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计划写作 篇1
“五抓”建党风
抓教育,增强免疫力;
抓制度,增强自制力;
抓查处,增强约束力;
抓示范,增强感染力;
抓领导,增强向心力。
一抓政治建设监督;
二抓重大决策监督;
三抓热点问题监督;
四抓违纪查处监督。
xxx三抓
一抓组织,克服自发、自流现象;
二抓引导,克服盲目、功利现象;
三抓落实,克服应付、虚假现象。
抓细化——重落实;
抓变化——谋高着;
抓深化——求质量;
抓转化——出效益。
抓好四个点
一是抓重点,保生活,促稳定;
二是抓难点,重管理,求效益;
三是抓热点,搞改革,勤服务;
四是抓弱点,重人才,创一流。
公文写作计划写作 篇2
第一条行政公文
(一)公司常用行政公文的种类:
1、请示:适用于向上级单位请求指示、批准。
2、报告:适用于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单位的询问。
3、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单位的公文,转发上级单位和不相隶属单位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各单位办理、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等。
4、公示:适用于事先预告员工周知,用以征询意见、改善工作的事项。
5、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单位的请示事项。
6、会议纪要(公司级):适用于公司级会议讨论决策经营管理工作及议定事项的'记载。
7、函:适用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二)行政公文的格式:
行政公文须套印带有公司/部门全称的红头、按类别编制文号并加盖公司/部门印章(电子版除外)。
第二条文书类公文
(一)公司常用的文书类公文的种类:
1、备忘录:用于对内或对外需协调处理事项的备忘记录。
2、总结汇报:用于日常工作总结、汇报、情况说明及工作方案等。
3、规章制度:指规范公司及各部门、营业部的经营管理工作和员工执业行为的制度、办法、规定、规则、细则、指引等规范性文件。
4、信息简报:用于公司内部交流经验、通报情况等。
5、部门级会议纪要:用于部门或部门之间联席会议的议定事项的记载。
6、部门工作协调单:用于部门之间协调工作。
(二)文书类公文的格式
文书类公文须使用带有公司LOGO标志的文档模版。不得在无公司名称或LOGO的空白纸上书写公文。
第三条公文写作要求
(一)公文内容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二)写作应注意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
(三)公文文种应根据行文目的、职权范围和与主送单位的行文关系确定。
(四)拟制紧急公文,应当体现紧急的原因,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紧急程度。
(五)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
月、日。
(六)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七)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八)文内使用非规范化简称,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者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九)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一般使用阿拉伯数字。
公文写作计划写作 篇3
一、决定
领导指导性文件的一种,用于对重要事项和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决定在实践中具有比较广泛的具体用途,正文的组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常见的组成形式有这样儿种:
第一种最简洁,通常只有一个自然段,几句话。主要包括的内容是:谁,于何处,根据或为了什么,确定采取什么行动或措施。确定召开会议、人事任免、设立机构、参加或脱离组织的决定,以及一部分履行法定审定批准程序的决定常采用这种形式。
第二种比第一种稍复杂一些,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目的或根据;对所针对事物或问题性质的分析、评价;有关措施(实施的对象、范围、方法、注意事项等)。用于表彰或处分,命名,撤销有关议案或其他公文,以及赋予、剥夺、免除有关对象的权利义务、能力的决定常采用这种形式。
第三种形式则更复杂一些,主要组成部分有:根据、目的、意义或原因;分条列项陈述有关措施的具体内容,必要时在各条项上附加小标题,以概括揭示各自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要写出:措施的性质、种类以及实施的时间空间和人员范围、步骤、方法、条件、组织领导保障、政治思想保障、与其他措施的关系、有关的政策界限、执行要求等。用于确定实施重要政策的决定常采用这种形式。
第四种形式适用于确定并表明原则立场的决定。其特点是除了以简要文字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之外,还有较多的议论、推理方面的文字,以讲清道理,驳斥错误观点。
二、指示
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的指示的正文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行文的客观依据或目的、意义;二是具体的工作任务与安排,以及指示事项的意义;三是对落实指示事项提出具体注意事项和要求(如步骤、方法、时间安排、期限、政策界限、报告执行情况的方式、时间等)。这三部分内容可依以上次序陈述,也可先讲事项意义及行文目的,然后分条列项对每一项具体任务和要求分别陈述。用于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的指示,其正文通常也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行文依据或该项工作活动的意义;二是对开展各项活动指导原则的规定(禁止、纠正或倡导、要求以及有关政策界限);三是在落实指示事项过程中的具体注意事项和要求等。
