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信息化工作总结(经典12篇)#】好工具范文网编辑特为您整理了一些有益的资料:“信息化工作总结”,供您参考。哪些模板可以直接套用在范文中呢?文书写作是一种有效的思考和思维模式细化工具,因此在撰写时参考范文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了解范文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我将更有能力创作出真正优秀的文章。希望您能够品味这篇充满温暖的文章!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1)
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农业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农业农村工作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依照“扎实推进,逐步完善,发挥职能,有效服务”的原则,不断完善信息网络体系,注重充实信息员队伍,初步形成了方便快捷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在宣传政策、传输技术、传播信息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一、主要建设成效
按照省、市安排部署,我局先后购买了设备、配备了专职人员,以“北京农信通有限公司”为技术依托单位,建起了“内乡县农业信息网站”,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并与移动公司结合,在全县建起乡镇信息服务站12个,培训基层信息员50多人,培训农村生产经营大户100多人,健全了服务机制,充实了人员队伍、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了服务效果。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内乡农业局党委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成立了农业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内乡县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将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同时建立目标工作责任制,定期检查考核,推动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二)创新机制。为更好发挥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果,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一是以“内乡农业信息网站”为依托,以“三农政策”、新技术、新成果和农业农村典型经验为重点,定期制作网页,发布实时动态信息,不断强化网站互动服务功能。初步形成“上连省市业务网站,下连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和种养大户”现代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二是及时编发农业信息,结合农时季节,围绕生产实际,以宣传好经验、好典型,推介新成果、新品种为重点,年编发各类《内乡农业信息》50余期,编印各类技术手册、宣传页、技术明白卡30万余份,加快各类现代农业信息传递,适时服务农业生产,受到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三是与气象和移动通信部门联合,根据不同季节,利用移动短信平台,及时向全县农民朋友发布良种、化肥、农药、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推广和农产品价格及气象信息。四是充分发挥“12316”服务热线功能,实行专家技术科技人员坐席接听,及时为群众提供技术、信息相关咨询服务,架起专家与群众、技术与生产、产品与市场的“惠农桥”。
(三)强化队伍建设。农业信息网络的根本在于服务“三农”,服务水平高低,取决于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为此,经局党委研究,由农业局系统30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种子、栽培、植保等六个农业专家服务组,研究制定重大规划方案、会商解决重大生产问题。成立以局办公室为主、各二级单位选定2-3名专职农业信息员,组成专业化农业信息队伍,定期开展信息编写培训,不断提高信息人员素质,年组织培训先后3次以上,同时,县农业局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乡村级信息员50人,产销大户100多人。
(四)搭建有效平台。按照省市农业信息化工作整体部署,我县结合本县实际,由移动公司负责,对乡镇信息服务站进行设施完善、人员培训,确保全县16个乡镇级信息网站达到“六个一”标准,全部正常运转,服务三农生产。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经过几年来的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推动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与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在推进农业化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农业信息化体系尚不健全,信息服务不完善。二是投入不足,农业信息服务设施落后。三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缺乏统一规划。
四、20xx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工作机制。确保我县农业信息上传下达渠道畅通。
二是继续搞好“内乡县农业信息网站”的建设和维护。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制度,健全定期采集上报制度,强化责任,努力扩大信息来源,提高信息质量,增强信息传递的时效性,重点采集推介宣传现代农业新技术、新理念。同时,创新信息服务方式,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为我县茶叶、食用菌、蔬菜、林果等特色农业在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提供积极的信息支持。
三是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不断健全服务网络,更好地服务农民增产、农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四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协调有关部门,利用信息化培训基地对乡、村基层干部及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农业信息化认识水平,增强信息化意识,提高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2)
20××年,我公司信息化工作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信息化工作任务,信息化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化工作开展顺利。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一)公司的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公司成立于1958年3月,为当时承建西北核武器某研制基地而建,初建时名称为“建工部直属第三建筑工程公司”,隶属于建设工程部。1959年公司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更名为“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1965年,为西南三线建设,公司迁至四川绵阳,公司名称为“国营西南第二四建筑工程公司”。1982年二机部更名为“核工业部”,公司名称为:“核工业部二四建筑工程公司”。1988年撤销核工业部,成立“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公司名称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二四建设公司”。199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公司注册名称为“中国核工业第二四建设公司。”1999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大军工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成立,我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
组织机构: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独立核算生产单位9个,非主营业务独立核算经营单位4个,主要分布在四川绵阳、河北燕郊、上海江桥、浙江海盐、福建厦门等省市区。总部管理机构设置为:人劳处、财务处、规划发展处、经营管理处、质量安全处、核电管理部、经理办、政工处等13个管理工作部门。实行的是三级管理三级核算模式(建设公司、分公司、项目部)。
人员结构:截止20××年8月31日,公司现有在册职工3345人,其中:管理人员1501人,工人20xx人;大专以上文化的712人,研究生3人;高级职称的63人,中级职称的329人,初级职称的655人,工人技师35人;共有离退休职工6328人(其中退休人员已移交社区进行管理)。
