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体构筑与伪装教学法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一吨有多重》 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质量单位“吨”的教学。对于单位“吨”,平时学生几乎没有接触,所以对于“1吨有多重“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实际地感受并认识。
学情分析:
《一吨有多重》这节课的内容,从学生的知识方面来看:已经有克与千克的认识作基础。同时学生已学习数学两年多了,他们喜欢上了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合作交流,该班学生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生敢想敢说,愿意发表自己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掌握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法和联想教学法,从多角度地让学生感知1吨的重量,如学生最熟悉的自身的体重,并通过算一算,背一背,提一提来认识单位1吨的大小。
课前准备:课件、一袋面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在三国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曹冲称象。谁来讲给大家听?一个同学说时,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课件:曹冲称象的情境图)。
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猜一猜,大象到底有多重?
(学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比三头牛还要重,大概有1000多千克吧。) 师: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们认为合适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合适,因为大象太重了,要用更大的质量单位。) 师:真会动脑筋!确实用千克、克有点不合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
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知道称较大的物体的质量时,要用“吨”作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一认,说一说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这个要用磅秤才能称出来,但我们学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们可以把1吨分成小的.单位来计量。
师: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已经知道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现在请体重是25千克的同学站出来,(正好有8位同学:王源,慕子恒,慕翻燕,王保,薛佳艺,王娜,杰张,王雪曼)
师:这样,如果以这8个同学为一组,请大家算一算,他们的体重有多少千克?
(学生计算出:25×8的结果是200千克,)
师:如果有这样5组的同学,他们的体重又有多重?
(学生计算:200×5的结果是1000千克。)
师:通过大家的计算,我们知道像这样5组同学的体重为1000千克,也可以用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吨”作单位,即:1000千克的质量的物体,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1t=1000kg)
2、感知1吨
师:1吨到底有多重,同学们?
( 背一背)请一个平时认为是大力士的男孩背一背体重是25千克的一个学生,背2个学生(非常吃力),然后想像一下刚才8个学生的体重,5 组这样同学的体重,即1吨的重量。
(提一提)1袋面粉质量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
(想一想)1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 。
师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所以在计量较重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3、找一找,说一说,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吨大约有多重。找一找,在生活中在哪见到过“吨”?
(大桥的承重是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算一算,知道了1吨=1000千克,再通过背一背,想一想,提一提,找一找,说一说,充分让学生感知吨,并在大脑里建立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用法。
三、回归生活,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第一关:填一填。
4千克=()克 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 kg
18t=()kg ( )kg=6 t
(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二关::帮小明改日记
(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第三关:开放题:(课件出示)
我是小小检查员
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师: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1)、张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2)王叔叔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3)一辆载80袋水泥(每袋50千克)的车子。
(4)一辆13吨和一辆2500千克的车能不能同时通过。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智勇大冲关,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一觉清晰的认识,并能从正反两面进行单位换算练习,灵活地把握克、千克与吨的关系。 师小结:其实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现在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拓展作业:
掩体构筑与伪装教学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并查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教学设计:
课前播放《小星星》视频,活跃气氛。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传说呢?(屏显夜晚星空的美丽图片。)(生答: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世人皆知,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悲剧)悲在哪里呢?(悲在牛郎织女天各一方,每年在七月七日才能相会一次。)不错!牛郎织女的故事多少让人觉得很凄美,因为他们天各一方,每年只能在鹊桥相会一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他们的美好愿望,你们说说,是什么愿望呢?(希望他们能长相厮守,永不分离。)好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走进郭沫若先生的一首小诗——《天上的街市》,看看我们的愿望能否在诗中实现。(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作者
郭沫若先生是我国的学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作为诗人的郭沫若,有怎样的特点。(屏显郭沫若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同学们,请看图片,这位文质彬彬,非常儒雅的先生就是郭沫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他的介绍。(生1读郭沫若的资料。)注意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星空》,请大家掌握。诗歌《天上的街市》就选自诗集《星空》。
三、初读诗歌
朗读诗歌,除了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读准节奏,读准重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同学们,诗歌中哪个词语不好读?(生齐答:“缥缈”)(板书:缥缈piāomiǎo)齐读。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这首诗,展示一下。
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范例,请看大屏幕。找一位同学来读。(屏显一二节的节奏和重音)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生齐读一二节。
我们初步读准了节奏和重音,接着找一位同学来读三四节。(屏显三四节的节奏和重音)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注意读准节奏和重音。生齐读三四节。
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伴奏,请同学们把诗歌读得舒缓一点,轻松一点。生齐读全诗。
四、再读诗歌
诗中,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仙境——天上的街市,我们一起来看看天上的街市有些什么?(屏显:天上的街市有些什么?)(板书:天上的街市)
(明确:珍奇的物品、牛郎织女)
(板书:牛郎织女)
诗人是不是直接写天上的街市?那么诗人先写了什么?
