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
这个电影今年1月份上映的时候去电影院看了两遍,也是唯一一部我愿意去二刷的电影。今天在互联网上又看了一遍,仍然是满满的感动。
整部电影的主题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要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影片结束的时候,张果果的一段台词。他对着襁褓中的四胞胎说: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去年1月,情感的低谷时期,觉得自己无比的卑微,做了很多如今想起来不值得的事情。这部电影便是我的精神食粮,对自己真实,发现自己的珍贵,寻求那份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我走了出来,回头再想,庆幸那份感情在没有开始的时候就结束了,现在的我感觉到了真实。
我认为电影中最感人的部分,就是沈光耀的故事。第一次觉得,王力宏的帅超出了我的表达范围。富贵人家的孩子,却能够对贫苦孩童献出善意。他将食物投递给贫民窟的孩子,我感受到善意是可以传递的。如果没有沈光耀,或许陈鹏以及许许多多的孩子都会被饿死。沈光耀选择做空军,他战死的那一刻,留下的唯有一句妈妈,对不起。我不禁想到,我们如今平安稳定的生活,是那些在战乱年代中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用生命换来的。那一辈人的牺牲成就了我们这一代人,在他们的人生还没有享受到俗世中的幸福的时候,他们的人生就已经结束了。沈光耀这样的军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无比的真实。
我们幸运的生活在了和平年代,轻易地拥有了战争年代中人们渴望的东西。但是,很多人都像张果果一样不开心。我们面对这名利、爱和责任的枷锁,手握利器,随时等待着和这个世界开战。就像前几天,同学的包掉了,包里有一部刚买不久的平板。在警察局查监控,找到了捡包的人。这个捡包的人完全就没有想过把包还给它的主人,而是第一时间刷了机,以1000多的价钱卖给了某人零售商小店。我在想,捡包者做这件事的时候是真实的吗?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否有过愧疚与不安?同学质问收平板的店主,这种一看就是来路不明的东西,怎么敢收?店主的回答,大家心知肚明,很正常的。或许,这是很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第一课,名字叫做现实。心中怅然若失,真实的那一代人,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实的一代人。
这段故事除了让我知道,自己生活的年代来之不易,还让我真正懂得了没有能赢得过子女的父母,这句话的深意。沈光耀违反了和母亲的约定安安稳稳地享受俗世的幸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每个人的出生都承载着父母的期许,他们会在我们还未出生的时候想象我们的未来,或者设定我们的未来。做科学家好做画家也不错做个作家吧。沈母的`期许,沈光耀的对不起,这又是如今无数家庭的缩影。希望我们的选择不辜负那些期许。
真实真的很难,一方面它要与现实做抗争。另外一方面,它或许还会伤害最爱你的人。能够选择真实的人,才是真正知道自己珍贵的人。在选择中迷失,丢掉的还有自己的珍贵。
世界对你,就好像老奶奶摇动纺车时低声吟唱的小曲,无意义无目的,又充满随心所欲的想象。
但是有谁知道,也许就在这闷热倦人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特的货物,已经上路。他响亮地呼唤着路过你的门前时,你便会从依稀的梦中惊醒,将窗儿洞开,抛下面纱,走出房门,去迎接命运的安排。
看完电影,回想电影中泰戈尔的诗句,明白所有人面对的世界是同一个,同样的未知与丰富多彩,内心世界却各不相同。愿我们能用自己的珍贵,抵抗这个世界的恶意。
听从你心,行你所行,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2
当《无问西东》还没上映的时候就看过预告,好不容易放假有了时间我和小伙伴早早的就等在影院里。
影片一开头也是讲职场内的阿谀我诈、勾心斗角。突然画风一转变成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场景,这个弯转的也太大了吧,搞得人猝不及防。画面中女孩子穿着花花绿绿的裙子,显得格外漂亮,不是人们在反映那个年代的电影中常常见到的千篇一律的列宁式服装,五十年代末组织上提倡女同志穿得漂亮一些,那时苏联式长裙在首都女孩子中流行一时,影片中的服装符合当时的情况。
影片切换到1937年,讲述了西南联大的故事。当西南联大校园茅草房和校舍的**出现在影片中时,我真的很兴奋。曾经在动车上好几篇有关西南联大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温馨和怀念,我反复读了好多遍。我相信导演也看到了这些,并且在拍电影的时候受到了启发。影片中有些情节照搬照搬,值得深思。
比如由王力宏饰演的广东人吴光耀后来当了空军飞行员,我记得汪曾祺在他写过的中提到西南联大有一位广东学生曾经是空军军校学生,后来因为身体不合格被劝退来到了西南联大;影片中吴光耀在空袭时仍然在学校的厨房里用茶缸煮莲子,汪曾祺里提到有一位学生在空袭时用茶缸煮豆子,从山上回来时豆子就熟了;影片中生活在校园卖饭的母子也有原型,汪曾祺的中提到的是母女俩;空袭来临时和尚在山顶用红色灯笼挂在木头上当警报信号,汪的也提到过;学生在山里躲避空袭时旁边的石壁上写着“人生几何、恋爱三角”的对联等等。