(二)公司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核心业务为核电工程、核工程、国防工程建筑安装施工。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主要经营房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钢结构工程、防水工程、起重设备安装、消防设施安装施工、建筑设备租赁服务和新工艺研究与开发等。具有房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公路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等10余个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以及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1000MW民用核承压设备安装资许可证和四川省建筑安装企业安全许可证、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证、施工企业试化验室壹级资质证书、国防计量标准证书等。于1999年3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年12月通过ISO14001:1996及OHSAS18001:1999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质量保证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958年—19××年,公司在青海承担了我国第一套核武器研制基地某厂建设,19××年进入四川承担我国第二套核武器研制基地工程施工,相继建成902、903、821、816等三线重点工程,曾经为共和国“两弹”的成功研制做出过历史性贡献。
1984年起公司执行国家“保军转民”政策,在保军的同时,积极向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开
拓,施工力量遍及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安徽、四川等10余个省市30多个地市区,形成了核工程、军工工程、核电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四大市场。先后承建了陕西西安、咸阳多所军工科研院所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八二一厂配套和二、三期改扩建工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期和二、三期改扩建等群体工程、新厂区工程,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改扩建工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改扩建和成都科研基地工程,清华10MW高温气冷堆,中国实验快堆、先进研究堆、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落塔等国家“863”重点工程,中国兵器、船舶、航空航天、军工电子集团公司大型科研设施工程,总参防化部、海军某部基地建设工程,秦山核电二期2#机组、二期扩建3#机组工程、田湾核电站配套生产及生活设施工程、福建福清、山东海阳、山东石岛湾核电站前期工程等,以及数百项国家及省市重点民用工程。创建了3项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和包括长城杯、天府杯、黄山杯、闽江杯、扬子杯在内的数十项省部级优质工程。
近年来,公司先后争创几十项“安全文明工地”和“标准化施工工地”,实现了连续六年无施工生产死亡事故和重大恶性交通事故发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施工企业、质量无投诉企业、国防科技工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四川省优秀建筑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企业信息化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基本概况
20××年公司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工作职能和任务,积极做好协调服务,紧跟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年内建设完善了机关局域网、分公司局域网和公司宣传网站等项目的建设;实现了办公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梦龙OA系统升级及时完成;总部与分公司内部基本实现了网上资料上传和更新;并及时将公司外网进行了回迁与改版,提高了公司外网质量;其中,改造完成了公司内部宽带上网,实现了网络光纤接入。充实了公司的企业网站信息,并成功进行了网站改版,在新版网站专门开辟了核电专区;计算机管理普及率基本达到90%;硬件防火墙和网络杀毒软件已经全部配备;企业ERP系统,档案人事软件和财务软件得到有效的运用;其中,对局域网内网络进行监控,更加有效的对病毒进行防范,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企业也依靠信息化建设使公司管理人员进一步转变了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逐步建立了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司管理体制。
(二)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及人员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为了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在硬件和软件环境改善方面投入了比往年都要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对有关信息化工作的各种管理规定及保密规定进行了清理,组织信息化管理人员学习参考,建设公司还与分公司和机关各部门签订了信息化管理责任书,规范信息化管理工作,从大学院校补充了一批相对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人员到各单位承担起信息化工作,努力克服公司暂无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局面,为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才支持。20××年为改善机关办公环境,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软件方面的投入达到70余万元,完善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软件方面的投入达30余万元,新增添了部分性能较高的计算机设备,同时还配备更新了扫描仪、刻录机等常用设备,在硬软件方面的大力投入为进一步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保障。
(三)信息系统规划及建设情况
根据“十一五”的发展预测,20xx年互联网及其应用继续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网络化水平显著提高,计算机网络设施进一步完善,宽带与数据传输速度有显著提高。建设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指导思想,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信息化整体管理,建立基本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网络平台和应用体系,实现统一平台、统一标准、互连互通、资源共享。
20××年,分公司、项目部基本完成局域网建设,公司部分单位也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明确“十一五”期间实施信息化管理目标。具体建设目标如下,均在积极实施中,其中部分建设目标已实现。
1、重点建设“一个平台(网络平台)、二大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2、已实现公司范围内,项目与项目、项目与公司财务业务、公司与集团公司财会业务、人事信息等数据垂直共享。
3、实现公司外部网站日点击访问率达到国内知名企业水平。
(四)人员培训情况
20××年,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公司各单位对微机管理操作人员和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的培训,全公司共培训信息化管理人员50余人,专业对口培训7人次。
20××年对建行公司外部网站进行了改版更新改造,更新了部分基础资料,并完成了ICP备案及网站回迁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年,公司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信息化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管理干部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整合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2、专业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现有的非专业的信息化工作人员只忙于一般的事务处理,信息化的发展后劲不足。希望集团公司在技术上及专业人员的培训上给予支持。
3、信息化工作水平较低。由于信息化专业人员的缺乏,使得我们的信息化应用工作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大多数管理人员基本上只是处理文稿、打印报表等日常事务,不仅大的信息系统没有专业人员开发,而且应用运行信息系统必要的维护和管理人员也明显不足。
4、资金、设备严重不足。虽然公司近几年投入了大量资金到信息化建设中,但依然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现在公司依然有70多台老式电脑因为资金原因现在不能更换,仍在超负荷工作,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办公的发展需要,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从目前情况看,资金不足已成为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困难,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广开资金渠道,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所需资金。
