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后感精选

2024-10-24 15:30:23 《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后感

《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后感 篇1

在《论教养》原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学会做一个有教养和真正风度的人,只是建立在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包含关系上。普遍都认为教养是一个人立世的基础之一,体现在言行举止之中。

言,可理解为不去顶撞他人,说话前三思,不出口成脏。对他人说话时要有好的态度,有好的耐性,不说诋毁他人人格尊严的话。从“言”上做到尊重他人。

行,可理解为做事扯及到他人利益的时候,尽量以他人的利益为重较好,多为他人考虑考虑,做事情严谨些总不会有太坏的地方。从“行”上做到尊重他人。

举止,可理解为有姿态,风度。剖析一下就是态度和气度。也就是说他还要有好的态度以及一颗包容心,毕竟宰相肚里能撑船呢,以好的态度去看待和做好每一件事,还要学会包容别人的短处。这是从“举止”上尊重他人。

《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后感 篇2

1.(10分)阅读《获得教养的途径》节选并回答问题。

①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②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1)课文《获得教养的途径》的作者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代表作有《荒原狼》等。

(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作者在第①段里想要表达的观点。

(3)作者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在作者看来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读书人”?

(4)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加点词“戕害”在文中的意思是“伤害”、“损害”。

B.第②段中“读得太多可能有害”的原因是一味获取大量僵死的知识,脱离生活。

C.第②段指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不倾心于读书的现象,目的是为了点出书籍不应该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D.选文第①段、第②段采用了对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5)请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为例,谈谈对“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这句话的体会。

答案:

1.

(1)赫尔曼黑塞

(2)教养的获得以人性或人格为前提。

(3)在阅读中产生爱和生命的情感体验,能够尊重知识,能够获得的教养的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4)C

(5)阅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初读时,要理解文中的概念“送去主义”“闭关主义”“拿来主义”内涵较为不易,同时文中还借助一系列比喻来说明“拿来”的内涵,这是一大难点,对读者也无感官上的刺激;精读后才发觉内容中批判了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论点,至今仍然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后感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

2、方法层面:侧重“阅读方法”的探究与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层面: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纯正的读书观。

【教学设想】

1、本专题以“获得教养的途径”为话题,三个板块分别侧重“读”、“学”、“思”,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这三个重点,也要注意这三个方面并不能穷尽该话题,也就是话题的开放性为我们提供了“问题探讨”的更广阔的空间;

2、本课围绕“读书”展开,从文本内容上看,关键在于弄清两个基本问题:

1、读书之于修养的意义(即“读书的妙处”)

2、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即“读书的经验”);

3、从学习方式上看,力图呈现“问题探讨”的课型,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学习,较多采用“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质疑争辩”、“内省思辨”等学习方法;

4、从教学过程看,力争三维目标的交融与实现,既重认知的理解,又重方法的介绍和情感的渗透,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向青春举杯”专题中,我们体验青春的活力和责任,感受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进而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自然,我们就会追问如何成就自我,如何发展自我。毫无疑问,“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正尝试去做出回答。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专题中的第一个板块——“经典的力量”,看看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有什么好的建议。

2、破题:

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课文的标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教养”,在文中作何解释?它与“真正的修养”有何区别?“真正的修养”具有什么特性?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主要指什么?

提示:教养指“精神与心灵的完善”;教养是静态的,修养偏指在动态;修养具有无功利性和无终极性;作者认为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3、探究活动:

本文属于文化随笔,同时也属“节选”,文章层次并不明晰,但它围绕“读书”展开,从文本内容上看,关键在于弄清两个基本问题:

1、读书之于修养的意义(即“读书的妙处”);

2、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即“读书的经验”)。

A、让自己发现:

为什么说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呢?读书到底具有什么魅力,能成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我想归根结底,还在于去发现“读书的妙处”。

设置情境:请从文中摘出200字左右的文字,稍作改动和连缀,以“经典的力量”为中心,为电视文艺专题栏目——《读书》配一段画外音,要求符合情境,切实表现出“读书”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教师可设置一段背景音乐,让学生模拟朗读,意在增强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方法点拨:读书过程中,常有一见倾心的喜悦,常常觉得作者说到自己心里去了,说得自己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遇到这样的时刻,我们往往会勾画和摘录,以一种格言或语录的方式记录我们的收获。这种读书方法应该提倡。

B、与同伴交流:

明白了读书之于修养的重要意义,自然我们就该进一步追问读一些什么样的书,该怎样读书。通读全文,在“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这个问题上,作者有着怎样的经验和建议?

设置情境:校广播台邀请您作为嘉宾聊聊“读书”,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几条读书建议。请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阅读全文,依据作者的经验和建议,合作完成,要求条理清晰,言简意赅但内涵丰富。

(教师组织交流讨论,可让学生适当点评自己的建议,教师随机应变,随机突破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

示例:

1、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但必须是杰作;

2、杰作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3、读书永无止境,但不以数量为目标;

4、要不断读,要反复读;

5、从个性、人格的高度去阅读(要以爱、敬重、心灵去阅读)

方法点拨:读书过程中,常有相见恨晚,满卷余香之感,通篇摘抄往往并不可能,因此需要提纲挈领,勾勒要点,我们往往会概括和提要,以一种提纲或卡片的方式记录我们的收获,这是一种把书由厚读薄的方法。

C、和作者对话: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除了认同、接受,但也应有困惑、有感慨,甚至有反对,有和作者争论的冲动,这才是进入内心的阅读。

设置情境:假设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的首发式,作为读者的你拥有面对面向黑塞先生提问的机会,你会向他提出什么问题,或者想和他交换什么看法?(实际上,此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在阅读中联系自我、发现自我。)

1、通过读书,有了知识,有了文化,是否一定就有“教养”?

