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通用

2023-11-20 15:21:54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实用文#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通用#】一般而言,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正文的引言部分是报告的开头语,报告的标准格式是什么?这是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挑选的一篇“环境问题调查报告”文章,请将此页面加入收藏夹以便日后阅读!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篇1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机动车源头管控

根据《XXXX》要求,市生态环境局陪同省生态环境厅及第三方检测公司对XXX等公司,每个公司随机选取6台新生产部分车型销售车辆对车载诊断系统(OBD)、污染控制装置、环保信息随车清单、道路实际排放等情况进行了抽样检测。待第三方检测公司出具结果后,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二)机动车污染监管

1. 工作部署

为加大重型柴油货车治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调度部署重型柴油车污染防治工作。我市先后下发了《XXXX》、《XXXXX》、《XXXXX》等文件,对重型柴油车污染防治相关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同时,市政府大气办利用每日调度机制多次对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相关工作进行调度布置,要求各县市区落实好重型柴油车污染治理相关措施。

2.中重型柴油货车污染防治

(1)中重型柴油货车

根据省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市开展柴油货车统计工作。2019年10月21日,市生态环境局下发了摸底调查柴油货车相关统计表通知至各县市区并发函至市直相关单位,要求对柴油载货货车、公共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柴油货车、营运柴油货车、用车大户柴油货车等情况进行梳理并按时完成填报。目前,我市中型(4.5吨-12吨)柴油载货货车60039辆,其中国四排放标准的柴油载货货车8330辆、国五排放标准的柴油载货货车13628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载货货车38081辆。重型(12吨以上)柴油载货货车69458辆,其中国四排放标准的柴油载货货车10477辆、国五排放标准的柴油载货货车11924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载货货车47057辆。通过路查路检、黄标车淘汰等方式,对国三以下中重型柴油货车进行污染治理。

(2)重点用车单位

经过摸底调查,目前,我市自有或日使用10辆次以上柴油载货货车的重点用车大户共335家企业,自有车辆8499,租用车辆21599辆。通过入户检测等方式,对尾气不达标的重点用车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尾气不达标车辆经过维修,并复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3)绕行限行和应急管控

强化绕行管控措施,完善禁限行政策,加大高排放重型柴油货车管控力度。2016年12月份,我市发布了《关于主城区黄牌照货车限行绕行的通告》,为更好的维护主城区道路交通秩序,保障市区交通安全畅通,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在我市主城区范围内限行黄牌照货车,同时采取环城高速或国省道远程绕行组织措施。中型和重型载货汽车、中型和重型挂车及其牵引车、中型和重型专项作业车、其他黄牌照的载货汽车禁止进入中心城区,运送生产、生活必需品,确需进入限行区域的,持相关手续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通行证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通行。根据城区发展需求,我市不断优化绕行路线及扩大限行区域,切实减少中心城区尾气污染。

严格限制使用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车辆,严格管理重点用车单位,加强重污染天气期间应急管控,在应急响应期间,根据《XX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施工工地、工业企业厂区和工业园区内停止使用国二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工业企业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汽车(含燃气)进行运输,有特殊要求的严格按照减排清单车辆管控要求落实;原则上,除城市运行保障车辆和执行任务特种车辆外,中心城区、县(市、区)城区内禁止重型和中型货车、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通行,其他非营运车辆限行2个号,限行车辆尾号与北京市保持一致,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不限行。港口、物流、料场等涉及大宗原料和产品运输的单位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汽车(含燃气)进行运输;本市及外埠牌照中型重型载货汽车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道路实施远端绕行措施,不得进入中心城区的高速合围区。

(4)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车辆

限期淘汰整治国二及以下排放标准车辆,有序淘汰国三排放标准营运重型柴油货车。实施国三排放标准重型柴油货车专项治理,对排放检测光吸收系数值不大于1.2m-1、车况及发动机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持续进行正常维护保养等具备深度治理条件的国三排放标准重型柴油货车(不包括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积极推进提标改造,加装尾气净化装置,达到《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18)要求。

(5)路查路检

严格开展路检路查,深入开展入户抽查,加强过境车辆管控,严格超标处罚,一是向社会发布通告,自2019年7月1日起,对于轻型汽车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新车注册、外省转入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办理登记手续。二是按省级要求,加强注册登记环节的环保达标监管,对不属于国家规定免检车辆的,在注册登记前一律进行尾气排放上线检验,不达标的,不予办理注册登记。三是加大路检路查。在辖区内重型柴油车通行量较大的国道、省道、城区出入口,充分依托黄牌照货车限行管控点,对重型柴油车开展路检、路查,加大对过境重型柴油车的抽测力度和超标排放处罚力度。目前市、县两级共购置移动式遥感监测车辆25辆,固定垂直式遥感监测设备10套,2019年1月1日-9月30日,全市共检测车辆122万余辆次,其中尾气不达标重型柴油车辆5.8万余辆次,处罚不达标重型柴油车2.6万余辆次,处罚金额260.7万余元。四是发挥固定遥感监测设备作用。沧州市垂直式遥感监测共监测车辆363万余辆次,其中重型柴油车33.6万余辆次,重型柴油车超标3008辆次,检测结果已推送公安交警部门。对重型柴油货车超标数量多的路段,进行重点路段,重点管控;五是加强机动车检测机构监督检查工作。