(六)20xx年信息化工作设想
1、做好OA系统的内部运转工作。要在OA系统运作稳定的情况下,在各单位机关全面推进OA的运转,通过改善办公条件,强化人员培训,实现公司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处理的无纸化。
2、做好公司外部网站信息数据的更新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公司外部网站信息数据的更新停滞不前,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这项工作,20××年要配置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这项工作,使公司外部网站真正“动”起来,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
3、抓好人员培训。制定计算机知识培训、网络应用培训的计划和考核标准,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积极倡导管理人员加强自身学习,相互交流,在工作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有计划地开展集中培训和经常性的培训,引导机关干部积极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要开展针对机关领导、信息主管、信息录入员和一般干部的分层次培训,增强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能力,同时加大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积极组织相关信息人员网络建设及维护培训,不断提高人员计算机专业水平。为公司办公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4、严格制度,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工作。要提高信息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机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一整套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管理,杜绝涉密信息的泄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完备的维护管理规范。
5、继续加强领导,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落实责任,提高每位公司员工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把信息化工作纳入个人的目标考核内容,使之完全地融入到个人的工作当中。
6、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提高报送信息的质量,逐步实现OA办公平台系统公文流转,实现公司上下的无纸化办公;在企业网站上开辟企业论坛栏目,让职工也积极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决定,就企业的改革发展畅所欲言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3)
XX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三农”问题一直是镇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和工作的重心。长期以来,由于信息渠道单一,难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争得先机,赢得主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镇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这些情况,近两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顺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力以赴,奋起直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切实保证了全镇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将这项工作作为消除信息贫困的一个重要举措,制定了相关的规划方案,每年年初都要制定信息化工作计划。今年,我镇还明确将加强“镇政府的网站”建设和政府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络和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和材料交换以提高办公效率为本年度我镇信息化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我镇还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指派了3名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的同志负责信息化工作的日常运作。另外我镇还在全镇45个村中筛选、确定了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担任村信息服务点信息员,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力投入,先后投资20余万元,加快信息化硬件配备换代升级。目前我镇机关内共有电脑13台;网络设备12台(包括服务器1台,打印机4台,扫描仪1台,数码相机1台,摄像机1台,不间断电源1台,路由器1台,交换机1台);全镇网通固定电话5460部;小灵通200部;上网160余户,网络覆盖全镇42个行政村(南程、程村、朱村除外);有线电视覆盖23个村,1450户;远程教育覆盖37个村;乡村协会16个,农村经纪人85人,基本形成网络。
1、注重信息资源共享。镇信息网络自开通以来,共在网上收集各类信息500多条,上传信息130余条,推介企业7家,发布招商引资信息8条。主要涉及农业动态、工业动态、小城镇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等内容。利用信息网络,我们在作好日常政务信息收发、网络办公的同时,也及时将网上的'有关农业政策、致富信息、生产动态、新产品、新技术、法律法规等信息通过下载等形式传递给有关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同时,我镇也利用网络积极探索部分无纸化办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2、强化信息人员培训。我镇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利用不同场合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此项工作。同时坚持每年举办信息化培训班2期,邀请有关专家授课或专题讲座,分别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业务知识、网络应用等内容进行培训,同时组织信息员适时参加省、市组织的学习培训,共计25人(次),切实增强了全镇干部群众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为全镇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上、技术上的保障。
3、发挥市场信息优势。我镇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站注册了“一站通”,对外发布各类农业信息,大力推介我镇的特色农副产品,使全镇的农产品、土特产品走出,走出河南。仅去年一年通过网络外销生猪就达8.5万头,外销鸡蛋5000余吨;农村经纪人则以镇农业信息站为中心,利用网络查询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宣传带动辐射,与外地客商建立生意合同,使广大种养户从中受益。比如,裴城食用菌去年有20%的成品被山西、焦作、沁阳等外地客商采购。另外,网络也提高了我镇的办事效率,降低了工作的成本。例如,在全镇重点工程设备、机关办公用具等物资采购中,我镇通过网上查询,货比多家,不仅资金比原计划节约了近10%,而且大大降低了采购当中的交通、食宿等费用。
今后五年,我镇将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基层、面向市场、网络共建、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原则,大力强化信息网站的载体和平台作用,不断提高镇信息化和三个文明建设水平。
一是打破“养在深闰不相识”的传统农业意识,加大农村经济人队伍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以网络信息为依托,积极推介特色名优产品,做到“上传社情民意,下播农业信息,沟通供需渠道,构筑致富桥梁”。
二是立足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逐步探索信息流引导物流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信息网站对富裕农民,指导农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发挥好信息网站对全镇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使之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信息化带动我镇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是立足教育提高,充分利用信息网站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的功能,全面加快以镇信息网站为中心的全镇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建知识培训、农村医疗卫生知识普及、计划生育育龄妇女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四是加快镇区信息资源的整合步伐,努力建设更加完善的公众服务体系。我们计划建设信息服务大厅,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口管理、劳动力资源、各方用工信息等进行有效组合,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优质、全方位、规范透明服务,达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节约人力、物力的效果。
