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假期实践报告 篇1
题记:按照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领导办公室的安排,本人和其他学员共六人于 2009年10月20日--12月20 日到天津市海河中学参加实践,指导教师为海河中学卞永海校长。卞校长和他的团队非常重视这次活动,他们为我们的实践活动做了精心的安排,有讲座、有参观、有观摩、有座谈,他们毫无保留的向我们打开学校的大门,让我们对海河中学的历史与未来有了充分的了解。卞校长以教育家的情怀向我们倾心传授自己的教育思想与雄伟的理想和抱负,他为我们亲自上示范课,他对教育的激情、执着与追求深深的感染了我们,他为我们每个人的研修专题都能够给予深邃的指引,让我们在短短的时间内都有很大的提升。下面是我学习汇报的一个专题,是通过这次实践得到的一些认识,在此向我们的指导教师卞校长、为我们讲座的王副校长、张副校长、负责与我们日常联系的郭老师以及海河中学的全体教师表示忠心的感谢!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没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了,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就与学生学习成果的核心要素,没有文化上的支持,单纯靠政策和命令从外部来改进学校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所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每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
一、学校文化在历史的积淀中孕育
提到学校文化,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学校文化?在调查中有的校长把学校的文化理解为学校制度建设或者是墙壁文化,这显然是片面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指出:“学校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包括员工,下同)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同样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
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天津市海河中学就有着百多年辉煌的兴学历史。1873年,这里曾作为海军教习所,首开近代新学之先河;1886年,天津海关投资在这里兴办了博文书院;1895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就在这片土地上创办,当时的名字叫北洋西学堂,就是现在的天津大学前身;到了19XX年,德国政府又委任德国人博尔克在这里创办了德华学堂。1924年建立直隶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1968年更名为天津市海河中学。
在100多年的兴学历程中,海河中学孕育了丰厚的教育文化底蕴。学校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朴毅敬诚”的校风和“进德修业”的学风。在八九十年代形成了“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校训,“勤奋学习、尊师守纪、爱国爱校”的校风,“勤奋、刻苦、互助、争先”的学风。 海河中学特有的文化为天津教育留下了更多辉煌与精彩,这里培养出了中科院院士、中国著名化学家陈茹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著名作家航鹰,著名导演毕力,民族英雄吉鸿昌的女儿、曾任天津市政协常委的吉瑞芝,中国首位赴非洲女大使赵宝珍,六次打破女子定点跳伞世界记录的著名跳伞运动员耿桂芳和女将军晁福寰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二、学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为什么很多历史上的名校现在却默默无闻了呢?学校文化需要继承,更需要发展。卞校长说:“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如果坐享前人遗留的文化成果,脱离时代脉搏,即使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也会成为长足发展的桎梏。”“实现从历史名校到现代名校的跨越,用心智为再创海河中学百年辉煌奠基,是当代海河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放置在时代背景下重新验证,做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包括继承、发展和创新,让海河中学像凤凰涅磐一样实现新的腾飞,这是面对学校一百多年兴学的厚重历史,我们必须做出的抉择。”
学校文化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面对这一段段厚重的历史,面对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厚重文化沉淀,如何依靠学校文化的运作能力,即学校的文化力来塑造学校的品牌,进而以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为学校创造发展空间,是摆在每一所学校面前的一个问题。
海河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卞校长提出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大爱无声的奉献精神,有容乃大的合作精神和育才树人的社会责任感为内核”的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秉承“朴毅敬诚”的校训、“进德修业”的学风和历经磨砺而形成的“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海河精神,形成科学与人文并重、以‘生命卓越’为主体的学校文化,并使之成为师生追求、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为凝练学校文化底蕴,学校成立了校史办公室并作为常设机构,准备用3~5年的时间整理出完整的海河中学校史,近期将编辑出版学校校史校本教材,总结海河中学的兴学经验和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天津近代教育发展文脉。对海河中学文化的传承发展,学校构建了“一馆两书三会”的文化建设框架。一馆即教育博物馆,其中百余件教学仪器(其中有四十多件一百多年前的教学仪器)见证着天津近代教育发展的历程。最近准备创立天津近代百位教育名家博物展。两书即每年各出版一部反映海河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教师丛书和学生丛书。三会即专题音乐会、运动会和学术年会。