3.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管

加强机动车检测机构监督检查工作,完成了年度既定的对机构全面覆盖的监督检查任务。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要求各机构认真落实整改工作,及时上报整改报。目前,我市辖区内18个县市区已备案机动车环保排放检测机构69家,环保检测线216条。截至2019年10月15日,我市辖区内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共检测机动车80余万辆。其中柴油车17余万辆,汽油车60余万辆,其他燃料种类车辆2万余辆。

4.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

2019年5月8日印发通告,划定了中心城区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同时,开展了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经初步统计,全市共3326辆非道路移动机械。另外,加大了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查力度,已对173台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抽测检测,35台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合格,不合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撤场检修,采取加装尾气污染处理设施合格后,方可使用,禁止超标排放工程机械使用。

目前,各县市区均已开通了生态环境部建设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平台,各县市区管理人员正在进行平台使用,采集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力争年底前,完成我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及平台备案,同时摸清各县市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相关情况。

5.老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改造

一是我市以公共事业单位柴油车为试点,对园林、环卫、邮政等公共事业单位具备条件的柴油车进行安装尾气处理装置,截至目前,已对30辆柴油车加装了尾气处理装置。二是通过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登记及尾气排放抽样检测工作,发现不合格非道路移动机械,要求不合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撤场检修,采取加装尾气污染处理设施合格后,方可使用,禁止超标排放工程机械使用。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41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加装了尾气处理装置。 

6.协助做好对用车燃油品质的监督管理,对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油气回收装置进行监督管理。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柴油载货汽车、公共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柴油货车、营运柴油货车、用车大户柴油货车等摸底调查中,各部门、各县市区对报表相关内容底数不清楚、不细致、报送质量不高,且报送不及时。

二是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方面起步较晚,摸排底数仍旧不够深入,底数不清、达标排放情况不明。各县市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达标排放管控方面差距很大。

三是精细化程度不高。从上级督导检查交办的问题看,很多工作只是满足于做了,但是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措施还要进一步做实做细做深。

二、2020年工作谋划

2020年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重型柴油车管理。尽快安装省界遥感监测设备,开展国三排放标准重型柴油货车(总质量3.5吨及以上)专项治理,有序淘汰国三排放标准营运重型柴油货。严格开展路检路查,深入开展入户抽查,加强过境车辆管控,深入开展重型柴油货车管理工作。

二是加强排放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加强对排放检验机构的日常监管。对辖区内检验机构实施清单式管理,建立监管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监管方式。通过现场随机抽检、排放检测比对和远程监控排查等方式,开展排放检验机构专项检查,对现场抽测、遥感监测、黑烟抓拍系统发现的超标排放车辆,倒查排放检验机构责任,严厉打击检验机构检测造假行为。

三是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中心城区核心区禁止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严格高排放车辆交通管控,在主要进城道路设置限高警示牌及龙门架,严禁重型高排放车辆进入中心城区及县城建成区。加强重型柴油车路检路查,对超标车辆依法予以查处。

四是完善保障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要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柴油货车环境监控监管能力建设和运行维护,鼓励研究建立与柴油货车淘汰更新相挂钩的新能源车辆运营补贴机制。完善治理后期措施,鼓励重点用车单位自建颗粒物捕集器(DPF)再生设施,或由尾气治理企业建设区域性集中再生设施,提高尾气净化装置有效使用率,并给予适当财政补贴资金。

五是加快机动车污染监管平台建设,在2019年完成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学习,在明年的工作中探索应用扩展,做到。

六是组织落实国家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协助做好对用车燃油品质的监督管理,对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油气回收装置进行监督管理。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篇2

