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自信教学反思(4篇)

2023-11-26 17:15:58 自信教学反思

自信教学反思 篇1

我校本周三早上安排了九年级语、数、英三个科目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们九年级有4个语文老师,上课篇目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了公平起见,以抽签方式决定上课班级,还要避开自己所任教班级,我抽到156班第四节课,这个班基础比较好,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虽然与他们接触不多,但看着他们在这个学校学习生活也有两年多了,所以和他们也没有太大的距离感。

上课时,虽然教室后面坐了一排听课的老师,起初大家都有点小紧张,但是,慢慢的进入状态后,同学们也放松了。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我首先从新中国成立69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取得的成就说起,带领同学们回到80多年前饱受欺辱的旧中国,去看看那时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新课导入后,出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这节课我安排了三个目标,分别是:1.认识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2.识记本课生字及词语;3.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从所定的目标来看,这节课内容不算很多,知识点适当,接下来便逐一解决问题。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鲁迅的很多作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到几天前学的小说《故乡》这些文章,同学们对鲁迅已经有所了解,而现在的这篇杂文,文章中很多语言学生还是有点难以理解。他们也是第一次接触驳论文,以前学习的都是立论文,所以在文章语言深层含义,这些方面还得再引导。

整堂课下来,学生还算积极配合,课堂气氛活跃,回答问题很积极,当堂检测也基本达标,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思考和感悟,感受到了中国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人大有人在,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文章的思想内涵得到挖掘。在课堂上及时肯定学生,赞扬学生,对于错误,及时纠正。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时间把握的不够合理,一开始很紧张,后面放松了;虽然从整体上注重学生,但仍忽略了部分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深刻等等。因此,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能力还有待提升,还需继续跟从那些优秀,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

自信教学反思 篇2

一、教学设想: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一课的知识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自信与成功关系;能力目标是,自信者具有的心理品质;情感价值观目标是,告别自卑和自负,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自信的心理品质,迈开走向成功的步伐。培养学生自信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的这个目标才是本课的落脚点与政治课的德育教育的目标。

清代学者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教子一长。”“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这些至理名言说的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要给学生自信。

自信使人进步,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学生有了自信心,才能充满信心的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而现在学生缺乏的,所需要的就是信心。那么怎么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每一个学生带着美好的憧憬来到学校,他们都曾经怀着好好学习的愿望,都曾想过要考出好成绩,做个好学生。可是在孩子们的求学道路上,有些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中茁壮成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还有些学生却渐渐开始怕学习,怕学不好,这些学生无疑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美国总统肯尼迪·林顿曾说:“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自信心,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更应该加倍地培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带着自信畅游在学习的乐园。

理论上说,自信心是指人们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在学习与工作中有所成就。它是自我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

自信教学反思 篇3

自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自信心是人对自身力量作肯定评价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要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就应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后欢乐的体验,可以让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力量,发掘自己的潜能。本节课就是通过学生的赏识活动,让学生发现并肯定自己的长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培养自信心。

唤醒孩子的自信,就是唤醒孩子生命中最美好的那部分人性,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教学初,我引导学生进行微笑握握手游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否自信。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内在心理与外表行为及人际关系皆有重大影响。如果一个人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那么他将丧失信心、缺乏朝气,缺乏积极性。作为小学生,在他们建立人生观的初级阶级若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也就帮助他们初步树立了自信心。优点轰炸这一活动正是让学生通过自我挖掘优点和同伴补充赞美,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有许多的优点,有些是自己还不曾了解的,这样会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在听同伴的自我描述以及对同伴的赞美过程中,更进一步地了解同伴,欣赏同伴具有的这许多优点,为他们高兴,从而也有利于融洽与同伴的关系。

在这节班会课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如游戏、讨论、为同学找自信等等,让学生在心理辅导活动中,知道自信的重要性,培养自信的方法。在本节课的高潮心有千千节活动中使学生自己获得亲身体验。

通过这节心理辅导活动课,让学生对自己有进一步认识,增强了自信心使他们认识到当面对

困难时,要充满自信地去战胜困难。

自信教学反思 篇4

本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时值“九一八”事变(三周年)和“七七”事变之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在他53岁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他以鲜明的爱憎,强有力地批判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论调,无情地揭露与抨击国民党反动政府卖国投降、自欺欺人的无耻丑行,同时又无限深情地热烈讴歌了人民大众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战斗精神,给那些往中国人民脸上抹黑的家伙以当头一棒!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住背景,创设氛围,化难为易。

议论文难学、难懂,尤其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语言简洁、思想深邃的文章,且又有很强的时代背景,学习此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理解上的难度。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一)、结合历史知识回忆并搜集“九.一八事变”材料;(二)、结合阅读课上所读有关鲁迅的作品,谈谈你对鲁迅的生平业绩和作品风格的认识。课堂上小组交流并展示了所搜集到的材料,并从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中谈了对于鲁迅的认识,我也给学生补充了作者写此文时的相关资料,其目的在于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拉进课文、作者与学生的距离,把难懂的课文容易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小组合作搜集交流材料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整合信息的能力。

二、借助注释,理解关键词语,化繁为简。

本文结构严谨、论证缜密,语言尖锐泼辣,极富战斗力,可谓体现了鲁迅先生行文“投枪”、“匕首”之特色,因此许多词语和句子就包含了深刻的含义,因而抓住这些关键语句的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抓住“自欺力”、“他信力”、“中国人”、“中国的脊梁”、“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要看看他的肋骨和脊梁”、“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等词句的深入理解,作为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化繁文为简文,从而凸现本文的主旨。对于这些理解的关键词语,引导小组结合课下注释展开讨论探究,使难点突破化难为易。

三、突出小组活动,拓展延伸,化静为动。

课文在论证过程中,鲁迅从“中国的脊梁”谈到“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此,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中,我特别设置了这样一个题目:为鲁迅找事实论据。首先结合历史背景说出当时的“脊梁”,例如有: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如毕升、李时珍等;不怕流血牺牲,反抗反动统治的革命者和坚持抗战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如陈涉、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和减轻人民疾苦而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谭嗣同、夏明翰、刘胡兰等;历尽艰辛、奋不顾身,探求佛教教理的人,如法显、玄奘等。在进行拓展延伸,那么今天的“脊梁”又有哪些人呢?再如:科学家袁隆平、邓稼先;体育健儿刘翔、王楠、杜丽;抗击非典的英雄叶欣;飞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等等。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打开,小组讨论热烈而富有实效,同时对于学习议论文学会分析材料也进行了训练。

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并拓展延伸,跨越时空,展现今天,对鲁迅先生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推荐阅读

上一篇: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下一篇:实习编辑总结精华八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