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中班小鼓教案八篇

2024-09-21 16:10:52 中班小鼓教案

中班小鼓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击打身体,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3、幼儿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节奏音乐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歌曲的音频mp3,图片。

经验准备:敲击小鼓的经验,听过小鼓的声音。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幼儿能按照三拍子的节奏,边唱边打节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进入教室

唱《红公鸡》一边唱歌,一边玩游戏进入教室。(游戏玩两遍)

《红公鸡》

我有一只红公鸡,不知在哪里?请你快来叫一声?出来吃白米。

二、进行部分

发声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上周学过的《谁唱歌》做发声练习。

感知三拍子节奏的特点。

教师出示小鼓,并击打出强弱弱的节奏。(可以用小鼓的音频来代替)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示强弱的`节奏。(引导幼儿拍手,跺脚和拍腿)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听歌曲范唱《小鼓响咚咚》,一边用用肢体按照××××∣×××_∣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我的小鼓是怎么响的?

我说话儿,小鼓怎么样了?

我说小鼓响三声,小鼓怎么回答的?

哎呦呦呦这不行,为什么不行?

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怎么回答我的?

师幼共同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注意三拍子的节奏。

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歌曲的优美,感知三拍子的强弱关系。

三、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唱歌《小鼓响咚咚》做着优美的动作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分三个环节。在学习童谣环节中,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幼儿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编学习。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小百科: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

中班小鼓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主题活动进入了《好听的声音》,其目标是喜欢听辨周围的各种声音,区别不同声音以及所代表的意义。作为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始,我选择运用歌曲《大鼓小鼓》作为引入部分,主要是因为本班幼儿对于音乐活动十分的喜欢,结合上一个主题《学本领》中幼儿对于各种动物的声音的听辨以及模仿十分感兴趣,以此作为切入点较为适合。本次活动运用音乐这一幼儿喜欢的形式,通过猜声音、运用瓶宝宝为音乐配乐,激发幼儿对周围声音产生初步的兴趣,从而达到开心、开口、开窍的目的。

目标:

1、体验歌曲中大鼓小鼓不同的音乐形象,尝试用适宜的声音配乐。

2、初步探索声音的轻响与力量、物体多少的关系

3、准备:声音ppt、大鼓、小鼓、装有黄豆的瓶宝宝、歌曲音乐

过程:

1、引入部分,猜猜声音

运用情节的方式,让幼儿来猜猜生活中的声音。

提问: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感受鼓声,进行伴奏

老师范唱,感受大鼓小鼓的`声音不同。

提问:听听这又是什么声音?

大鼓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小结:大鼓的声音响,小鼓的声音轻

3、运用瓶宝宝表现大鼓小鼓。(幼儿分角色扮演大鼓小鼓)

幼儿和老师一起为歌曲配乐:“我们用瓶宝宝来做大鼓和小鼓。”

交流分享:

提问:你是怎么发出大鼓小鼓的声音的?

老师小结:力气大声音就响、力气小声音就轻。

再次来为歌曲配乐,(分角色)运用适宜的声音为歌曲配乐。

发现问题,寻找原因。

提问:力气很大可声音还是很小,为什么?

小结:声音大小还和装的多少有关。

幼儿做大鼓老师做小鼓再次为歌曲伴奏。

3、引发思考

老师将豆子装满后再来尝试。

提问:我的黄豆装了很多,为什么声音很小。

老师小结:原来声音的大小除了和力气大小、东西多少有关系,还有其他的原因。

中班小鼓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练习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2.能听辨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3.感受"xx"xx x"两种节奏,体验打击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按幼儿人数配置大鼓、小鼓各一半。

2.歌曲《大鼓小鼓》,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大鼓小鼓"演奏,初步感知节奏。

二.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和小鼓的外形,并倾听二者声音的强弱与节奏的变化。

引导语:

1、知道哪个是大鼓,哪个是小鼓,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敲敲大鼓和小鼓,你们认真听听,哪个鼓声大,哪个鼓声小?大鼓和小鼓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大鼓是"咚咚"小鼓"嗵嗵嗵")

三.听鼓声玩游戏:幼儿肢体探索游戏。

敲击大鼓和小鼓,引导幼儿听到大鼓和小鼓声音时做不同的反应动作,感受声音的大小和节奏的不同。

第一遍:听到大鼓的声音双手举起来,听到小鼓的声音双手抱肩膀。

第二遍:听到大鼓的'声音按节奏拍手,听到小鼓的声音按节奏拍腿。

四.教师师范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并初步表现。

第一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变化。

引导语:歌曲里的大鼓发出什么声音?小鼓发出什么声音?