三、领导指导性文件
领导指导性公文的一般特点是:公文内容对规定受文者的行为具有强制约束力,有关下级机关及有关个人必须认真遵行;公文所针对的问题带有一定的随机性,涉及特定的`问题、特定的人,一般不具有普遍性;有效期一般不长,时过境迁公文即失去执行效用;与规范性公文相比生效程序相对简约,除决定、决议等之外,只要发文机关的法定代表对公文的效用予以确认(如签发),即为有效;在效用方面,一般“溯及既往”,即公文的效力所及不仅针对成文之后发生的有关事物和问题,而且包括成文之前发生的问题,受文者应根据作者要求纠正有关偏向,采取措施弥补不足。
四、通知
(一)颁发、转发、批转公文的通知
颁发(印发)、转发、批转公文的通知的主要作用分别是完成有关规范性公文的发布生效程序(颁颁发);扩大一部分公文的有效范围并使之更加具体化(转发);使一部分公文升格赋予其在更大范围产生效用的条件(批转)。
这三种通知的正文都比较简短,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指出谁,经谁批准,为何原因,根据什么,制定了一个什么公文,现将公文发(转发)给谁,怎样执行(或从何时开始施行)。稍复杂一点的就是在上述简单形式的基础上,对被印发、转发的公文或其所针对的事物进行评价分析,说明意义,指出执行中需注意的事项,或者对这些公文中的规定、要求等提出补充性意见。
这三种通知的标题式样与其他公文稍有不同,一般为:(作者)+颁发或印发或转发或批转十(原文标题)+的通知。
(二)指示性通知
指示性通知用于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共同执行的事项。这种通知的发送对象虽不只是下级机关,但因其内容为更高层次机关的指示精神,因而仍具指示性。
指示性通知的正文一般包括:行文的依据(客观情况、上级要求等)或目的意义;上级指示的精神及其具体化,如政策规定,工作任务及安排;执行要求及有关注意事项,如步骤、方法、时间要求、政策界限、报告执行情况的方式与期限等。后两部分内容常需以分条列项的方式表达,每条的开端大都以简短文字对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主题句),其后再予阐述发挥使之具体化、明确化。
(三)知照性通知
知照性通知用于转达要求各有关方面周知(只需要知晓而不要求直接执行)的事项。这种通知的发送对象更为广泛,级别方面的限制也不严格,对下级对平级,甚至对一部分上级均可发送。
知照性通知的正文主要包括:形成该事项的过程、原因、根据;事项的具体内容(性质、状态)。为简化正文,有时以附件(如任免名单、公章印模、组织章程等)对事项的内容作细致交代。
知照性通知所涉及的事项主要是:成立或撤销机构或组织;启用或废止公章;变更一些组织或刊物的名称;任免干部;出版发行刊物等。
五、通报
表彰性通报用于表彰好人好事和介绍先进典型经验,其正文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先进事迹(人物、时间、地点、过程、结果)或经验(单位及所处的客观条件、主要作法、规律性的认识等);评价分析(性质、意义、经验所在及适用的条件情况,经验中的不足及其原因等);决定事项(给有关单位或个人何种称号或其他精神的、经济的奖励),以及提出一些学习先进事迹、借鉴吸收典型经验方面的要求或号召等。
事故通报是批评性通报的一种,其正文主要包括:事故的概况(时间、地点、过程、结果等);对事故性质、原因以及后果的分析说明;提出防止类似事故的原则性要求、措施及各方面应记取的主要教训。有时还包括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决定。上述内容可以直接叙述说明,也可以转发有关事故报告等公文的形式间接转述有关情况(以这些报告等为附件)。
批评错误典型的通报用以批评坏人坏事以及有关单位或个人的错误,其正文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主要的错误事实(单位、人物、时间、地点、主要过程、结果等);分析评价(错误性质及原因、严重后果);对有关当事人的处理意见,以及要求各方面从中记取的教训。有时还提出请检查上报有无类似问题、汇总有关反映等方面的要求。
情况通报用以报道、传达重要情况和有关精神,其正文有两种组成方式,其中一种只对有关事实作客观叙述;另一种除此外还对情况加以分析说明,有时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应采取何种对策的指导性意见。
六、批复
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批复是一种被动的指示,是针对下级的请示而形成的,其正文主要有三方面内容:指明针对的来文(时间、发文字号、标题等),简要交代形成答复意见的过程;应对方请求回答是否同意或批准对方要求,或应对方请求提出解决工作问题的指导性意见,如不能批准时,需说明理由,只部分同意或批准时,除说明理由外还要提出具体修正、补充的意见,应对方请求发表指导性意见时,具体写法可参照指示或指示性通知;常以“此复”“特此批复”等结束,有时也以提出请对方复文的要求作结,如请对方汇报有关情况,答复有关疑问等。
公文写作计划写作 篇4
今年5月,我有幸到成都参加了公文写作与规范处理专题进修班学习。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认真聆听了老师的授课,其内容紧扣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给我很大的启发。现就此次培训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主讲老师从公文的种类及写作基本知识着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自己的写作经历,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的方式告诫大家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把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使我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一、应用写作时的“非我”心态
