想着国家。
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后,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他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我身为一名大学生,凭现在的能力,不足以为祖国做出如此卓越的贡献,但是我会竭尽所能,从身边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我始终相信人生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一旦懈怠,终会瓦解。这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钱学森是中国科学界的奇葩,也是感动中国的人之一。他是无数中国人的向往和钦佩。当然,我不敢吹嘘海口想成为像他这样的科学家,甚至超越他,但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他有什么精神都值得学习。希望自己能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要再分心,也希望未来还很长远的学习之路,自己依然能一心学习,不为什么莫名的事情而牵绊,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之才。
我们要做的很简单:让今天的自我超越昨天的自我。
影片取名为《仰望星空》,我想会不会可以这样理解,仰望星空,就是仰望这些犹如繁星闪烁的中国科学家,仰望他们崇高的人格、崇高的精神,仰望我国航天事业的夺目光芒,仰望我们祖国的美好明天。
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和许多国家相比还远不如人,但是我们有许多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有这种如同星空般闪烁耀眼的精神品格与坚强意志,而我与广大的同学们,也不会甘心只做一个在星空下默默仰望的观赏者,我们也要竭尽自己的所能,从现在开始努力充实自己,向前辈们学习,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总有一天,在祖国的天空中,会有无比的辉煌。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4
今天看了纪录片《仰望星空》,描写科学家钱学森的一生。说实话,我真的被震撼了,心潮澎湃、不能平息。我曾经认为,每一篇文章的第一条规则,爱祖国、爱人民等等,都是一种形式大于现实的空谈。只要人们把自己的职责做好,他们就可以。
但今天的观影,使我脑海中一直回想着电影中的画面。一个人怎么会这样伟大?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不愧为国家脊梁!
这是一部回忆钱学森的纪录片。看了钱学森从童年到晚年的所有经历,我非常感慨。他是一个如此优秀的人,对科学孜孜不倦,对祖国无比热爱。
我在国外住了20年了。在这样一个时代,你无法想象中国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我还孩子气地问同学,他怎么能和周围的人交流?用英语吗?在国外生活,能用当地的语言和周围的人交流无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钱学森会为此感到困难吗?
不会,我想,因为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热情都投入到他挚爱的学习中了,他主动地拜访当时最优秀的力学和航天学家,和这些一流的人才在一起,完全沉浸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满足,生活的琐事根本不会给他带来烦恼。
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特别想回国为祖国建设做出一些贡献。我记得高中时写文章时经常引用这个例子,说钱学森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历经重重障碍回到了祖国。今天看了这部电影,他深刻理解了所谓的障碍。5年的时间,他被软禁,没有完全的自由,曾经坐过牢,他感觉自尊心被践踏了,心中的悲痛和愤懑曾让他一度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可想而知那是怎样一段屈辱和悲伤的经历。
回国后他积极投入工作,卫星、导弹、航天飞机,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他的带领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当他被评为感动人物时,他说:不敢当,我只是恰如其时地做了一些我能做的事。这句话最打动我。
钱学森的妻子回忆说,每天晚饭后,他都会躲在书房里看书到12点,这成了他一生的习惯,从未改变。
感动于钱老的爱国精神,这份爱国既是建国初期一名普通中国人的本能的爱国,很真挚,也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的理性的爱国,很强烈,影响很深远,而钱老在美国的特殊工作与身份,让其“学成归国,报效祖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甚至几经审问、监视与软禁,一度失去自由、尊重与信任,钱老身上体现出来的老一辈中国人对于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新中国的爱,对这片远离故土的深情,深深感动了我。
感动于钱老的科学精神,钱老一生奉献在了其热爱的科学事业上,从理论到实践,从一无所有到让中国在世界扬眉吐气,“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功勋种种至高无上的科技头衔背后倾注了钱老无数心血与热忱,科学是容不得掉以轻心,科学需要信念做支撑,科学应用于实践才是真正的造福于民。尽管钱老毕生于尖端科研与国防,但钱老的终身忧虑却在于那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科学不相信天才。晚年,钱学森一直提到,科学精神最重要的是创新。你是否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取决于你是否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前沿科学问题,而不是别人说了什么。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别人没说什么。晚年钱老还着重告知后来学人,科学需要艺术辅佐,通过形象思维、艺术思维
启发我们的科学研究,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科学可以是非常严谨,浪漫和有趣的。这就是钱老的学术启示。
相对于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去看一看历史,回眸一下前辈们得足迹其实是一件不错的事情。看到更多有趣的都市喜剧和都市爱情来添满我们孤独寂寞的心,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食粮。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更需要的是脊梁精神。
我们也可以在前人的足迹中找到自己的东西。
2012.04.24
热工11-1班朱文锋
学号:***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5
