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篇1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一)教学重点: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
二.《天朝田亩制度》
(二)教学难点
一.《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三)知识结构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背景
①根本原因: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a.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缴涨。
b.洋货大批涌入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②直接原因: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
③导火线: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易错点】导致太平天国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2.兴起/前期斗争
①金田起义
a.时间:1851年。
b.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c.概况: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
②永安建制
a.概况:占领永安后,洪秀全整顿建制,分封诸王。
b.意义:初步建立政权。
③定都天京
a.背景:1852年春,天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连战连捷。各地反清势力闻风响应,太平军迅速壮大。
b.概况: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
c.意义: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易错点】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易错点】初步建立政权和正式建立政权:永安建制时是初步建立了政权,而定都天京则是正式建立了政权,两者是有区别的,遇到问题时要看问的是哪一个,问的是初步,还是正式。
3.全盛
①北伐
a.进攻: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
b.失败: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c.意义:北伐军深入清朝腹地,牵制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结】北伐失败的原因
1.主观方面:太平天国战略失误,推翻清政府是太平天国的主要任务,但太平天国领导对此重视不够,派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
2.客观方面:京津地区,清军重兵防守,在军事力量上大大超过北伐的太平军。
3.环境方面:北方严寒,自然条件恶劣,江南战士不适应。
【易错点】北伐军只半年左右便逼近天津,威震北京,然而最终全军覆没,其主要原因是:孤军深入,后援不继。
【易错点】北伐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北伐军到达的最北边是哪?根据p55图可以看出是静海,而没有到达天津或北京,只是因为已经离天津很近了,所以使得天津和北京的一些官僚、地主举家搬迁。
②西征
a.概况:西征军边疆夺取安徽、湖北重镇,挺进湖南,同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战,一度失利。石达开增援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水师,进军江西,迅速占领许多州县。
b.意义:太平军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例题: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 c )
a.宗教迷信严重 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 c。阶级矛盾尖锐 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颁布时间:1853年冬。
2.主要目的:为了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3.土地分配
①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②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4.产品分配
①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②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远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5.评价
①性质: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②进步: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局限性: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易错点】《天朝田亩制度》对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斗争起到的最大作用是: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总结】《天朝田亩制度》是不是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这里要从两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因为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满足了农民的一些愿望,所以它实际上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农民希望这个政权能够维持并长久下去,所以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很高。但又因为它在产品分配方面主张留足口粮后其余要全部归“圣库”,又损害了农民的小农阶级的属性,即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天朝田亩制度》调动的是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并没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易错点】《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易错点】《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性质。
例题: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c )
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当时紧张的革命斗争形势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
①原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以致发生内讧。
②概况:1856年秋, 韦昌辉杀掉杨秀清,继而韦日辉又被处死。接着,石达开因受洪秀全犯忌,率领精兵负气出走。
③影响
a.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
b.后来,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陷入清军重围,最后被清军杀害。
2.重振国威/振兴努力
①军事上:暂时稳定了天国局势。
a.洪秀全提拔了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指挥军事。
b.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全力打垮清军驻扎江北的大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
c.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②政治上:洪仁玕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
3.资政新篇
①提出:1859年,洪仁玕提出。
②内容
a.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b.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c.开设新式学堂。
③评价
a.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b.局限性: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易错点】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的首要目的是:重新振兴太平天国。
【易错点】《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易错点】《资政新篇》没有施行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问题】《资政新篇》未能实施的原因
1.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19世纪50—60年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已开始解体,但是,速度异常缓慢,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劳动力、资金、市场等社会条件,中国并不具备。
2.客观条件:环境紧张,无暇顾及。
太平天国后期,清军一直对太平天国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军事斗争形势异常紧张,太平天国领袖无暇顾及改革建设国家,这是《资政新篇》未能实施的客观原因。
3.直接原因:没有得到农民阶级的支持。
《资政新篇》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积极作用。这是其未能实现的又一重要原因。
4.天京陷落
①背景
a.1860年,李秀成与陈玉成等又攻破清军驻扎江南的大营。
b. 李秀成乘胜东征,一直打到上海近郊。在进攻上海时,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退回苏州。
c.趁太平军东线用兵之机,湘军攻陷安庆,天京推动屏障。随后,陈玉成被俘,英勇就义。1864年,洪秀全病逝。
②陷落:1864年,太平军将士同围攻天京的湘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③评价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
b.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易错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1856年天京变乱。
【易错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易错点】太平天国运动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封建制度衰落与崩溃。
【易错点】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最突出的时代特点是: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
【易错点】太平天国运动出现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新特点,说明的根本性问题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例题:1844年,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1853年,定都天京之后 ,他又颁布法令称:“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对这一变化的理解( d )
①随着地位的变化,洪秀全难以抵制封建思想的侵蚀 ②太平天国政权已不能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不正确②正确 d。①正确②不正确
例题: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c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严惩外国侵略者 c。洪仁玕《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例题: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a )
a.缺乏科学理论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例题: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而导致失败,“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原因是( c )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林则徐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受到压制
c.新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出现 d。中国无产阶级没有登上政治舞台
例题: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农民战争截然不同的是( b )
