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10篇#】今天栏目小编要向大家介绍一篇非常出色的文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老师需要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来授课,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教案课件。在上课时,老师需要以教案课件为基础进行教学。每个人都有责任成为更好的自己!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 篇1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根据周长的含义,应用图形的边的特征进行探究。因此,本节课注重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本节课通过具体情境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通过动手量一量,动笔算一算,探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2、注重算法的多样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针对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以数形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体会数学的抽象与简洁。
(1)让学生观看课件后思考: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谁走得远呢?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计算美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学生汇报各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方法一 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用2个长加2个宽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算式是6+4+6+4=20(厘米)。
方法二 用6×2算出两个长的长度,再用4×2算出两个宽的长度,最后把它们加起来,算式是6×2+4×2=20(厘米)。
方法三 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因为另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与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算式是(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概括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①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对算法进行优化。
②引导学生根据方法三的算式,尝试用文字表述出来。
2、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计算喜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方法一 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算式是5+5+5+5=20(厘米)。
方法二 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5×4=20(厘米)。
(3)引导学生讨论并概括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然后汇报。
(4)比较美羊羊和喜羊羊谁走得远。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归纳概括能力,同时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1、完成教材85页“做一做”1、2题。
2、完成课堂活动卡。
设计意图:适时地进行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2、师:同学们,有一天,小狗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狗用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小兔用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小兔说:我用的绳子长,小狗说,我的绳子比你的长。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绳子长一点,谁的短一点呢?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6、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9、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谁用的绳子长?
三、实践应用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教学设计
总第20课时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交流。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一、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二、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四、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 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练一练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图略)
(1) 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2) 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探求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长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 篇4
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85页例4。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及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 给出了两种计算的方法:一种是直接应用周长的含义将各边的长度连加; 另一种是根据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列出简便的计算方法。不仅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体现了思维的不同水平。
(2) 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概括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 式,以便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学习《周长》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3、在探究周长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课件、课堂作业纸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
2、说学法: 如何体现新课程学习的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经历自己探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得出结论。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子白板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 、情境引入。
1、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周长,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周长呢?前面我们还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本节课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为新课做好铺垫)
2、 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再过几天,圣诞节要到了,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形的,一张是正方形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长一些?(生自由猜)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两张卡片需要彩带的长就是要求“两张卡片一周的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 、实践探究。
1、 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 课件出示长方形,组织学生活动量一量。(给各个小组都准备长方形的卡片)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计算出这张长方形卡片的周长吧!(要求小组合作,在合作进程中注意整理思路和方法) 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 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办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呢?把你们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 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板书算法,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
① 6+6+4+4=20(厘米) 在学生汇报了其中一种算法后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② 6×2+4×2=20(厘米)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
③ (6+4)×2=20(厘米)
(3) 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6×2表示两个长的各,4×2表示两个宽的和),指名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
(4) 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小组讨论)无论怎样列式,求出的都是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5) 通过量一量计算这张卡片的周长,同学们想出了三种应运,真了不起!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比较简单,因此得出长方形周长=(长+宽)×2(板书)
2、 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件:
(1) 出示正方形。
师: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那么正方形的周长该怎样 计算?这个问题跟正方形原什么有关?(边长有关)
(2) 组织学生用同样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教师巡视。
(3) 先让每个学生自己计算,学生算完后,找两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到黑板
前板演示:
① 8+8+8+8=32(厘米)
② 8×4=32(厘米) 请用学说想法。无论怎样列式,求出的都是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4) 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求4个5连加,根据乘 法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分别通过量、算、比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5) 小结。 同学们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探索出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板书)。
