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最新政治观后感(系列九篇)

2023-12-08 09:22:17 政治观后感

【#实用文# #最新政治观后感(系列九篇)#】您有兴趣阅读一篇优秀的文章吗?或许可以尝试阅读一下“政治观后感”所写的作品。观赏电影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们会在观影期间产生许多独特的思考。确保表达内心的想法是必不可少的,撰写观后感能够帮助我们重新领悟原作的内涵。那么对于写作品名观后感,一般有哪些要求呢?

政治观后感(篇1)

让感动永存

初二三班闫琨骜

十年,一个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时间。这十年,有许许多多的感动陪伴着我们。它们或是人间中普普通通的扶持,或是震撼人心的温暖的帮助。这些年,我们与感动同行,我们与大爱永存。

今年的感动中国,既是一个总结,又是一个开始。总结这十年,我们共同见证了这十年的感动,十年后有有了新的起点。通过这次收看感动中国,我也算是又一次体会到了人间大爱。

以前,从未听说过有这么一个栏目,而在老师初一时给我们观看的一次中,我才开始认识《感动中国》。这一次,是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审视它。186********我所体会到的,是人间的真情,是人间的真爱。

这次《感动中国》第一个介绍的是朱光亚老先生。这位“一生就做了一件事”的伟大科学家,用尽自己毕生的心血,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等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若不是这次《感动中国》提到他,那他或许真的会不为人所知。

但是他所做的,他所奉献给祖国的,确实真实的一切。正如颁奖词所说的那样:“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

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位也是让我很敬佩的。他就是“义侠巴郎”阿里木。虽然我们见过很多烤肉串叔叔,但我们怎么知道他们背后的故事呢?

阿里木也是买羊肉串的人之一,但他背后有一个温心的故事。作为一个收入不高,甚至很低的小贩,他宁愿让自己住在破旧的小房子里,也不愿每天多花一两元钱。事实上,他是用微薄的收入帮助贫困学生。长时间以来,他共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

除了这二人以外,还有许许多多感动人心的人们,例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无臂钢琴师刘伟等等等等,当然,还有更多地人们在生活中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他们做的,更多是不为人知的感动人心的事情。

这些人,他们用自己的平凡创造了一份震撼人心的爱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民族团结之歌。在当今社会,他们的行为是一种感动,是不容易感动的。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热情和爱心。

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感动永存!

政治观后感(篇2)

权力及其限制

读“国家间政治”有感

斯坦利·霍夫曼写道:“如果我们的学科有奠基之父的话,他就是摩根索。”确实摩根索对于国际关系学,犹如牛顿对于经典物理学。

他们都属于学科开创式的人物,他的著作《国家间政治》也被认为是国际关系学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权力是现实主义最重要的变量,就像物理学中的力量一样。我想通过《国家间政治》来谈摩根索对权力及其限制的理解。

一、 政治权力的内涵

第三章摩根索开篇就谈什么是政治权力,并直接给出了答案:“政治权力是实现国家目的的手段,并强调国际政治就是追逐权力的斗争,一旦人们试图通过国际政治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他们就必定参与角逐权力的斗争。”随后给出了权力的本质:

“当我们谈到权力时,我们指的是人对其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控制。所谓政治权力,是指公共权力的拥有者之间的相互控制关系和与公众之间的控制关系。”他强调政治权力是一种心理关系,是权力主体通过影响权力客体的意志而对权力客体行动的支配力量。

权力有三个方面:对利益的期待、对损失的恐惧、对领导者或机构的钦佩和热爱。权力是《国家间政治》的核心概念,为了消除误解,特意作了四种区别:

一。权力与影响力:权力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客体的力量;影响力只有说服力,其客体是否被接受。以美国国务卿和**为例。

2。权力与力量:权力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心理联系。武装力量作为一种威胁是权力的物质因素,但一旦成为暴力,就成为军事力量。

