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四篇

2023-12-08 15:18:37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幼儿教学教案

【#实用文#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四篇#】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教案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经过我们持续的努力和磨练我们最终完成了最新的“幼儿教学活动教案”,欢迎您在碎片化的时间内来阅读本页!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篇1)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教授幼儿一些身体练习的基本形式,是增进幼儿体质以及促进幼儿情绪成熟的最基本的途径。它不是简单的技能教学,也不同于一般体育锻炼,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同时,要提高儿童的个性和个性,发展智力,为终身健康打下基础。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发现我们在设计体育活动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1、较片面地理解体育教育的目标,上下来感觉未能全面发展幼儿的能力,活动中往往偏重视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容易忽视对幼儿道德情感、个性、社会性的教育。2、体育活动训练化、机械化,总是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正确方法”的传授者,没能实现幼儿主动、快乐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设计缺乏科学的兴式,导致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强,运动量不足。

针对这些原因和认识,我们还对体育活动的设计进行了**

一、关于活动目标的设计

1不同年龄(年级)儿童目标是制定儿童体育教学活动目标的主要依据。年级阶段的目标是通过该年级幼儿所开展的一个个具体的体育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在制定每一个具体的活动目标时,应该和该年龄目标相一致。例如:

小班变换方向跑的要求是幼儿能沿场地周围跑,那么教学活动目标的制订就不能超出这个水平,否则容易使幼儿造成身心疲惫,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和信心,得不偿失。

2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是制订体育活动目标的直接依据。一般来说,活动内容不同,则活动形式也不同,而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往往会使活动的价值(目标)也不同。例如:

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探索体育器材或玩具的游戏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日本标准模仿以游戏形式组织的教学活动的作用,在提高儿童体质的同时,强调让孩子体验各种情绪或情绪;而那些直接进行活动练习的教学活动(如学习新操、练习队列),则把目标定位在掌握动作要领上;还有以两人游戏、三人游戏、集体游戏之类的教学活动,目标总离不开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等等方面。

三。最后一次教学活动的反馈是下一个活动目标制订的重要依据。这是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和从现实出发提出的。人们的知识和知识技能的掌握也逐渐从低到高、由未知到已知、由少到多。

因此,了解儿童的实际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了解幼儿对上次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或增加新的较难的活动内容。

二、活动内容的设计

1首先应考虑内容对目标的贡献率。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要考虑目标的需要,从目标的启动到教学内容的选择,这是非常有益和合乎逻辑的。首先,要合理设计目标,然后考虑活动内容的难度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如果在这个环节存在问题,我们应该重新回到目标的设计上来,检查和纠正目标,使目标设计更加合理;或者重新选择活动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目标。

其次,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因而学龄儿童或**进行的体育活动内容不适合幼儿,即使有类似的活动项目,也不能有相同的要求。例如:

打篮球,**篮球有“三步上篮”的基本要求,而幼儿学习篮球的话,是不可能达到要求的,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重新制定。一般来说,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体育活动的难度和要求也要逐步提高,不同的目标也直接影响到内容的选择。

三。再次考虑活动课时和场地设备。在设计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活动的上课时间。因为幼儿园体育活动一般每周一次,每次约30分钟。

怎样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体育活动、传授幼儿知识和技能,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其活动内容的选择显得甚为重要。既不能太通俗又不能太脱离实际,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高不可攀,那就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基础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活动内容。还要考虑到场地器材的现实条件。

有些幼儿园活动场地小,器械种类和数量也不多,这就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物和废弃物品,如利用小板凳、桌子、米袋、报纸、垃圾袋、硬纸板以及废弃果奶瓶、易拉罐、长统袜等物品进行教学。

三、活动方法的设计

在设计活动时,也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根据儿童知识内容的性质和年龄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方法的选择是否科学与教学目标的实施效果有关。

幼儿体育活动的教学方法除了《幼儿体育教学法》中所介绍的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比赛法、游戏法等等外,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总结出了一下几点

1.主动探索法。主动探索法是教师提供活动材料或利用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玩法,然后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最后经教师指导练习巩固动作。这种方法注重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感觉活动的轻松性、愉快性,真正形成“快乐体育”的理念,适合现今体育教改方向。

