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农业银行工作总结锦集#】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文档资料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写可以在网上搜寻范文作为参考。范文不仅对于我们的创新能力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在撰写范文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确保文法正确,语句通顺,不出现语病。其次,要注意用词准确,不要出现歧义或不合适的词汇。此外,句子的结构要简明扼要,避免过度冗长或过于简单。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主题的内容,请浏览我们的网站上关于“农业银行工作总结”的相关文章。欢迎您持续关注我们网站以获取更多更新!
农业银行工作总结(篇1)
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也引起了国家的用心关注,给农民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都投入了更多的支持。但是最近一些农业方面一连串不利的消息,不禁让人再次认真思考中国的农业问题究竟出在哪,出路又在何方?本人也对这个问题作过一番思考,最后总结出以下个人观点。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向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个性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物价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思考,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十分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超多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经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超多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必须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市场了)。这严重影响了本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长期还会影响生产者生产的用心性。今年广东的出现的荔枝大丰收却要贱卖、超多的冬瓜滞销,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中国目前大多数农业生产还停留在粗犷的低级阶段,科技的投入很有限,导致中国农业面临以下尴尬局面。
首先,农业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经营者靠天吃饭。农产品的产量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很大,而目前经营者的技术不足以趋利避害从而到达稳产,往往就是风调雨顺是年份产量好,收入相对就高,反正不然。上方提到:大年的时候所有的经营者都获得大丰收,但是供大于求,价格上不去。小年时候收成又不好,所以,经营者辛苦一年下来,除去超多的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后,最终能落入经营者口袋中的钱就不多。
其次,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中国目前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还很低,个性是西部一些地区那就更是如此,生产率自然就难以跟那些农业发达国家的相提并论。生产率低带来的问题就是难以构成规模效益。还有,由于生产技术粗糙,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得我们的农产品在质量上也得不到保证,从农产品农药超标的报道的频率就可见一斑。在市场经济前提下,产品性价比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品占有市场份额的多少。据调查:我国果品中优质果仅占总产量的40%左右,能到达礼品果标准的产品只占总产量的5%左右,超多为中下等果,个性是外观更差。又据调查:进口苹果平均到岸价格大约为3。90元/公斤,柑橘为4。00元/公斤,香蕉为1。90元/公斤,与我国同类水果批发价格水平相当,但整体质量明显要高。价格差不多,质量比不上别人,为求得生存我们的产品务必以更低的价格才能卖出去。其实,目前市场上进口水果的零售价是同类国产水果的2倍甚至更高。
最后,就是农产品的存储和保鲜的技术问题。这影响了我们的产品市场的开拓,销量难上新突破。
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往往只顾超多盲目的生产,而不参与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问题,造成产销脱节。这样生产者就不能及时的掌握市场的信息,根据市场细微的变化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有时候产品的滞销不是因为供求失衡的原因,而是营销策略的问题。
传统的经营者忽略的还有品牌形象是树立。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就是一分巨大的无形资产,是销售量的一个好的保证。然而农产品市场上还难找到很受消费者青睐在消费者心目中有必须地位的本地农产品品牌,即使有,很有可能又出此刻产品生产过程中没有把好质量关,从而导致品牌形象的下降,自我砸自我的招牌状况。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农产品市场上交易多数都是初级产品,没有注重产品的价值的进一步挖掘——缺少对产品的深加工。对产品的深加工不仅仅能够提升产品自身的附加值,更加可增加产品的多样性、拓宽市场、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从上方看来,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还不少。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我认为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是用心建设乡镇企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为我们的农业生产引入活跃的市场竞争机制,增加农产品的销路和市场竞争潜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吸收农村超多的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经营模式的改革和进步。
此外,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技术支持(包括加大廉价生产机器、优良品种等的生产资料的供应,派出高级技术指导人员,开设培训班等),制定农业生产、销售、运输的优惠政策,这些对农业的进步都会有用心的作用。
中国农业施肥的现状是什么?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技术处透漏,我国耕地面积约占全世界的9%,一年平均肥料使用量约为5000万吨(折合纯肥量),约占全世界肥料消耗量的35%,不一样区域的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别,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过量施肥现象,不仅仅导致肥料资源浪费,也带来严重的耕地污染隐患。
近几年,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民种粮用心性大大提高,化肥需求一向持续较快增长趋势。在旺盛的市场需求驱动下,我国化肥总产量也逐年增加。尽管我国是化肥生产大国,但也是全球最大的化肥消费国,除了氮肥产量过多外,还需要进口超多磷肥和钾肥来弥补不足。从以来,在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化肥价格上涨的客观条件下,过量施肥、肥料利用率低等因素直接导致每亩土地施肥成本增加十几元。
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我国将透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量、调整土地营养成分,改善肥料使用结构,推广使用高浓度复合专用肥,逐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土地的生产力。
自1978年中国率先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已基本摆脱了短缺状况。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5亿吨增加到了目前的5亿吨以上,已经实现了总量大体平衡,丰年略有节余。(2)农村废除了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人民公社制度,普遍实行了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和村民自治的社会体制。(3)基本上废除了由政府统必须价、实行国家计划收购、配给性销售的农产品流通体制,除粮食外,其余的农产品目前都已实行由市场定价、自主流通的体制。(4)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农村已有1.2亿劳动者在乡镇企业中就业,乡镇企业的'生产总值已占农村社会生产总值的65%以上。(5)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978年仅为134元,到1999年已提高到2210元。绝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50年以来,个性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潜力,结束了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而且使农民生活从温饱迈向了小康,极大