一般文体的写作往往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表达自己,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想心绪,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明,即使新闻、纪实文学之类的文体,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视野,去所观、所思、所感,再进而付诸笔端。
应用文写作一般(除了个人总结、书信)是要站在某一群体、某一组织、某一集团的位置上,它所传达的是被代表的单位的发出的信息,接受者也往往是集团性质的或者众多个体的。所以在写作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要多考虑文中所代表的单位的立场,因为表达的是“非我”,而非“自我”。比如:给领导草拟文件,一定弄清楚他的意图,不然急急忙忙去写,接着恐怕要经历多次“返工”的痛苦经历。因为你是给领导写的,领导又是从单位和自己的行政思想出发来共同完成这份文件。
再比如写请示、公函、报告、简报等,一定要弄清楚本单位与所发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如隶属关系、行政级别关系、业务工作关系等等,据此才能采取合适的文体,在文中使用相应的.语气和措辞,这样才能作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否则可能一个细小的疏忽,可能会酿成大错。在课上老师举了很多例子,正说明了这一点,应用写作所站的角度的重要性。
二、应用写作的“朴实”文风
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喜欢文辞华美、韵味隽永的文学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但应用写作不太追求辞藻的华丽,它的文风相对来说就要朴实无华一些,基本上很少在词句上粉饰雕琢。我们很多人,特别是原来文学功底较深的,往往有唯美主义的倾向,总喜欢写东西写得很艺术化,文中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什么比喻、夸张、拟人等等,堆砌许多优美的词句和典故。如果这样来写小说、诗歌、散文,只要使用适时适地,自然是很好的。但应用写作追求一个“实”字,应用文不是供人们把玩鉴赏的艺术品,它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它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为了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使用,是传递交流信息、商洽处理问题的一种工具。因此,写应用文时一定要避免那种不合适的文风。切记洗尽铅华、天然雕饰也是一种好的文风。
在讲到这一点时,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他刚参加工作时,领导让写材料,他为了“显摆”自己的文字功底深厚,于是查阅大量资料,能用的华丽辞藻全用了,然后满心欢喜的把文章交给领导审阅,结果领导说重写。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让大家印象深刻。
三、材料多样、真实、有力
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形成、支撑并表达主旨的各种事实与理论。善于从材料出发,注意让材料说话,才能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写出内容充实、丰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文章。
从材料本身的形态来看,事实与理论是材料的两大类型。如果再作进一步划分,事实则有事件与情况、实物与现象等许多种,理论则有方针、政策、规定及概念、原理、学说等等。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之分。不同类型的材料往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观察、实验和调查是在实践中获取事实材料的主要途径,是得到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渠道;查阅文献则能够集中获取理论材料,第二手材料主要由此或通过调查得到。真实是实用型文章的生命,而材料的真实又是使文章具有真实性的首要条件。有力是实用型文章的材料所应具备的另一个特点。有力首先是说材料要能为主旨所统率,而不是游离于主旨之外,或同主旨相悖;其次要求所用材料为主旨的表达所必需,而不是可有可无。
经过这次的培训,的确带给了我一场思想认识的洗礼。由此我感觉到工作就好像是写作:首先,写作需要明确目标。写文章首先要立意,做工作首先要定目标。我们对每一项工作任务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找准突破口,然后有的放矢,果断行动,一气呵成。其次,写作需要掌握基本知识,要有责任心,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也要这样,踏实走好每一步,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再次,文章是需要不断修改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样在工作中我们也必须时时自我反省工作中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最后,写作需要持之以恒。文字工作靠日积月累,做工作也要持之以恒。必须有谦虚谨慎的心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去发现问题和契机,并一直坚持下去。
学习时间虽短,但真的让我受益匪浅。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尽观自己的不足,对我来说是一种进步。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写勤练。我相信,就这样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会有很大提高!
