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精]《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合集#】经过查找好工具范文网编辑终于找到了这篇令人眼前一亮的“《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请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行业动态。书籍中演绎了许许多多的人,演绎着不同人的人生以及他们的故事,作品便是一本给我们精神粮食的好书。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同他人分享阅读体验和心得体会。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篇1)
对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反思。并且不禁沉浸其中。我想这就是这部作品如此迷人的原因!
生活是孤独的,在世界上挣扎,人们渴望真爱,但对孤独的恐惧却无时无刻不在侵袭着人们的孤独,让人恐慌,让人恐慌越走越远,逃避恐惧。 《百年孤独》一书,一个家族七代人的百年风风雨雨。一百年的岁月,就像长江和黄河的汹涌澎湃。最终,一百年,从无到有,从无到有,终点回到起点,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迁,都画出一个循环的轨迹。
孤独的命运围绕着这样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同名似乎预示着他们同样的命运。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人,每一个人的精神之旅都是一个循环。他们从小就孤独冷漠,古都似乎是这个家族每一代人的共同特征。成茹在小说中写道:每一个布恩迪亚家族的面孔,都有一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独特的孤单。长大后,他们都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打破孤独的恶性循环,但他们的激烈行动总是因挫折和挫折,以不同的方式一一陷入。在更深的寂寞中,对他们来说,寂寞就像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神秘命运。结局终于回到了起点,让人感到巨大的凄凉和悲伤。
读这样的小说,感觉就像看着作者站在高台上,俯视整个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听作者讲述一个已经逝去的故事。远眺马孔多,无论在时间或空间上,都是一座孤岛,但若细看家族七代人的悲欢离合,更能发现更多悲哀孤独的灵魂。在这个家庭里,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情感交流,缺乏信任和理解。虽然很多人认为打破孤独已经进行了各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有效的方法统一分散的力量以失败告终,就像书中一样,当乌苏拉非常孤独的时候,她只好去找她被遗忘在栗树下的无用丈夫,对他说:看看这个空荡荡的家,看看我们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孩子,我们依旧只剩下你和我。但霍基·阿尔卡蒂奥对她的哀叹充耳不闻。这些话,她仿佛是在告诉一个死人。对于乌苏拉来说,不仅只剩下两个人,而且还剩下她一个人才能活下去。上。孤僻的阿尔卡蒂奥,在他生命的最后两个小时里,童年时折磨他的恐惧一下子消失了,在对人生的回顾中,他终于意识到,他爱着自己生命中的最北端,又恨之入骨。人,在死亡面前,他感受到的不是恐惧而是怀念,他似乎时不时的觉醒了,或许折磨他的恐惧之一就是对孤独的恐惧,一个人的存在是一种选择,就是选择他。独特的生活和行事方式,他一直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消除这种恐惧,但最终失败了。
当马尔克斯谈到他作品中人物的孤独时,他说:孤独的反面是团结。这是为了在这个家庭的命运中反映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他希望整个民族的团结。布恩迪亚一家不懂爱,不人道是他们孤独和沮丧的秘诀。他们的寂寞不是一个拥有真理的灵魂的高贵,寂寞是因为他们无法与他人分享智慧的喜悦,而是因为他们与他人的关系。日常生活中因无知而共存的心与心的隔阂,可以让曾经繁华的小镇最终消失。在这里,马尔克斯告诉人们,孤独的本质是一种无意义的存在哲学。它意味着对生活的冷漠和消极的态度。其实,你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样的,它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回报你呢?一个陷入孤独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只能与贫穷、愚昧、落后相伴。这样的作品,现在读起来还是有它的意义的。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执着于自己的孤独。事实上,这种寂寞会让人变得冷漠,最终会像马孔多市一样。消失在灰烬中,消失在虚无之中。
经典名著《百年孤独》第五章阅读心得
前几天读完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我一直在计划写它。看完之后,感觉写不出来了。一方面是对作品本身有半懂半懂的感觉,另一方面又是太杂乱无章,看不懂。
我一直很认同王菲的“我不想变成这样”。不管怎样,最后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在每一段感情中,无论是暗恋还是相爱,到最后,你都会发现,无论是需要还是需要,心里总会有自己的空间。所以还是你是你,我是我,寂寞难免。你我都是一条直线,总有人靠近我却永远无法相交;而相交后的两条线必须越走越远。