a.出现了战略上的失误 b。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带有宗教色彩
例题: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被看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 c )
a.是旧式的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d。规模大、时间长、建立了革命政权
【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新特点是指以前农民起义没有的特点,如果以前有,就不能称之为新。而涉及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包括新功绩)主要是指外国侵略者或者与西方列强有关的。因为以前的农民起义绝对不会遇到外国侵略者并与其发生政治、经济、思想或者军事接触与冲突的。所以,只要涉及到太平天国与外国侵略者或者是与西方发生的政治、经济、思想以及军事接触或者冲突,都称为新特点。
1.背景不同:以往农民起义都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以外,还受到外国侵略的影响。
2.发动形式不同:过去农民起义也有利用宗教发动的,但都是中国自身的宗教,太平天国利用的是外来宗教。
3.思想不同:太平天国的领袖洪仁玕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求真理,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超载了农民阶级局限性。
4.情况不同:太平天国与外国人交往上有鲜明特征。太平天国领导人主张与外国人平等交往,但反对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与外国人打过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太平天国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农民战争不可能遇到的新情况。
5.任务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担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6.结果不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结果。
7.组成部分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在国际上属于“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
记忆方法:背景形式思想情况,任务结果组成。
【问题】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及它们力量的弱小。
①经济上,农民阶级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政治上,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③思想上,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的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组织上,农民阶级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就说明了这一点。
具体来讲:
①农民阶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地位。
②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头了革命前程。
③战略上失误,太平天国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根本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4.外部原因: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问题】在正确评价农民战争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农民反抗斗争中落后的一面。
【问题】《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比较: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同点是:两者都是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文件,代表了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 都是农民阶级颁布的。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主张方面的关系是:互为相反。或说是互相矛盾的。
3.《资政新篇》不是《天朝田亩制度》的补充和发展,原因如下
①经济主张不同
a.《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
b.《资政新篇》提出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实际上主张发展私有制。
②代表趋势不同
a.《天朝田亩制度》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纲领。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不同点
不同点 《天朝天亩制度》 《资政新篇》
产生的背景 太平天国强盛时期 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社会主张 企图在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
群众基础 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作用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
没能付诸实施,对太平天国的斗争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反映的特点 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缺乏先进阶级的理论指导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从上面的比较可看出,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理想,比起《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由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转变的轨迹。
【问题】评价历史事物应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并坚持辩证法全面的观点。同为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在正面评价时,我们侧重于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的反封建的革命性,而《资政新篇》则侧重于评价发展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另外也要注意二者的关系:《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问题】全面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1.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
①原因
a.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人们身受双重剥削压迫,阶级矛盾尖锐。
b.历史根源: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纲领也只能是对“男耕女织”的理想追求。
②性质:是太平天国建立理想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改造封建社会的政治方案。
③评价及认识
a.革命性
a.它主张废除几千年来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按平均的原则分配农民土地,反映了农民的要求和愿望,也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是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它从多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常。
b.空想性
a.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
b.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落后性:此纲领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2.对《资政新篇》的认识
①原因
a.社会根源:太平天国政权当时全面衰退,急需改革内政。
b.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初步形成了世界体系。
c.洪仁玕个人经历使其对资本主义有具体的了解和接触。
②性质:《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在后期由洪仁玕颁布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性文件。
③评价
a.革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这是一个改造封建社会、救国救民的方案。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天国政权,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b.进步性: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近代化方案。
c.空想性
a.理论上: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没有涉及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
b.实践上:由于当时紧张严峻的军事环境和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而落空。
d.局限怀:没有认清列强的倾力本质。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篇2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
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
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
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如今我国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提到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进入近代的中国农民怎样担任起近代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一任务的?
一、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从而准确理解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包含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剥削两方面的内容。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已融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基督教义,说明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政治上从西方寻找救国方案,带有时代的特点。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发展过程,指导学生参阅p46《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并在下面用箭头表示先后攻占地点:
金田——永安——桂林(未克)——全州(冯)——长沙(未克、萧)——岳州——武昌(50万)——九江——湖口——安庆——南京
3.太平天国达到全盛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北伐、东征、西征三大军事行动的目的过程和结果。然后要求学生归纳下表,培养学生利用表格归类和比较知识的能力。
军事行动 北伐 西征 东征
目的 推翻清朝 巩固天京 充实力量
领导 林凤祥、李开芳 赖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石达开
结果 失败 败湘军,进江西
夺扬州,破两大营
作用 牵制清军 巩固天京 达到全盛
这里需要强调三个问题:①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以及北伐、西征、东征的战略目标。②北伐的失败原因与北伐的战略作用。③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 天京变乱:
教师补充相应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会走上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烦琐等级之路?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天京变乱分别会给太平天国和清朝政府带来什么影响?