2、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筹措主要依赖政府的投入;
3、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信息传递方式比较落后,而信息进村入户由于受网络成本制约,主要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如张贴宣传栏、散发资料等方式;
4、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
对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1、从设备、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之能扩大影响面,真正发挥效益。
2、建议邀请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制定好短、中、长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从而使今后的工作能够做到统筹安排、有的放矢、积极稳妥地进行,避免走弯路和重复建设。
3、把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开展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既有专业技术又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才成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中坚力量。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镇党委、政府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牢牢抓住我市被确定为信息化试点城市这一发展的良机,全力加快全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伐。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4)
本学期在学校计划的安排下,结合我校计算机的硬件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从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走在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除了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外,我们还担负着许多其它的任务。学校其它学科公开课的课件制作。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5)
20xx年上半年,我市在深化信息服务、提升应用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市农业信息系统发布信息2.4万条,接受网站访问39.3万人次,接受咨询1.48万人次。累计建立村级网站1780个,启用农民信箱15.03万户,通过农民信箱发布公共信息10949条,发送买卖信息23.74万条,发送信件2.58亿封,发送短信2.38亿条。主要工作如下:
一、强化网络营销,提高农产品销售能力
一是开发了衢州特色农产品交易网。结合农民信箱系统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开发完成特色农产品交易网,网站包括销售中心、促销中心、拍卖专场、品牌专场、企业之家和绿色衢州等栏目。
二是做好农民信箱网上展示。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和农技110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网上促销和对接活动。在农民信箱上推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544家,共设立网上摊位1664家,参展农产品3326个,成交额3900万元。
三是发展农产品集团采购用户。截止6月底,我市农产品集团采购用户为673家,涵盖了宾馆、饭店、食堂、农家乐等采购单位。
四是“每日一助”活动成效显著。上半年,市、县两级共群发信息783条,群发用户3050万条,反馈联系次数23043次,成交和意向金额达到2163万元。衢江区灰坪乡黄茅尖吊瓜专业合作社种植吊瓜面积450亩,年产量达5万斤。吊瓜籽营养虽好,却很难咬开,合作社理事长傅素兰为此开发了新产品——开口吊瓜籽,由于是采用人工开口,光加工费每斤就要15元,成品定价50元/斤,与普通的20元/斤的价格相比更是翻番。傅素兰担心价格太高卖不动,就找到了“每日一助”。信息发布后,她的电话忙个不停,很快合作社的5万斤吊瓜籽全部销售一空,其中开口吊瓜籽销售了2万多斤,实现销售额160多万元。江山市大桥镇冷水村的黄发明是花卉苗木种植大户,种有杜鹃、桂花、茶花、杜英、含笑、红叶石楠、香樟、等十几个品种,由于信息闭塞,黄发明的销路一直成问题。通过“每日一助”发布信息后,很快客商就纷纷和他取得联系,共销售香樟、桂花、含笑杜英等多棵,销售额达到130多万元。
二、完善服务平台,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一是优化信息服务综合平台。推动农业政务网站、服务网站、乡村网站和经济主体网站等四大农业网站群建设,充实农业信息数据库,开发网上农业专家系统,在服务内容上更好地实现了“四为主,四延伸”:以服务农业为主,向服务农村延伸。以服务生产为主,向服务民生延伸。以服务经济为主,向服务社会延伸。以农技培训为主,向服务就业延伸。
二是深入开展万村联网工程建设。目前我市质量较好的网站有1780个,农家乐网站139个,经济主体等企业网站544个,重点加强118个示范性网站的建设质量。同时做好农家乐网站、企业网站建设,启动了土地流转网站平台建设。
三是建设农业动植物重大疫情预警指挥系统,抓好农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维护。预警指挥系统除衢江、龙游外,其它各县已安装调试完毕,市本级建立了2个面积都超100平米的会场。
三、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信息服务效果
一是围绕中心。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开展信息服务。根据衢政办发〔20xx〕137号文件,我市明确把生产经营主体普及应用农民信箱纳入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畴。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现代农业园区信息服务工作方案》,成立信息服务工作小组,在园区内实施信息化建设“六个一”计划。市农业信息中心主动与园区内经营主体签订信息服务协议,与永辉果蔬专业合作社、林氏精品西瓜专业合作社、新奥利水果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化应用结对帮扶,免费为合作社制作宣传网页,开展农产品网络销售培训和指导。截止6月底,已为园区注册农民信箱11800多户,发展农业主体880家(户),发布信息200多次。
二是开展督查。定期对各县(市、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督查,要求各县(市、区)按月度完成工作,并对完成情况计小分。
三是强化审核。对买卖信息、公共信息进行审核,要求信息要素齐全,表述清晰,杜绝虚假信息、残疾信息。加强对“每日一助”信息内容审核,减少无关信息的发布,使其真正发挥农产品买卖的旗舰作用。
四是以点带面。按照标准全面建设的基础上,确定若干个示范网站重点培育。示范网站做到“五个有”:建站时间有一年以上、有专门的管护人员、每月有10条以上信息发布、发布的消息有针对性、富有当地特色。
五是落实人员。做好主体通讯录管护是开展农民信箱工作的重要基础。到6月底,我市已落实管护人员134人,形成了一支覆盖种养业、林业、水产、农机、农经等各行业的管理队伍。主体通讯录管护员实行ab岗制,由该行业的业务骨干担任,保证了主体通讯录的管护效率。
六是加强培训。上半年,我市利用信息大篷车等载体,紧紧围绕农业信息化应用,认真做好培训工作。截止6月30日,共在全市6个县(市、区)的58个乡镇开展培训68期共134批次,受训学员20xx人次,总学时615学时,另有体验和服务人数6000多人次。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
1.提升农产品营销服务能力。
一是结合下半年农业生产情况,认真组织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加强“每日一助”服务短信的管理工作。
二是加强网上农博会管理,保持网上农博会摊位数目和展示农产品数目。
三是将农民信箱、农技110网站和衢州特色农产品交易网相结合,打造一个打通农民和网民的农产品销售网络。
2.继续深化农民信箱工作。
一是配合农机部门做好农机平台建设工作。
二是抓好农民信箱农业主体通讯录和农技人员通讯录管护工作。
三是加强“每日一助”针对性服务,使服务信息利用率最大化。
四是加强万村联网建设,注重建设质量,特别是要确保已有的118个全省规范性村级网站的建设质量。
五是强化农民信箱信息审核。
3.加大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力度。
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在“二园”宣传培训地理信息系统、3s技术、可追述条形码等技术,促使农业生产经营积极向网络化、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转型。
4.进一步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一是不断优化网站栏目,加强信息管理,加大信息发布力度,打造农业网络宣传品牌,提升网站服务能力。
二是探索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强化农业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着力提高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成效,努力为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推进“两区”建设服务。
