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五十六教室 篇1
第五十六号教室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有人这样说,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这里没有害怕,用信任取代恐惧,这里讲求纪律、公平。从这里走出去的还是待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五十六号教室的孩子们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并非是他们的母语。可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内心充满爱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
这一切奇迹的缔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雷夫老师用他创新的教育方式在平凡而动人的教育故事中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出一个个温暖善良、热情真实,建立了自我人格,有着坚韧的信念的学生。
在第一部分寻找第六阶段中,雷夫老师把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导入任教的班级,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的成长。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别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准则并奉行不悖”。其中第六阶段是最高阶段,是最难达到,也是最难教的,行为准则存在于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健全的人格。所以,老师能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和发现,有这种行为准则的人。雷夫老师通过组织学生阅读经典佳作和观看优秀电影,与优秀的人一起交流,帮助孩子在其他人身上找出行为准则,从内心深处发生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温暖的方法,让教育有温度。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还教会孩子终身阅读的方法,他要孩子每天阅读,不是为了参加测验,更不是做表面文章给别人看,而是因为喜欢书本才去阅读。雷夫老师告诉我们:“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阅读不是一项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电子阅读比去图书馆要方便的多,可是雷夫老师常常带孩子们去图书馆读书,此行为建立了孩子们的价值观,帮助孩子正确对待阅读这件事。他认为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是很有益处的。他会亲自给孩子们选书,雷夫老师推荐孩子们读儿童文学获奖作品,如凯迪克大奖,纽伯瑞文学奖等获奖佳作,帮助不爱阅读的孩子喜欢上读书。他引导孩子借阅伟大文学作品,观赏作品影片,办读书会帮助不爱阅读的孩子喜欢上读书,让孩子爱上阅读。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维持阅读热情,孩子的阅读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指导。读什么书,用什么方法读,在哪读,一天读多少页,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当孩子们不确定读哪些书时,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亲自共读和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我们坚信,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画什么在上面,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奇特才能的素质,要有火花来点燃他们。这个火花就是教师,教师就是在白纸上作画的人,我们要画得既美丽又有温度,我们的教室也会充满温度。
读后感五十六教室 篇2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平淡而又真挚的书,让从事教育的我们重拾了教育的激情,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书的主人公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在洛杉矶一个充斥着贫穷与暴力的地区的小学――霍巴特大道小学里任教,教育着一群又穷又淘气的孩子,很多孩子的家庭都有问题,他们的母语甚至都不是英语,但是,雷夫老师用他的教育激情、教育理念,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他们步入成功,终生受益。在他的班级里没有平庸之辈,他们沉静自律、自尊自爱、知奉献、温文有礼,专心阅读的程度,是其它班级望尘莫及。他们甚至还会演奏韦瓦第的作品、玩摇滚乐、表演莎士比亚的戏剧。许多该教室培育的学生,毕业后大都进入全美顶尖大学。这群又穷又淘气,家境不好的学生,像不像我们农村学校中的外地班学生?对待这些学生,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往往把学生的家庭背景、父母因素、学生本身素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扩大了,而忽略了教师的职责、热忱,及与学生的相互信任,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我们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奇迹,让我们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可能性。从雷夫老师的教学中,我们看到了两点切实有用的经验:
一、“以信任取代恐惧,要是你破坏了我对你的信任,也应该有赢回信任的机会,但这要花很长的时间。”
