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12:30:16 郎朗的故事 浏览:17147
老舍帮助盲人谋生
在他住的房子的不远处有一个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的全是平日以乞讨,卖艺为生的盲人,将近40名。但当时全国刚解放不久,人们的生活都不宽裕,连养家都很不易,更别说有能力去接济他们了,因此他们的生活非常艰难,挨饿受冻是常有的事情。
每次一经过“瞎子庙”,他的心便隐隐作痛,想要尽自己的所能,帮助这些可怜的人。但他也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简单的几次接济根本解决不了他们的根本生存问题,必须得给他们提供一份足以谋生的活计。
于是,他不顾外人的反对,暂时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开始每天往返于家中与“瞎子庙”之间,把这些盲人都组织起来,并自掏腰包买了多件乐器,将其中那些会吹拉弹唱的,组成了一个乐团进行集中培训,给予合奏配合上的种种指导。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里,他还要熬夜为乐团写歌,编排适合他们演奏的曲目。等这一切完成后,他又忙着联系演出单位和场所,并说服对方给予一定的演出报酬……而对于那些没有任何才艺和特长的盲人,他则通过各种关系,不惜降低身份到处求爹爹拜奶奶,最终靠着自己的'“面子”和关系,把他们一个个安排进周边的橡胶厂、皮革厂、印刷厂和服装厂里。为此,他都跑烂了好几双布鞋。
好在他的努力和奔走有了成效,“瞎子庙”里几乎每个盲人都有了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因为有了稳定的收入,很多盲人的生活状况都发生了巨变,先后搬出了原先那个破旧的庙宇,住进街上条件更好的房子里,“瞎子庙”也从此被废弃。
这之后,每天晚上,当他下班从街上路过时,住在街上的盲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活,点亮屋内的灯,然后站到各自的大门口前,只为跟他打个招呼,问声好,为他照亮门前的那段路,如同迎接自己的亲人归来一般。而这几乎成了那条街上一道不变的温馨风景线,一直持续到他去世的那一天,从未错过一次。盲人们都说,那是因为他们能听出他的脚步声。
他便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盲人们听出的那一声声脚步声名叫“善”。
在当今乐坛,祖宾梅塔是指挥大师之一。
今年3月,他带领维也纳爱乐乐队来到中国国家大剧院,携手钢琴家郎朗为观众们献上一场音乐盛宴。当最后一个音符结束时,整个大厅掌声如雷。
祖宾梅塔的父亲是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和指挥家,也是孟买交响乐团创办人之一及乐团常任指挥。父亲对音乐的痴迷,使祖宾梅塔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中,音乐就像食物和水一样,成为他生活的必需。1954年,学了两年医科的祖宾梅塔,赴奥地利留学,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跟随世界著名指挥教育家斯瓦洛夫斯基学习指挥。
18岁的他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着音乐的养分。除指挥外,还学钢琴、作曲和低音提琴。他不放过向任何一位前辈大师学习的机会。1958年,22岁的梅塔获得了英国利物浦国际指挥比赛大奖,轰动了乐坛。此后,许多欧洲乐团都向他发来邀请。25岁的祖宾梅塔,成为了维也纳顶级爱乐乐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指挥。同时还担任洛杉矶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
在祖宾梅塔合作的乐团中,他与以色列爱乐乐团有着最深的感情。在以色列爱乐乐团工作的许多年,他亲眼目睹了民族宗教问题所带来的隔阂,也亲身感受到了战争与冲突给普通人带来的创伤。他开始思考:是否能用音乐的力量为这个纷争的世界弥合裂痕?他觉得音乐无国界,无论作为对现实的逃避或者是疗伤药,都能洗涤战争的阴影,抚慰受伤的灵魂。然而,他美好的想法却并非人人都能接受。
