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残奥会观后感

残奥会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2-03
1 残奥会观后感十五篇
残奥会观后感

你是否在寻找一份出色的观后感模板呢?记录下我们的感受,可以更好地纪录内心深处被触动的感动。写观后感时,需要把握文章结构,才能真实地表达感受。希望这篇"残奥会观后感"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了避免遗忘,建议您收藏本页链接!

残奥会观后感(篇1)

在前一天的资格赛中,谷爱凌以排名第五晋级决赛。决赛和资格赛规则一样,12名参赛选手每人完成三跳,取其中成绩最好的两跳分数相加进行排名,决出最后的胜负。而本日的决赛堪称该项目全世界最高水平的巅峰对决,多名高手都跳出了超高难度动作,高分纪录一次又一次被刷新,上演了真正的“神仙秀”。

身着“金龙战袍”的谷爱凌首轮第八个出场,在她之前出场的英国队名将克里斯蒂·穆尔已经跳出了代表目前这个项目最高难度的1620动作,且也顺利完成,从而以94.50的最高分略胜谷爱凌,领衔第一轮。

按照策略,谷爱凌在第二跳选择了较为稳妥的两周半转体1080难度动作,这个动作也帮她赢得了88.50分。不过由于第一轮排名第四的瑞士选手玛蒂尔德·格雷莫得在第二轮完成了一个更高难度的动作,分数反超了谷爱凌。同时首轮第一的苔丝也继续高质量完成动作,一举拿到了93.00分,继续巩固了第一的位置。谷爱凌第二轮过后排名第三。

如此一来,谷爱凌第三轮放手一搏,做出了一个她自己从没公开做过的难以置信,毕竟大跳台项目准确来说并不算是谷爱凌的最强项,也是她相对来说训练时间最短、参加大赛经验最少的.项目。如今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就能完成这么高难度的动作,对于她来说已经是一次超越自我的过程。

而最后一个出场的法国人苔丝也试图挑战难度,但最后落地时出现小失误,同时在她之前出场的瑞士选手玛蒂尔德也落地摔倒,最后一跳过后,谷爱凌凭借完美的表现实现超越,夺得了冠军。谷爱凌赛后表示,“今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最高兴的一秒,我的动作从来没有女孩挑战完成过。”

值得一提的是,比夺金更令人感动的是,在看到最后两个竞争对手先后出现失误后,谷爱凌都第一时间上前给两人送出拥抱,并关心地查看她们是否受伤,充分展示了她的友爱精神。接下来谷爱凌还将出战自己的两个主项自由式滑雪u型池和坡面障碍技巧,其中u型池被公认为是谷爱凌最有望夺金的项目。

残奥会观后感(篇2)

在金牌,郑鹏和杨洪琼则包揽了残奥越野滑雪男、女长距离(坐姿)冠军。本届赛事之前,中国运动员从未在冬残奥雪上项目夺得过奖牌,因此每一枚金牌的背后都代表着一次突破。

当张梦秋越过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岩石赛道终点,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与欢呼,中国残疾人高山滑雪完成了冬残奥金牌“零”的突破。在一天前进行的残奥高山滑雪女子速降(站姿)项目中,即将激动。这是中国高山滑雪的重要时刻!”

同样迎来荣耀时刻的还有日本运动员村冈桃佳,她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坐姿)比赛中收获了自己在本届赛事上的第二枚金牌。“虽然感觉有些地方还能做得更好,但我最终赢得了金牌,所以我很高兴。”她说,“我觉得我滑...

查看更多
2 残奥会观后感(集锦3篇)
残奥会观后感

残奥会观后感(篇1)

北京冬残奥会的精心与温暖,也是社会无障碍环境不断完善的缩影。6年多筹办历程,从赛场到社会,无障碍设施更便捷,扶残助残精神更深入人心。

北京的1路公交车总站,按一下公交车后门旁的红色按钮,收到提示的司机便会按动开关,降低底盘高度的同时在车门处放下坡板,供轮椅上下。北京四季青医院,手语导医覆盖挂号、就诊、取药、化验等全流程,方便残疾人患者就医。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善缘书舍,提供大量盲文书籍以及300余部供盲人欣赏的“有声电影”,就连书架、桌椅也是“逢角必圆”,避免磕碰伤。