关于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按:陕西省关工委、省宋庆龄基金会于2003年4月17日联合向省委、省政府并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贾治邦报送了《关于优化青少年    咸长环境几个问题的报告》,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李建国、贾治邦等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批示,责成有关本文来源于范文先生网本资料权属范文先生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范文先生网更多资料方面抓好落实,并对省关工委等部门同志的辛勤工作以及热忱关爱青少年的崇高精神表示感谢与敬意。《报告》所反映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现转载于下,供各地参阅。      去年以来,省关工委、省宋庆龄基金会先后组织省、市、县的部分老同志和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对各方面反映强烈的青少年成长环境问题,作了专题调查。分别召集了家长、教师、校长座谈会,还会同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召开了全省青少年成长环境研讨会,最近,又同省少年犯管教所有关同志座谈,分析原因,探讨对策。现就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净化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环境问题      近几年来,有关部门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下了很大的功夫,一次又一次地清理整顿,一批又一批地查封、关闭,加大监管力度,在一段时间内,对文化市场的违规经营和不良文化的泛滥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往往在清理整顿之后,又出现反复。那些违规经营者在对付监管的手法上,也变得越来越隐蔽。国务院公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明令网吧“不得通宵营业”,“不得容留未成年人上网”。但仍有不少网吧通宵“开夜机”,容留未成年人上网。虽三令五申“中小学周边200米以内严禁开设网吧”, 但不少中、小学校周边还不断有新的网吧开业。据一位记者最近暗访发现,在西安高新区一所学校竟被9家网吧包围。当记者走进一家规模最大、有178台机子的“赛维” 网吧,问服务员:“可以上夜机吗?”服务员答:“晚上10点到明天8点。”记者问:‘那不怕有人来查吗?”答:“没事,12点以后外面铁门一锁,很安全的。”次日晚10时许,记者再次来到“赛维” 网吧,12时许,网吧外面的铁门锁了。记者发现里面没有窗户和安全出口,也未发现消防设施。记者数了数,大概有150多人上网,大都是学生模样的人。到早上6点左右卷闸门才打开。像这种“关门营业”、通宵上网的现象,目前相当普遍。一些地下游戏厅,也有死灰复燃、日渐火爆。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电子游戏厅逐渐演变成了地下赌场。一度销声匿迹的非法录像厅,近来在一些地方,尤其是一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又有所抬头。      不良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十分严重。不仅对他们身心健康和学业造成很大影响,而且成为诱发事故。滋生犯罪的温床。一些青少年学生迷上网吧后,有的精神恍惚,不思学习;有的为上网吧,偷取家中钱本文来源于范文先生网本资料权属范文先生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范文先生网更多资料财,多者达数千元。有的为上网吧,打工挣钱,造成伤残。有的通宵上网,致心力衰竭,猝死网吧。有的受暴力、色情等内容的刺激,模糊了道德良知,习惯于血腥场面,变得冷漠、凶残,滋生反社会人格,以至走上暴力犯罪的歧途。据调查,在省少年犯管教所关押的31名城市暴力犯罪少年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这种原因而诱发犯罪的。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使家长、学校和社会有识之士深感忧虑和不安,纷纷发出“救救孩子” 的强烈呼喊。       网吧、游戏厅等文化场所违规经营之所以屡禁不止,不断反复,其主要原因:一是经营者受利益驱动,尤其是那些“黑心老板” 只图自己赚钱,不顾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一位网吧老板毫不掩饰地说:“开网吧主要是挣学生娃的钱”。 二是对违规经营“打的不疼,罚的不重”。一网吧业内人士透露:“容留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被举报后,往往托熟人,找关系,罚点款了事。和他们赚的钱相比,罚的款太‘毛毛雨’了”。三是现行的多头审批、多头管理的弊端很多。按照“谁发证谁管理的原则”,不仅群众举报很难,而且稽查监管也难。四是有后台、“保护伞”作梗。不少群众反映说:“没有后台和‘保护伞’, 黑网吧、地下游戏厅很难存在下去!”      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要反复抓,抓反复,切忌“一阵风”。整顿有了成效,就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使之经常化、规范化。对于网吧的管理,应采取“堵”、“导”并举的方针,以导为主。坚决封杀有害于青少年健康的不良网站和“黑网吧”。 严格执法,杜绝一切“关系网”。 无论是谁,无论是哪个部门,都不得充当违规违法经营的后台和“保护伞”。对经过审批的网吧合法经营者,要加以培训,提高他们的执法自觉性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感,要研究吸收各地对网吧管理的经验,从网络的源头杜绝不良同站。比如,上海市将全市的网吧纳入由政府统一管理的“东方网联”,使每台电脑都可以处于有效监控之下。又如,宁波实行的“零点断网” 的方法,解决通宵上网的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同时,要接受社会监督,依靠群众管好文化市场。可选聘责任心强的教师、家长、离退休老同志,担任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篇3

环境污染问题调查报告范文

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日益改善,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现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做如下报告:

一、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各类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深,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相关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

二、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具体管制的不健全,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5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30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然而,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却在与日俱增。

三、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

受农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加大了治理的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直接影响到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环境立法,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明确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

2、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城乡分治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国家把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3、强化扶持力度,建立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政府应对农村和规模以上的企业污染治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规模以上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对贷款贴息等。

4、探索科学的治理模式,提高农村污染治理效率。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不同于城市、工业企业的污染,不能简单的套用其污染治理模式,要在其治理模式上加以改革创新,以适应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进而提高污染治理的成功率。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篇4