我们平时都是强调同学之间要互相信任,协同合作等等,很少强调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相信任,好像学生信任老师是必然的,是应该的。而老师对于学生却一直不太信任。比如一个总是不爱交作业的同学,老师自然而然的就认为他没写,他说写了也认为是在说慌。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任机制。老师不相信表现不好的同学说的话,同学也明白说什么都没用,所以就破罐破摔,混一天是一天。如果我们也象雷夫老师一样,在班上建立严格的一整套信任机制,让同学们都体会到说实话光荣,说慌可耻,并且也给平时表现不够好的同学足够的机会,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同学的信任。那么,他们的表现一定会慢慢有所提高。这种教育正是现阶段我们所缺少的。
在幼儿园,老师就用小贴纸、大拇指或好孩子在激励孩子,在小学变成了用红领巾来激励孩子,在大学变成了奖学金。激励是促进人们进步的神奇魔法。但是我们有没有怀疑过,这样的激励健康吗?有用吗?比如,现在的小学大多数都要求学生在三年级之前全部入队,可是,有些学生确实是不具备少先队资格的,但是为了完成指标,我们让他们带上了红领巾,这其实已经破坏了红领巾的先进意义和激励意图,自然,学生对于红领巾也就不如一年级的学生重视了。
在雷夫老师的教学中,这样的教育智慧比比皆是,我们可以看到原来教学是这样快乐的,我们的学生原来是有着无限可能的。让我们的教室也像56号教室一样充满奇迹,让我们的教育没有空白。
读后感五十六教室 篇3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是作家龙应台所著的一本书,讲述了一个小学老师面对一个极度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如何引导他自信、积极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在第二章中,龙应台讲述了这位老师面对学生犯错时的处理方法。她告诉我,面对学生的过失,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责备或惩罚他们。然后要鼓励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老师也支持他们。最后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这种处理方法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龙应台说,“当我们惩罚学生时,他们感到被伤害,而当他们感到我们支持他们时,他们会感到被支持。”
在这本书中,我也学到了许多关于教师职业的知识和技能。龙应台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同时,她也强调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密关系,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责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的重要性,并也更加热爱我的工作。
读后感五十六教室 篇4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读书已经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是,在第五十六号教室里,却刮起了一阵阵读书的潮流,这一股潮流甚至影响到了整个校园。
这是因为,在这个教室里,有一个神秘的力量——它可以让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的世界中去。一些初来乍到的新生不解地问道:“为什么每次来到这个教室,就会感到特别安静和祥和,而且心情也会变得很平静?”当地最流行的回答就是那个教室里有一个让人沉迷的书友会。
教室里的书桌都已经被排了整整齐齐,而书架里摆放的每一本书都已经被贴上了标签,方便大家查找。在这个神秘的书友会里,只有一条守则:“无论你喜欢什么样的读物,这里都欢迎你。”
在这个教室里,你可以看到一些人拿着科幻小说,有些人则执着于青春文学或者历史传记,当然还有着著名的经典文学。他们都在安静地阅读,皆因这里有一份奇迹的魅力。
当然,在这里,读书不仅仅是享受孤独。书友们经常组织读书会,选择一本书一起探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体验。在这里有一份共同的目标:提高每一个人的阅读素养。
行动胜于言语,这个神秘的书友会也不断地把这种理念带到了学校的其他教室里。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对这个行动表示怀疑,但是,当他们亲身感受到了这样的阅读体验,也就同样深深地沉迷其中了。
在整个校园里,读书的风气开始在蔓延开来。学生们都认识到了,读书不是一件孤独的事情,而是可以在同伴中共同快乐的体验。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个神秘的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这里,你会惊讶地发现,小小的教室里,竟然蕴藏着那么多灵魂的世界,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无论你的学识、文化水平、阅读志向如何,只要你愿意,这个神秘的教室就绝对欢迎你的到来。
读后感五十六教室 篇5
1、敢讲真话的老师。
雷夫老师敢于讲真话,在自序中他就写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雷夫老师很有个性,尽管他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了,身上已经被照上了许多美丽的光环,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话讲出来,真实地表达自我,不怕露短,不怕出丑。
我个人觉得雷夫老师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首先取决于他的职业良心,他很真实,很坦荡,很勇敢,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安、痛苦,敢于面对教育的困惑、不良现象,而后有所思考,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他的学生撑起一方天地,让第56号教室的学生有最大程度的发展。
