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品味一部作品后,你对这次观看有何感悟?对于撰写观后感,需要认真思考而非草率应对。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消防知识讲座观后感范文400字(精选7篇),仅供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杨光远导演身为一个山东人,立誓要把1938年发生在家乡土地上的这场战争真实的呈现给世人。我想,他做到了。
这里没有“万岁”“打倒”之类的口号,人们走向死亡时喊的是“替我多杀几个鬼子!” 或者去以血肉之躯阻挡一辆日寇的坦克。
固守台儿庄的最后时刻,国民党守军已被逼入绝境,而汤恩伯的援军还在畏首畏尾地按兵不动。守军将领孙连仲接受李宗仁的命令和建议,用大把的'洋钱给部队打气,“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显然,用错了地方,这不是在打内战,而是在面对侵略。我们命都不要了,还要钱干啥?留着这些钱,给我们立块碑吧。他们就这样踏着扔了一地的洋钱,走向死亡。
所以说,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一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捷,不仅仅彰显了李宗仁领导下一批抗日将领们的功勋,更加是广大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意志和决心的体现。台儿庄残破的城墙上,烈士们用鲜血渲染着几个大字“宁死不当亡国奴”!
这部八十年代拍摄的影片,尽管受到拍摄条件,资金,特效水平上的种种限制,但是无论是在规模,人物上,都不逊色于现在拍摄的纪实性战争电影。这部电影通过真实的历史告诉了人们,在中华民族受到侵略,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是如何不屈地面对这一切的。
《铁道游击队》是一部让鬼子听了心惊胆战、让人民听了热血沸腾的片子。这部电影主要讲了铁道游击队扒火车,搞粮食,他们永无畏惧,消灭敌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故事。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心潮澎湃:电影中,老红、彭亮、小坡、卢汉等英雄出生入死、一起消灭敌军。战场上,他们团结一致、英勇善战,镇定自若,没有哪一个人不知道铁道游击队。在战斗中,他们有的英勇牺牲、有的任凭敌人的`毒打也不背叛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战友,他们不仅创造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而且也是我们现在的精神和意志的榜样。
这些游击队的英雄们,他们经历了千百次的磨难,他们毫无畏惧,怀揣着梦想,只身向未来美好的前方冲去,迎接他们的是一场胜利。我们呢?一路上鲜花相伴,在阳光下快乐成长。我们是否记得先辈的汗水和热血?是否怀揣梦想一路拼搏,去迎接新的挑战,去创造幸福的明天?我们怎能忘记这一路上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度过,他们热血奔洒为我们开启了新的生活天地?
铁道游击队,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精彩的传奇,我们将世代相传。
新三国演义,无法再现经典。国产古装剧的前途~~~,不得不说一下。
最近热播的新三国,不用我介绍,想必大家也多少看过一点。好象每天只播一集(因为快播出前我就关注,播第一集的时候看了,很久了,已经有个把月了),这是为它造声势。其实早在十几年前,老版三国演义播出前也经常播宣传片,“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短短十几秒钟...
查看更多与“徐州观后感精品7篇”相关的文章
今日我看了一部革命影视电影,名字叫做《地雷战》,使我深深的应在了脑子里。
电影讲述了当时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发起了侵略,拿着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欺负我们中国人,中国人当时没有先进的武器,就想到了用地雷。可是地雷不是埋在地里的`,需要用手扔。可是在游击队的帮忙下,发明了真正的地雷。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顺口溜”:“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个人影看不见”。这就是民兵们对付鬼子的最好办法。民兵们就是按照这种打法,和日本鬼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在战斗中,村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制造了许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飞雷、子母雷、蝎子雷等等。有了这些武器,每次日寇、黑衣社骑着破烂自行车过来时,只听“嘭,嘭,嘭敌人就被炸死了。鬼子虽然一次次的挨炸,但他们并不甘心。他们先用“探雷器”去探雷,然后把雷起出来。但民兵们也有办法对付他们,他们发明了蝎子雷”。这种雷,当鬼子去起雷时,就会有一个小小的铁夹子蹦起来引爆地雷,把鬼子给炸死。
经过民兵造出种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地雷这件事,我懂得了,要多动脑筋,大胆发挥想象,才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不向困难屈服,争取报效祖国。
由梅尔·吉布森执导的战争历史片《血战钢锯岭》不仅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更有无法割舍的亲情、浪漫忠贞的爱情和坚忍笃定的信念。
影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了在1942年的太平洋战场,军医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饰)不愿意携带武器上战场,他因自己的和平理想遭受着其他战士们的排挤。尽管如此,他仍坚守信仰及原则,孤身上阵,无惧枪林弹雨和凶残日军,誓死拯救即使一息尚存的战友。数以百计的同胞在敌人的土地上伤亡惨重,当幸存战友们都撤退的时候,他一人冲入枪林弹雨,不停地祈祷,乞求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尽再救一人,最终,他以赤手空拳之力,拯救了75名战友的生命。
童年时期的戴斯蒙德·道斯,一次兄弟的打闹,险些杀害了自己的哥哥,所以他对上帝十诫中不可杀人一诫印象深刻,再加上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他对杀戮有着本能的抗拒,“不杀”是他的信仰。影片中戴斯蒙德曾说过,自己拒绝持枪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家庭,来自于他的父亲;父亲对他的打骂他都可以忍受,但他不能忍受的是父亲对母亲的暴力。
戴斯蒙德的父亲,一名退伍老兵,一个“伤痕累累”的人。战争给他留下了太多的痛苦和悲伤,酗酒、暴力、邋遢是他的代名词,导致自己的儿子,一个顽固的——将他在心中“杀死”。但是他对家人的爱却是那么的自然而然,他是一位父亲,一位爱孩子的父亲。
戴斯蒙德与多萝西
与多萝西的相爱是影片中最温情的一段,呆呆的一见钟情、刻骨铭心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战场的每一份思念,最后的白头偕老,爱情之下更多的是信任。
战场的惨烈,鲜血淋漓,看着一名名战友在自己面前倒下,对于心灵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那种恐惧,那种无助之感深深的传...
查看更多与“徐州观后感精品8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