2、 重建核心:
新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主军,洪仁轩主政太平天国新的领导核心形成。
3、积极防御:
着重指明下面几点即可: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再破江南大营使天京根本解围;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结束。
4、天京陷落:1864年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可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与相关的课文,掌握它的原则、方法、理想,领会它的基本思想。
(1) 内容:
⑴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
⑵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
⑶实施目的:大同社会
(2)评价:
⑴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以土地为中心全面改造封建社
会建设农民理想社会的方案,前所未见。它继承和发展历代农民“均田”斗争思想,第一次鲜明突出表达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是几千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⑵局限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纲领只能反映其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2、《资政新篇》
(1) 内容: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于1859年冬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
教师补充材料:“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人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让学生阅读、思考、概括《资政新篇》提出哪些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然后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
这段资料提出了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有:第一,同外国自由通商,但不准外国人擅入我国内地。第二,同外国交流文化,准许外国人为我国献策。第三,同外国平等往来,不准外国干涉我国的内政。
(2)评价:
《资政新篇》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能够实行,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其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人也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篇3
五、天京变乱(板书)
1.原因(板书)
师: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开始滋生。在天京,诸王模仿封建统治者大兴土木、建筑王宫。(投影:《天王府》、《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从《天王府》画面上可以看出天王府的威严和等级的森严;从《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画面上可以反映出天王的享乐生活。各王还通过家族、部下等关系结成派系集团,分别控制军队、争权夺势,分裂的危机愈演愈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终于在1856年(板书)秋演化为一场大变乱。
2.经过(板书)
师:关于天京变乱的过程,初中知识和上节的课前演讲都已涉及。请同学们看投影,随老师一起来回忆。(投影:《永安封王表》复合投影片)
生:(随老师一起回忆)
师:这是永安建制时洪秀全分封的诸王。其中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在前期斗争中先后牺牲;(在相应的位置盖住)剩下的领导人都卷入了天京变乱中。变乱的焦点和起点是洪杨之争。洪秀全借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盖住)但韦昌辉在执行中肆意滥杀,继而被处死。(盖住)接着,石达开主持政务时被洪秀全猜忌,于是负气出走,在四川大渡河边全军覆没。(盖住)
3.影响(板书)
师:经过这场变乱,领导层就只剩下洪秀全一个人了。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此时,洪秀全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并封为英王、忠王,封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复合投影)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小字来了解这三位将领。
生:(阅读教材)
师:这三位将领中陈玉成、李秀成年轻有为;干王洪仁玕的政绩则在于,他提出了很有名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投影:《资政新篇》书影)《资政新篇》提出的改革方案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外交各个方面。
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
六、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板书)
师:太平军在这一阶段进行了哪些斗争?请阅读第25——26页有关内容,同时在书上做出标记。(准备《太平天国后期斗争形势图》)
生:(阅读并思考)
师:请一位同学用概括的语言,以标题形式将几次重大斗争写在黑板上。同时,请同学们在地图上迅速寻找涉及的地名。
生:(按要求在黑板上写出这一目的几个子标题,其余同学阅读地图)
师:(修改并讲解)
1. 破江北大营。
2. 三河镇大捷。
3.破江南大营。
4.上海战役
5.安庆保卫战
6.天京保卫战(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距离今天已经一个多世纪了,它留给我们后人很多很多的思考。现在再来看历史上的这一幕,我们应如何来评价呢?
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性质(板书)
师: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请同学们看第27页注解。史学界有三种观点。思考一下,你同意哪一种观点。注意,你的观点必须以史实为依据。在这里给一个提示,性质的判定可以从斗争目标、纲领、口号、任务、成果等方面来考虑。同学们的见解不同可以辩论。
生:(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各派一名代表进行辩论)
师:(适时停止辩论)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我们现在不做统一的界定。只要能够以史实说话,且你的史实能够与论点一致,那你的观点就能立住脚。现在看来,不管哪一种观点,大家能够达成共识的是这场运动是农民战争。即以农民为主体的,由农民来领导的战争。有了这点共识,我们再分析其失败原因时就容易一些了。
2.失败原因(板书)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教材已经做出了分析。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并作出标记。
生:(阅读并作标记)
师:从书上的分析你能否看出,分析某一事件的原因应怎样入手?
生:(思考并做答)
师:分析原因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也就是书上提到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我们先看主观方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其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一起找一找局限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思考并作答)
师:(归纳)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上节课所分析的《天朝田亩制度》。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种种局限性(狭隘、保守、自私、分散)。在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在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没有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和保持内部团结。
失败的主观原因之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后,北上途中打了许多胜仗,但却弃地不守,得而复失。打到天京后,太平天国手里就只有一个天京了。各地反动统治重新恢复,严重威胁着革命政权;再如前面分析的北伐失败原因也属战略上的失误。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太平天国内部存在许多弱点,可是它所面临的敌人除满族贵族、汉族地主外,还有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遇到的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这些反动势力之间虽然有矛盾,但是他们对农民战争的敌视却是一致的。这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
太平天国的悲剧说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尽管如此,太平天国在历史上的功绩却不可抹杀。
3.历史功绩(板书)
师:教材将反封建作为首要的历史功绩。你们对这一点怎样理解?
生:(思考并回答)
师:(归纳总结)因为推翻封建统治是历史的潮流,而太平天国在很多方面都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反动统治的根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经济制度。太平天国革命是顺乎历史发展要求的。所以其反封建性是首要的历史功绩。
反封建的同时,太平天国又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一找相关史实。
生:(翻阅教材)
师:(总结并引导)开展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是反抗的一个重要内容,前面在讲上海战役时曾经谈到过。除了武装斗争外,还有没有其它斗争的形式?(投影。材料“太平军占领宁波后,1862年英商怡和洋行档案中记载:连一箱鸦片都没有卖得出去。”“英商满载生丝的轮船经过角直镇,不肯向太平天国税局纳税,被扣压。英国领事强为干涉。太平天国提出抗议:太平天朝定制,商货经过税局,有一定之税金,今贵国商人之行为,既违定制,而贵国官长强为干涉,于国际交谊甚不合。特此告之。”)
生:(阅读并思考)
师:从材料中能看出太平天国在对外贸易时所持什么态度?
生:(思考并回答)
师:(归纳小结)太平天国主张对外通商,平等贸易,否认外国侵略者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在中国的侵略特权。太平天国一方面严禁鸦片贸易。当鸦片贸易的消息传到香港、新加坡、英国等地后,鸦片贩子哀叹:“上等鸦片不断跌价!”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规定外商货物同样交纳税金。这样,外国侵略者原想把中国变为第二个印度的企图破产了。
无论是武装斗争,还是经济斗争,太平天国都使侵略者强烈感到中国人是不可侮的。太平天国坚持正当贸易,反侵略,以及维护民族尊严等主张是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
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还在于对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的影响。同学们所熟知的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孙中山从小就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并以洪秀全第二自诩。
太平天国提出的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这一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进步意义。它所主张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对后人具有启迪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还具有世界意义。请同学们回忆世界近代史上,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其中哪几次起义影响较大?