报告是一种公文格式,专指陈述调查本身或由调查得出的结论,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提出了很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农村的环境问题却越来越多,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环境问题让农村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到底农村的环境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究竟要怎样对待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农委于7月30日至8月30日在常州市政府网民意调查一栏里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了常州市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汲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以针对今后的工作能做合理的改善。

一、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的环境知识缺乏

人们对环境知识的认知程度是决定他的环境意识是否高尚的基础。如果环境知识缺乏。不知道如何保护环境。那么他的环境意识必然不会高尚。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我市村民的环境意识。

(1).对相关的环境纪念日的认知程度,目前已经确立的环保纪念日有10多个,我们选择与农民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三个环保纪念日作为调查项目:“世界环境纪念日”(6月5日)、“土地日”(6月25日)和“植树节”(3月12日)。被调查村民中,对上述纪念日不知道的人数分别占36.59%、17.07%和46.34%,这说明多数村民对环保纪念日不太了解。此外,村民对环保纪念日的了解程度还与受教育程度相关。对上述纪念日回答不正确或不知道的人数中,小学及文盲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5%、48.8%和6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分别只有15.1%、14.9%和7.3%。在调查中发现,村民中能正确回答“植树节”的人数明显多于其它三个环保纪念日。即使在回答不正确的村民中多数人也表示知道有植树节,而对其它二个环保纪念日,多数村民表示不清楚有这些节日。这是因为每年植树节时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机关、团体、学校都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而在其它环保纪念日时几乎没有任何活动。

(2).对“工业三废”及其危害的认知程度。工业三废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如果超标排放就会污染环境。而且在环境中还会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工业三废”是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之一。但是.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哪些是“工业三废”时,在被调查者中回答完全正确、不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的分别占31.71%、31.71%和36.59%,而且多数村民并不了解“工业三废”的危害。

(3).对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认知程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耗能(过多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和无节制排放工业废气;二是森林减少,阻断了自然界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温室效应造成了气候变暖,其结果是洪涝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频繁,病虫害增多。应该说,温室效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也是报刊、电视出现比较多的词语。但是。在被调查者中能够正确回答燃烧秸秆会加剧温室效应的只有3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0.49%

2.农民的环境行为不雅

在农村,农民的环境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环境状况。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下列有关的农民环境行为问题:

(1).如何处置废电池?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l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土壤、污染地下水,从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下列物质(废铁、废玻璃、废电池)丢弃在土壤里,哪一项对环境危害最大?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废电池对环境危害最大。但调查结果仍有22人回答不正确,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多数村民都是随手丢弃。有许多人虽然能够意识到废电池的危害。但可能仅仅是图方便、嫌麻烦而仍然选择了不利于环保的行动。

(2).如何处置秸秆?现在农村有不少农民为了抢农时图省事.将收获后的秸秆一烧了之。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影响交通安全。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认为焚烧秸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吗?”结果有1人勾选“不清楚”,4人回答“不会造成污染”,两项合计人数只有5人。可是当我们在调查中问:“你家是如何处理秸秆的?”结果大部分回答“在田地里焚烧掉”,可见焚烧秸秆的问题比较严重。

(3).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废弃的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农药残留渗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形成污染。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甚至造成人畜、鸟类中毒。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勾选“随手丢弃”的26人,“随生活垃圾堆放”的13人,占全市被调查人数的78.7%。在我们那里废弃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

(4).使用农药的环保行为。农药使用不当或滥施农药,不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也间接和直接地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由于气候变暖。害虫猖獗,被调查者普遍反映“不使用农药不行”。蔬菜生产中使用农药的安全采摘期因农药品种、蔬菜品种、季节等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讲,叶菜收获前禁用期至少7天,茄果类、瓜类蔬菜禁用期至少2—3天。在调查中询问:“施过农药的蔬菜何时可采摘食用?”95.12%的被调查者能回答正确。这说明大多数农民是了解相关要求的。当询问:“自己食用的蔬菜也使用农药吗?”结果大多数人回答“不使用农药或很少”。

二、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农民环保素质总体来讲不高。主要表现为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淡薄和环境行为不雅。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报道党和政府的环保政策,宣传环保新进展新经验,普及环保科普知识.表彰环保先进事迹.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要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与形式.例如宣传栏、环保“大篷车”、文艺演出、环保知识竞赛等,突出艺术性、形象性和群众参与性,以增强环保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经常宣传和主题宣传相结合。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宣传部门以及基层村委会要把环保宣传作为基本工作任务.常抓不懈,同时在相关的环保纪念日(环境纪念日、土地日、植树节等)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旨性宣传活动。通过加强环保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一是树立环保新观念,使环保成为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环境新道德.平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维护生物多样性;三是创建环保新文化,使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荣耻观蔚然成风。