《仰望星空》是为了纪念中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而创作的。钱学森的一生以其取得举世瞩目的惊人科学成就服务于祖国。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很多:特别是“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和运载导弹)。
第二个贡献是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并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等。
第三个主要贡献是培养一大批航天科技人才,这些人才在中国航天军事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给我们留下催人奋进的“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不断鼓舞中国科技的创新和发展。钱学森的夫人和孩子在《仰望星空》里真实的讲述他理想和性格,一心用行动来巩固中国的航天事业。他的胸怀可以承揽所有在国外受到的屈辱,他被称为“威胁美国安全的第一人”,因为他的脑袋里所存储的智慧是美国人没办法把他留在美国的。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渐发展壮大的庞大中国。我们有很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而我们没有经历过任何苦难考验。钱学森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坚持不懈的精神。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6
钱学森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科学家,他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父”。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发明了火箭技术,更在于他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和推动。
在观看《仰望星空》这部电影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钱学森对于科学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他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探索者。他不断地追求新知识、新思想,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寻找新的突破。
电影中,钱学森在研究火箭技术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未放弃。他不断地探索、实验,直到最终成功地发明了火箭技术。他的坚韧和毅力,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事业中的挑战和困难并不是无法克服的。
此外,电影中还展现了钱学森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情。他致力于将中国的火箭技术推向国际舞台,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家应该肩负起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钱学森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研究,更在于他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和推动。他的精神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在科技事业中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创新。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7
星空,充满神秘感,令人有无限想象空间、是人们无比向往的地方,那里是我们无数科学家无时不刻想探索的地方,那里隐藏着无数人的梦,无数人的理想。仰望星空,这不禁让我想起钱学森那为了梦而追逐的一生。在他一生中,体会到了他那爱国情怀,理想与祖国并存着。
李四光说:“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钱学森不就是这样的吗?早年他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成为国际知名学者,拥有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在他听到新中国成立时,他决定要以自己的科学成就为过服务,却因此引起了美国的不满,并被美国非法逮捕、软禁。尽管受到如此的折磨与打击,他回归祖国的决心一如既往,并在软禁的期间为回归祖国做准备。由此的深深地体会到他那颗坚贞爱国的心,他在觉得理想、事业、荣誉只有与祖国并存才有意义。与他有相同情怀的中国人还有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四光,他曾被派往日本学造船,派往英国改学地质,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不为国外优厚的待遇和工作所动,学成后毅然回国了。李四光地质科学,从事科学研究,一向是一丝不苟,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严格的,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他热爱科学研究,李四光甚至到了晚年仍极大地关注地震研究。他经常分析大量的观察资料,还冒着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地震的预兆。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说:“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果的。”可见他那爱国之情的强烈,为了祖国的富强可以奉献出一切的决心之坚毅。虽然他们所付出的力量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共同的,所坚持的都一样——为了祖国的富强,他们的理想与祖国是紧紧相连的,他们的理想也只有一个——祖国的富强。
“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以像航海者一样,借着星光的位置而航行。”这一句是史立兹说的。这一句道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但尽管距离遥远,只要有付出、有行动、肯努力并咬紧牙关、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你会收到劳动的果实,成功的喜悦。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从而失去前进的方向。尽管现实无比残酷地打击着我们前进的身躯,但是理想那么好的光环吸引着我们不断前进,永不言败。看了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坚信理想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远。
