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水的大班教案

2023-11-23 15:18:56 大班教案

水的大班教案 篇1

活动来源:

在“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园”收集、展示的活动中,幼儿对本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民族民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了让幼儿亲身体验,更进一步的了解本土文化的内涵。了解家乡的民族文化,欣赏苗族、布依族独特的'艺术,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故设计了“制作蜡染表情娃娃”这一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事物的介绍与展示,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蜡染和扎染,增进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幼儿在制作蜡染表情娃娃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蜡染布、扎染布、海洋球、橡皮筋、水彩笔、小剪刀、卡纸、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2、提问:小朋友知道蜡染布是谁做出来的?(苗族、布依族阿姨)外国人把我们安顺叫做什么?(蜡染之乡)

3、请幼儿谈一谈蜡染布可以制成哪些物品。如桌布、背包、衣服、鞋、帽子和壁画等。

5、教师用演木偶的形式展示自制蜡染表情娃娃进行表演,并给蜡染娃娃取一个汉族名字。

6、幼儿自由探究制作表情娃娃的方法。

7、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设计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蜡染表情娃娃。

8、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自主设计。

9、讲评幼儿作品。

①点评、分享幼儿作品。

②请幼儿说说用什么方法制作的蜡染表情娃娃。

活动延伸:

美工区:投放操作材料,幼儿继续设计制作不同的蜡染表情娃娃。

活动反思:

采用观察、操作、体验的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的体验活动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美。有效的引导幼儿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幼儿之间思维的碰撞,经验的分享;大胆运用手工、绘画等多种方式制作简单的蜡染表情娃娃。发挥幼儿的想象,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促使幼儿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水的大班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抽到的社会领域中的目标: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抓住其中一条目标: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因为大班孩子的规则意识逐渐形成,但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他们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孩子在规则的时间方面还是会表现出自我中心。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最喜欢玩游戏了,但经常会发现孩子们在玩游戏时会违反游戏规则,不遵守游戏规则,尽管老师多次强调要遵守规则但还是会出现孩子违反规则的现象,使得游戏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做游戏守规则》,整个活动我始终以游戏贯穿,从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孩子遵守游戏规则——孩子制定游戏规则——玩游戏——拓展延伸,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重点是让幼儿知道游戏中有很多规则需要大家来遵守,难点是幼儿能与同伴一起协商制定游戏规则。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情况,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三条目标:

1、知道游戏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

2、学习共同协商和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

3、体验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其中活动重点是知道游戏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难点是学习共同协商和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

三、活动准备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能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为了使本次活动呈现趣味性,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我始终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并做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铃鼓、亮眼人、小猴子头饰、游戏规则标记、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ppt、纸、记号笔。

2、经验准备:幼儿已会玩游戏《谁是领头人》。

三、环节设计

环节组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游戏贯穿,共分为五大环节:

1、发现问题、理解游戏规则——共同协商、制定游戏规则——趣玩游戏、体验乐趣——拓展延伸、渗透生活之中。

四、突破策略

(一)发现问题、理解游戏规则。(活动重点)

策略1:

我主要是通过一起回忆已玩过的游戏《谁是领头人》,让幼儿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小朋友没有遵守游戏规则。请幼儿自己说说出现了哪些问题,违反了哪些规则。

策略2:

教师出示相应的游戏规则标记让幼儿能比较直观地知道并理解游戏规则,从而引导幼儿理解游戏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遵守。其中在出示标记时我将规则标记进行了分类:亮眼人要遵守哪些规则,领头人要遵守哪些规则,其他小朋友要遵守哪些规则。这样孩子们就能较清楚的理解各个角色需要遵守的规则,更加清晰明白。

策略3:

教师通过ppt《墙》的呈现来进行小结,让幼儿更加直观地加深理解规则的重要性。以墙来比喻游戏,如果有人违反了规则就像抽掉墙的其中一块砖头,墙就会不牢固,如果再有人违反规则就如又抽掉一块砖头,墙就更加不牢固,要是人人都违反规则就像抽掉很多砖头,墙就会全部倒塌。以比喻的形式及ppt《墙》的呈现,使得幼儿加深理解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

策略4:

幼儿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幼儿重新玩一遍《谁是领头人》,与之前没有遵守游戏规则相比较,体验遵守游戏规则带来的乐趣。

第一个环节突破了本活动的重点:知道游戏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体验遵守游戏规则的快乐,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