三是加强培训力度,把农业信息化工作与农业优势产业提升、农民素质提升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指导农业生产、大规模培训农民群众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要进一步深化农业大课堂计划的实施,把农业大课堂办成为农服务的新亮点。
四是继续实施“千家企业万户农民网上购销”计划,充分发挥农技110服务网的强大信息功能,拓宽购销渠道,帮助农民创业致富。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6)
本年度,学校信息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校管理、课堂教学、以及德育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规范管理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人员职责。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重视管理,树立服务第一,重质量和效益十分重要。有教导处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抓好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完善技术装备,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尽管学校经费紧张,我们还是尽量做到开源节流,并寻求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上。学校现在已配备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
三、开展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在评优课等活动中提出明确要求,评比优秀课件,促使教师自觉钻研、学习,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鼓励教师参加网络研修。
四、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加强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为教与学服务,不仅要为了教师的“教”,更要促进学生的“学”,让我们的多媒体课件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在课堂上教师们主动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用精彩的图文并茂的画面,更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五、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
当然,教育教学资源库尚不完善,没有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网络机房设施无法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整合课,学校暂无学生班级主页和教研组主页,无学科专题网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参与网络学习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等。
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的总目标,努力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保障。努力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逐步开展教师远程培训等,提高教科研活动的水平和层次,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
总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我们期待学校信息化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7)
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xxxxxx信息系统于2011年10月12日正式上线进入试运行阶段。自筹建xxxx信息系统以来,我中心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升级经办中心专线网络,改善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现将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总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由于经费紧张,信息化建设前期投入还存在资金缺口。业务办公软、硬件设备配置相对落后,未达到使用标准。临时租用的ADSL+VPN专线网络带宽不足,严重影响经办操作,并且此专线属于外网网络,业务数据安全存在严重隐患。
2、自xxxx系统上线试运行至今,我区本地化信息数据迁移工作仍未完成,截止目前已进入数据核对的第二阶段,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料并不准确,还不能投入正常使用。xx公司的配合工作不够及时有效,工作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回复、解决问题速度慢,并且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及时解决我区信息系统中的问题,造成我区本地化信息数据迁移工作停滞不前。
3、信息系统业务操作培训力度不够,工作人员对信息系统各环节操作仍不熟练。前期我中心xxxx公司工作人员来我区进行信息系统培训,但培训时间短、讲解进程快,再加之没有结合真实数据进行实践演练,我中心工作人员以及镇、办事处社保所工作人员对信息系统的各环节操作仍不够熟练。
二、建议意见
由于我单位经费困难,希望市局能给与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帮助,以及相关软硬件、专线网络的支持。尽快督促协调长天公司与我单位工作配合等相关问题,组织提供信息系统的培训工作。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8)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在水利建设中的逐步推广应用,使广大水利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不掌握科学技术、不懂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都将会被末位淘汰。可以说,谁先掌握了科学技术、谁最先把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谁就能争取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先机。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共同参与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了领导责任制,制定了党政主要领导定期听取科技工作汇报制度,采取了集体会商,共同研究的方法,局目标管理办公室不定期组织对科技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督查,查找、分析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报全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局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今年,将所承担的四个项目分解下达到了责任科室,明确科室负责人为所承担项目的第二责任人。科室又将具体项目落实到了个人头上,使每一项目都有具体的承办人员。层层有责任、层层有压力、层层抓落实,集体研究,共谋水利发展之大计,保证了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县水利事业的发展搭建了一个不断攀升的舞台。
三、制订措施,提供保障
今年来,局党组把科技工作当作水利事业工作任务中的一件大事来抓,以此来推动我局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订了奖惩措施。并把科技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局内主要目标进行考核,与科室和具体责任人的政绩挂钩,对有较大贡献的人员,在年终评选先进,目标奖励时给予优先考虑。在科研经费上给予充分保证,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给每一个项目下拨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购买资料、外出调研等;在时间上,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量不安排与之相关的工作,确保科技项目的'顺利完成;在用车上,优先保证科技人员的用车安排,为广大科技人员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科研坏境,极大地提高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今年以来,我局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县科技局和县目标督查办的具体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加速我县水利事业发展和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局科技工作也还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提高的地方,我们相信,只要通过局党组的坚强领导,全体干部职工的顽强拼搏,充分发扬团队精神,牢固树立大局、整体、科学观念,坚持科学、求实的精神,增强集体攻关意识,制定更加有利于科技事业发展的新政策,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刻苦攻关、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各级下达给我局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定能够为我县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一定能够为我县的科学技术腾飞和小康的实现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利保障。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9)