生:(回忆并作答)
师:这几次起义中,又以太平天国运动的规模最大,坚持时间最长,参加群众最广泛。这些斗争虽然缺乏联系,但反对的却是共同的敌人——欧洲资本主义的殖民势力。太平天国和这些国家的革命斗争互相影响,互相推动。
至此,我们对太平天国革命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图书馆去阅读有关书籍。其中有一本书值得一提,就是上海上民出版社出版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这部书提供了有关太平天国的比较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呤俐是当时一个少有的“不顾个人利害并且怀着博爱精神来研究广大中华帝国的幸福和前途的欧洲人”。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这场伟大农民运动,或许你会有更新更客观的认识。
师:今天课后的练习内容是请同学们据自己的认识和逻辑思维方法设计一个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结构图。形式不限,但要让别人一下就能看清知识的脉络,了解这一运动的概况。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防御战的概况;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英雄们威武不屈的斗争事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3)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它是后期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且太平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在这里是一个集中体现。(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这是本课内容最后的落脚点。
2.难点分析:(1)《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请一两位同学就初中已有知识或通过文学作品、影视剧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太平天国的内容,描述某一历史片段或简单的阐明自己的看法。准备好了的同学,请到讲台前面对大家进行演讲。
生:(演讲过程中可能会有片面的、不够客观的,甚或错误的观点)
师:(允许台下可能引起的议论。稍后,导入新课)刚才两位同学精彩的演讲把我们带入了19世纪中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发生的那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他们描述的内容是不是历史的真实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研究太平天国,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板书: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板书)
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生:(思考并作答,但有可能只答出一二项)
师:根据几位同学的回答,请翻开书并迅速搜索文中提供的信息。
生:(寻找并记录)
师: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再加上两广地区灾荒连年,饥民纷纷暴动,这是直接的原因。总之,人祸天灾使人民陷于失业、破产、死亡的困境。与此同时,外国侵略者又迫使清政府取消对西方宗教的禁令。基督教宣传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有很大号召力。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发动了这场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板书)
1.革命的准备(板书)
关于洪秀全其人,(投影:洪秀全塑像)刚才演讲的同学(假设)已经谈到他的出身;他屡试不第后受梁发的《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的经过,但对洪秀全的思想分析的不够。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很复杂,在他的一些重要文章里能够体现出来。如《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投影:课文第19页节选资料;第24页阅读与思考)请同学们结合这几则材料思考,这反映了洪秀全怎样的思想?
生:(思考并回答)
师:很显然,这几则材料反映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所要求的摆脱封建压迫、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号召人们为实现平等自由、太平一统的大同社会而斗争;同时他还吸取了基督教中的积极因素,主张信仰上帝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不同于基督教中死后升入天堂的说法,认为地下也有天国。他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对广大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号召力。
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建设的同时,另一位领袖人物冯云山正积极进行组织工作。他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深入各族群众中宣传和发展会员,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金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有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这一核心在以后释放的能量震撼了中国大地。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
2.革命的兴起(板书)
师:(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同学们注意这幅图。现在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一位同学负责跟随老师的讲解指出太平军胜利进军的路线;另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号写出示意路线图。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做这项工作。
生:(按要求开始操作)
师:(走到同学中间充满激情地进行讲解)
金田起义——东乡称王——永安封王建制(投影:《永安封王表》),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战死)——长沙(萧战死)——武汉三镇——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结合学生写的“进军路线”小结并修正)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天京这个政权巍然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向学生介绍太平天国在占领武汉后,在决定下一步进军方向时,领导集团曾经发生争论。那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是否正确呢?请大家课下围绕此内容查找、收集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文件。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投影:《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三、《天朝田亩制度》(板书)
1.内容(板书):
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分配土地的一个原则;还有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无处不均匀”。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第20页材料)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思考后请一位同学指出来,其余同学可参照其答案小声议论。
生:(阅读思考后议论)
师:现在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点评,看看你对平均的理解是否全面。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
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
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有田同耕,……无人不饱暖也。”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2.评价(板书)
师: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
生:(按要求热烈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师:(边巡视边启发学生)在政治课上老师讲过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史上,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他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生:(领会,继续讨论发言)
师:(加以引导后总结)《天朝田亩制度》从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来看,废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小农经济,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这是不切合农民觉悟和脱离农民思想实际的;同时,小生产者所能提供的财富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人饱暖”的要求。
从分配的方法来看,也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例如:按人口分,却未考虑死后还田的办法,长此下去哪里还有田来分?又如:按地力分,究竟根据哪一年、哪一种农作物的产量来确定土地的等级才算合理呢?再如:按丰荒之地调剂,中国人的乡土意识能否允许?还有,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时又规定每年收获只能留下维持生活的份额,其余生产生活资料同归圣库。这样的规定自相矛盾,多生产对农民不但没有实际好处,而且还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贫困。
以上我们从主观方面分析了这一制度的不可行。再从客观环境来看,连年征战无法保证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实施这一方案。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尽管如此,就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点来看,也足以显示其反封建制度的决心。这一制度是对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空前猛烈的扫荡。现在如果让同学们来谈谈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你们是否能从其革命性和空想性两方面来全面评价呢?