三。可用功率和不可用功率:主要强调核时代。在核大国中,核能已成为一种不可利用的力量。

四。权力可以分为合法和非法:前者指的是道德合法律许可的是用,后者则相反。

二、国家权力的构成要素

国家权力即是国家追求的目的,也是手段。在以国家权力评价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中,承认国家权力是前提。

摩根索把国家权力的要素分为相对稳定的要素和不断变化的要素。

地理:很明显,它是构成国家权力的最稳定因素。地理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等。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因素的重要性已经下降。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构成国家权力的另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自然资源主要指的是粮食和原料。一个粮食自给自足或基本自给自足的国家比一个粮食短缺的国家具有巨大的优势。原料也是如此。

工业能力:原材料只是一种潜力。要把他们转变为国家政权,我们需要有一定的产业合作能力。现代战争使重工业的全面发展成为国家权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先进工业国是强国是必然的,工业的发展必然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战备:地理、自然资源和工业能力对国家权力的重要性是通过战备获得的。战备状态取决于技术、领导能力以及军队的数量和质量。

人口:主要分布和趋势。一般来说,人口规模与国家权力成正比。

国民性:国民性和国民士气一样难以捉摸,但它对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有着长期和往往决定性的影响。这种民族的客观存在,使一国不同于另一国,使一国具有高度的自我恢复能力。

因此,对国籍的不准确估计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政策失误。

民族士气:是指一个国家在战争或和平年代支持其外交政策的决心。但国民士气不稳,有起起落落,有时甚至濒临崩溃。

因此不能依据民族性推断出在某一紧急状况下一国的士气。一般来说,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将有更多机会失去公众对其目标和政策的支持。

外交素质:其他要素是综合国力的原材料,而外交素质则是把这些不同要素组合成一个整体,指明方向,赋予以意。因此,人们可以认为外交是国家权力的大脑,国家士气士气灵魂。

**质量:一个好的**必须做到:使人力、物力与政策相谐调;平衡资源;获得公众对其外交政策的支持。

三、权力斗争的类型

摩根索认为,所有政治,无论是国内政治还是国际政治,都揭示了三种基本模式:维持权力、增加权力和显示权力。它对应于三种国际政策:时局政策、帝国主义政策和威望政策。

当前的政策是保持权力,而不是改变有利于自己利益的权力分配。

帝国主义政策:企图改变现状,使权力的分配符合自己的利益,获得比实际更多的权力。它的三大诱因:

战争的胜利、战争的失败及虚弱。他的三大目标是:世界帝国、大陆帝国和区域优势。

他的方法主要是经济的军事的和文化的。

威望政策:是获得威望的政策。这一政策的目的,不是为了威望本身,而是为了威持现状或帝国主一政策的手段和工具。

四、国家权力的限制

在无**的国际社会中,国家间的权力政治是否像霍布斯形容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摩根索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权力斗争有权力平衡、国际道德和国际法的制约。

权力均衡

权力制衡的含义:寻求某种情况的政策;实际情况;几乎平等的权力分配;任何类型的权力分配。摩根索强调,国际力量平衡是社会总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国际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国际力量平衡的不稳定不是一个原则问题,而是不能摆脱国际社会的特定环境。

造成权力制衡缺失的原因有:权力制衡的不确定性、不现实性和功能缺失。

国际道德、世界**和国际法

靡根索认为人类从来就试图控制权力。他写道:“从《圣经》到现代民主国家的伦理学和宪政安排,这些规范体系的主要功能一直是要将权力欲控制在社会能够容忍的范围内。

” 在所有具有较高文明的社会里有三种行为规范或规则在起作用,那就是道德、习俗和法律。然而在国际社会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另一种景象。摩根素认为过高估计或过低估计国际道德对国际社会的影响都是错误的。

在他看来,国际道德并不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但影响的作用有多大则不确定。近来国际道德呈现衰败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外交事务中民主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取代了贵族决策者和执行者;民族主义的行为准则代替了普遍的世界标准。就世界**而言,摩根索指出:

