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哲学与人观后感

2023-11-26 08:24:59 哲学与人观后感

【#实用文# #哲学与人观后感#】好的作品总是令人难以忘怀。观赏完一部作品后,首先被震撼的感觉是最珍贵的,因此,写下自己的观后感是最为恰当的方式。写观后感时,必须紧紧围绕作品的内容,这样才能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写观后感,好工具范文网推荐了一篇题为“哲学与人观后感”的优秀文章,相信它会给你带来一些有益的收获。希望你能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获得一些对你有所帮助的见解!

哲学与人观后感 篇1

最近我看了小故事。这本书处处充满了书..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鲁迅先生曾说,“不值得读两遍的书便一遍也不值得去读。”然而现在人们读的书多是只够读一遍的书,书虽然多却很能挑出一两本有品味的,值得读两遍的书来,但哲学与人生却是例外。

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优,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或许我不尽赞同,但由于此书谈论的是人生,对于人生,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一个人对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既然是奥秘,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动,更何况傅先生说的许多东西又是那么正确呢?

书中有一段话我是我最喜欢的,也在此摘录下来,做为对自己的勉励,也作为文章的结尾吧!“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暑假拜读了台湾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是傅先生的讲义,被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读了以后觉得实至名归。书中从古至今,兼顾中西方的主要哲学家的主要观点,侧重于人生与文化,以哲学的思辨方法贯穿其间,引经据典,可读性很强,语言通俗。整日奔波于家庭、学校之间的我们,在假期里,借这本书静静地审视一番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一直以来,觉得人生就是一场现场直播,自己描绘的是自己的生活。殊不知,在不经意的生活中包含着如此多的哲学。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学哲学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傅佩荣先生认为幸福、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

首先,现在就业压力很大,相对于那些奔波于求职而不得的人,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爱自己的人,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有志同道合的同事,我内心感觉很幸福。

工作能激发活力,养老院将老人分为两组,一组每人负责照顾一盆花,另一组的老人什么事都不做,纯粹是休息养老。在身体状况相似的前提下,第一组老人比第二组老人,平均多活两年。由此可知,有工作可以做,哪怕是照顾一盆花,也会激发更强的生命力,活得更久。这个调查研究结果,让我深深体味“工作”的重要。

由此想到自己年迈的母亲,今年77岁,四年前,父亲因为身体多方面的疾病,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我很担心,年迈的母亲也会因为照顾父亲而病倒,但是,我发现,每次回家,母亲像以前一样,不断地告诉父亲家里的变化,给他一日三餐,体检显示:母亲的身体很健康。在父亲过完百日后,我把母亲接到了济南,我不忍心让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再为我做什么,我在心里说,让母亲好好休养。一日,小哥来电话称,小妹你的想法太奇怪了,千万别让母亲什么事都不做,母亲身体力行可以做的,都让母亲去做。如果她一旦发现自己什么也不能做,会加快母亲的衰老。果然,母亲第一次独自在院里遛弯回来,开不了门,站在门外怎么也打不开。虽然之前,我们已经演练过很多次,但还是过了很久才打开。母亲自言自语,说,哎,老了,连门也打不开。我听到了,母亲内心的失望。相对于父亲在世时,母亲在家一日三餐,洗洗涮涮,犹能自理。开学后,七点半,我和老公上班,孩子上学,家里几乎全天只有母亲一人,我得想办法让母亲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让她有点成就感。我就让母亲负责照顾家里的小鱼和花花草草,每天给他们喂食和浇水,自己操作按摩垫,不几天,母亲欣喜地告诉我,小鱼长大了,因为坚持按摩,自己的身体很舒服,在花园里遛弯时,看到了藤上挂着几个南瓜,哪里的石榴长得很好……

我想,母亲在这几年里,保持很好的食欲,身体依然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和自己相濡以沫了一辈子的人需要自己,不管年轻时有多少次争吵,现在,他需要自己,这是支撑母亲的强大支柱。

其次,有痛苦可以受,一个人在受苦受难的时候,难免会怨天尤人,如果一时想不开,甚至可能自暴自弃,走上自杀的绝路。关键在于人生是不断改变的过程,人只要活着就会逐渐老去,在遇到苦难时,激发潜能面对考验,结果增加了自己的专长,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让我想起,上海信息技术学院的邬宪伟校长,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不到30岁破格评为教授,最终成为上海名师、全国名师、校长。“凡是能够成为专家或名师的都是在能力边缘的极限上工作后锻炼出来的”,他是因为自己的学生将自己逼到能力极限的边缘。所以,要把握受苦的机会,主动而积极地改变自我,让自己变得不一样,任何一种或大或小的痛苦,都提供了一次让自己提升转化的机会,提升转化的可以是身,可以是心,也可以是灵,生命会变得不一样。

我们不必奢望无灾无难的人生,却要在面临痛苦的挑战时,主动而积极地以改变自我,来展现生命的不同面貌。

哲学与人观后感 篇2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怎么写?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哲学与人生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范文【1】

最近,拜读了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一书。

傅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示了哲学知识,为哲学提供了途径,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和人生境界。