“我们要将冬奥场馆无障碍建设与全面提升主办城市无障碍环境水平有机结合,为举办城市留下可持续的丰富遗产。”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说。2019年起,北京市组织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专项行动,整治无障碍设施占用、闲置问题21万余个,精心打造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和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在张家口,自2018年至2021年7月,新建及改造盲道350多公里,缘石坡道4422处,为残疾人出行提供了更为便利的环境。

与无障碍设施同步提升的,还有全社会的扶残助残风气。北京朝阳区大屯街道的“冬奥示范温馨家园”,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多项服务,开展康复培训、提升生活技能、丰富文化生活。超市、企业也与残疾人家庭积极结对,提供援助。截至2021年12月,北京全市666家温馨家园,年受益残疾人391.4万人次。扶残助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增长。

共同书写“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新篇章

“来到这里之后一直很开心”,前来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美国选手泰勒·卡特表示。“这里的硬件设施和无障碍设施,都是我所参加过的冬残奥会中最好的。”荷兰代表团高山滑雪队教练尼基对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赞不绝口。2月25日,北京、延庆、张家口冬残奥村正式开村,中国、意大利、瑞典等多个代表团的630多人入住。

2月27日,国际残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首次高层协调会以视频形式召开,北京冬残奥会赛时高层协调机制正式启动。帕森斯高度赞扬北京冬残奥会各项筹办工作,并感谢北京冬奥组委为此作出的巨大努力。“冬残奥会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注重细节,让大家有了更好的参赛体验。志愿者周到细致的服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我们非常期待这届冬残奥会,希望双方继续保持顺畅、紧密沟通,共同努力让运动员享受比赛,取得更好成绩。”

“我们有信心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残奥盛会,期待北京冬残奥会实现‘办赛精彩、参赛出彩’。”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张海迪说。如今,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已经从“冰墩墩”手中接过接力棒,迎接选手们的到来。期待着残疾人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展示“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共同书写不畏困难、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的感人篇章,一起向未来。

残奥会观后感(篇2)

残奥会上有许许多多的感人画面,这些...

查看更多
3 残奥会观后感(精选3篇)
残奥会观后感

好工具范文网编辑认为“残奥会观后感”这篇文章非常值得留意强烈推荐给您,如何将作品名观后感写的相当吸睛呢?读书使我们快乐,观影也有类似的效果,观看时故事情节与自己的经历“互动”,能产生更多的心得感悟。 记录重温时的收获,极为重要,读书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希望您在这里找到自己的阅读动力!

残奥会观后感(篇1)

如果奥运会是挑战人类的极限,那么残奥会就是致敬倔强的灵魂。

生命之光在此灿烂绽放。他们没有手,却依旧奔驰在泳池里;他们没有腿,却依旧拿起剑柄向深渊刺去;他们没有光明,却依旧跑向太阳。他们缺失的只是身体的部分,但从来不缺失对生命的热爱与挑战的勇气。那是礼赞的最高热爱,岁月流过,漫长依旧。

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

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

你是我的眼,牵手陪你冲线。1991年10月28日出生的一位勇士,她的名字叫做刘翠青。她是一位盲人田径运动员,24岁的她,与她优秀的引导员徐东林在赛道上打破了巴西运动员十年的比赛记录,第一次参加世锦赛就赢得了四项t11级别的冠军。同样,在东京残奥会上再次取得两金一铜的好成绩。

在比赛结束后,记者问“如果能重见光明,你想第一眼看见谁?”她说,“我想第一眼看见我的引导员。”一根布皮带“拴住”两人,他们并肩作战,并肩奔跑,每一个冠军胜利的背后,都是他们彼此的默契,他们一起肩并肩留下的汗水。

“没有他,我也许会跑偏,他在,我就有安全感。”

“他就是我的眼睛。”

请为我照亮前方,让我不会误入歧途。他们从来不信于命,一个人的人生不是由那虚无缥缈的天来决定的,他们坚信:明天与命运,应该是由自己来打造的。当繁华逝去,我们终将成为最好的自己。

夺冠后,刘翠青被领跑员高高举起,俩人搭档训练8年并肩作战。此刻,这就是他们的天下,尽情享受这属于彼此的荣誉吧!