公文写作计划写作 篇5
一、明确发文主旨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来拟写的。因此,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发文的主旨,即发文的主题与目的,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文件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比如相关工作的改善,主要提出目前情况怎样?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方式、需协助事项;再如请求事项,拟请上级机关答复或解决问题等。
2、根据文件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比如,汇报工作情况,是写专题报告还是写情况简报;针对下级来文所反映的问题,是写一个指示或复函,还是一个带规定性质的通知等。
3、明确文件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还是向有关单位推广、介绍经验;是给领导、有关部门人员阅读,还是向全体人员进行传达。
4、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例如,是要求对方了解,还是要求对方答复,是供收文机关贯彻执行,还是参照执行、研究参考、征求意见等。
总之,发文必须明确采取什么方式,主要阐述哪些问题,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落笔起草。
二、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发文的目的和主题明确之后,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搜集材料和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当然,这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并不是拟写每一份公文都要进行这一步工作。例如,拟写一份简短的通知、公告,一般来说不需要专门做搜集材料和调查研究工作,在明确发文主旨之后,稍加考虑就可以提笔写作了。但对于问题较为复杂,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如拟订篇幅较长的文件,拟订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总结、起草规章、条例、拟写工作指示等,往往都需要搜集有关材料和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工作。
怎样为拟写公文搜集材料和进行调查研究呢?一是收集和阅读有关的文字材料;二是到实际当中搜集活材料。例如,要草拟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首先需要查阅去年的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以及参考有关先进企业的同类工作计划等,还要研究本部门今年所面临的形势,今年的中心任务上级要求等。总之,收集材料及调查研究,是一个酝酿的过程,是为了掌握全面的、大量的素材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然后经过分析思考产生一个认识的飞跃。
三、拟出提纲,安排结构
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草拟出一个写作提纲。提纲是所要拟写的文件的内容要点,把它的主要框架勾画出来,以便正式动笔之前,对全篇做到通盘安排、胸有成竹,使写作进展顺利,尽量避免半途返工。
提纲的详略,可以根据文件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的习惯、写作的熟练程度而定。篇幅不长的文件,可以大致安排一下文件的结构,先写什么问题,依次再写什么问题,主要分几层意思等。篇幅较长、比较重要的文件,往往需要拟出比较详细的提纲,包括文件共分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又分作几个问题,各个大小问题的题目和要点及使用什么具体材料说明等。提纲的文字不需要很多,也不需要在文字上推敲。当然,需要集体讨论或送给领导审阅的提纲除外。
拟写提纲是一个很重要的构思过程,文件的基本观点,可以召集相关人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和修改,使提纲日益完善。由两人以上分工合写的文件,更需要共同研究写作提纲,以免发生前后重复、脱节或相互矛盾的现象。
四、落笔起草、拟写正文
结构安排好后,要按照要求所列顺序,开宗明义、紧扣主题、拟写正文。写作中注意两点:
1、要观点鲜明,用材得当。也就是说要用观点来统帅材料,使材料来为观点服务。运用材料要能说明问题,做到材料与观点统一。在写作当中,要注意明确观点,用语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如果观点不明,令人不知所云。有些文件,只讲观点没有实际材料,就会使人感到抽象空洞、缺乏依据,不易信服。而只罗列材料没有鲜明的观点,则会使人弄不清要说明什么问题,不了解发文的意图,特别是情况汇报、工作汇报介绍。
2、要语句简练,交代清楚。拟写文件既要尽量节省用字、缩短篇幅、简洁通顺,又要注意交代的问题清楚明了。
五、反复检查,认真修改
初稿写出后,要认真进行修改。写文章,需要下功夫。自古以来,好文章都要经过反复修改的,写文件也同样,尤其是重要的文件,往往要经过几稿才能通过。