1981年,他指挥以色列爱乐乐团演奏瓦格纳的歌剧时,现场有一位观众异常激动地走到台前,掀开衬衫露出了身上烙下的纳粹集中营编号。全场一片哗然,演出不得不终止。因为,瓦格纳是纳粹恶魔希特勒最喜欢的音乐家之一。在长达12年的纳粹时期,他的作品成为了纳粹党和冲锋队的党歌、队曲,并且在纳粹集中营里播放。他的音乐一度是纳粹残暴统治的符号。二战以后,以色列一直禁演瓦格纳的作品。
尽管瓦格纳已去世50年,祖宾梅塔演奏他的音乐,事先得到乐队的许可,但却无法得到依然处在战争恐怖中民众的谅解。瓦格纳的音乐,揭开了他们流血的疮疤。祖宾梅塔承认自己大意了,欲速则不达。后来,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循序渐进的沟通、交流,1990年4月18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市的费雷德曼音乐厅,祖宾梅塔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与以色列爱乐乐团,联合举行了一场音乐会。这是古典音乐乃至整个文明世界的重大事件。他象征了60年前,走向对立的两种文化又融合在了一起。
以色列乐团穿着传统的白色西服,德国乐队穿着表示哀悼和忏悔的黑色西服,同台演奏《贝多芬第六交响曲>,两个不同国家的小提琴师,共用一个谱架,演奏同样的音符,同样的`乐谱。黑白相间、天衣无缝。在2000名观众眼里,他们恍若一组流淌着美妙音乐的完整的钢琴键。祖宾梅塔的指挥棒缓缓垂下时,观众不约而同地全体起立,梅塔看到了他们激动的内心和盈眶的泪水。而两个乐团的乐师彼此成为了朋友,用电话和伊妹儿互通友谊。音乐,拂去了战争的阴影,伟大的贝多芬,洗涤了心灵。当时的特拉维夫市市长拉哈特说:“在柏林和特拉维夫之间曾经有一道深渊。虽然一场音乐会不能够一下子填平它,但却证明我们可以架设一道跨越深渊的桥梁。”此后,由祖宾梅塔“牵线搭桥”,德国各市的乐队,不断来到以色列的城市,交流访问,双方合作。
1994年6月,在被战争破坏了的萨拉热窝图书馆,祖宾梅塔指挥萨拉热窝交响乐团演出莫扎特的《安魂曲》,向世界26个城市直播,为联合国难民基金会筹款。他说:“音乐和舞台的意义,就是联合世界的人们。”1999年,联合国给祖宾梅塔颁发了“和平与宽容终身成就奖”。在中国演出期间,他得知汶川地震后,组织了一场义演,募捐2万美元。
如今,祖宾梅塔正在做阿拉伯和犹太人之间的“疗伤天使”。虽然这很难,但他会坚持,春天来了,坚冰总会消融。
44份爱心晚报
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连续五年评选他为中国最富有的企业家。人们关注最多的,是他在马来西亚辉煌的发迹史。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情义和传奇经历,源于44份带着一个普通人爱心的晚报——
1990年,一位喜欢冒险的中国青年来到马来西亚。来这之前,青年已经身家过亿。他打听到,这儿发现了一个大型油气田,准备修一条高级公路。如果这个项目成功,则会带来公路两边的土地大幅度升值。
经过仔细分析之后,青年做出了一生中最冒险的一个决定:利用所有资产担保向银行贷款,拿到公路两边土地的开发权。
4个多月过去了,油气田的立项依然没有结果。青年如坐针毡。这时候,他手间的盘缠已经所剩无几,住所由五星级酒店搬到四星级,再到三星级,最后连旅馆也住不起了。为了省钱,他打算租用旅馆的一个小仓库,每天只吃最便宜的盒饭,再找机会偷偷溜到旅馆的大厅里看当天的晚报。
仓库的管理员是一位老华侨,看到他的处境,非常同情,不仅免了他租仓库的钱,每天还将自己订的一份晚报带给他看。这样的日子一晃过了44天,青年的心也一天天走向绝望,连自杀的想法也有了。那天,青年意外地得知老华侨并不识字,这44份晚报是特意为他买的,顿时心里一热,仿佛看到一线温暖的光,将自己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晚上,他认真地翻看着报纸,其中一条消息让他兴奋得差点没背过气去:油气田立项了!随后,在一周之内,青年所买的土地价格翻了一番,他的生活一下子由地狱又回到天堂。
暴富后的青年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华侨,他准备了一只信封,里面是一套当地最高档别墅的钥匙。当他把信封交到老华侨手里的`时候,老华侨摇摇头:“我只是给你买了44天的报纸,为什么值得你送这样的大礼呢?”青年说:“那44份晚报,是我一生中得到的最珍贵的帮助和关怀,就凭你的爱心,你有资格得到它。”老华侨依然摇摇头:“谢谢你的好意,我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不想去住那种地方。真正值得你报答的,也不是我,而是帮助你的这个社会呀。”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被誉为“情义商人”的李晓华,他成了中国最有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之一。