影片中一位穿着灰色长袍的老师用湖北腔调摇头晃脑念诵《离骚》中的段落,我觉得这人可能是闻一多,后来影片结束的说明中说此人就是闻一多,我别提有多得意了。陈楚生饰演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清华园的学生很传神,我觉得演出了那个年代的气质。他的理科成绩太差,老师叫他讲话。我想那个老师是梅贻琦。后来,电影的结尾证实了我的猜测。
影片中美国飞行员来西南联大招收空军飞行员,高台上两边的对联写着“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这其实是黄埔军校建立时在大门彩楼旁悬挂的对联。可能是为了应付审查,影片中对国民党刻意进行了淡化,比如“空军”明明是国民党空军,影片中叫“中国空军”,空军的军服和飞机上都没有国民党“青天白日”的标志。至于电影中的原子弹场景,我猜是为了考试通过而故意加上去的。
这部电影采用了四个年龄、四个主角的结构,其实很容易烧脑,观众可能不会接受。影片采用了巧妙的方法把四代人衔接起来。20年代陈楚生饰演的吴岭澜是40年代吴光耀的老师,吴光耀在飞机上撒下食物到难民营,救活的小孩中就有60年代的陈鹏,陈鹏的好友支边医生后来救了90年代张果果的父母。
电影的名称《无问西东》一语双关,“无问西东”是**时清华大学校歌的歌词,同时“无问西东”也有些混乱的意思,切合了本片不合常规的结构。
电影快要结束时影院里只有几位观众离开了影厅,大部分观众在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放完时也没有离开座位,还在看影片结尾的片中人物的说明。等屏幕彻底黑屏、影厅里大灯亮起来时,观众仍然没有起身,还在沉迷中,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来,慢慢起身。我的小伙伴一下午都在和我讨论这部电影。
《无问西东》让我刷新了对国剧的看法,挺值。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3
《无问西东》这部电影,在三个不同时代中各挑选一名优秀的青年,讲述了这三位青年的生活、学***作,看似毫无联系,但是又通过一些偶然事件,比如空投食物、支援边疆,将三个人联系在一起。他们都在自己的年代经受了苦难和艰难抉择,比如,在抗战年代选择了从军,在建国年代选择了支边,在现代了选择坚守善良。任何时代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大环境中,都会有那个时代的痛苦和那个时代应该肩负的使命。
只是这个使命只有等这个年代度过之后,我们才能看到答案。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当代青年的使命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人生的意义。
电影里有两段台词,我感觉特别好。第一段是: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物,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
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第二段是:离家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力杰出者如芝草,故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最后一句话让我很费解,最后想到的解释是,每个人的基础是不一样的,从事的领域也是不同的,例如,有学识而贫贱的人不能和有钱而无学识的人比较,有学识的人在于专研学术,成就学问大师,而商人以利益为评价标准,双方是无法对比的。
我们只能看到物质生活的贫富,却看不到精神生活的满足和自豪。我觉得这句话是对当代社会拜金主义最恰当的批评。我们在学***中,目的很明确,就是找到工资更高的工作,但是要理解,追求高薪的过程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和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而不是对金钱无原则的追求。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4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问西东》观后感1500字: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中国青年。——题记
“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沈光耀(原型:清华大学沈崇海)鼓起勇气选择的,是一个明知会死却充满正义的人生。在时光的洪流里,在彩虹般梦想边缘的晕环渐渐消散,年少时的张狂与热血,在此刻更显光芒。
沈光耀的一生赚足了我的眼泪,他的忠孝两难与一心为国为人民牺牲的全部,我都为之动容。不论是他与母亲间的舐犊情深,还是为国赴死的慷慨大义,都让我看到了那一代人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在所不惜的英勇情怀。沈光耀意识到参军并非为了别人眼中的虚妄荣光,而是为了维护世间正义,维护自己心中至关重要的真理。他本可以平稳地渡过一生,却因血脉里的风骨用生命挑战人间的险恶,逆水行舟,直击猛流。