中学假期实践报告 篇2
烧木炭上传统项目,相信大家没有烧过木炭的。冬天,放一火盆,加入木炭引着,一群人围着火盆聊天、吹牛、身上暖暖的,多好啊!而且,用木炭烤出来的腊肉,肉质晶莹滴透,可谓人间美味。
然而木炭要靠人来烧的,要有木炭窑,木材放入窑中密封,窑下面烧大火,让窑里面的木材受高温炭化,然后待冷却,再取木炭。
第二天,我就和爸爸来到了山上,我们找到了一块宽广的平地,这就是我们挖坑的地方了,首先,我们挖了一个长2米,宽1米的坑,我们又找来了木材,锯成2米的木条做烧炭用,我们还找来了几捆干木材和嫩树叶。一切材料都已经准备就绪了,我们就开始把这些材料放在一起烧了。
放较底下的当然是干材了,然后把烧碳用的木头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叠放在干材上,再把嫩树叶覆盖上去,较后盖上一层土,只留一头用于点火。一切准备就绪后,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高兴地说,“爸,我来点火。”
“好的”,我拿来打火机点燃了干材,一刹那间,滚滚白烟就升起来了,虽然这个时候没有太大的风,但是,那浓烟好像是专门更我作对似的,我到哪里它就更到哪里,害我无处可躲,直叫我泪流满面,哎!烧碳的确不简单啊。
然而,刚刚放的干材不足以把湿的木头烧到火候,所以还必须随时添些干材,我和爸爸两人轮流着来,每次都弄得我们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为什么事而哭呢!待我们估计炭火不会灭的时候,我们找来嫩叶把点火的口封住,照样的也盖上了土。第一天的工作基本完成了,就待第二天木材炭化了就取出来了。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累得我腰酸背痛的,然而我的心中还是乐滋滋的,夜里还梦见了一筐黝黑发亮的木炭。
第二天的清晨依旧是在冷冷的寒风中来了,暖暖的被窝实在是让我眷恋。这个时候,老爸叫我了,“起来了,我们去收木炭了!”天气虽冷,但一想到我的木炭,我就有了起床的勇气,马上爬起来随老爸去捡炭了。炭坑仍然冒着轻烟,然而,现在的烟已经表示那么呛人了,却发出了淡淡的清香。
轻轻地拨开土层,上层的木炭就露出来了,有的还有火星,我欲把它扔到水里,老爸赶忙制止了我,“木炭放到水中会吸水过多,而且泛白导致质量下降,只需要用一点点水浇灭就行了。”
“哦,我知道了。”
一个上午下来,我们终于把木炭捡完了,一过称,足足有一百多斤。接下来就拿到集市上去卖了,不想一到集市,就有一个老板说我们的木炭油光发亮,质量上成,一下子就全要了,没想到卖得那么顺利。我心里那高兴劲就甭提了。
看到自己烧出来的一根根木炭,我不禁想起了人生,人生就是一段从头烧到尾的木炭,从生下来那天起开始由父母点燃,一直烧到死亡那天,我们不断获取燃烧的质量促使自己能燃下去,这个能量的大小较终形成了我们一生中的亮点。
这个比喻是有点俗气,不入雅,但在我看来,却非常真实贴切。木炭的特性就是只要有火,就能燃烧,如果炭质量好的话,当然就会给人更多的温暖与热量。而且单独的一根木炭是很难烧得好的,必须要几根一起,才能较后烧起熊熊烈火。如木炭般的人生必然是简单而有力的,专一而奋进的,温暖而又热烈的。
按照佛教里的说法,人生原本是简单的,简单才是真实的,真实的才是可把握的,可把握的才是有价值的。看过很多普通老百姓的人生,其实还是简单。只不过我们燃烧的方法与能量不同罢了。就人生而言,我们都是木炭一根。
中学假期实践报告 篇3
关于中学假期实践报告
题记:按照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领导办公室的安排,本人和其他学员共六人于 2012年10月20日--12月20 日到天津市海河中学参加实践,指导教师为海河中学卞永海校长。卞校长和他的团队非常重视这次活动,他们为我们的实践活动做了精心的安排,有讲座、有参观、有观摩、有座谈,他们毫无保留的向我们打开学校的大门,让我们对海河中学的历史与未来有了充分的了解。卞校长以教育家的情怀向我们倾心传授自己的教育思想与雄伟的理想和抱负,他为我们亲自上示范课,他对教育的激情、执着与追求深深的感染了我们,他为我们每个人的研修专题都能够给予深邃的指引,让我们在短短的时间内都有很大的提升。下面是我学习汇报的一个专题,是通过这次实践得到的`一些认识,在此向我们的指导教师卞校长、为我们讲座的王副校长、张副校长、负责与我们日常联系的郭老师以及海河中学的全体教师表示忠心的感谢!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没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了,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就与学生学习成果的核心要素,没有文化上的支持,单纯靠政策和命令从外部来改进学校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所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每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
一、学校文化在历史的积淀中孕育
提到学校文化,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学校文化?在调查中有的校长把学校的文化理解为学校制度建设或者是墙壁文化,这显然是片面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指出:“学校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包括员工,下同)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同样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