天津市共有高职高专学校26所,中等职业学校89所;高职高专学校教师近10000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7437人;高职在校学生150581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08094人。
高职院校中设立主管全校信息化建设专门部门的院校只占66%。
1、校园网建设情况。
职业院校大多从开始建设校园网,高职学院全部建设了校园网,中职学校70%建设了校园网。校园网为主干1000M交换、100M 到桌面或100M交换、10M到桌面的以太网。
2、接入互联网情况。
职业院校都接入了互联网,主要以电信运营商接入为主。大部分高职院校接入了天津教育科研网,但仅有38%的院校有教育网出口,总计带宽400M,其它学校只在招生期间使用。此外有20多所(约占30%)的中职学校接入了天津教育科研网。
3、多媒体教室建设情况。
多数职业院校多媒体教室在30至50间之间,多的已达100间。包含计算机、投影系统和音响系统,有的教室还有电子白板、视频展示台和扫描仪。多媒体教室使用率约80%~100%,中职略差一些。
大部分职业院校都有网上精品课程资源,多的近100门,课程内容包含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可以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参考与帮助。目前精品课程可通过校园网和Internet互联网提供给校内外师生访问学习。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多数院校已经起步,在“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启动了天津市职业教育特色资源项目,并建设了较全面反映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发展事实的“数字职业教育博物馆”,目前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
职业院校目前正在建设教学资源库,对校内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统一采集、统一管理和统一发布,致力于服务校内外师生,提供学习参考资料。
有的院校正在部署国家教学资源中心的内容,目前服务器虚拟化环境能够具备校内资源服务的能力。
一部分院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基本建成信息化应用平台,包括信息发布、教学服务、学籍管理、图书资源、档案信息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和就业管理等在内的10多个应用系统。各院校领导都很重视信息化平台数据实时性和安全性,特别制定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信息数据采集与发布流程等。数据来源分散,各自孤岛,更新较慢。
近几年培训包括如下内容:
1.网络工程师认证培训考试;
2.数字资源建设产品培训;
3.精品课程资源使用培训;
4.教学管理系统应用培训;
5.教学资源管理人员应用与数据维护培训;
6.院校网站管理与维护人员培训;
7.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培训;
8.院校网络信息化应用培训;
9.厂商的产品和技术培训。
与职业院校战略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支撑职业院校快速发展。以服务为导向,以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为核心,以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资源共享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为学校战略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应用为先、共建共享,立足高端、持续发展。
到,全面完成教育部和市教委所提出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完成先进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完成信息化校园基础平台和各类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建共享;加快推动网络实名学习空间建设,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培训,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逐步扩大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建设稳定、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全员信息化素质,使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输出地,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按照市教委的统一要求和有关标准,分别建设全市职业教育网络基础平台、提升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水平;搭建实施宏观管理或共性较强的教育教学管理等系统平台。
2、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
“十二五”期间要依照已搭建的天津市职业教育特色资源项目架构,继续开展职业教育特色资源建设,为全市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及实施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优质资源建设实行开放运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项目建设渠道的开放。天津市所有职业院校以及个产学合作行业企业均为项目参与单位。同时吸纳相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出版团体加盟,作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资源渠道。
二是项目建设内容的开放。遵循“轻重缓急”和“滚动发展”的实施要求,在项目建设内容方面,实现建设内容方面的产学融合。
三是项目建设形式的开放。
3、建立资源共建共享型教育学习网络服务平台。
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教委主管部门牵头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目标、任务、重点、方式和措施,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构建评价评估体系,抓好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利用天津市职业教育特色资源平台,积极寻求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机制,为更多的职业院校服务,达到“方便用、用得起”。力求以空间教学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开放、互动、透明、安全”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为职业院校建立一个资源共建共享型教育学习网络服务平台,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终身学习空间。本地空间建设一期达到30000人的规模。
4、建设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在天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天津教育资源在线”之下建设“天津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教育资源的建设、使用、共享和运维提供统一的管理体系,形成稳定运行的高可用、高扩展性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5、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搭建市、职业院校两级数据交换平台,建立学校、教师、学生等基本信息数据库,建设学籍管理、资助管理和就业等信息系统。
1、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体制。
将职业教育信息化纳入天津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建立政府主导、部门与企业参与、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协调体制,争取市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特别是企业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小组”。负责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和评估督导,依托各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等开展课程资源开发、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