(6)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比较总结:通过计算,你知道哪张卡片所 需的彩带长一些?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什么就可以了(长和宽)。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三) 巩固练习。
1、 教材P85做一做第1、2题。
2、 教材P87练习十九第1、2、3题。
3、 拓展P88第9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巩固加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同时学生学会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点作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主要围绕教学目标,显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虽很简练,但通过板书能看出本课所讲的重点内容。
量:长6厘米宽4厘米 算:① 6+4+6+4=20(厘米) 5+5+5+5=20(厘米) ②6×2+4×2=20(厘米) 5 ×4=20(厘米) ③(6×4)×2=20(厘米) 比:哪种方法最优化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周长计算公式;
(3)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周长计算的问题;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周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
总结周长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1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周长的知识,昨在老师要同学们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现在以四人小组的方式,讨论本组有几种不同的做题方法,等会请小组汇报。
二、合作探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四人小组内汇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5分钟)
图形
我的计算方法
3cm6cm
1、
2、
3、
5cm
1、
2、
3、
我的发现
2、小组汇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请有不同做题方法的小组补充(教师板书各种方法)(6分钟)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本组的方法)
3、说说你的发现(小组汇报完计算方法后请个别同学说说发现)(3分钟)
4、师:在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多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说说你的原因。
(指着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归纳出其计算周长的公式)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5、小组汇报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本组的方法)(5分钟)
师:那么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多种方法中,你又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2分钟)
(指着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归纳出其计算周长的公式)
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师总结:方法虽然很多,但我们在做数学的时候要选择最优,最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
1、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相框的长与宽,求周长。
(2)课件出示相框由长方形演变正方形的过程,并出示正方形的边
长,求周长。
(学生自主完成题目,并进行汇报)
2、出示书本中三道练习题,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相对答案。
师:请完成后四人小组说说做题的方法,并请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计算结果。
生:汇报计算结果(每组说一题)
3、扩展练习:
师:我手中有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都是5厘米,现在请你算一算它们拼成后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师演示拼的结果)
师: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算出结果,看哪个组最快算出来。而且有一个要求:小组内每一位同学都要说说计算的方法,然后请击掌三下以示完成)
五、小结:(3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你也评价一下同学们的表现。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42~43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在小学阶段分别安排了物体与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其他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并了解平面图形计算的第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的意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化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与价值,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片、尺子
二、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有这样的要求: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相互交流。通过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景,设疑激趣;小组合作,探索新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在动物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蜗牛先生和蚂蚁xxx。它们俩都很喜欢散步。蜗牛和蚂蚁每天分别沿着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走一圈。有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原来,它们俩都说自己每天走的路程比对方长。
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的路程长一些?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判断出谁走的路程长吗?你觉得蜗牛和蚂蚁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思路:我从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想一想:我们要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要知道些什么?怎样才能知道?在小组里交流。
2、量一量:小组合作,动手量出计算这两个图形所需要的数据。
3、议一议:小组讨论,有了这些数据,该怎样计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4、算一算:独立计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并在小组里交流。
5、说一说:把自己的算法跟全班的同学说一说。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 篇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动手测量、探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不同计算方法,认识比较简便的算法,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一张任意图形)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吗?
生畅所欲言。(围图形一周的长度称之为周长)
学生计算,师检查。
3,刚才,我们已学会求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研究的内容。(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通过提问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找到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究:
1,师:同学们,你们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呢?(学生在教室找长方形物体的面)并指出它的周长。请一位同学找一找课本封面的周长,接着问:你们能求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学生学习的材料是自己在寻找的结果中任选的,而不是书本给定的材料,它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要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条件呢?(学生大胆猜测)出示一张和封面一样大小的长方形.
生: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
师:为什么?
生:大胆回答.
师:你们又如何得知它的长和宽呢?
生: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量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
师:你们在量的时候量了几条边?
生:量两条边
师:为什么只量两条边呢?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只要量它的长和宽就好了。
小结:要想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2,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
师:你们会自己求吗?(小组活动)看谁的办法多。
3,汇报成果: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第一种方法:24+17+24+17=82(厘米)长+宽+长+宽
第二种方法:24+24+17+17=82(厘米)长+长+宽+宽
第三种方法:242=48(厘米)
172=34(厘米)长2+宽2
48+34=82(厘米)
★第四种方法:(24+17)2=82(厘米)(长+宽)2
师点评:我们小朋友真聪明,把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都归纳出来了。你们来看一看这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不过我喜欢(长+宽)2这种方法,因为它来得更简便些,你们同意吗?(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4,巩固练习
师:这里有这样一条题目,你们会计算吗?
求长方形的周长:
8厘米
14厘米
学生板演。(师评讲)
(本环节教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实验验证的方法,引领着学生主动的学习。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的平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板书学生的汇报结果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解题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的策略。)
(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究: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一张正方形图片)
生:这是一个正方形。
师:如何求它的周长?