“世界**显然应是跨国界的,至少在某些重大国际问题上使不同国家的成员达成一致意见的**。但事实上一国对国际事务的**基本上是由国家控制的。国际法是一个客观存在。

到19世纪,国际法才有了较大的发展。国际法没有国内立法那样有效,并未能有效地限制国际舞台上的权力之争。总的看来,它还是一个相当不成熟的法律,其原因在于它几乎全不是权威机构制定的法律,而这又是国际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五、总结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跨国间交流的增多,国际道德和国际**的力量越来越强,对权力制约的力度也在增强。国际民主化的发展,国际法的完善,国际法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规范国际行为体,维持国际秩序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相互依赖的持续加强,全球化趋势进程的不可阻断,国际社会的整体性得到加强,全球意识得到张扬,强权意识和行为越来越不得人心。

虽然强权即公理的时代已经过去,国际社会也无法容忍赤裸裸的强权和武力征服。但权力无疑是政治领域的通行证,无论是国内政治还是国际政治。特别是隐藏在国际秩序和国际制度背后的权力框架,这种制度性强权或结构性暴力,它更具合法性,也更难以更改。

权力还是权力,只是给自己加了个精美的外壳。因而权力概念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理解摩根索权力政治理论的钥匙,也是理解世界政治的钥匙。

政治观后感(篇3)

这篇实际是我11.9课上的发言稿。

关于施米特,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政治是关于生存的。

政治的基础是敌友划分,敌对关系是国家间的常态,很多人将这种看似“冷酷”的观点理解为政治本质的邪恶或不讲人情,但施米特使我认识到,要从生存而非道德的角度评判“人性本恶”的观点,国家间敌对的原因不是参与政治必然导致人们道德沦丧,而是现实的生存需要必然导致普遍的敌对状态。在我看来,施米特眼中的政治更多是霍布斯视角下必然的生存需要而非卢梭视角下被建构的契约。也就是说,政治高于人,而非人高于政治。

这种观念使他的思想更实际、更现实。在他看来,自由主义的道德观念和浪漫主义的价值判断是对政治本质毫无用处的掩盖,他撕开这些外表的掩饰,探究不同的政治制度或宪政条例究竟会通向何方,探究在现实中政治的出路在哪里。举例来说,他分析魏玛民国时,关心的不是魏玛宪法的设计是否完美符合议会制的理想,而是议会制本身是否还有正当性、这部宪法在现实实践中究竟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在施米特的思想中,民主或专制只是政治的不同形式,关键在于政治的现实与本质。就像议会制沦为政党政治那样,如果这种政治的形式脱离了本质,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正当性。

在这种对纯粹政治现实的探究中,施米特始终保持的一点是,在政治领域排除道德判断。将道德与政治结合的第一个危害是,不能正确认识政治现实。中国的政治思想传统使很多中国人习惯于将政治评价与道德判断视为一体,在这种思想下,国家领导人时而是奉献社会的“父母官”,时而是不近人情只讲利益的纯粹“理性人”,时而是将国家作为牟利工具的坏人。在“道德政治”的评判体系中,国家实行政策的原因要么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异化”,要么是统治阶级维护精英团体利益的考虑,要么是某种不为人知的“黑幕”。

这种道德评价体系所欠缺的是,它从未在将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上,从生存的角度考虑国家存在的正当性。在施米特的思想中,国际政治是绝对的无政府状态,每个国家都时刻处于和所有国家的战争中,国家间的敌对与竞争不只意味着精英集团的利益角逐,更意味着每个国家、每个人最根本的生存。将政治原因化约为简单的“好”“坏”判断看似能解释一切,实则无法真正认识政治现实。而坚持这种观点的人,甚至会消除自己作为个体的政治性:如果一切政治行为的背后都是统治者个人的主观性因素,国家不合理行为的源头是官员个人的道德败坏,那么政治现实就是无法改变的,我们也就根本无法对政治做出任何改良,每个普通人都会沦落为完全的被压迫者。在网络上或现实中,我也确实见到过很多人抱有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客观存在的法律或政治制度只是掌权者的工具,认为所谓的“社会黑暗”源于掌权者的道德败坏,进而感到绝望甚至愤世嫉俗。在我看来,这种对政治主观性的价值判断是错误且十分危险的。

