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毛相林事迹个人感悟5篇

2023-10-26 10:18:26 毛相林事迹感悟 毛相林感悟

毛相林事迹个人感悟 篇1

脱贫多年,对于普通人而言似乎一切都离自己很远,但对于住在山区、贫瘠的华夏同胞们来说,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的开始。

毛相林书记就是一位早期脱贫战士,那一年是1997年,比在看的读者们年岁可能都大,而那一年国家收入还很有限,甚至不能和日本、香港去比拟。

他所在的村子名为下庄村,一个四周满是悬崖峭壁、连登山羊都难以攀爬的山峰下,就是当地人所要生活一辈子的地方。

天然的囚笼,说的就是下庄村

住在这里的人渴望出去吗?据当前还在世的村里人说,那时候每一天每一刻都想,而且他们对出山的愿景坚定不移,哪怕时至今日对当年的行动也毫不后悔,他们称这是国家的帮助。

当年住在下庄村,只有身手敏捷、体力充沛的年轻人才能走出大山,为村子带来新鲜的食物和物资,每当年岁上升,剩下的日子就只能是掰着指头看天,重复着一天又一天的枯燥。

那一年全村老少三代也仅有397人,而这里面至少有三百多人从未去过城市,也没见过国家正在发展和建设的设施与建筑。

他们想看这世界美好的一面,他们想尝到街边小贩的烧烤美味,他们想闻到鞭炮过后的烟火味儿,同为华夏同胞,他们也想享受到他们应得的一切。

当唯一的外地人毛相林书记到来,他们自发地簇拥起来,对着这位陌生人窃窃私语,不理解什么叫“书记”,只能堪堪听懂“脱贫”二字,知道他带来的是希望。

“我打算炸山,开辟一条路出来,打通下庄山通往外面的路。”

毛相林语出惊人,要知道下庄村的汉子们虽然勇敢,却从未敢对大自然提出想法,这无异于愚公移山!

但是心中的这团火起来,想熄灭就变得非常困难。

接下来的一周里,全村男女老幼凑上了3960元,连炸山钱都不够。

“这点钱炸山够嘞?”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下庄村的汉子面露难色

“够嘞!”毛相林的言语不多,却是直接为众人下了定心丸。

那么钱真的够吗?其实差得很多,而且是非常多。

那一年国家有难,毛相林并未向组织求援,而是果断拿出自己全部积蓄以及靠名声贷来的钱款,用作炸山的基础费用。

零零散散小两万,足够满足下庄村人打开通往外界的大门,而雷管就是他们的敲门砖,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炸山!”毛相林对着那廉价的扩音喇叭大喝一声,“愚公移山”正式开始。

这一天是腊月初八,是众人把酒言欢、鞭炮齐鸣的重要日子。

这一天对于下庄村来说,同样意义非凡,因为他们终于能够对命运发出不忿的怒吼,他们终于可以撼动天地!

历时2675天,也就是整整七年,在整村老少共同的努力下,终于打通出一条8公里的道路,这意味着下庄村人以后不必再攀爬陡峭的悬崖峭壁,车辆也能随意进出。

直至今天,下庄村已经发展得有模有样,而这一切离不开毛相林和那群敢于抗争的勇士。

在脱贫的这条路上,有太多的勇敢者牺牲在了前线,有太多人清醒地意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

并非是国家不曾关注,而是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还需要我们自己来发光发热,努力过后每一天今天。

毛相林事迹个人感悟 篇2

毛相林同志作为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党员干部代表,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当代“愚公”,其精神和事迹值得所有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

向毛相林学习,要学习他扎根基层、不畏艰险,敢向绝壁要天路的“愚公移山”的精神

“这辈人修不出路来,下辈人接着修,抠也要抠出一条路来”“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要把路修下去,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下庄村地处重庆市巫山县小三峡深处,四面被大山包围,几十年来下庄村人想走出“天坑”,只有沿着一条几近垂直、险而又险的山路不断向上攀援。1997年,面对不修路就可能再无下庄村的困境,38岁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决定带领全村人修公路。

没有资金,他带头卖猪卖粮,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并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1万多元用于修路;缺乏劳动力,他带领村民上工地,与村民一起腰系长绳,用大锤、钢钎、簸箕等简单农具,用手挖、用脚蹬,像蚂蚁啃骨头一样在悬崖上一寸一寸向前推进;没有休息的地方,他们就住山顶、喝泉水、睡山洞,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刮风下雨,只有一块破旧的塑料布遮挡……如愚公移山,历时7年多,在毛相林的带领下,下庄村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几近垂直的悬崖绝壁上劈出了一条8公里的天路。

党员干部要像毛相林一样,面对艰难险阻,要敢于迎难而上,不怕麻烦事,敢啃硬骨头,带领群众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尊重和拥护。

