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折线统计图课件优选十四篇

2023-11-30 08:46:04 折线统计图课件 统计图课件

【#实用文# #折线统计图课件优选十四篇#】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第一步,每个教师都应该按要求准备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中达成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在下面是我们为您特意收集的“折线统计图课件”内容,相信您一定能找到宝贵的信息!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收集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练习

三、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这节课进行统计图的练习。通过练习,大家要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学会分析折线统计图。并利用我们收集的体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一找一个人的生长过程有没有规律?

1、做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看题,师介绍人的正常体温大约37摄氏度。

问:这是什么内容的统计图?

横轴上表示了哪些时刻?纵轴上是怎样表示体温的?

请学生互说这位病人每天各个时刻的体温。

说明: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不同的数量各是多少,也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做练习十四第2题

小组讨论:你从统计图上知道了什么?

指出:根据折线统计图,我们可以知道统计图的结果和数据的一些特点。

1、做练习十四第3题

小组讨论:从统计图来分析,你认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做练习十四第4题

让学生根据素质报告书上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小组内讨论:看看自己哪一段时间体重增加得最快,和其他同学是不是差不多?全组同学体重增长有没有共同的特点?男生有没有什么规律在全班交流?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统计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感受

对于最后一个练习学生非常有积极性。

授课日期11月4日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学生能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能利用方格纸画出折线统计图。

3.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做出一定的推测和判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现在到我们桐乡乌镇来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很多外地的游客在出发前总是想了解我们桐乡的交通、天气、特产等信息。为了方便游客了解桐乡一年的气温情况,乌镇旅游网站上公布了桐乡一年12个月的平均气温数据。老师将这些数据整理成了一个统计表。

展示统计表:桐乡市20xx年平均气温变化统计表20xx-5

月份

平均气温(℃)

师:这个统计表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示?

生:统计图。

展示统计图:

师:我们以前学习过条形统计图,那这个是什么统计图呢?(学生自由说一说)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学习

1.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说说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标题、时间、横轴、纵轴、点和连接的线段。

师:你能读懂这个统计图吗?同桌互相读一读。

师:这张统计图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生:每个月份的平均气温数据。

生:1~7月气温逐渐上升,7~12月气温逐渐下降。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折线从下往上的就是上升,从上往下就是下降。

生:我知道了1月气温最低,7月气温最高。

生:我发现五、六月份温差大,还有十、十一月份温差最大。

师:温差大是什么意思?

生:在这段时间里,气温的变化很大,如十月是21摄氏度,而十一月只有11摄氏度了。

师: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生:可以从具体的数据看,还可以从线段的斜度上看。斜度大,就是变化大。

(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师:你们真善于发现,从这张气温统计图上不仅知道了每个月的平均气温,还看出了气温的变化情况。你觉得折线统计图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联系实际,绘制折线统计图

师:其实一年的气温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用电量、用水量,羽绒衣的销售量、空调的销售量等等。去年我们桐乡苏宁电器空调销售最多的月是700台,最少的月份是40台。结合我们的气温变化统计图,请你制作出一个大概的折线统计图。

桐乡苏宁电器20xx年1~12空调销售情况统计图

交流展示:

师:你是怎么画的,阐述你这样画的理由。(你把700台的月份定在哪个月,40台定在哪个月,为什么?)

生:我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来画折线统计图的,1月气温最低,空调销售最少,7月气温最高,所以空调销售最多。

生:我也是按照气温的变化来画折线统计图的,1月和12月气温很低,很冷的,空调销售应该比较好,7、8月份很热,销售也是很好的。最低的是4、5月和10、11月。

生:我最高的月是12月,接下来的1月很冷,人们早做准备,而且12月要年底了,搬新家的人也比较多。最低的是1月,因为上个月12月已经买过了。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可以做出大概的判断。

老师收集了20xx年苏宁电器1~12月的销售统计表,请你再根据这个统计表画出真正的折线统计表。

桐乡苏宁电器20xx年1~12空调销售情况统计表20xx-5

月份

数量(台)

交流画统计图的步骤,结合所画的统计图,你给销售经理提点意见。

学生回答略。

三运用中感知特点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今天认识了折线统计图。那什么情况下选择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选择折线统计图呢?我们来看两个统计表:

402班5位同学的身高统计表

姓名

身高/厘米

某同学一~五年级身高统计表

年级

身高/厘米

生:第一个统计表选择条形统计图,因为几个人比身高,用条形一下子可以看出谁高谁矮了。

生:第二个统计表用折线统计图,因为这是一个人的身高变化,折线可以很明显地显示他的身高变化。

师:所以要反映一个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话,最好选择折线统计图。因为折线统计图的最大优势就是清晰地显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想象一下,第二张统计表画成折线统计图的话,这个折线是怎样的?如果他以后每年的身高一直统计下去的话,又是怎样的呢?