2、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职业院校分别提出建设标准和要求。发现和重点支持一批信息化建设的典型,在取得成熟经验后向全市推广,逐步推进我市职业院校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3、引进开发、上下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形成资源开发和引进并重,政府和基层学校平台共建、协调互动、上下结合的格局。在对现有职业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筛选、整合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政府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同时要积极组织力量开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专业特点的实用信息资源,不断充实和完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促进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推广和应用。
4、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采取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学校自筹、企业投资和社会融资为辅的多渠道投资机制,充分调动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引进市场机制,本着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对信息化建设的一些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
5、完善制度、精心组织,强化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监控。
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和职业院校,根据各自的职责统筹规划,精心设计方案,认真组织实施。重视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紧跟时代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向,采用信息化研究最新成果,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方案。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关制度,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与结果的监控与评估。定期对各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10)
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指导与支持下,我委认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加快“三新”建设,特别是在7月份机构改革后,努力克服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人员紧等困难,全体干部职工发扬团结协作、攻坚破难的团队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就全年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工业总量快速增长预计全区地方规模工业(剔除三电厂后)完成工业增加值15.69亿元,占年目标14.287亿元的109.81%,现价同比增长61.98%;主营业务收入69.08亿元,占年目标57.5亿元的120.15%,同比增长60.03%;实现利税6.89亿元,占年目标5.04亿元的136.72%,同比增长72.3%,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提升了我区工业进位赶超水平。
2、招商引资亮点纷呈成功引进万福堂药业、量一光电、广裕再生资源、宏奇科技等4个项目,其中,量一光电为10亿元投资项目,其余为亿元投资项目。引进的金凯瑞科技、今年引进的万福堂药业两个项目的主体厂房工程均已完工。
3、向上争资硕果累累积极筛选和包装项目,帮助企业做好技术改造项目的各项基础工作。菜市场改造、家电和汽车下乡网点改造、青建建材公司的节能技改、瓦朗汀公司的节能技改等项目资金已到位,共争取资金370万元,占年计划193万元的192%。
4、金融服务卓有成效在10月份开展的“金融服务月”活动期间,认真做好银行与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共有7家银行为12家工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3739万元,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认真做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作,对企业上报数据进行认真监测分析,掌握运行进度及在全市的排位情况,积极加强与市、区各工口部门特别是市统计局进行协调联系,及时解决有关问题,促进了全区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使我区上报的工业统计数据尽可能够得到省、市认定,确保实现我区工业经济的进位赶超目标。同时,认真抓好项目建设调度工作。对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和区领导挂点工业重点项目及纳入全市“双十企业”的重点工业企业进行按月调度,推进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顺利实施。20XX年,全区投资1000万元以上竣工、在建工业项目共50个,完成投资38亿多,增长290%。森菱实业、新兴实业、红耐铜锌、圣达铜业、丰顺实业、瓯林化工、邦威家居、金苹果实业等主要工业企业,其纳税额均比上年度有较大增长,为财政增收作出了较大贡献。
2、问困于企,全力做好帮扶工作。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经常性深入企业开展问难调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涉及到有关部门的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需上级解决的问题积极向区委、区政府汇报,争取上级重视和支持。区政府对我委调查了解的情况,以文件下发到各单位,明确要求做好帮扶工作。积极向区里提出了实行区领导挂点帮扶和实行保证金制度的建议。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招商和企业帮扶工作的通知》,确定了项目的目标要求及挂点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帮扶小组成员每人缴纳500元保证金。参照区委、区政府的做法,我委也实行了挂点帮扶企业制度,进行了责任分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要求,并对帮扶情况进行考核。针对企业招工难的现状,安排人员协助荣安鞋业、蓝鹅假发等企业到我区乡镇及周边县、区进行招工,取得良好效果。在做好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向区政府呈报了《关于解决工业园区企业招工难的实施意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印发了《区20XX年园区企业招工工作实施意见》至各地各部门执行,为20XX年做好园区企业做好招工工作创造了条件。为切实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区政府决定在10月份开展工业企业金融服务月活动,由我委具体承办此项工作。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工业企业融资座谈会。我委积极组织企业填报《企业贷款需求情况调查表》,摸清企业情况,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进行整理、归类,共将50家企业的融资需求情况反馈给各金融机构。各金融机构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推出合适的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力促对接成功。金融服务月活动的开展,为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工行、中行、建行等7家银行为鑫旺金属、蓝鹅假发、广源科技、邦威家居、思瑞再生铜等12家企业提供贷款等资金支持3739万元,解决了部分企业融资瓶颈,促进了企业发展。
3、狠抓招商,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下大力气抓了金凯瑞科技和万福堂药业两个项目的帮扶工作,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这两个企业的主体厂房均已完工。与区招商局等单位联合引进的量一光电项目,为目前我区引进的最大工业项目,为打造我区低碳照明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落户华能工业园的广裕再生资源项目,已建成投产并产生效益。广交客商朋友,认真做了其他项目的洽谈和跟踪服务工作,力促项目尽早落户。20XX年,我委超额完成了全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任务。
4、千方百计,抓好向上争资工作。认真抓好向上争资工作,我区申报的河东开发区、贸易广场、值夏、新圩4个菜市场改造项目,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网点改造项目,以及青建新型建材公司节能技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瓦朗汀光电公司环保节能照明系列产品技术改造等项目资金共370万元已全部到位,促进了我区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资金扶持方向,不断选择和包装项目,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帮助汉吉实业、凤祥耐磨、家乐瓷业等企业申报关闭企业资金补助,继续协助闽行公司争取第二批节能项目资金,为今后向上争资做好准备。