向毛相林学习,要学习他在脱贫攻坚一线,带领群众以“愚公移山”之志拔穷根的精神

2004年,下庄村外出的公路修通了,但下庄村村民却没有找到一条致富路,在往后的一段时间内,大多数村民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下。种漆树、发展蚕桑、养羊……毛相林带领村民开始了全新的尝试,但因为自然条件和缺乏经验和系统的学习,这些尝试均以失败告终。2014年,如同17年前,下庄村村民再次齐上阵,在毛相林的带领下,齐心协力誓与贫困作斗争。经农委专家研究发现,下庄村适合种纽荷尔柑橘。但村民没技术,不会种。毛相林就到外面去学,买来书带回家一点点认真研究,一块地、一块地去走,一户一户亲自上门去教。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重点发展生猪……通过全村人的共同努力,2016年,下庄村在巫山县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

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下庄村村民在毛相林的带领下,为了更好的生活继续拼搏奋斗。2017年,下庄村实施民宿改造,建成了19栋34户风貌统一的乡村民宿;2019年,下庄村的柑橘迎来了大丰收;如今,下庄村有650亩柑橘、100亩脆李、100亩桃子、200亩西瓜,而那条下庄人用血肉之躯建成的“天路”则成了游客打卡的网红之路,让下庄人多了一条旅游之路奔小康。

身处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要像毛相林一样,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立下攻坚之志、激发拼搏之力,出真招、出实招、出硬招,带领群众治穷病、拔穷根、奔小康,让人民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

毛相林事迹个人感悟 篇3

“共产党人就是开路先锋,只要我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天路’精神,就一定会蹚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路。”12月17日,荣昌区举行“榜样面对面·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时代楷模”毛相林率先登台,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了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民绝壁修路改善出行条件、发展柑橘产业助农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近400名荣昌干部群众现场聆听。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2020年11月18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同志“时代楷模”称号,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向“时代楷模”毛相林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

“我们邀请毛相林同志来荣昌作报告,旨在进一步激发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荣昌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先平介绍,本次报告会不仅请来了“时代楷模”毛相林,也邀请了“全国劳动模范”郭平、“全国十佳农民”林其鑫、“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杨媚、“全国优秀团干部”武英雨、“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刘恩丽、“重庆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陈明才、“重庆市杰出英才”秦兆宏、“巴渝工匠”廖伟共8名荣昌先进典型到场宣讲,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带动作用。“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我们要把开展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的过程,变成向先进学习的过程、自我审视的过程、牢记初心和使命的过程,推动荣昌各项事业繁荣发展。”陈先平说。

不忘初心扎根基层,牢记使命一心为民。报告会后,不少与会干部群众表示,聆听先进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让自己受益匪浅。“尽管先进典型人物来自不同单位、岗位,却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担当、共同的奉献精神,在不同领域作出了非凡而又突出的成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铜鼓镇高山村驻村工作队干部郑崇熠说,“我们将继续抓好各项工作,持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实干实绩巩固提升高山村脱贫攻坚成果。”

据了解,下一步,荣昌区将利用“小院讲堂”基层宣讲平台,让身边典型讲身边事,让榜样人物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敢为人先、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走进小区、镇街和村(社区),凝聚起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的智慧和力量。

回到下庄英雄谱前告慰筑路牺牲群众

毛相林事迹个人感悟 篇4

毛相林,现任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43年来,他不改初心使命,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天坑”修“天路”,使下庄变“康庄”。

下定“决心”,千难万险凿“天路”,勇挑“责任担当”的担子。壁立千仞,群山合围,为了打破“坐井观天”的桎梏,打破下庄人世世代代被大山禁锢的命运,毛相林同志带领下庄人扛锄带铲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一点点开山辟土,一滴滴血泪挥洒,个中艰辛述说不尽,但毛相林同志面对这块“硬骨头”,展现出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千难万险领头上,起早摸黑带头人,用“愚公精神”使“天路”修一丈长一丈,最终走出“天坑”,走出“天井”。我公司正值成立之初,各项工作制度亟待完善,此时更是需要党员干部像毛相林同志一般展现出责任担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排除千难万险,开辟一条符合我公司发展的“天路”,使公司早日走上正轨。

