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2.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
3.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验器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设问]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但物质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演示]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播放动画]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结论]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活动探究、探求新知:
一、粒子的特征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讲解)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板书]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引入)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
[演示]取一支试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提问]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多媒体展示]播放氨分子运动
[提问]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追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板书]
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
[设疑]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吗?
[演示实验](1)50ml水与50ml水混合
(2)50ml酒精与50ml酒精
(3)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提问]由分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提问]
1、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的情形与电解水时水“跑”走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
[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边演示边讲解
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小结]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追问]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
[再次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2、氧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提问]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小结]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
查看更多与“最新物质的构成教案(汇编11篇)”相关的文章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 水电解实验:化学反应: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1 :8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滤液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一边; 漏斗下端紧靠接滤液烧杯。
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
过滤两次不干净原因: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接滤液烧杯不干净。
玻璃棒作用:引流。
(3)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3、氢气 h2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3)原理: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排水法:
(4)、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了解}4、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a、水污染物来源: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
查看更多与“水的组成教案”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