将道德与政治结合的第二个危害是,加剧了政治的残酷性。我个人的理解是,当人与人之间的生存竞争不掺杂道德因素时,每个人都作为完整的、独立的、不同的个体存在,无论外在的竞争多么残酷,都不会危及个体本身的存在与性质;而当道德因素进入政治领域时,因为道德具有主观性,人与人之间的生存竞争就会延伸到每个个体的本质,从而威胁到个体的存在本身。这时,因为“道德”本身作为一种客体参与到了竞争的敌对状态中,道德就可以作为一种否定敌人的武器,又因为道德不是外在的因素而是组成个体独特性的内在的主观性因素,这种否定也就变成了对敌人作为个体存在的根本性的否定。

不仅如此,出于自我生存与敌对竞争的需要,这种思想会将自己的道德观念视作“唯一真正的道德观”,从而将道德作为寻求盟友、排除异己的工具。在这种情形下,人与人(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从外在的竞争变成了内在的竞争,作文而人与人(或国与国)之间的敌对关系,就像施米特所说,也从相对敌人变成了绝对敌人。

总的来说,对于政治,应该从现实的、本质的角度考察其作用,不能以某种“崇高的”价值观为指导而抛弃现实实践的考量。是每个人出于维护自身权利的需要建构了国家,还是国家是每个人生存必然的需要而具有正当性?对于施米特来说,答案显然是后者。

政治观后感(篇4)

今天我们学习了《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给我了很大的触动。

课文讲述了:“我”和朋友来到翠湖,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给海鸥喂食。朋友告诉“我”:十多年来,每到冬天,老人走二十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食物,与海鸥相依相随。后来老人去世了,海鸥来追悼他。

我想我们应该关心动物,学习老人高当的精神。文中的老人平时省吃简用,却每天喂海鸥、给海鸥起名字,对海鸥有无微不致的关心,才使得后来老人去世后,许多海鸥都来追悼、怀念他。而现实生活中,不仅没有人关心动物,有的甚至想捕杀、吃掉珍贵的野生动物,令人十分痛恨。

有一次,放学后,我看见一些同学爬上树,准备掏鸟窝。我看了看,便离开了。现在一想,真是后悔极了,如果及时阻止,一个鲜活的生命,也不会无辜死去。

正因为我们关心动物的意识淡薄,所以才会发生一剧剧惨案,我认为我们老应当学习老人的精神,学习老人那种关心动物、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人与动物更加和睦,更加的有爱。

动物虽然不会人语,但他也是有感情的。它们也懂得感恩人们。老人与海鸥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们:要与动物和谐共处,要关心每一个生命。关爱每一个动物也是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政治观后感(篇5)

同时,马基雅维利非常重视机会,强调人们应该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屈从于命运。“机会使选择的形式有了内容。没有机会,他们的意志力就没有用武之地;而没有意志力,机会只有徒然溜走”,“所以,机会成就了这些人的伟业,而卓越的才干使他们得以洞察机会,并利用这些机会, 使祖国日益昌隆”。

就像是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点,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结合,富有哲学意义。

作者在整本书中对政治有着深刻的理解,但我认为在许多细节上有两面性。例如他在书的前几章就提出的观点——“我们要损害一个人,这种损害要彻底不留后患”。这在政治层面上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延伸到其他方面,在道德层面上就太过冷淡和不可接受了。