个人感觉,傅先生微言大义,其主要目的就如同在自序中所讲的“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重点不是普及一点哲学知识,而是引导我们审视自我、发现自我、改善自我、提高自我。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通过阅读《哲学与人生》,进一步懂得了应该怎样更好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一要主动学习。

在西方流行着一条“知识折旧定律”,即:一个人一年不学习,所拥有的知识会折旧80%。

当前,是一个信息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就我们民航发展来讲,持续安全、民航强国民航战略的提出,对民航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这些任务的探索者、实践者只能是我们民航人,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不及时更新知识不但不能克服缺点,改进工作,而且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所抛弃,失去任职的资格和条件。

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用深沉的学习情感,用实践的要求,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要注重政治理论的改进,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的质量,增强工作的原则性、前瞻性和创造性。

要注重提高业务知识的完整性,掌握自身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研究民航发展的新形势、新方式、新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习效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学习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学习知识、依法行政知识、安全知识,确保学习。

二要快乐工作。

工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必修课。一个人不能每天都没有工作,所以不应该把工作当作负担,而应该快乐地工作。

能否快乐工作,关键取决于心态。

我们要热爱工作,善于调整情绪,把每一次成功当作对自己的奖励,把每一次挫折当作一种经历和考验,用快乐的心情去完成。

要坚持事业第一、责任第一、工作第一的原则。要把简单平凡的工作做得扎实细致。

要善于创新,按照民航上级的要求,结合辖区实际,不断创新思路、工作理念和思维方法,确保工作成效。

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当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得到发挥和体现,得到认可,你就会感到幸福。

三要健康生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面对家庭和生活,善待亲友,真诚待人。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注意心理调适,保持内心和谐。

要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摆脱低级趣味,自觉谨慎,防微杜渐。

要始终注重小节,以“蝼蚁之穴,溃堤万里”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始”、“慎微”、“慎独”、“慎终”,知所守、知所拒,不存偶尔、侥幸之心,永远保持自己良好的生活本色。

四要和谐相处。

首先,我们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只有对自己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所以,既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更要了解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勇于自我剖析、自我批评,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要大度容人,学会对人宽厚,要有容人之量。

在工作生活中要学会求大同,存小异。

对大事、原则问题要一丝不苟,不能让步,但“不让步”需讲究策略,要千方百计化解分歧达成一致;对小事、非原则问题要糊涂一些,学会让步,学会忍耐,以诚待人,人以诚待我,营造和谐的氛围。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范文【2】

哲学与人观后感 篇3

专业班级p>

学号p>

姓名p>

手机p>

授课教师p>

(2013年4月)

宇宙与人,人的产生与宇宙有什么关系呢?宇宙有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自从有意识地研究人类的存在以来,人类就一直试图去触摸宇宙以找出它的样子。

但是,由于人类发展缓慢,科学技术和人类思想不能发展到能够清楚地研究这个问题的地步。因此,直到今天,人类思想高度解放,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才真正取得突破。宇宙与人,以科学研究新成果,系统地证明了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正确性,证明了宇宙的起源演化,万物的生灭,都是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各种歪理邪说纯属无稽之谈,在科学面前不攻自破。该片在普及公众科学知识,提高人们识破虚假科学的能力,防止各种形式邪教的侵蚀,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宇宙与人》正好验证了这个原理了,它讲述的是地球的诞生与人类的进化,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能更仔细、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这个创造了人类的物质系统,而且还能弄清楚这个物质系统是怎样进行操作的,而这又正好验证了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的进化,人类是如何来的。宇宙是一个生命体,世界是可识别的,世界的起源是物质。

运动是绝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宇宙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数量的原子在宇宙中制造不同的东西。

世界的物质性,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终有一天,科学将会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宇宙与人》它讲述的是地球的诞生与人类的进化,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能更仔细、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这个创造了人类的物质系统,而且还能弄清楚这个物质系统是怎样进行操作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成果的总结,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根据世界的本质来认识世界,坚决反对加法和主观臆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的科学世界观,是唯一的科学政党。

我们只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里得到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鉴于这些事实,我们坚信世界是可以被承认的。

剩下的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看完经典科教大片《宇宙与人》,给我的最深刻感受还是宇宙是生命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150亿年前,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热能量奇点爆发,创造了一个充满大小星际物质的广阔宇宙。

此外,爆炸过程仍在继续,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移动,它将被自身的引力摧毁。所以运动是绝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宇宙中的一切,从恒星到尘埃,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只是原子数量的不同。

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的科学世界观,是唯一的科学政党。我们只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里得到承认。

哲学与人观后感 篇4

三要健康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面对家庭和生活,善待亲友,真诚待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注意心理调适,保持内心和谐。

要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永远保持自己良好的生活本色。

四要和谐相处。首先,我们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只有对自己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强项,也要了解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勇于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

要大度容人,学会对人宽厚,要有容人之量。在工作生活中要学会求大同,存小异。对大事、原则问题要一丝不苟,不能让步,但“不让步”需讲究策略,要千方百计化解分歧达成一致;对小事、非原则问题要糊涂一些,学会让步,学会忍耐,以诚待人,人以诚待我,营造和谐的氛围。

让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步,真正追求人生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