下面我们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来看它的全盛时期。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板书)
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投影:《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要求学生随讲解将时间、目的、将领、结果和意义填在表上)
生:(按要求做表)
师:(简单讲解三大军事行动)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革命声威震撼全国。
生:(参照投影片的示范订正自己的答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如果用一条曲线来表示这一时期的活动走势,应该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用红笔来表示。
生:(应该能够画出一条上升曲线)
师: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正如这条红色曲线所表示的,以迅猛之势走向全盛的颠峰。正当此时,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大变乱,使已有的很好的形势急转直下。(用白色示意)白色曲线所示意的就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形势。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从内容上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本节内容是农民阶级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第二专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的时期的到来使得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保证了革命形势由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再到1856年达到全盛时期的迅猛发展。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失陷等。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等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确定依据: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走向失败是本节的基本线索,理清线索,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框架。
(2)、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确定依据:高一学生正处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期,思维能力还不强,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缺乏完整的的分析和理解。
二、说教法
1、教法选择: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师生互动为主,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依据: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可以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落实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2、具体做法:
(1)、图示教学
通过图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归纳主要历史事件,掌握基础知识。
(2)、问题探究教学法:
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角度出发,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若干问题,并将问题贯穿于教学之中。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探究、小组讨论,最终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实现重点、突破的难点。
(3)比较教学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对照,判断异同,更好地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
3、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1、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2、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课前,给学生预习资料包括教案,上课时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并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2)、比较归纳法:
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横向、纵向联系至关重要,让学生有联系意识,掌握联系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片头及主题曲,进行导入,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2、学习新课:
1. 爆发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根本原因)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直接原因)
(4)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展示史料(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
读史感悟:
①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一个什么社会状况?
② 这些现象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着怎样的关系?
2. 洪秀全的准备活动:
学生阅读史料分析:
洪秀全指出:“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读史感悟:
① 以上材料反映了洪秀全创建了什么新的组织?其目的是什么?(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反清斗争)
② 这个新的组织体现了一个什么思想?
3.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初,建国号“太平天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引导学生自学,概括)
原因:
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安排
由于本课知识容量比较大,但整个教学安排时间紧迫,以1课时为宜。教学中,应尽量精简,运动过程不宜细讲。(韩燕老师将本课作为师范课在无锡南片进行展示,可做参照)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2.难点分析:(1)《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a、 复习导入法:回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内容,思考鸦片战争给当时中国社会造成哪些影响?并深入思考,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面对清政府的压迫和侵略者的欺压,你准备怎样干些什么?
b、 提问导入法:同学们,请大家看课本44页插图,这些图片反映的是那一历史时期的什么重大事件?促使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有那些?(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c、 韩燕老师的做法:史料分析导入法(看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如何)
二、新课讲授
【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
【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它的兴起是诸多因素促成的。通过文中小字部分介绍,不难看出它与鸦片战争的内在联系。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过渡)
【课件显示】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兴起的原因
1、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韩】:有人说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如何理解?”
强调:分析应该结合19世纪40、50年代的国际国内背景展开,特别要指出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因果关系。
【师】:时势造英雄,正当社会阶级矛盾愈演愈烈之际,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农民战争爆发的时机日渐成熟,那么大家知道谁是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为此他做了哪些准备?
【课件显示】:应作一定的分析说明
①理论来源: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理论准备:创拜上帝教。 ②理论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
道觉世训》
3、革命的准备 ③理论特点:将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
出来。
组织准备:六人领导核心形成。
根据地建立:冯深入广西紫金山区活动,建立根据地。
【设问】:为什么运动首先爆发于广西?洪秀全发动起义的工具是什么?何如认识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相互关系?(本部分内容如来得及可进行适当展开,一般不做要求)
【课件显示】:(二)前期斗争
《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
【师】:现在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一位同学负责跟随老师的讲解在投影屏幕上指出太平军胜利进军的路线;另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号写出示意路线图。(指导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教师加以补充与修正。地理课代表画图)
【课件显示】:胜利进军路线:
金田→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汉三镇→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前期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定都天京后所面临军事形势怎样?为此洪秀全、杨秀清采取那些军事措施?结果如何?
措 施
目 的
时 间
将 领
意 义
北 伐
西 征
东 征
(☆本部分内容应控制为3分钟左右时间,使学生有直观印象即可)
(☆陈校长听韩老师课后意见:是否可把本部分内容以故事形式讲述,避免枯燥)
【师】:太平军对外采取军事行动解除天京之围的同时,对内整纲建制,大力加强内政建设,颁行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课件显示】: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一)《天朝田亩制度》(1853)
(☆韩老师把本部分内容放到后面讲述,先完成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讲授)
1、内容:
【师】:《天朝田亩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答】:略。
(☆强调:此为本课最难理解之部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7页,观看《天朝田亩制度》书影,充分利用书中各种信息,启发学生思维。)
【师】:《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
首先,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第20页材料)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⑴土地分配问题: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师】: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 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 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 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⑵产品分配问题: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师】: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2、评价:
【师】: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
【教法探讨】:可以设计几个小问题,采取层层剥笋的办法,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循循善诱,使学生学会使用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现象。
问题一:在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最大特征是?(土地是私有财产,地主占有广大土地)
问题二:《天朝田亩制度》在土地分配方面提出的主张对该制度有何影响?(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强烈的反封建色彩)
问题三:中国历史上所爆发的农民起义举不胜举,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意义在于?(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师】: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课件显示】:⑴进步性——革命性: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问题四:《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它是否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问题五:《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劳动产品的分配采取何种方式?它是否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什么?
【答】:略,可引导学生就其弊端发言。
【师】:很好,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又可得出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一顶的局限性。
【课件显示】:⑵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阶级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师】:我们从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作用,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这一方案并未得以真正实施。天京变乱后,由于国势日衰,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整顿朝纲的方案《资政新篇》。
【课件显示】:(二)《资政新篇》(1859)
【师】:《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学生回答并总结,不宜“纠缠”,点到为止)
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内容: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4)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师】:从内容上看,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为何会有此特点?为什么《资政新篇》没有真正实行?
3、 评价:
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⑵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师】:然而,1856年,当太平军西征与东征胜利,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由于争权夺利,矛盾却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
【课件显示】:三、太平天国的失败
(一)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
(☆讲述杨秀清被韦昌辉杀害、洪秀全借机杀掉韦昌辉,石达开受猜疑率部出走的故事,增强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洪
杨
韦
石
①逼
②杀
④杀
③责
⑤疑
⑥走
⑦灭
【师】:太平天国发展到顶峰之时,集团内部为什么会发生变乱?