(二)增加农民教育机会,提升农民环保素质。

调查显示:在食野习俗、乱堆垃圾、焚烧秸秆等非环保行为的人群中,较低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较大,这说明农民的环保素质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由于受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对偏低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机会偏少、优质教育缺失,这是造成一部分农民环保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增加农民的受教育机会。加强农村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他们是未来农村劳动力的主体。要在幼儿园把环保知识编成儿歌和游戏,让孩子们在演唱和表演中了解环保知识;在中小学开设环保知识课.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环保宣传活动。把学到的环保知识带给社区和父母,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环保教育融入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包括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农业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农业、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使广大农民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提高环保素质,自觉保护环境和生态。

(三)建立新型农村产业模式

大力发展既节约资源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以此作为协调解决传统农业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手段。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科技培训,倡导和推进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型农业产品,培育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种植业生产结构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循环系统,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建设相互依存。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党的全会,确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描绘出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蓝图。如何按照省委“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黑水县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先后深入沙石多乡昌德村等20余个村及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全县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县境内最低海拔1790米,最高海拔5286米,全县总人口5.8万余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2%以上,农业人口达5万人。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黑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黑水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9亿元,同比减少28.9%;预计完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92元,比上年增加276元;粮食预计总产15207吨,比计划减少783吨。由于地震影响比上年均有所减少,但从长远看我县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黑水县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

黑水县每年都要遭受冰雹、泥石流、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又以旱灾最为严重,春旱、夏旱、伏旱时常交替发生。全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完成5000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通过大力实施交通通畅、通达工程建设,完成通村公路55条496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地震破坏影响,造成部分农村机耕道通畅能力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

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

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牧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多

为积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黑水县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牧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如沙石多乡昌德村共有农户39户,人口171人,全村人均纯收入1805元,在州党史办的倾力帮扶下,该村实施以“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厨,建太阳能、建院坝、建垃圾处理点”为内容的高半山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工作,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和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村民种植莲花白60亩、大黄22亩、木香100亩、试种秦艽0.5亩、柴胡2亩、早实核桃60亩;此外,积极争取资金5万余元修建村活动室,为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60元,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与此同时,四美沟村的大白菜、红岩乡的洋葱已经在成都、南充等市场享有盛誉。但是,全县有特色的基地规模不大,目前的结构调整普遍局限于规模扩大,品种更新,布局调整等水平和层次上,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对新品种缺乏新的种植技术,尤其是在产品包装、运输上缺乏先进的理念。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销售信息把握不灵,曾经出现过农民等莲花白、洋葱价格最后遭遇滞销的情况。

二、对加快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党的全会和省委**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我县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我县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牧民定居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确定了到20xx年农村工作目标: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81亿元,年均增长4%;年粮食总播面稳定在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5752万元,年递增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现代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努力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牧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草场管理制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在9.6万亩。三是建立和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牧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牧)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加大农牧业信贷投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农牧业信贷规模,提高农牧业信贷比重,增加金融服务产品。从信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牧业产业恢复重建给予大力支持。放宽担保条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牧业发展道路

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牧业。利用黑水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脱毒薯、优质生猪等特色产业和反季节蔬菜、特早实核桃、优质晚熟桃、豆薯荞、本地山鸡、道地中药材等,打造一批精品农牧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在适宜区域发展特色水果0.2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2万亩;在宜粮生产区推广优质小麦1.5万亩、优质青稞2万亩、优质玉米1万亩、优质豆类2万亩、优质脱毒马铃薯2万亩、优质荞麦1万亩等粮食作物;在高半山地区发展以木香、柴胡、大黄、秦艽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亩,为农民致富开辟新财源。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着力打造生猪产业,大力发展圈养山羊和小家畜家禽,提高畜禽商品率,畜禽出栏达到8.5万头(只)。积极发展特色林产业,重点发展特早实核桃4000亩,加快发展后续产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在沙石多乡、芦花镇、色尔古乡、知木林乡、卡龙镇以及旅游沿线发展“农家乐”、“藏家乐”50余家,开辟田(果)园观光体验、藏羌餐饮、摄影、购物等,建设一批生态、民俗、红色、休闲旅游项目,并以农(藏)家乐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及其它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实现人均旅游收入达100元以上。同时,带动餐饮娱乐、观光购物、交通物流的发展,拓宽农村增收渠道。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服务站点,构建以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牧业科研、示范教育、供销合作社、专业大户和涉农(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牧业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和生产经营服务体系。走产供销、产加销一体化、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路子,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四)以恢复重建为纽带,加大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特别是汶川地震损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发动群众搞好农牧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恢复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整理重建地震受损耕地、受损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尽快恢复高产稳产农田,黑水将恢复改造受损土地1500亩。修建引水灌溉工程,恢复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00亩。积极开展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永久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恢复重建。在灾后恢复重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优先实施农村公路恢复重建,完成村内损毁道路、机耕道、牧道、林区道路的恢复重建。大力加强通信干线网和移动基站的恢复重建,优先做好农村公众通信网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推进网络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农村通信服务水平和灾备应急能力,逐步实现城乡网络信息共享。