2.非言语指导法。非言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心里暗示,是指教师通过表达、行动和手势等手段组织和指导儿童学习和实践的方法。在这种方法的应用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清楚和清晰。同时,它可以与语言指导方法相结合,起到互补作用。

3.榜样激励法。一是教师的表率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率对幼儿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对幼儿个性和良好品质的形成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榜样作用不可忽视。

二是同伴的影响作用。幼儿的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所以幼儿在活动时,教师要创造机会,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使能力弱的幼儿在得到他人启发的同时获得成功,以增强自信心。

4.儿歌辅助法。儿歌辅助法就是把动作的基本要领或游戏规则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教给幼儿,使幼儿在理解儿歌的同时记忆了动作的要领或游戏的规则。这种方法更生动、生动,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容易掌握。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篇2)

再谈幼儿园教学

活动的设

计k课程与活动

cyhd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

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仅针对儿童

新的学习经验是帮助孩子系统地学习

这是统一和引导大学生心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什么样的教学是

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达到有效性?这是当前幼儿园课程

改革**的核心问题。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

学生在教学后所取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的

教学要求教师采取相应的备课策略和教学实施策略

和教学评价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是活动的具体路线

动态规划既是教师教学的蓝图,也是教师得良好教育

其结果十非常必要的准备工作,它构成了教师的教学准备策略

重要内容。可见,教学活动设计的质量取决于是否有教学活动

成效的关键。

一、活动的命名要规范化福建

教师活动的命名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点

范大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活动名称应反映活动的内容

学习包括课程模式(主题活动、田野活动、综合活动)和具体化

教育课程内容两部分。

科学主题活动的活动计划简单,可以直接指出

与技主题,如“主题活动:秋天”;其二级网络的具体活动可以

术写为“活动一:秋天的天气”“活动二:秋天的水果”“活动

学院三:秋天的叶子”等。

森林活动的活动计划,必须明确活动所属的领导

域,最好直接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

菁称《纲要》)中的五大领域(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

术)来命名。但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个问题:一是教师习惯于沿用以前的“六科教学法”来命

名。例如,活动直接命名为体育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

数学活动,**活动,艺术活动。二是命名不规范。如将社

会议领域的活动称为社会活动,数学活动称为计算活动

动。三是命名非常混乱、多样。有的以内容类别来命名,如

语言活动直接命名为儿歌:《数鸭子》、故事:《小黄鸡借

伞》;**活动直接命名为歌曲:《坐飞机》。有的以活动类

别说了,比如听、说活动:春天来了;看图讲述:小猫钓鱼。早

期阅读活动:三个和尚。下面列举几个案例进行对比。

※案例一

不适宜的命名—

———歌曲:《大树妈妈》;歌唱活动:大

树妈妈;**活动:大树妈妈

2009.2

21 kecheng

yu huodong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适宜的命名—

———艺术活动:大树妈妈

(歌曲);艺术活动:大树妈妈(歌唱活动)

※案例二不适宜的命名—

--故事:春天的本名

---语言活动:春天的故事

※案例三不适宜的命名—

---讲述活动:正确命名生病的小猫

---语言活动:小猫生病了

※案例四不适宜的命名—

---计算活动:5种成分适当命名法-

———科学活动:5的组成

二、活动目标的制订要具体化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它包含认知能力的发展、动作技能的掌握、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活动目标的制订和表达要有针对性,便于教师把握,使教师能够观察和评价儿童活动的情况。如中班数学活动“美丽的序列”的活动目标:

根据项目的不同特征,我们尝试进行abc,abc,abc,abc,abc等

bba、aabb排序;感受序列的规律美,体验装饰表演道具的乐趣。

目前幼儿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可以考虑目标的立体性,但在实际活动中,可以考虑目标的立体性,

教育目标的制订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笼统、抽象;二是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下面列举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五:小班早期阅读活动“小海龟”

活动目标:

1通过讲故事、读大书、玩游戏等形式,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体验小乌龟的情感世界。

2.学习运用简单句式“××看见了××”

进行完整表述。

三。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大胆的欲望表达。

目标分析:

活动目标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活动目标的行为主体不统一,目标1和目标3中教师是行为主体,目标2是行为主体

以幼儿为行为主体,在同一个活动中,表述的方式不统一是不恰当的。二是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