1、关于主题的修改。看主题是否明确,主题论述是否集中,主题挖掘是否深刻。
2、关于观点的修改。修改公文要考虑到观点是否正确,表达有无问题。
3、关于材料的修改。材料是文件的基础,有了正确的观点,还要通过适当的材料表现出来。
4、关于结构的修改。修改文件的结构,包括文件总体结构的修正,使全文更加严谨。
5、关于语言的精练。主要是修改不通顺的语句,不规范的字及标点符号。
修改工作要做到认真仔细,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公文写作计划写作 篇6
一、实用性
俄国形式主义者们把人类的语言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虽然在词汇、语法上没有太大区别,表面看起来是一种语言,但它们实际上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实用语言只传达词语的词典意义,人们在使用和接受它的时候,依靠平时养成的习惯,自动地认识它的指向物,而对语言本身并无太多的注意。而文学语言不限于传达词语的词典意义,它是对实用语言进行“扭曲”、“变形”、“施加暴力”后“反常化”了的语言。作者之所以要采取反常化的手段,是为了消除读者的习惯性,使读者不得不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流连忘返地去感受语言本身,从而延长读者对事物的感知过程。对此,著名形式主义论者什克洛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之存在,就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觉事物,使石头作为石头被感受。艺术的目的就是把对事物的感觉作为视象,而不是作为认知提供出来;艺术和程序是事物的“反常化”程序,和予以其复杂形式的程序,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因为艺术中的接受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所以它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创造之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我们摘引这段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实用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是表现感觉的语言,那么实用语言是表达认知的语言。必须分清了这两种语言,写作中才不会出现用文学语言写公文的荒唐现象。
二、规范性
公文语言,可以说是一种循规蹈矩的语言。在词汇上,公文语言严格遵照其词典意义;在造句上,公文语言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在修辞上,公文语言只适当运用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诘等常规修辞格,而对夸张、通感、暗示等可使事物有较大变形的或曲折达意的修辞格一般不用。这样可以保证公文的不同读者在理解上能够趋向一致,不会因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说,规范性是公文能够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和保障。
三、模式性
在公文写作中,沿用一些固定的模式化语句和语词的.现象比较常见,有些公文用语甚至在关键之处必须使用。模式化语言对于别的文体来说可能是失败,而对于公文来说却是一种必需。
公文的体式就是模式化的,每一种体式在写作中都有固定的套路,在套路的实施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些适宜这些套路的语言,沿用它们,方便、简洁、有效。如“特此函复”这一说法,如果换用别的语言来表达,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这样简炼明白。
公文语言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沿用旧语,如“来函收悉”、“敬请批复”等惯用语,在我国世代相袭,已不知用了多少年。这样的套语有益无害,大家乐意袭用,故意标新立异,反而不伦不类。因此,在公文中常常能见到一些文言词语,它们已经自然地与现代汉语融为一体。这是公文语言模式性的表现之一,不足为怪。
公文写作计划写作 篇7
1月21日至23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公文写作培训班。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此次培训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要有明晰的效果意识
公文是一种应用性文章,是让人看、让人听,要对实际工作起指导、推动作用的.。在起草公文时,写作目的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公文的行文方向、结构设置、内容组织和语言表述。起草公文,必须有明晰的效果意识,就是说你按领导指示起草一篇公文,对这篇公文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整体效果,主标题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分标题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每段内容给人留下什么印象,都要有明晰的效果预期。我的体会是,有明晰的效果预期未必能写成好公文,因为写好公文还需要其他重要条件,但没有明晰的效果预期,必然写不出好公文。