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天津市海河中学就有着百多年辉煌的兴学历史。1873年,这里曾作为海军教习所,首开近代新学之先河;1886年,天津海关投资在这里兴办了博文书院;1895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就在这片土地上创办,当时的名字叫北洋西学堂,就是现在的天津大学前身;到了19XX年,德国政府又委任德国人博尔克在这里创办了德华学堂。1924年建立直隶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1968年更名为天津市海河中学。
在100多年的兴学历程中,海河中学孕育了丰厚的教育文化底蕴。学校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朴毅敬诚”的校风和“进德修业”的学风。在八九十年代形成了“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校训,“勤奋学习、尊师守纪、爱国爱校”的校风,“勤奋、刻苦、互助、争先”的学风。 海河中学特有的文化为天津教育留下了辉煌与精彩,这里培养出了中科院院士、中国著名化学家陈茹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著名作家航鹰,著名导演毕力,民族英雄吉鸿昌的女儿、曾任天津市政协常委的吉瑞芝,中国首位赴非洲女大使赵宝珍,六次打破女子定点跳伞世界记录的著名跳伞运动员耿桂芳和女将军晁福寰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二、学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为什么很多历史上的名校现在却默默无闻了呢?学校文化需要继承,更需要发展。卞校长说:“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如果坐享前人遗留的文化成果,脱离时代脉搏,即使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也会成为长足发展的桎梏。”“实现从历史名校到现代名校的跨越,用心智为再创海河中学百年辉煌奠基,是当代海河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放置在时代背景下重新验证,做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包括继承、发展和创新,让海河中学像凤凰涅磐一样实现新的腾飞,这是面对学校一百多年兴学的厚重历史,我们必须做出的抉择。”
学校文化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面对这一段段厚重的历史,面对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厚重文化沉淀,如何依靠学校文化的运作能力,即学校的文化力来塑造学校的品牌,进而以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为学校创造发展空间,是摆在每一所学校面前的一个问题。
海河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卞校长提出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大爱无声的奉献精神,有容乃大的合作精神和育才树人的社会责任感为内核”的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秉承“朴毅敬诚”的校训、“进德修业”的学风和历经磨砺而形成的“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海河精神,形成科学与人文并重、以‘生命卓越’为主体的学校文化,并使之成为师生追求、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为凝练学校文化底蕴,学校成立了校史办公室并作为常设机构,准备用3~5年的时间整理出完整的海河中学校史,近期将编辑出版学校校史校本教材,总结海河中学的兴学经验和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天津近代教育发展文脉。对海河中学文化的传承发展,学校构建了“一馆两书三会”的文化建设框架。一馆即教育博物馆,其中百余件教学仪器(其中有四十多件一百多年前的教学仪器)见证着天津近代教育发展的历程。最近准备创立天津近代百位教育名家博物展。两书即每年各出版一部反映海河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教师丛书和学生丛书。三会即专题音乐会、运动会和学术年会。
中学假期实践报告 篇4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没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了,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就与学生学习成果的核心要素,没有文化上的支持,单纯靠政策和命令从外部来改进学校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所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每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
一、学校文化在历史的积淀中孕育
提到学校文化,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学校文化?在调查中有的校长把学校的文化理解为学校制度建设或者是墙壁文化,这显然是片面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指出:“学校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包括员工,下同)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同样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
二、学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为什么很多历史上的名校现在却默默无闻了呢?学校文化需要继承,更需要发展。卞校长说:“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如果坐享前人遗留的文化成果,脱离时代脉搏,即使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也会成为长足发展的桎梏。”“实现从历史名校到现代名校的跨越,用心智为再创xx中学百年辉煌奠基,是当代xx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放置在时代背景下重新验证,做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包括继承、发展和创新,让xx中学像凤凰涅磐一样实现新的腾飞,这是面对学校一百多年兴学的厚重历史,我们必须做出的抉择。”