如目标1的“通过讲述故事、阅读大书、做游戏等多种形式”。三是目标表述较为笼统抽象,如目标3的“激发幼儿的想象”。

三、活动准备的考虑要全面活动准备的撰写,一般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活动材料的投放;知识经验的准备;学习情境的创设。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一般只考虑到活动材料的投放,而忽略了知识经验的准备和学习情境的创设。

(一)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活动材料在幼儿的学习中往往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它使抽象的知识能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他们能具体、直观地感知和体验;活动材料也可以幼儿童操作,与儿童一致

儿童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儿童得感性体验。幼儿园的活动材料,更多地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也可以保证孩子的数量,有一套操作材料,

有利于儿童自主操作和学习;还能节省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最终节约了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二)知识经验的准备经验即“经历、体验,泛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

它是人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对各种事物表象的初步认识”。教师准确地找到新的“经验点”,即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而要找准新的经验点,要求教师在进行新的教育教学活动前必须了解幼儿先期已经掌握哪些与本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具备了哪些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

“任务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并了解幼儿经验准备情况,

并做好相关的经验准备。如小班语言活动

“猜猜我是谁”,活动的目标之一是“安静倾听,熟悉同伴的声音,学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在活动前教师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

2009.2

22中相互了解、熟悉同伴的名字。

(三)学习情境的创设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适宜的情境能够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幼儿的年龄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去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事物、

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教学与生活的桥梁。如在小班

“小鸟飞

”的美工活动中,教师设置了

“小鸟飞来了

”的情境:在油画棒的顶端贴上一幅小鸟图,以画纸为天空,用油画棒在纸上自由地画直线或曲线来表现

“小鸟飞

”,由此激发幼儿的兴趣。

4、 活动过程的设计应确保有效性。活动过程是指教师和儿童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的活动状态转化和学习过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活动过程,从形式上看,只是表现了某一个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程序,但实际上却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指导思想,体现教师的设计能力。在活动过程设计中,要追求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

追求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就是强调教师应该具备的

“目标意识

”,在基于对教学内容分析和对幼儿的了解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活动的每一环节,避免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方法的多样

”“活动的丰富

”和“花

样的翻新

”等去设计一些与目标和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环节。如某位教师设计的中班艺术活动

“小青蛙找家

”(歌唱活动),活动目标是

“学习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

××-和××-的节奏,他学习了如何创作歌曲。”活动过程分六个步骤:第一步,听

k课程与活动

cyhd

《森林**会》**入场;第二步,向幼儿讲述自编故事

《青蛙的成长过程》,从而引起幼儿兴趣,引出新歌曲;第三步,学习歌曲;第四步:学会用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速度来巩固歌曲;第五步,学习创编歌曲;第六步,歌表演《春天在**》,结束活动。从活动的目的来看,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

3、 在第五步中,其他步骤与该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并不密切相关。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设计了许多类似的活动。

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始终思考“儿童在活动中要获得什么

”“我应该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并以这两条线索去设计活动,写明

“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

”或“教师做什么,

达到什么目的”。如大班语言活动

“桃树下的小白兔”,活动过程为:欣赏春天的**,让幼儿感受春天以及桃花盛开的美景;听录音,完整地欣赏故事,引导孩子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结合挂毯教具,对故事进行分段叙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迁移作品的经验,引导幼儿讨论并表述“你会把桃花瓣当成什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从这个活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活动步骤的设计和表达更加有效和清晰。

由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结构性较强的活动,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活动的整体性,强调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的一致。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尽量避免与活动内容和目标无关的活动。

总之,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再现,更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体现。只要教师努力学习、潜心研究、勤于思考、不断反思,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设计出一个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方案。

kecheng

yu huodong

2009.223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篇3)

在今天的儿童主题教学活动中,我们很高兴看到孩子们变得生动活跃。很多老师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游戏,快乐学习。然而,是否课堂气氛活跃了,幼儿参与积极性有了,我们的活动就有效了呢?

并非如此。

在今天的儿童主题教学活动中,我们很高兴看到孩子们变得生动活跃。很多老师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游戏,快乐学习。然而,是否课堂气氛活跃了,幼儿参与积极性有了,我们的活动就有效了呢?