在起草公文时,根据所要达到的效果,去决定是否需要设置主标题,设置什么样的主标题;去决定是否需要开场白,需要什么样的开场白;去决定是否需要分标题,确定什么样的分标题;去决定每一段落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去决定叙述风格、用语习惯,从而让公文管用而不是无用,让受众爱听而不是反感。要根据“需要写什么”去写,而不能根据“会写什么”去写,尤其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到哪写到哪。起草一篇公文,总得给人留下一点什么,或者主题选定上有特色,或者工作举措上有创意,或者理论阐释上有新高度,或者用词用语上有新亮色。全部达到上述目标当然很难,而且有时时间也不允许,但至少要达到其中的一两个,否则,所起草的公文味同嚼蜡,写了等于没写。
二、 要有深厚的思维修炼意识
写公文、抓工作,关键靠思维。我认为,一篇好的公文必须做到“与众不同”,而不能“与众雷同”。从一定意义上说,成功就是“与众不同”。你想的、说的,跟别人完全一样,说不说、讲不讲还有什么意义?公文作品是智慧的结晶,要做到与众不同,必须以深厚的思维能力作支撑。
三、要有明确的材料积累和组织意识
起草公文还有一个材料组织的问题。有的人认为组织材料是临到用时才需要做的工作,其实不然,临时抱佛脚是难于成就一篇好公文的,材料组织工作既需要平时的积累,又需要临时的“创造性”运用。
四、 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述意识
公文要有一个好的表述习惯,这是说服受众、引领工作、发挥效用的重要条件。什么是好的表述?就是要有说服力,要有观点、有典型、有数据、有事实、有分析、有对策、有目标、有效果。归纳起来说,公文起草者需要养成三种基本表述习惯:
一是深刻地表述。要善于站在大的政治背景、时代背景、专业背景下思考问题、揣摩事物、研究工作,要能看到新事物不同凡响的意义,搜索到符合大局要求、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专业特点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具体举措等,靠这些形成正确的深刻的思想观点。
二是精确地表述。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索中数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和重要环节。公文起草要想做到完善,数学方法同样不可或缺。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自主、理性日益成为新的社会特征。再靠过去那样的“命令+口号”式的公文,已无法达到鼓舞群众、推动事业的目的了。而要靠事实说话、靠真理说话,就要增强分析性、增强具体性;要能对工作现状进行精确化描述,对存在问题进行精准性分析,对工作部署进行精细化安排,对工作成效进行精当化总结。要努力改变公文起草过于抽象、粗糙、笼统的弊病。
公文写作计划写作 篇8
瑞安市教育局: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经学校研究决定,拟抽调部分语数教师赴杭州参加“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语、小数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现将有关事项报告如下,请审批。
1、时间安排:
数学:20xx.4.7-4.10共4天
语文:20xx.5.14-5.17共4天
2、人员与带队负责人:
数学3人,罗义邱蓓蕾叶陈健,罗义带队
语文2人,黄丽琼赵静,黄丽琼带队。
妥否,请批示。
XX小学
20xx.4.1
公文写作计划写作 篇9
最近,部机关支部为了提高全体机关干部写作水平,组织安排了两场写作讲座。对我而言,真是受益匪浅。现将心得汇报如下:
一、写作要注重集选材料。
在写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搜集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信息和资料储备,写出来的材料就会空洞无物,缺乏生命力。所以,积累素材,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摆在从事文字材料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而且是必须要做到的一点。
二、写作要领会领导意图。
公文写作有很强的目的性,要做好公文写作,就必须深刻领会领导意图。换句话说,就是要站在领导的高度看问题、想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领会领导意图,就无法正确的把握写作的思路。所以,当领导需要我们写材料时,就要重点揣摩领导的意图。要做到这一点,我想平时一定要注意领导讲话的风格,思考问题的思路等等。
三、要勤于写作。
业精于勤荒于嬉。如果不经常写作、练笔,就等于纸上谈兵,毫无长进。对我们宣传部来说,每天都能够接到各式各样的材料写作任务。例如:近年来,部机关高度重视信息 1
报送工作,可以说这就是我们练笔的好机会。信息对语言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做到层次分明,内容简练,要逐字逐词斟酌,要做到多一字则多,少一字则内容不完整。
四、写作时要准确把握各类公文的'作用。