3、有爱心的老师。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觉雷夫老师的很多想法,甚至是做法与我们学校的一些做法与想法竟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这本书中,雷夫认为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所以他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也因为写作能力会令孩子终身受用,所以作才用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他的这些认识,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实践中所思考的一些东西。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教室里组织学生开展的“少年创作计划”与我们“读写结合”的课题研究有点相似之处。在我们积极参与“读写结合”的课题研究时,我在我们班展开活动就有他特定的内涵:班级中的集体活动,特别是家园互动、班级特色活动要围绕选择的切如点展开,用雷夫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很费功夫,但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从头到尾完成一本书的感觉。”所以,在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还真有些“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
同时,我也发现,雷夫老师的一些创新之举,如开办读书会,帮助孩子挑选图书,撰写每月读书心得等无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读着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作为孩子的母亲,这本书给我以方法的依靠
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并不是一回事,我也常常感叹自己的“育儿经”储备不足。这本书恰好是一本很不错的家庭教育书籍,不管怎样,读了它,我也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这正如本书的推荐人之一的尹建莉在文中所说的“这本书非常适合家长读,让第56号教室的根基延伸进你的家中。”
雷夫老师在书中提出的“道德发展六阶段”是不得不说的内容,我个人觉得它是本书相当出彩的一部分内容。他提出的学生的道德“六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我看完这本书后,就把这几句话写下来,压在我儿子平时用的书桌的玻璃下。现在,我发现我和儿子已经开始“使用”它了。我发现,用上它后,教育孩子似乎都变得简单多了。
看过这本书的读者都知道,这本书还传递出不少先进的家庭教育观,教给家长不少方法,例如开家庭读书会等等。我想,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国度,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但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有其相通之处的。
这些只是我阅读的一些浅薄的反思。真是:“谈笑间激情飞扬,欣欣然春风化雨”,同读一本书,感受有所不同,这种追寻也是一种享受啊!
读后感五十六教室 篇6
假期中,拜读了美国艾斯奎斯的《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对于里面的事例,很有感触。与我自己的教育和教学相比,我确实有很大的差距。
要让孩子们用信任代替恐惧,老师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就像雷夫老师所说的那样,之前,自己常常给学生下马威,让学生们知道谁才是老大。确实,在纪律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不是孩子们真的懂道理了,而是学生们害怕。
而一旦失去这个让学生害怕的条件,或者,一旦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没那么重要了,那么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所起的作用也就很轻了,甚至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学生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了。
想象呢自己,是不是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一个学生害怕的形象?为了让班级纪律更严,学生更听话,我是不是经常板着脸,甚至吝啬到不笑不鼓励孩子?孩子们是不是也在害怕的同时,会渐渐失去对老师的信任呢?
然而,这样的师生关系不难说,但要做好并不容易。书中例举了一件事情:丽莎的作业没有带,老师检查的时候,一个劲的在书包中翻找着根本不存在的作业。
雷夫先生没有生气,也没有指责丽莎撒谎,而是选择相信她。并教她这个方法,让她两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帮她收拾行李,从此,丽萨再也不忘带作业。
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不仅想到如何对待那些没有家庭作业的孩子。每次我检查我的孩子没有带作业,即使他解释说他做了,我相信他做了。但是我仍然选择了让孩子重写。
也总觉得自己是在教育学生,让他们更好地记住,把作业整理好。
对比雷夫老师的做法,虽然一样达到了效果,但是自己确实采取了让学生敬而远之,害怕自己的方式,而不是象雷夫老师那样,充满爱心的信任学生,交给学生更好的方法。雷夫先生可以这样做,因为他站在孩子的角度。
雷夫老师也提到,要让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孩子,则需要摆脱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要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和我会体贴别人的阶段,达到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的层次,才能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可惜的是,我发现,我还常常停留在第一或者第二个层次,虽然孩子们表现的也很好,但是他们并不是真的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而我却在孩子们的表现中沾沾自喜,却没有意识到孩子们自身发展的缺陷。当班级中一些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学习上出现一些坏习惯无法纠正时,我还常常想不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实,在教育中,我并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所以孩子们总是以大人或者老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有一天人们厌倦了这样的标准,他们往往会产生困惑,从而导致行为上的偏差。