1、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阶级局限性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2、天京变乱的经过(略)
3、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师】: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
【课件显示】(二)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
【师】: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进行那些军事斗争?(略)
【课件显示】(三)后期防御战(1856——1861):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
【课件显示】(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师】: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xx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那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提示学生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等角度分析)
1、 失败原因:
(1)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师】:运动期间,最能体现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事例是?结合书中48页、49页小字阅读材料,想一想太平天国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西方殖民国家对此做何反映?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师】: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所以与以往历次农民战争相比较,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有那些?
2,时代特点: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
(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课堂小结:
原因
经过
评价
兴起
高潮
转折
失败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东征西征
《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变乱
重建领导核心
三河镇大捷
《资政新篇》
安庆天京保卫战
《太平天国运动》探究性学习课题
课题一:关于洪秀全建都天京的得失。
大致有三派论点:①正确说。茅家琦等认为,从金田起义到攻占天京,一路都是游击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定都天京后,转变了过去流动作战的方针,建立了以天京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使太平军处于出可以战,处可以守的有利战略地位,因而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②错误说。牟世安等认为,太平天国在攻克南京以后,应以全部军事力量北伐,沿途发动农民起义,进攻北京;从当时的阶级关系和历史特点来说,进攻并占领北京是很有把握的。而定都天京,是丧失了消灭敌人的好机会,使保守的战略代替了革命的战略,故建都南京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南京成为太平天国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它的保卫问题和粮食问题经常成为革命军事和经济的头等重大问题,从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因而,定都天京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③两重性说。王庆成等认为,建都天京是革命性和保守性互为表里。从积极方面看,军事上结束了流动作战,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从消极方面看,则助长了封建帝王思想和安逸享乐观点,军事上导致了保卫天京为主的保守战略的形成。
课题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1)产生背景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初,太平天国刚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
《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经过天京事变,这时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
(2)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
《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3)群众基础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而《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处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一纲领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
(4)作用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但《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对这一纲领反映不积极。再加上残酷的战争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行。
(5)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但这一纲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其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资政新篇》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如今我国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提到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进入近代的中国农民怎样担任起近代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一任务的?
一、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从而准确理解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包含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剥削两方面的内容。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已融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基督教义,说明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政治上从西方寻找救国方案,带有时代的特点。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发展过程,指导学生参阅p46《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并在下面用箭头表示先后攻占地点:
金田——永安——桂林(未克)——全州(冯)——长沙(未克、萧)——岳州——武昌(50万)——九江——湖口——安庆——南京
3.太平天国达到全盛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北伐、东征、西征三大军事行动的目的过程和结果。然后要求学生归纳下表,培养学生利用表格归类和比较知识的能力。
军事行动
北伐
西征
东征
目的
推翻清朝
巩固天京
充实力量
领导
林凤祥、李开芳
赖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石达开
结果
失败
败湘军,进江西
夺扬州,破两大营
作用
牵制清军
巩固天京
达到全盛
这里需要强调三个问题:①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以及北伐、西征、东征的战略目标。②北伐的失败原因与北伐的战略作用。③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天京变乱:
教师补充相应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会走上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烦琐等级之路?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天京变乱分别会给太平天国和清朝政府带来什么影响?
2、重建核心:
新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主军,洪仁轩主政太平天国新的领导核心形成。
3、积极防御:
着重指明下面几点即可: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再破江南大营使天京根本解围;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结束。
4、天京陷落:1864年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可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与相关的课文,掌握它的原则、方法、理想,领会它的基本思想。
(1) 内容:
⑴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
⑵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
⑶实施目的:大同社会
(2)评价:
⑴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以土地为中心全面改造封建社会建设农民理想社会的方案,前所未见。它继承和发展历代农民“均田”斗争思想,第一次鲜明突出表达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是几千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⑵局限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纲领只能反映其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2、《资政新篇》
(1) 内容: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于1859年冬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
教师补充材料:“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人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让学生阅读、思考、概括《资政新篇》提出哪些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然后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
这段资料提出了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有:第一,同外国自由通商,但不准外国人擅入我国内地。第二,同外国交流文化,准许外国人为我国献策。第三,同外国平等往来,不准外国干涉我国的内政。
(2)评价:
《资政新篇》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能够实行,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其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人也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问题探究
多难的民族必将产生雄健的精神,在屈辱中站起来的才是真正的巨人。在近代的中国,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广大农民阶级在太平天国的旗帜下奋起反抗和斗争和追求农民大同理想。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为什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其又会对近代的中国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关于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可以引导学生从太平天国运动发动群众的落后方式、革命纲领的空想性、及天京变乱可悲之处等分析这场革命运动的失败之处。使同学们最终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作用,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相关史实,由多角度去探究去讨论。
例如太平天国作为一场大规模的农民革命运动,它的历史作用首先在于对封建统治的沉重打击。结合太平天国提出的革命纲领的主张去理解运动对封建生产关系、封建统治秩序的冲击。虽然太平天国斗争的主要矛头是清王朝,但时代也赋予了它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引导同学学习课本p48【学思之窗】介绍太平天国领袖们坚持独立、自主、平等外交政策的具体史实理解太平天国领袖们不畏强权敢与侵略者英勇抗争的精神。
应当注意的是,在学生的讨论中,如果有的发言能提出教材未列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理,有史有论,就应当予以鼓励;而对一些立论偏颇,或过于空泛的发言,则应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把他们引上正轨。
(总字数:3150字)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篇8