(二)共同协商,制定游戏规则。(活动难点)

策略1:

我选取了一个适合大班幼儿玩的一个游戏《播种子》,讲述游戏内容,让幼儿了解这个游戏的主要玩法。

策略2:

引导幼儿了解这个游戏中的各个角色有哪些:小猴子、被猴子碰到过的小朋友,没被猴子碰到过的小朋友三个角色,引导幼儿清楚游戏中的每个角色,分别给这三个角色制定相应的合理的游戏规则。

策略3:

大班孩子已经有了合作意识,因此我将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协商,并制定相应的合理的游戏规则。每组都有一张画有小猴子、被猴子碰到过的小朋友,没被猴子碰到过的小朋友三个角色的纸,请幼儿将制定的游戏规则画在相应的空白处。这样规则就显的比较清楚明了。

策略4:

大班孩子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规则,也能像同伴们介绍游戏规则,因此我请幼儿自己介绍制定的规则,并征求其他孩子的意见,及教师的提炼,引出幼儿制定的合理的游戏规则。

第二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孩子自己制定规则,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主动性,虽然孩子们会很感兴趣。但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三)趣玩游戏,体验游戏乐趣。

策略1:

让幼儿体验玩自己制定的规则的游戏,

策略2:

教师进行小结:原来小朋友自己也可以给游戏制定规则,这样游戏变得更有趣了。

(四)延伸活动、渗透生活之中。

幼儿的社会性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渗透到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因此我从遵守游戏规则延伸到幼儿园里的各个活动之中,让幼儿了解在我们幼儿园里及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地方也需要小朋友来遵守规则,我用的策略是播放ppt,出示幼儿园里各项活动的图片,提问:在幼儿园里我们还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呢?让孩子带着问题,课后一起来说说并制定各个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规则。

水的大班教案 篇3

作者:刘晓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第28期1 前言

长期以来,教育缺乏对终极目标的思考和对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关注。学生时代是知识和人格成长的时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当前,云南省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实施“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使以人为本的“三生教育”理念真正渗透到生活中、学习中,让所有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掘,让学生健全心智、学会生存、珍视生命和热爱生活。

“三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

2 教学活动设计

2.1 设计意图

“三生教育”即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开展“三生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掌握生存的技能,学会健康快乐地生活。当孩子学会独立行走、愿意独立锻炼时,交通事故的威胁就潜伏在身边。

因此,及时教给幼儿一些交通安全常识,让他们从小树立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环境、保护生命安全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生活和学习,在上学、放学途中,他们由于自我保护能力差,过马路时不注意观察交通信号,随意闯红灯、随意横穿马路,对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2.2活动名称:交通安全为重

2.3 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 丰富儿童的社会常识,培养儿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模范行为。

3)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和判断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水的大班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我是好帮手》是主题“冬季幻想曲”中社会领域的内容。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动手参与家务的意识较弱,而这些不经意的小事正是我们的教育契机,因此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给幼儿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机会,提供大量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这也是社会活动的根本所在。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不仅满足了平时想做而不能做到的愿望,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感知、不断调整、不断总结经验,最终获得成功。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会充满自豪感,会加倍珍惜。

我将本次的活动目标定为:

1、给幼儿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

2、在操作的过程中能不断感知,不断调整,不断地总结经验,最终获得成功;

3、在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充满自豪感,知道珍惜劳动成果。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做以下准备:

1、幼儿做家务事的各种图片。

2、积木、衣服、碎纸条及垃圾袋装在大篓子里。

3、活动前通过调查知道一些幼儿的“特殊”技能,并约好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表演。

4、教学挂图。

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难点是:能认真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知道爱惜劳动成果。

二、说教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观察、讨论及操作等多种方法,通过故事的形式导入,给幼儿创造喜爱做事的情景,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从而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活动过程:

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勤劳的小姑》,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

二、让幼儿说说,在生活中会帮助大人做哪些事。

师:在家里,你是像小姑一样,还是像大姑一样呢?

师:那你们会做哪些事情呢?

师:结合挂图,幼儿回答。

师:教师依据回答逐一指出挂图上的相应图片。

师:除了图上讲的这些,你还会做哪些事情呢?