雨果说:“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如此甜蜜;正因为有了理想,生命才显得如此宝贵。”虽然现在的我犹如灰尘般渺小,但是我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活出自己的精彩,让我的人生充满意义。尽管我的付出微不足道,但是人多力量大。星空是由一颗颗星星组成,尽管一颗星星所闪耀的光芒微弱,但是没有无数的星星都聚集又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风景呢?“世界上最可怜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会为了理想,为了祖国,为了未来而献出我这一微薄之力。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8
“你在一个如此清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
正是这样一个年轻的中国学子在“仰望星空”时发出了要征服宇宙的豪言壮语,何等的坚定而决绝。而他,亦以他往后的几十年来实现他年轻时曾许下的诺言。他,就是钱学森,一个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航天事业,一个以举世瞩目的惊人科学成就服务于祖国的爱国者。
仰望星空,小时候无数次抬起头来。仰望深邃的夜空,有许多星星,偶尔会飞过一架飞机,会让我像发现一个新大陆一样兴奋。但我从没想到,几十年前的一个晚上,一个充满梦想的年轻人发表了如此伟大的征服宇宙的宣言,并为之奋斗了一辈子。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个理想,或许这个理想并不像钱学森同志的理想那么远大,但它却是我们的信仰,它将给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源源不绝的动力,它将支撑我们克服阻挡我们前进的重重困难。
《杨朔文选》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是要靠理想才能生活的,没有理想,就会失去生活的力量。我们在饥饿中盼望的是丰收,在战争中盼望的是和平,在灾难中盼望的是幸福,在夜晚盼望的是黎明。
正是对未来抱着理想,我们的人民才能有那么饱满的战斗力量。”而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来为自己的个人理想信念去努力,或者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的是我们肩负着时代的伟大使命和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这些使命要求我们在更大的理想和信念上建立自己的个人理想和信念。我们要知道,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要成为国家和国家的接班人,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追求美好的精神家园。
《仰望星空》以其独特的视角,通过大量的历史材料以及人物访谈来讲述,使其更具真实性,加上充满思辨和情感的解说,使我们更加清晰和感性的认识到一位天才的爱国科学家的成长历程。“爱国”可以说钱学森终生不渝的情怀,是其精神的基石。青年时代的钱学森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选择了交通大学,攻读铁道机械专业,准备日后实践“交通救国”的抱负。
“一·二八”事变中,他意识到航空在现代国防中的重要性,于是,他于1934年抱着“航空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1935年,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了美国政府的重重障碍,历经艰辛回到了祖国。影片中描述到他13天里瘦了13磅的情景,真的让人内心为之一颤,是何种力量能使一个人在13天内突然瘦了13磅呢?
是一个爱国者一心回国却不得为之的无奈?是一个中国人对美国无私付出那么多却被怀疑为共产党员的愤怒?还是一个自负的天才科学家被囚而感到的屈辱?
或者是兼而有之吧。回到祖国后,钱学森带领老一代航空人,克服重重困难,在极短的时间内铸就了“两弹一星”的历史丰碑。他曾说,这辈子有过三次非常激动的时刻,加入共产党和被中组部命名为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就是其中的两次。
一个有着如此辉煌成就的科学家,最令他激动的不是功成名就的喜悦,而是加入共产党,这说明钱学森先生是谦卑的,他一生只想为国出力,即使身在美国,他想的依然是祖国的发展,假若连这样一个人,都不能成为优秀党员,谁还有资格?我们常说,要向钱学森同志学习,这就要我们以钱学森同志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追求,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起来。这不是要求我们像喊口号一般,这需要我们真正的去实施,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以具体的行动来学习钱学森的爱国精神。
铮铮铁骨,方显其爱国情怀。钱学森的回国之路并不是那么的顺利,期间的艰辛,肯定不止影片中那么轻描淡写,试想,一个普通人被监视着生活了5年会变成怎样?估计早就疯了吧。
长达五年的时刻监控,内心需要承受多大的煎熬?但钱学森不是一个普通人。在这五年里,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术研究,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连他的老师都忍不住感叹:钱学森的学术成就已经超过了我。
这是多大的鼓舞啊,也给了钱学
森最大的肯定。毕竟,钱学森不是普通人,而是天才科学家。一般来说,这样的人总是非常自负。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天才在五年的长期监视下生活,他会受到多大的打击?事实上,没有人强迫钱学森回国。当时,美国国防部向钱学森伸出橄榄枝,面对至高无上的荣誉和优越的生活科研环境。另一方面,刚刚走出战火的中国,航天事业还没有起步,还是一片空白。
但是钱学森还是毅然决然的坚持要回国,如果说,回到祖国是钱学森内心深处一直压抑着的欲望,而那五年的监视生活无疑就是这欲望之火的导火索,那是一种对于尊严与自由的追求,一旦这火烧起来,将一发不可收拾。
国为重,家为轻。回国后,钱学森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一是科研所需的人才和场所。为了航天事业,钱学森为了保守国家机密,默默在内蒙古的一个“巴丹吉林沙漠”研究奋斗,几乎放弃了与妻子儿女共同生活的时间。
他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与那批同样献身于航天事业的战友们一起共同研究,就是在这漫天黄沙里,他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我想,作为妻子,蒋英并不快乐,但同时,她也很快乐。当钱学森对她说出“跟我到美国去,好吧”这样一句话时,她是幸福的,不然,她也不会把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记得那么清楚。
虽然钱学森的求婚并不浪漫,但这就足够了。因为她懂,他需要的也是懂他的人。而她,有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丈夫,我想她也为此感到骄傲。
对于钱学森来说,有这样一位夫人,也是他的幸运。有这么一个优秀优雅的女人陪着你,能和谐地演奏,真是太难得了!
