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名师讲座心得

2024-02-04 18:21:05 名师讲座心得 名师心得

名师讲座心得 篇1

如果一个老师没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来支持他的教学,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同样的教学目标,同样的教学模式,同样的学段层次,可授课得效果却截然不同,大师们引导学生是那么的水到渠成,问题的设计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各环节的处理是那么的自然。经过这次学习,我又了一些简单的理解。

一、幽默的教学语言

幽默的语言,它能使严肃紧张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活泼,它能让人感受到说话人的温厚和善意,使其观点变得容易让人接受。幽默的语言有时能使尴尬、尴尬的场面轻松、文雅,能立即消除拘谨、不安,调解小矛盾。幽默语言具有愉悦、美、批评、教学和讽刺的功能。

虞大明是一位善于运用幽默语言来调节课堂气氛的老师。教学《祖父的院子》在开课时为了消除孩子们的紧张情绪,他拿自己的外貌让学生们调侃,对于学生对他外貌给予的**言词,他也没有丝毫的生气,还是面带微笑与学生用他幽默的语言与学生交谈。

二、课堂上充满着“语文味”的评价

新课程实施以来,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能拿起表扬**来鼓励学生学习。但是,当我们走进教师课堂时,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评估语言都是无性别的。比如:

“棒棒棒!你真棒!”比如“你的声音真响亮”“说得真好!

”比如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掌声,以及直接贴在孩子额头、身上的小红花等等。这些评价词和评价方法使用于任何学科的任何班级,适合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班级。事实上,一门好的评价语言应该具有学科特征。

武老师在授课时毫不吝啬地采用了许多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言。“连读书姿势你都发现了,你也一定是歌会读书的孩子。”“把暴风雨般的掌声送给自己!

”“让我听到你精彩的回答!”“在你的发言里,我听到了你的敬佩和欣赏!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语言中说出来的时候是最能够打动人的。

你深深打动了我,谢谢你!”“同学们能够借助图画来读懂诗句的意思!真是学习语文的好手!

”“很恰当,但是少了点特色。北方的雪很美,中原一望无际的麦田很美,南方的绿色也很美。春天有春天的美丽,夏天有夏天的美丽。

所以,美丽这个词有点空洞。”……武老师这些“语文味”的评价语言深深地令我折服。我想,不管老师的评价有多简短,只要充满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欣赏,都能让学生感到语文无处不在。

这些激动人心的话语自然亲切,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三、拓展实践开阔视野

只有视野开阔,思想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小学里,孩子们精力充沛,聪明伶俐。必修和机械学习使他们对学习几乎没有兴趣。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材料来提高儿童的语文知识素养。此时,正确的指导和建议尤为重要。

在名师们的课堂中,他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五花八门的精神大餐,又均与他们所教授的课文有密切的关联。比如,武老师非常重视课外知识的延伸。

武老师也非常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紧密联系,从词语的积累到口头表达的训练,从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到说明文的选材,说明文题目的设置,这些写作知识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文本知识得到升华。这些引起我很多思考,一般来说,我们总是以文本为中心,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但实际上,语文的知识无处不在,蕴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们要善于利于这一点,让生活变成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四、丰厚的教学底蕴

作为立足三尺讲台的教师,既要当好演员,更要当好导演,既要具有一定学识知识的积淀,更要具备臻于完美的教学艺术底蕴,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学生的呼声。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事实上,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及学习习惯的指导作用的确至关重要,在现实教学情形中,我们只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如在课堂上,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常规,导读议讲练有效结合,通过授之以渔的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与练习的时间,要想过河,首先应解决“船”和“桥”的问题。

因此,为学生搭建一座学习的天桥,课堂效果将得到更好的优化。同样,当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惑时,也需要老师在学生思想受阻时架起桥梁和铺路,让学生开始新的生活。

武老师在引领学生体会园子里的自由气息时,充分放飞孩子们惊人的想象力。孩子们的思想像风筝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有人说蝴蝶飞到他的头上,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夹;有人说抓住一只蚱蜢,让它向自己鞠躬;有人说,让黄瓜爬到自己的床边,每天早上醒来都能闻到甜味;有人说,让日本葫芦爬进厨房,一只手就能摘到一个新鲜的大日本葫芦;有人说我们应该把太阳花在图画中间,因为花园里的太阳很大;有的说要让黄瓜藤上开满谎花,和农民伯伯开个玩笑……多么天真烂漫的童言无忌啊!

