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十一篇)

2024-09-27 22:36:03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1

一、温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常考点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

⑴液体的温度;

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

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⑴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⑵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

⑴降低温度;

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三、物理选择题答题技巧简介

(1)审题干:在审题干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明确选择的方向,即题干要求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正向选择一般用“什么是”、“包括什么”、“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这表明”等表示;逆向选择一般用“错误的是”、“不正确"、“不是"等表示。

其次,明确题干的要求,即找出关键词句。――题眼。

再次,明确题干规定的限制条件,即通过分析题干的限制条件,明确选项设定的`具体范围、层次、角度和侧面。

(2)审选项:对所有备选选项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运用解答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下文将有论述),将有科学性错误、表述错误或计算结果错误的选项排除。

(3)审题干和选项的关系,这是做好不定项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的不定项选择题中题干和选项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没有关系,这种情况下该选项不选。

第二、选项本身正确,且与题干有关系,但选项与题干之间是并列关系,或选项包含题干,或题干与选项的因果关系颠倒,这种情况下的选项不选。

第三、选项并不是教材的原文,但意思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相同或近似,或是题干所含知识的深层次表达和解释,或是对某一正确选项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这种情况下的选项可选。

第四、单个选项只是教材中知识的一部分,不完整,但几个选项组在一起即表达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这种情况下的选项一般可选。

四、物理考前复习方法与技巧

摸透主干知识

近几年高考理综试卷及物理单独命题试卷,都注意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包括匀变速运动规律、牛顿定律、机械能守恒、机械波、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与偏转、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命题兼顾对非重点知识(热、光、原)的考查,在试卷中这三部分均有相应的试题,这些非重点知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出现,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综合度。

能力驾驭高考

物理学科的能力可概括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实验和探究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既是基础也是核心。近几年高考试题还出现了许多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新情景试题,这类题目考查考生快速接受和应用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用已学过的知识加上新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科技领跑生活

高考试题情境设计注重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试题的命制都是从生活实际现象或实际问题入手,源于考生熟悉或熟知的生活现象。在近几年的高考物理中,应用型、创新型试题尤为明显,而物理中每一重要的知识块,几乎也都与现代科技紧密相关,同学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物理应用事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新兴科技。

掌握实验探究技巧

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更加强调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实验设计能力,强调实验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考生要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掌握实验探究技巧。(1)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2)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连接电路。

五、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2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柱: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正有理数 整数

有理数 零 有理数

负有理数 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8、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n=整数位数-1)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

①代数式中除了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外,还可以有括号;

②代数式中不含有“=、>、<、≠”等符号。等式和不等式都不是代数式,但等号和不等号两边的式子一般都是代数式;

③代数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数必须要使这个代数式有意义,是实际问题的要符合实际问题的意义。

※代数式的书写格式:

①代数式中出现乘号,通常省略不写,如vt;

②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应写在字母前面,如4a;

③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如应写作;

④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即“×”号不省略;

⑤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写成分数的形式,如4÷(a-4)应写作;注意:分数线具有“÷”号和括号的双重作用。

⑥在表示和(或)差的代数式后有单位名称的,则必须把代数式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如平方米。

2、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①单项式:都是数字和字母乘积的形式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注意:

1.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独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3.当单项式的系数为1或-1时,这个“1”应省略不写,如-ab的系数是-1,a3b的系数是1。

②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3、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

①同类项有两个条件:

a.所含字母相同;

b.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②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③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4、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5、去括号法则

①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②根据分配律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根据乘法的分配律用+1或-1去乘括号里的每一项以达到去括号的目的。

6、添括号法则

添“+”号和括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不改变;添“-”号和括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要改变。

7、整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法:

(1)去括号;

(2)合并同类项。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1、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2、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3、线段的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AM = BM =1/2AB (或AB=2AM=2BM)。

4、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5、角的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6、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7、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8、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角可以参与运算。

9、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0、多边形: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画(n-3)条对角线,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11、圆:平面上,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线段OA的长称为半径的长(通常简称为半径)。

圆上任意两点A、B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读作“圆弧AB”或“弧AB”;由一条弧AB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OA、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6、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普查与抽样调查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2、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

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各个部分的圆心角度数之和为360°)

3、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

4、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3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一几何图形

几何学:数学中以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叫做几何学。

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可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1、几何图形的投影问题