对我来说,单从阅读《百年寂寞》的直观感受来看,是非常微妙和有趣的。不像往日容易入书入戏的我,百年孤寂中的悲欢离合、生死存亡,仿佛在雨中隔着一层玻璃墙。每当我似乎在那里时,总会有一层新的雨水重新模糊了玻璃。或许是因为作者总是用俏皮的语气来描述神话般的场景,也或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的狂野孤独与世俗的自我太遥远。
在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的第一个何塞·阿尔卡蒂奥,到最后一个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奥雷里亚诺。从傲慢豪迈的奥雷里亚诺海军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老母亲乌尔苏拉,从天真烂漫的美少女蕾梅迪奥斯,到喜欢活泼、有两个妻子的双胞胎中的一个。
这些人从出生就孤独,渐渐地,有些人在孤独中迷失了自己,比如第一个何塞·阿尔卡蒂奥和梅姆;有些人在与孤独的斗争中迷失了自我,比如瑞贝卡;有些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孤独,但却无能为力,比如阿兰·马塔;有些人一生孤独却不自知,比如乌苏拉,比如美少女蕾梅迪奥斯;也有人在生命的尽头忏悔,可惜为时已晚,就像我的将军奥雷里亚诺一样。
复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体在大背景的跌宕起伏中显得如此的无能为力。柔弱娇小的被杀,寂寞和执着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缘无故死去的蕾梅迪奥丝的萝莉肖像被保存为祖母的形象,而最后还咬着手指的丽贝卡固执地拒绝死去。经历了夺走 3000 人生命的骚乱的阿尔卡蒂奥没有人相信。他们都是人群中的异类孩子,孤独的极端。
对我来说,我早就习惯了一个人陪着我,不一定开心,也不一定难过。
寂寞是一辈子的陪伴,这是既定事实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让它陪你在周日下午晒太阳,晒你疲惫的身体和介意。
如果你和我一样,和大多数人一样,患有周期性抑郁症,不妨看看这本书,让孤独者的鲁莽激励你无所畏惧地战斗。或许,我们可以活得更嚣张,至少在别人眼里。当奥雷里亚诺上将去世时,我的心很痛,我就是这么想的。
我相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不止这些。
读一百年的寂寞心得
读一百年的寂寞心得四篇
一百年的寂寞心得阅读心得范文
p>
百年寂寞阅读心得,共五篇
百年寂寞阅读经验与感悟5篇范文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篇2)
。
它到底想表现什么?作者因此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那这本书的内涵应该很深刻,它到底是什么?一个家族兴衰的过程及结束的原因?还是告诉读者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无法逃避?抑或是拉丁美洲一个世纪的真实再现?布恩地亚家族延续了100多年,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独中,并在其终其一生。虽然布恩地亚家族历经六世,也有过繁华与鼎盛,但自始自终没有人能逃离孤独。每一个灵魂都在孤独中游荡,家庭成员中没有情感,没有交流,没有沟通与理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没有人关心他人,没有人关心身外的世界。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着,却不知道为何忙碌。他们在忙碌中体味孤独,甚至享受孤独,最后在孤独中离开这个世界。
虽然他们孤独的表象一样,但孤独的缘由却不尽相同。乌苏拉的孤独是理性的,这个百岁老人历经沧桑,却一门心思为家族的兴旺而努力。她孤独地奋斗着,争取着,看管着,但直到老死,仍是一个人在努力。没有人感谢她,没有人支持她,没有人继承她,没有人关注她,她的努力空前绝后,她的孤独也成为布恩地亚家族中唯一理性的孤独。乌苏拉的丈夫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和二儿子奥雷良诺的孤独是人性的孤独。霍塞整天忙着搞科学试验,发誓要让愚昧、闭塞、落后的马贡多小镇富裕起来,
资料共享平台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 的孤独。他的`生活里除了情欲和霸道的占有,什么也没有了,他身上没有人性的痕迹。乌苏拉的女儿阿玛兰塔的孤独是爱情的孤独。她心里有如岩浆般炽热的爱情,也多次与爱情相遇,但每次都坚决地拒绝,用冰封住火热的心,让自己陷入深深的孤独中。在诅咒与怨恨中,在渴望与拒绝中结束了可悲的一生。布恩地亚后代们重复着前人的故事,亦重复着先人的孤独。为了写好这此读后感,我又再一次拿起这本书仔细阅读,虽然书中情节琐碎,故事亦魔亦幻,亦真亦虚,虽然还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小说的脉搏,不能很好地领悟它的宗旨,但每一次的阅读都能让我感受到了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之魂,这也应该是书中马贡多小镇的孤独,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篇3)
《百年孤独》是一本内容庞大、涉及人物众多、同时体现了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民间宗教的书籍。讲述了马孔多这个小镇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布恩迪亚家族七代的兴盛衰亡,由于内容结构过于庞大,各位主角名称过于类似,读起来难免有些懵懂和枯涩。在20xx年2月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读完这本书,也只能算囫囵吞枣,只知其大概,不明其所以然。