可聪明的武老师手中始终拽着一根“风筝的线”那就是——贯穿全文的思想主线“你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没人管你。”让孩子们体会到那是一种多么彻底的自由啊!

当孩子们想象的风筝在空中尽情地飞够了,飞累了,又自然而然地停落栖息到文章的主题上来,那就是萧红对自由和快乐的无限向往之情。我真佩服武老师对课堂的精通。 大师们的教学风格和文化底蕴让我们高山仰止,我们学习他们的课并不是照搬只是学习大师们处理教材的方法以及用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来熏陶我们,齐白石曾说过: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掌握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结构,批判性的参考,能学能学,能用能用。如果强求,生搬硬套,那就会成为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将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新理念,并总结经验,积累教学技巧,用阅读丰厚自己,把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升一个新台阶。

名师讲座心得 篇2

xxxx年9月27日上午,我认真聆听了最美教师李xx老师的讲座。李老师的演讲题目很新颖——《用思想飞翔,做幸福教师》。

李老师身材娇小,看起来比较年轻,圆圆的脸上刻着认真,透着一股子倔劲儿,她的声音悦耳柔和,还时常说几句幽默的话,逗得我们会心一笑。我想:当李老师的学生是该有多幸福啊,她的手中似乎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使得所有她教过的学生都深深地爱上了数学!看到她的学生们精彩纷呈的数学日记和发自肺腑的感人话语,我不禁陷入了思考。如果当年,我有一个像李老师一样的数学老师,大概我也不会那么抵触和害怕上数学课了吧,更不会严重偏科的了。基于此,我有很多感想,如下:

一、关于鼓励。

李老师是如何让学生那么喜爱上数学课的,是如何将曾经倒数的班级教到正数第一,这些她没有多讲,联系《泰迪的故事》,不难猜到,其中鼓励的力量不可小觑。从小,我就喜欢语文,不太喜欢数学,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了初中,数学老师特别严厉,常常是一道计算题错了就挨个体罚,我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上课,老师提问题,很多同学都举手了,对于没举手的,老师总是冷嘲热讽,就这样,我背负着很大的压力,越怕上数学课,数学成绩就越差,如此恶性循环,父母也为此愁得不行。此刻我想,如果当年,我的数学老师,可以像李老师一样,时常鼓励我,哪怕一个眼神、一句简单的话语,或许我不会落得后来严重偏科的地步。后来,我身为人师,也常常听到身边有同事对学生冷嘲热讽,说特别难听伤人自尊的话,我深知那样的教育方式只会适得其反,老师们脾气上来时候,应该理性地克制,不然,摧残的可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二、关于梦想。

“当有人告诉你你的梦想不可能实现时,你要变成‘聋子’,对别人讥讽的话语充耳不闻”,只有这样,你才能不被他人左右,不被自己的怯懦吓到,才有可能实现梦想。作文课上,我让学生写《我的理想》,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或大胆或害羞得说出了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歌唱家,有的想当作家……当一个学习成绩不太好并且非常内向的孩子,站起来怯生生地说自己的梦想,是当一位作家的时候,其他孩子哄堂大笑起来。我很严肃地制止了他们,并说:“你们没有权利去嘲笑别人的梦想,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如果你连想都不敢去想,那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最起码这位同学敢于说出自己的梦想,这应该是被尊重的。”其他孩子听了,都会意地点了点头。古往今来,多少伟人小时候只是个默默无闻甚至被人嘲笑的角色,长大后却都令人刮目相看,在学术等领域造诣颇深。牛顿、瓦特、爱迪生,这些例子数不胜数。李老师怀揣着简单的梦想,每一步踏踏实实地走着,抱着将生命折叠51次的信念,终成一代名师。老师们虽处于平凡的岗位,但是肩负着每个学生的命运,与祖国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应尊重并善待每个孩子的梦想,哪怕是不切实际的。