并非如此。在有些课堂上,由于教师课前考虑得不够周到,缺乏对幼儿认知心理和学习特点的准确认识,在对游戏活动实质的把握上缺少深入的分析和理解,致使在教学时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活动,产生不必要的尴尬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对几种主题活动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案例分析】

案例一:“牛奶变少了”

在活动中,小班的孩子们围坐在老师身边。他们正在研究“牛奶”。桌子上有许多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杯子。

老师问孩子:把这个杯子里的牛奶放到另一个杯子里,你知道牛奶变多了还是变少了?老师手里的杯子又高又瘦,另一个又短又胖。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老师仔细示范了一次。牛奶倒好了,幼儿兴奋地说:“变少了!

”教师发现幼儿的回答不正确,于是加重语气问:“到底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幼儿面面相觑后仍然回答“少了”。

此时,教师显得非常尴尬,但又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引导幼儿,只得告诉幼儿:“其实牛奶没有变少,是一样多的。”而幼儿脸上充满了困惑。

分析与改进建议:本案教师明显不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小班幼儿的年龄在三岁左右。

三岁的幼儿还处于皮亚杰认为的“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思维缺乏连续性,往往孤立地看事物,认识是基于表象的,对事物外显的表象容易作出反应。由于案例中教师所选用的材料是两个不同的杯子(一个高瘦,一个矮胖),具有明显的差异,当牛奶从瘦高的杯子中倒入矮胖的杯子里时,牛奶在杯子中的高度明显发生了变化。

这种高低变化对孩子的刺激远远强于牛奶的刺激量,因此更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儿童的不成熟认知中,高等于多,低等于少,这是正常的结果。如果教师只停留于这种单向的变化来引导幼儿理解“牛奶质量的不变”,是很难帮助幼儿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联系的。

因此,出现以上案例中的现象应该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那么老师可能会问,这样的活动是否超出了孩子的认知能力,不适合小班化的孩子学习?其实不然,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如果能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加层次感,幼儿还是能够感悟到问题的本质的。

儿童的认知能力需要在如此多的经验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活动:

第一层次,牛奶从瘦高的杯子中倒入矮胖的杯子中,让幼儿谈谈想法,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幼儿的回答。

第二层次,当幼儿在未认识到本质时,再把牛奶从矮胖的杯子倒回瘦高的杯子中,引导幼儿观察牛奶量是否发生变化,再让幼儿谈谈体会。这种确认性的操作过程对于儿童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牛奶是来回倒的,形状的变化不会影响牛奶的量。

第**,再将牛奶倒入另一个形状各异的杯子里,让孩子们观察牛奶的变化,并谈谈体会。

如此经历几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幼儿的认识显然能够得到提升。上述情况下的尴尬局面是可以消除的。

案例二:“皮球里面住的是空气”

在一次科学活动中,老师取出了球。皮球鼓鼓的。教师问幼儿:

“皮球为什么会这样?”很多幼儿肯定地说:“里面有空气。

”又问:“你是怎么知道里面住的是空气?”有的幼儿说:

“猜的。”有的则说:“爸爸告诉的。

”有的说:“商场里的皮球都是这样的。”……最后,教师表扬说:

“小朋友们真聪明,懂得真多。”随之转入下一个环节。

分析与改进建议:作为一次科学活动,“皮球里面是什么”到底要让幼儿获得什么?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如果仅仅让幼儿知道“里面是空气”这个结论,活动目标的定位过低了。事实上,作为教师应该预想到,在很多幼儿的经验中,是知道“皮球里面有空气”这一现象的。对于这项活动的内容,教师不仅要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要关注他们的思维过程。

如果在这个活动中,既能让幼儿知道里面是空气,还能让幼儿了解空气是如何进入皮球的,又是如何让皮球膨胀起来的话,则会显得更为活泼与生动了。基于此,活动可设计如下:

猜一猜,皮球里面是什么?让幼儿自由回答,引导整理:皮球里面是空气。

想一想,空气是怎么到皮球里面去的呢?