学校文化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面对这一段段厚重的历史,面对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厚重文化沉淀,如何依靠学校文化的运作能力,即学校的文化力来塑造学校的品牌,进而以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为学校创造发展空间,是摆在每一所学校面前的一个问题。
xx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卞校长提出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大爱无声的奉献精神,有容乃大的合作精神和育才树人的社会责任感为内核”的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秉承“朴毅敬诚”的校训、“进德修业”的学风和历经磨砺而形成的“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精神,形成科学与人文并重、以‘生命卓越’为主体的学校文化,并使之成为师生追求、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为凝练学校文化底蕴,学校成立了校史办公室并作为常设机构,准备用3~5年的时间整理出完整的xx中学校史,近期将编辑出版学校校史校本教材,总结xx中学的兴学经验和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天津近代教育发展文脉。
对xx中学文化的传承发展,学校构建了“一馆两书三会”的文化建设框架。一馆即教育博物馆,其中百余件教学仪器(其中有四十多件一百多年前的教学仪器)见证着天津近代教育发展的历程。最近准备创立天津近代百位教育名家博物展。两书即每年各出版一部反映xx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教师丛书和学生丛书。三会即专题音乐会、运动会和学术年会。
中学假期实践报告 篇5
题记:按照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领导办公室的安排,本人和其他学员共六人于xx年10月20日--12月20日到天津市海河中学参加实践,指导教师为海河中学卞永海校长。卞校长和他的团队非常重视这次活动,他们为我们的实践活动做了精心的安排,有讲座、有参观、有观摩、有座谈,他们毫无保留的向我们打开学校的大门,让我们对海河中学的历史与未来有了充分的了解。卞校长以教育家的情怀向我们倾心传授自己的教育思想与雄伟的理想和抱负,他为我们亲自上示范课,他对教育的激情、执着与追求深深的感染了我们,他为我们每个人的研修专题都能够给予深邃的指引,让我们在短短的时间内都有很大的提升。下面是我学习汇报的一个专题,是通过这次实践得到的一些认识,在此向我们的指导教师卞校长、为我们讲座的王副校长、张副校长、负责与我们日常联系的郭老师以及海河中学的全体教师表示忠心的感谢!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没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了,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就与学生学习成果的核心要素,没有文化上的支持,单纯靠政策和命令从外部来改进学校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所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每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
一、学校文化在历史的积淀中孕育
提到学校文化,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学校文化?在调查中有的校长把学校的文化理解为学校制度建设或者是墙壁文化,这显然是片面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指出:“学校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包括员工,下同)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同样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
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天津市海河中学就有着百多年辉煌的兴学历史。1873年,这里曾作为海军教习所,首开近代新学之先河;1886年,天津海关投资在这里兴办了博文书院;1895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就在这片土地上创办,当时的名字叫北洋西学堂,就是现在的天津大学前身;到了19XX年,德国政府又委任德国人博尔克在这里创办了德华学堂。1924年建立直隶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1968年更名为天津市海河中学。
在100多年的兴学历程中,海河中学孕育了丰厚的教育文化底蕴。学校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朴毅敬诚”的校风和“进德修业”的学风。在八九十年代形成了“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校训,“勤奋学习、尊师守纪、爱国爱校”的校风,“勤奋、刻苦、互助、争先”的学风。海河中学特有的文化为天津教育留下了更多辉煌与精彩,这里培养出了中科院院士、中国著名化学家陈茹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著名作家航鹰,著名导演毕力,民族英雄吉鸿昌的女儿、曾任天津市政协常委的吉瑞芝,中国首位赴非洲女大使赵宝珍,六次打破女子定点跳伞世界记录的著名跳伞运动员耿桂芳和女将军晁福寰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二、学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为什么很多历史上的名校现在却默默无闻了呢?学校文化需要继承,更需要发展。卞校长说:“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如果坐享前人遗留的文化成果,脱离时代脉搏,即使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也会成为长足发展的桎梏。”“实现从历史名校到现代名校的跨越,用心智为再创海河中学百年辉煌奠基,是当代海河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放置在时代背景下重新验证,做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包括继承、发展和创新,让海河中学像凤凰涅磐一样实现新的腾飞,这是面对学校一百多年兴学的厚重历史,我们必须做出的抉择。”