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
但我国目前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此刻以下方面。
(1)土地个性是耕地资源不断减少。我国是一个资源约束极为强烈的国家,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高度短缺。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亩,同世界各国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及世界人均耕地的32%、美国的10%、法国的28。5%、加拿大的4。8%、澳大利亚的3%。今后,我国的耕地还要继续减少。耕地不断减少将把我国粮食生产推到越来越狭窄的空间中,这给农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2)耕地质量退化。耕地质量退化是影响粮食产出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492万平方千米,其中水蚀面积178万平方千米,年损失粮食18亿千克一33亿千克;全国沙化土地153万平方千米,沙害农田达6000万亩,损失粮食25亿千克,全国盐碱地1,4亿亩,损失粮食15亿千克。资料证明.我国21%的耕地缺少有机质,51。5%缺磷,24%缺钾,14%磷钾俱缺,土壤有机质小于0。6%的农田达11%;在微量元素方面,钾、锰缺乏的耕地面积已占70%左右。此外,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灌溉水污染、酸雨等已开始对粮食产量增长构成威胁。
(3)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农业很难实现规模经营,直接影响农产品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据国外经验,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生产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已基本完成,社会劳动力供给开始出现短缺。然而,我国状况与此完全相反。今后,我国经济将步人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农业部门劳动力仍将超多剩余,农业经营规模不但不能扩大而且还将继续萎缩。其后果,一是严重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劳动者对农业生产的用心性相应降低;二是阻止农产品商品量增长。
(4)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收益持续下降,农业的比较优势弱。据统计,1978年一1992年,我国主要农产晶收购价格上涨速度都大大快于国际市场,上涨幅度均超过1倍以上,最高到达10倍。这就使国内市场的几种主要农产晶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小,农业的收益急剧下降,农业比较优势减弱。
(5)资源及生产技术的制约。我国人多地少是显而易见的基本国情,小规模家庭经营格局有继续长期存在的客观基础,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在整体上仍相当落后,大多数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精耕细作技术,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化肥使用品种及数量不当,优良品种推广面积有限。
(6)水资源缺乏及污染严重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人口与环境配置不协调,造成对环境的巨大压力,也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农业在严峻问题的负担下,同时还面临着加入世贸的巨大挑战。作为中国改革的先驱领域,23年前中国农业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以前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和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农业发展不仅仅受到资源短缺的约束,而且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影响,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问题日益突出,农民收入已经连续数年下降。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艰难的转折时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农业与其说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不如说正孕育着新的发展机会。中国就应用心参与农业国际化进程,加快战略转换、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步伐,全面提升竞争力。
农业问题以前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重点领域,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承诺执行世贸组织农业协定,降低农产品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开放农产品市场;还承诺约束国内农业补贴,取消出口补贴,规范动植物卫生措施。
执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将使中国农业面临的基本形势是,农业的市场竞争从国内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双重竞争,并出现国内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新趋势。中国农业在就业、收入压力越来越大、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的关键时期,不得不走向国际化阶段。
但是,中国可能分享的这些农业国际化利益,有的是潜在的,需要国内系统、配套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才能转化为现实;有的是长期的,务必经过相当长时光的艰苦努力才能真正体现。务必充分估计到,在农业国际化进程中,中国农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数的43%。从长期看,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耕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将始终存在。不仅仅如此,中国还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如此严酷的资源条件,始终约束着中国农业的发展,也在根本上使中国农业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
有关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研究证明,中国粮、棉、油料等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从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下降,目前已基本丧失国际竞争力。如从资源成本角度看,中国每生产1公斤小麦和玉米将分别亏损0。15元和0。11元,资源配置缺乏效率。而大米、畜产品、园艺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表1)。研究进一步显示,90年代以来农产品生产国内资源机会成本的上升,是导致比较优势下降的主要原因。能够认为,在目前中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下,土地密集型的小麦、玉米、大豆等产品明显缺乏比较优势,不具备参与国际商业竞争的基本条件,而劳动密集型的畜产品、园艺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应思考提高其竞争潜力。
从资源角度观察的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实际上是农产品的潜在竞争力,并不完全等同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把资源优势、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市场优势,还需作出艰苦的努力,包括农产品品质、营销战略、企业经营经验、运输和流通成本、企业信用等。资源优势是决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长期因素,但从短期来看,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应更多地体现为市场竞争优势。
那么执行世贸组织承诺、开放国内市场,究竟对中国农产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从国际竞争角度可将农产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进口敏感性农产品,按照敏感度排序为大豆、植物油、玉米、棉花、食糖等。另外一类为出口竞争性农产品,如肉类、蔬果、水果、加工食品等。根据中国农业资源禀赋特征,执行世贸组织承诺对敏感性农产品将带来不利影响,但有利于竞争性农产品的出口。
无论是进口敏感性农产品,还是出口竞争性农产品,如果对其市场竞争要素做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执行世贸组织承诺会使中国农产品应对巨大国际竞争的压力和挑战。在农业国际化进程中,中国农产品可能将面临严峻冲击。一方面,由于中国农户经营规模偏小,大宗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高。粮食、油料、棉花等农产品已不具备商业竞争优势。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进口压力增大,对主产区及其农民会产生较大冲击。另一方面,肉类、蔬菜、水果和花卉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必须的比较优势和出口潜力,但这些产品长期以来在质量、卫生、技术标准上思考国际市场要求不够,受国外较高的技术壁垒的限制,这些产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很难到达国外市场要求,使比较优势难以转变成竞争优势和出口现实。