读后感五十六教室 篇7
2013-5-23
“五十六号教室”是一本很好的介绍教育方法的书,在“五十六号教室”作者为同学们围起来一个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斥责,没有惩罚,只有鼓励和温馨,同学们都流连忘返,充分发挥天性,并通过很多貌似不合情理的学***领会了在外边课堂上不能领会的东西,比如“作者强调要让同学们不怕失败,勇于失败,我们的重点是失败后同学们能够找到成功的方法,这时他们学到的东西远远大于他们顺利完成某项课程本身”。在书中作者介绍了很多教授方法,还引入的“六阶段”论对于指导教学非常有意义。在其中他细心总结了儿童入学起几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从开始的“不想惹麻烦”到后来高级第四阶段的要“遵守规则”。
并提到我们经常在课堂上的贿赂学生的行为会给同学们造成不好的影响,但这种第二阶段的奖赏方式确是我们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方法,简单、见效快,但长期使用就会抹杀学生进一步的发展,不能向更高一阶段的自律阶段进步。通过六个阶段的划分或是总结我们可以学***教育学生方面不仅提前对它们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初步的定向,还可以在培养上有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设立达到目标的一些课程或是活动。比较有困惑的是第五阶段提到的“能体贴别人,大多数人不能达到包括成年人,小孩子就更别提了”。
我不知道民族文化是否有差异。在我国,很多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包括小学生。
书中还提到要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这个兴趣是发自内心的,是自己真的喜欢阅读而不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并且提到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比如善于利用图书馆,大人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读本,养成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中提到的很多方法我们都可以拿来应用,但法无定法,关键还是在学校课堂上我们时刻以学生为重,不管在设计教学还是传授知识时都需考虑同学们的心理、生理发展特征,遵循科学的方法、方式。
当然作为一名外国人写的书是不是完全适合在我们国家能够广泛推广,照本宣科应该慎重,起码他提出的很多理念都是基于美国人的文化背景,虽然作者的五十六号教室也是和其他教学班是不同的,但是整个社会氛围要比我们宽松一些。我们不去考虑美国是什么样的,但就我们国家的现况来说能够按照作者的意图教授学生还存困难,我们每个学生从上幼儿园开始他们的背后就背上了太多的压力,一直到大学毕业都不能轻松,我们的上学不是在给自己上,有时是全家人的寄托,因此我们追求一种多快好省的教学效果,学***利性还很强。作者也说:
他给同学们设立了一个“避风港”同学们都依恋这里,但避风港毕竟不能久待,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小世界里学到的方法如何在离开这个避风港后更好的适应社会,这对于我们课程培训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从小就会教小孩子要善良要拾金不昧,但小孩子一离开学校马上就在校门口碰到**了。这还怎么教,还学要家长的配合 。
读后感五十六教室 篇8
每当拿出《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时,封面上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的字样映入眼帘,心里不免感慨万千。“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在教育生涯中,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认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
一、首先是对于好老师的定位。
雷夫先生说过,“当一位好老师是世上最难的工作。”的确,雷夫老师在丛林学校从教以来,坚持自己的原则,付出120分的热忱,面对着来自贫困家庭、移民家庭的孩子,他都是抱着同样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因为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以独特的魅力使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自愿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一直待到下午五六点回家。即便在节假日,孩子们也来学校,跟随雷夫老师一起阅读、算术、表演莎士比亚戏剧、一起去旅游。今后,我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时时提醒自己:要像雷夫老师那样尊重学生的个体、充分相信学生;要重新审视自己教学过程的“教”与“学”,敢于放权,让学生有机会去经历,去实践,去磨练,去发现,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二、犯错的队友需要我们的支持,而非嘲弄。
“我让他们知道,对掉球的队友大吼是自相矛盾的:大吼通常是因为想赢,然而羞辱队友只会让‘犯错者’更容易出错――他会不知道怎样打球才好。第56号教室的学生明白,善待出问题的球员不只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明智的选择。”善待队友,这是雷夫老师想要告诉大家的。可是,我认为这同样也是一种信任感的体现――在这样一个没有嘲笑、抱怨的环境里,每个孩子都不担心犯错,因为他们知道,即使犯错,他们也会被谅解并且得到最好的帮助。
三、学生要学会为自己练习,不是为老师练习。
“无论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么,都必须先学会在没有老师陪伴和指导下自行练习。”一部分学生,在校时作业整洁、干净,正确率高,家庭作业却龙飞凤舞、丢三落四,错误百出。我们的孩子,是在为老师学习吗?我们老师(包括我),常常为了能看到学生干净整洁的作业,就监督学生做作业。这样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陋习。应当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任何状态下高效地学习。