(街灯、明星。)
诗人在这里有街灯联想到明星,由明星联想到街灯。由此展开想象,想到了天上的街市。
(板书:联想:街灯→明星)(板书:想象:)
那我们就从第一节中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反复吟咏,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例如:
(1)“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明星和街灯之间有何相似之处?(都是亮的。 “无数”,数量多。)
(2)“天上的明星现了”中的“现”怎样理解?能否换成“亮了”?
(它准确地描摹了星星在天空闪现的过程。)
试自由背诵第一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的第二、三、四节,有没有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呀?(生自由朗读体会)
例如:
(1)我喜欢:“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因为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流星比作灯笼;打破了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不能相见的局面。
(2)“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说明牛郎织女相隔很近。生活得自由、幸福。“浅浅的天河”,运用叠词,不但更好地表现天河的浅,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齐读诗歌)
五、三读诗歌
刚才,我们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品味了诗歌的语言,我们接着看看:诗歌题目是《天上的街市》,那么,天上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屏显:天上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美丽的、富足的。幸福的、舒适的。自由自在的。)
如此美好,那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与诗中有哪些不同?(屏显)学生简要回答。
那诗人为什么这样改编呢?请看当时的写作背景:
(屏显:诗人为什么这样改编?)
(屏显:写作背景《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当时,“五四”运动已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欺压,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诗人郭沫若在《女神》中这样描绘当时的上海:
(屏显:满目都是骷髅(kūlóu),
满街都是灵柩(jiù),
乱闯,
乱走。
我的眼儿泪流,
我的心儿作呕。
——《女神·上海印象》)
当时的社会现实是这样黑暗,为什么诗人却将牛郎织女的生活写的这样美好呢?历不乏这样的例子,东晋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在那里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过着无忧无虑、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现在,学生作业负担沉重,却有《快乐星球》的好剧连播。想想这是为什么?
(因为当时的现实生活太黑暗了。缺少天上的自由、美好、幸福。
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的——痛恨、批判。所以这是作者向往的美好、自由、幸福、快乐的理想境界。所以,这首小诗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板书:向往追求理想境界)
现在我们自己试着背诵这首小诗。
(屏显:熟读成诵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一起试背一下这首小诗。(生:配乐背诵全诗。)
六、探讨写法、学会运用
那么联想和想象分别有什么特点呢?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两者有相似的地方。两者还必须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想象是由甲事物创造出乙事物,甲事物是存在的,乙事物是不存在的。
【屏显。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联想:甲事物——想到—→乙事物
(相似性客观存在)
想象:甲事物—创造出—→乙事物
(存在) (不存在)】
思维训练。(屏显思维训练。)
每出现一个图形,请大家告诉我,你想到了什么事物。请举手抢答。
(屏显三角形。屏显月牙形状。屏显圆形。)
第二个练习:(屏显:发挥联想和想象,补充句子
(1)被放出笼子的那只鹦鹉像……
(2)我一天没吃东西了,好像……)
七、结束语
同学们,有人说诗人是落在凡间的天使,他们将真善美的信念和美好的理想留在了人间,又匆匆离去。我想郭沫若先生就是这样一个饱含着爱心的天使,当现实中黑暗的环境让他无法忍受的时候,他就将美好的理想投入到了天上,也把美好的信念留给了读者,留给了千千万万的后人。所以,请大家记住这首诗,也记住这位真善美的“天使”。
布置作业。
(屏显作业内容:阅读一个中国的民间故事,并且发挥自己的想象,改编故事的结尾。)
希望同学们向郭沫若先生学习,把故事改编得既精彩又美好。
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掩体构筑与伪装教学法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指导完成课本第22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图
2.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讨论曹冲为什么要以用这个办法称象。
3.请你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4.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掩体构筑与伪装教学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在一个晴朗的晚上仰望星空时,你会想到什么呢?生答。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今天老师要告诉同学们,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我们带来了一篇美丽而又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看看他又想到了什么!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1---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
三、写作背景介绍。