一、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比较两个文件的异同点。 3. 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的学习,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学习,掌握识图和用图,学会归纳历史事件或现象发展进程 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 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树立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二、教材要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的激化, 因为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农民阶级与列强侵略正面强烈冲突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还是清政府及地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当时支配他们之间关系的仍然是封建和封建生产关系。 2.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的准备工作 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平等思想和反封建统治来号召农民起来斗争,它不同与基督教,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这也说明农民由于受阶级的局限,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只能利用宗教达到目的。3.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今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九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并由东王节制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突围后,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1953年,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 1853年,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开始了北伐,他们攻入了天津地区,但由于孤军深入,供应不足,最终失败。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它深入到了敌人的心脏地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太平天国西征和天京突围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赖汉英率领的西征也在进行,他们夺取了湖北和安徽的重镇,入湖南时遇到湘军进攻受阻。1855年,石达开指挥太平军,取得了鄱阳湖大捷。西征的胜利,使太平天国控制了安徽、江西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 1856年燕王秦日纲率领太平军,夺扬州,破江北大营,后与石达开会师,摧毁江南大营,从而巩固了天京。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195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1.中心内容:关于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 方法: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关于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2.目的: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3. 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4.评价: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平均”“等贵贱 均贫富”“均田免粮”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将过去农民起义的口号做了具体的规划,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有平等,要有摆脱封建压迫、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因此,它对贫苦农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空想性一方面,农民是小生产者,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人人平等,实现平均主义,满足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要求。但是,“产品归公”的规定又超越了小私有者的本性,生产产品的多少对农民来说并没有实际的好处,所以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只能是一种空想。另外,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之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改革。《资政新篇》这是太平天国在后期颁布的一个重要文件,是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1. 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2. 内容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厂,奖励技术发明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3. 评价:进步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空想性《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其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却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它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农民没有实施它的热情,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天京事变”1. 原因: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新旧交替时代的农民阶级,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联系的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落后性、分散性、狭隘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因而,天京事变的悲剧,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尽管推翻清王朝的目的还没有达到,但是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却不能够居安思危,陶醉于已经取得的胜利,享乐思想发展很快。随着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等级而来的必然是争权夺利。这也是小生产者狭隘性的表现。这样,他们背离了当初自己提出的平等原则,领导集团原有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很快就遭到了破坏,个人私欲膨胀,最终演变成令人心痛的天京事变。2. 概况:(略)3. 影响: 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军事形势急转直下,太平天国处于左支右绌的艰难境地,转入到防御阶段。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重建领导核心,暂时稳定了政权。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发动势力开始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先后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1864年,英国人戈登率领的“常胜军”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一起进攻苏南,左宗棠率领的湘军进攻浙江,太平军相继失去了苏州、常州、杭州。天京和附近地区也处于清军的包围之中,形势日益危急。太平天国的失败1.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2.失败原因: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种种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不可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因此革命也就很难长期坚持下去;再有太平天国也没有彻底战胜封建思想的武器。天京事变的起因就是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另外,参加太平军的将士大都是农民,他们大多是迫于生计才参加革命,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后,在北上途中打了许多胜仗,但却弃地不守,得而复失。打到天京后,太平天国手里就只有一个天京了。各地反动统治秩序重新恢复,严重威胁着革命政权;北伐失败原因也属战略上的失误。 无论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还是战略上的失误,都是因为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洪秀全给予这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唯一的思想武器是拜上帝教。拜上帝教改造了基督教,反映了农民朴素的平等思想,因而,这种宗教对于农民革命的发动虽然有积极作用,但它终究不是科学理论。由于宗教上的隔阂,太平天国不能联合各地风起云涌的反清力量,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由此可见,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不可能把革命斗争引向彻底胜利。客观原因:中外发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内部存在许多弱点,可是它所面临的敌人除满族贵州、汉族地主这些封建反动的封建势力外,还有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遇到的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这些反动势力之间虽然有矛盾,但是他们对农民战争的敌视却是一致的。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3.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 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太平军占领清朝统治的半壁江山,建立了强大的政权,与清政府分庭抗礼,争夺天下。太平天国所到之处,地主官僚,望风而逃,黎民百姓,夹道欢迎。因此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除了担负起反封建的任务,农民还担负了反侵略的任务,这个任务,农民阶级虽然不可能彻底完成,但是由于农民阶级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确实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想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4. 教训: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本目重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三、教学过程导入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片头及主题曲 ,进行导入教学(一) 太平天国运动1.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根本原因)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直接原因) (4)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史料链接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读史感悟: ①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一个什么社会状况? ② 这些现象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着怎样的关系? 2. 洪秀全的准备活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反清斗争史料链接:洪秀全指出:“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读史感悟:① 以上材料反映了洪秀全创建了什么新的组织?其目的是什么?② 这个新的组织体现了一个什么思想?3.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1)金田起义:1851年初,建国号“太平天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原因: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概况:(简要介绍即可)影响: 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太平天国转入到防御阶段。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重建领导核心,暂时稳定了政权。读史感悟:展示《天王府》、《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图,联系所学知识 思考: 图片反映了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什么特点?最终导致了什么历史事件?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6)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发动势力开始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7)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4. 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 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教训: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1.中心内容:关于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 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关于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2.基本目的: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3.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4.评价: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空想性一方面,农民是小生产者,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人人平等,实现平均主义,满足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要求。但是,“产品归公”的规定又超越了小私有者的本性,生产产品的多少对农民来说并没有实际的好处,所以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只能是一种空想。