哲学与人观后感 篇5

下面是提供的《哲学与人生》读后感,欢迎阅读。

我很惭愧,我从高中起就没有真正下定决心读一本好书。在毛老师的课上,听了孙老师的教导后,他决定读一些书。以前总是读很多文学作品和历史传记,所以便买来《哲学与人生》,通过读哲,也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领会了很多。

西方有句谚语:“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哲学能使面包增加甜味。哲学就好比蜂蜜,可以调味人生。

我认为,如果人生几十年没有哲学,那最多只能是生存。而有了哲学,我们才能像海德格尔说的那样“诗意的栖居”。傅佩荣老师说:

“如果不谈哲学,则人生不限于盲目瞎闯或随俗沉浮者不多啊!”确实,哲学使我们活的有意义,活的有方向。

读了《哲学与人生》,受益匪浅,现从三个方面**下自己的读后感悟。

1.哲学教给我的那些事

傅佩荣老师说“哲学是必需的”。我们的人性中有一种哲学倾向。每个人都希望自由,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和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人的快乐。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爱好智慧。

爱的智慧要求我们超越感性的局限,主动发现真理并加以证明,其首要基础是培养思维习惯。我在这本书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理解了培养思维的重要性。

2.一个人如果没有思考的***绝对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个性。

当我遇到某事时,我喜欢用我的直觉做出反应,而且我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我以前是一个很粗心的人,懒惰喜欢依赖别人。从小,我就很自然地接受了父母安排的一切。

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同学们问我为什么学习这么努力,我意识到我应该努力学习,因为我认为努力学习是我应该走的路,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可以用我学到的东西做什么。其他事情也一样。当事情发生时,你总是下意识地看到别人的反应。当你读一本书时,你总是立刻相信它。现在我明白了,没有思想的生活是空虚和盲目的。

只有学会思考,冷静下来,清晰地、毫无疑问地思考,我们才能发现和获得。

3.只是会思考也是不够的,人生的问题是需要我们去印证的。

正如傅佩荣老师所言,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如果光是叙述各种道理与格言,而没有自己去体验的话,到了最后还是只能在知识的迷雾中打转。

哲学与人观后感 篇6

不管怎样,生活还是要继续向前走去。有时候受伤和失败不一定是坏事,它会让你更好,孤独和失落也是如此。一切都会成为一件好事,只要你能走到最后。

最近刚看完一本名为《哲学与人生》的书

老师推荐我看的

这是一位台湾作者写的书

本书被列为“高校哲学教学指导专家推荐书”

教授在大学开设“哲学与生活”课程

17以来座无虚席

本书集作者数十年授课之精华

开宗明义地讲述了哲学的有关知识

通俗易懂

无半点枯燥乏味之感

有人或许会问

"学哲学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

"的确学哲学是不能当饭吃

但学了后却能知道"吃饭是为了什么?"以下有一些句子和段落看了后颇有感触

摘抄出来和大家分享

希望能找到共鸣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

--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这句话太精辟了!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

也无法去处理

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

更没有感知力

不久以后就忘了

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

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

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

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

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

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

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

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

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

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

--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在解释这句话之前

首先,文化有三个层次:器物层次、制度层次和观念层次?打个比方现代人都讲究快乐

做什么事都是以是否快乐为前提

物质的进步和科学的飞速发展能否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

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

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

人的欲望用无止境

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

而颜回的"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

回不堪其优

这也证明,即使在物质匮乏的社会里,人们也能幸福

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

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

器物不能代表文化

制度也是一样

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人比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人幸福。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幸福

我看不一定

至于教育

我们知道关键在于内涵而不在于程度

" --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硕士生,闯红灯,不听劝阻,阻挠警察执法

还故意推桑民警

最终被治安拘留的事件

不管是初中文化大学文化硕士还是博士

哪怕是小学文化甚至文盲

这只能说明一个人的学历或教育程度

不能说明这个人的人品是按照学历排列的

博士生的学历最高

所以一定是很有文化

人品一等

教育工作所承担的是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

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

古人说君子要三省吾身

其一就是"传不习乎?"意思就是

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了么?显然

那位硕士生肯定没有学到实处

更不知道她是怎么教育别人的

中国的教育如果都落在这等人身上

哲学与人观后感 篇7

读了《哲学与人生》一书后,我的人生观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觉得人生的幸福指数是由哲学的价值生成的。人生要是没有哲学,那这一生差不多就是虚度,没有任何价值。哲学是人生的精华。

人生其实就意味着哲学。一个人,不论他是声名显赫还是平凡如一粒不起眼的灰尘,当生命到达终点时,总能或多或少的有些对人生的感悟,而这,大概就可以被叫做哲学吧。

或许,讨论哲学,讨论人生意义这题目起得太大,大到我稚嫩而单薄的双肩担不起来的地步,但是,我还是想试一试,不论结果如何。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我已经飞翔。是的,我们所谓的生活其实是一个轨迹,一个过程,那么为什么要在乎结果呢?

而我们所要的其实也就是一个过程。流星划过天空,也许还没到地面就消失了,但那一颗的美丽却可以震撼一颗心,可以震撼整个宇宙。

时常想到宇宙的起源问题。霍金说,宇宙其实与大**,而且将终结与黑洞,那时整个宇宙的毁灭还是重生呢?空间是不是物质,如果不是物质,又能叫什么?