农业国际化对中国的农业经济体制和支持政策也带来严峻挑战:
首先,现行的农业管理体制与机构的设置,是适应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格局而构成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对外贸易管理相互脱节,地区封锁,行业分割,部门垄断,不能对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进行有效、灵活的调控和管理。
其次,现有农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农产品供给短缺问题,在价格、投资、分配政策等方面,侧重于支持提高农产品产量,忽视了对农产品品质的改善和结构优化;侧重补贴农产品流通环节以及消费者利益,对生产者利益支持不够;在国民经济分配格局中,对农业的支持在总量上不足,在结构上不够合理。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农业补贴仍然很高的国际竞争背景下,中国目前仍然实行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特产税、“三提五统”等负保护政策,这在根本上使中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农产品流通体制不顺,削弱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着部门分割、垄断经营,市场运行无序,交易行为不规范,营销手段落后,尤其是农产品市场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第四,中国农业经营主体不具备参与农业国际竞争的潜力。中国千家万户小农的分散经营,在农业进入国际化阶段后,无论是在规模、效率,还是在竞争潜力上,都不能适应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个性是,一方面,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没有大粮商、畜牧商、园艺商和食品加工商参与国际市场分配和竞争,另一方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于农户与市场之间中介组织发育不良,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使中国农业在根本上不具备与那些在生产组织上已经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商业化程度极高的国家的农业进行竞争的潜力。
中国农业不仅仅面临国外农业发展压力,同时也承担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缺陷。随着中国式的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农业和农业经济与非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的比较效益开始滑坡,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也开始下降。因此,解决农业发展的瓶颈、寻找新的农业增长点、实现三个方面突破是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趋势。
一、建立规模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的突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行的农业经营体制是建立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经营基础之上的小规模经营方式,这种农业生产的小规模分户经营模式在改革初期确实起到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的用心作用。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这种小规模的农业经营体制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种矛盾主要表此刻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经营模式不仅仅从客观上阻断了农业产业链的有效连接,使农业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处于一种封闭的、分散的生产状态,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抑制了农业增收潜力。而且还阻碍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化流转,使目前的农业生产工具仍处于一种人畜犁耕的原始状态,迟缓了农业机械化的研发与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仍停留在农产品总量的增加和化学肥料与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上,阻碍了优质化、无公害化生产技术的使用与研发;使农村土地的价值仍处于一种单一的原始的农产品产出效益上,而无法转化进行交易,用来从事农业扩大再生产并从其中获取更多利润的资本。因此,建立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模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模式不仅仅有利于农业产业链的有效连接,而且也有利于避免生产和投入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种规模化经营是以农户承包的土地作股份,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规模化经营。这种规模经营既有别于过去的农业互助组,因为它不要求每一个拥有股份的农户都必须要亲自参与具体的农业生产与管理,且利益分配存在差别。而过去的农业互助组则一般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应参与本组的农业生产与管理,而且收入无差别。每个农户所投入股份的多少都是自愿的而非强制,而且按每个农户所投的股份的多少的来分配农业收入。
当然,这种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不是要动摇和改变现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体制的基础,剥夺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益,而是要透过这种适度的规模化经营,来最大限度地解决好小规模、分散化家庭承包经营条件下的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避免因农户分户经营所带来的生产上的盲目性和产品产业结构上的趋同性所造成的农民利益上损失。
二、建立专业化的农业分工模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突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农业生产成本过高是导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影响农业成本过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专业化分工的缺乏,就应说在农村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专业化分工的概念。现实的状况是一个家庭独自承担。
这种缺乏农业分工的经营模式,一方面增大了农业劳动者的市场风险。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销售者,因此他们很难有时光和精力去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况且有不少农民因受文化素质低的影响,也很难准确的决定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因此,大多数农民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面临不法商人和利益集团的欺诈与盘剥,总是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增大了农业生产者的农业的风险。如因缺乏专业化种性识别潜力,农户在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选购与识别上,容易购买到假货或质价不符的农资产品而上当受骗,导致损失惨重;在农业品种和产业结构上,因缺乏专业化的市场调查和专业化信息分析,容易盲目模仿而造成农业品种和产业结构的雷同,导致农业产品的积压或腐烂,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尴尬局面。因此,建立专业化的农业分工经营模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这种农业专业化分工模式的主要表此刻三个方面,即区域的专业化模式、部门的专业化模式和作业的专业化模式。
