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关于月亮的最佳诗词50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hi,你喜欢这样的短句吗?经过收集,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整理了关于月亮的最佳诗词50条,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关于月亮的最佳诗词(1--17条)
1、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3、这不正标志着在人们意识的深层,月亮总是母亲社会温馨与和谐的象征,因而每当入人们浪迹天涯心灵孤寂之时,月亮便成为家园的寄托精神的寄托了;月亮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着时空的距离,这样又引发了旦古一月两地相思和思乡的主题。
4、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5、”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
6、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吴文英词:《唐多令》
7、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
8、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日为阳,月为阴;男性为阳,女性为阴。
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10、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万里想龙河,泣孤臣关越。
11、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1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3、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14、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梁章钜《沧浪亭志》
15、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
16、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7、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关于月亮的最佳诗词(18--34条)
18、一起来重温这些古诗词,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吧!
19、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20、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21、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黄升《清平乐·宫怨》
22、(南宋)岳飞词《小重山》
23、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2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25、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从周代开始,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全家老少坐在一起,共同赏月叙谈。
26、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27、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张先《千秋岁·数声》
28、超群拔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为一种飘逸的风范。
29、紫箫明月底,翠袖暮云寒。——张宏范《临江仙·忆旧》
30、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31、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32、虚实相生、损益互补的美学观念,符合中国的中庸之道,也符合中国人平和谦让、坚韧隐忍的民族性格。
33、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34、愿约青神王夫子,来醉万景作中秋。
关于月亮的最佳诗词(35--51条)
35、白藏阁:此诗出自《古诗十九首》,也有人说是枚乘所作,描写了一个客居异乡的游子,见到月亮感慨自己难以回到故乡,乃至悲从中来,辗转反侧,潸然泪下。诗句很浅近,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作者可能是偶然看见月光洒到床帐之上,皎洁一片,却触动心事,于是披衣而起,在月下漫步。诗中除了第一联提到月亮,之后全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但读者仿佛能看到作者随着月光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的脚步,以及那种积郁而无法排解的忧伤与月色融为一体。情景交融,大抵如此。
36、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7、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缪氏子《赋新月》
38、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39、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40、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超脱旷达的情怀。
4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42、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4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
44、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45、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46、月亮的永恒和盈虚的循环变化,让人想到时间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两面之间的辩证发展。
4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48、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49、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5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