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建筑企业自查报告

建筑企业自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3-10-19
1 建筑企业自查报告系列
建筑企业自查报告

时光飞逝,如梭之日,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份自查报告。你还在为写自查报告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建筑工地自检自查报告(精选1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建筑企业自查报告 篇1

1、前言

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制约手段,是政府为了对企业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审查的而采取的措施。资质管理其实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方面,它能够保证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绿色行,另一方面,它也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来度过企业的难关。同时,资质管理与企业的运行情况、发展前景、以及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都有着直接的联系,不容忽视。

2、建筑施工企业资格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纷纷展开资质管理工作,在这些工作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建筑施工的各项工作都造成了影响:

2.1建筑施工企业的思想观念不够先进

思想观念决定行为举止,所以说,思想观念问题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建筑施工企业总是在追求任务与队伍的平衡,而且在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之下,企业必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实现动态的平衡。但是,现在有很多企业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具体的工作中缺乏活力、积极性、以及创新力度,这使得这些企业的发展和运行都收到制约,发展前景也比较差。相同的,有些大型企业虽然有资本和潜力,但是却不重视资质管理工作,不重视企业的创新精神,从而使得企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2.2企业资质管理工作类别划分太细致

资质管理工作需要划分类别,这是为了使得每一项工作都有自己的位置,管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各司其职,权责分明。但是凡事过度总是不好的,如果企业资质管理工作的类别划分过细,对于资质管理工作不但起不到帮助作用,还会阻碍其发展步伐,得不偿失。划分过细使得相近专业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发展和提升,减少了建筑施工企业竞争的机会,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2.3资质管理相关措施和方法存在问题

资质管理措施和方法很重要,因为资质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指的是根据一定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排查、升级、降级、分配等等。如果措施方法出了问题,那么后期这一系列工作其实都是毫无意义的。虽然很多企业都知道这一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容易忽略这一点的重要性,造成企业升级和降低收到限制。在资质管理工作中,管理措施不到位,一些企业达不到相应的资质管理等级标准,难以体现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

2.4资质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人是资质管理工作的血液,人的素质决定着整个资质管理工作的质量,也影响着资质管理工作的发展。在很多企业中,由于工作人员自己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并没有充足的时间用于提升自己,也拿不到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因此,专业能...

查看更多
2 建筑企业自查报告4篇
建筑企业自查报告
建筑自查报告

如果您需要有关“建筑企业自查报告”的推荐,请参考以下建议。希望这些信息能够满足您的需求。一般来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纠正经验中的错误,同时也能提升个人素质。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报告。在报告中,数据比语言更具有说服力。

建筑企业自查报告 篇1

纳税评估报告是税务局纳税评估人员对评估结果出具的书面汇报材料,现发一个评估案例,供参考《某仓储购物广场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报告》案例一、企业基本情况潜江某仓储购物广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潜江某仓储),是武汉某仓储连锁超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某仓储)的子公司,属大型超市,注册资金500万元,由武汉某连锁仓储和武汉某集团共同投资。

潜江某仓储自xx年11月成立,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主营经营范围是:其他食品、酒、粮油、肉、蛋、乳及其制品、水产品、水果蔬菜、音像制品、百货、文化用品、针织品、体育用品、家具、工艺美术品、五金交电、家用电器、摩托车、服装、鞋帽、其他日用品、花卉、摄影、照像器材、通讯器材、零售;金银饰品、烟、建筑材料、油漆、粘胶零售。

二、评估对象确定xx年1—6月份实现销售收入为3513.85万元(其中:按17%税率征收销售2444.15万元,按13%税率征收销售1069.70万元),销售成本3097.36(抵扣为17%销售成本2092.74万元,抵扣为13%销售成本1004.62)万元,经营费用419.63万元,管理费用56.43万元,财务费用2.4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7.9万元,按17%、13%的税率计提销项税额555万元,按增值税专票、农副产品收购小票抵扣进项税额516万元,应交税额39万元,已缴纳增值税39万元。

税负为1.11%。

低于市局税负发布值1.8%,因此该企业确定为评估对象。

三、案头分析(一)、用销售毛利率法进行数据测算、对比分析:销售毛利率=(∑评估期商品销售收入-∑评估期商品销售成本)÷∑评估期商品销售收入*100%销售毛利率(3513.85-3097.36)/3513.85*100%=11.85%⒈适用17%税率征收税负率计算:(2444.15-2092.74)/2444.15*100%*17%=2.44%其应纳增值税:2444.15*2.44%=59.64万元⒉适用13%税率征收税负率计算:(1069.70-1004.62)/1069.70*100%*13%=0.79%其应纳增值税:1069.70*0.79%=8.45万元⒊测算期应纳税额差异额=(59.64+8.45)-39=29.09万元⒋测算综合税负率=(59.64+8.45)/3513.85*100%=1.94%考虑库存商品和经营费用的运杂费、外购包装物、外购低值易耗品、电费对税负影响,该公司税负率应接近发布值1.8%才算合理,1.11%的税负率明显偏低。

(二)、用费用倒挤法模型进行数据测算:⒈评估期保本销售收入=σ经营费用=486.36万...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