师:请约好的那几位幼儿进行表演,比如擦皮鞋、晾衣服等。

二、“家务事小能手”大比拼。

师:你们会做的事情可真多,现在我们进行一个比赛,看谁是做事的小能手。

师:将幼儿分成六组,每组六人,教师下令后,六人同时做三件事情。

1、将篓子里的衣服折好放桌子上。

2、将积木整理整齐放篓子旁。

3、将篓子里的碎纸装进垃圾袋里扔出去。

师:做得又快又好的小朋友进入第二轮比赛,最后选出前三名,(在比赛间隙,教师点评幼儿好的或者不妥的地方,并且教幼儿最佳的做事方法,如折衣服时要摊平,先将袖子折进去,最后将衣摆往上折。)

三、教育幼儿爱惜劳动成果。

师:我们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看着整齐清洁的家心里真高兴。如果有人翻乱了我们的衣服,弄脏了我们辛苦拖过的地板,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我们要爱惜劳动成果,不论是自己做的,还是别人做的,都要保持,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里,会让大家觉得很舒服。

水的大班教案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活动《大家来环保》。

一、教材分析

1、说教学内容(活动来源):

《大家来环保》来自于大班主题活动《温江风情》。在这之前,红樱桃班的孩子对于自己美丽的家乡——温江已经有了很多的认识,孩子们对于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里感到非常自豪,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幼儿认为我们的周围仍有不完美的一面,例如有人乱扔垃圾等。这一问题立即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我紧紧抓住这一兴趣点,围绕“环保”这一话题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动,由此设计了本次活动。新《纲要》中指出了科学领域的目标:对周围事物、现象有好奇心,有求知欲;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而科学教育活动是在引导幼儿亲自探索和发展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本次活动能以小见大,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参与,动脑、动手、动口,不仅能获得乐趣,也能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2、说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活动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教育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终点。孩子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其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意旨是“在环境中教育”,改变传统“空讲”的教育方式,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把“要我做”升华为“我要做”,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 能力目标: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 情感目标: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养成不乱扔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幼儿认识到垃圾的危害,感知环保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幼儿懂得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为解决重难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情境表演、观察实物图片、自主操作等,又为他们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活动延伸也有利于幼儿行为的发展。

3、说幼儿情况

红樱桃班的孩子大多都在5岁左右,有了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和以前相比本次孩子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我班男孩子多,较为活跃,许多幼儿能做到独立地思考问题,但总是怯于大胆站起来回答问题,让人感觉比较被动,但他们还是喜欢思考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他们总是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4、说教学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前期主题活动知识的积累,请幼儿和父母一起观察周围的环境,父母带领孩子搜集环境整洁或污染的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脏乱的环境图片、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图片;一位孩子的妈妈扮演地球妈妈。地球妈妈的环境布置;笑脸娃娃若干。

二、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新《纲要》中倡导“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精神,因此,在活动的始终,我都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活动的参与者,让幼儿有广阔的空间发现和探讨,并在此过程中寻求探索的快乐。根据教学目标和我班幼儿实际,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表演法:我打破传统模式,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情境,不仅让家园紧密联系在一起,还能调动幼儿的兴趣和探知的欲望。

(2)直观演示法:我运用图片和实物直观地向幼儿展示,引导幼儿认真观察事物,调动幼儿的观察兴趣,引发他们积极地思考。

(3)探究法: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开放的探究环境,鼓励幼儿主动参与讨论、大胆猜测。

(4)多元激励法:在活动中我注意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善于运用多种激励方法,通过语言赞美孩子、摸摸孩子的头、抱抱孩子、给他们发笑脸娃娃等,让孩子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动动、想想、说说的轻松氛围中学习,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以下学法:

(1)观察法:为幼儿提供图片材料,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感受图片里的内容,让他们有所体会,有所感悟。

(2)自主操作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是通过主动的实践经历来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智能和道德的。在活动中我让孩子自主地将垃圾分类,充分让幼儿体验、实践,让他们将知识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3)讲述法:在活动中启发幼儿大胆地用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幼儿创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三、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以“情景导入——幼儿主体参与——活动延伸“为主线,以关注幼儿体验和加强幼儿的实践能力为主,制定了教学过程为: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纲要》中说:“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在此环节中,请家长参与表演为幼儿创设一个脏、乱的地球环境,通过形象的表演引发幼儿思考:地球妈妈为什么生病了呢?幼儿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产生了兴趣,学习情绪也会高涨,加之有一定的前期经验,很快便能引入到课题中来。