生:要先量出正方形的边长。
师:好,你们来试着求一求好吗?
生:好
师:现在两人一组来讨论如何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并把过程记录下来。
生自主练习师巡视。
师请两位方法不同的学生到黑板板演。
25+25+25+25=100(厘米)254=100(厘米)
请两位学生说说自己的解法。
生1:正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长的和所以我把四条边长相加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生2: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而且每条边都相等所以我用边长乘4就得到它的周长。
师小结:同学们他们刚才的话你们听明白了吗?你们会求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会了。
请学生小结: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两种方法:1,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巩固练习:好,你们能用刚才的记录来计算这道题目吗?
作业:小白兔的有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分米,手帕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板演师点评。
(这一环节教师在以上的基础上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
三,质疑反思,深化所学。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干兴趣的是什么?
2,你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
3,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回家量一量,算一算家中的电视,冰箱,八仙桌等物体面的周长。
(让学生总结所学,并谈总结最感兴趣的收获,这个过程既假声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收获不仅是知识,还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学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也会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 篇8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及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从特殊图形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一、游戏激趣,复习旧知。
1、教师出示信封,里面藏着一个“四边形”,你猜可能是什么图形?
2、老师提供信息“这个四边形有四个直角”,谁来猜一猜?
生3:我猜信封里的图形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
生:如果对边相等就是长方形,如果四条边都相等就是正方形。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思维敏捷,条理清楚,说的是有理有据。
4、教师信封中到底是什么图形?师出示,请同学们大声说出它的名称并说出它的特征。
5、你还知道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知识?
……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愿意到前面来指出它们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看清起点,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猜测、感悟的过程,唤醒学生的思维,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本质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学生在用手比划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同时,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搭建了新旧知识间的桥梁。
二、问题引领,导入课题。
课件: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你认为是什么结果?
师: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你有什么办法吗?想办法把周长算出来再比一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引领,从学生的认识出发,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自然将学生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
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数据。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长方形,动手测量。
2、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只要测量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3、根据图中长方形的长和宽,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预设:
生3:6×2+4×2(他在数据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高一级的加工,先求出两条长的长度,再求两条宽的长度,最后合起来)
生4:(6+4)×2(谁懂他,在理解前三个算式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明确第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他不仅学会分类,还运用了长方形的特征,采用分组法。)
5、比较优化,得出结论。
(1)师:想一想为什么这些方法的算式不同,却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呢?(算式都是计算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
预设: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种方法的要两步,其他的要3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历思考与分析,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二)探究正方形周长计算。
1、出示自学提示,自主探究。
通过长方形周长的探究,你能否很快算出正方形的周长?请你自己试试看。
2、结合图形说一说,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比一比,找出最简便的方法?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充分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研究能力。
4、说一说哪个图形的周长长?
四、练习巩固。
(一)基础应用。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块边长20分米的正方形桌布,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二)问题解决。
张爷爷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3米,张爷爷要在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边靠着围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三)思维拓展。
2、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3、一个长方形,相邻两条边之和是20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知识掌握不但牢固,做到学以致用,而且具有超强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梳理总结,巩固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 篇9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设计的一节综合实践课。
一、教学内容:
探究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面积的变化规律: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和宽相等时(即正方形)面积最大。
二、数学知识背景分析:
所谓的等周问题:等周定理,又称等周不等式,是一个几何中的不等式定理,说明了欧几里得平面上的封闭图形的周长以及其面积之间的关系。其中的“等周”指的是周界的长度相等。等周定理说明在周界长度相等的封闭几何形状之中,以圆形的面积最大;另一个说法是面积相等的几何形状之中,以圆形的周界长度最小。
虽然等周定理的结论早已为人所知,但要严格的证明这一点并不容易。首个严谨的数学证明直到19世纪才出现。之后,数学家们陆续给出了不同的证明,其中有不少是非常简单的。
而将图形锁定在长、正方形上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对应的代数问题即所谓的均值定理或均值不等式:算术平均数大于几何平均数。如果我们设长为a〉0,宽为b〉0,周长C=2(a+b),面积S=ab,我们有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等价于
于是当周长C一定时,a+b的和一定,所以当且仅当a=b时,即正方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
数学大厦中这么有趣和著名的问题居然出现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想到这些我不禁兴奋起来。作为教师我们怎么能轻易放过这样的数学教学素材,怎么能不让我们的学生亲自体验一下探究数学的乐趣,怎么能不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来体验数学的美。
于是我精心设计了这节课,但问题是毕竟面对三年级的学生,讲到什么程度,怎么教,教学目标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是我下一步要认真思考的。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还有待提高,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独立探究规律的能力也有待增强。
四、课程理念:
a+b
2≥ab(a+b2)2≥ab(a+b2)2=(C4)2