所谓区域专业化模式,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垸一品”、“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即从宏观层面上就是要建成专业化的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果、林、蔬菜和花卉等田院、村组和乡镇;从微观层面就是要构成规模化的、单一品种的种植(养殖)场所和集散地。这样既便于生产的管理与技术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和管理环节上的失误,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收入;又便于销售,这样不仅仅最大限度节省了销售环节成本,而且有利于构成规模效应,从而到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使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所谓部门的专业化,就是透过农业分工在农村逐步构成相对对立的农业生产管理,农业技术推广与使用,农产品销售、运输、加工和仓储,农资产品供应,农业贷款融资和农业保险等部门,彻底改变传统的农村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以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将农业经营由过去的一个生产单元(家庭或家庭成员)单独完成,变为多个生产单元分工合作,构成专业化的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产业工人。这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规避农业风险,而且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和转移。
所谓作业的专业化,就是从种(苗)培育,到具体生产环节管理,最后到收割,这所有的生产环节不再是由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生产单位全部承担完成,而每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生产单位只是承担其中某一个生产环节。如构成专业的粮、棉、油种(苗)培育专业户。这样既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又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更主要的是透过专业化的管理,降低了农业风险,减少了盲目的农业投入。
三、建立企业化的法人治理模式,实现农业组织形式的突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最终选取。
目前中国农业发展的弊端不仅仅表此刻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经营主体分散,而更突出地表此刻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和农业的合作体系不健全。而一个规范、有效的农业组织形式和农业合作体系的构成和建立,对加速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在农村的不少地方此刻也成立了一些农业中介组织,如农产品经销商和农产品加工、运输专业大户等农业中介组织。但由于这些中介组织是独立于农业生产者之外的利益团体,相互间没有利益关联。在缺乏规范的经营管理和基本的商业道德的经营环境下,面临利益冲突时,最先受到利益伤害的总是农业生产者。所以,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在农业中介组织很难得到保障。农民也很难从中得到利益和实惠。因此,加快建立农民自我的农业组织形式和农业合作体系,是中国农业未来的最终选取。
这种新型的农业组织形式和农业合作体系,既有别于人民公社时期的以生产队为农业组织构架和以乡镇购销服务站所为农业合作体系的“一大二公”的农业组织形式和农业合作体系,也有别于此刻缺乏相互利益关联的农业中介组织,而是一种类似企业法人的治理模式。所谓的企业法人治理模式,就是农民以自我的土地、资金、生产工具、产品和劳动力资本(包括专业技能、知识产权等无形资本)作股份,组成统一农业股份合作体系——农业协会和专业股份合作组织。由会员组成股东大会,再由股东大会选举协会管理层和法人代表。法人对股东负责,股东有权改选管理层或法人。
农业协会和专业组织,一方面负责本会(组织)成员的农业生产生产资料的组织和供应,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农产品的销售、储存和运输,农业发展资金的组织和融通和农业风险性救济等五个方面的业务,会员透过用自我的股份作抵押,获得协会或专业组织带给的种子(种苗)、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获得农业增收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支撑和农产品产、加、销、运、储等系列化服务,以及农业信贷帮的扶和灾害性难关的度过。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生产单元(农户)在生产、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股东代表与政府和社会利益集团谈判,这样既可彻底斩断农民与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的经济联系纽带,有效地抵制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不合理的摊派,以及对农业政策性补贴的强行抵扣和非法侵占,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不受或少受不法利益集团的侵害;又可有效地防范市场风险,透过强化谈判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改变谈判中总处于弱势地位的命运,提高谈判价码,尽量减少农民谈判中的损失。当然,要实现上述三个方面的突破会面临很大的难度,因为它不仅仅需要人们观念的改变,而且更需要体制的创新和政策的保证。因此,它的构成、产生和发展也许还需要一个
艰难的历史过程,但无论怎样,它终将成为中国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主要是对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状况进行阐述,透过阐述我们能够了解到当前我国农业整体利润水平较低,而且农业流通渠道逐渐向现代渠道转变。文中也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环境较为不宽松。那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如何呢?又面临些什么具体问题呢?以下是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现状分析正文: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不高都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是由于延续了多年的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国家发展策略造成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分散而力量薄弱,且进入门槛较低,并不具备产业链的议价潜力。
此外,原材料、农资产品价格普涨,化肥、棚膜、柴油的价格在过去的几年里都有比较明显的价格上涨,推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尽管农产品的价格也有所上涨,但是由于农业关乎数以亿计民众的吃饭问题,因此政府对终端农产品的价格增长采取了必须的调控措施,将对农业整体的利润水平产生必须的负面影响。
渠道的转变其一在于粮食的国家统购统销被打破,其二在于农产品的终端销售不再限于传统的农贸市场,更多的进入了商超渠道,甚至是电子商务渠道(如中粮我买网),在这样的销售终端转变中,其流通渠道也变得更加扁平,我们提到的“农超对接”就是农产品流通渠道的转变方式之一。
以上我们总结出关于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两个问题。
第一,开放农产品市场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格局演变有重要的影响,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内因素,个性是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第二,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开发农产品新产品的动力,更开发农产品的潜力主要体此刻市场经济力。美国开发品种有300多个,而我们国家才100多个。而农业装备水平有80%是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平均水平,15%到达90年代水平,只有5%到达了国家先进水平。
第三,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是农业产业化面临一大难题。利益连接机制是产业化经营的机制,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实际行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户作为独立的主体,很多地方还停留在买断过程中,价格、质量等时刻影响利益连接的紧密度和双方的行为。扶持政策不到位。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些年各方应对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逐步构成了共识,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一些措施,总体效果不错,此刻全国各个省市都已经建立了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也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扶持政策不到位,给企业退税等优惠措施不理想这么一些问题。
第四,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国内政策比口岸干预政策更有助于实现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入世后,我国政府在扩大农产品市场开放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在鼓励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上起到了用心的作用,这是我国得以避免入世前预期的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甚至下降局面的重要因素。
农业产业化作为新生事物,它的羽翼还不够丰满,筋骨还不够健壮,还需要社会大力保护和扶持。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环境还不够宽松,主要表此刻:
(1)组织领导不够得力。区、镇(街道)两级尚未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尚不完善对产业化进行指导、协调、研究和探索,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产业化实施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一些镇(街道)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化发展规划。
(2)市场体系的不够完善。就时常体系而言,农村集资市场覆盖率低,设施配套差,流通服务组织薄弱,农民自产的产品还得靠自我寻找出路。就服务体系而言,服务资料比较狭窄,手段落后,尤其是对产后服务显得更为薄弱。
(3)扶持措施不落实。国家扶持资金向产业化倾斜力度不够,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因财政困难难以即时足额到位,群众经济薄弱,都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透过以上的介绍我们能够较全面的了解到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我国农业发展环境如何。
备注:
什么是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透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发展生态农业,因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贴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也贴合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独立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农业在向人类带给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承担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
农业银行工作总结(篇2)
农业银行运营主管年度工作总结
一、引言
作为农业银行运营主管,我在过去一年中积极努力地工作,与团队协作,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在本文中,我将详细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并对未来的挑战进行展望。
二、工作内容
1. 客户服务与满意度提升:我们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中心,通过优化流程和服务质量,成功实施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我们加强了培训与教育,提高了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同时,我们加快了办理业务的速度,并尽力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作为结果,我们的客户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2. 风险管理与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我们完善了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了风险的有效管控。我们加强了对信贷和市场风险的监管,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预警机制,以及不断更新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有效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暴露。
3. 创新与数字化转型: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了服务效率。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创新项目,如在线银行业务、智能化客户服务等。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竞争力,还为客户带来了更便捷的金融体验。
4. 团队协作与员工发展:作为运营主管,我非常重视团队的协作和员工的发展。我们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我们积极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帮助员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三、成果与收获
1. 业务增长:通过各种措施的落实和推动,我们的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贷款、存款和投资业务均取得了良好的增长,为农业银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市场份额提升:我们通过提高客户满意度、优化产品和服务等手段,成功提升了市场份额。我们为客户提供了全方位、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3. 团队凝聚力增强:通过团队协作和员工发展的努力,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员工之间的配合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实现共同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未来展望
1. 提升数字化服务: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不断进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在线银行服务和智能化客户服务,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 加强风险管理: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风险的监管和控制,提高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的能力,以应对潜在风险带来的挑战。
3. 注重员工发展:我们将继续加强员工培训和晋升机会,帮助员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为团队的成功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总结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为农业银行运营主管的工作取得的成果感到自豪。同时,我也意识到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我将继续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团队一起努力,为农业银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我们必将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更加辉煌的成就。
农业银行工作总结(篇3)
一年来,我们在上级行的正确领导下,抓住“五个重点”,圆满地完成了主要经营任务,实现利息收入xxx万元;储蓄存款增长率达到xxx%;对公存款增长率实现xxx%;外币存款额达到xxx万元,比计划多xxx万元;存贷增量比例xxx%;费用xxx万元;帐面亏损xxx万元;实际亏损xxx万元。评价指标也完成得很好:无息资产占用率xxx%,仅比计划差xxx个百分点;新放贷款正常率达到xxx%;以资抵债处置率为xxx%,超额完成xxx个百分点;偿还借款xxx万元;非利息收入增长率为xxx%,较计划差xxx个百分点;信用卡消费额完成xxx万元,超额xxx万元;国际结算业务额达到xxx万元;超额xxx万元;当年没有发生重大经济、刑事案件或责任事故。一年来,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信贷管理,提高收益水平。
(一)集中精力抓收息。利息收入是影响全行经营成果的关键因素,收息工作也是全行的难点工作,是一场硬仗。为了保证这一艰巨任务如期完成,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任务落实,奖惩兑现。我们按各处所正常、逾期和呆滞贷款占用形态,扣除企业改制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将上级行下达的收息计划如实分解下去,并按旬监控、按月考核。各处所将任务落实到信贷员和到企业,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办法,加大奖惩力度。二是帮助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增加息源。每名信贷人员都落实了一户帮扶任务,帮助搞活有望的企业分析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清收货款,帮助推销产品,帮助清仓压库,或给予必要的扶持,增加效益,培植息源,仅此一项,全年收息xxx万元。对效益好的企业,我们尽力给予银行承兑汇票支持,促进了企业的生产,增加还息能力,全年收息xxx万元。同时,狠抓了转制企业的利息清收工作,全年清收转制企业利息xxx万元。三是加强货款归行管理,防止资金体外循环。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抓好了,可以一举两得,既可增加收息,又能增加对公存款。因此,会计、出纳、信贷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责:会计出纳人员看住企业帐户,强化现金管理;信贷人员把握所辖企业的资金流向、货款方向,搞好检查监督,促进货款归行。信贷管理部、专贷部和业务开发部通力合作,经常深入企业检查库存现金,搞好调查,掌握企业多头开户情况,较好地防止了息源的流失。
(二)抓好规范化管理工作,降低和化解信贷风险。一是重新调整审贷分离岗位,设立信贷审查岗、法律审查岗和信贷检查岗,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依法办理信贷业务,确保信贷管理工作正规化、合法化和程序化。二是严格执行贷款第一责任人办法,彻底解决权责脱钩、责任不清、奖罚不明的老问题,将贷款损失的责任落到实处。三是严格承兑汇票管理。承兑汇票视同新放贷款一样严格管理,坚决按上级行规定的条件,履行程序,保证无一笔垫付发生。