伊芙琳。格兰妮出生在英国苏格兰东北部的农场。从小酷爱音乐的她,8岁时开始练习钢琴,并显露出了特殊的天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小格兰妮的听力在渐渐下降,医生断定12岁时她将彻底失聪。失去听力,这对学音乐的人来说,将是多么大的痛苦!但是格兰妮并没有因此减弱对音乐的热情和追求。
为了能更好的'“聆听”音乐,她尝试着使用各种办法。她几乎用她所有的感官来感受着整个声音世界。
她决心做一名打击乐独奏家,于是向伦敦著名的皇家音乐学院提出了申请。该校从未招收过耳聋的学生,但是她的演奏让所有的老师折服,因此能够破例入学。
毕业后,她一直从事打击乐独奏的谱写和改编工作,成为第一位专职的打击乐独奏家。格兰妮曾这样说过:“从一开始我就决定——一定不要让其他人的观点阻挡我成为一名音乐家的热情。”她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事实证明她做到了,而且很优秀。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从一开始就要有必胜的信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
一次,贝多芬走进一家长馆就餐,刚坐下来就聚精会神地构思他的乐章。他构思完毕以后,高兴地把服务员喊来说:
“算账。多少钱?”
服务员先是一愣,接着扑的一声笑了,说:“先生。您还没有吃东西呢,怎么就要付钱呢!”
1812年,德国文艺界的两位巨人贝多芬和欧德在波希米亚人的浴场相遇。贝多芬是歌德的崇拜者,他曾说:“歌德的诗使我幸福。”现在第一次见面,他希望能从这位大诗人的智慧和诗才中进一步探索他的.灵魂,从中吸取人格力量。
正当他们热烈叙谈时,皇后、太子和一群侍臣从他们身边走过。贝多芬从来就对这类人深恶痛绝,因此,当太向他脱帽致敬,皇后也向他点头招呼时,贝多芬却把头一昂,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一样。然而歌德就不同了,他赶忙抖抖身上的灰尘,整整衣领,把帽子脱下在手中,迎上前去,向皇后、太子弯腰致敬。
这时,贝多芬只觉得先前心目中这,位诗人的高大形象顿时土崩瓦解。当那辞皇族浩浩荡荡地走过去了以后,贝多芬几乎用吵架的声调对歌德说:“你不是我想像中的《葛兹》《浮士德》的作者,而是一个庸俗的人。”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郎朗:让音乐与慈善结合
钢琴家郎朗有着许多耀眼的头衔,不过他特别珍惜这两个:
2004年5月20日,郎朗在纽约被委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的钢琴家。2005年10月9日,华盛顿举办“中国文化年”期间,郎朗应布什总统邀请,在白宫举办专场独奏会。布什总统向他授予“世界和平使者”的称号。
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贝拉米在宣布这项任命时说:“郎朗是儿童基金会最年轻的'亲善大使。邀请郎朗担任亲善大使,是因为他具有与听众做心灵交流的独特能力,并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增加古典音乐的青少年听众。”
郎朗对于慈善的头衔深深感激:“音乐就像一种语言,世界的语言,它将人们彼此相连,也连接着彼此心灵的感应。我认为接近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为他们演奏音乐,用音乐打开他们的耳朵和心灵。”
小编精心推荐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店长鉴定评语
店长月工作总结
机房防汛应急预案
水果活动主题总结,水果活动主题
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护理实习过程及总结
消防培训总结
买东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