秉持“恒心”,攻坚克难开“财路”,打牢“干事创业”的底子。“天路”的修成带来了走出大山看世界的欢喜,但是贫穷的面貌仍然是下庄村的软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毛相林同志并没有因“天路”的修成而停止前行,党员干部的使命让他开始思索下庄村的致富出路。实践出真知,毛相林同志着手在下庄村进行产业财路的试验。种桑养蚕的失败不仅没有打倒毛相林发展产业的信心,反而激发了他的韧劲。再接再厉,身体力行,攻坚克难终于培育出了属于下庄村的“三色”经济。在毛相林同志的带领下,下庄村终于打通了“财路”——650亩柑橘套种西瓜、南瓜,150亩桃园套种西瓜,带领群众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使下庄变成“康庄”,让乡亲们过上富裕生活。成功路上总是存在无数绊脚石,不然这条路早就人满为患。一个企业的成功也是如此,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敢闯敢干的韧劲和恒心,改革创新更是需要莫大的勇气,新的发展方式,新的营运方向,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才能打开“财路”,让公司的发展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坚守“初心”,饱经风霜筑“通途”,走好“对党忠诚”的路子。公路通了,腰包鼓了,生活好了,但毛相林同志作为最大功臣,并没有展现出一点自大膨胀的作风,而是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下庄村的乡村振兴致富路上,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始终怀有对党的真挚情感,一心向党、一心爱党,坚守基层43年,甘愿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公司运营初期,更需要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优秀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毛相林同志为榜样,深学笃用_,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恪尽职守、积极作为,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毛相林同志带领下庄村人不等不靠,幸福自己造,凿出天路,走出天坑,发展三色经济,使昔日登天路,成为今日致富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们要向毛相林同志学习,以他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用心用情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路上撸起袖子加油干。

毛相林事迹个人感悟 篇5

近日,毛相林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认真学习相关事迹报道,读懂“当代愚公”毛相林身上的关键词,党员干部当激发笃定心志向前犇的无穷力量。

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事无精神则难成。

毛相林的决心在1997年,时年38岁成为村书记之后,表现为誓要修成通往山外道路的决心和干劲。不修路,村里一代代的人就要穷下去,就看不到出路。总有人要迈出这最初的“关键的一步”,毛相林就是这样一个带动乡亲们,誓要完成修路任务的那个人。为此,他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和全村群众一起凑出了不到4000元的启动资金。就这样,硬件不足软件来补、物力不够人力来凑,在同“穷”字鏖战,在战天斗地的奋斗之中,党心和民心拧为一股绳,纵然付出再多艰难,纵然要付出6人牺牲的代价,路也要矢志不移地修下去、修成功。这种“愈是艰险愈向前”的精神,何尝不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五千多年的精神内核。新时代的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未有现成经验的艰难探索,同样需要我们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学习和发扬这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接续这种百折不挠、勇敢前行的坚定意志。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不等不靠不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那么,就没有攻不破的“娄山关”,就没有拿不下的“腊子口”,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就没有走不出的困境!

人民: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的人,人民定然支持他。

纵观毛相林的修路过程,看到因为修路而牺牲的年轻后生,我们不禁为毛相林的修路成败捏了一把汗。可是,我们看到了(牺牲者)村民黄会元的父亲悲怆语调之下透出的坚定,“努力一把、执着一把”的回答,让我们瞬间读懂了,为什么在我们党的革命斗争历史中,我们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依然毫不动摇,紧紧跟随党的脚步向前进,因为“老百姓的心里头有杆秤”。群众的眼睛是最雪亮的,始终把人民装在心里,纵然千难万难,纵然付出巨大代价,乃至流血牺牲,人民依然会坚定地支持党,支持党带领人民开创的伟大事业。毛相林带领全村老百姓修路是如此,党领导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也是如此;当前,实现“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是如此;将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奔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更是如此!

奋斗:美好生活都是干出来的,都是奋斗出来的。

从1997年到2004年,毛相林带领村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崇山峻岭之上修筑了8公里长、2米多宽的机耕道,给处在大山深处一代代穷熬着的村民打通了通往山外世界的道路。可以说,誓不当“穷汉”,带头“冲一冲”,从修路上破局,是“牵牛牵住了牛鼻子”,找到了破除“穷根”的关键所在。道路,这一关键的“阻点”打通了,还要提升“造血”能力,唯有靠产业振兴,才能实现对“穷”的根本扭转。为此,毛相林带着村委会一班人明确了柑橘、桃、西瓜三大脱贫产业,并于2015年实现整村脱贫。昔日的穷山沟,终于蹚出了富裕路,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纵观下庄村的脱贫史,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就是要带领人民奔小康、过好日子的初心使命;我们看到了党员干部立足本地实际,敢于攻坚克难,不怕一切艰难险阻的壮志雄心;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基层党组织带领下,干有方向、拼有目标,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的现实画卷。万千美好,唯有奋斗。好日子都是一步一步苦干、实干、巧干出来的,都是在党领导下,人民群众撸起袖子,挥汗如雨“搏”出来的:一个下庄村是如此,全国的脱贫攻坚事业是如此,未来的乡村振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无不如此!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新春伊始,从相关报道描述的毛相林开春“三件事”中,我们看到他对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抱负和信心。新的征程,惟奋斗者进,惟创新者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抖擞精神,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把既定目标一着不让地抓下去、抓到底,就一定可以在“牛劲十足”向前犇中,开创一个“牛气冲天”的2021。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个人事迹心得感悟 | 咨询顾问年终个人总结5篇 | 餐厅经理年终个人总结5篇 | 会计助理年终个人总结5篇
上一篇:最新小升初自我介绍5篇 下一篇:播音主持的自我介绍6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