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集锦5篇)

2023-11-24 10:09:59 新课标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篇1】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应吃透教材,结合新课改的标准,统整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根据每个单元组体现的主题,匹配学习情境,关注宏观教学目标,重视六个学习任务群的内容,根据其目的实现学习任务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利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具体落实到课堂中。

而后在教学中,应注重语文的综合性,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结合孩子在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要求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让每位学生在实践中去识字,写字,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追求课程内容真实的学习情境,做典型的实践活动。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习情境的需要融入更多的学科知识,跨学科教学,避免学科的局限性,开阔学生的眼界,灵活掌握课堂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的课堂思考能力,让思维能力贯穿整个学习任务群。利用情境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学语言,用语言,实现语文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价值!

最后,学以致用。培养孩子的赏析评价能力。结合学生自己所学,深刻理解文本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所要体现的育人价值,去运用语言,针对评价对象和目的,有意识的搜集相关资料,组织文明礼貌的有力语言。在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总之,我个人感觉,从整体上讲,就是让学生既加强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让学生学语言用语言,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提高能力,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篇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用学习任务群呈现语文课程内容,这是我们国家语文课标历史上首次单独设定课程内容,标志着我们对语文学习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是我们母语教学研究的进步,也是实践的进步。

笔者在聆听吴欣歆教授讲座时,梳理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带来的四大教学改变,试图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义务教育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个新生事物。

改变一:语文教学从以阅读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语文教学的中心放在阅读教学上,把其它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推到了辅助地位或附加地位,这是文选型教材的特质所决定的。

2022年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将改变这一现状,从阅读单元的构建转变为对学习单元的构建。

改变二:从线性推进的教学转变为学习活动互动交融。

受读经、讲经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语文教师习惯于用线性推进的方式开展教学,首先是识字写字,然后解词,然后分析段落大意,了解文章主题思想,分析文章写作手法。传统语文课堂就是这样的流程。

2022年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将改变这一现状。四种学习活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不再是线性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交融相互推进的关系——从学生自主生发的学习愿望出发,在调派各种学习资源去完成学习任务时,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识字与写字这样的四种语文实践活动,就变成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关系。

改变三:从“牵牛吃草”转变为“放牛吃草”——从引领指导型转变为任务驱动型。

过去的教学很像是“牵牛吃草”——主人死死牵着牛,让牛在这里吃一口,然后换一个地方再吃一口。放牛的人累,牛也累,关键是,吃得不舒坦。

比如教演讲稿的写法,按照“以阅读为中心”的理念去教,其教学流程很可能是:阅读一组演讲稿→→从这组演讲稿中提炼写作规则→→按这个规则写一篇演讲稿。但是基于学习任务的教学流程就可能是:

1、产生写演讲稿的愿望。但是演讲稿该怎么写?心里不甚清楚。

2、自己去阅读了一组演讲稿,阅读之后有了许多启发。于是就写了一篇。

3、写完后跟名家演讲一比对,发现自己的有许多不足,于是修改了自己写的那一篇演讲稿。

改变四:从教“静态知识”转变为教“情境化知识”。

“教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需要拥有一桶水”。过去我们认为,只要拥有一桶水就可以成为一名好老师。传统教学更加关注把人类共同的静态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为学生掌握了这个知识就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去运用了。但这是不太可能的。

须知,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和情境互动的结果,学习是情境化的实践。对情境的学习力和应变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即,我们要教给学生“活”的知识,而不是教给他们“死”的知识。

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篇3】

2022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为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为帮助工作室成员树立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能力,5月6日,徐开伶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共同学习了北师大吴欣歆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的讲座。

本次讲座吴教授对比了2011年版和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这一次的课标修订重点关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呈现。

吴教授解读了新版课标构建语文素养课程目标和培养的核心素养,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中我们老师重点要关注这样三组名词:语感和经验;意识和能力;内涵和情感。在语文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这样的一种经验,需要学生有自觉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情感,这三组词是理解语言运用的三个重要的方面。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当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是我们国家课程标准历史上首次明确呈现语文课程的内容,这是研究和实践的进步。

吴教授在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指导性评价、学段衔接三个方面做了详细解读,让老师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评一体化式的学习任务群评价,帮助老师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吴教授的解读使工作室的成员们拨开云雾见月明,听完讲座后,大家讨论了自己的学习体会,陈均老师谈到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引导和帮助老师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也为教学实施和评价提供了依据,不断督促老师如活水般培育新一代。杜利娟老师谈到在以后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关注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培养,课前备课要扎实,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要紧紧围绕语文素养展开。

我们在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引中以理论学习促进课堂实践,在知行合一的路上不断探索。

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篇4】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坚实基础。作为师范生,我学习了近日教育部下发了新课标后有以下的感悟和思考。

1、新课标要求学生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整本书的习惯,每一学年要阅读两三部名著。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碎片式阅读,但完整阅读仍然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最好的方法,完整阅读既可以增加知识量,又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概括能力。作为老师,更应该帮助同学们爱上读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今年语文课程的主题与载体主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强师计划中的基本原则里也明确强调,要把功夫下在教师成长内驱力培养上,要让教师真正懂得自己从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教育的本质属性。培养后代成人成才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赓续红色血脉,使红色江山代代相传。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做好表率,带领孩子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根据课标要求,老师要在课上多援引关于爱国的先进事件,让学生阅读爱国文献,组织观看《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一类的节目。在引经据典时,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站在中国立场,面向世界,用中国语言讲好中国教育的事,多一点教育自信,多一点自主思考、积极创造。

3、要加强自身师德建设。《强师计划》中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坚持师德为先”,第一句就是;“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就应该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教书育人的真本领,坚持党的领导。为应对时刻变化的课表要求,老师们可以定期去交流培训,丰富自身知识,学习多种教学方式。

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篇5】

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的直播讲座,让我对现在的语文新课标有了新的理解。

郑教授首先讲了与2011版本的新课标有了四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是价值引领,以文化人。第二立足生活,实践主线。第三素养为纲,任务导向。第四强调情境,主题统整。

通过学习2022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感触颇多。从主要变化的内容中发现了新趋势。“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和“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这两个课程理念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之前的教学基本上仅以教科书为教与学的资源,单一、低效,现在要尝试着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鼓励自主阅读: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在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部分,我认识到教学任务中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属于“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属于“发展性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属于“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更注重学生的思考、积累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新的课程标准对于作为普通的一线的农村教师来说又是一次新的挑战,我将紧跟新课标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坚持终。身学习理念,更好地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所体现。好好地服务学生。(长丰县北城力高学校郑楚涛)

推荐阅读

上一篇:单位心得体会13篇 下一篇:采购员心得通用八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