残奥会的运动员从不局限于此,他们用自己这世上最好的例子,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不是软弱无能的被同情者,我们是全世界最坚韧的生命!

悠悠长河之中,正是因为有他们,我们才不止于困难险境之中,他们永远是人类进程中最璀璨绚烂的夜明珠,哪怕在皑皑大雪之中也散发着温暖坚韧的白光。

他们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他们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

因为我有你们,春天就会更长一些。

残奥会观后感(篇2)

腿上、胳膊上、腰上到处都是淤青,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得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的协调一致,控制好旋转,就成了舞蹈成功展示的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练习和磨合,才能做到“人椅合一”。

高强度的训练,让演员的精神状态都高度紧张,尤其是还没经历过重大演出的四队学员。一天半夜,正在睡觉的郭京乐突然坐了起来,嘴里说着梦话“好累啊”,学员刘嘉星梦里坐起来打着节拍,嘴里说着“一二三四,错了错了”。同住的...

查看更多
4 2023年冬残奥会观后感8篇
年冬残奥会观后感

我们在不同阶段会看见很多优秀的作品,在经过认真品味后,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想法想要写下来。观后感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涵盖的多方面的文化背景,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人生提高我们对人生的认识。对于观后感的大体框架您了解多少呢?编辑为您搜罗了“2023年冬残奥会观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启示,建议您将此页加入收藏夹不会错过重要资讯!

2023年冬残奥会观后感 篇1

还是那片“大雪花”,还是那束微火,但这次北京冬残奥会的点火仪式上,史上首次盲人点火赋予了这个万众瞩目的环节新的意义。当视障运动员李端登上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台时,或许连他自己也想不到,他将迎来自己人生中最漫长,或许也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分钟。

3月4日晚,李端摸索火炬嵌入的位置的时候,全场观众为他加油,李端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摸索着“雪花”,终于找到了火炬的卡槽。但几次尝试想要将火炬嵌入主火炬台,都因为火炬的角度不对而未能完成。他试着旋转火炬,双手一起往下按,但依旧没有成功。那几秒,感觉世界都在等待他、陪伴他、鼓励他。突然,现场一位观众大声喊出了“加油”。随后,声声“加油”,全场掌声,毫不吝啬地给了他。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将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加油!加油!”在全场观众的助威声中,李端又经过了几次尝试,终于把火炬稳稳嵌入主火炬台内。成功了!李端奋力挥舞着左拳,但右手依旧不敢离开火炬。当他听到现场雷鸣般的掌声,才将紧握火炬的右手松开,高举双臂欢呼。

“没有咱中国人做不成的事” 点火仪式结束后,李端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刚从主火炬台走下来,这位曾经入选国家青年男篮的东北硬汉,声音依旧有些颤抖。“今天我的右手拿得低了一些,左手去比对时,(卡槽)底下也有点卡。盲人稍微有一点偏差,就不一定能顺利完成。但我还是很自信的,我又拔出来重试一下,费了点时间,但最终成功了!”

李端的自信里有荣誉感,也有责任感:“我不只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所有的运动员和残疾人运动员,我要把这些运动员和全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出来,我特别激动,也特别有信心。”

“盲人点火,肯定会有困难,但只要你坚持不懈,把困难挺过去,没有咱中国人,包括咱中国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做不成的事!”李端说。

曾经的男篮运动员“自强不息”也是对李端人生轨迹的最好概括。这个高大的吉林汉子出生于1978年,从小喜欢打篮球,曾两次入选国家青年队,获得过全国青年男篮的扣篮冠军,王治郅、陈可都是他那时的队友。

但18岁时,他在备战cba新赛季时意外失明,还失去了右手食指第一节。不能打篮球了,他就开始学盲文和盲人按摩。他只用十几天时间就掌握了盲文基础知识,创造了盲校成立以来的最快学习纪录。

曾经的队友变成了他的按摩对象。李端想,能为他们缓解病痛、让他们精神抖擞地回到赛场上,那也是好的。后来,中国残联和各级残联在寻找残疾人运动员时...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