生:几年之后,这个折线就平了,因为他成年之后,身高不变了。

生:老师,有可能他老了身高会变矮。这样折线还会下降的。

同学们都笑了。

四小结并延伸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其实统计图有很多种,除了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还有扇形、复式条形等(老师一一展示常见的几种统计图)。Excel表格中有很多种统计图,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看一看。

反思

一.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

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特别注重统计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选取学生身边的、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感受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通过外地游客需要了解的本市一年平均气温,以及紧密联系生活的空调销售情况,最后选取学生的身高,提供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关注统计的数学价值。

新课标指出: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我们特别将理解数据的合理性,根据统计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作为教学重点。在了解和分析了本市一年的平均气温后,让学生根据气温的变化做出大概的空调销售统计图。事实证明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实际,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做出合理的空调销售统计图,并能够结合统计数据的意义,主动联系生活经验去解释说明。在对自己设计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发表看法的过程中,学生拥有了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广阔空间,他们对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做出积极判断。在对销售经理提意见时,学生能结合实际,提出合理的策略,使学生体验到统计的现实意义。

三.关注思维能力的发展。

原来设计中由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条件完备、结论明确的例题作为学习材料。通过试教,我们发现这样的课堂设计限制了学生探求新知的能动性,学习过程成了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且思维含量很低。数学是思维的艺术和体操。一堂缺少思维的数学课,即使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再默契,也算不上一堂好课。因此,我们重新选择了学习材料,力求让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不同的收获,能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首先,让学生根据本市的平均气温变化做一个大概的空调销售情况统计图,而不是直接给出数据让学生作图,这样的设计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动手实践、阐述理由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他们活跃的思维,凸显了个性。其次,在给出两个身高统计表后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时,学生联系实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判断,并在这样的对比中,更深地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最后,在想象某位学生的身高统计图的折线发展趋势时,学生想到了成年后身高折线的变化趋势,培养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大课堂的数学教学观。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型是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课题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认识折线统计图》。

本课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中对统计提出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对东营市各项资料的分析与认识,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分析,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这是我将采用的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我将其分为以下4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的引入素材单一,以书本引例为主,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本节课前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到了有关东营市小型汽车拥有量的数据,将它作为导入素材,不仅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来源于我们身边,还能增加学生对东营市发展变化的了解,调动学生的兴趣。接下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统计图表,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是学生的完成的情况,这又是在传统教学中不可能实现的,而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将自己的智慧、成果展示给大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激励他下面的学习。

二、通过对旧知的的复习,我们进入了下一环节:新知的学习。

有数据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传统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死板”,以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倾听为主,使学生丧失了83%的知识来源,因此,在这里我将“不动”的折线统计图,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将它的绘制过程演示出来,利用视觉的直观性、形象性,突出折线统计图的构成——点线及连线的起伏,为难点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对比教学,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小组讨论的结果,由组长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给大家,并给予解说,利用实物投影仪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学生展现自我和小组智慧的机会;从学生的讨论总结内容看,基本上找到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见,课件演示的作用明显。

三、接下来进入第3环节:寻找新知,运用新知。

在这里更加突出了多媒体的强大作用,我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制成课件,当学生举例时,一一呈现出来,更加形象具体,让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运用新知部分,我利用网络搜集到了5项关于东营市的环境及基础建设方面的数据,制成了折线统计图,融入到课件中,利用贴近自己生活的、丰富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利用各种不同的统计图资料,有针对性的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多方面、不同角度的训练突破第二难点。发挥多媒体环境下内容丰富、容量大的特点。

如第一题主要练习折线的起伏可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

第二题通过气温的整体变化趋势的分析预计将来气温的变化趋势,培养学生的合理推测能力,并结合下面三道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四、总结,布置作业。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总之,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将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具体化,更加易于接受、理解;丰富的内容、高容量的练习更能让学生迅速的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实物投影仪的应用,更为师生、生生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交流和展示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最后,通过多媒体的“动”、板书的“静”,两者的完美结合将数学知识的内容体现在学生面前。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4】

学情分析

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会根据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的问题。

2.能掌握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独立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导学策略

导学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小黑板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揭题。

二.展开

1.投影出示P63练习第1题的统计表。

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再回答表后问题。

(1)20xx年与1991年相比,哪些行业的人数增加了?哪些行业的人数减少了?