每一种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它,可以得到不同的简单平面几何图形。实际上投影所得到的简单平面几何图形是被投影几何体可遮挡视线的部分在平面内所留下的影子。

2、立体图形的展开问题

将立体图形的表面适当剪开,

一、点、线、面、体

1、点、线、面、体的概念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由平面和曲成围成一个几何体

2、点、线、面和体之间的关系

(1)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体是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二、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

(1)线段:线段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条有两个端点的崩直了的线。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无法量出长度。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无法量出长度。

概念剖析:

①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即线段有明确的长度,“射线和直线都无法量出其长度”,即射线和直线既没有明确的长度,

也没有射线与射线、直线与直线、射线与直线之间的长短比较之说;

③线段只有长短之分,而没有大小之别,射线和直线既没有长短之分,也没有大小之别;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长的直线比3㎝长的'直线要长2㎝;

B、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

C、直线和射线都是不可度量的,所以它们都无法表示;

D、直线AB、射线AB和线段AB表示的都是同一几何图形;

2、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1)线段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两个端点来表示,二是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2)射线的表示方法只有一种: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个点来表示,端点要写在前面。

(3)直线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二是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概念剖析:

①将线段的两个端点位置颠倒,得到的新线段与原来的线段是同一线段,即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线段;

②将表示射线的两个点位置颠倒,得到的新射线与原来的射线不是同一射线,即射线AB与射线BA不是同一射线,因为它们的端点和方向不同;

③将表示直线的两个点位置颠倒,得到的新直线与原来的直线是同一直线,即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直线;

④识别图中线段的条数要把握一点:只要有一个端点不相同,就是不同的线段;

⑤识别图中射线的条数要把握两点:端点和方向缺一不可;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4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整数包含正整数和负整数,分数包含正分数和负分数。正整数和正分数通称为正数,负整数和负分数通称为负数。

2.正数都比0大,负数比0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a和-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在任意的数前面添上“-”号,就表示原来的数的相反数。

5.绝对值: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用“||”表示。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当a是正数时,aa;当a是负数时,aa;当a=0时,a0

6.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数轴上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8.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个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的两个数相加,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0.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得0。

11.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2.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13.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数都得0,且0不能作除数。

14.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15.乘方的正负: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6.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nn如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n17.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18.有效数字:从第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

1.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前面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7.同类项: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8.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9.去括号时符号变化规律: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10.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1)设未知数。

(2)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3)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如果ab,那么acbc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acbc5.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6.解方程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最后得出xa的形式。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角度数的换算:1°=60分,1′=60秒

4.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5.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5

第一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整数包含正整数和负整数,分数包含正分数和负分数。正整数和正分数通称为正数,负整数和负分数通称为负数。

2.正数都比0大,负数比0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a和-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在任意的数前面添上“-”号,就表示原来的数的相反数。

5.绝对值: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用“||”表示。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当a是正数时,aa;当a是负数时,aa;当a=0时,a0

6.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数轴上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8.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个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的两个数相加,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0.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得0。

11.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2.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13.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数都得0,且0不能作除数。

14.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15.乘方的'正负: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6.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nn如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7.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18.有效数字:从第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

1.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前面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7.同类项: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8.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9.去括号时符号变化规律: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10.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1)设未知数。

(2)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3)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如果ab,那么acbc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acbc5.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5.解方程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

数化为1等,最后得出xa的形式。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角度数的换算:1°=60分,1′=60秒

4.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5.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6

相反数

⒈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⑴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4.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数是-5);

⑵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a+b的相反数是-(5a+b)。化简得-5a-b);

⑶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的相反数是-(-5),化

简得5)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7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五、同底数幂的乘法

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

5、开始底数不相同的幂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数相同的幂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数幂再运用法则。

六、幂的乘方

1、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m)n表示n个am相乘。

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 =am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am)n=(an)m。

七、积的乘方

1、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

2、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nbn=(ab)n。

八、三种“幂的运算法则”异同点

1、共同点:

(1)法则中的底数不变,只对指数做运算。

(2)法则中的底数(不为零)和指数具有普遍性,即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单项式或多项式)。

(3)对于含有3个或3个以上的运算,法则仍然成立。

2、不同点:

(1)同底数幂相乘是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是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是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将结果相乘。

