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情节不断深入人心,引人深思。通过读后感分享您对图书的深刻理解,今天推荐一篇网络文章介绍的是“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的相关内容,为了方便日后访问请在浏览器中添加本页收藏!
吕姝怡妈妈吕庆峰
早晨,读完了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一本小书的最后两页。翻开扉页处,初阅此书的时间竟是九月十九日晚,一本二百五十页不到的小书,看完它竟然历经了五个日子。这随性而安然的五日,饿时吃,困时睡,赖床看书常有,不担忧体重,不担忧眼下即便担忧致死也解决不了的事情。
不过,这也颇符合该书作者凡事要完全顺乎己意的生活主张,也颇符合近几日我美其名曰、顺其自然实则是糊里糊涂、偷懒至上的生活。
每看一书,我总不免要暗暗感叹自己早年读书太少,总有荒废无数少年时的深深悔恨。只是生活的现在是由前面无数个时间点一点一点地积累到今的,起点在**,下一个点只能挨着它排列,而不能去往他处。虽然其中有个人意志的力量,但客观条件造成的现实引力基本上是无法摆脱的。
所以我该庆幸,我终于开始真心读书,而“迟”总是比“无”好的。好在已经开始,再不能总是妄自菲薄地狠狠然于过往的不足。
话说舒国治先生,真是有概括的天才。他将自己旅行地的特色总结得简直史无前例地准确,让你觉得这就是该地最标准的特征和最精确的特征概括。比如,他说日本是“气氛之国,无怪世界各国的人皆不能不惊迷于它。
而京都,是气氛之城。”说瑞典,“冷冷幽景,寂寂魂灵”及“无声无臭之清净”。说纽约,“太多概念”,“以至于抽象”。
而“英国的全境,只得萧简一字。而古往今来英国人无不以之为美,以之为德;安于其中,乐在其中”。我没有去过日本,也没有去过瑞典,亦没有去过美国、英国,但据过往从各个渠道得到的信息形成的印象来看,这些地方就是舒国治所说的那个样子,感觉他一下子说到了你想说但是没有或者说不出来的意思。
这大概是许多作家共同的本领,是不是也叫“共鸣”?就是作者的文字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比如读者身体内虽也蕴含着感知**的能力,但是不能敲出精确的鼓点,而经乐师这样精准的一敲,霎时唤起你体内潜藏的能力,继而很自然地随之起舞。
这应该是最成功的写作和最成功的阅读。读者对作者的共鸣越多,他们吸收的知识就越多。
读一本喜欢的书一般至少会有几处让你即便不回顾也记忆深刻的语句。除了他说的那些有关城市印象的精准概括外,他的见解让我深表赞同的还有以下几处。
第一是关于赖床。他不但深深同意并且热爱赖床这件事情,还理直气壮地说“早年的赖床,亦可能凝熔为日后的深情。哪怕这深情未必见恤于良人、得识于世道”。
读到此处不禁感叹,omgd!这简直千古知音啊!这不说到俺心坎里去了吗?
原来俺多年就有的这个习惯竟然是优点啊,这多让人增添自信啊。从此做这件事便更加地理直气壮。
第二是关于任性。“人要任性,任性,任性。如今,已太少人任性了。
不任性的人,怎么能维持健康的精神状...
查看更多与“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经典”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