如果说上月的《月亮与六便士》不免还有卖弄文学之意(译本非原著),而《百年孤独》则靠着朴实的文字,叙述着一个深刻的故事。由于我自身生活平稳安于现状,难免生活阅历过于浅薄,不能明白其书之深意。这是一本值得再次精读的书。
“不管你拥有什么,我们生来就是孤独”,这是一句歌词。《百年孤独》也正是全文兼杂着挥不去的孤独,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与妻子乌尔苏拉新婚时,乌尔苏拉害怕生出猪尾巴的孩子而拒绝同房,布恩迪亚备受讥笑,甚至杀死了同乡的阿基拉尔,而死者的鬼魂无处不在的跟随着他,日夜不得安宁,于是他带着妻子和一些村民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来到了一处海边定居,以其聪慧的才能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村镇——马孔多。
故事也就围绕着马孔多和布恩迪亚家族展开。布恩迪亚后辈们大多的沿用了“阿尔卡迪奥”和“奥雷里亚诺”这两个名字,开始我以为是巧合,当读完之后又感觉好像有类似之处。才明白作者的用心良苦,叫“阿尔卡迪奥”的大多鲁莽、头脑简单,叫“奥雷里亚诺”的大多沉稳、专研,喜欢到和吉卜赛人一起成立的工具房里做自己的事情。然而书中有一个奇妙的地方在第四代时出生了一对双胞胎,分别是“阿尔卡迪奥第一”和“奥雷里亚诺第二”,外貌特征几乎一模一样,甚至在同一天死亡,书中通过其祖母乌尔苏拉的嘴说出怀疑他们从小就互换了身份生活。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侧面印证了“阿尔卡迪奥”和“奥雷里亚诺”这两个名字具有鲜明的人物个人特征。
“重复做一件事,不是为了摆脱孤独,而是为了保持孤独”。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陷入孤独无法自拔而精神失常,最后被家人绑在树上风吹雨晒几十年后死去。第二代阿玛兰妲一生经历和丽贝卡同时喜欢上皮埃特罗,而后却又拒绝了皮埃特罗的求婚,并保持终身不嫁,晚年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缝制寿衣,并白天缝晚上拆。第二代奥雷里亚诺告别战场后,关在小房间里夜以继日的炼制小金鱼,继而熔断又重新炼制。丽贝卡在何塞?阿尔卡迪奥去世后,关在屋子里不与外人来往,仿佛这个人被世界遗忘,直到死去从未踏出去一步。第五代雷纳塔?蕾梅黛丝日日沉醉于私会情郎而被迫生死分离后被送往修道院,至死一言不发。他们的孤独是家族的传承,既想逃脱,又想保持……
整个布恩迪亚家族最终以验证吉卜赛人的预言“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中消失在地球上。《百年孤独》的孤独是什么?是各大主人公孜孜以求后又一无所有的虚无感?是人的宿命?是当时历史社会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
《百年孤独》,不求甚解,愿而后每有会意。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篇4)
关于这本书我曾经记得第一次知道,还是在大学的时候好友送的这本书才有所了解,奈何当时知识匮乏,又缺乏耐心,光是书中几代人的名字已经弄得凌乱了,就处于放弃了, 最近翻到这本书,总是觉得不能辜负好友的好意,又从新翻开看看,确实也有点收获,虽然也没有全部读懂,在这里写点心得以便日后再次读懂的时候发现自己读书方面的问题
也是在网上看到介绍,这部巨作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标志着拉丁美文学的崛起,作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最为著名的作品(不要被如此长的名字吓到了),这本书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用魔幻的内容表现现实生活的写作手法。虽然情节怪诞,却突显真实(这句子摘抄自百度百科),可能说一个我国的一位著名作家可能就比较了解了, 就是莫言,还记得当时的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或许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所带来的魅力,借助着强大的现实基础,让人觉得这种魔幻有其必然性。
刚开始的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作者要用“百年孤独”这个词作为书名,莫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深意?百年或许很好理解,本身书中讲述的就是几代人的事情,时间跨度上用百年也是合理的, 至于孤独, 个人理解这本书更多叙了百年来布恩蒂亚家族不断制造孤独又抗争孤独,经过了七代人的的聚散离合,辉煌过衰落过,被历史的风沙中吹得无影无踪,这就好像是布恩蒂亚家族的命运一样,而孤独就是却诠释着整部作品的主旨,这不仅是布恩蒂亚家族的命运结局,更好像展示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或许是我个人过分解读了这部作品,不过这或许就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一百个读者心中有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看到书中每个人都很有特点,家族的一代老祖布恩迪亚沉浸在自己对于未知的探索中;奥雷里亚诺上校一直在铸造小金鱼;丽贝卡一个人与世隔绝的生活;阿玛兰妲直到死亡的那一刻,都恪守着自己内心的世界而未与任何人交流,虽然他们都很不同,却有有着共同的地方就是他们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很难去弄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其实当代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或许越来越怀念那种左邻右舍,吃个晚饭都可以坐在自家门口跟邻居拉家常那种感觉, 我们的关系被分离了,似乎也真的感受不到所谓的“人言可谓”了,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就拿手机来说,本来的初衷是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可是现状是我们好友越加越多,说知心的话却越来越少。
