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一:吃饱了
目标:
了解常见动物的叫声
准备:儿歌卡人手一份
过程:
1.师生阅读《吃饱了》。
2.教师边朗读边指点图片。
3.幼儿看图书学习儿歌。
4.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5.讲讲小动物和宝宝在吃什么。
建议:
1.教师可在区域中进行这一活动,幼儿可以自由参与。
2.可连续几天在区域中进行这一内容。
3.教师在进行“找妈妈”活动时,还可以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分别让幼儿画画《找妈妈》《给动物喂食》。
4.凡是让幼儿粘贴的内容,教师都要事先将要粘贴的图像剪下。
附:儿歌
吃饱了(赵赫)
小鸡吃饱了,叽叽叽叽跑。
小狗吃饱了,汪汪汪汪跳。
小猫吃饱了,喵喵喵喵叫。
宝宝吃饱了,哈哈哈哈笑。
名称二:动物宝宝找妈妈
目标:
感知简单的对应关系
材料:
动物头饰
过程:
1.指出这是些什么动物。
2.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
3.教师戴头饰分别扮演书中动物的妈妈,小朋友做小动物。
――“谁是我的宝宝?”
4.幼儿要根据教师头戴何物,确定自己是谁家的孩子。
如:教师戴羊妈妈头饰问:“谁是我的宝宝?”
幼儿答:“我是羊妈妈的`孩子。”
5.教师演示其中一则内容,帮动物宝宝找妈妈,幼儿用笔将小动物与它们的妈妈之间连线。
建议:
1.为幼儿提供水彩笔。
2.教师具体帮助幼儿怎样找动物妈妈。
3.通过环境布置巩固幼儿对动物习性的认识。
【设计来源】
为了发展幼儿的感知觉,针对本班低龄幼儿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的年龄特点,我利用废弃的玩具包装盒做了一个橘黄底色并缀满彩色小星星的漂亮摸箱。摸箱里面放上小球、积木等各种质地的玩具,投放到玩具架中,静观孩子的反应。我想,摸箱的颜色这样醒目、漂亮,孩子一定喜欢。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感知不同材料的特点。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摸箱(特征:橘黄色、只有一个触摸口的封闭箱,内放各种不同质地、颜色、形状的玩具)。
【活动效果】
漂亮的摸箱进入感知活动区后,并没有引起孩子们很大的关注,只有个别幼儿偶尔会蹲下来看一看,但不动手。我很奇怪,会不会是位置放的不合适,孩子看不到,才没有人玩儿呢?我把摸箱从玩具柜的下层移至到上层。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之后,仍然不见幼儿按照老师预计的方法去玩儿。为了引发幼儿的兴趣、了解其中的问题,我决定亲自参与幼儿的游戏。
当我坐在游戏区中摆弄摸箱时,从我身边经过的佳依立刻被箱子里叽里咕噜的声响吸引过来,好奇地望着我,随后李昂、默岚、思蒙也围了过来。
“这里面放着什么呀?”李昂忍不住第一个发了问。
“里面有什么呀?”其他几个人也七嘴八舌地附和着。
“猜猜看,里面会有什么?”我故作神秘地反问道。
“不知道!”大家边摇头边笑着说。
“要不你们来试试?”我鼓励他们。李昂一听立刻冲过来,把手伸进了触摸口。看着李昂一把抓出一个插片和海绵球,大家都兴奋得跳了起来,几个胆子大的孩子争先恐后地想试一试。他们围着摸箱高兴地玩着,一边玩儿一边还交流着自己的感受。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