三、关于阅读。

李老师身为一名数学老师,竟然能坚持阅读,坚持写反思,真的令我这个语文老师汗颜。她提出的观点很赞,“将阅读进行到底,让数学七十二变,借反思破茧成蝶”。我可以改为“将阅读进行到底,让语文七十二变,借反思破茧成蝶”,并以此为今后的奋斗目标,不断提升自己。每次外出培训,李老师都要坚持写反思日志,哪怕条件再苦再难,当李老师讲到,由于久坐电脑前码字,居然忘了头顶上有电视机,一站起来磕得头生疼生疼的。李老师是用十分轻松的口吻讲她的故事,听到此,大家笑了,可是其中的辛苦,恐怕只有亲历的人才能体会吧。xxxx年,李老师写了精力充沛的时期,可是我们整天除了上课,就是玩手机、玩电脑,没有阅读,没有练字,更没有花费时间跟学生交流,更别说抽出时间写反思了。而李老师却能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更何况她还是个数学老师。我们身上欠缺的太多太多,社会浮华,人心浮躁,电脑让人们的大脑和手变得慵懒。专业知识的匮乏,教育理论的缺失,社会阅历的不足,都是年轻教师致命的弱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利用好电脑设备,像李老师一样,可以建个微博,每天坚持写日志,这样可以与不同思想的人交流,还可以提升自己,何乐而不为。大概是李老师喜爱阅读,她的女儿也因此受到了熏陶,也爱上了读书和写作吧,六年级就坚持写小说了,真了不起!这样说来,如果我们养成了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将来我们的孩子、学生们也会受到影响,会爱上阅读的,还能提升个人素质,一举两得!

之前,我还在默默抱怨,怎么偏偏安排我们假期来培训,可是李老师开场就说,羡慕我们,还有培训的机会,专门有人来给我们指导。想来也是,李老师不也牺牲了假期时间,来给我们做讲座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尊敬的李老师,晚辈受教了。

名师讲座心得 篇3

李玉燕6月28日,在杨冬梅主任的带领下,我校青年教师有幸聆听了“中国好课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几位特级教师分别讲了师范课和有针对性的讲座,其中陈延军老师的示范课《落花生》和讲座《新常态新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慧性课题教学》,使我感受颇深。

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陈延君先生的演讲。我相信你对这个人并不陌生。他拥有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专家库学科审查专家、著名特级教师、北京市级学科带头人等等众多头衔,之所以说这些,是想再强调一个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这些来自祖国心脏的专家们,他们的声音或许就是最前沿的声音,或许就代表了今后我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比如陈老师在讲座的一开始就说:向大家透露一点,也是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施的,教育部规定小学低年级不允许再留书面作业,中高年级作业三门课不超过一小时,这就对我们的课堂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着,陈先生向我们介绍了绿色评价指标体系。

不好意思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陈老师的讲座还在进行,我便迫不及待地百度了这个词,才发现这个词是如此重要,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教育部今年6月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中小学综合评价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建立绿色评价指标体系。

它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重视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就像现在衡量经济发展强调“绿色gdp”一样,评价教育质量也应该强调“绿色”。

其中,学术发展水平包括四个关键指标:知识与技能、学科思维方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陈老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分享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来解读学术发展水平。就像我们教学时设计的陈老师说,在他的阅读课上,他从来不打扰孩子读书,孩子们可以趴着读、跪着读、躺着读、坐着读,只要在读书,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并不重要。我也在想,当孩子们不再像上数学语文英语课那样坐得笔直、一板一眼,当孩子们的内心完全放松,效果是不是更好呢?

在陈老师的阅读课上,只有一种行为是被绝对禁止的:比如一位小朋友拿起一本书看,刚过了五分钟就跑过来对老师说:“老师,我要换书,我读完了。

”相信大家也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低年级、中年级的都有,就像陈老师说的,这些小朋友是在翻书,而不是阅读。陈的策略是:孩子拿到一本书,他也会得到一张卡片,卡片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我能自己解决拦路虎”,也就是孩子通过查字典自己解决一些字的字音字义;二是“词语欣赏”,大概意思是孩子要把自己喜欢的、觉得有价值的词语、特别是成语摘抄下来;三是“我遇到以下问题”,孩子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写下来;四是“我会解决问题”,孩子可以简单写写自己的收获,写词语、句子都可以。