如果宇宙真的可以归结为一个点,那么这个点之外还有空间吗?这些问题反映了人生离不开哲学。只有哲学才能使我们想到这么多问题。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发现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正是哲学给了我们生命中如此多的美。

时常考虑人为什么要思考,为什么不简简单单的生活,为什么要有竞争,或许,这是天性,快乐就是要建立在痛苦之上才能显出快乐吧。()只有思考,只有竞争,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水平提上去,才能让我们慢慢进入生活真实的节奏,才能让我们更加美好的生活。

人生就是有快乐和痛苦。其中,快乐和痛苦也是相对的。没有欲望,没有痛苦,没有快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一种境界,让自己的生命填充了痛苦与快乐之后,死去。

尽管如此,我仍对他充满敬佩之情,虽然没有了境界,但是却有了过程,这过程虽然充满了辛酸,充满了心力交瘁,但毕竟或过,在世上留下了自己的轨迹,在青史上铭刻下自己的名字,有什么比将自己的生命填满更有意义呢?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理想。理想也可以解释为一种生活态度。然而,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作为一个承载理想的个体,理想会走向何方?是否我们可以揽起千年的纤绳,冲破重重阻碍,无悔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如夸父追日一样?

是否我们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始终不渝的追寻着我们心中的伊甸园,我们的乐园!

当现实的压力向我们逼近时,我们还能在沙滩上找到一个蓝色的礁石,悠闲地弹着褪去的吉他,用心诠释生活吗?

托尔斯泰死后未立墓碑,但这却使墓地成为最伟大的墓地;拿破仑躺在水晶棺中,他的人生耀眼的足可以和水晶的光彩相媲美;他们正是因为生活中有了哲学,才能被后人所铭记,被后人所仰望。他们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完美的人生。

我已经活了22年,每当我想到它,它有时确实有一点哲学意义,但大多数时间我是为生活而活的。我希望将来我的生活中会出现更多的哲学,这样哲学才能使我的生活更加完美和幸福。

哲学与人观后感 篇8

影片《宇宙与人》观后感

当观看完《宇宙与人》这部影片之后,我对这个浩大而又茫茫的宇宙越来越感兴趣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观点深深的吸引了我。

高中的时候,政治老师就说过“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的哲学观点。我真的不明白天上飞扬的尘埃和我们人类之间的观系。根据我的观点,如果我们坚持人类与尘埃的观系,那就是尘埃对我们的健康有影响。无机界又怎么和丰富多彩的有机界拉上关系呢,实在令人费解。

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括可能的,不可能的;现在的,未来的;而人,一个小小的生物,落足于一个宇宙中的小小的尘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没有可以比较的余地。然而,人的思想却比宇宙还大,比宇宙还广,于是便比起来了:宇宙,人,孰为主宰?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大约200万年,200万年前,甚至更长时间,所以我们无法理解地球形成之初的情况,更不用说年龄的宇宙了。据说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历史,但宇宙为什么爆炸,爆炸之后的物质何去何从,如何形成宇宙的各个部分,至今仍无确切说法。宇宙的空间之大,其物质之多,也许真和人类的思想有得比。

在太阳系之外,存在着银河系,而银河系之外还存在着河外星系,而河外星系之外呢?也许,一个没有概念的空间。

影片中有这么一句话“自从人类发现了这种叫基因的机构之后,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生命这样高级物质形态,并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出质能。”一句多么蕴含科学哲理的话啊。看这部电影,我们知道宇宙的开始并不是那么丰富,而是极其单调,只有氢和非常少量的氦。

我们都知道,没有重元素的参与,我们的生物世界肯定不会如此丰富多彩!这些重元素一定是由氢和氦演化而来的。所以,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说的俗一点,他们就像有同样的祖先。

当然,事物的普遍性不能只追溯到氢和氦的进化。但这恰好能说明“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生命这样高级物质形态,并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出质能。”所以,我们人类和尘埃的联系并不只是限制于“尘埃对我们的健康有害”。

同样,无机界和有机界的联系是那样的紧密,我们清楚,万物由氢、氦演化而来,无机发展到有机,过程是那样的漫长。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孤立的存在,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

宇宙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来自于我们的知识,或者我们做不到的,或者看起来不可能的。如《宇宙与人》影片中所介绍的太阳与木柴燃烧的原理:在本质上,木头的燃烧只是原子们互换位置放出一些化学能,燃烧后,原子核的质量一点没有减少。

但是太阳的燃烧和篝火的原理完全不同,它让原子核燃烧。爱因斯坦用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计算出核能可以达到普通化学能的2000万倍。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氢聚变成氦,也就是4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这个过程可以有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虽然只有千分之七,但物质的能量太大,如果把1000克氢原子中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就相当于4000吨石油和6000吨煤。

一次只能燃烧几分钟的分支所包含的核能足以点亮100瓦灯泡100万年。

我们一直以为太阳会一直“照顾”我们,永远没有消亡,然而这错了,大错特错。影片中提到,太阳终究不是永恒的能源。太阳只有两次核聚变,90亿年的氢聚变和大约10亿年的氦聚变。

