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篇1
县文化服务志愿者大力弘扬“奉献、友爱、进步、互助”的自愿精神,不断开拓工作领域,以县文广局志愿者为主体的县文化服务志愿者正向持久、规范、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一、注重队伍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为切实把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把自愿服务意识和回报社会理念深入基层、渗入民心,我县成立了文化服务自愿领导小组及多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先后开展了送戏、送电影等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得到文化志愿者的积极响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开展各种文化宣传活动,确保县文化服务正常有序。
先后开展了送戏下乡70多场,送电影下乡1000多场,送春联下乡,免费开放书画、摄影30多场等各种文化活动,共计服务对象60多万人次。
今后,服务志愿者将一如既往做好文化自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志愿者队伍,增强志愿者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者服务技能,实实在在的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文化自愿服务。
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篇2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数不清的敬老、爱老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为了传承和宏扬敬老爱老的美德,xx社区在12.5国际志愿者服务日来临前夕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
在社区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力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集中体现,有助于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目标的落实,并在全社会营造出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社区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社区在接到上级的通知之后,立即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党总支刘书记亲自做了工作部署。刘书记强调,敬老爱老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人类尊重自己的重要表现,组织好此次“敬老爱老”活动,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敬老意识,有助于推动xx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广泛进行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为了营造浓厚的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社会环境,社区根据实际情况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尊老、敬老、助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大力宣传社区辖区内的敬老养老助老先进典型,积极营造浓厚的敬老爱老氛围。社区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标语、传单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社区党员和居民参与敬老爱老活动的积极性。
xx社区在12月5日利用社区板报、条幅等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条例》,让全社会都来关爱老人、尊敬老人、孝敬老人。
三、集中开展,分层落实
社区分层、分步实施“六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家政服务,组织巾帼志愿者到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中,帮助清洁室内卫生,陪老人谈心聊天;开展一次节日慰问,组织学生志愿者到敬老院、光荣院,为老人送去节日食品,开展联欢活动;开展一次医疗义诊,组织医疗卫生志愿者深入基层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保健咨询和常见病治疗;开展一次心理辅导,组织心理专家义务为老人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帮助他们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开展一次户外健身,组织青年志愿者陪伴老年人观景赏花、登山健身;开展一次文娱活动,组织职工志愿者依托社区文艺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日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活跃老年人的节日生活。
“六个一”活动逐层落实,螺旋上升,使社区工作人员和青少年在经常化、递进化的`轨道中,道德品质不断积淀,道德境界不断升华。
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注重实效
(一)社区组织青年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为空巢老人、特困老人做一个义务服务,为空巢老人理发7次,清扫卫生19次,聊天、测量血压60余人。
(二)12月5日,社区组织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来到公园游览。公园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老人们,很多人拿出相机拍照留念。老人们纷纷表示,社区组织的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社区的温暖。