名师讲座心得 篇4

XXX 2011年11月7日,在我们学校实验室很荣幸听了全国名师张老师讲座,内容教学习惯决定学习习惯,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张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讲的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张老师的讲座中她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教学习惯的养成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经验,使人深受启发,学到了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教育方法,让我在学习之余深刻地反思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和教给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张老师首先提到小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包括 :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记忆习惯、思考习惯、定计划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认真的习惯、总结的习惯。我认为要求学生做到,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做到,养成良好的这市方面的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也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 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张老师提出:教学习惯决定学习习惯:教师的示范性、常用措施与方法、教师良好的工作习惯。反思自己的教学,的确如此,只有老师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老师言传身教,学生才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的教学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张老师说: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仔细想一想,张老师说得真好,作为老师,我们老师要以积极的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认真完成,只能合格;用心去做,才能优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努力的用心工作,才能更好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用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才能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名师讲座心得 篇5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于是,我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希望能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也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向他们靠边近一点点。去年夏天,有幸聆听了东北三省专家型体育教师和各学科带头人的新课程教学观摩课,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来的新变化。同时我还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体育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

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从名师们的授课中,深受启发,归纳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

2、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的显性因素,而且发掘了隐性情感因素。他们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

“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体会”、“品味”还给了学生。同时,在他们的教学中肯定性评价体现出尊重、鼓励的原则,在新课标的条件下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确实该对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问题重新认识。

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

听名师讲课,如同与大师对话。短短两天的学习,使我深切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育素养,更要有不断学习、多思多想的意识,这才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关键。

通过参加这次东北三省体育名师讲课活动,使我在深受启发的同时,也有新反思,深感当前教学任务的艰巨。在新的课改理念下,如何使体育教学工作焕发出新的光彩,是我们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操场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名师讲座心得 篇6

听 名 师 讲 座 有 感

杨立华

这次我有幸聆听了为期两天的名师讲座,观赏了几位老师的课,又聆听了于老师的讲座,激动之余更多的是对自己,对自己的课堂,乃至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育的思考。

首先,于老师谈到:“一个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有好的语文素养。”就这一点我感触颇深,我扪心自问: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能写一手好字吗?我自身养成写作的习惯了吗?我有读书的习惯吗?我自己的语文素养具备多少?我一时还真答不上来。这使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作为一个青年语文教师,作为一个工作在改革前沿的教师,作为一个工作在那么关心、爱护我们的领导下的教师,我需要提高的太多太多。从于老师的话里,我确定了我奋斗的目标,明确了我奋斗的方向,找到了我奋斗的动力。今后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提升我自己:

(一)勤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有不断地进步。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多向于老师或一些名师学习,多向书本或刊物学习,多读名家的教育案例、视频。

(二)勤练字。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听于老师的课,看了于老师的板书,那板书真是赏心悦目,我首先从练习写一个笔画开始,争取能让我的书写不再“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

(三)勤写作。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们教的学生不会写文章,„„其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只有老师自己喜欢写作、善于写作,才能影响他的学生,才能让他的学生也喜欢写作,并养成写作的习惯。

(四)勤反思。只有不断反思才会有不断进步,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努力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总结经验,以利后行。因此,要想进步必须勤于反思。

其次,于老师就实验小学张艳苹老师执教的作文讲评,做了点评,他首先对张老师课堂改革做法表示赞成,对张老师所设计课的思路、老师本身素质也做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了课上的不足。他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改革了,对老师要求更高了:作为语文老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老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老师应是为学生服务的,老师应是对话者之一,老师是对话的首席、必要时要示范。

最后,于老师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家长的角度、从小学老师的角度、语文教育本身的角度谈我们的语文教育为学生留下什么?

(一)留下语言。

1、先要识好字,他对我们提出要求:不能满足于课标上要求的字,还要在读课外书时遇到的难字进行积累。

2、积累词语。

3、培养语感。语感不是天生就有的,他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练习。学生识得字多,有了丰富的词汇,又有好的语感,才能形成语言。

(二)留下能力。

1、书写能力,于老师说练字是一辈子的事,不过基础是在小学时候打的。教师要有意的在这方面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2、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朗读不好,语感就不好就不能很好的运用语言。

3、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书面表达能力。总之语文能力不是靠老师的讲就能讲出来的,不是考老师的教就能教出来的。他是在我们平时要求学生读写的语文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三)留下情感,于老师说语文是最有情趣的学科,教师首先要发现语文学科的情趣,老师都不喜欢,孩子们怎么会喜欢?学生的情感来自于老师本身,老师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四)留下兴趣和习惯,于老师说:“兴趣和习惯是老师培养的。”老师的言行影响着学生,老师一笔一画的书写、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进而转化为兴趣。

(五)留下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于老师说:“不要让作业把学生的时间 和空间填满。靠做语文作业长大的孩子没出息,靠读书长大的孩子才有出息”,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