学校文化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面对这一段段厚重的历史,面对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厚重文化沉淀,如何依靠学校文化的运作能力,即学校的文化力来塑造学校的品牌,进而以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为学校创造发展空间,是摆在每一所学校面前的一个问题。
海河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卞校长提出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大爱无声的奉献精神,有容乃大的合作精神和育才树人的社会责任感为内核”的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秉承“朴毅敬诚”的校训、“进德修业”的学风和历经磨砺而形成的“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海河精神,形成科学与人文并重、以‘生命卓越’为主体的学校文化,并使之成为师生追求、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为凝练学校文化底蕴,学校成立了校史办公室并作为常设机构,准备用3~5年的时间整理出完整的海河中学校史,近期将编辑出版学校校史校本教材,总结海河中学的兴学经验和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天津近代教育发展文脉。对海河中学文化的传承发展,学校构建了“一馆两书三会”的文化建设框架。一馆即教育博物馆,其中百余件教学仪器(其中有四十多件一百多年前的教学仪器)见证着天津近代教育发展的历程。最近准备创立天津近代百位教育名家博物展。两书即每年各出版一部反映海河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教师丛书和学生丛书。三会即专题音乐会、运动会和学术年会。
学校文化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目前,海河中学又拿出大手笔,联合媒体出款20万面向社会面向全世界征集“三风一训”,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这次征集是为了更充分挖掘新时期“三风一训”的丰富内涵,激发师生的爱校情结,凝聚人心,产生强大的精神支撑与行为导向,推进海河中学实现从历史名校到现代名校的跨越。同时也进一步凝练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构建海河中学特色的高品位的学校文化。
三、愿景和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根基
愿景可以理解为使命和目标,它决定着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被接受,通过所传达出来的关注点来激励老师和学生,而且决定各种资源的分配和流向,从而告诉所有的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使命和目标引导着人们的日常工作,还有一些其它概念则体现着学校文化更深层次的价值,如价值观。价值观是指学校的良知,它定义着一切行为以及人们所想所为的优与劣,好与坏。价值观并不仅仅是目标和结果,而是更深层的概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与原则,是每个师生为人处世的最高价值导向,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
海河中学的愿景就是“要实现从历史名校到现代名校的跨越”,“要用心智为学校新的百年辉煌奠基!”海河中学的办学宗旨是“以生命教育为核心,通过体验式教育,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素养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舍我其谁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奠基。”这个“舍我其谁”我认为就是海河中学学校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卞校长说:“海河中学文化建设的价值就是要使这样一所历史名校发展成为一所现代名校。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办学宗旨上作了一个新的理解和定位,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词就叫“舍我其谁”,这个词是经过学校领导班子的几次讨论加上去的。这四个字确实无法替代。因为海河中学之所以百年兴学不衰,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或者说是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师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有学校执着于教育内在规律,引领教育发展的百年兴学文脉。远到天下己任,近到学校“实现从历史名校到现代名校的跨越”,我们要求学生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认识。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提法有点狂。但如果我们的教育不狂,我们的孩子不狂,中国会有希望么?”