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仁人志士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去了,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眼前的一切,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失望和痛苦,但他并没有悲观绝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于是,他写下了这首美丽而又迷人的诗。
四、朗读训练,感受美。
1、 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然后谈谈这首诗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悲伤的、痛苦的?请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以做补充或纠正。
生读完后回答,师总结,明确:美好、恬静、自在、清新。
2、 问生,这样的诗歌应该怎样朗读,是不是要非常慷慨激昂?请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纠正。
生回答完后,师总结,明确: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神往。
3、 让一位学生试读,师再讲读好诗还要注意节奏和重音的划分,那样才读得出感情。
4、 师范读,让学生注意以上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5、 生同桌与同桌之间对读,然后再让学生来读。
6、 齐读诗歌。
五、研读欣赏诗歌。
1、 让学生一起来看诗的第一节。问:主要写了什么景物?生回答:街灯、明星。诗人先看到什么?生回答:街灯。明星呢?生回答:想到的。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 学生默读二、三、四节,并用△号标出主要的景物。
3、 看课后习题二中的第一、二小题。让学生来回答,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4、 文章详写哪个景物?生回答:牛郎织女,关于牛郎织女的生活。请学生读那几节。
5、 他们的生活怎么样?生回答: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的,师问理由是什么?生分别做回答。
6、 请依据诗歌内容写一段话描述一下牛郎织女的生活。
7、 多美好啊!但古代牛郎侄女真的是这样的吗?是痛苦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动呢?(联系时代背景,思想感情)
8、 那作者的理想坚定吗?坚定。从文中哪些字词可以看出?四个“定然”、一个“定”。
六、齐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七、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街灯、明星----天上的街市-----物品-----牛郎织女的生活:自由、幸福、光明、快乐
掩体构筑与伪装教学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7个生字:竖、瞅、顽、插、跷、属、挺;:3个多音字:溜、哄、喝;会正确、美观书写3个生字。
2、懂得“精彩”、“好奇”、“顽皮”、“笨重”、“移动”、“哄笑”、“绝技”、“喝彩”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会正确使用。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马戏的精彩,同时了解这些精彩的马戏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勤训练的结果。,并能通过感情地朗读加以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课(3分钟)
1、 简介马戏
2、 自由说自己见过的马戏。
二、初读课文(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具体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节目?
2、反馈板书马戏节目
三、教师引领细读某一自然段(8分钟)
1、看课文插图: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课文中又是怎么介绍的呢?
3、按照“首先读文找出谁表演的什么-----怎样表演的(圈出重点的词语)-----观众的表现,然后感情朗读”的顺序学习一个精彩的节目。
四、自主探究学习(8分钟)
1、学生照此方法独立学习课文另外两个精彩的`马戏节目。
2、反馈:指名板书,指名朗读
五、识字写字(10分钟)
1、出示词语:倒竖、瞅着、顽皮、插着、跷跷板、金属、挺有趣,圆溜溜、哄笑、喝彩
2、说说发现,学习多音字“溜,哄,喝”
3、识记“竖、瞅、顽、插、跷、属、挺”字形,学习书写三个生字。
六、扩展延伸:(5分钟)
1、小动物们为什么能够表演出这么精彩的节目呢?(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苦训练的结果)
2、动物们表演的节目个个都很精彩。小作者选了三个他最喜欢的节目来写,其他的节目一句话带过,留给我们去想象,课后,请有兴趣的同学也从小狗做算术、马钻火圈、猴子骑车这三个节目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节目,像小作者一样,也来写写小动物们是怎样表演的。 好吗?
七、课时小结(2分钟)
1、出示课时目标
2、自我评价
掩体构筑与伪装教学法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引用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写作背景: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他们豢养的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的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 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浪漫气息浓郁的诗。
三、出示目标
四、请学生聆听优美的配乐试读,揣摩诗的感情;同时注意朗诵的节奏和重音。
五、听读,讨论明确朗读朗读要求:
(一)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二)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划出诗歌的节奏并标出重音,配乐朗读。
六、配乐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 诗人看到明星景象时产生了那些想象?
3) 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
4) 最后一节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区分联想和想象:
八、自主合作探讨问题:
1、诗中反复出现的“定”、“定然”有什么作用?
2、“那朵流星”的“朵”是不是错用?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