当氦燃烧完的时候,太阳的引力会继续塌缩而且将没有抵抗,此时,它的力结构将会出现一些不稳定而喷出一些外围的物质,然后这些物质会形成艳丽的光环。宇宙中有许多这样的气体环,它们是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的死亡迹象。如果它们之中有被孕育过的生命,不知它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化到智能,并且在它死亡之前寻找到新的居住地,幸运的是,人类有至少40亿年的时间来做准备。

星系不是宇宙中最大的物质群。它们有更大的组织。我们的星系与20多个星系结合形成了一个大星系团。在这个星系团中,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其中的最大的两个星系,它们各有几千亿颗恒星,相距3000万光年,就是说每秒30万公里的光,在它们之间旅行一趟都要3000万年。

在星系之外,似乎有无限的星系。目前,最远的星系距离我们超过130亿光年。

我们看到的宇宙是有限的。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即使我们看不到整个宇宙,我们也可以判断宇宙有多大,它在做什么。而在这个如此大的空间里,人类及地球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角色,甚至于可以忽略不计,而宇宙是一个群体,一个物质的群体,在银河的彼岸,是否还有另一种“人类”呢?

答案是肯定的。宇宙中千千万万个尘埃,千千万万个星系,遥遥之外,也有千千万万种生物在它们的“地球”上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一定有不同的生物形式。也许它没有四肢或五官,但在其他形式。

但是,也许在它们之中,有比我们生存年代更久远的,有比我们具有更高的文明的,也有可能和传言中的一样,能够驾驶着高速宇宙飞船,自由来往于宇宙各个星球之间的,甚至有能够在它们的星球之间用某种感应电波来自由交流的,等等。我们并不是宇宙中的唯一存在者,但却好像被冷落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闭关发展,在浩浩宇宙空间中寻找一些填补自己的失落感的安慰。

人的失落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加剧的。在21世纪的文明里,人类已经能够摆脱这种失落感的尝试了,比如无人宇宙飞船远航太空探访,人类登上航天飞机到太空与地球周边的“邻居”打交道,等等。在地球上,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先后成功地将人类送入外层空间进行科学研究并成功回国。

最近中国已成功发**“神舟六号”宇宙飞船,把两名宇宙员送上了外太空,宇宙又多了两位地球的访客。随着物理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的视也在宇宙中也越来越广阔。这些对于人类来说,意义是非凡的,宇宙就是这以一步一步地,坦露在各种生物眼中,完成宇宙群体沟通这一最终大任。

正如影片最后慷慨的:“从人类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己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今天,人类更加强大,这种强大的大连人正是受到了它的启发。

的确,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相信,一个还拥有40亿年太阳光辉的智能生命,将不会辜负如此厚爱我们的宇宙”。

宇宙,一个伟大物质演化的史诗,它一个没有知觉的物质系统,创造了一个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生物。

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虑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有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是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就尘埃与基因的联系而言,我们可以去尝试演化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我相信,联系必定有可取的一面,我们得好好利用那种本质联系,为我们这个生物世界,为我们的宇宙发展提供加速剂。

哲学与人观后感 篇9

从人类有意识研究人类的生存以来就一直试图触摸宇宙,想弄清楚宇宙到底是什么模样。但是,由于人类发展缓慢,科学技术和人类思想不能发展到能够清楚地研究这个问题的地步。因此,直到今天,人类思想高度解放,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才真正取得突破。

《宇宙与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上老师放给我们看的一部科普片,它讲述的是地球的诞生与人类的进化,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能更仔细、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这个创造了人类的物质系统,而且还能弄清楚这个物质系统是怎样进行操作的,而这又正好验证了马克思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说实在话我一直对科普片都不是很感兴趣,刚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也是如此,它整个都是讲什么分子原子的,感觉好深奥,根本就看不懂,看了也记不住,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想打瞌睡的感觉,不过看到后来就完全被吸引进去了,因为它讲的是人类的进化,那种想了解人类是如何来的,想看看自己的祖先到底是什么样的思想引领我慢慢地进入了这个神圣而深奥的世界。它使我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生命体,世界是可识别的,世界的起源是物质。在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并且,到现在为止,这150亿年间这个爆炸仍然在进行得,也就是说宇宙的形成是核聚变的结果,而这一情况是一直随宇宙的存在发展而存在的,因为宇宙的运动是不会停止的,一旦它停止运动了,它必将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

而这也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宇宙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数量的原子在宇宙中制造不同的东西。

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终有一天,科学将会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然而,从我们所知的宇宙的形成来看,不难得出世界物质性的结论。