三是提高农村灾害预报、处置和自救能力。加强地震灾害、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平。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完善处置预案,增强灾害处置能力和农牧民避灾自救能力。加强防洪、抗旱设施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抗灾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落实安全标准和责任。

(五)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牧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和结构,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教师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新聘教师合同制和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

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抓紧灾后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重点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以县卫生医疗机构为龙头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

三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挖掘以“卡斯达温”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农村生活新方式。

四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五保户、“三孤”人员供养救助制度,推进集中供养,不断提高供养水平。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的优抚政策,积极做好农村老龄、残疾人事业。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20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xx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200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篇5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冯大娇,08年自动化2班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物,打开拿一个看,大多数都充满了泡沫塑料;去商店买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小塑料袋包好;去快餐店,服务员会递给你塑料盒里的饭菜;去农贸市场,你可以收集到很多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米粉……都会给你装进塑料袋里,连一个大蒜头也会装在一个小袋子里塑料袋。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价格也便宜,但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白色灾难”。我们进行了各种调查研究,查阅了各种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食堂前的垃圾桶里统计,半小时后扔掉 大大小小的袋子、零食盒和塑料:早上210个;下午105; 95晚上 有这么多废弃的塑料,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星球的塑料丢弃量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从学校附近的一家小快餐店听说:“他们一天能卖250个左右的快餐,每个快餐至少需要2个塑料快餐盒,也就是每天至少要用500个塑料快餐盒.”

3.继续第二次调研,我们参观了泉山区工商所。工商处负责人热情接待了我们据了解,全山区大小快餐店约200家,据此计算,仅全山区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0000个。

4 ..我们去学校图书馆查资料,但是关于“白色污染”的资料非常有限,看来我们得另谋出路了。

5.为了摆脱困境,我们利用互联网进行研究。在互联网上,我们发现了广阔的空间, ich让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新名词。那么,究竟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泡沫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白色污染”的主要成分有: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添加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没有国家特别规定,“白色污染”的防治就不能依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而应采取强制措施,约束餐饮、交通等行业公民和工作人员的行为。 例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身生产经营和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塑料包装材料进行回收利用;惩治随意丢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材料的行为。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国家法律

2.缺乏相关的经济政策。调动废旧塑料包装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回收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自付”原则,要求垃圾产生者自行回收,不能自行回收的企业或个人缴纳回收费补偿回收商。这种做法在国外已经比较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经济政策。

3.虽然我市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镇的口号下变得干净了许多,但总体而言,人们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的现象相当普遍。

4.一些管理工作跟不上。城市、风景旅游区、主要交通干线和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 餐饮、商业、铁路、水运等部门对经营活动产生的废塑料包装不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任由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上,甚至有工作人员将收集到的垃圾扔掉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旅游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垃圾箱密度过低,未设置分类垃圾桶。市环卫部门虽然有禁止乱扔垃圾的规定,但执法检查人员少,违法违纪现象较为普遍。

5。管理思路不统一,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尚未提上日程。 有的地方提倡用纸代替塑料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方提倡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路还不统一。

6.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他们已经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自己的行动。随处可见扔垃圾、倾倒、堆放废塑料包装。 新闻

媒体对“白色污染”的报道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使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上,对居民日常行为缺乏指导和教育。塑料包装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和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的外部压力。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1)视觉危害:

乱扔垃圾的塑料垃圾破坏了城市景观。例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道、江湖中的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以及漫天飞舞或挂在树枝上的超薄塑料袋,都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不好的刺激。

(2)潜在危害:

1.地膜废弃物大面积滞留在土壤中,长期堆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作物减产。

2.丢弃在陆地或水中的塑料垃圾如果被动物作为食物吞食,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的塑料垃圾重量轻、体积大,处理难度大。 如果被填埋,它们会占用大量土地,并且很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分解。

4。有些塑料有毒。如果它们被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材料,这将不利于人体健康。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臭氧层变薄”的危害特别感兴趣。因为塑料垃圾一般存在于地面上,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距甚远,怎么可能有关联呢?翻阅资料、查书、问老师,得出的结论是,白色污染通过太阳的照射,将塑料中的大量毒物排放到大气中,而大气之上是逐渐变薄的臭氧层。臭氧层中的气体。我们都知道,太阳是一个“大火球”,自然会发光,发热可达几万度。当钢铁还没有到达几公里的时候,它就已经变成了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么能不破坏地球呢?为了防止地球受到很大的破坏,臭氧层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太阳辅助时,它上前一步,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攻击。但由于“白色污染”确实会破坏臭氧层,使其变薄,这对地球来说将是一场巨大的危机。