“妈,对不起,对不起……”他的脸仍然挂着伤,鲜血从伤口上流出,双眼的血丝与泪水融合在一起。长时间的奔波与抵抗,使他看起来疲倦不堪,但他的双手依然选择赴死,选择保卫祖国。他紧握住手中的方向盘,架着战机坚毅地奔向日本敌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微笑着说:“回家了。”是的,他终于回家了。这人文情怀与家国情怀相互融合,凝结成了一种华夏儿女独有的情愫。沈光耀是当时中国少年的一个缩影,英勇无畏、精忠报国是他们的标志,生于一个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的年代,肩上必然多承担了一份重任。尽管他们身处阴沟,但他们仍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次挑战巨人……沈光耀弃笔从戎,代表的是青春的盛放。这,就是年少有为,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而当战友把沈光耀慷慨赴死的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更多的是选择理解他、包容他。忍受着失去儿子的巨大悲痛的同时,还像关心着儿子一样关心着儿子的战友,这也是作为一个英雄母亲,该有的光辉形象。在琥珀色的灯光下,两碗冰糖莲子腾起氤氲,秋衣暖情都被熬进了碗里。一股酸意从鼻腔冲出,这样一位伟大而宽容的母亲,又怎样不叫人心疼?
纵观现在的中国,“温室里的花朵”正在无数双温暖的手中悄然成长。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殊不知外界的险恶与残忍,渐渐地,他们越来越贪图安逸享乐、胆小退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联想到沈光耀那个年代的青少年,这鲜明的对比使我不禁颤栗起来。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这个年代的主人,使祖国更加强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彻底挣脱父母温暖的怀抱,坚毅地走上属于自己的冒险之路。在貌似平淡安静的生活里,寻找自己精神的高峰,期间要经过无数次冒险、无数次迷失自我与找回自我、无数次打破平衡与重归平衡。多少人汲汲一生,就是为了寻找那从小就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朴实无华?而我们有着年少的资本,本就是朴实无华的原形。
招飞行员的军官说“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其实每个时代都是一样的,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每个时代的每个人都需要。
若无一腔孤勇,何以面对人生?世界很大很复杂,也许我们做不到像沈光耀那样伟大,但我们可以在自己平凡的世界里,做一个永远不甘平庸的人。“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世界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与其像某些人一样在每一瞬间都想抓住些什么却终无所获,不如做黑夜里的烟火,在刹那,用一生的热情幻化作绚烂的景色,照亮我们苍白的灵魂。
我之青年,逆水行舟、直击猛流;我之青年,脚踏实地、心怀远方;我之青年,勇往直前、无问西东。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立德立言,但行好事,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5
聪敏?善良?自私?凉薄?你看到我的任何一面都不各是我其实是你自己我们喜恶,一个人的品质其实都是自身具有的品质,只是有的人自知有些不自知我们喜欢一本书里的故事其实都是自己向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并不是故事本身这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亦不是山、看山亦或是水的真谛!这就是我观《无问西东》的观后感。
只问初心只问真心莫问西东,世人总是在生命最后才细数此生的遗憾。没错,因为每个人每一天都在面临着大大小小的选择。
王敏佳选择了一人背负写信的后果,以便后来她被当成批斗对象打到面部毁容。陈鹏辗转反侧牵挂王敏佳就是想要回去看她一眼,没想到就挽救了王敏佳才有了她的死而复生。
沈光耀一个富家子弟在国家危亡之际选择做了飞行员,期间因善举救活了连他自己都不知姓名的陈鹏和最后义无反顾用最后一点惨力与敌方同归于尽。
李想为了满足私欲一心想去边疆支援选择隐瞒参与写信的事实,一生愧疚但也在最后暴雪中牺牲自己救活张果果的父母。
我们每天做的这些选择我们当下谁都不知道结果,只是以为一次简单的选择只有流逝的时间才能让人明白我们曾经亲描淡写的一次选择放到历史长河里有可能就是一笔浓墨重彩!决定别人的生命甚至是挽救国家于危难。
看似在不同时空下的人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恰恰道出了佛家因果。
那么有人问怎么才能做正确的选择?做个好人呢?只问真心只问深情不问西东。
新生,代表着生机,同时也代表着轮回。芸芸众生,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命运,然而什么是命运?命,也许是天注定,因为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无法选择兄弟姐妹,但一个人的运是来自后天自己的修炼,合起来才是命运。所以,修炼的过程才是人生的真谛。
假如从一开始你就知道了你这一生要经历的事?你还愿意经历嘛?