于老师的讲座让我很有印象的还有这么一句话:教学生用“两只眼睛”读书,不断地教出恍然大悟来。教学生不仅知道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能通过语言知道作者的心情,或猜想作者心里想说的,孩子们通过自己读后悟出,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听了李老师的讲座,我感觉很多东西自己可以学着用一用,一边模仿一边有自己的创新也不一定呢。

1970 年出生的李虹霞,现在是坊子区的潍坊北海双语学校小学语文教师。此前,她曾在中专的职业学校任教多年,然后在小学、中学任教,因为“太喜欢小孩子”,2009年又重回小学。李虹霞的“统合教学法”,则还原了一个整体的而且与其他学科有机联系的“语文”,为学生提供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生存、发展的必备营养:语文-人文-人生。

概而言之,李虹霞的语文“统合教学”,有3条实现路径: 其一,横向统合。一是语文教材与相关文学资源的横向统合。不再一课一课地“教”,而是对语文教材与相关文学资源进行统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大量有价值的相关文学性课程资源走进课堂,给学生无限的阅读自由和空间。一年级学生的人均识字量达2000字,远远超出课标1000字的保底量。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阅读完小学阶段的所有语文教材,并且可以脱离拼音进行无障碍阅读。

二是语文课与各学科跨学科的横向统合。与美术、音乐、数学、微机等学科教师合作,进行课堂(学科)间的资源“统合”。数学教师与学生配乐朗读,音乐教师与学生吟唱唐诗宋词,生活教师与学生阅读名著„„教师资源的统合发挥到极致,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了一扇扇精彩的窗。三是“书人合一”的师本横向统合。创造了独特的序列师本课程,着眼于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然后才是渗透方法的指导。比如软、硬笔书写同步进行,不允许使用橡皮,一年级学生中有一半的人参加山东省书法考级并获得一、二等级证书。比如调整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内容,学生可迅速实现“直拼”,在低年级完成小学阶段的常用字识字任务。

其二,纵向统合。一是同一册教材内容本身的纵向统合。用4节课完成教材规定16课时的教学要求,用1节课完成8课时的单元教学。二是跨学段语文教材之间的纵向统合。先把自己统合的现成专题资料呈现给学生,再指导学生做统合专题,然后放手让学生做自主专题的统合学习。

其三,时空统合,主要是用足网络资源,博客成为“空间教室”;让学生呼吸幸福的“语文味道”;让语文学习走出教室,回归语文教学的本原。

李虹霞的教学,改变了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形式,使得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创造了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共同体,促进了师生、家长的共同发展与成长。有个被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师感慨“孔子来了也不好办”的学生,留级后从外地市转到她的班里,很快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在作文中有一句话:“我整整活了10年,才被老师真正表扬了一次,才知道学语文很爽!”

李虹霞老师所做的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滋养了学生成就了自己。她给了孩子们一双强有力的翅膀,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她在孩子们磕磕绊绊的人生道路上点燃了一盏最亮的指路灯,她播撒着希望的种子,把一群群孩子培育成参天大树,她自强不息、孜孜不倦、热情似火。我也需如此,一直坚持。李老师的“统合”教学及幸福教室,一幅幅工整的毛笔字,一篇篇精美的绘画作文,一节节引人入胜的美读„„无不告诉我们,对她的幸福教室,对她的这些正在享受幸福的学生花费了怎样一番心思。我们都沉醉在他的语言中,深深地被 她吸引,被她感动,被她震撼!李老师的只会带给我的启示不只是课堂,不只是幸福教室,更多的是对梦想的执着与坚定。

兰州实验小学的张艳萍老师执教了一节《第56期作文周报评讲》,通过课堂中的佳作评选,分别点评了几篇作文,并告诉学生要读经典的书,作有根的人。在点评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好文题一半,教他们明白作文就是真情实感的表达,并教给他们写作方法:多事一中心,一事一中心,一事一情感等。让我看到了作文教学不应过度指导,应大量阅读,真情投入,课文就是美文,用好课本才是好老师。

总而言之,通过听几位老师的课和讲座,使我更加明白了要想做一位称职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反思成长,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需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唯有此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幸福教室的无穷魅力与激情,让我们把这份魅力、激情带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共学习、共进步、共成长。

