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四年级教案语文第五单元

2024-09-27 18:50:05

【#实用文# #四年级教案语文第五单元#】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编写教案,它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方案和行动计划。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教案语文第五单元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简单了解山水田园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泊舟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揭题解题:介绍作者及作诗背景。

教授新课:

1、朗读古诗。

2、借助注解理解词句的意思。

问题一: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第一句“移舟泊烟渚”。“移舟”点出将星,“泊”字点出题面上的“宿”字,而“泊烟”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也体现了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描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问题二:“新”字的涵义?

答:一方面说明“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即无归之愁。另一方面,有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的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问题三:赏析后两句诗。

答:后两句诗是对偶句,并列写景。一个是写远眺,一个是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描写的是景物是精美的、万籁俱静的,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情淡的情思相融,浑然一体。

复习巩固:

运用联想,用第一人称描述古诗的内容。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四年级教案语文第五单元 篇2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5、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了解游览顺序,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路上景色)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初识课文:

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的溶洞,叫双龙洞。去过溶洞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

听朗读录音。

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有很多孩子没有去过溶洞,对溶洞不了解,让去过溶洞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师生之间相互补充,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二、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

1、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用“…”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词语。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3、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分别请6名学生来读对应的段落,注意不多读也不少读)

4、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

(设计意图: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让学生按示意图说一说作者的游踪。)

三、引导学习第一、二自然段,阅读,体会路上景色

读课文。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

1、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位同学读出作者的心情了吗?”

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2、放映课件,辅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色彩多明艳啊。

(设计意图:在深入研读时,要求学生找到途中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

3、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

(设计意图: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学生读懂课文以后,可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

四、课堂小结

附:课堂检测:

相关链接,资料平台:

溶洞地下水沿着可溶岩层层面,节理或裂缝进行溶蚀,坍陷扩大而成的洞穴。洞体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洞内有各种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如钟乳石、石笋、石柱。并常有地下河通过,洞内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溶洞分两大类型:水平型溶洞和垂直型溶洞。

映山红映山红是半常绿或落叶灌木,生长在浅山丘陵中,花开时满山遍坡呈现玫瑰红色,故得名。又名“山石榴”、“杜鹃花”,属杜鹃花科。春季或夏季开花,花冠呈阔漏斗形,多朵簇生于顶端。除红、白、黄色外,还有砖红色、粉红色、紫色等多种颜色,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主要分布于亚、欧和北美洲。全世界杜鹃花有八百多种,我国是世界杜鹃花的分布中心,有六百多种,四川峨眉山和云南的玉龙山是我国杜鹃花的盛产地。杜鹃花与报春花、龙胆花是我国的“三大名花”。杜鹃花的根很奇特,形状多样,姿态各异,将其挖出后稍加雕琢,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杜鹃花喜欢温暖而潮湿的地方,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尤为茂盛。在园艺工作者的培育下,杜鹃花不仅能在春夏开花,在秋冬两季也能开花。

第二课时

(欣赏景点,品读文章,体会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作者怎样把特点写清楚的)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乳汁收据河源

2、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二、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

1、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3)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4)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

(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2、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1)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

2)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3)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

谁来读读,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

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这种紧张的心情,能把它背出来吗?

复述或者背诵这一自然段。

3、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

2)结合课件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

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

(设计意图:为切实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感情朗读、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抓住“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等重点句子,注重加强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训练,力求全面、综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的能力。)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出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3、推荐课外阅读,背诵、摘录精彩语句。

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都摘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段吗?

设计意图: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

四年级教案语文第五单元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奇观现象,如钱塘江大潮、龙卷风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自然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自然界中的奇观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准确描述和解释自然现象的原因和特点。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

自然奇观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课文《观潮》、《龙卷风》的PPT。

观察记录表格和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自然奇观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呈现新知:

利用PPT展示钱塘江大潮和龙卷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其特点和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潮》和《龙卷风》,理解课文内容。

观察与记录:

组织学生观察自然奇观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

讨论与交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表达与应用: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或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奇观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制作自然奇观的手抄报或进行自然观察日记的写作。

总结与作业: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自然奇观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年级教案语文第五单元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观察自然景物的基本方法,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词汇描述秋天的公园景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或图片展示)和范文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观察顺序(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和观察要点(颜色、形状、声音、气味等)。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语言,使描写更加生动。

教学难点:

如何将观察到的景物转化为富有情感色彩的文字表达,使文章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秋天公园的美丽图片和视频。

范文示例,展示如何描写秋天的公园。

实地考察或虚拟考察(如使用VR技术)的准备工作。

分组讨论用的纸张和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秋天公园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新知讲授(10分钟)

讲解观察自然景物的方法,强调观察顺序和要点。

分析范文,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实践活动(20分钟)

分组进行,每组选择一幅图片或回忆一次秋天的公园经历,按照观察顺序进行描述。

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形成初步的描写框架。

分享交流(10分钟)

每组选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描写内容,全班共同评价,教师适时点评。

总结提升(5分钟)

总结本课学习要点,强调观察与表达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美,尝试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年级教案语文第五单元 篇5

一、教材分析

这篇寓言故事描写具体生动,文章有18个自然段,分两大部分,1——11自然段都是在写梅花鹿在河边欣赏自已。它边欣赏着自己,边自言自语地夸赞着自己。12——18自然段,是讲遇到了狮子的时候,是不好看的四条腿帮了它,而美丽的角却害了它。

这篇故事和前两篇相比,情节描写具体,语言生动形象,文中多次写到梅花鹿的语言,这些语言虽都是自言自语,但表达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感情色彩强烈而鲜明。

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对这篇寓言故事的学习,认识到漂亮的东西不一定实用,最可珍惜的东西往是朴实无华的,所以“实用”也是和种美。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课文所包含的寓意:漂亮的东西不一定实用,最可珍惜的东西往往是朴实无华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所包含的寓意:漂亮的东西不一定实用,最可珍惜的东西往往是朴实无华的。

四、教学建议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梅花鹿在饮水的时候,欣赏自己美丽的样子,特别赞赏自己美丽的双角,同时抱怨自己的四条腿太干巴,结果在它遇到危险时,正是腿让它获得安全,而高兴之时又是美丽的角让它再次面临灾难。

(二)在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检查生字预习情况,落实生字教学。

本课认识的字和要写的字都比较多,教学中,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抓重点进行学习。“斑”与“班”,“陶”与“淘”,“距”与“拒”可以运用区别字的方式学习。“皱”要注意是翘舌音,部首是“皮”。

(三)启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决问题,学习课文内容。

1、梅花鹿是怎样欣赏自己的美丽的?它有什么抱怨吗?

2、梅花鹿认为自己哪儿最美?哪儿最不美?

3、当狮子悄悄临近梅花鹿的时候,它的“腿”和“角”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4、学习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结合课文中具体的语言环境,抓住文中的字、词、句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可以抓住这样几句话和这样一些词语。

梅花鹿美滋滋地想着,又看看头上的角,更是赞不绝口:“嘿,我的角枝枝杈杈的,精美别致,好像美丽的珊瑚!或是像猴子那样一个毛茸茸的秃瓢,真羞死人了。”

梅花鹿久久地站在那里,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着。

从这现两句话中,可以看出梅花鹿的虚荣。特别是这样几个词语“美滋滋、赞不绝口、羞死人、久久、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要很好地理解。

而课文的第12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中的“噘起嘴,皱起眉,抱怨、没精打采”这几个词也可以看出梅花鹿是非常爱慕虚荣,追求处表美的。

课文的16、17、18自然段的内容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高潮,从狮子的“欢喜”和梅花鹿的“战战兢兢”地“哭泣”,学生就会明白,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实用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外表美丽的,但它却是最有价值的。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更要注重内在美。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四)读写训练建议

鼓励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这则寓言缩写成150字左右的短小的寓言故事。

四年级教案语文第五单元 篇6

一、班级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二、复习内容和重难点复习内容 :

七个单元23篇必学课文、听说训练、习作训练及练习

复习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 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 复习掌握部首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

4. 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懂得意思,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5、复习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复习讲述一件完整的事,复习听写一段话的能力。

6、复习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复习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复习课文与课题之间的联系。复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7. 熟读23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8、复习有顺序地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的方法,能有条理地记述一件事;复习留言条、信件的书写格式。

复习重、难点

1、 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 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 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 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三、每单元重难点及应知应会

第一单元:

正确认读32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写句子;写拟人句;

第二单元:

正确认读33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2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子写句子;懂得从表面文字理解深层含义;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会续写童话故事。

第三单元:

正确认读37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子,学会写生活中的新发现

第四单元:

正确认读43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30个生字,整体感知课文,感受课文内容。认识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及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是关于自然界动物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较感兴趣。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体悟到课文的含义。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对自然界的许多奥秘的了解是有限的,本单元的内容一是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二是了解了动物间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只要教师把文章的重点—倾听并揣摩鸟语、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蚂蚁、羚羊逃生时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那么学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告诉人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第七单元;

1、认识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含单元的处处留心,口语交际,8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2、整体感知课文,感悟物人物的内心情感的精神,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四、复习措施

1、 采取单元复习和各种归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等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提问、多辅导。

3、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4、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5、优帮差,加强合作与督促。

6、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四年级教案语文第五单元 篇7

一、感知课题

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课文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诵读,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4、分小组分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正音。

5、读完全文,结合课后2题理清脉络。

6、指导生字书写。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1部分

1、读一读,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队怎么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3、为什么在这种状况下,齐王还要去救赵国?(适当地引入“唇亡齿寒”的.故事)

4、读课文。

第2部分

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课后句子,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

3、读孙膑的话,从中你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第3部分

1、孙膑是怎样安排的?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文,魏军的心里有哪些变化?

3、从孙膑的安排中你体会到什么?

第4部分

1、事情的结果怎样?读最后一部分。

2、为什么孙膑要选择桂陵这个地方与魏军交战?

3、魏军当时是什么状况?

4、读最后一部分,你想对孙膑说什么?

四、讲述故事,拓展升华

1、读全文,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小组内讲故事。

3、指名在全班讲故事,交流评议。

4、拓展推荐:充满智慧的历史故事有很多,如《弦高犒师》《宰相甘罗》等。☆军事家孙膑

他是孙武的后人,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孙膑是中国历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孙膑在战术上因势利导,制造假象,用围魏救赵、避实就虚、减灶示敌等谋略使敌产生错误判断而自动就范,在中国战争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特别是其创造的“围魏救赵”的战法,为历代兵家所借鉴。著有《孙膑兵法》。

☆孙膑与庞涓

孙膑与庞涓本是要好的师兄弟,都跟随鬼谷先生学习兵法。庞涓求取功名富贵心切,学业未成,就投靠到魏国当了将军。孙膑继续求学,深得孙子兵法的精要,后被庞涓“邀请”到了魏国。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设计陷害孙膑,还假意关心他。孙膑遭陷被剔除了膝盖骨变成了残废,还为庞涓背写孙子兵法以答谢庞涓救命之恩。后来孙膑得知,后悔莫及,焚烧了兵书,并装疯麻痹庞涓。后来,孙膑被人救到齐国受到齐威王的重用。在马陵之战中,孙膑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迫使庞涓大败,身亡,从而报仇雪恨。

四年级教案语文第五单元 篇8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 6*万年牢 7、尊严 8、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 12、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夜鹰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 20、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24、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

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八单元

29、语言两则 30、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年级教案语文第五单元 篇9

复习要求:

1、复习、掌握本单元的字、词以及课文内容。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内容复习: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八单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八单元有哪些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

2、我们回忆一下,这两篇课文分别讲了哪两件事?

(1)《每逢佳节倍思亲》讲的是——(王维在重阳节那天更加思念亲人,便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谁能背诵一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指名背诵,齐背后出示全诗。

(3)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出示:

①“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一人”是指()

A王维的兄弟

B王维

C王维的一个好朋友

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A对朋友的一种思念之情

B对亲人、对家乡的一种思念之情

C对故乡的.一种热爱之情

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④今天是中秋节,叔叔在北京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非常想我们,叔叔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来形容。

(师生逐一交流)

(5)拓展延伸,感受古诗文无穷魅力:

“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你还能说出谁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吗?

参考答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杂诗》王维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宋之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久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师补充: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思乡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月圆之夜就曾写下了《静夜思》,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也曾写下了《泊船瓜洲》,这些都是诗中的思乡名作。

出示两首诗,齐读: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思乡名作,课下同学们有兴趣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这一类的诗句来吟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

(1)什么是“陋习”?课文中的陋习指的是 ( )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孙中山小时候看到自己的姐姐被逼着缠足,很生气也很心疼姐姐。直到他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后,废除了缠足的陋习。)

(3)比较句子(课后练习题)

第一组: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却毫无办法,无力反抗。)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 | 四年级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上一篇:2024儿科护理工作总结报告 下一篇:客户代表工作总结(推荐13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