我愿意,你呢!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6
在看到《无问西东》的时候,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就是好的电影也不是搜索来的,而是一种不期而遇,美好而惊奇。观后更是一种触及灵魂的良心之作,影片的表达方式以及情感诉求我们可以用高级来形容。
整部电影的理念是通过时空的逆向推进,让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开始有点陌生,但是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出现,然后各个环节的积极推理,我们才能得到完整的故事。这样的时空布局,恰似我们的一生。
开始的迷茫与无头绪是我们的开始,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接触跟多的人与事,开始不同程度的绽放人生,我们渐渐地明了了我们的人生方向,但是岔路很多人生路,容易迷失了自己。我们很难保证在一条路上走下去,我们纠结,矛盾,自我怀疑,自我肯定,终于在丢失的一角,寻得初心,刹那,明媚的阳光照亮了前行之路。
在整部电影中,有四次,四个故事,看完电影,我们发现一个明显的人物关系线。
战火纷飞的年代,艰苦求学的场景,一场场,一幕幕那是民族的脊梁。
当无情的炮火狂轰滥炸时,茅草屋下放不下一张桌,大好年华,纷纷走向战场。
“我们从来不缺完美的人,而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诚意、无畏和同情”,所以有了故事的延续,有了善意补给下的生命传承,有了和平下的又一段的人性善良的美好与胆怯的救赎。
当代人无所不在的虚荣,在特定的年代就是要命的毒药;羡慕嫉妒恨的玩笑语,就成为杀人的利器;一时的妥协与怯懦,终将背负一生的内疚去救赎;无心的宣泄,成为自我了结的终章。所有的一切的黑暗、肮脏、丑陋都没有关系,在那样的乌云蔽日中,还是会有阳光,有爱,温暖着那颗不可救药的心。
所有的信息、期望和礼物都成为王敏佳涅槃后的精神支柱,因为那是爱的化身。而李想背负的如山一般的内疚在张果果父母得救的刹那,烟消云散。
初衷还在。我们要的不仅是一种安置的良知,更是一种光明的价值观。社会是复杂的,但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是坚定的,我们仍然可以简单地生活并活得幸福。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光拥抱他时,它回报的是幸福。当你让他充满黑暗时,它回回报你的忧虑。
孩子的牛奶不是口感好的,不是营养的,而是安全的,所有回归根本,就是回归对生活的善意,用感恩的心态去看待遇见的美好,用善意的眼光直面所有的不幸,用诚挚的本真回归自己的初衷。
明确的价值观与社会并无不同。保证爱和善良是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的,因为这样的生活将绽放爱的传承和下一代幸福的开始。
从今天起,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快乐的人。让爱传递。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7
《无问西东》是最打动我的一部青春片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价?