(二)主体参与,在活动中获得经验

1、动一动。

“谁愿意帮助地球妈妈,让她的病快快好起来?”幼儿在情境感染下有了探知的欲望,这个时候向他们提要求,他们自然会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因为孩子在行为上还处于他律阶段,在这个环节上,幼儿对于垃圾分类还没有认识,不过,他们知道将垃圾放入垃圾桶里,这无异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教师及时拟人化地用地球妈妈的口吻表扬孩子,送他们笑脸娃娃鼓励孩子的正确做法。

2、想一想。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的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我通过让幼儿观察环卫工人将垃圾分类的图片引发幼儿思考:“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把垃圾分类?”让他们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这样有利于提高幼儿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自己主动思索问题的答案,幼儿渐渐由浅入深,从“怎么做”到积极思考“为什么这么做”。

3、说一说。

这个部分是活动的重点,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纲要》指导我们:“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这个环节分为三层:

(1)向孩子展示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东西——垃圾筒,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要分成两个桶?

(2)展示收集的各类垃圾,通过孩子集中讨论,让他们针对垃圾分类和垃圾的处理方法进行自由发表观点,然后老师再作一定的补充和小结,让他们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对人体有害不能回收的。

(3)让孩子观察垃圾桶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志,“你觉得哪个是可回收标志?为什么?”通过让幼儿理解标志的含义来帮助记忆。

在这个环节里,我从孩子们认知和思维发展特点出发,层层递进地引发幼儿思考、讨论,让孩子积极地在活动中找寻答案,主动地想说,在幼儿的配合下解决本活动的难点。

4、做一做

事实证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是最容易记住的,但要想让孩子将这些东西内化,最好的方法是转化为行动。我通过“送垃圾回家”的活动,让全体幼儿亲身尝试将各类垃圾分类送到环保垃圾桶内,孩子们在背景音乐《大家来环保中》和自己的家长一起将垃圾分类,这样实现了孩子的尝试需要,在自主体验中体会实践的乐趣。

(三)活动延伸,渗透情感教育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活动的最后,我通过一些图片让幼儿知道,在我们整洁的城市里,有着许多为环保事业做贡献的人们,例如:文明劝导员、城市保洁员等,让幼儿结合自身说一说:你想用什么行动为环保出一份力?从“感性——理性”让幼儿带着情感的体验回到生活实践中,用行动来为环保事业出力。

四、教学反思

《大家来环保》是大班的一个科学活动,前期搜集了许多材料,幼儿也始终用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活动中,从整体上看,充分地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在活动初始,我们邀请家长参与情境的创设,一开始就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主体环节我尽量引导幼儿多想、多说、多做,鼓励、赞扬幼儿的想法,重难点部分给了孩子以自主的氛围,大部分孩子能实现从“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获得经验”,体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讨论环节上许多幼儿积极性不够,还有待日后多引导和培养;在自主操作环节幼儿虽然带着目的去操作,但还是显得比较随意;在教师激励方式上,虽然预设了多元的激励方法,但如果适当地让幼儿自评或互评,这样幼儿相互间的交流会更多,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会更强。在本次活动中我也发现,孩子们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在今后的活动中还要多去引导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孩子。

水的大班教案 篇6

导读:一个活动当中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便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如果抓住重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的放矢,并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

小小的纸棒在小朋友手中变得很神奇,也很有魔力,是活动良好的开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活动在前,认识在后、发现在前、结论在后、尝试在前、引导在后的原则,幼儿始终在玩中探索、玩中学习、玩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玩得很主动、很开心,确实有所发现、有所发展。而且,在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我尽量以鼓励为主,幼儿尽量以体验为主,避免了因个体差异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增强了每个幼儿的自信心,并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使每个幼儿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为他们带来了探索的成功和喜悦。

一、设计意图:

记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告诉我们: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纸棒是本园幼儿非常熟悉的,几乎每个班的健康区里都有,它既安全又环保,是幼儿每天接触的好伙伴。可是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喜欢玩纸棒,但他们往往玩不出什么花样来,不是拿来当金箍棒舞,就是当剑劈。针对这些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这让幼儿既会感到亲近熟悉,又感到新奇,对老师来讲,既符合其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分析:

我们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所选教材内容,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主动而有创造地参加健康活动,体验身体运动的乐趣。

2、自主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

3、能与同伴相互合作,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一个活动当中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便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如果抓住重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的放矢,并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

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尝试小棒的多种玩法。

难点定为:遵守游戏规则。

四、教法和学法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这些是深入我们教师心底的教育理念。本次活动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外,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讲解示范法:如在明确讲解赶野鸭的动作要领及活动规则时所使用的讲解示范法。