名师讲座心得 篇7

与名师同行

灵源街道教育办陈金辉

在屯小学术节闭幕式之际,有幸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所作的《与名师同行》专题讲座。李教授用他那极富感染力地语言风格、渊博的学识修养、多彩的人生阅历以及通过介绍其赴德国的访学之旅等为我们诠释为何要与名师同行的深刻道理,令学习者受益匪浅,让我们确确实实经历了一次完美的头脑思维风暴。

讲座伊始,李教授介绍其赴德国访学的经历时为自己所定的访学目标(包含所去目标、所在生活与工作之地、所做之事、所变之人),并通过自己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的事例,为我们开启了“成事**”(即如何成为名师)的思想智慧。听到此处,我不由心中一颤,从其一年的访学经历联系到我自己,我到屯小挂职岂不也算是一次访学之旅吧,但时间已过两个月了,我为自己此次挂职所定目标完成多少,对挂职单位所在区域又了解多少,所做之事做了多少,自己又收获了多少,确实令自己汗颜!

整个讲座,李教授讲得最多的是阅读。他认为,名师的成长,自始至终都离不开阅读。到德国访学期间,他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洪堡中学图书馆和周边书店度过的,在返程的时候单带回的书籍和扫描件就达200多公斤,而且在访学之际还撰写了一本36万字的书,精读批阅了一本德国教育名家的专著,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阅读行为呀!

他还提到,有很多老师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他不明白这样的问题。他们真的没有时间吗?所以我特别提到了北京清华附小校长、全国著名超级教师窦桂梅的读书风格,指出窦桂梅很忙?答案是肯定的,但她并不因为忙而忽视读书,反而坚持每天利用放学后的一个小时精心阅读各种书籍,她读过的书籍之多,连李教授自己都钦佩。

听到这,由不得引起我们的反思,连这样的校长都能坚持每天读书,我们又有何理由以忙为借口了。

当谈到德国的阅读文化时,李教授特别谈到德国的阅读文化底蕴之深厚是他所走过的国家不可比的,并通过**当场展示了德国民众不管在图书馆、地铁,还是路边座椅、、商场、小店都能看到捧书阅读的人;而阅读者的对象是不分阶层的。还**结合列举了一个亲眼看到的路边乞丐读书的事例,由衷感叹:一个连乞丐都在读书的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状态下的民族?

是呀,怎能不感叹,我们全场的学习者在此时此刻皆沉默了,给人之震撼可想而知!

在讲座中,他说的一个案例也让我回味无穷,启发了我的思考。这个案例是在说“名师与大树”。他将名师的智慧比喻为大树的果实,说到名师如大树,名师具有智慧的技能、技巧和方法就好比大树上的花朵、果实和枝叶,如果只学大师的技能、技巧和方法,就好比摘取大树上的花朵、果实和枝叶,一旦花朵、果实、枝叶离开了大树,不久之后自然而然都会枯萎而失去活力的,因为没根必枯的道理是谁都懂的。

但很多老师却往往用这样的理念在学名师,这是不理智的。只有把一个名师的基础(思想、精神、思想)转化为自己,才能真正成长。思之,在缺乏深度思考之际,我们是否也有过随波逐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等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顾泠沅的尝试指导与效果反馈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段力佩的八字教学法,包括最近流行的翻转课堂、mooc课堂等,正在尝试使用。

何曾想过,其实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基于现时的课型结构和知识特点及学校的师生实情来运用的,况且在日常中,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这种差异也间接对同一教学模式下孩子接受知识程度的影响,若是我们总想用某种模式去进行教学,那其产生的效果我想会与我们背道而驰的。所以,我想只有解脱模式的束缚,让课堂教学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达到任何以师生互相学习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学堂,那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教育,也才是真正站在自己的根基上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思考与实践的最佳成长方式。

李政涛教授通过讲述“为什么要向名师学习;向名师学习什么;如何向名师学习;如何把向他人学习变成自我训练”让我明白了与名师同行的重要性,发人深省,收获颇多。且行且思,我将认真摒除那种自我固化、自我化石化的状态,不断通过自我磨练,与名师同行,向名师学习,汲取名师智慧,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再造、自我越狱,让自己在研精覃思中不断成长。

[陈金辉,2014年11月8日在安徽合肥屯小学听讲座]

推荐阅读

上一篇:新人培训心得(范本13篇) 下一篇:改革开放心得体会(必备十二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