(2)20xx年与1991年相比,哪个行业的人数增加最多?哪个行业的人数减少最多?

(3)结合这个地区的总人口是增加还是减少?写理由。

2.尝试画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完成下图(第2题)。

投影出示P63练习四第2题。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请学生说说是画什么统计图?

(1)学生自己试一试,完成统计图。

(2)学生交流互评。

(3)教师小结。

三.巩固

练习基本练习题

四.总结

五.作业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讲述:拆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教师提问: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二)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十一

十二

平均气温(℃)

2

5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师讲述:制拆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制作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提问: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教师提问:制作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拆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做?

(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怎样划分间隔?根据是什么?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提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垂直射线应如何划分?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三)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如果不是为了爱情我不会长大因为长大意味着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八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三、四月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四、随堂练习

1.红叶服装店20xx年5月某个星期销售衬衫情况如下表.

星期

销售量(件)

120

110

145

135

14.

155

16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再观察统计图中的折线,说明衬衫销售量的总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2.下面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个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多少摄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4)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6)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

五、布置作业

1、某县农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况如下:

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

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15年济南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如下: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从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的长短可以看出气温的什么?

师: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出各个数据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引入:

师:从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并能直观地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但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用怎样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呢?

3、揭示课题: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新授

(一)探究一

1、认识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1)在折线统计图中看到了一些什么?

(2)介绍横轴与纵轴、刻度

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月份、温度)

师: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

(3)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

相同点:横轴与纵轴

不同点:直条表示数量、点表示数量。

(4)看数据师:2015年3月济南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的?(先看横轴、再看纵轴)(11℃)

师: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7月)

(5)看上升与下降幅度

师: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上升幅度表示什么意思?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你是怎样知道的?(看折线越陡峭程度)2~3月,3~4月

师: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10~11月)

师: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

(6)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趋势。

(二)探究二

快去看“科技展”!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数量变化趋势

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

在这里又一次说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折线统计图主要通过折线的起伏,来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晰地看出变化的情况,常使用省略号省去空白部分。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优点)?

(1)“条形统计图”主要反映的是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体现数量的增减变化。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某地区一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都反映一天各个时刻气温的高低情况;

(2)不同:折线统计图还更能反映一天中气温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2、比一比:

当然是折线统计图!

3、选一选:

(1)某厂长想了解今年每个月生产

增减变化情况,那生产科长该制作。

(2)某数学教导主任想了解期中测试各班每个分数段的人数,进行比较分析,每班数学老师会制作。

A。统计表B。条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

4、用一用: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5、猜一猜:

下面的图谁说得对?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使用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五、课后请欣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7】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2.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教师指出,从条形统计图里只是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不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指出:这种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上面内容,教师指着图说明。)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提问: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其特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相同的地方都是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表示多少的是用直条的长短,折线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在图中描出各个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

因此,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从折线的起伏,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教学例3。

出示例3:(课本第62页)

理解题意后,教师提问: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确定水平射线的长度和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高度;都是用

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都要写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和单位。)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要画直条,折线统计图先根据数量描点,并依次把相邻两点连接成一条折线,再在各点旁注明数字。)

学生弄清楚上面的问题后,教师介绍具体制法。

①描点。

教师先描一月2C的一个点,再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试着描点。

②连线。

教师指导学生顺次连线。并提醒要写上标题、单位和制图时间。

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和制作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

四、全课总结(略)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简单的统计(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能深切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例题的统计表。

2、分析统计表:

师: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吗?

3、揭示课题:

教师边指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势:

师: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请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两个月间的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快、哪两个月间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慢吗?