国家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是: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20xx年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双基变为了四基即: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是双基的继承和超越,基本活动经验获得了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同等重要的地位。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有助于落实新课程的能力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性目标的及对学生应用意识、创性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重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五、教学目标:
1.探究发现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变化规律:周长一定,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和宽相等时,面积最大。
2.在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等活动过程中,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渗透有序思考和数形结合思想。积累学生从事探索规律活动的经验。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六、基本流程:
引发思考—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几何解释—应用规律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以退为进
导入:我们来先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著名的数学家,他小时候,要帮助爸爸放羊。羊渐渐越来越多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围这样一个羊圈,需要用多长的篱笆,(15+15+40+40=110)可爸爸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正当父亲感到为难的时候,小欧拉却向父亲说:“我能用10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比这个羊圈面积还大的.羊圈。”
提问:你认为小欧拉的说法可行吗?预设1:围成正方形面积大。预设2:围成圆形面积最大。预设3:可以靠墙围面积大。
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来研究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导语:“100米”数太大了不好研究,我们先从较小的数据入手,认识清楚了研究透了,看看有什么规律,然后再来看这个问题。
出示题目:“用16米的篱笆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怎么围,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引导学生明确问题、分析条件、提出思路、规划方案。
提问:要围成什么图形?这里的16米是什么意思?怎样围,也就是要确定长方形的什么?
强调:无论围成的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周长都是16米。提问:长方形的长和宽怎么确定?
小结:周长的一半是长和宽的和,因为周长一定,所以长和宽的和也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长和宽的和是一定的。看来,我们只要确定了宽的长度,长也就知道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 篇10
教学思考:
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针对现今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体系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课时教学。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 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原则,扩展周长概念。变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为“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样处理,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又为学生今后学平面曲线图形的周长打下了基础。
第三、 以实践性为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富有一定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第四、 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运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设计本节教学过程如下: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平时学习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
生:纸片、直尺、绳子、方格纸、学习单、喜欢的物品。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举例汇报(注意强调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
师:这是2张风景画,一张是长方形的,另一张是正方形的,谁能告诉大家画中的景色?假如要给2张画镶上边框,哪张边框用料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两张用的同样多;
师:到底是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想一想要求边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么?
3、验一验:
师:请拿出和老师一样大小的纸片,以及验证的工具。先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4、说一说: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验证的结果,并说说你用什么办法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活动,养成严谨求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是数学方法的渗透。)
怎么求周长?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师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
2、重点引导学生,(长+宽)求的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还要再乘2
3、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第②种和第③种方法无论是书写还是计算都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4、小结,质疑。
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2)学校篮球场长40米,宽20米,周长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长:
师:我们已经求出长方形边框的用料,而且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对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开始的正方形风景画,它的边框用料多少呢?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自己计计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使他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安排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5+5+5=20 (5+5)×2=20 5×2+5×2=20 5×4=20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的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想一想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用到什么?
3、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当中,原来给开始的那两幅风景画镶上边框,所需的材料两个一样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已经重点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小组去探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解决了边框用料多少的问题还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重复计算方法。
4、试一试:一张正方形桌子,边长是80厘米,要为它缝制一张台布,台布的花边至少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第一层次:
1、一件你喜欢的物品算出一个面的周长。(学生操作再口头汇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乐趣)
2、妈买来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是8分米,她打算在这块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应用: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 (10+6)×2b 10×6 c (10+6)×2-10 d 10+6×2
2、讨论: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为了使练习既让学生巩固知识,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又使得每个学生在满足求,所以我设计的练习按照有层次性、趣味性、贴近生等原则设计)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自己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成长)
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1、你有几种拼法?
2、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既是所学知识的及时内化,又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