(三)抓好清分和盘活工作。根据省行信贷资产清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们成立了清分工作领导小组,狠抓清分工作。通过这次清分工作,促进全行信贷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今年的盘活任务比往年轻,我们实实在在的收回。
(四)优化信贷结构,搞好信贷服务。我们打破行业、所有制界限,把有生命力的双优客户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从而实现了信贷资金的高效利用。一是评定信用等级,对现有客户准确评价,分类排列。我们对开户的 户企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为进一步选择优良客户打下了基础。在信贷管理工作中,对xxx级以下企业坚决停止了贷款,对xxx级企业限制贷款,xxx级企业在有条件下给予一定支持,促进了企业结构调整。二是调整贷款投向,实施结构优化。首先,重点保证小额存单贷款,全年累计投放小额贷款xxx万元,占增量贷款的比重为xxx%;年末小额贷款余额为xxx万元。三是进一步强化了银行承兑汇票的管理工作,在规模紧张的情况下,较好地利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对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发展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全年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xxx笔,累计余额达xxx万元,到年末余额为xxx万元,预计企业年增创利润可达xxx万元,银行累计吸收各项存款xxx万元。
(五)抓好专项贷款的管理工作。我们把专项贷款的管理纳入业务经营目标考核内容中,收息、盘活任务也分解到了各处所。各处所将专贷的管理和收息、盘活工作视同农行自身业务一样抓紧、抓好,按期完成了任务。
年初,我们提出了储蓄存款增长指标要实现“三超”,即超计划、超同期、超同业;市场增量份额要“保二争一”;内部管理要达到“三无”,即无差错、无违规、无经济案件。由于几次降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三超”计划没能全部实现,但市场增量份额和内部管理目标均达到了预定计划。
首先,抓好储蓄所长队伍建设。我们制定了《储蓄所长竞聘上岗办法》,对储蓄所长实行动态管理,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岗位和专业界限,将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优秀人员充实到储蓄管理岗位上,并适当提高其政治和经济待遇,真正将责、权、利落到实处。
其次,继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优质文明服务是一项长期的、无止境的话题。从表面上看,这项工作无法用量化指标去衡量和考核,但还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文明行业万元评活动”提出的“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高兴不高兴”。我们从年初开始,就抓住这项工作不放松,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着重抓了微笑服务、环境卫生和统一着装、挂牌上岗问题。全行员工文明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储户对农行员工服务满意率提高,基层单位涌现出一批优质文明服务典型。
第三、加大考核力度,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我行出台了新的储蓄百分考核办法,将储蓄指标和各季度储蓄费用细算到储蓄所,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千方百计抓储蓄。
第四、强化稽核监督工作,核算质量上了新台阶.储蓄余额的增长必须有高质量的核算做保证,杜绝经济案件的发生。去年,稽核人员由三人减少到两人,但储蓄稽核监督的工作还是得到不断强化,基层的 个储蓄网点分成两个片,每人一片,对基层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辅导,每季度进行一次储蓄核算动态的分析,并将通报下发到基层各网点。对重点储蓄所的重点人员进行监控,注重对检查问题后的整改效果。
第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确保存款的稳定增长.去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利率已降到历史最低点,并开征利息所得税,债券、股票的大量发行,投资多元化加剧,百姓存款意识减弱,消费意识明显增强。同业竞争更加激烈,加之经费吃紧、小额贷款规模限制等等,我行的储蓄工作是历年来最为艰苦的一年。全行上下都及时转变观念,适应储蓄竞争的需要。一是转变重大额、轻小额的思想。二是转变了重定期、轻活期的思想。三是转变坐家中,等客来思想。
三、强化财务管理,严格控制支出。
上级行对费用管理实行“压缩总量、分块管理;以收定支、额率控制;预算实拨、报帐核算;设立帐户、年终清算”的管理办法。费用总量压缩了xxx%,发展费用和专项费用又按率掌握,多收多支,不收不支,统一控制,按期报帐核算。市支行不仅从总量上大大削减,在支配的权限上也受到严格的控制,划拨给我行的费用还不够全员工资和医疗费用。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我行的态度很明确,就是既要保工资,又要求发展。出路只有一条,就是精打细算,先算后花;强化管理,严格支出。全行员工能够正确理解,积极支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困难,共度难关。圆满地完成了市分行下达的各项财务指标。
农业银行工作总结(篇4)
上半年,在省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行认真贯彻年初省分行行长会议精神,聚焦工作重点,突出合理发展,持续聚焦客户营销,全面夯实基础管理。着力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力支持了白银市转型和新农村建设。
我。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前6个月,我行业务经营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两减三增四减”的特点,即:
——贷款余额减少。截至6月末,银行贷款余额1万元,比年初减少1万元或%。
——人均储蓄增加。 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1万元,人均存款286万元,同比增加72万元,增长%。
- 总利润增加。随着各项费用的增加,上半年实现账面利润832万元,同比增加34万元,增幅为%。
范文网【】
——不良贷款及占比下降。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4460万元,比年初减少812万元,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
- 收入成本率下降。 6月末,该行收入成本比为%,同比下降%,低于省分行的目标值。
- 资产回报率下降。 6月末,我行资产收益率为%,同比下降1%。
——累计贷款数量减少。上半年,全行累计发放各类贷款1万元,同比减少6449万元,降幅为%。
二。主要工作及成果
(1)明确工作重点,继续聚焦客户营销。
农业银行工作总结(篇5)
1、寒潮过后多晴天,夜里无云地尽霜。
2、桑叶逢晚霜,愁煞养蚕郎。
3、圩田隔夜是荒年。
4、三年收两头,锅巴盖墙头。
5、北风无露定有霜。
6、春雪流成河,人人都吃白面馍。
7、冬雪是被,春雪是鬼。
8、圩田好种,梅雨难过。
9、八月初一雁门开,大雁脚下带霜来。
10、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
11、春旱谷满仓,夏旱断种粮。
12、水荒头,旱荒尾。
13、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
14、霜打片雹打线。
15、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16、寒损根,霜打头。
17、不怕旱苗,只怕旱籽。
18、圩田好作,五月难过。
19、大雪兆丰年。
20、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21、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条线。
22、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23、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24、水荒百日,旱荒一年。
25、今冬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26、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27、冬雪年丰,春雪无用。
28、圩里 死怕淹,山里淹死怕干。
29、棉怕八月连天阴,稻怕寒露一朝霜。
30、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31、雪化水成河,麦子收成薄。
32、冬雪是麦被,春雪烂麦根。
33、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34、荞麦见霜,粒粒脱光。
35、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
36、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37、不怕种子旱,就怕秋苗干。
38、春雪填满沟,夏田全不收。
39、水荒一条线,旱荒一大片。
1、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2、晚稻全靠伏天长。秋热收晚田。
3、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4、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5、人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