九、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m÷an=am—n(a≠0)。

2、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a≠0)。

十、零指数幂

1、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十一、负指数幂

1、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

注:在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中底数不为0。

十二、整式的乘法

(一)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3、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5、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结果仍是单项式。

6、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2、运算时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4、混合运算中,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时要合并同类项,从而得到最简结果。

(三)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n)(a+b)=ma+mb+na+nb。

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3、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确定积中每一项的符号时应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4、运算结果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对于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简化运算:(x+a)(x+b)=x2+(a+b)x+ab。

十三、平方差公式

1、(a+b)(a—b)=a2—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之差。

2、平方差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3、平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4、平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a+b)?(a—b)的形式,然后看a2与b2是否容易计算。

学数学的方法有哪些

1注重打好数学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学好数学,那么一定从小打好基础,因为数学是一个非常注重基础,一环扣一环的学科,之前知识上的欠缺也会影响后续的学习,所以对于数学不好的学生来说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打基础,把自己欠缺的基础都补上,才能更好的进行后续的学习。

2整理笔记

关于数学的笔记我有两本,一个是我们老师总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一些公式的记忆以及法则概念之类的(这个要好好记!做题的时候经常用到!没有公式做题简直是… )另一本是关于一些好题难题错题典型题,把这些题从纸上剪下来贴到本子上再做一遍,到中考前我把这个错题本又全部重新做了一遍(当然,这个由于太懒,有的题有点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

怎么样才能打好初一数学基础

第一,重视初一数学公式。有很多同学数学学不好就是因为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具体的表现为对初一数学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明,不去挖掘引申的含义,对数学概念的特殊情况不明白。还有对数学概念和公式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初一学生缺乏对概念的理解。

还有一部分初一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其实记忆是理解的基础。我们设想如果你不能将数学公式烂熟于心,那么又怎么能够在数学题目中熟练的应用呢?

第二,就是总结那些相似的数学题目。当我们养成了总结归纳的习惯,那么初一的学生就会知道自己在解决数学题目的时候哪些是自己比较擅长的,哪些是自己还不足的。

同时善于总结也会明白自己掌握哪些数学的解题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掌握了初一数学的解题技巧。其实,做到总结和归纳是学会数学的关键,如果初一学生不会做到这一点那么久而久之,不会的数学题目还是不会。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8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9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方程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列方程

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2.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

解方程

1.解方程就是求出式方程中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合并同类项

1.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移项

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

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去括号

1.括号前面有"+"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不改变

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成相反的符号。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10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

纳米(nm)换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

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

6、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测平均速度:

原理:v=s/t;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波,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或者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17m。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乐音是指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悦耳动听的声音就叫做乐音。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关于初二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怎样夯实物理学科基础?

首先是翻课本,把公式都列在一张纸上。但在在摘录之前,肯定是要理解那个公式的,比如各个符号代表的意思,通常使用的单位,还有整个公式表示的意思。只有理解了这个公式,才能把它用起来。

列完公式之后,当然就是要把它记下来,背诵下来。但其实当你理解的时候,就已经把公式背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好好锻炼这些基础公式运用的熟练程度。基础不好的同学,有可能是没有把握好一轮复习这个时机去掌握基础。那么一轮复习的时候,那些一轮资料,也有可能是没有好好完成的。可能错了好多没有去理解它,或者都没做。

公式列出来,理解之后,就可以去找一些基础的题目来练习一下熟练度,特别是,一轮的复习资料,可以把它找出来,然后重新用一下。可以根据现在对公式的理解,然后去改正以前的那些错题,或者是再写一下自己之前没有做的那些题目,来提升自己对公式运用的熟练度。

在自己感觉自己对公式的熟练度差不多的时候,可以试着去做一些大题,这是需要同学们,去综合运用各个公式的题目。这样子去理解各公式之间的关联。不过,到这种程度的话,就已经达到中上层的水平了!

流程大致是:理解公式→摘录公式→记忆公式→做基础题训练熟练度→做大题锻炼综合能力。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11

单项式

1.单项式的定义:数或字母的乘积叫做单项式,单独做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次数:单项式中所有的字母的指数和

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的那一项叫做多项式的次项。

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整式的加减

1.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2.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合并同类项——去括号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 七年级知识点 | 七年级上册期中知识点 | 人教版七年级知识点
上一篇:平遥人英语自我介绍 下一篇:最新军事训练方面总结3000字九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