第二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大鼓和小鼓的节奏变化。

引导语:歌曲里大鼓跟小鼓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

第三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鼓和小鼓的声音、节奏的变化。

当老师唱到大鼓"咚咚"的时候,幼儿按节奏拍手;当教师唱到小鼓"嗵嗵嗵"的时候,幼儿按节奏拍腿。

五.播放音乐,幼儿边唱边随乐演奏大鼓和小鼓。

幼儿分两组,各自探索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以演奏节奏。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演奏乐器。

六.小乐器累了,让我们轻轻的把他们送回家吧,活动结束。

中班小鼓教案 篇4

教学意图: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幼儿园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鲜的,他们对于如何在集体中学习,生活,如何与他人相处,毫无经验。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孩子社会性情感更显得尤为重要。叮叮咚咚的拨浪鼓,晃啷晃啷的铃鼓,圆圆肚子的小红鼓,此类乐器更因其外形可爱、声音悦耳、节律感强等特点而深受幼儿的喜爱。童谣《我的小鼓响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由于歌曲曲调优美,歌词诙谐有趣,又具有关心他人的含义。小班语言文学活动《我的小鼓响咚咚》仿编童谣。活动旨在让幼儿在学习、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仿编”。使幼儿在体验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时,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发展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欣赏、理解童谣内容,萌发对小鼓的喜爱之情。

2、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对童谣的理解、表现能力。

3、技能目标:

理解童谣内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诵童谣。

4、创造力培养目标:

培养初步的知识经验迁移和仿编能力。

教学隹备:

1、知识准备:

自由玩小鼓并听小鼓的咚咚声。

2、物质准备:

小鼓,多媒体设备,课件: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图片及声音。

3、物质准备:

收集各种各样的鼓,装饰布置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我的小鼓响咚咚》的音乐背景下带幼儿拍手唱歌坐好。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听到歌词里面有什么?

二、展开教育

(一)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朗诵童谣。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童谣。

2、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一遍童谣。

3、幼儿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4、请个别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4人一组,分2—3组)

(二)引导幼儿仿编童谣的后两句。

1、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根据6种图片如: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说出6种相应的象声词)提问:小鼓还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它做什么事情可以发出这样的声音呢?(当幼儿说出小鼓做的一种事情,教师出示相应课件图片及声音,请6个幼儿分别说出与6种声音相应的象声词及做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仿编童谣。

(三)根据以上方法教师引导幼儿自由仿编童谣。

三、活动结束教师小结活动过程,带幼儿把自己编的童谣带回去给别的小朋友听。

四、活动延伸幼儿在午睡时,同伴可以引导幼儿用关心他人,不影响他人的正确行为来表现。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附童谣:

我的小鼓响咚咚我的小鼓响咚咚,我说话儿它都懂,我说小鼓响三声,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呦呦,这不行,妹妹睡在小床中,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说声:“懂,懂,懂”!。

相关信息:

童谣有近三千年的历史。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童谣的教育价值:

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童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最容易掌握,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对儿重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我园的童谣教学,让童谣进驻我们的心田,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充实儿童的涵养,可以收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度过一个智慧快乐的童年。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分三个环节。在学习童谣环节中,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幼儿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编学习。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教师本身的示范引导作用不可忽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要学会大胆放开自己,让自己充分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服务。亲切的态度,夸张的语态,优美的歌声等等。这些都是一节好的音乐活动所必备的。

教学点评:

活动重点立足于“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清晰、有表情地朗诵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仿编”。因此,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理解童谣,体验作品语言的结构形式、韵律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扩展想象,仿编童谣。小班仿编活动的特点是:只要求幼儿在原有诗文的基础上换词,通过改变某个词来体现诗歌的变化。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仿编,更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创设“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运用直接示范朗诵和边做动作边朗诵的方式调动幼儿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去欣赏和思考,从而更好地感受、理解童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运用“出示动作图片,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说出象声词”——“根据动作和象声词仿编童谣的后两句”——逐步过渡到“脱离图片自由想象仿编”的模式,师幼互动积极有效,幼儿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较好地完成了仿编目标。

中班小鼓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培养幼儿对节奏乐兴趣。

2、搜集各种材料制作打击乐器并能大方的介绍。

3、选择自制的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各种纸盒、橡皮筋、各种瓶盖、各种饮料盒子、种子、瓶子、石子、各种种子、纸片、木块、沙等。

2、节奏卡若干。

活动重点:

运用各种不同材料进行打击乐器制作。

活动难点:

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制作活动——介绍活动——游戏活动

活动内容:

一、导入活动

1、介绍各种幼儿搜集的材料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我们小朋友从家里搜集了好多的废旧物品,;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

一、制作打击乐器

1、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2、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幼儿帮助。

3、提高多种节奏表现形式让先做好的幼儿进行练习。

4、讨论活动:

a、介绍自己做的打击乐器,

b、引导幼儿说说在制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游戏:我们来做演奏家

a、幼儿合奏进行表演。

B、相交换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小鼓教案 篇6

活动内容

歌曲:《大鼓小鼓》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产生一中快乐感,一种身临其境的共鸣,流畅地演唱歌曲《大鼓小鼓》。

2、通过教学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力。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歌曲《欢乐舞》,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这首曲子好吗?

1、复习演唱歌曲《欢乐舞》。(要求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好,都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老师可真高兴。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我要看那位小同学观察事物最仔细,老师就把一个小礼物送给他。

2、欣赏鼓的图片

师:谁认识这是什么?请问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看见鼓,听到鼓声的?

生:过年、过节、开庆祝会。

师:人类从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中得到启示并创造了鼓,鼓的种类很多,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大鼓、铃鼓、大军鼓、小军鼓(每显示一张图片,教师作介绍)

二、学唱歌曲

1、歌曲导入:鼓是最古老的乐器,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首歌曲唱得就是大鼓和小鼓的响声,你们想听吗?(想)。

(1) 生听歌曲《大鼓小鼓》。

(2) 师提问:这首歌曲中有哪些乐器?

(3)生:鼓(哪两种鼓?)大鼓和小鼓

显示课题:课件显示大鼓小鼓的图片。

2、认识力度记号

(1) 师:歌曲中大鼓的声音是怎样的?(咚咚)小鼓呢?(嗵嗵嗵)今天,老师也拿了两只鼓,大鼓和小鼓,谁愿意来敲一敲?听一听,大鼓发出的声音和小鼓发出的声音在力度上,哪个强?哪个弱?

生敲,答:大鼓发出的声音强,小鼓发出的声音弱。

(2)师:在音乐中强的`记号用“f”来表示;弱的记号用“ p”来表示

(3)带领学生读一读。

(4)师:如果用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用哪两种拍法更能对比表示出大鼓的声音(强)和小鼓的声音(弱)?

生:跺脚表示大鼓的声音;拍手表示小鼓的声音。

师:我们来按节奏拍一拍 x x x x x

咚 咚 嗵 嗵 嗵

3、师教学生朗读歌词(1) 师读到“咚咚”,学生跺脚 x x ;师读到“嗵嗵嗵”,学生拍手x x x

4、师范唱。

师:注意听歌词中“大声是大鼓,小声是小鼓”,老师是怎样唱的?

师唱,生回答问题。

5、学唱歌词:师教唱三至五遍

6、学唱歌谱:采用听唱法,划拍视唱。(二遍)

7、演唱形式:结合律动(跺脚、拍手)

8、齐唱

三 、师生互动

1、分男女生

2、一组唱大鼓,一组唱小鼓。

3、师生接唱

4、生敲大鼓、小鼓伴奏演唱

5、歌表演《大鼓小鼓》。

(1)、同桌相互练习歌表演。

(2)、评选优胜表演者。(奖励小红星标志)

四、拓展。

1.两个小朋友对唱。(一个唱大鼓的声音,一个唱小鼓的声音)

2.回家把这首歌唱给家人听。

中班小鼓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大小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在为歌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图片各一张、“大”、“小”字卡各一张、大小不同的`声音、口香糖瓶子人手一个、大筐子两个(里面装有黄豆)、碗两个(分别装有软糖、硬糖)、大瓶子两个(分别装有软糖、硬糖)

活动过程:

一、听听生活中几种大小不同的声音

1、出示大鼓小鼓图片,师范唱,感知大鼓小鼓声音大小的不同。

2、感知几种生活中声音大小的不同。

二、探索让瓶子发出大声小声,为大鼓小鼓伴奏

1、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大声小声。

2、尝试往瓶子里装豆子,体验力度的不同发出的声音大小也不同。

3、教师演示,引导幼儿发现装豆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

三、通过尝一尝区别糖果软硬的不同,探索软糖硬糖装在瓶中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

1、猜一猜两个装有软糖硬糖的瓶子,哪个像大鼓,哪个像小鼓。

2、幼儿嚼一嚼两种糖,感知两种糖在嘴中的声音。

3、师小结。

中班小鼓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指南》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自然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创造力,幼儿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学习音乐的首要前提,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才能更好的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所以我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将原本比较难的表达的意境,慢慢的表现出来让幼儿享受了音乐活动的乐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孩子们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欢快的节奏感受关爱、呵护“淘气蛋”共同游戏的快乐。