因为它特别。
它讲的是从1923年的民国到2010年的现代,跨度竟将近100年的时间,中间所穿插的四段故事。绝大数的青春片,是拍一个特定的年代,引起的是某一群年龄相仿的人之间的共鸣。可是将近百年的时间线如何拍出这样的效果呢?显然导演别有所思。
他想拍的,是整个中国,包括那些已经长眠的人的青春。
这是它的特别。
而且整部电影采用全胶片拍摄,帧帧精美;手工制作上万件衣服,翻阅了十余万张图片,查阅了上百万字的资料,你一定会感受到这部排场宏伟的片子,绝不仅仅怀旧。
这也是它的特别。
戏里的五个主角,人物形象立体丰富,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都代表着青年人的一个特性。再相对于其他绝大数青春片,它没有一些无谓的人设,关注点也不仅仅局限于校园间的兄弟感及初恋情,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年轻人,应该怎样面对真实的自己。
我很喜欢这样深刻的立意,很美。
所以这是它最特别的地方。
最早的吴岭澜在听完泰戈尔演讲后,终于走出了心中“理工科才叫实业”的迷失,开始追求内心的和平与喜悦,找回本真,并影响到了学生沈光耀。身为家中独子的沈光耀只身离乡来到清华求学。家室丰厚,文武双全的他原本前景灿烂,受到尊师吴岭澜的教育后毅然决定成为一名飞行员,在国家危难之际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而在沈光耀为飞行员的时候,曾将食物空投给战乱中的孩子们,被孩子们称为“晃晃”叔叔,而陈鹏就是其中的一个孩子。成绩优秀的他在爱情面前却谦卑无比但又执着真诚,当王敏佳为了不让李想失去去支边的机会而承认当初为老师出头而写的匿名信是自己写的之后,被那些自以为正义的群众批斗,快跌入深渊时,是陈鹏将她在雨夜里救了回来,隐瞒了所有人将王敏佳带回老家,并远赴大西北研究原子弹。而不知实情的李想对王敏佳的“死”心怀内疚,在支边时遇到困难,将生的希望留给了一对夫妇,想来弥补对王敏佳的内疚。而那对夫妇就是张果果的父母。张果果在发现自己是上司们的竞争工具时内心崩溃,在听闻敲诈事件后也怀疑自己资助的四胞胎的家人想敲诈他,也许是听见父亲的一席话,也许是看见了李想的墓,他明白了,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一种馈赠。于是他拒绝了老板丰厚薪酬,也继续资助四胞胎,才发现四胞胎的家人只是想把最珍贵的胎毛笔送给他。
四个故事,五个人物,看似独立,却又有着命运的羁绊。就像是吴岭澜的勇敢,影响了沈光耀。沈光耀的善良,又帮助了陈鹏。陈鹏又用他的真诚,感动了张果果。
知乎上有句话我很喜欢:“你的善良,不是你一个人的,而每个人,都本该如此。”
很多事情看似为了自己,但是你坚守住内心,你的选择甚至会造福世界。
但是如今浮躁的社会,已经有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了。有人说很假,有人说很作,真实既可惜又可悲。可惜一部用心的电影没有遇到能读懂它的人,可悲社会上的人已经不敢相信有这么纯粹的内心,也觉得我们不会那么勇敢的去追逐自己内心的渴望。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这么一群人,在他们身上,总能看见自己内心的影子,但是我们做不到,准确说是不敢做。我们不敢拿上自己的荣誉,前途甚至生命去下赌注。但是这部电影希望我们不要再从别人的身上看见想要的自己了。
年轻的人们,希望你们只问深情,只问盛放,只问自由,只问初心,只问敢勇。
最后的最后,要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8
《无问西东》观后感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一家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无问西东》。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名叫沈光耀的学生,她是20世纪30年代从香港来到清华大学的。那时,由于战争,学习很差。教室是用稻草做的。
虽然他是一个富裕家庭的儿子,但他也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为国家服务。他学习一段时间,祖国遭到了攻击,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参军。在军营里,他不但给贫困地方的孩子送东西吃,而且最后勇敢地走上了战场,打死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最后不幸英勇牺牲。
看完这部电影,我发现当时的学生对知识是如此的渴望,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却非常艰苦!以前的学***很差,教学的仪器又很少,比现在落后了太多太多。我们现在有明亮干净的教室,教学用的电视,教我们的老师那么多,没有那么多战争和流离失所。
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业不轻松,作业要求也很高,但一想到电影里沈光耀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也刻苦学习,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把握现在的机会,努力学习。看到电影里的沈光耀,在生活物资如此匮乏的情况下,他也省下了自己的口粮,送给了贫困的孩子们。我人为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喜欢帮助我的同学。当同学生病时,我可以主动帮他做作业和补课。以后我还要更关心周围的同学和伙伴们,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伸出友爱之手,使大家一起进步!
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没有战争,只有和平。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好好照顾它的。当别人随意玩耍时,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学习。
我现在还年轻。长大后,我会像沈光耀一样。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勇敢地冲出去,为祖国服务。现在我们必须打好基础,才能为祖国作出更多的贡献,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记得古文《少年中国说》里说过: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这远大的志向,承担这重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