由《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我们也可以知道人类的诞生是在宇宙运动了n年之后,宇宙的运动造就了人类能够存在的条件,然后再经过慢慢地一代一代的生命体的生存与灭亡,例如恐龙时代,人类就慢慢地诞生了。人类的诞生,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逐渐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按人类意志发展的世界,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采取措施避免恐龙时代悲剧发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许人类真的可以在地球上永久地生活下去,但人类要认识到的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时必然在对自然进行着破坏,这样最后必将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环境,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在影片中我们也知道了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识还没对宇宙的认识深,目前最多开发了百分之十几,这个无穷的宝库剩下的百分之八十几也许就是留着去给人类解剩下的谜团。人脑是一个神秘的领域,它是开启宇宙奥秘的金钥匙,但它的发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人类科学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在参与实践的同时,要改变客观世界,也要改变主观世界。要认识到人的生命与整个宇宙的生命相比是短暂的,而宇宙的生命于宇宙的历史相比只是一个瞬间,那么在这短短的人生旅程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是无所追求,终日无所事事,等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天才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还是应该选择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呢?这是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应该时刻牢记的问题。如果你选择什么都不追求,那么你就会像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在生命消失的那一刻就会沉默。

但如果你选择的是勇敢地追求,那么你短暂的生命将会迸发出像烟花一样耀眼的光芒,尽管短暂,它的美丽却会使看到的人永远铭记。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对生活充满爱,对生活充满希望和追求。

在看《宇宙与人》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哥伦布,他当时为了给生活带来发展,相信地球圆说,便要环航地球,探索出一条丝绸之路。今天我们的科学家们既要探索我们的宇宙。

《宇宙与人》它讲述的是地球的诞生与人类的进化,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能更仔细、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这个创造了人类的物质系统,而且还能弄清楚这个物质系统是怎样进行操作的,而这又正好验证了马克思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由《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我们也可以知道人类的诞生是在宇宙运动了n年之后,宇宙的运动造就了人类能够存在的条件,然后再经过慢慢地一代一代的生命体的生存与灭亡,例如恐龙时代,人类就慢慢地诞生了。人类的诞生,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逐渐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按人类意志发展的世界,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采取措施避免恐龙时代悲剧发生的主观能动性。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试图触摸宇宙并找出它的样子。

但是始终受到科学技术以及思想的制约。直到今天,人们思想的高度解放和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让我们静静地坐在屏幕前,仔细地欣赏宇宙的形成、地球的进化和人类的发展。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不仅可以更细致、更清晰、更全面地观察创造人类的物质系统,而且还可以了解物质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过去100亿年来,宇宙物质运动的细节被前所未有地“缝合”,人类的存在与物质运动之间的千丝万缕的线索一直在追寻。最终,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宇宙是一个超智能材料的“车间”,它最自豪的产品是人类。至此,我由衷的相信马克思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成果的总结,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根据世界的本质来认识世界,坚决反对加法和主观臆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们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鉴于这些事实,我们坚信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剩下的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既然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那就涉及到如何认识世界。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此时就显示出强有力的作用。只有在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加上我们不懈的努力,世界才能得到我们的充分承认。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立,特别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正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能够正确认识世界。

世界是发展的,是变化的。辩证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等。

辨证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媒介,是人们理性思考的方法。世界是客体,人类是主体。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长期与自然斗争的活动。

在长期的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这些对自然的正确的意识并且掌握了正确认识自然的方法。站在前人的肩上,我们只要正确的运用这些认识论和方法论最终一定能够认识这个世界。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人类出现之前,恐龙曾统治世界,但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物种最终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也许这也说明了必将有更高级的生命来统治世界。之后人类便出现了,接着人类学会了运用自然规律,学会了耕种,学会了把自然的改造为适合人类的,人类的智慧就这样不断地被开发。地球也慢慢的按照人类的意志被改造的越来越生机勃勃。

人类已然学会了趋利避害,也许恐龙灭亡的悲剧绝不会在人类身上上演。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应该辩证的去看待。

人类在改造地球、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地球环境,并且促使着这个自然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转化。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已经让人类吃够苦头,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这个势头,恐怕将来毁灭地球的,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人类自己了。就像影片中说的“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我们应该好好的看看俞孔坚的《回到土地》一书,主张生态环保和节约的设计理念,呼吁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大地母亲给了我们生命的源泉,却不能容许我们向她疯狂的索取,自然索取的同时必然在对自然进行着破坏,这样最后必将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环境,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当恐龙遇上花

今天在马哲课上观看了《宇宙与人》这部科教片,其极具教育性的知识和丰富的特效制作使全班同学沉醉其中。也许有人会被在三星堆发现的奇特青铜器所吸引,有人会被引力与电磁力的“抗争”而激动,有人会被宇宙演化的过程所震撼……但是,我在观看到恐龙灭绝的那一章时,对其“花朵灭绝说”感到十分好奇,并有所感受。

传统的观点认为,恐龙时代就是因为彗星撞击地球而结束的。因为当彗星撞击地球时,其扬起的灰尘覆盖了天空,使环境急剧恶化,导致恐龙的灭绝。然而,片子中提到,恐龙有巨大的身躯,它们的食量很大,而食谱却非常单调。

它们吃的是靠孢子繁殖的不会开花的低级植物,而当更具竞争力的拥有花这种新的繁殖器官的植物把恐龙喜欢的食物逐渐挤出了大地时,固执的恐龙只能在繁花似锦的新世纪忍饥挨饿。当然,不能说,花是恐龙的惟一杀手,但它们肯定比恐龙喜欢吃的植物更有生存的竞争优势。今天,我们还能在热带雨林的角落里,偶然看到不会开花的孤零零的恐龙时代的蕨类植物。