2、语言提示和具体帮助法:如在幼儿初次尝试赶野鸭时,我运用简单明了、和富有针对性的语言来指导和提示幼儿正确活动,并直接具体的帮助,进行个别指导,做到面向全体。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创造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游戏法:

游戏活动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形式,《纲要》也重申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游戏过程能激发幼儿一直以积极、轻松、愉快、自觉的心情参与活动。因此,整个活动我让游戏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2、自主探索法:

尝试和探索是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这个过程遇到的成功和失败对幼儿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提供幼儿自由探索和尽情发挥的自由运动空间,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比组织练习更符合幼儿天性。活动中,我让孩子自主地尝试、自主地探索。

3、竞赛法:

动作练习到一定程度,幼儿会失去兴趣;大班幼儿已有初步的竞争意识,并较注重结果,此时安排竞赛性游戏,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有效地激发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培养幼儿同伴间的合作性和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程序:

(一)开始部分;

活动的一开始,我让幼儿手持纸棒以小小运动员的角色在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声中踏步入场,这一情境很快激起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情绪高涨,精神饱满。紧接着和着音乐做热身运动,孩子兴致极高,很快就达到有效的热身效果,从生理、心理为即将开始的游戏活动作好准备。

(二)基本部分

这是本次活动的核心部分,活动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以及目标的完成都在这部分层层练习中逐步完成。

1、自由探索:

这部分最重要的是进行一物多玩的探索活动。在幼儿进行完热身运动,情绪还很积极时,我便顺时设疑:纸棒还可以有哪些有趣的玩法?我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引导他们想出多种方法玩,互相观察和学习,创造出有锻炼价值的玩法。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合作性,更能学习他人经验、能力。

2、相互交流

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玩法,围绕各自玩法进行集体反馈交流感觉。这既让幼儿有机会表演自己的玩法,又可以看到别的幼儿的玩法。我根据幼儿玩法,针对扫地动作重点示范,目的在于幼儿的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然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带着表象去实践、印证。

3、游戏《赶野鸭》

在幼儿自由练习赶野鸭时,我对规则做明确要求。

我设计这个活动目的在于改变练习形式,增大活动的密度和强度,让幼儿有充分练习的机会,并有利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大班幼儿已开始注重结果,组织比赛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合作性和集体荣誉感。掀起活动的高潮。

(三)结束部分

在结束部分,我通过语言引导:活动了这么久,你们一定累了吧,让我们放松一下吧在音乐声中放松身体,之后退出场地。

六、活动反思:

小小的纸棒在小朋友手中变得很神奇,也很有魔力,是活动良好的开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活动在前,认识在后、发现在前、结论在后、尝试在前、引导在后的原则,幼儿始终在玩中探索、玩中学习、玩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玩得很主动、很开心,确实有所发现、有所发展。而且,在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我尽量以鼓励为主,幼儿尽量以体验为主,避免了因个体差异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增强了每个幼儿的自信心,并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使每个幼儿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为他们带来了探索的成功和喜悦。

水的大班教案 篇7

大班科学活动讲座稿:乌鸦喝水**:来自网络2009-12-10 21:33:38

[标签:说课稿活动]幼教精华资讯免费订阅导读:《乌鸦喝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我们都知道事实:在瓶子里加石头可以提高水位,乌鸦可以喝水。

《乌鸦喝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我们都知道事实:在瓶子里加石头可以提高水位,乌鸦可以喝水。

然而,很少有人尝试过。如果瓶子里的水太小,既使加了石头,乌鸦也不能喝水,以验证发现是否正确。我亲自进行了实验,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因此,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这项具有较强可操作性、探索性和试水性的科学活动。

我先说一下我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1要知道,在装有水的瓶子里加入石头和沙子可以提高水位。

2通过积极探索,找出乌鸦能否饮水与饮水量的关系。

三。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与同龄人交流。

活动流程:

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

砂体实验勘探→对比实验结果差异→得出结论

活动过程:

(一)观察《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都可以喝到水呢?这一问题对实验提出了明确的操作要求。在这里,我也明确表示,两个人一起工作。这对孩子们的实验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让孩子们明白必须结对进行。