但他也在其他地方提到了区分政治和道德德两个不同标准——不是道德不存在,而是应该有独立的判断政治的依据。比如,君主作为一个人,人们当然可以对他进行道德的评价,但作为君主,他以及他的臣民对他的行为进行判断的最重要的根据,是他是否能够成功地获得和扩大自己的权力,为他的国家带来和平和安宁。如果道德能使他这样做,那么他做圣人就没有坏处,但是如果道德阻碍了他的成功,那么他做一个卑鄙的人就没有坏处。

在书的第十七章,作者提到“一般来说人都是忘恩负义的”,这种观点过于绝对化了。此外,笔者所研究的国家也有局限性。讨论的主要国家是地中海沿岸国家,如法国和意大利。有些观点并不普遍。

《君主论》的某些观点与现在社会所重视的道德相矛盾,但是决不能否认这本书在政治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对于人生的启示,就像是猛的揭开了政治浮华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了辉煌背后辛苦的付出或是肮脏的交易,马基雅维里丰富的思想是在历史的冲刷下熠熠闪光的,经久不衰。

政治观后感(篇6)

此书可作为《东晋门阀政治》的前传。司马氏父祖三代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经营,逐步建立起足以问鼎天下的权力网络。司马懿凭借家族名望被同乡举荐,初涉曹魏政坛,曹操时代并不瞩目的他因加入曹丕集团得以跻身一流士族,通过与曹魏功臣家族的联姻和建立事功来巩固司马家族的政治权力,后发动高平陵之变,消灭曹魏皇族势力,奠定了魏晋嬗代的基础。

司马师掌权后,严格对内控制,铲除异己,消除了东关战败对司马家族的不利影响,形成了魏晋嬗代的基本格局。司马昭执政后,延续其兄的政治理念,借助灭蜀之战摆脱弑君所带来的道德舆论危机,拉拢曹魏功臣后裔,排挤忠于司马氏的寒族功臣,制定新朝礼仪、法制、官制,铺平了魏晋嬗代的道路。

司马炎作为受成之君,缺乏政治根基,只能依仗开国功臣和司马宗室来维持统治,又因太子资质愚钝,始终摆脱不了齐王司马攸对其皇位的威胁,后借助灭吴之战的胜利而重用外戚势力,继而对抗功臣和宗室,同时重新分封藩国,逼迫齐王就藩,这几项举措虽然加强了皇权和帝系实力,但使得政治局面趋向复杂,而后智力低下的太子即位,缺乏掌控政局的能力,外戚杨骏和贾后先后执掌朝政,最终引发八王之乱,埋下了西晋短促而亡的祸根。

政治观后感(篇7)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自信就是凝聚力,自信就是精气神。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觉,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强,才能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开放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铸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为之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中国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美好前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的行动。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中国道路解决的主要是自信的问题,中国的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纵观历史,往往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路,想出来的解决方案,基本都是对的。凡是照搬照抄国外的经验,往往总是走弯路,无论是什么样的模式,什么样的理论,到了中国就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理从来都是具体的,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经历了35年来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全世界都在研究中国模式,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没有理由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融为一体,我们坚信,只要沿着这条路走,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精神,就是我们前进的精神动力,35年来,我们经济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精神文明更要发展,我们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们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奋勇向前。

中国力量,解决的是靠什么实现梦想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每一个人都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只有唤醒每一个人,凝聚13亿人的力量,也只有凝聚所有人的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天才会更早到来。

政治观后感(篇8)

新疆大学研究生读书报告(设计)

题目:政治学读后感

指导老师:张家飞

学生姓名:图尔荪江.阿卜力孜

所属院系: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政治

班级:2012级政治学

完成日期: 2012年10月2日

新疆大学

摘要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学者,身兼各种名号,《政治学》是其代表作之一,据说其为了完成此作,曾带领学生记录了希腊上百个城邦的政治制度,但如今仅存的只有《雅典政制》一书。本书是其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政治学》本书中讨论的是;什么是比较理想的政治体制。

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的既定制度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成书于公元前326年。