师:你认为折线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3、了解结构:

师:既然折线统计图这样容易反映一些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

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在介绍名称时明确其作用、画图时注意点。

三、制作统计图:

1、完成P65练一练

2、同桌互相检查并纠错。

3、实物投影展示好的作品。

四、巩固练习

1、回答书上66页的第1题。

2、完成书上66页第2题。

1)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平均每个季度的产值是多少万元?

平均每个月的产值是多少万元?

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产多少万元?增产几分之几?

3、完成书上67页的第3题

4、完成新《补充读本》P65页第4题。

五、课后完成

1、完成书上67页第4题

2、把你本周的数学作业分数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9】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制作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

师: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一)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学生讨论

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二)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xx

20xx

20xx

降水量

1900

1850

1630

1400

1720

1200

2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20xx

70

260

240

200

3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20xx

90

45

300

320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三)全班展示、评价

预测:从20xx年和20xx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20xx年的第二季度游客将达到多少万人?

四、预测身高

在书上完成例2,并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推测。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并借助此情景让学生认识了解什么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数和人口负增长这些专业词语。

(2)、技能目标——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人口老龄化情景教学以及联系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并关注国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经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

学习难点:

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先后认识了那几种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中你认识了哪几种?

师:如果把我们所学的相关知识梳理一下,这个位置可能是什么?(师指ppt)

生: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如果有单式折线统计图,它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它自身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继续今天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

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看摄影展吗?

(喜欢)老师也特别的喜欢,有一组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们一起看……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关于……(老人)

师:因为我们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次摄影展的主题就是关于老年人。你知道什么是人口老龄化吗?

生: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100

师: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生: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师:我们怎么知道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数据变化呢?

生:做调查

师:上海的小朋友就搜集到了一些数据并把它们进行了整理,(PPT)你认识这两幅图吗?(板书:搜集

整理)

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这两幅图有什么异同之处呢?

生:看标题知内容不同

生:出生人口数增长幅度大

死亡人口数增长幅度小

生: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都呈上升趋势

生:两幅图的横轴和纵轴相同

师:你能观图快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

2002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是多少?2002年上海的死亡人口数是多少?(这两问题学生很快都回答出来而且答案一致)

哪一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最大?(学生回答的慢也不一致)

师:怎么不一致了呢?这个问题你回答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需要上看一眼下看一下对比数据,有些麻烦。(引起认识上的困难,引导学生寻找方法)

师:有什么解决办法让我们看起来简便吗?

生:可以合并

师:以前有过这样的学习经验吗?通过回忆旧知探索新知找出类似的方法叫做类推。它满足合并的条件吗?

生:满足,横轴和纵轴一样

师:同学们会自己合并吗?请同学们同位合作,一个同学负责收集原始数据,一位同学负责画图。

同位合作画图

选择有代表性的三幅图进行展示

A没有标题

师:你有什么建议吗?

B没有图例

师:你能看清楚这幅图表示的信息吗?

生:缺少图例

师:如果想要清楚的表示两种不同的信息,我们该如何选择图例呢?

生:用不同线段区分

生: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C

出示一幅完整的统计图

有标题

有图例

师总结:我们合并出的这幅图就叫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PPT演示)若想画一幅完整的统计图我们首先标题完整

标清图例……

师:现在再看哪一年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差距最大?(2003年)你有什么感觉?(方便,快)

师:(出示复式

和两幅单式)那对比一下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生:便于比较两组数据

师总结并板书:并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

师:仔细观图,你能回答这几个问题吗?(PPT)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发言卡的方式讨论

小组汇报

全班交流

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整体都呈上升趋势

出生人口数上升明显,死亡人口数上升不明显

从部分看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数据是不稳定的

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都小于死亡人口数

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数据差距逐渐缩小

师:从专业的角度讲,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差距叫做人口自然增长数,图中出生人口数比死亡人口数少时,这是人口负增长现象,所以上海的老龄化现象尤为严重,从19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了。

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发现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越来越小,这样的信息我们在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能发现吗?

师: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就是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板书邮电,再次强化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再结合全国的数据统计表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生:差距都是越来越小

师:那我们预测一下未来几十年中,我们全国也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

通过分析判断

推断结论(板书)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到未雨绸缪。(回顾整个制作到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图预测未来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收获提升

师:关于复试折线统计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啊?

1,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服务与我们的生产,方便我们的生活。

2.标题可能是什么,会分析。

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有什么打算?