在这两个月的实践活动中,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海河中学的“舍我其谁”的精气神儿,“舍我其谁”已经成为“海河气质”,从学校领导到教师,从毕业的学生到在学的学生,从教学、研究、德育等各项工作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舍我其谁”已经成为所终身奉行的价值原则。
四、教师是学校文化的载体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一茬又一茬,教师队伍相对稳定,自然成为学校文化的载体,学校文化需要在教师去传承。教师队伍的水平影响着学校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制约着学校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海河中学秉承“教师发展就是学校发展”的理念,倾力打造管理服务平台、教师发展平台和学生成长平台,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他们近年来我们提出了一校两会三修和四个一的发展目标。一校指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天津师范大学合办了天津首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两会是要求教师既会教书,又会育人;三修是倡导教师修师德、修师能、修特色;四个一指的是“一个课题、一门课程、一本教材、一个成功教师”为主线的教师成功计划,还对教师提出了6个字发展目标即“健康,快乐,成功”。
提升教师水平的关键是培养起一支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海河中学分期分批地组织一线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学习与深造,开展“高校进修”“研究生课程培训”“专家引领”“新课程研讨”等一系列校本研修活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针对在实施新课程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关于新课程理念与操作范例的大型培训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普及了新课程理念,更强化了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教育科研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学校还组织近百位骨干教师整理自己在新课改实践中的成功案例,编辑出版了《新课程探索与实践》课例专集,同时还为特级教师邢永庆、于大中出版了个人专著《中学生古汉语字义辨析》《让学生感悟数学》,使他们几十年辛勤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与科研成果得以传承。
他们提出“给教师最好的福利是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组织全校教师参加执行力的培训。面对三校合并,这样的培训,有利于使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迅速容入海河中学的文化氛围中,使学校的文化、目标、价值观得以很快认同并传承给每一位学生。
五、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塑造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我认为可以补充一点,校长不但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更应该是文化上的领导,是学校文化的塑造者。
学校的特色由学校文化来体现,校长的责任在于培育学校优秀文化。有人说好校长等于好学校,也有人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可我并不敢苟同,好校长也好,灵魂也罢,都没有跳出"人治"的层次。我认为,学校的灵魂应该是学校的核心文化核心价值观,好校长应该是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当然并不是当了校长就自然能够塑造学校文化,那得有真东西、真本事、真思想、真胆识、真魄力、真眼光、真干劲,我们的指导教师卞永海校长就是当之无愧的海河中学的文化的塑造者。
从卞校长的身上,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其“舍我其谁”的“海河气质”,作为校长,他能够准确的抓住海河中学历史发展的命脉,适时的提出“实现从历史名校到现代名校的跨越”、“要用心智为学校新的百年辉煌奠基!”的目标,使海河中学的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他实施高中示范校建设工程、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三大战略:国际视野、特色发展、全国占位;四个策略:一个共识、两个常抓、三足鼎立、四维联动;五个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构建了海河中学新的文化体系。他不但为海河中学设计了新的校舍,也为未来准备好了“学校现代化网络管理平台”。目前的管理系统是以师生为中心构建的,共分为四个平台,分别是学生成长平台、教师发展平台、学校管理服务平台和家校(包括社区)平台。在这个系统中,每位教师都有一个工作站,每位学生都有一个虚拟空间,学校管理、教师教学教研、学生发展等全方位的信息都能及时量化。该系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评价,有利于对降低教师的劳动成本,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如如果自己的教案被别的教师采用,则会得到相应的良化分数,即使退休了还能照样拿钱)。目前该系统的管理平台已经很很成熟了,学生评价已经在精英实验班开始实验,为每一位实验班学生配备用于自主学习的笔记本一台,最大限度地实现实验班全信息化教学,随着新校区的建设,这个平台将全面实施。该平台在思想上是一个创新,在应用上是一个突破。虽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不断优化,但是其应用价值和美好的前景已经显现出来。
海河中学从软件到硬件都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坚信,在卞校长的领导下,海河中学在推进教育均衡化,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事业中,必将创造中国教育的奇迹,成就教育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