钱学森一生致力于航天事业,五年回国,十年投两颗炸弹。他是知识的宝库、科学的旗帜、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我们应该铭记这样一个名字——钱学森。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9
范文一:
为了怀念钱学森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今天,老师让我们全体同学在班里的电脑屏幕上观看了《仰望星空》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钱学森在美国遇到许多障碍,无法回国的故事。后来,在周总理的帮助下,他终于回到了祖国。
钱学森的这些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感动于他回国的执着,感动于他学习的刻苦,更感动于他那善良美好的心灵。
钱学森生活在战争时期,被迫签订不能回国的不平等条约。他每天都去政府签字说他还在美国。。。他每天都在遭受着对祖国的向往和深深的自责,他不能用自己学到的东西为祖国服务。
今天,我们每天在一个和平的国家里过着幸福的生活,而我们的前辈们却生活在这样一个艰难的环境中。回顾过去,看看现在,我们为什么不努力学习呢?
看完这部《仰望星空》,每当想起钱学森爷爷所受到的欺负,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为我们亲爱的祖国,为维护和平而努力!
范文二: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提出的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钱老的精神、知识和贡献是很多人无法企及的。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习钱老的光荣事迹,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钱学森纪录片《仰望星空》,看完之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仰望星空》记录了钱老从立志求学救国到经历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并作出各类贡献的事情,从钱老的一生中我主要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首先,我们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荣辱与祖国的兴衰息息相关。从小我们就应该有这样的打算: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骄傲,随时准备充实自己的力量,为祖国作出贡献。钱老青年时在国内求学期间,正值日本入侵中国之际,面对被日本飞机轰炸的国土,面对每日从学校上空飞过的日本轰炸机,钱老深刻感受到祖国的被动,从此立志出国求学,要用自己的学识拯救中国。钱老这种为国而忧,从小将国家的兴亡与自己联为一体的精神极大的鼓舞了我。
其次,成大事者要学会取舍。“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当时,钱先生已经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的主任和教授。然而,新中国的建立对他产生了无比的吸引力。他坚决准备放弃在美国建立的世界,带着妻儿回国为祖国做贡献。这种老钱,贴近祖国,义举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钱老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留给中国乃至是界的财富是无与伦比的。他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范文三:
班会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仰望星空》,给了我很大的感触。
《仰望星空》是为了中国伟大的科学家纪念钱学森而创作的电影,几乎真实的记录了钱学森一生的思想与作为。他是我们的榜样,他更是中华名族的骄傲!!!!