本书在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制度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自然政制动物的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样的国家才是最适合公民的国家。

关键词:政治制度,政治体制

绪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既有趣而又重要的;——所以有趣,是因为它表现了当时有教养的希腊人的共同偏见,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成了直其中世纪末期一直有着重要影响的许多原则的根源。全书共8卷103章,按内容可分4部分。

第一卷论家庭

第一卷应当是对展开论述的一个准备工作。政治学应当从何处开始?原因是一个城邦的基本单位是家庭。

但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批评那些认为治理一个城邦的人,比如治理一个家庭、父母、主人、政治家和君主,其实是同样的意思。区别只在于管理它的人数。我们必须注意,中国古代的政治关系是从血缘家庭关系演变而来的,所以父权制、宗族关系、父权制和父权制是普遍存在的。当孔子说“齐家治国平天下”时,我们应当牢记,那是当时的真正政治形态,因为事实上治理“国”的统治者们,正是以管理家族的方式统治的。

亚里士多德像很多哲学家一样注意到了治家与治国、牧畜与牧人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是一个天生的自由主义者,“中庸”和实际永远是我们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最好注解。亚里士多德尽管承认“并非所有奴隶或所有自由人都是自然奴隶或自然自由人”,但是,与柏拉图“构**的材料”的神话如出一辙,“自然打算让人们这样,一部分人服从而另一部分人则显示权威和运用高贵者的权力”,因为人们天性如此,有人天生是自由人,有人天生是奴隶。

亚里士多德不是一个只会唱高调的人。尽管一些自由主义者有足够的理由仇视他,这个古老的道理最终还是被熊彼特们在“人生而平等”甚嚣尘上的年代以精英民主主义曲折地但是无可置疑地辩护了。

亚里士多德确实是一位深思熟虑的实用主义者。但是亚里士多德仍然是一个念念不忘美德作用的古希腊哲人。在讨论其它政治制度时,yashi指出,预防和控治犯罪不仅在于分配,而且在于培养禁欲习俗。

这与现代的观点截然不同。自由主义者显然坚持如何使用财富并非国家社会所应干涉,我们所能够的仍在于以法治与制度来防范问题的发生而并非道德化地推行权力。这也许是因为自政治学“现代化“后权力因素终于脱离伦理而独立的缘故。

我们不否认亚里士多德的解决方案是一个更好的方法,但是研究政治的人需要注意的是,权力总是一只狼狗围绕着你,它的野性并没有完全消失。

第三卷公民和政体理论

第三卷是亚氏立论的重要篇章。首先是关于公民的定义,然后是政体。这一部分似乎一直都很受关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是古希腊的伟大成就,影响了西塞罗等一批重要思想家。

普遍的且扼要的对于政体思想的描述是:正确的政体以正义为原则,以统治者利益为最高的政体都是它们的变体。正确的政体分为三种:

君主制、贵族制和共和主义有三种类型:**、寡头制和民主。

所以亚里士多德教导我们,真正重要的是人们应该认识到城邦的存在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美好的生活,否则奴隶和动物也可以形成城邦。忽视古典哲学家对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的表达是不明智的。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实用主义的柏拉图,他使柏拉图不如最好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和柏拉图在最高层次上,或在不属于世界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讨论了城邦的权力归属问题。即使法治可以避免激情,但法律的制定仍然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在这方面,亚里士多德没有给出什么样的法律是适当的。

如果我们有悟性,也许可以猜想到,在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智慧者看来,试图用理性的计划来设计制度或方式来达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也许有人能做到,但这极需要运气。

倘若我们以此来诘责亚里士多德的论述,那么我们是犯了把《政治学》当成《理想国》来阅读的错误。因为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不打算从无到有地设计出最好的城邦,相反,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的应该是最合适的城邦,即符合当地风俗习惯的最好的城邦。因此,亚里士多德对君主制的描述,如果不简单地说是一种里士的叙述,应该理解为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是,很容易找到德性明显高于普通人的城邦最适合君主制。