我们应该庆幸它们的脆弱,否则吃得饱饱的恐龙,也许今天还会漫步在我们星球上,那人类也许永无出头之日了。

的确,由于拥有花的植物比低级的蕨类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所以花的数量急剧上升,导致恐龙因肌饿而郁郁而终。但不要忘记,纵使花的数目再多,恐龙也总有机会找到能吃的东西。只是恐龙过于“固执”,或者是说,过于不适应环境,挑三捡四,非蕨类植物不吃,才导致灭亡的后果。

有花的植物,很大机会会结果,味道未必都如水蜜桃般美味,但起码可以勉强果腹。假使恐龙们稍微调整一下自己挑剔的口味,放下自己“地球的主人(最起码当时还是)”的尊贵地位,给自己机会,尝试垂青一下“其貌不扬”的果实,或许,它们还真的很长久地活下去,人类的历史将往后推许多年。

其实,不只恐龙如此,人亦有时会落入这“固执的陷阱”,原地踏步,不思进取,导致落后的境地。当清朝还在满足于天朝威武的美梦,闭关锁国之时,欧洲各国已快马加鞭地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最终以科技的力量把清朝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当吴王夫差只顾享受着胜利的喜悦,不顾臣子的劝谏之时,越王勾践却没有屈于被俘的耻辱,向与以前相比差之甚远的恶劣环境挑战,毅然卧薪尝胆,最终获胜复国。

要取得更好的生存,首先就要适应新的环境,敢为人先。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冷静观察自己的纰漏,虚心学习,认真改进。

哲学与人观后感 篇10

在“痛苦”中照亮自己——读傅佩荣《西方哲学与人生(二)》有感

连云港开发区教育局教研室房莉

痛苦和幸福是相对的。生活就是追求幸福。没有人会追求痛苦。如果人们生活在痛苦中,他们就不会快乐。但如果将“痛苦”与“存在”“意义”联系起来,任何“痛苦”都是值得的。

看了傅佩荣的《西方哲学与人生》,我从“存在”中读出了痛苦、迷茫和忧惧,也从“存在”中读出了超越、解脱和重生。痛苦是新生活的开始。只有通过痛苦,我们才能诗意地生活在地球上。

一、人是在“痛苦”中“存在”

本书中提到的雅斯贝尔斯、克尔凯郭尔、马塞尔和海德格尔都是存在主义者的立场。“存在”与“痛苦”密切相关,“没有在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这句名言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存在主义不同与一般立场。 它不再关注诸如理性或概念之类的抽象思维。 主义个人生活的是际情况

你到底活在什么情况之下?你要作什么样的抉择?如何才能让你的生命得到真正的实现?

个人与他人是什么样的关系?(西方哲学与人生,p332)存在主义提醒人随时保持清醒的心,高度的自觉,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存在是一种行为。你应该一直处于存在的状态。存在主义的特征如下:

严肃但不绝望!它始终与人的生命密切结合。(西方哲学与人生,p333)

为什么“存在”必然伴随“痛苦”?其一,世界是一个存在的领域,存在总会遭遇“界限”(极限)。雅斯贝尔斯认为,这种边界局势迟早会被每个人遇到。

其二,“存在”必须选择成为自我,而成为自我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宁愿不要自我、放弃自我,也不愿持守自我,在成见、传统、共识中过所谓的安逸生活。第三,存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抛弃旧的我,开拓新的我,而抛弃旧的我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其四,存在需要个体主动地“化裁世界”,就是要承担责任,责任无疑也是痛苦的。

二、人在“痛苦”中“超越”

1.克服想“有”的痛苦,确立想“是”的痛苦。“我有”与“我是”是两个不同概念。马塞尔认为:

“有”是一个客体,一个东西,是一个属于我的东西。“是”代表我所有的东西与我的内在本质有某种关系。“是”与“有”要严格区分,是什么代表内在,有什么代表外在,外在越多,内在往往越少,这是因为一个人努力追求外在的东西,就没有时间去注意内在了,到最后连自己是谁都忘了。

(西方哲学与生活,p341),内在的自我有一个特点:没有付出就很难成长。(p342,人生)。

因此,“是”比“有”更深刻。我拥有的越多,我可能就越少。现实中,教师如果过于注重外在的名与利,将评职称、评先评优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内在心灵必然是一片精神荒原。

因此一个人的痛苦是建立在“是”,而不是“有”,只有建立在“是”基础上的痛苦才能实现超越。

2.要有“舍弃自我”的勇气,在“舍弃自我”中“成全自己”。舍己为人是指学生不能被随机的感性和绝对的理性所要求。随意的感性没有方向,在疯狂的“外驰”中丝毫找不到灵魂安顿之处。

不要用绝对理性取代存在。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不仅可以依靠理性,还可以关注存在的特征。我们也应该小心,不要用道德来取代存在。道德本身不能被视为人生的最高理想。道德不等于存在。感性、理性、德性在“旧我”中占据权威地位,如尽管建构式生态课堂推行已有一段时间,但从推**况来看并不理想,有人听课了就上生态课,没人听课了就滑回到原来到传统巢穴中不愿走出,其实就是不愿舍弃旧我、革新自我。