突然有东西处理,后面待续...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篇5)
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穷。
作者在书中沉着冷静地讲着一些令人毛骨悚然又魔幻可悲的故事,读完后感觉整本书都笼罩着一种一成不变的情绪,那就是深深的孤独之感,也正是因此我感觉到布恩迪亚家族百年间数代人的性格核心就像他们的名字那样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
孤独的可悲,源于自我封闭。布恩迪亚家族的人除了为马孔多开创了繁荣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外,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狭小的世界中的,拒绝任何人的进入。终身未嫁的阿玛兰妲无情地拒绝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和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不是因为邪恶的报复心理和痛苦的怨毒,而是被自己饱经折磨的内心战胜无穷爱意的结果。
因为内心那无法战胜的胆怯,阿玛兰妲对自己封闭了一生,孤独了一生,最可悲的不是无伴侣相伴终老的孤独,而是他人无法理解自己,自己就采取沉默、孤僻来武装自己,把自己包装得似乎不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巨大落寞。就像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的马孔多一样,在缺乏信任和了解,在孤独、苦闷、猜忌,中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成为了一段外乡人不知晓、不认为存在的历史。
孤独的可悲,源于无力去爱。书中乌尔苏拉总结到:“实际上他的成功和失败都因为同一个原因,即纯粹、罪恶的自大。她最终得出的结论,自己不惜为他付出生命的这个儿子,不过是个无力去爱的人。”当奥雷利亚洛·布恩迪亚上校还在乌尔苏拉的腹中时,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曾被他清晰可辨的哭声惊醒时,乌尔苏拉就浑身颤抖地确信这深沉的哭号正是那可怕的猪尾巴的最初征兆,这就是故事悲剧的预言与开端。
晚年的她更是确信胎儿在母腹中的哭泣不是腹语或预言能力的先兆,而是缺乏爱的能力的明显信号。无力去爱,是人活着的最大悲哀,人是情感的动物,人因情感而富有,世界因情感而生动。但是《百年孤独》中的每一个人都显得那么脆弱,奥雷利亚洛·布恩迪亚上校试图用永无休止的战争与杀戮来回避孤独、排遣孤独,但是战争带给他的最终只是更加寂寞。他对生命没有怜惜,对行军中与他的女人没有爱,对他留下的十七个血脉没有爱。
孤独的可悲,是不带情感地活着。马尔克斯笔下的人物,不管是性格开朗还是封闭,是坚毅向上还是堕落腐化,不管他们的生活是积极向上还是纸醉金迷都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无奈感,他们都不可避免坦然淡定的走向死亡。
这些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孤独,逐渐的,有人在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个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梅梅;有人在对抗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独,可却无能为力,比如阿玛兰妲;有人孤独一生却不自知,比如乌尔苏拉,比如美人儿蕾梅黛丝;还有人在生命的最后幡然悔悟,可惜为时已晚,比如奥雷利亚洛·布恩迪亚上校。当美人儿蕾梅黛丝连身体带灵魂才升天,凉薄的费尔南达就在角落里踱来踱去,为那些被卷走的床单愤愤不平。
当奥雷里亚洛们在坟墓里尸骨未寒,奥雷里亚洛第二就又点亮家中的灯火,聚上一群醉汉拉起手风琴,浑身浇透香槟酒,把那个疯人之家变成为堕落的垃圾场。不会因为谁的存在或消失而带来情感的波动,他们都在按自己方式活着,不带情感地活着,最终叙写的是整个家族的孤独与悲哀。
诚如小说中写道:“布恩迪亚家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独神情。长大后,他们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挫败的沮丧。他们又以不同的方式,一个个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对他们来说,孤独仿佛一种神秘的命运,难以抗拒。”终点最终回到起点,让人感觉到巨大的苍凉与悲哀。
看完这部作品后,会陷入沉思,会陷入落寞。
《百年孤独》带给我的情感冲击远远不止文字表述的浅薄,心灵的体会很多时候是文字无法书写的,我想我会一读再读《百年孤独》,我想我和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想法一致:希望一个个体,一个民族,一百年孤独的历史会伴随着马孔多的消失而永远消失,再也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