四、明白条理分明的重要性。
“我想教孩子终其一生都派的上用场的技能,‘整理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等就是其中之一。”“懂得安排和分配时间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容易乐在其中,也会做得更好。”我们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要教学自己的学生,从小处开始规划,逐步过渡到规划自己一天的生活,规划记录自己的账单等等。这些,往往就是一个人生活态度的写照。艾斯奎斯给全班学生定的座右铭是“好好表现,勤奋学习”,教室正面的墙上挂有“成功无捷径”标语。艾斯奎斯说,我希望看到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看到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
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礼。
读后感五十六教室 篇9
“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学老师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
“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你们的孩子也一样可以非常优秀!”
“雷夫・艾斯奎斯曾被授予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英国女王M・B・E勋章、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
我一下就对这些书评产生好奇。我的内心就产生了很想要去阅读它的心理需求,我都对它产生好奇。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1、敢讲真话的老师。
雷夫老师敢于讲真话,在自序中他就写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雷夫老师很有个性,尽管他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了,身上已经被照上了许多美丽的光环,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话讲出来,真实地表达自我,不怕露短,不怕出丑。
他还敢于讲美国教育的真话。在书中,他多次例举了自己所在学校以及其他学校老师的一些做法,并直言不讳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批评意见。同时,他也直截了当地对他所在的州进行的“标准化测验”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颇有些鲁迅先生笔下“枣树直刺天空”的.感觉。
我个人觉得雷夫老师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首先取决于他的职业良心,他很真实,很坦荡,很勇敢,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安、痛苦,敢于面对教育的困惑、不良现象,而后有所思考,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他的学生撑起一方天地,让第56号教室的学生有最大程度的发展。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正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他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3、有爱心的老师。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用国家督学,原省教科所成尚荣所长的话说就是“教育,从儿童立场出发”。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因为时间的关系,在这儿不再赘述。
应该这样说,爱孩子,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
4、有独特思想的老师。
一名好教师要成长,必须得善于反思和总结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这是教育的大智慧、真智慧。雷夫老师在教育生涯中,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认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在认识到当今“速食”社会是造成孩子避免挑战困难的原因的时候,他果断地提出了“成功无捷径”的理念,培养孩子们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的态度;在教育实践中,他逐步感悟并形成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为孩子将来过上一流的生活做准备”、“不要把信仰强加于孩子”、“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许多先进的观念和认识。最可贵的是,他在遇到问题时,绝对不是先从客观方面去找原因,找借口,而是进行积极思考,及时去纠正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用自己的大脑去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去摆脱困扰。在他心情的调色盘里,即便是偶然会有灰色,但他也能很快将它涂抹成暖色。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智慧是他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读后感五十六教室 篇10