5、强化监管,扶持商贸经济发展。上半年,认真开展生猪定点屠宰的整治和规范管理工作,在确保让群众吃上“放心肉”的同时吃上“称心肉”。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中心城区菜市场改造和整治等工作,促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认真做好了区组团参加市第一届优质产品展销会暨年货交易会的参展工作。组织企业参加了省里开展的“第一届名小吃展览”活动。积极支持区庐陵美食一条街建设,引进3家酒店进驻美食街,其中万安鱼头馆取得良好效果,成为精品酒店。认真做好出口企业帮扶工作,仅上半年就实现创汇2000余万美元,为历年来出口量最高水平,为全年出口创汇迈上新台阶打好了基础。
6、齐抓共进,各项事业全面推进。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工作,开展了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五五”普法工作。大力支持滨江新区建设,派出优秀后备干部积极参加滨江新区拆迁工作。认真积极做好新农村建设点、少数民族村帮扶点、共建创建社区的帮扶工作以及梅林堤的抗洪抢险工作,共挤出资金5万余元进行扶持,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工业运行任务偏重,完成任务压力很大。由于连续几年为完成创优争先任务扩大了工业经济指标的基数,致使目前我区的地方规模工业任务数偏高。加上近年来没有新的大工业企业投产,未能增加新的规模企业进入20XX年统计范围,没有新的增长点,今后要完成工业经济任务的压力很大。
二是经贸委机构改革后人员偏紧,特别是缺乏懂信息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影响了工作的进一步更好开展。
三是企业招工难、融资难等现象依然存在,企业帮扶工作难度较大,帮扶效果有待提高。
1、认真做好企业帮扶工作。加快推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促水泥二期、鑫旺金属、志强电子、量一光电等项目尽早竣工投产,形成一批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2、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对金凯瑞科技、万福堂药业、量一光电等招商项目实行专人全程帮扶,促进尽快投入使用。
3、认真做好向上争资工作。对已上报的争资项目要进行跟踪和落实,并选择好新的项目特别是工业技改项目向上级申报,及时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衔接,力争所上报的争资项目全部得到审批同意、资金落实到位。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11)
信息化年终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始终坚持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向,加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对公司的信息化年终工作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信息化项目实施、应用系统优化、数据安全保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
1. 信息化项目实施
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着力推动信息化项目的落地实施。我们成功完成了ERP系统的升级和全面上线,优化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我们也成功实施了供应链管理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设,提升了公司的供应链运营和客户服务水平。
2. 应用系统优化
除了实施新的信息化项目,我们也对现有的应用系统进行了优化和升级。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我们成功优化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以及销售管理系统等重要应用系统,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同时,我们还通过对系统进行定期的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不断改进系统功能,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体验。
3. 数据安全保障
数据安全一直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关注点。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加强了对数据安全的保护和管理。通过加强系统权限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我们有效降低了数据遗失和泄露的风险。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了员工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和保护能力。
4. 人才培养
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加大招聘力度,我们成功引进了一批具有信息化专业背景的人才,并通过培训和考核,提高了现有员工的信息化素质。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平台。
总结起来,过去一年,公司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和应用系统的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数据安全保障的加强,降低了信息泄露和风险。人才培养的重视,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持。
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加大投入和力度,推动更多的信息化项目实施。我们将继续优化应用系统,提升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同时,我们也将持续加强数据安全保障,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通过招聘和培养人才,我们将打造一个更加专业、高效的信息化团队,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过去一年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我们也应意识到仍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创新,秉持科技先导、信息化驱动的发展理念,推动公司信息化进程向更高水平迈进。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12)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税务稽查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近几年的日常工作中,我们的检查人员常常感到会计电算化带给传统手工查帐模式的强烈冲击。就以往相关案件的实际操作过程来看,在对会计电算化企业进行检查时往往会面对以下难题:首先是稽查人员对会计核算的逻辑性与真实性难以判断。很多财务软件允许设置多个帐套,各帐套之间可以相互传递数据,可以对凭证科目和帐册再加以筛选、过滤,这就为企业设置ab账,编制虚假财务报表提供了可能。系统超级管理员还能直接进入任意环节篡改,会计信息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不可更改性。其次是财务数据存储方式灵活,易遭转移和销毁。电子帐套可以存在本机硬盘上,也可通过网络存储在其他硬盘、磁带、光盘中。再次是稽查人员获取企业财务软件的基础信息的渠道过窄,虽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但是税务机关往往因为没有相应的运行环境和人员配置而无法试用。这种情况下想在检查前深入了解财务软件的运用情况就受到相当程度制约。最后是信息化环境下对控管、检查企业财务数据的相关法律依据尚欠完善。《征管法》及实施细则没有明确指出税务机关有检查、封存有关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权力。国税发年47号文虽明确了税务机关有开展电算化检查的权力,但法律位阶低,且对电子取证、电子检查的具体执法程序缺少规定。
因此,我局针对税务检查手段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转变传统稽查思路,创新税务检查手段,从XX年7月起,将部署地税稽查查帐软件列为跨年度的重点工作之一。一年半来,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对稽查信息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执法程序和管理制度。现就软件开发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无锡奇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多年税务查帐软件的研发经验,其产品已推广应用于全国二十个省(一百多个城市)的稽查局,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我局与该公司联合开发的查帐软件包括数据准备、分析评估、项目检查、帐务检查、成本检测、结果处理、综合管理、帐套管理、基础数据、模型管理、系统功能等11大模块,从每个模块中又散射出若干功能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又包括若干功能菜单,主要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一)采集范围广,可采集近百种300多个版本的财务软件中的数据;采集数据类型多,包括:帐务数据、物流数据、工资数据和固定资产数据;提供了多种采集方法。
(二)提供比较全面的分析方法,层层逼近分析技术和模型项目修正。模型分析功能十分强大
(三)提供分税种项目化检查平台,针对不同税种、不同项目提供相关的检查工作表、检查模型和稽查提示信息帮助检查人员完成项目检查。
(六)提供数据集中管理平台(b/s结构),以实现数据增值应用,加强稽查实施过程监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