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时间测量教案

时间测量教案

发布时间:2024-02-27
1 长度时间的测量教案推荐15篇
长度教案
长度时间测量教案
长度测量教案

长度时间的测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2.2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6.1引入新课

【师】看下图,同学们觉得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凭感觉看,是不一样大,那么大家拿出手头的尺子或者选择一根绳子作为参照物,来测量测量两个圆的大小。

【生】两个圆原来是一样大的。

6.2新知介绍

一、长度的单位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单位——米,也学习了米的相关进率。

下面我们来总结: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25px=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师】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5.2m=5.2m×100=13000px

【生】5.2m=5.2×2500px=13000px

【师】对,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二、长度的测量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师】从这幅图里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常用的直尺,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200px,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200px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最小刻度)是0.25px。

【师】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师:首先请同学们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测量过程中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b:使用中: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查看更多
2 时间的测量教案
时间测量教案
测量教案

老师每一节课都要有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策划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每天必做的事情。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来提升教案制定的水平,如何编写好的教案课件?我们特意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时间的测量教案”,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别忘了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哦!

时间的测量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且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每个测量对象适合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自己探究测量工具的选择与测量对象的关系活动中应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工具进行测量。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乐于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积木木棒、铅笔、大熊图片

【活动建议】

1、出示大熊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熊制作一个和桌子差不多长的玩具橱,可他不会,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工具和测量长度。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的长度方法,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方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提醒其他幼儿进行观察。

(3)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4)请幼儿运用心经验擦亮并记录。

3、鼓励幼儿运用不同工具测量。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p28,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测量的次数。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量次数和结果不一样?

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4)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感兴趣的物品。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反思第4 篇

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物体的远近,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会进行8以为的看图列式计算。

准备:

1、确定场地,绳子、圈、尺子等测量工具若干。

2、笔、纸人手一份。

3、算式操作单。

过程:

1、目测物体的远近:游戏"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幼儿按教师指定方向走,如走向滑滑梯、跷跷板等,听到停止信号,幼儿立定。

2、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远近。

3、幼儿在次测量并进行记录。启发幼儿相互验证远近。

4、引导幼儿用不同材料测量同一物体,发现测量工具与测得数据之间的关系。

5、看图列8以内的算式。

(1)看图列加法算式。

(2)看图列减法算式。

(3)教师提供其他操作单,供幼儿练习。

时间的测量教案 篇2

初中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5篇

作为一名物理八年级老师,你知道如何写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吗?它能帮助你的八年级物理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帮...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