xx社区举行的这次敬老爱老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的敬老爱老助老意识,营造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丰富了广大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真真正正落到了实处。
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篇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XX县建设了一支有专业技能和志愿精神的群众文化工作队伍,本着“奉献社会、志愿服务、关心他人、共同进步”的准则,旨在响应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城乡群众提供专业性、公益性、经常性文化服务,推动了我县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通过一些列的志愿者文化服务活动,展示志愿者的风采,展示新时代志愿者的良好精神风貌,使人们更加了解志愿者这个特殊的群体,扩大志愿者群体的影响力。同时也丰富志愿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志愿服务的发展,为创建科学、高雅、和谐的平顺文化贡献力量。
一、参加文化下乡演出
此活动旨在推进城乡文化建设,提升文化的感召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丰富农村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协调群众文化发展,为农村创造和谐温馨的生活和文化氛围,帮助广大农民更快更好地投入到的生活当中去。
此项活动的开展,共参与文艺演出44场,编排文艺节目26个,进入12个乡镇36个村庄演出,服务人次达1万2千人次,节目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文艺演出多在露天席地进行,老百姓看了觉得亲切、贴近,多数节目采用编演身边的人和事,反映良好,都说唱自己人演自己事比看电视剧、电影的大戏更有趣,同时自愿者也和百姓一起吃饭聊天,问长问短,使自愿者在活动中放下心情投身农村,走到百姓家炕头,觉得是一次生活体验,又是创作素材的收集大好机会。为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农村文化氛围贡献出了力量。
二、送出一本书、贡献一份热
关注农村,凝聚爱心,为农村架起一道了解外面世界的桥梁;为农村的群众,建立起爱心书社。将志愿者的精神发扬光大,使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人心的温暖,享受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此活动一经开展,得到县乡各级领导重视,自愿者的积极响应,深入农家书屋开展图书登记,发现现配书籍的不足之处,积极调拨农民急需的图书6400余册,开展当面传授知识,开展文化讲堂,积极为群众解答问题,突出解决农村种植、养殖、手工艺、土木建筑等知识传授讲课活动,同时把当时解决不了的重点问题收集整理成册,递交给相关部门的学科技术人员,请专家予以传授。共开展讲座24期,服务群众3650人次,解答技术问题42条,充分保障了图书下乡知识。
投送整个链条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为农村的人民群众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送一本书,献一份热。
三、文化艺术传递
结合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展示,通过开展教、传、授活动,辅导农村开展文化节目创作、编排,实现文化站、文化室、文化户联合资源的配置,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培养农村人民群众搞文艺的基本水平,从身边的人和事写起,结合生产生活的普遍性,把生活搬上舞台、融进文艺当中,针对性开展创作指导活动6次,辅导农村业余文艺创作人员65人,开展文艺节目编排辅导9次,辅导120人次,编排节目9个,主要集中于农民喜欢的戏曲联唱、潞安鼓书、秧歌等题材,节目短小精干深受广大群众喜欢。
四、志愿者互联成果斐然
文化志愿者根据业务特点分成四个组,在实际服务当中,各组通过协调员相互配合完成工作任务,对于热点问题通过召开讨论会解决,科技下乡工作组通过编排快板、数来宝等节目开展宣传活动,既可以将科技知识传授又能增强老百姓学知识的兴趣,便于理解便于掌握,图书服务组可以通过科技专业人员开展农村科技讲座活动,编印宣传资料发放,从书本到讲授再到田间的服务模式,这种三合一的服务模式可以使农民拿得到、学得快、好实践,带动一个地方带动一批人,把文化志愿者下乡活动开展的有实效、有成就、有根基。
志愿者活动是年内的新事物,我们也是逐步进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要使工作有成效,还要使我们的活动受欢迎,每年带动一个点,不仅要把文化知识传授给农村,还要让农民学会自主学文化办文化管理文化,依托文化站、文化室、文化户的带动作用,做成一个文化网络,跳出小圈圈成就大视野。
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篇4
2022年,xx街社区按照西大街街道办事处的总体部署,在社区党总支部的直接关心和领导下,全面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两区”建设的发展目标,以“居民受益、让群众满意”为中心,以“社区以民为本,民以社区为家”为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形成较为完善的青年志愿服务网,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得到辖区广大青年的积极响应和上级领导及广大居民的充分肯定。现将2022年xx街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善制度建设,健全服务机构
经常性志愿服务项目有:功课辅导、宣传、劝导、培训工作、文化艺术、助残、助老、劳动服务、环境保护、体育活动及其他。而在西大街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在上级团组织的大力支持下,以社区支部牵头,形成了以社区支部书记兼任社区志愿服务站管理员、社区主任为服务站站长的良好组织格局。
二、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法,精心组织志愿活动
2022年xx街社区志愿服务站以活动为载体,抓好社区理念培育,以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社区文明为目标,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任务,坚持在社区居民和广大青少年中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爱国、诚信、守法、知礼”现代公民教育,营造良好的社区思想氛围。社区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如下:
1、1月24日,xx街社区开展爱心暖冬进社区活动,活动现场为辖区17名困难党员、低保户、残疾人和特困群体发放了共计5100元的爱心帮扶金,通过辖区非公党组织的爱心之举,让辖区困难群体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生活的幸福。
2、3月5日,西大街街道xx街社区组织辖区已婚育龄妇女在社区服务中心参加春季免费身体健康检查。
3、值此植树节来临之际,3月11日上午,xx街社区组织辖区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4、为了进一步绿化美化社区环境,宣传绿化基本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种绿、爱绿、护绿”意识,3月28日下午,xx街社区联合辖区育苗幼儿园开展“爱绿护绿·共建家园”活动,xx街社区工作人员和育苗幼儿园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5、随着生活水平地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身健康,对眼睛、血压等的健康尤为关注。4月9日上午,xx街社区联合普瑞眼科医院在xx街小游园组织发起爱眼活动,为辖区内居民免费义诊。
6、为了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党员志愿者先锋模范发挥引领作用,西大街街道xx街社区于4月17日下午开展了“党员志愿者集中服务日”活动。来自xx街社区“党员家门口服务队”党员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7、5月9日下午,xx街社区协同艾格眼科医院在xx街小游园组织开展“曙光行动白内障免费复明工程”,为辖区内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健康筛查,并安排符合条件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
除此,社区还组织志愿者开展了法律咨询、健康知识宣传等系列活动。
xx街社区志愿服务一定会在今后志愿服务活动中,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使社区居民群众逐渐形成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积极向上、敬老爱幼、邻里和睦的良好风尚,为我社区在做好大量的团委志愿服务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努力营造社会关心、人人关心的良好氛围。
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篇5
xxx社区妇联在淝河镇妇联的指导、帮助下,几年来,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切入点,以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心妈妈”巾帼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引导广大大社区成员踊跃参与服务社区、服务妇女儿童、服务邻里的各类志愿活动,社区巾帼志愿服务成效不断扩大。
一、广泛宣传,不断扩大志愿者服务队伍
20xx年社区妇联向居民发起了“弘扬新风尚,为他人奉献一片爱心”的倡议号召居民、妇女朋友们参与到“爱心妈妈”志愿服务行动中,用知识、技能、和体能,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社区妇女积极踊跃参加,组建了xxx社区“爱心妈妈”巾帼志愿者队伍,目前有2支巾帼志愿者队伍,志愿者100余人,活跃在社区治安巡逻、环境美化、和谐促进员、文化活动、邻里互助等各个领域,为维护社区稳定、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
xxx社区妇联,创造性地推动巾帼志愿服务实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巾帼志愿活动的独特魅力。为了配合全区美好乡村田园都市建设,社区妇联积极开展“清洁家园、美丽包河、巾帼争先”专项行动,召开动员会,社区广大巾帼志愿者和家庭以“居屋靓化、楼道净化、庭院绿化、社区美化”为目标,发挥女性勤快、手巧、心细、爱清洁的优势,积极清理“小家”环境卫生、参与“大家”文明创建,在此次评选“最美星级家庭和最美星级家庭主妇”活动中社区巾帼志愿者刘贤凤喜获荣誉称号,不仅让“清洁家园、美丽包河、巾帼争先”活动深入人心,同时为美丽包河做了一点贡献。为迎接合肥市“创城”活动,做好创建工作,社区巾帼志愿们成立了“三线三边”环境卫生服务队,由社区妇联组织的50多名巾帼志愿者出现在社区的各个角落,有的清理绿化杂草,有的铲垃圾,有的清除路边、楼道小广告,有的在擦拭小区楼道口的垃圾桶,为社区改善整体环境做出贡献,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在活动中,巾帼志愿者们还充分动员广大妇女和家庭自觉从身边做起,人人参与、家家行动,以实际行动营造整洁文明的社区环境,为社区“三线三边”活动做出应尽的贡献。
三、打造品牌,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xxx社区妇联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努力塑造巾帼志愿活动品牌,提升了巾帼志愿者的影响力。
“爱心妈妈”和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为关心留守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爱心妈妈们积极策划,充分发挥留守儿童活动室的功能作用,动员社区“爱心妈妈”在空闲时间引领留守儿童读好书,督促指导留守儿童多读书,培养激发了他们的读书兴趣,掀起了读书热潮,促进辖区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进入暑假,不少忙工作的父母开始头疼孩子的看管问题,而在淝河镇xxx社区,由社区妇联组织的“爱心妈妈”和大学生志愿者为家长们解决了这一难题。社区“留守、流动儿童暑期快乐学堂”于小朋友们暑假期间正式开班,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游戏,度过快乐的暑期时光。社区“快乐学堂”每周一、三、五下午三点到六点,由社区9名社区“爱心妈妈”和大学生志愿者对暑假在家的社区内留守、流动小朋友,免费开展暑期作业辅导、课外阅读、美术兴趣班等活动。“快乐学堂”现在每次都有二三十小朋友参加活动,爱心妈妈们表示,快乐学堂的举办意义不仅仅是为小朋友们提供活动的场所,而是让留守流动儿童们通过学习、游戏交到更多的朋友,让留守、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内心上不在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