2、如果我们对那些富有盛名的杰作不感兴趣,可对眼下的流行文学感兴趣,那该怎么办?

3、有没有“旧书不厌百回读”进而“常读常新”的读书体会,能不能说说?

方法点拨:读书过程中,难免也会有生疑、困惑,甚至跳出来想与作者争辩的情形,我们应鼓励学生平等地与作者对话,而不是做“应声虫”,“跪着读书”。我们往往以评点的方式进行批注,这样也许才真正是思想层面的阅读。

D、向外部求证(作为课外作业):

我们个性化的阅读未必都是正确的,我们需要向老师同学请教,需要同别人交流印证,需要在同类型的文章中比较鉴别,在名家大家的赏析里涵咏体会,也许这样才会使“问题的探讨”趋于深入,才会使读书成为一种动态的发展,呈现“常读常新”的美丽景观。

鉴于时间关系,我们列举出以下一些资料,供同学们参读,同学们也应该善于去收集资料、搭建自己的学习的平台。

示例:

青年人的阅读【中国】余秋雨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美国】狄金森

张五常推荐读书的方法【中国】张五常

知识改变命运【中国】中央电视台……

4、结语: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后感 篇4

《论教养》是俄国作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揭示社会阶层的不公和道德沦丧为主题,通过对主人公弗拉基米尔·切尔巴科夫的描写,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

弗拉基米尔·切尔巴科夫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品德高尚却逐渐堕落的年轻人。文章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了弗拉基米尔逐渐迷失自我的过程。他在社交场合中追求名利和权力,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他所渴望的生活。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失去了自己真正的本性,被社会舆论和环境所左右,最终堕入道德的低谷。

通过弗拉基米尔的形象,作者成功地展示了社会中虚伪和道德沦丧的一面。他揭示了社会表面的光鲜和繁荣下隐藏的真相,呼吁读者反思并审视自身的价值观。弗拉基米尔的悲剧性命运是道德滑坡的缩影,也是整个社会道德危机的体现。

《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后感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经典的作用。

2、领悟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

3、让学生通过探讨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课文的中心意思。

2、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问题探讨,领悟文中语句的丰富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正值青春,意气风发,激情澎湃;我们拥有青春,情感丰富,充满理想;我们面对青春,敢以挑战者的姿态迎接一切,能理性地追问生命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努力从蒙昧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有教养的人。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人生。

二、预习检查

教养:①教育培养。②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修养:①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②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三、文本研习,理清思路。

1、研读第1自然段,思考获得教养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自我完善(非功利性)。(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研读第2自然段,思考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提示: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3、世界文学殿堂中的书籍浩如烟海,作品之丰富令人望洋兴叹,一个人穷生一生也不可能尽读,作者认为应该读哪些书呢?

提示:必须读杰作。

4、读杰作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有些文学作品只是使我们“散心消遣”,给我们以“虚假的慰藉”,读杰作能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杰作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人文精神的顶峰,阅读杰作可以给我们以无穷的精神享受。

5、研读第3段,思考怎样读杰作,读杰作的一个前提是什么?

提示:一定要带着一颗爱心,带着对知识的敬重去读。否则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就是戕害性灵。

6、研讨第4段,思考赫尔曼·黑塞为什么会想到写这样一篇文章来提倡通过阅读文学杰作来获得教养?

提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在娱乐场所消磨时光,醉生梦死,生活颓废(享乐主义)。

补充资料:代表着宗教冲动的禁欲与节制精神先是被世俗法制社会碾去了神学外壳;继而被工业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实用主义哲学和科技理性割断了它的超验纽带;最后,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和分期付款、信用消费等享乐主义观念又彻底粉碎了它所代表的道德伦理基础,将社会从传统的清教徒式“先劳后享”引向超支购买、及时行乐的糜费心理。(物质的诱惑) ——丹尼尔·贝尔(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7、研讨第6段,思考阅读有哪两种层次?

提示:

多数人

识字→读报

低级的阅读

少数人

识字→人类精神世界

真正的阅读

8、很明显,作者期望我们能开始真正的阅读,研讨第7段,思考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阅读者?

提示:反复阅读,精细、深入、举一反三地阅读。

9、为什么对一些杰作要反复阅读?

提示: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阅读经验的增多,生活经历的丰富,我们会对杰作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会从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

四、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理解作者观点。

1、为什么黑塞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提示: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他认为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2、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你如何理解?

提示: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问题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五、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讨论研究,我们明白了读书,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希望大家都能用心去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最后用本文第二部分第1段的最后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课文:

“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精选 | 儿童技能教养法读后感 | 三体读后感精选 | 列那狐的故事读后感精选
上一篇:幼儿园活动方案一览表(汇集十篇) 下一篇:家族聚会主持人发言稿(汇总7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