钱学森,谁不知道这个人,谁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他的成就使我们的国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为我们的国家作出了很大的功献。他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被誉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等称号。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10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读后感3000字:
深渊,仰望星空(联想到梵高),魏晋名士,卑微和骄傲,风骨和风流,封页上映入眼帘的这些个关键字,让我毫不犹豫地买下这本书,看完《夜照白》之后,就饶有兴致地端起它。
薄薄的一本,装帧精美,读这种书最有成就感,一俩晚就能读完,而且不同于其它哲思深刻的书籍,这本书,不需要用脑,也不需要动笔,可以快速又轻便地读,充其量,他只是一本小说,是一本微型小说的合集,一章一个人物,一章一个故事,写法上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插科打诨法,就是易中天老师比较擅长的手法,古文今演,旧事新说,所以,很自然地,会吸引当下很多人的注意,此书也是豆瓣上非常受欢迎的书籍之一。
翻了几篇之后,特别是翻了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士小短文之后,要不是最近看多了太费脑的书籍,想消遣消遣,我应该早已撇下不看了,哗众取宠吸引眼球的语言气氛太浓,这种写法确实是相当好玩而有趣,比较适合很多年轻人的口味,可是于我,不适合,之所以让我耐着性子看完,还是因为偶然翻到本书最后的大事年表,短短200年左右的魏晋南北朝,从黄巾起义开始,战乱从未停止,起义,打仗,复辟,称帝,然后又被篡位被谋杀,不是你杀了我,就是我杀了你,杀戮从不曾停止,混乱也从未停歇,没一天是消停的,好一个动荡的年代,好一段混乱不堪的历史。
在这样恶劣的社会环境下,人如何成为一个人?就是很值得玩味和思索的一个问题,所以我又重新拿起了书,想看看那些古代的风流人士,如何完成了自己。看完,发现,确实是精彩非常,非常精彩,当然指的是人性的精彩,这些个古人们,在实现自己理想的人生道路上,到处不适应,到处碰壁,到处格格不入,到处委曲求全,到处小心翼翼而又险象环生,用其短暂的一生做了各种各自独特的注释,成就了一部浩气长存的魏晋名士的风流史,其人性的光辉,影响了中国文化千年,至今还在闪烁照耀着,光彩照人,璀璨夺目,让人至今高山仰止,顶礼膜拜。
曹操,有作为一代枭雄的才干和霸气,文能倚马赋诗,武能安邦定国,雄纠纠气昂昂地完成了跌倒爬起跌倒又爬起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其风度和风骨,开创了魏晋文化人所追求的“风流”的先河;
曹植的才气着实让人佩服,可是其狂傲又让人为之着急跺脚,其人生就在这个大错位中走完;
曹丕在其弟光芒四射的光环笼罩之下,郁郁寡欢,才不及人的悲苦无法诉说,只好选择隐忍,私底下发愤用功,尽其洪荒之力写就最早的论文集子,徘徊失眠中创造出了最早的七言诗,还成了主编和散文家,生活的磨练和人格的磨砺,最终被老爹提拔到权力的顶峰,作为一个平常人他尽善尽美地完成自己;
孔融的迂腐和耿介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为了捍卫心中理想的道德模样,最终壮烈赴死,虽然死得可惜也有点滑稽,不过还是让人觉得跟其小时让梨一样的清爽甘冽,不由得不佩服其人格的纯净和高尚;此类在乱世中为维护道德以死殉道的,还有作为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是绝对的潇洒的个人主义自由人士,同时又有传统道德的坚定维护者,跟孔融一样有着慷慨激昂的迂儒,为了捍卫内心的道德标准,不惜赴死,赴死之时索琴而弹的洒脱,让多少人佩服不已;嵇康虽然死了,可是他的精神没有死,还激励了好多的后来人,其中就包括他自己的儿子,嵇绍,父子都死在了以生命维护传统道德的梗上,这也说明,乱世中,以儒治国的理想主义注定是不合时宜的;
跟上面几位直愣愣的儒士作风不同,墙头草行径却也不失为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一种方法,典型如陈琳,刚帮东家骂完仇家,又不得不站在仇家一边立马骂回老东家,人格是多么的分裂,内心上应该是剧痛的,也不晓得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如何与这种痛苦相处又是如何麻痹自己的;
还有在乱世中耍小聪明求生存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王衍腰最软,一开始顺风顺水,不过最终还是死在其讨好谄媚上,还被耻笑,想想也不免唏嘘;心机男王导,也是乱世之中的善终幸存者,不过因为其敬小慎微,结果却害了至友周顗,人生不免留下一大无法弥补的遗憾;嵇康的绝交至友山涛,也秉持了差不多的处世原则,战战兢兢,运筹帷幄,苟且偷生,保得自身,也保全了至友的血脉,算是这类人中比较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