另外,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之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改革。史料链接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人不饱暖也。 ——引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小弟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经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将佐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等所议是也,即遣将佐施行。钦此 ——引自《太平天国》材料三:出伪示,着族帅卒长按田造花名册,以实种作准,业户不得挂名收租……收租度日者……甚属难过。 ——引自《海虞贼乱记》材料四:……伪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钱三百六十,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陆续定纳。 ——引自《庚癸纪略》读史感悟:①材料一从根本上否定了什么制度? ②材料二实际上认可了什么制度?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材料三中“收租度日者”指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甚属难过”? ④材料四说明的分田方式是什么?与《天朝田亩制度》分田方式有何差异? ⑤综合四个材料分析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与实际执行情况的距离,并说明原因。《资政新篇》这是太平天国在后期颁布的一个重要文件,是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2.内容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厂,奖励技术发明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3. 评价:进步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空想性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 史料链接材料一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资政新篇》读史感悟: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太平天国运动两个文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有哪些? 论从史出:相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政治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都由于当时的形势所迫,没有能够实行。从根本上看,前者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后者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都不能真正实行。 不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 景
社会经济主张
群 众 基 础
作 用小结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出现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在短短的时间了席卷了中国南方大地。建立起了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他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作为自己的革命纲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领导集团滋生了腐朽作乐的思想,争权夺利,最终导致天京事变的出现,太平天国由盛而衰。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太平军的将士们进行了艰苦的防御作战,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为太平天国运动带上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终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作为在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的近代历史涂上了浓重的一笔。然而,作为小生产的代表,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从兴起的原因看,太平天国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c、农民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d、近代中国社会内部各阶级的矛盾
2、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是在a 、金田村 b、东乡 c、永安 d、天京3、洪秀全宣传民众、组织民众的思想是a、基督教 b、儒家大同思想c、拜上帝教 d、佛教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是a、宣传西方的基督教 b、推翻清朝的统治c、建立理想的共和国 d、建立朴素的共产主义社会5、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c、不能充分依靠群众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6、太平军在军事上全盛时期是在a、1853年 b、1855年 c、1856年 d、1858年
7、太平天国前期天京突围的目的是a、巩固天京大本营 b、推翻清朝政府c、断绝清政府的财源 d、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8、从天京事变中可以说明一个基本道理,即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农民阶级不可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b、农民领袖间不能同安乐c、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不可避免9、西方列强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其实质是 a、表明支持慈禧和变b、为显示其军事实力c、把太平天国控制地区变为其势力范围d、维护和扩大其侵华权益10、说太平天国运动仍是旧式农民战争的延续,主要是因为 a、其主力是农民 b、建立农民阶级的政权c、其领导阶级和革命纲领仍是旧式的 d、其斗争目标是反封建
二、问答题
请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篇9
[课堂导入]
《芝加哥论坛报》这样说道:“他们默默无闻地为重塑中国的现代经济繁荣贡献微薄的力量,把幅员辽阔的国家转变成为西方有力的竞争对手。”这里的他们指的就是备受关注的农民工。这些年来,大量内地农民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子女教育,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存环境,令人堪忧。可以说,农民问题,依旧是困扰中国繁荣富强的一个大问题,亟待解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中国历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动,走向灭亡。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那这些农民起义的一般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可以背背李绅的《悯农诗》)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动到底呈现了那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太平天国运动。
(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
[讲授新课]
我们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
【设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段。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板书)
(一)兴起的原因(板书)
1、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
2、 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谁?洪秀全。(洪秀全的有关介绍)
(二)过程(板书)
【过渡】: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38岁生日。教徒自然都要赶去道贺。等大家都吃饱了,喝高了的时候,洪秀全在生日宴会上一鼓动,大家也一附合,于是宣布起义。下面我们根据书上内容,看看其进军过程。
金田→武宣东乡称天王→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汉三镇→南京 到了南京后,洪秀全不走了。为什么?因为南京好啊,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既可以衣袖飘摇,又可以金戈铁马,适合建都。《金陵图经》上说: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埋金以震,故曰金陵。秦始皇至此,他也望到了这里的天子气,始皇的办法是,在南京郊外开挖河流,以泄散王气,并把金陵改称秣陵,这条河就是朱自清先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孙中山曾这样说过: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更何况这里还是“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可以背背杜牧的诗)既然这里有王气,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那就在这儿定都吧。
【设问】:定都天京后所面临军事形势怎样?(注意从目的、物质财富、根据地等方面引导出)
【设问】:为此洪秀全、杨秀清采取那些军事措施?结果如何?
北伐遭到了失败,西征取得胜利,东征书上没提,我们就不管了,总体上说太平军脱去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太难过进入全盛时期。
【过渡】:我们常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设问】:太平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颁行比较完整的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现在我们来看看?《天朝田亩制度》
二、《天朝田亩制度》(板书)(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太平礼制》 )
1、内容:很多,但书上只重点提了两点
《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进步性)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空想性)
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
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它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空想性、落后性)
⑵产品分配问题: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空想性、落后性)
“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所谓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的理想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讲讲农村公社时期事情化和太平天国领导人的腐化堕落的事情以助于理解)。所以说这一纲领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
三、天国的悲剧(板书)
(一)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板书)
1、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板书)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阶级局限性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2、经过(书内容和画图结合)(板书)
3、影响: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板书)
【过渡】: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这个时候虽然洪教主虽然骄奢淫逸,但还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采取了一些措施:
(二)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板书)
【设问】: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进行那些军事斗争?
(三)后期防御战(1856——1864):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但是这已经是回光返照吧了)—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
【过渡】当然除了在军事做出这些回应之外,为重振朝纲,在洪仁轩的而主持下颁布了《资政新篇》。
(四)《资政新篇》(1859)(板书)
【设问】:《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4)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3、 评价:
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⑵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不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而且,太平天国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资政新篇》没能实行。(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可以作为补充内容)
【设问】:作为中国历规模,斗争水平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那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提示学生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等角度分析)
1、 失败原因:
(1)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时代特点: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
(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