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3-12
1 儿童敏感期读后感(汇集6篇)
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如果您想要更好地了解“儿童敏感期读后感”那么请阅读好工具范文网编辑的介绍,相信很多人在阅读作品的过程当中,是会沉浸在作者的细腻笔触中的。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品味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写作品的读后感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欢迎你的阅读愿这篇文章能够带给你欢乐并请与你的朋友分享!

儿童敏感期读后感【篇1】

利用暑假空余时间,有幸拜读了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的著作《捕捉儿童敏感期》。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5岁孩子的妈妈,我感触良多,生活的各种细节,方方面面,孩子的每一个你所认为的不能理解的“怪异行为”,说不定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是孩子特有的好奇心,是对万事万物的同情心,是孩子徜徉在自己想象王国里遨游。可是“无知”的我们却把种种行为都误以为是孩子的调皮捣蛋了,其实真正无知的不是孩子,而是缺少经验和行为认知的我们。

对比其他理论书籍的枯燥空乏无意义,《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书里收录了200多个关于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简单易懂,再配上作者的详细点评,深入地揭示了敏感期的意义。我通过书本的阅读,清晰的了解了孩子成长的规律性,知道了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渡过关键期,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记得曾经有一次美术活动,我们绘画小丑鱼,恒恒画得很漂亮,我还在集体面前表扬了他,但是他一下去却把绘画随意折成了纸飞机,在教室里随意地飞,当时我很生气,想着他不仅破坏了绘画作品,而且还在教室里捣蛋,引起教室的混乱。可是转而又一想,他的这种顽皮的行为,是不是就是他这个年龄阶段的小朋友应该有的呢?而这次通过阅读《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我更加的肯定了,确实对于那个时期的孩子,一个作品的价值其实就是玩,玩才是儿童时期的主题。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常常会抱怨,孩子难管、顽劣无比,那是不是真的孩子天生就爱捣蛋?不不,是我们自己对孩子的密码了解的太少了,一味地用成人的眼光去判断孩子的行为价值,只看到了孩子的破坏行为,缺不知道孩子是在探索和发现,就这扼杀了孩子的创造。

书里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叫缇缇的女孩子,说话很“放肆”,人家好好的说“再见”,她说“臭见”,还叫姥姥、姥爷为“乡下佬”、乡下爷,把马老师叫成“马老”。缇缇说话没轻没重,有时候还骂人,骂人的方法也稀奇古怪,有时候还像个小大人一样说正经的道理。实际上她并非真的要骂人,处在语言敏感期的她,只是对新鲜词汇有着特殊的爱好,喜欢探索各种各样的新词,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来缇缇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语言天赋的孩子,她对词汇不仅会举一反三,重组创新,甚至创造出新的词汇,而且在这个创造过程中她也会很有成就感。所以在这时候,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要给予她更多的关注和正确的引导,一方面指出在某些场合运用某些语言是不对的,要求她及时改正,另一方面要给她创造更好更利于她语言发展的环境,在语言的敏感期,事半功倍地促进她语言能力的发展。

其实没有一个孩子不存在奇思妙...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