在这乱世中,有才的人必定是得经受更多磨砺的,大才子王粲,小小年纪就才气横溢,不过也被时局和掌权者磨平了傲气,饱尝人情冷暖的同时留下了流传千古的文章,而在最终棱角圆润之时,厚积薄发,守得云开见白日;同样有才的还有被罚去磨了n年石头的大才子刘桢,再有大气晚成的谢鲲,也经历了几乎同样的打磨和最后有所成就。不过也有实在太骄傲了,始终磨不平的庾亮,最后重蹈百年前同名名士“瑜亮”的覆辙;也有有才又有德行,可是结局却很悲催的乐广,玩才气玩德行都玩不过命运的捉弄,一句话,聪明的脑袋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安稳的生活。
也有不堪乱世的骚扰,甘愿做好好好好的老好人,阮籍爸爸阮瑀就是一辈子躲躲藏藏,柔声细语,谁都不得罪而能善终,死后其后代还被当权者特别关照,结果照顾出一个看似极端浪漫极端自由极端不合作的风流人士阮籍,其实内心却是极端纠结的怪胎,他对当权者始终站在十步开外,不靠近,也不走远,想靠近,又怕靠近,只能借酒借琴抒发自己的郁郁之情,个人清誉和政治担当这种鱼和熊掌如何兼得的问题始终未曾参透,纠结中蹉跎老去;不过他的悲剧却给了后来的风流宰相谢安和竹林七贤的后起之秀向秀以启示,在不断地磕碰磨合实践中,完美解决了个人自由和社会担当兼得的问题,此类名士还有王承,不显山不露水但是潜流汹涌,暗地里掀起了巨大的风浪,这类人算是这乱世中的辨证思考者,并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看过了太多鲜血淋漓的事实,有聪明人干脆选择了躲在书桌边,慧眼如炬的徐幹就是最早的一只,早已看透这乱世,遂将自己的匡扶天下的济世情怀放到了枯燥的哲学思辨之中,用文学哲学麻痹自己的灵魂,做此同样选择的还有美男子何晏,傲娇小青年王弼,玉树临风的裴楷,还有深情公子哥卫玠,都将其一生奉献给哲学文学这片净土;
除了哲学文学,酒也成了那个时代的最忠实的好友,不仅阮籍经常躲在里头,应?和刘伶则希望自己一辈子躲在里头,刘伶还为酒歌功颂德;
当然,也不乏有军人气质的名士,夏侯玄戎马一生,最后从容就义,还感染了一帮扬州城的倔犊子,被俘之时,个个昂首挺胸,引颈慷慨自戮;
也有装疯卖傻避世的乱世狂子,不同于嵇康的为道德而狂,阮咸只为自己而狂,活得完全自我,对政治从不感兴趣也从不参与,真正把庄子学到了家;此类狂徒还很多,而且基本都不是身负家国重担的长子,庾敳,卫玠,荀粲,王澄,石崇,个个吊儿郎当,玩世不恭,都好像是爹不管娘不顾的放浪形骸的野孩子;
各种活法,无奇不有,也有作为市井小人的名士,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清高,自由,爱钱,怕死,怕老婆,也喜欢权力,最后还留了全尸,也算完成得不错;
还有还有,清高做作的殷浩;小人物但野心勃勃的桓温;风流倜傥的书法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以及浑然天成的王家浪荡子王徽之;王家还出了个女中豪杰—媳妇谢道韫,魏晋风流人士,数不尽数。
一个个有血有肉,都是鲜活的生命,在那乱世中,奋斗,发光,陨落,他们的光荣和失败,他们的不屈和抗争,一直在照耀着我们这些后人,给我们以启示以激励,这么一番归拢总结下来,却也不失为一本值得一看的休闲好书,可能写读后感的意义也在于此,把好的孬的给筛选出来。
不过,此书让我感触更深的是,生命太短暂了,不由得内心波澜,感慨感叹。这些大名鼎鼎的活过的魏晋古人,有活得长一点的,不过不多,更多的都是死于非命,大哲学家王弼20几岁就死了,再聪明,再成就,再潇洒,再不堪,再荣耀,都已灰飞烟灭。一灭就过去了2000年,人生短短那么几十年,在历史长河中,算啥?何其之短,转瞬即过。芸芸众生,何其之多,真正活过的又有多少,这些风流人物好歹是活过的,还留下了鲜活的活过的证明,更多人,寂寂无名到人间走一遭,我轻轻地来,正如我轻轻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亦是其中之一,我来人世一趟,我是不是也该留下点什么?目前为止,没有,只有一些苦痛的回忆,这算是我生命最深的印记,可是这些苦痛算得了啥,前人所经历的苦痛远比我深刻痛苦得多,到如今,也都已经不算个啥了,只能从他们留下了的只言片语中,依稀能听到他们的喘息声,依稀知晓一点点他们的苦痛,惆怅,郁郁不得志,也依稀能听见,他们与社会与命运顽强不屈地抗争的呐喊声。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陶渊明也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不过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即便给了答案,我们也还得找寻自己的答案,我相信每个人都在寻找一条路,一条完成自己的路,一条留下印记的路,这条路到底在哪里?好像有答案,好像又没有,吾将不断求索,也许这求索的过程就是答案?也是不置可否。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11
《仰望星空》是为了中国伟大的科学家纪念钱学森诞生100周年而创作的电影几乎真实的记录了钱学森一生的思想与作为,本片是纪实的程度%95的真实性。
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刘树新说,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始终将个人前途命运深深融入国家、民族发展之中,始终保持着对党的事业的高度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深情,他的事迹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夫人在与孩子在本片里真实的讲述他思想,理想,性格,怎样用行动来帮中国的航天事业,他的胸怀可以承揽所有在国外受到的屈辱,他被称为“威胁美国安全的第一人”因为他的脑袋里所存储的智慧是他们没办法留在美国的,