其隐含的含义是,德性不足的人最有可能拥有君主,而这种统治最适合他们。

第七,八卷政治理想和教育原则青年训练

最后两卷的议论初看起来似乎颇为奇怪,在进行了“实践”多于“理论”的讨论后,亚里士多德转而投向了柏拉图式的努力,即开始设计理想城邦。与《尼格马可伦理学》的最后一卷相似,这两卷在全文中显得十分突兀。但如果我们联系全文,事实上,它们表现出了非常和谐的关系。

前五卷,如果说不清楚,至少是悄无声息地表明,按照理性和公正的原则,建设最好的城邦是不可能的。人类生活的福祉在于承认人类生活的局限性,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人”的城邦,而非上帝之城。让我们再次引用施莱格尔的名言:

人生来不是柏拉图主义者就是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古希腊思想家的高度是如此的华丽,以至于他们常常让后人感叹自己与此无关。由于亚里士多德是一位具有现实主义气质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具有保守主义、怀疑主义、经验主义等非理性主义渊源。

结论亚里士多德在他“政治学”一书里的基本假设,与任何近代作家的基本假设都大大不同。依他看来,国家的目的乃是造就有文化的君子——即,把贵族精神与爱好学艺结合在一片的人。这种结合以其最完美的形式存在于伯里克里时代的雅典,但并不存在于全体人民之中,而只存在于那些生活良好的人之中。

在伯里克里的最后几年,它开始瓦解。没有文化的群众攻击白里克里斯的朋友们,而他们也就不得不以阴谋、暗杀、非法的**以及其他并不很君子的方法来保卫富人的特权。但各种不同的力量终于结束了这种局面。

首先是法国大革命后所体现的民主。第二个原因是工业文明的兴起带来了一种与传统文化大为不同的科学技术。第三个原因是群众的教育给了人们以阅读和写字的能力,但并没有给他们以文化;

因此,好也罢、坏也罢,有文化的君子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

政治观后感(篇9)

读了潘书记《打造黄骅阳光政治》的文章,深有感触。

打造阳光政治,是推**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具体实践;是增强黄骅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的思路;是实现黄骅现阶段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黄骅所面临的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

黄骅提出打造阳光政治。什么是阳光政治。我认为,阳光政治就是努力提高公共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俗话说,就是要让老百姓知道重要的情况。重大问题讨论后,邀请老百姓参与重大决策。老百姓要监督**的一举一动。各级**的重要活动和面临的突出困难,只有得到群众的理解,才能得到群众的充分支持和配合。**工作的重要情况,人民群众能够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得全面准确的了解,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提出自己的主张。

关键在于阳光政治没有完全确立,**和群众掌握的信息非常不对称。群众能得到的,不是真假难辩的轶事,就是出口转内销。这种状况不迅速改变,人民群众的意志和主张就没有适当的表达渠道和表达方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就要遭遇严重障碍,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人民代表大会反映人民呼声的职能也很难得到完全落实。

在党的领导下,丰富民主形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打造阳光政治。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条: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要做到心系人民,权力为人民所用,利益为人民所谋,权力为人民谋福利。把为人民创造了多少福利、为社会发展做了多大努力、为国家做了多大贡献,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终标准。

二是要用科学的制度去规范。制度是阳光政治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要不断完善和完善阳光政治制度,使这些制度深入人心,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完善。

三是抓好落实。落实是关键。如果一个好的政策、好的制度不落实,那只是一张纸,一句空话。

要有抓落实的人、抓落实的举措、不落实的监督和惩罚。四是要充分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作用。要不断提高人民民主政治素质,提供参与机会,发挥监督作用。

这样,就能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最新观后感 | 最新榜样7观后感 | 政治掮客苏洪波观后感 | 最新教育片观后感
上一篇:包饺子周记(热门10篇) 下一篇:物业工程部工作总结十二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