“舍弃自我”是一种宗教般的情感,按克尔凯郭尔说法是:按神的吩咐做事,先要放弃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然后才能成全自己。这就是说:

如果一个人不能抛弃自己,他就看不清自己。(西方与人生,319)

3.冲破“界限”痛苦,决绝地奋然一“跳”。雅斯贝尔斯特别标举“界限状况”一词。他认为人生没有真正的快乐,人生处境总会遭遇各种困难和限制,“界限”就是指人在“生理上、心理上、伦理上”所碰到的极限。

(西方哲学与生命,p262)停下来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初看,“界限”似乎就是走到绝境,终化为“虚无”,但“界限”更是机会,它让你看到生命深刻的一面。(西方哲学与人生,p263)我们可能会追问在“界限”的另一面是什么?

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是“统摄者”,这类似于中国儒学思想中的“天理”,“理”具于万事万物中,即“理一殊万”。雅氏也持类似观点,他用“密码”代替万事万物,他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给我们启示,这里的启示即“密码”,所谓密码,就是让一个人得到启发而改变他从前的生活态度。(西方哲学与生活,第266页)**是控制器的语言。

在找到密码和灵感之前我们能做些什么?就是去追求,静静地等待上帝的到来(海德格尔的语言)!但追求还不能保证得到。

有些人可能想不起来。如果我们追求到底,或者什么都不追求,追求有什么意义吗?这种忧惧和烦会使人觉得存在太不可靠了,但如果因害怕虚无而放弃存在,就错过了存在的机会,为什么不执着地寻找存在本身呢?存在就是要一直走在路上!

从界限状况到发现统摄者,生命实现了跨越,这种跨越克尔凯郭尔归结为“生命三阶段说”,他认为每一阶段都需要“跳”,这里的“跳”有丰富的内涵,就等于一个人站在悬崖上面,前面一片白蒙蒙,看不清有没有对岸,但要跳过去,因为已无路可走了。(既可以是外在权威的命令,也可以是内在心灵给自己的命令)。(西方哲学与生活,2007页)。

4.克服从众的“沉沦”痛苦,用心“化裁世界”。 在现实中人作为此在有选择成为自己或不成为自己的可能性,当不想成为自己时,就是逃避,海德格尔称之为“沉沦”。

“沉沦”即是“放手”,就是把自我放逐,把存在搁置,沉于世俗成见中一醉不醒。“沉沦”有两种:一是沉沦于自我,一种是沉沦于他人。

“沉沦于自我”就是不愿去决绝地一“跳”,不愿跨出外驰的感性阶段,跃入内求的伦理阶段,再向上依他,勇敢以宗教境界来洗炼凡心。(西方哲学与人生,p284)“沉沦于他人”就是只以众人之常见为价值标准,马塞尔称之为“群众”,克尔凯郭尔认为:和群众在一起,会让人感觉一种**,就是有消灭自我的倾向。

(西方哲学与人生,p204)

走出沉沦就需要确立自我意识,用心“化裁世界”,如此才能说:原来是我在生活,而不只是作为别人的影子。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参加培训机会很多,但能真正自觉地将培训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将培训宗旨转化为教学理念的有几人?

面对海量的教学资源,有多少人可以精心裁剪,供我自己使用?当代教师专业成长根不缺乏资源,缺的是如何“化裁”。为什么要化裁世界呢?

克尔凯郭尔认为真理需要主观经验,真理实际上是主观真理。要善于“化裁万物”。事实上,我们知道的世界就实我们知道的世界。

我把世界变成我的世界,然后我就能知道它并利用它。这叫做化裁世界。(p324,人生)人有能力把自己周围所接触的一切,都变成他自己的世界,使自己成为意义的核心,使周围的世界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同时得到它们的意义。

前天刚听一节历史课,一节九年级历史新授课,教师在**学习时直接选了两道中考题作为**二战后欧洲联后和日本经济发展挑战两极,没有经过化裁,明显没有一种交融感,引不起共鸣,课堂教学效果很差,看起来显得教师有高深知识,但却没有主体自我知识。另外,化裁需要“临在”体验,让存在存在得更多!马塞尔说过:

存在必须更多地存在,甚至身体也必须被视为主体,使身体和心灵完全统一。(西方哲学一人生,p348)临在的情调是:深情厚谊的投入与契合,在爱中共融、交流。

任何事情都可以以某种方式进入我的内心生活,并与我建立某种关系。(p349,人生)“化裁世界”是知情意行的共同参与分享。我们要投入到自己的生命里,让心灵敞开,体会自己的生命能够开展到什么程度,能够把存在的力量发挥到什么地步。

(p350,人生)把“临在”变化为一种高峰体验。确切地说,“化裁世界””就是新课程强调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

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认为:压迫带来消极被动,而消极被动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因为没有任何事情是冒险。带来解放的教育是一种阵痛。

消极与积极就是一种看事看物的态度,消极有安全感,但没有存在感,积极有阵痛感,但在痛苦中迎来了崭新的自我!

推荐阅读

上一篇:自我介绍简短有力 下一篇:果实和种子的教案8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