要求不能落在桌子上,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2) 用石头和沙子做实验并记录。

在这两个环节中,我用了三种不同颜色的瓶子,让孩子们更容易找到相应的颜色网格进行录制。

在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点时,我尽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其中的秘密,因为让幼儿充分地表述活动经验能帮助幼儿建构一定的科学概念,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问题只有一位小朋友龙龙表达的比较完整,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讲石子大、沙子小,所以水少了加石子后乌鸦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他们观察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教师需要改进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所以我展示了一堆剪纸石头和沙子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有了两张图的比较,幼儿比较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较简单了。

我认为本次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从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砂体实验勘探→对比实验结果差异→得出结论等五个环节,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第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师本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两两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两次实验,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利用了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了为什么石子装进水量少的瓶子里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使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

活动中教师很好的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一、教材分析《春雨沙沙》是一篇短小的写景散文,描写了春雨中乡村的迷人景象,具有诗一般的韵味.《春雨沙沙》一课通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学习课文,了解大自然春天的景象,体会春雨中乡村的迷人景象,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课文的语句优美,字字句句洋溢着春的气息."沙沙,沙沙"的雨声更是奏起了春的旋律,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轻快步伐.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体贴边》,正确理解课文中的9个新词,积累9个单词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4个左窄右宽的字;能用一二句话说说春天的迷人景象.

三。情感目标:体验春雨中乡村的迷人景色

三、教学重点:

1能用多种方法记忆9个生词,积累9个单词

2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的感受

四、教学难点:

1在春雨中体验乡村的迷人景色

2用一两句话,谈谈春天的迷人景色

五、教法学法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因此,除了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采用视听唱玩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语言和**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

2根据“先行组织者”的理论,本文采用将困难摆在孩子面前的方法,从孩子们熟悉的雨声入手,引导他们感知文本。

三。根据儿童活动年龄的特点,运用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文教学中来。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课文。

6、 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谈话。(* *内容:在春季,柳树刚刚发芽,种子睡在土壤中,沙下有小雨)老师问:什么季节?

幼儿答:春天到了。

教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幼互动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在此问题中,暗含了文本的内容。 借助* *显示的图像,孩子们可以理解和熟悉文字。同时,也为孩子们熟悉课文铺平了道路。

(二)感知课文第一小节1、在小学**教材中,有一首《春雨沙沙》的歌曲.可以用2分钟预备铃的时间,放给学生听一听.烘托氛围.

2、教师提问:"听!沙沙声,沙沙声,那是什么声音?“欣赏这首歌的第一段,老师唱了一个问题:刚才,你听到谁在说话?它说些什么??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是不同的,他们的答案可能是不同的。如何提高孩子对春天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积极而有意义,需要教师灵活机智的引导。

问题:您最喜欢哪句话?请你来读一读。

一下子学会一篇课文是很困难的,但对于孩子来说,在熟悉课文之后,阅读他们最喜欢的句子并不难。另外,中产阶级的孩子有一定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做个小老师吧。他们会互相竞争,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当然,如果孩子的阅读不是很准确,老师应该及时引导他们,尽量用情感引导他们阅读。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环节要特别注意,尤其是能励和勇气较差的孩子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的方式练习课语文第一小节。

(3)全面学习课文1.用几种不同的朗读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男女阅读、同桌阅读、小组竞赛、教师主导阅读、儿童跟读;教师和幼儿互相接读;边做动作边读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美.

而且这一节文质兼美,语言生动,读来琅琅上口,适合背诵,于是我又采用了教师引读等形式,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儿童对一种表现形式的兴趣并不是很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的阅读形式来学习课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的变化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同时,在学习课文第一段的基础上,让孩子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感知,并能迅速跟随老师的阅读。

2小组阅读文本(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小雨和种子)问答文本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读的方式(老师扮春雨,读:"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

孩子扮种子,读"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呀呀,我要发芽。"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读,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读……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朗读过程中体验课文愉快的情绪。《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课堂表现活动,所以我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幼儿参与课堂,这是孩子领会课堂的一种升华,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水的大班教案 篇8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儿童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儿童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儿童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儿童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儿童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

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儿童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儿童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儿童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儿童的精细动作。

(5)让儿童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①空间准备:儿童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②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③知识准备:儿童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儿童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吸引儿童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儿童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儿童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说学法:

以儿童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儿童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儿童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儿童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儿童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儿童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儿童的主体作用,每个儿童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儿童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儿童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儿童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儿童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儿童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儿童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儿童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儿童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儿童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儿童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儿童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儿童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儿童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儿童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儿童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儿童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儿童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儿童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儿童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儿童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儿童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儿童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儿童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水的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在一个雨过天晴的下午,我带着孩子们出去散步。突然,晖晖小朋友指着天空的彩虹说:“老师,天上有一座美丽的小桥。”孩子们被他的喊声吸引住了,都不约而同地抬头观看着,议论着。我告诉他们,那叫“彩虹”。可是一会儿彩虹不见了,孩子们都感到很遗憾。在以后的日子里经常问我:“老师,天上怎么没彩虹啦,我们好喜欢看美丽的彩虹,为满足孩子的愿望,我特意设计了本次活动“人造彩虹”。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彩虹的形成,知道彩虹有七种颜色,从外至内分别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2、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

3、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

1、事先观察过彩虹。

2、彩虹图案若干

3、课件:彩虹的形成。

4、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5、供幼儿制作“彩虹”的材料:三棱镜、肥皂泡、镜子、浅盘、七种颜料等。:

三、活动过程:

(一)、猜谜活动: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想一想、猜一猜这是什么?(一条长桥架天空,太阳在西桥在东,数数颜色倒不少:红、橙、黄、绿、清、蓝、紫。)

2、师:“彩虹是什么样子的?有几种颜色?”幼儿回答后出示彩虹图案,幼儿观察讲解。

师:“这些颜色你们在哪儿见过呢?你们喜欢彩虹的颜色吗?为什么?”“为什么天气好的时候没有彩虹,只有夏天下过雨后才有呢?”

(二)、课件:“彩虹的形成”播放课件请幼儿看电视,听讲解: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夏天常常下雷雨与阵雨,雨过天晴后天空中还飘浮着许多小水滴,当太阳光射到半空中的小水滴,光线被折射与反射,天空中就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它就是“美丽的彩虹”。师根据画面提问:“彩虹有几种颜色?”“最外面是什么颜色?都有哪些颜色?”师幼共同小结:彩虹有七种颜色,从外至内分别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三)、制造“人造彩虹”师:“好!刚才你们看了彩虹的形成,那你们想要一条属于自己的‘彩虹’吗?我们就自己动手制造彩虹,好不好?”老师端出准备好的一盆水,放在太阳底下,然后把一面小镜子斜放入水中。最后让小朋友观看天花板,果然出现了红、橙、黄、绿、清、蓝、紫的彩虹,而且在晃动。小朋友高兴极了,“你们也想自己造一条自己的彩虹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材料(边讲边出示)三棱镜,肥皂水瓶子、镜子、白纸、七彩颜料等。希望你们分别用这些材料造彩虹”。

(四)、幼儿动手操作,老师作适当的提示。

1、三棱镜:在阳光下能照出许多颜色,如果背对光,也能照出但色彩微弱。

2、肥皂泡:在阳光下能照出许多颜色,“彩虹”就出现了。

3、房间里彩虹:在浅盘里装上水,把镜子斜放进盘子,然后对准太阳转动盘子,让太阳射到镜子上,调整镜子的角度,“彩虹”就出现在墙壁上。

4、将七种颜料滴进水里,用小棍轻轻搅动,将白纸平放靠近水面,使七彩颜色印到白纸上,晒干后成为“彩虹”。

(五)、交流实验结果。

1、请幼儿互相欣赏“人造彩虹”。

2、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演示自己制造“彩虹”的过程。

(六)、小结:今天,小朋友想出了制造“彩虹”的多种方法,一定很高兴吧!老师知道你们很会动脑筋,制造彩虹的方法很多,除了今天的方法,你们还可以回去跟爸爸妈妈一起制造彩虹。如:在晴朗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的方向,用喷雾器喷水,能形成彩虹。晴天在喷水池散步时,喷水池旁边也会出现彩虹等等。总之,制造“彩虹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你们大胆尝试,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就会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体验,并发现“彩虹”。

水的大班教案 篇10

大班教案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

导论:

大班教学是指幼儿园中对于3-6岁儿童的教学工作。在大班中,每个班级通常有20-30名幼儿,其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差异较大。因此,制定有效的大班教学计划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大班教案设计的意图,并探讨其教学反思。

一、大班教案设计的意图

1.兴趣引导与情感培养

大班教学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从而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发展,增进他们与老师和同伴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在大班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游戏、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大班教学应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进行系统的知识教授。同时,要将知识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其学习的实效性。在大班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

3.社交能力培养

大班教学是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重要环境。通过与同伴交往,幼儿在大班中可以学习到分享、合作、互助等社交技能。对于孤僻、内向的幼儿,要给予额外的关注和指导,鼓励他们主动融入班级,与他人建立真诚的友谊。

二、教学反思

1.对教材的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

在大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合理设计教材,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过去的教学,有时我会发现教材的难易程度过高,超出了幼儿的理解范围,这样会导致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教材的选择和调整,以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活动设计是否多样化且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度?