6、六月不热,稻子不结。
7、人怕老来穷,稻怕寒露风。
8、麦里苦虫,不冻不行。
9、铺上热得不能躺,田里只见庄稼长。
10、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11、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12、人热了跳,稻热了笑。
13、遭了寒露风,收成一场空。
14、夏作秋,没得收。
15、冻断麦根,挑断麻绳。
16、清明热得早,早稻必须好。
17、冷收麦,热收秋。
农业银行工作总结(篇6)
银行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以来,我行在新一届党委班子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有效的发展观,狠抓省、市分行各项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措施的贯彻落实,积极按照市分行党委年初确立的“存款要上新台阶、清收管理要有新突破,经营效益要有大提升、机制改革要有新举措、内部管理要规范”的五项要求,坚持把“上总量,求质量,调结构,创机制,强管理,增效益”作为发展硬道理,通过全行员工的共同努力,前半年全行主要经营目标完成均达到60%以上,较好地完成了省分行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信贷财务计划执行情况
(一)各项存款稳定增长,市场份额保持第一。截止6月末,全行各项存款余额达-万元,比年初净增-万元,增长15.7%,同比多增-万元,完成省分行下达全年计划3.9亿元的-%,。其中:储蓄存款净增-万元,增长14.5%,同比多增-万元。增量市场份额48.12%,存量市场份额30.98%,较年初增长1.66个百分点,均居(四行一社)同业第一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
(二)财务收支双线增长,经营利润同比看好。6月末,全行实现财务收入-万元,同比增收-万元,增长43.18%。其中贷款利息收入-万元,同比增收-万元,增长43.28%;金融机构往来收入-万元,同比增收-万元,增长40.16%。中间业务收入-万元,同比增收-万元,增长63.28%,完成全年计划600万元的-%;各项支出-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长-%,其中利息支出-万元,同比增加-万元,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万元,同比增加-万元,业务管理费支出-万元,同比增支-万元。收支轧差,实现账面利润-万元,同比增加-万元,经营利润-万元,同比减少-万元,完成省分行下达年度计划800万元的-%。
(三)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6月末,全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万元,占比-%,较年初下降-万元,完成省分行下达全年下降计划1050万元的-%,占比较年初下降-个百分点。其中:次级类贷款下降-万元,可疑类贷款下降-万元,损失类贷款下降-万元。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万元,占比-%,较年初下降-万元,占比下降-个百分点。清收不良贷款本息-万元,完成省分行计划3600万元的-%;“散小差”贷款退出(撤据销户)-户、-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和-%,同比多收-户、-万元。
(四)贷款营销困难,余额较年初下降。全行各项贷款余额-万元,较年初下降-万元,同比少增-万元。6月底,全行贷款累放-万元,剔除联合贷款因素(联合贷款同比少放7000万元),同比少放-万元;累收-万元,同比多收-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认真研究,立足实际确立基本发展思路。全省农行2005年年初工作会议后,我行新一届党委在认真分析形势,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结合实际提出了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全行工作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上总量,求质量,调结构,创机制,强管理,增效益,把发展作为硬道理”的基本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各项存款要上新台阶、清收管理要有新突破、经营效益要有大提升、机制改革要有新举措、内部管理要规范化等五项重点工作,明确了2005年和今后三年的具体奋斗目标,提出2005年各项存款确保净增4亿元,力争5亿元(保4争5);有效贷款增加2.5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下降4000万元,占比力争下降8个百分点;清收不良贷款本息5000万元;“散小差”贷款撤据销户85000户、收回贷款本息1亿元;中间业务收入660万元;实现经营利润1000万元等目标。按照“抓大、拓中、不放小”和“保抢挖”的要求,结合陇南经济区域结构的特点,在调整经营结构,实施风险管理,创新激励机制,系统党建及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制定出台了《全市农行2005年季度考核办法》、《年度综合考核办法》、《市分行机关部室2005年绩效挂钩考核办法》、《市分行机关基本管理制度》、《全市农行营业网点等级管理柜员星级管理考核办法》,于3月7日组织召开了为期两天的由各县(区)支行行长、风险资产经营部、计划会计部负责人和市分行机关全体员工共91人参加的全市农行2005年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了2005年各项工作。同时,全面推行了领导挂县、部门包县责任制,为各项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细化“保抢挖”战略,大抓存款上总量。针对我行存款总量不足,特别是点均、人均存款水平低的现实,新一届党委从理清思路,准确定位,提高认识入手,将存款工作确立为全行加快有效发展的“生命工程”,积极教育引导员工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决克服小有发展进步就骄傲、自满的情绪,坚决克服面对竞争和困难就无所作为的畏难、厌战情绪,牢固树立“总量就是实力,份额就是地位,增存就是增效,增量就是竞争力”的存款新理念,不断强化“客户立行”、“存款兴行”和“释放全员创造力,拼抢市场份额,以存款数字论英雄”的经营思想,以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资金组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开展迎新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为契机,切实发动全员力量,坚持对公、储蓄和同业存款一齐抓,大力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吸存揽储工作。在认真细分存款市场,确定全行重点客户名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行领导抓系统大户、部门抓重点户、全员抓一般户的抓存组织体系,并按层次确定了保险公司等8户系统大户由行领导主抓、48户学校、医院等机构客户由部门主抓、城乡工薪阶层由员工拉网式开展抓存款,并从严进行考核。3月下旬,针对全行一季度存款任务欠账大,行际间发展不平衡和进度与时间不同步等问题,市分行专题下发《通知》,组织人力,要求全行上下树立信心,下大力气,集中时间坚持“两手抓”,切实把安排部署全年工作与当前业务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一手抓省、市分行2005年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一手抓各项任务的完成,确保贯彻会议精神与一季度业务经营“两促进、两不误”。4月份,为贯彻落实全省分行长会议和“五抓”指示精神,紧密围绕“六个突破”,及时下发了《关于认真抓好二季度业务经营工作的通知》,要求全行根据一季度业务经营情况,看排名、找差距,突出“抓弱、抓差、抓欠、抓进度、抓效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求后进要赶先进,先进要再前进,并派各部室负责人分赴各包挂支行具体抓落实,确保二季度时间过半、任务力争完成全年计划的60%以上。同时,发动机关全体员工积极行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全行业务经营中去,要求人均每月业余揽存2万元,以实际行动为基层行做出表率,到6月底,市分行机关员工业余揽储-万元,占武都区支行储蓄存款增量的-%,同时,全行通过狠抓营业网点等级管理、柜员星级管理、以及规范化服务等重点措施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行存款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三)强化清收管理措施,狠抓“双降”求质量。针对我行不良资产占比高、清收难度大和不良贷款实行模拟拔备后,对我行经营利润的直接影响等问题,全行进一步坚定 “向清收不良贷款要效益,向‘散小差’贷款退出要效益”的经营思想,切实把不良贷款压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是加强完善分账经营管理机制。在认真借鉴试点行经验的基础上,按照“资产划转、分责经营管理、搭建清收平台、实施万元含量、相对独立核算、捆绑考核”的原则,灵活运用属地清收与专业清收、全员清收与专职清收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抓清收工作,并结合陇南区域特点,研究制定了《不良资产分账经营管理实施办法》,拟将武都区支行教场营业所翻牌改建为专业清收支行,并从武都支行和市分行抽调20多名员工专门从事武都行不良贷款的清收管理,待试点成功后在全市统一推行。二是积极创新清收手段。在认真总结和借鉴以往清收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清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发挥好各级领导在清收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市分行领导及部门对所挂(包)县当年的不良贷款“双降”任务负责,积极参与,指导帮助抓清收;各县支行领导要亲临清收一线坐阵指挥,带头清收,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到不良贷款清收上。