做一做,让幼儿给皮球打气。

看一看,球从干瘪中慢慢鼓起来,体验空气使球膨胀的过程。

与案例中的活动设计相比,这种过程设计对于儿童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活动不仅充满趣味性,还能激发孩子的思维,有利于孩子参与活动,并能有直观感性的认识。

案例三:“诱人的水果”

教师准备和幼儿一起研究水果。课上,教师带来了满满的一篮子水果,里面有香蕉,有苹果,有橘子,有西瓜……教师把这些水果直接放到了幼儿的桌子上。活动前,教师规定幼儿不可以动面前的水果,得先听教师说好要求后才能拿水果玩一玩。

因此,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在老师的叙述上,而在果实上。教师讲了什么,幼儿根本不知道。

分析与改进建议:教师的初衷没有错。但它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特点,新鲜感总是吸引孩子的首要因素。

活动时,一篮子“新鲜”的水果,远比教师的声音更具吸引力。对于这种情况,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师讲果实藏起来,待教师明确活动要求后再展示;或者干脆让孩子先玩,消除他们新鲜的水果感,然后提出要求,变成有目的的活动。而对于学习材料如何提供、何时呈现的设计,也是幼儿活动设计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教师也是需要通过精心准备,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思考】

从以上三个案例来看,儿童教学中要有开放的活动场景和生动的课堂气氛是远远不够的。好的活动组织,必须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应幼儿心理特征、认知特点的活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做以下工作。

首先,我们可以经常从儿童的角度来解读活动内容,并预设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不仅仅是教书,不仅仅是把知识教授给幼儿。幼儿也并非完全是一张白纸。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儿童。因此,对教师来说,了解儿童施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对于活动内容,哪些幼儿是知道一些的、懂得一些的,哪些内容幼儿还不太清楚,教师心里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然后根据孩子的认知,组织和安排活动。幼儿了解得比较多的内容,就让幼儿多发表观点,引导幼儿间相互沟通,使他们能够进行相互学习;幼儿知道得较少的或者说是一些全新的内容,则需要考虑如何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采用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方法或手段,组织幼儿参与活动,尽力采用幼儿能够理解或可以操作的学习方法来组织教学;儿童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在**?需要做怎样的准备?

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才能保证孩子们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有目的的课堂活动中来。

其次,抓住关键环节,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突出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儿童教学中,儿童的活动更多地表现为游戏。然而仅仅停留于游戏层面,而不作有效的引导与组织,则幼儿无意识的成分较多。

这样,对提高孩子的活动能力,启发孩子的宝贵思维,产生了一定的障碍。而事实上,教师在幼儿活动的关键环节,要有所动作,善于把握游戏活动的关键性环节,进行适时的引导、启发,从而放大游戏活动的体验价值与学习意义。如案例二中改进后的“打气”活动,不仅使幼儿了解使皮球膨胀起来的是空气,而且还使其观察了皮球膨胀的过程,体验了充气的过程,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的兴奋与愉悦的过程。

第三,关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善于根据儿童的学习情况调整活动设计。儿童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这往往使活动偏离教师预设的方向。如果处理不当,会使活动偏离原目标,进入无序活动状态。

如果过度关注、强力干预,就有可能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活动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师除了在活动前,要充分分析幼儿的心理动态,做到充分预设活动环节之外,更重要的还需要在活动中,善于发现幼儿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教学环节,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如案例三中,当教师发现水果对幼儿的倾听造成影响时,则需要调整学习过程,可以将“触摸水果”“交流触摸感受”等环节放置于前,从而消除幼儿对水果的新鲜感,在充分体验、感知的基础上,再讨论交流水果的一些特点。

如能这样处理,活动肯定不会出现上述局面。

总之,组织幼儿开展活动,不仅是一个教师预设的过程,更是一种适合幼儿学习心理,引导幼儿健康向上的学习过程。它的组织和设计必须基于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

(浙江省嘉兴市庆安秀城幼儿园314000)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篇4)

幼儿园教学设计:趣味按钮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推荐活动名称:趣味按钮——中班数学活动

设计意图:鉴于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和发现分类方法。

2学会使用各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三。培养儿童的分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方形、圆形)、大小(大、小)数量的按钮。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有三种颜色的按钮,圆形和方形,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老师的要求下,孩子首先根据颜色这一特点对按钮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的共同特征之一)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

“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表现:红、圆、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类后,鼓励孩子们说他们是按照什么类别分类的。(活动3正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习使用多种分类方法对不同形式的按钮进行分类,再次巩固和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课程中的构建块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家长带领孩子到超市寻找超市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点分类的。

推荐阅读

上一篇:学校暑假放假通知模板范文精选(8篇) 下一篇:销售店长工作总结范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