多样化的活动设计是培养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的关键。在一些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活动内容不够多样化,导致幼儿的学习乐趣减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活动的多样性,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设计相关的游戏、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对于大班中的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幼儿比较内向,不太主动与同伴交往。因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关注这些幼儿,并采取一些主动引导的方式,鼓励他们与同伴建立友谊,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总结:

大班教案设计的意图是通过设计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发展,传授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并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在实施大班教学时,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以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详细的教案设计和深入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质量。

水的大班教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

《我的本领》选自山东省编教材大班主题《我就是我》中的次主题二《能干的我》。通过前面的学习,孩子们对自己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班的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幼儿园与与小学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帮助孩子在深入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本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游戏激将法,不仅说出自己也说出漫画人物的特征及本领,也清楚认识自己的本领,建立自信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本领。

二、幼儿分析

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是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学习本领需要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成功。

2、能力目标:能大方自信的说出自己的外貌特点,展示自己的本领,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标:感受在学习本领时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和鼓励,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大胆自信的表达自己的外貌特点,展现自己的本领

难点:感受在学习本领时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和鼓励,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在活动之前我做了以下准备。

了解每位幼儿的本领,并请幼儿准备才艺展示。视频、音乐、摄像设备等。

六、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我将运用电教法、直观法、游戏法的教法以及观察法、提问法的学法来引导孩子完成活动目标。

七、活动过程

接下来我见根据我的教学过程详细地介绍我是如何运用这种教学法,来引导孩子们解决重难点,完成活动目标的。

1、导入部分

采用游戏激趣法,引导幼儿说出漫画人物的外形特点及他们的本领。

2、基本部分

采用交流展示法和赞赏激励法,引导幼儿大方、自信的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展示自己的本领,感受自己很棒,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1)采用小游戏"快乐大搜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

(2)鼓励幼儿自信的说出自己的本领。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本领。

3、采用观察分析法和设疑提问法,通过观看《鹰爸爸和小鹰》的动画视频,引导幼儿懂得学习本领需要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成功,同时也离不开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支持和鼓励。

(1)分三段播放动画视频。

第一段重点提问:小鹰为什么要学飞?它学会飞了吗?为什么?

第二段重点提问:鹰爸爸对小鹰做了什么?为什么要把小鹰推下去?爸爸把小鹰推下去,发生了什么事?

第三段重点提问:这次小鹰为什么会飞了?

这次小鹰为什么能勇敢的跳下去?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学习本领时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得到过谁的帮助和鼓励。

4、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之情。

(1)观看录像,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懂得妈妈在学本领中对自己的期望。

(2)鼓励幼儿充满自信、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并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之情,鼓励幼儿学好本领,树立自信!

水的大班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了解挂历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一些挂历上数字所代表的意思,尝试用较清楚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欣赏过许多挂历上的图案,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挂历上有许多数字,产生了解读的兴趣。

2、各种台历和挂历

3、五角星粘纸

活动过程:

▲看看找找,了解数字

1)前几天我们阅读欣赏了许多的挂历、台历,有山水的、有动物的、还有各种建筑的。我们在看挂历台历的时候,你们还发现上面有许多的数字,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今天,你们知道了吗?

2)幼儿在讨论和集体指认中了解表示月份、日期、星期数字特征。

3)教师设疑,指认表示节假日的颜色不同的数字。

▲自主辨别,寻找节日

1)一年里有哪些节日?(幼儿自主寻找节日看看讲讲)

2)师幼共同小结:挂历有什么用?挂历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可以在挂历上找到许多的日期。

3)在台历中寻找日期

寻找当天的日期,在台历上贴上粘纸。

元旦是几月几号?请一名幼儿在挂历上圈圈找找1月1日,感知是红色的,数数还有几天?

▲迁移经验,愉快表现

1)你们这几天在忙什么?是怎样迎接新年的?(用多元方式表现)

2)新年即将到来,你们想不想设计一本自己的挂历?

推荐阅读

上一篇:教师工作周记 下一篇:爱丽丝读后感热门8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