至6月底,二级分行班子成员累计收回挂点企业康县王坝金矿等不良贷款本息120万元。三是全面加快“散小差”贷款退出步伐。除将退出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外,提出了在全行消灭千元以下小额客户贷款等具体目标,并要求各行在坚持进村入户开展拉网式集中清收的同时,充分利用招标、打包、卖断等市场化清收手段,加快退出进度。至目前,全行以打包卖断等市场化手段处置收回农户散小差不良贷款-户(笔)、-万元,占“散小差”贷款退出总额的-%。四是继续加大对改制企业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密切关注和积极参与全市企业改制动态,千方百计清收改制企业不良贷款本息,对一时难以收回的果断采取保全措施,严防贷款债务被逃废悬空。目前已累计收回陇徽饲料公司等改制企业不良贷款本息-万元。五是加大抵债资产处置变现力度。至6月底,全行累计处置抵债资产-万元,占省分行下达全年处置计划100万元的-%,冲减“待处理以资抵债资产”-万元。六是坚持依法收贷不动摇。全行不断加强对依法清收工作的指导、协调与服务,灵活运用诉讼方式攻克重点户、钉子户和赖债户,为全行清收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到6月底,全行累计起诉-户,胜诉-户,收回起诉企业贷款-万元。同时,全行大力推行不良贷款清收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清收考核办法,严格进行考核兑现有力地促进了全行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三)坚持以“好”为标准,狠抓贷款营销。按照“抓大、拓中、不放小”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营销的原则,大力开发优质项目、系统性高价值客户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优良客户。一是抢抓公司类优质客户。公司业务紧紧围绕电力、通讯客户和“南水北矿”项目做文章,努力开发符合国家产业、行业政策和改制后产权关系明晰、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看好的各类企业客户。先后调查上报了汉坪咀电站2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独一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天成工贸公司1500万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西和鑫达公司4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已批)。二是在机构业上求突破。机构业务在巩固维护好原有客户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市县两级财政、计委、社保、交通、环保、城建、移民、教育、卫生等机构客户的联系与合作,坚持与县以上重点学校、重点医院和同业金融机构扩大合作范围,累计发放成县一中、武都区医院、宕昌中医院、康县一中、两当县医院等机构客户贷款2900万元;成功拓展了徽县石油公司、文县石油公司的收费代理业务,使全行机构及代理业务进一步扩大。市分行行级领导相继走访联系重点优良客户15户,直接动员陇南人保公司3个分公司的基本账户开立我行。三是努力打造个人业务核心竞争力。在严格程序、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积极营销小额质押、工资履约、商铺抵押、个人住房、个人生产经营等个人信贷业务,把办理银行卡、开放式基金、国债、教育储蓄、汇兑转储、个人结算账户等业务作为个人业务营销的
农业银行工作总结(篇7)
农行支行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省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行本行认真贯彻年初省农行分行行长会议精神,围绕工作重点,突出合理发展,持续抓好客户营销,全面夯实基础管理,努力工作防范信贷风险,着力提升信贷资产质量,有力支持了白银市转型和新农村建设。
我。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前6个月,我行业务经营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两减三增四减”的特点,即:
- 贷款余额减少。截至6月末,银行贷款余额1万元,比年初减少1万元或%。
——人均储蓄增加。 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1万元,人均存款286万元,同比增加72万元,增长%。
- 总利润增加。随着各项费用的增加,上半年实现账面利润832万元,同比增加34万元,增幅为%。
——不良贷款及占比下降。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4460万元,比年初减少812万元,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
- 成本收入比下降。 6月末,该行收入成本比为%,同比下降%,低于省分行的目标值。
——资产收益率下降。 6月末,我行资产收益率为%,同比下降1%。
- 中间业务收入下降。前6个月,全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万元,人均中间业务收入1044元,同比减少284元。
——累计贷款数量减少。上半年,全行累计发放各类贷款1万元,同比减少6449万元,降幅为%。
——累计贷款增加。 1-6月,全行共收回各类贷款1万元,同比增加8249万元,增幅%。
二。主要工作及成果
(1)明确工作重点,继续聚焦客户营销。
1.以项目贷款为基础,积极支持白银市城市改造。一是认真落实市分行年初《客户营销计划》,通过市县分行交叉调查、联合调查等方式,大力营销项目贷款。前6个月,全行共受理、查处万元贷款97笔,其中:新增营销贷款项目18万元;向省分行上报国投风电、银竹电力、中瑞置地等3000万元 万元以上项目贷款5个,省分行已核准发放4000万元贷款。二是聚焦白银市城市化改造和低风险贷款深度营销。今年3月17日,白银市被国家列为首批资源转化城市之一。在市委、市政府规划的38个改造项目中,有30个项目贷款65亿元,符合农行信贷政策。据此,我行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和支持白银市城市改造。 5月初,与市发改委、人民银行合作召开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对接“五个对接”会议,与中小微企业签署8项意向贷款协议价值1万元; 6月底,协助市乡镇企业局召开全市农畜产品加工业经济转型阶段性总结会,遴选引进22个农畜产业贷款项目,总资金要求32亿元,申请银行贷款14亿元。其中,14个项目此前已与我行建立1万元流动资金信贷。关系。
2.根据当前粮食改革形势,稳步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 一是在认真落实政策、保障公司收购资金正常供给的前提下,适当控制粮油收购贷款额度,促进销售,积极调整优化贷款结构。 1-6月,本行共发放粮油收购贷款1万元,同比减少1万元;支持企业采购各类粮油1万公斤,同比减少2719万公斤。公司累计销售各类粮油1万公斤,同比增加45.83亿公斤。一万公斤,一万元。二是逐步支持建立市县级粮油储备,稳定区域农产品市场,不断寻找传统企业新的增长点。上半年,我行分别向会宁县粮食公司和平川达拉奇仓库提供县级储备粮贷款1000万元和162万元,支持建立县级储备粮650万元公斤和100万公斤。三是以合同农业为基础,优化贷款主体,全力支持各县区春耕生产。今年,我们落实“减增”代粮支持思路,发放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主要贷款对象的合同收购贷款6800万元,同比减少1690万元;贷款实际用于支持农业小企业和工业化龙头企业的合同农业生产贷款6200万元。两项合计1万元,同比增加4510万元;
3.结合县区优势,大力市场存款和中介业务。 一是吸收各县区财政存款与本县贷款支持总量挂钩。二是将吸收同业存款与推动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挂钩。景泰县支行营销地方农村信用社同业存款1000万元。今年再卖500万元。三是将中介业务营销与完善农行结算方式挂钩。截至6月底,该行已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交易16笔,金额950万元。四是支持客户开发与参与农行代理保险业务挂钩。前6个月,该行代理保险业务65宗,金额1万元,代理保费收入7万元。
(二)突出合理发展,全力防控信用风险。
为进一步夯实信贷管理基础,我行确定XX年为全市农业发展信贷业务“常态年”,从“检查、监管、监测、防范、催收、处置、期限管理”等七个方面,全力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努力提升信贷资产质量。一是不断加大问题排查整改力度。上半年全年围绕“三查”贷款自查自纠计划和《贷款合规使用审计计划》开展全行信用检查4次,发现9大类127项违规行为. 到5月底,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全部整改到位。二是全面规范信用管理基础。今年1月,全市20年以来400个信用档案集中整理归档;贷款办理程序得到严格执行。 4月起,对各银行及相关部门贷款数据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贷款处理的及时性和合规性进行了审核。规定纳入市县银行考核,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工资为860元。三是认真做好逾期贷款监控。上半年,公司逐日监测逾期贷款80笔,3XX万元,收回逾期贷款。通过非现场监管、全额收回逾期商业贷款和欠利息等方式,发现并化解了cmXX系统的45条预警信息和刚性约束。 .四是督促信贷员加强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信贷员“贷后监管月报制度”。前6个月,共审核全市信贷员贷后监管报告108份,发现风险问题13项,提出改进建议13项; “贷后督导汇报会”,从汇报质量、被监管企业情况、现场答疑情况、中信银行硬性约束化解情况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打分制度、企业经营状况,督促信贷员履职尽责,加强监管。五是全力清收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