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个题目,感觉有点新奇,对于教师来说教室是最熟悉不过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为什么是56号奇迹是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认真地研读起来,然后也慢慢地走进了这间教室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他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是一位特殊的也很成功 的外国老师说的,从他的身上我懂得了教室和教室是不一样的。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而决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有的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取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个门外汉。他可能干的风风火火,却不过是一个附庸者,所以也是无力者,这些你可以从身边的那些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但班里的学生确实天天叫苦连天,甚至连自己的孩子也成问题的老师身上得到验证,这样的人,教室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讲课的场所,他们天天站在教室里,却从来不能影响到教室,40平米的教室永远只有40平米。
而雷夫老师的教室却是无比的宽敞,与这位外老师比起来,我心理很惭愧,开学仅仅三天,卫生纪律学习已经开始压上了他们,与外老师的学生相比,我的孩子显得无比的可怜,这是我在操作着,可是我又是被谁操纵着呢以后要尽量向这位外老师学习,让56号教室的根基延伸到我家,给孩子们一个自由舒张,健康成长的乐园。
什么也阻挡不了一个有创意,有奉献精神的老师。我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不停地进出于各个图书馆为孩子们借书看。在离开某个图书馆后的一个小时内,我会改头换面地再次进行借同样的书,有时会戴上眼镜,有时会戴上帽子,有时还会戴个假胡子。
正如雷夫老师所说:即使规矩阻碍了你,假如你真是一个好老师,无论怎么样都会为孩子们争取每一个机会。当然,我们也能很明显地看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优秀的教师不得不放弃的原因。如果没有这么多不必要的,可笑的障碍,我们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了爱,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觉得教书枯燥是因为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太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却忘了教师是一个讲究奉献的职业 ,忘了要梦想成真首先必须要对梦进行投资。
正如所说:唯有出自内心的关怀与真爱,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其实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相信只要努力改变用心去做,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
读后感五十六教室 篇11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八小学王新艳
这本书的吸引我眼球的是“奇迹”,“这个教室产生了什么奇迹,怎么才会产生奇迹,”这两个问题是激励我读完这本书的动力,我专门买了这本书细细看,感想良多。摘下以下几段话做为读后感。
一、奇迹**于对教室的认识。
教室前后不超过40平方米。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可以继承积淀数千年的知识,流动师生的思维。正是由于教室里有了鲜活的人“教师和学生,所以它不会是静止的,它是灵动的,它可以穿越墙壁,让心灵和灵魂飞出教室,飞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它是如此充满活力,每天都能上演无数精彩的教育故事,迸发出无数智慧火花。
在这个课堂上,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也许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的课堂无限,创造奇迹。做一个好老师真的很难。做一个好老师很累,但一定很快乐。工作十多年来,我也遇到过各种学生和各种教育问题,每天都为这些问题头疼。在这期间,有失败,绝望和喜悦。
怎样才能走出这种痛苦?仅靠一腔热血是不可能的,这迫切需要科学的指导。多阅读班主任之友,多多请教老教师成功经验,多和学生沟通,也许可以拉近和孩子们的心灵的沟通。
二、奇迹来自不懈努力。
不要相信捷径,不要相信快速成功,不要相信白手起家,没有人能在这个世界上随便成功!
正如书中雷夫?艾斯奎斯的原话所说:“天才都是10%的天赋加上90%的努力”,不管是雷夫本人,还是他培养的学生们,其成就和成功其实都来之不易。
以拉尔夫为例:在过去的26年里,他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56教室度过,其中许多时间是工作之外的私人时间。他说:
“几乎每年48周,每周6天,每天12小时,我和五年级的学生都会涌进我们那可怜狭小的教室里,沉浸在莎士比亚、代数和摇滚的世界里”。“我希望读这本书的人能够认识到,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三、奇迹来自于爱心。
爱心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我无法想象没有爱的老师会对学生造成多大的伤害。很难指望没有爱心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为社会做出多大贡献。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
比如想方设法为孩子们筹集外出游玩的资金,利用业余时间短期工作筹集资金,组织孩子们的生日聚会等等。我们看到,他真正地把个人的生命与教育事业完全融合在一起,完全把个人的一切都献给了他的学生。这种精神是无限崇高伟大的,也是他事业最终成功的核心,也是他不断创新、无私奉献的动力。
如果没有爱和热情,他在这些孩子身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会像26年来的一天那么多。
没有爱心和热情,他不会在早年自费支付所有学生的旅费。为此,他甚至愿意做任何能找到的兼职工作,哪怕只是为班上的学生多挣一块钱。
没有爱和热情,他成名后就不会坚持那间破教室了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雷夫老师所创造的奇迹或许我们现在无法企及,但是,雷夫老师就是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了,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只要我们有爱心,注意细节,养成习惯,好好反思,我们也可以成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