两次讲座都重点讲了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只有正确掌握常见公文类型的用途,才能保障工作顺利进行,各环节运转畅通。例如:请示、报告、函,都是常见的公文,可是很少有人细致的琢磨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请示和报告的区别就是事前——请示,事后——报告。而函和请示不同之处就是,它要用在不相隶属单位之间。
以上就是我在参加写作讲座时的心得,有不足的地方请领导指正。我会不断的努力,尽量达到领导满意的效果。
公文写作计划写作 篇10
行政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人类在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公务实践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权威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文。它是特殊规范化的文体, 具有其它文体所没有的权威性,有法定的制作权限和确定的读者,有特定的行文格式(注意:比模式更进一步)并有行文规则和办理办法。 我国公文一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日发布、1993年11月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写作和办理。
公文写作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起草者具有工作实践的基础,懂得工作中许多微妙的关节,而在具体起草中要求较好的文字语言工夫。公文语言总的要求是庄重、平实、概括。公文语言功夫的核心是选词。选词一:要根据所反映的客观实际需要,二:要符合明晰、 确切、简练的标准,三: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为避免上下文重复而选择不同的词语,注意文中所涉及对象和阅读对象。多用书面语和文书用语,少用形象和描绘性词语和口语,不用方言土语,十分规范。
需要特别提出公文结构用语。一是开头用语, 用来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伴随情况等。如:为(了)、关于、由于、对于、根据、按(遵、依)照、据、查、奉、兹等。二是结尾用语。如:为要(荷、盼)、是
荷、特此通知(报告、函告)等。 三是过渡用语。如为(对、因、据)此、鉴于、总之、综上所述等。四是经办用语。如:经、已经、业经、现经、兹经、办理、责成、试行、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切实执行等。五是称谓用语。有第一人称:我、本;第二人称:你、贵;第三人称:该。等等。
国家行政公文有12类13种,即命令(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公文主文结构,是指除了公文格式(外部组织形式即文头、主文和文尾及其各项设置)之外的公文核心部分。
这一部分的写作,是公文写作的难点。
一、 标题
1. 规范式:三部分,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用于重要、庄重的公务
2. 灵活式
a 二部分:一是发文机关+文种
(以上标题下可加时间)
二是事由+文种
三是“转发+始发机关及原通知标题”
b 一部分:只有文种
――常是不大重要的公务,带周知性
带发文机关的标题下面如写发文时间,则须用括号,公务须是重大的、庄重的。文
后不写落款及时间。
二、 正文
1.主送机关 (面向机关全体人员或者社会群体的,公务是周知的、重大的,常常不写;注意工作实际中组织关系)
2. 正文
a. 原由:一是依据:
情况:叙述时间、单位、地点、人物和事件等; 常用“目前…”类时间状语 ;简介人物及事迹
文件: 常用“根据…”;往往是一句话
意义:议论:常用“是…”
作用 :常用“将使…”
二是目的:常用“为…”
原由部分可省略,或只省略依据、目的之一。
b 事项:(内容多而重要的分条列项即列出层义,或用小标题 或用句子表达)
1.并列式。常见。一般写的是公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之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
说明主旨服务。能够省略某一部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并列式内容之间的序码可用数字式,也可用分段式;段中并列的内容可用数字、分号(;),也可用句子并列式。
要求重轻有
序:重要的放在前边,依次类推。
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公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
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公文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某一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注意:自此以下常运用序码。顺序是一、(一)、1、(1)共四层。
不重要内容分项可用分段甚至加分号(;)的形式。
c 结尾:(可以不要)常见有:
一是各文种专用语如:“请予批准”、“特此通知”等。
二是希望、号召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