V.采取行动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在工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每当风一吹,空气中就充满了黄色的尘埃,有时白色的塑料袋在空中飞舞。让人出门很尴尬。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我们在全山区,虽然300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斗争。但是,要改变这种状况,环卫工人的努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提高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在白色污染防治过程中,我国应:

1。加强宣传教育。 防治“白色污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在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管理。 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加强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辅”的防控原则,一是加强对疫情的宣传。查明“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引导和教育公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针对产生大量废塑料包装的行业(如铁路、旅游、餐饮、餐饮等) 三是采取强制措施,逐步提高废塑料包装的回收利用率,从废塑料包装(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塑料包装的产生量等。

3、制定和颁布国家有关防控法规尽快消除“白色污染”,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废旧塑料包装的义务和法律责任。针对塑料包装的生产、经营、消费情况,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指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的废塑料包装量,鼓励提高废塑料包装的回收利用率。 .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消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白色污染”。 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塑料包装“减量化、回收、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止“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5.提倡“多用环保袋,少用塑料袋”,出门买东西最好带个小竹篮或布袋,方便又无污染。

同时,我们也明白,我们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努力提高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世界上每个人每天都在破坏和破坏,地球将成为垃圾场;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环保的,每一天都是环保的,那么就可以创造一个美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为此,我们建议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1.不要乱扔垃圾,把垃圾放在指定的垃圾桶里。

2.我校已经设立了“垃圾分类存放处”,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或一分钱。

4.尽量不使用或少用塑料袋,积极使用可回收耗材,减少白色污染。

5.当发现有破坏周围环境的行为时,要及时劝导。

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得更好。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篇6

寒假,学校大学生实践调查的作业,因此,我对我家乡-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多年了一直在外面读书,很少回家,回家也从来没有好好的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这一次的调查和实地走访,说实在话家乡的环境让我打吃一惊。小时候,经常从爷爷、奶奶那一辈听到这样的说唱:“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

我记得小时候,家乡的河水是清澈见底的,河里鱼虾成群结队,傍晚时分河里的石头上会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们就这样一边捡着螃蟹,一边嬉戏,这里曾是我童年快乐的回忆,是我童年迷恋的地方。那时从来不曾想过这一切都会逝去。可是现在却应征了“鱼虫绝代”、“河水泛滥”的说法。

河道里满是废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积,没有清理,河水变得臭气难闻,河里没有了鱼虾,更别说小孩嬉戏了。而且许多水资源也因为人类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已经枯竭。不仅仅在于河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无得污染。今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天气也变得异常炎热,特别是在夏天令人难以接受。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篇7

主题活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下文同)的具体实施,我们发现:主题墙、活动区、家园栏等活动环境其价值并不是装饰品的摆设或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与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的共同体。环境与主题活动之间的良好互动,不仅能进一步完善主题教育活动课程,还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有效地主题活动环境?与主题活动相适应的有效环境又应该如何创设?环境与幼儿是否能产生共鸣,深化了活动课程?对此,我于20xx年1月,对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丽华地段的两所幼儿园大、中、小三个年级展开了调查。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1.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常州丽华地段两所幼儿园的主题活动环境创设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旨在分析幼儿园创设主题活动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达到在优化环境的同时,促进主题活动的多元化开展,使幼儿能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满足其自主学习、自我服务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向丽华地段的两所幼儿园的大、中、小三个年级展开了调查,并向班级老师发放了问卷,本次问卷采取无记名填写方式,有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向天宁区丽华第三幼儿园发放了44份,天宁区丽华第二幼儿园发放了16份,回投率为100%,全部为有效问卷。

二、问卷调查的内容和结果

1.教师对主题活动环境的理解。

(1)在主题活动教学中,您认为是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吗?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有72%被调查的老师,认为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有26%的老师认为不一定,要根据主题生成的难易度来决定是否需要创设某个主题活动环境,只有2%的教师认为是不需要创设相应主题环境的。这说明在活动中创设相应的主题环境所发挥的教育教学作用越来越受到教师重视,因而解决在创设中的问题刻不容缓。

(2)主题活动创设下的环境您认为包括哪些方面?这是个可以选择多个答案的问题。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有56.7%选择了两个方面,26%选择了三个方面,还有17.3%只选择了一个方面。其中对家园联系栏这一内容是否需要进行主题活动创设最起争议性。

(3)您认为主题环境的创设应该是以何种形式进行呈现的?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有半数不到的教师认为主题环境的创设是以观赏、装饰为主的,环境是否可以起到互动和操作是无所谓的。但是也有三分之一被调查的教师提出主题环境的创设应该是由美观和操作两种形式相结合,这有利于整个主题有机的呈现在孩子面前。