少进日产或不进日产的,发扬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谈收获

实践作业

把自己的语数英成绩做成复试折线统计图,方便今后的学习。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了解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2、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根据数量多少描点、连线。

3、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4、体会统计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简单分析。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收集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自己的体重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2、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3、制作本节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教师叙述:小明是一个气象爱好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认真地收集了20xx年每个月的降水量,并把收集来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多媒体出示64页统计表)。

教师叙述:小明为了比较形象具体地把收集来的数据表示出来,他把收集来的数据制成了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根据第64页例题制作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问: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它用什么表示每个月的降水量的?有什么特点?

二、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入新课

1、教师叙述:后来,小明把它改成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例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这幅统计图与刚才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导学生看懂图中每个月的降水量是多少,弄清折线上升、下降与数量变化的关系)

2、揭示课题

这幅统计图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师生共同制作图

(1) 师生共同边说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至画好横轴、纵轴、网格后的图。

(2) 针对一月和二月的降水量,让学生说说如何描点?(学生说,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3) 问:怎样连线?(突出顺次,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连线过程。)

(4) 制好后检查。

2、指导学生看图

问:从这幅单式折线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相邻两个月之间,哪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下降得最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归纳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请你说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板书:特点:表示数量的多少;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问:小明为了表示20xx年降水量变化的情况选用哪一幅统计图比较好?

教师叙述:所以小明把这幅折线统计图寄给了当地的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为当地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一点依据。我们也要学习小明,小能人做大事,用自己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这祖国的发展作点贡献。

四、巩固练习

1、(1)根据自己收集的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体重制成折线统计图。

(2)画完后相互交换检查。

(3)同桌根据自己制成的折线统计图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变化情况。

(4)到实物展示台前展示自己画的折线统计图,并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

2、教师叙述:小红生病了,在今年6月79日住进了医院。医院每隔4小时给她量一次体温并把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66页第一题图)

(1) 指导学生看图。

(2)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 这幅折线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见到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折线统计图。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深化拓展

教师叙述:我是育才文具店的老板,你们都是我的员工。我收集了本店二至九月钢笔销售的情况,并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图)进货多了,我怕卖不掉,积压资金;进货少了,我又怕不够卖,赚钱少了。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例1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完成练一练

统计身高。

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

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

(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

(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四、综合运用

练习四第1、4题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六、作业练习四第3题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1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94~9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自我探索,小组讨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引入

2、揭示课题

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

出示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并进行分析:

师: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分析各个时间的气温情况......

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出示课本中的折线统计图)

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交流到:早上7点到晚上7点,每2小时观测一次,共7次;各个时间的气温情况;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二、教学新课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2、联系生活举例。

3、了解结构。

师: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师: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师: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慢吗?

师:那你认为就分析气温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师: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为什么要用折线统计图统计这些方面的数据呢?

师: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

师: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学生观察、回答:

①、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情况

②、温度变化情况、最高最低气温、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各时间段内温度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③、学生可能会说到看折线的上升或下降幅度。

生交流汇报: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三、巩固练习

1、统计心跳情况。

2、统计身高

3、阅读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谁能说说?

师:这里有一幅折线统计图,反映了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的心跳统计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问: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吗?

师:你能预测再往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

请你根据年龄的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什么信息?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或相互问答

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因为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每分80~90次左右

学生独立将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身高增长情况,和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六、教后反思

2、选择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14】

课题:折线统计图

课型:新授课

备课人: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力目标: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

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

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引出折线统计图

(1)这是李康同学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体温变化的情况吗?(条形统计图)

(3)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清楚的看出什么?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出一天的体温变化,还能很快看出哪一时刻的体温最高,哪一时刻的体温最低。

(4)那怎样更简单、更清晰的表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呢?出示折线统计图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合作探究

二、解读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也是统计图的一种,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a)独立观察b)小组交流c)、大组交流

(1)点: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②小结: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表示一天的体温。

(2)线: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什么呢?(李康的体温变化情况)

小结: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4)在折线统计图里,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变化的情况,看看书上怎么说的?学生看书

三、感受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独立思考——同桌说一说

(2)交流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它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1)生说(2)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拓展应用:

总结:

折线的升降可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作业布置

108页1、2题

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统计图教案 | 扇形统计图教案 | 统计图小学教案 | 统计图表教案
上一篇:农业方案 下一篇:用工劳动合同汇集15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