之后辗转归国,沧桑变迁。他已成为受人尊敬的“两弹一星”功勋。她是国外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和歌手。她就是那个站在他身后默默付出的女人。他也是她永恒微笑的听众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维护世界和平,**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发射成功
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以对新中国的热爱献身于国家,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毫不犹豫地投身于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钱学森。
我们不妨静想一下,如果没有钱学森他们那样一批爱国的人,那么就像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仰望明星票房可能并不乐观,因为现在人们更关注那些不是纪录片或肤浅的纪录片,我想推荐这一部。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12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提出的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钱老的精神,钱老的学识,钱老的贡献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习钱老的光荣事迹,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钱学森纪录片《仰望星空》,看完之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仰望星空》记录了钱老从立志求学救国到经历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并作出各类贡献的事情,从钱老的一生中我主要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首先,我们是祖国的一份子,我们的荣辱与祖国的兴亡强盛息息相关,我们从小就要拥有我为祖国的繁荣而自豪,并时刻准备着充实自己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的意向。钱老青年时在国内求学期间,正值日本入侵中国之际,面对被日本飞机轰炸的国土,面对每日从学校上空飞过的日本轰炸机,钱老深刻感受到祖国的被动,从此立志出国求学,要用自己的学识拯救中国。钱老这种为国而忧,从小将国家的兴亡与自己联为一体的精神极大的鼓舞了我。
其次,成大事者要学会取舍。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钱老已经在美国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但新中国的成立,对他产生了无以伦比的吸引力,他毅然决然的准备放弃在美国打下的一片天地,携妻儿回国为祖国贡献力量。钱老的这种,一心靠近祖国,大义取舍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
再次,世界正在走向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从钱老的夫人蒋英女士的回忆来看,钱老几十年如一日,每日饭后一杯茶,独自一人进入家中的小书房,学习到晚上十二点,这样的坚持震撼了我。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的飞速更替,要求我们时刻学习着,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拥有一席之地,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也才有可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最后,钱老经历了回国之前的软禁之苦,也经历了新中国的十年动乱,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为祖国设定的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也因为国家的动乱而推迟,以及好有的去世等等,都给他带来了比较大的打击,但他没有倒下,也没有动摇自己立志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的决心,这种不放弃的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映像。与钱老比起来,我所经历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了,我应该学习钱老这种坚韧的精神,这样,我才会更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小挫折。
钱老已经与世长辞了,但他留给整个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的财富确是无可比拟的,他将在人们心中与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