(4)您现在所创设的环境是否能诠释整个主题活动的目标?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3.9%的教师觉得自己现在所创设的环境能够完全诠释整个主题活动的目标,有50%的教师觉得因为所创设环境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完全的诠释整个主题活动的目标,还有36.1%的教师觉得难度太大,认为在实施的过程中很难将整个主题活动的目标渗透到所需创设的环境中去。

(5)您所理解的主题活动下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有何作用?21.7%的教师认为创设环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应该是孩子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营造一种整合化、生活化、活泼化的学习氛围,努力使主题环境创设体现其支持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还有78.3%教师是一知半解的,知道环境育人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具体有何作用,应该如何着手进行。

2.孩子对主题活动环境的参与。

(1)您所创设的主题活动环境,是否能与本班孩子产生互动?

在被调查教师中表示有15%所创设的环境能引起孩子浓厚地兴趣,产生互动,35%教师觉得环境的某些部分有时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但可持续性较差,50%的教师觉得所创设的环境形同摆设,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无法产生互动。这就提出了如何利用环境与孩子进行互动,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这是值得思考的。

(2)本班孩子主要是以何种形式参与到主题活动环境创设中的?76.6%的教师主要是以孩子的作品为主,如绘画、手工等,还有16.7%有教师是让孩子回家与父母一起收集有关主题的资料。

3.家长对主题活动环境的参与。

(1)本班家长对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是否关注?

在被调查教师中,有8.3%表示有家长非常关注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57%表示家长关注得较少,32.7%表示班里的家长从来不关注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这说明大多数家长对于本班主题环境的创设关注度还不够,还不了解其真正的用途,还需要老师逐步的引导家长关注班级里的主题环境,从而能进一步让家长积极地参与到主题环境的创设中去。

(2)在您的班级里,有多少家长愿意参与到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中,并能收集、整理、提供相应的材料?

仅有3.3%被调查教师表示有家长能非常主动地参与到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中,并能协助教师做好收集、整理材料的工作,有76.6%被调查教师表示有极少数的家长能主动参与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中,但大多数家长还需要教师在旁催促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有16.7%被调查教师表示家长不愿意参与到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中,认为此举是没有必要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

4.合理资源的利用。

您是通过哪些渠道来创设或完善主题活动环境的?这是个可以选择多个答案的问题。在调查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选择的首先是教学资源,其次为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所选择的较少。这不难看出教师在完善主题活动环境创设时主要是以教学资源(如幼儿有关主题的绘画、图文式的调查表等)、家长资源(网上收集的资源、照片,以及与孩子一起制作的作品等)为主,社区及社会资源利用的较少。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篇8

(1)人口压力: 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2)工业化压力: 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3)市场压力: 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不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加大总成本。但是如果没有公共财产,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政府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愈大。

三: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造林绿化取得成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有了较大进展,到199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五,草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草地牧场综合示范工程成效显著,各类草地面积达3.9亿公顷。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建设稳步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渐入人心,至1997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926处,占国土面积的7.64%,10处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土地保护和整治工作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成效,全国生态农业试点达XX多处,50个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7个生态农业建设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全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7000多万公顷,部分地区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正在恢复。

四:总结

现在,我们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生态环境的建设,我们面对现在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要尽全力进行保护,为创造和谐家园共同努力。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篇9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

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9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使我国的环境评价范围由单个建设项目扩大到区域发展规划,为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提供了法律保障;

10月1日起实施的《放射性污染防止法》填补了我国在环境污染方面的法律空白。环境保护在更加强调法律手段的同时,经济手段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提高污水处理费用、强化垃圾处理费收取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建设中来;在二氧化硫的防治中,“排污权交易”在山东、山西、江苏等地开花结果,显示出市场机制的巨大作用。

从这些法律法规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的决心,也看到了环保的希望。然而在现在这个时代里,毕竟是一切都以经济为中心的,所以要环保同时也要发展经济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当今城市经济发展中一个新名词备受关注------循环经济。与其说这是一个新的经济理念不如说是一个新的生态文化概念。

因为它所提倡的由“资源---产品---废物”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新发展模式转变,包含了人类发展观的变革。可以说将来的环保事业将溶入更多高科技的手段和更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未来的前景还是十分让人振奋的。

记得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虽然是1970年由美国民众发起的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活动,但它的意义已经在全世界深入人心。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她孕育了生命,也孕育了人类。

现在每年“地球日”的活动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并且敦促联合国到各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使全球的环保工作全面启动。只要地球的沉疴仍然存在,“地球日”就不会寿终,我们每个“觉悟人”就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真希望明年的再次旅行能够感受到另一番景象!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问题调查报告 | 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 小区环境调查报告 | 家乡环境调查报告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八篇 下一篇:买卖合同6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