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失控读后感

失控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0-19
1 失控读后感范文
失控读后感

失控读后感 篇1

《乌合之众》的作者古斯塔夫勒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本书是他的成名作,描述了他从心理学方面对群众行为的解读。

初读此书,被其中的观点所震撼,比如群体没有负罪意识,群体天然合理,他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合乎正义的,因为他们的数量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会因人多势众而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力量感,这会使得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这是那个时代、那个地域的法不责众,这个词说的不是法律的管辖权,而是指群体的自我心理暗示。

群体的自我心理暗示威力有多大,想起身边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朋友,典型的理工男,戴副眼镜,不爱说话,性格腼腆沉静,长相也白净斯文,只是个子较高,身材较壮。一天晚上,他们小区停电,他在外面吃完饭回来时,看到有人群聚集,便鬼使神差的去看热闹,原来是有人因为小区长期停电,便带头聚众拦了公路,因声势越来越大,影响了交通,又恰逢重要会议召开期间,便有防暴警察来维持秩序,在对峙过程中,不知为何人群与警察突然发生冲突,而那位朋友竟随着人群一起大声抗议推搡警察,因为他个子高块头大,很快便成为警察重点控制对象,被送到了派出所,直到第二天调查完毕才释放回家,让家人担心了一天一夜。事后,我问他,你平时都不爱说话的,怎么会去和警察发生冲突?他说他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看到大家都在嚷,都在推,而且停电也确实恼火,头脑一热,便跟着人群一起嚷闹起来。

我想这就是群体心理暗示的作用,人在那种环境下,如果没有受到过专门训练,很容易就被其他人的情绪、语言、动作所感染,从而模仿他人,失去自我。

正如书中所说,每个人都有模仿的天性,因为学别人是天底下最容易不过的事情。

人总是喜欢自作聪明,而聪明人最喜欢走捷径,最快的捷径,无非就是模仿别人,别人做得,我为什么做不得的.心理常使人轻而易举的放弃理性思考和权衡利弊,而位于群体环境中,就更容易使人轻率行动,人云亦云。

比如股市,牛市时全民炒股,无论卖菜的小贩还是跳广场舞的大妈,谈起股票都是眉飞色舞,哪还有人记得乐极生悲,月盈则亏.熊市时,股市又无人问津,哪个人在熊市炒股,常会受到背后所指,冷嘲热讽,又哪还有人想起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所以股市的赢家永远是逆向思维,且能做到知行合一,这是人心和人性在人群中的逆袭,故能在股市成功之人,十者存一。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中黎庶也可算作人群,事物总是可以多方面看待的,道理也总是相通的。《乌合之众》中,也并非全然是对人群的消极认识,勒芒也认为群体才会体现出大义无畏、一往无前的凛然气概。群体才会在慨然赴死的进程中带给人一种激昂的情绪与荣誉感。虽然群体的平均智力绝对无法与一些伟大的个人相提并论,然而再伟大的个人终究力量有限,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终究是依靠群体这个庞然大物在缓慢而又不容阻挡的向前推进。

读罢此书,合卷沉思。

作为社会中的一...

查看更多
2 失控读后感1500字
失控读后感

小编为您准备了以下关于“失控读后感”的内容。读书令我们开阔视野,对于作者写的作品作品,心中总是会有莫名的感触。不如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一篇读后感,让我们获得更高的读书价值。不放弃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料!

失控读后感 篇1

在**中,等到真正确定陪审员以后,烟草公司一方,操作辩护的一个团队,就开始处心积虑地通过各种手段影响陪审员对于案件的看法,要么施加压力,要么间接施以影响,使陪审员倾向于作出有利于被告的判决。陪审员独立于**之外,独立于司法系统之外,独立于任何政治势力之外,正因为陪审员独立,美国人相信陪审员是不受任何人操纵的,他们对案件最终的判断完全是基于一个正常人的理智,通过若干天旁听庭审,由自己内心、良知以及情感倾向作出的。很多人质疑这样一个制度,让美国五花八门的人都参与到庭审中,由他们来做“法官之上的法官”,决定被告是否有罪,对事实问题进行裁决,实在有失公正,这样一群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法律教育的人组成的陪审团,如何能够从法律角度来深刻剖析双方争议焦点问题,从而得出由法律逻辑推演出的结论呢?

是的,我也这样质疑着。更多的人,因为没有法律思维的基础,考虑问题完全是从情感角度出发,要想真正筛选出一个在案子**以前就对案件没有任何想法、对任何一方没有任何倾向的人,简直天方夜谭,只要是人,面临一个案件,总能形成最直观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会随着倾向一方的陈述变得愈发深刻,以至于另一方无论怎么陈述也抹不去原始的印象。要一群普通人,抹去原始印象,通过听到的证据和辩词,以理智角度去分析,得出颇为公正、合乎法律逻辑的结论,对普通人莫过于是一种苛责。

所以,从辛普森一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基于黑人种族的感受,陪审团做出了有利于辛普森的决定。美国之所以仍然坚持这种制度,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制度。(引自《历史深处的忧虑》)陪审团制度设计立论认为,如果一切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的话,一般常人的智力就足以判断。

理论如此,但实践却并非完美。

反过来,让我们看看中国的人民陪审制度。可以讽刺地说一句,这就是一个笑话吗。让两个无知的妇女和儿童坐在合议庭上,正常的庭审基本上是一种手段,表现出迟钝,没有问题,没有关注。

坦率地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既然没有完善的制度,关键在于如何操作。美国既然敢大胆放手让一群普通人才决定事实问题,中国的合议庭审议,纵然有两名人民陪审员,也还有审判长带领着来进行裁决,可以说比美国的陪审团制度还更为科学,问题的关键就是中国人并不会操作这个制度,或说只是将这个制度流于形式,将之束之高阁,没能够发挥出其潜在的价值,忽略了精髓所在。

**中陪审员在接受正式任命以后,就被法官警告了许多项规则,比如不可以和其他陪审员交流案情,不可以和其他人讨论案情等,这些规定无非也就是为了保持陪审员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理智上的独立。那可真的是靠个人自觉了,如果两位陪审员真要交流,是没有人可以阻挡的,这样想,不禁...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