2、学习用“摇揍”和“停顿”的方式表现淘气蛋所处的情景。(重点)

3、探索在音乐结束部分藏好淘气蛋的多种方法。(难点)

活动准备、音乐《摩登天使》乐器、沙蛋

活动过程

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故事内容、森林里的女巫在自己的城堡里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舞会,她请来了许多的朋友。舞会那天,女巫正对着镜子化妆,一群淘气蛋悄悄地来到他的身后,“哇”的一声,女巫吓了一跳,把口红画到了脸上,女巫很生气的说、“以后再也不许走进我的城堡,再也不许来参加我的舞会”可是她的好朋友小蝴蝶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淘气蛋是音乐小精灵,他们可想参加这次的舞会了,所以小蝴蝶就悄悄地将淘气蛋带进了舞会。

1、提问、女巫为什么不让小淘气蛋去参加舞会。

幼儿回答、因为淘气在女巫化妆的时候吓了他一跳,

2、那她的好朋友小蝴蝶是怎么想的呢?

幼儿进行回答……

二、新授、用身体动作感知乐曲节奏类型

1、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做了那些动作。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蝴蝶在跳舞的时候都做了哪些动作呢?

2、第一遍音乐、教师跟着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幼儿观察完了之后提问、小蝴蝶刚才都做了哪些动作呢?幼儿进行回答、有在上面的转圈的,有飞的,是一直转,还是自由的?

3、第二遍音乐,这次你们和我一起做动作,仔细观察,小蝴蝶在做动作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并说了些什么?

4、播放音乐,帮助幼儿梳理动作后让幼儿自己尝试独立完成小律动。(第三遍动作)教师、提问小蝴蝶对他的手心说了些什么呢?他的手心里是谁呢?幼儿进行回答……孩子们观察的很仔细,现在将自己椅子下面抽屉打开,拿出沙子后再讲抽屉锁住。(即将双脚并拢)

三、加入“淘气蛋”的乐器,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游戏情节、规则。

1、第四遍音乐、幼儿将沙蛋拿到手心跟着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我的手心里有个淘气蛋,你们的心里也有一个淘气的,你觉得什么动作是带淘气蛋在跳舞?让我们带着淘气蛋一起来跳舞吧。

教师提问、刚才在跳舞的时候,我好像发现要淘气带进来了,如果被女巫发现会怎么样呢?

幼儿回答、会把淘气赶出舞会,所以我们一定要将淘气蛋藏好,特别是音乐停的时候,每个小朋友将淘气蛋藏起来。

2、幼儿带乐器游戏、第五遍音乐……音乐结束后,每个幼儿将淘气蛋藏好藏在你能想到的任何地方。

教师提问、女巫现在还在化妆间化妆,等下女巫真的来的舞会现场的`时候你能保护好淘气的吗?我来假扮女巫,你们来练习与淘气蛋一起舞蹈的本领吧!(当女巫化完妆看你们的时候你们一定要将淘气蛋藏好),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再来一遍吧!

3、第六次播放音乐

咦,我怎么觉得好像有淘气蛋的声音?那我要把它找出来,你藏淘气蛋了么?(小朋友要记住保护自己的同时不能出卖朋友)

4、第七次放音乐、音乐结束后教师问,请问谁带淘气蛋了?幼儿回答、我没有(让幼儿了解不能告密)谁告密了,大家都不能去参加舞会了。

四、藏乐器、完整游戏一次与女巫和解

淘气蛋玩的很开心,他说谢谢你们,有你们这些朋友真好,上次是他不对,不应该从背后吓女巫他想和女巫做朋友,你们问问女巫可以原谅淘气蛋吗?那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五、小结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将原本比较难以表达的意境表现出来,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藏好淘气蛋》从内容的选择,导入的手段,展示的方式等方面来看还是比较能够吸引孩子的兴趣,孩子们至始至终都能热情的投入到活动中来。

本活动能将小淘气的调皮与巫婆的可爱进行互动游戏,让幼儿探索藏好淘气蛋的多种方法,孩子们掌握的不错。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要让孩子多听多感受,这样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才会增强。在我们的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不同的音乐做背景,可以营造气氛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何乐而不为!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将原本比较难以表达的意境表现出来,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推荐阅读

上一篇:八月主持词开场白和结束语(收藏八篇) 下一篇:九九重阳节主持词合集(优选十二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