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壶口瀑布实践报告热门七篇

2024-08-18 08:49:12 壶口瀑布实践报告

壶口瀑布实践报告 篇1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2、通过写研究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使学生关注社会,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意识。

活动准备:

课前学生调查统计自己家庭每天产生垃圾的种类及数量,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材料。

活动过程:

一、汇总课前调查的资料

1、出示两组图片,学生谈想法,在对比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四人小组交流调查表,初步了解每家产生的垃圾种类及数量。

3、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调查结果,教师适时点评。

4、联系柳州市八十万户家庭,出示具体数据,引导学生体会一日、一月、一年所产生的垃圾量。

5、说明:柳州实际所产生的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猜想:全世界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展示一组有关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文字数据)

7、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说明垃圾与生活的联系,并出示课题。

二、确定活动主题

1、学生结合刚才有关垃圾的图片文字,说说自己对于“生活中的垃圾”想了解和研究的问题,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归纳为四个主题:来源;危害;种类及处理;变废为宝。

3、教师进行选题的提示引导,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了解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4、学生思考讨论,对四个主题用手势1、2、3、4进行表决,进行换位分组,推选组长。

三、设计研究方案

1、教师进行填写研究方案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填写研究方案表,教师巡视指导。

2、各小组代表分别将本组的活动方案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

四、小结:

1、评价学生的方案及表现。

2、对后继研究活动的引导和激励。

反思:

本活动主题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因为目前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其中垃圾的危害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作为小学生,更应该关注身边的现象,因为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这个活动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同时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减少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的活动中。所以,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确立了,就是“生活中的垃圾”。

本课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首先出示图片对比,让学生初步体会垃圾的危害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后是交流展示自己的课前对身边现象的调查结果,再联系我们柳州市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一步重视这个问题,激发起研究兴趣。

然后是放开手让学生切实经历活动主题实施的全过程,自主选题、制定方案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提示巡视,发展他们的规划与组织的能力。

然后是研究方案的'展示与交流,让学生讨论借鉴,互补提高,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并为活动的展开做好充分合理的准备,

小结时,对学生本课的表现进行肯定,鼓励他们保持热情继续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活动。

我的感悟:

本课教学实施过程中,时间的分配方面不够合理,学生没有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研究方案表全部填写完,这与我设计制定方案环节时没有考虑周详有关。而且让学生将方案的全部项目在课堂时间内填写完,不能突出重点,不够很好的将难点突破。

听课领导给我提出了改进意见:在学生们进行分组制定研究方案时,应有侧重点,考虑突出自己研究主题方面的计划应怎样施行?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其余的项目可以在课后完成。在学生展示研究方案时,教师也应相应地对学生计划中实行过程的难点进行点拨,强调外出调查时的安全事项,充分发挥自已身边资源的作用。

总之,在这次的整个活动中,学生们积极自主的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结果。虽然不是很完善,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整合。这其实就是最好的“结果”,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相信在后面的汇报讨论会、设计宣传小报、废物利用作品展示及清除垃圾行动日等一系列后继活动中,学生们能走入生活,走入社会中,真正享受了综合实践课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收获,获得更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机会。

壶口瀑布实践报告 篇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在各个学校的具体安排我觉得不应该是统一规划、整齐划一的。就我个人的肤浅认识而言的话,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时代的产物,普遍来说,这个时代的孩子们动脑能力不是很强,动手能力更差。这不是孩子们的错,而是这个时代发展到今天,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以至于孩子们自己觉得不需要动脑动手,好多家长对孩子们的动脑动手能力训练也缺乏一定的认识。可是作为我们教师,特别是教了多年书的教师对这个问题要多思考,多关注。应该要看到孩子们的优点,更要看到他们的.缺点并加以指正。在这种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产生了。

现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着这项活动,我们学校也毫不例外。我觉得这门课的开展在全国各省的学校来说也好,或者各个地区的各个学校也罢,都应该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内容,譬如我们省的“大家唱、大家跳”活动也在各个学校陆续展开,这同样蕴含契机,二者本是同根生,一点都不冲突。这就可以成为我们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内容的指南针。于是我们学校就将《龙船调》定为大家唱的主打曲,将《清江舞》、《摆手舞》作为大家跳的主要内容。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各位同仁,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我们的祖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无私奉献吧!

壶口瀑布实践报告 篇3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实地调查、采访、查阅资料、讨论、设计创作、义务宣传等,不仅认识了空水瓶给班级乃至校园造成的影响,而且设计出了各种有创意的作品,美化了班级、校园、家庭环境。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

1、由于活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活动中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从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可看出,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能树立了自信心,都充分地展示了自我。

2、在活动中,学生能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学习热情高涨,并体会到合作学习、互助提高的乐趣。

3、在活动中,学生重视了收集信息并形成初步地处理信息的能力。

4、学生已懂得关注生活,懂得了发现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并知道这些问题及困惑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解决。

5、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班级责任感明显得到加强。

活动也提示了我今后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注意:

要开展好一次活动,教师要了解好这方面知识,这样更有利于指导学生,而且活动要力争取得家长的支持,以保障活动时间、安全。

另外,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持久性上下功夫,想对策,针对活动实践中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充分地帮助。教学方式寓道理的认识于游戏活动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

壶口瀑布实践报告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说起“瀑布”,我们常常会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想起“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那么,壶口瀑布,它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全文,同时将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圈画下来。(1分钟)

二.借助朗读,初步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壮阔、雄伟的气势。

1.3分钟默读课文,然后圈划出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2.与小组同学交流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圈画这些语句(6分钟)

3.再给同学们1~2分钟时间,小组商议一下:①就刚才小组讨论中提到的语句,选择1~2处准备全班交流;②选好交流代表,也可以考虑分工合作,谁负责朗读,谁负责解说。

4.全班交流(10分钟)

三.运用直观的教学(观看VCD)进一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阔气势,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过渡语)通过刚才的交流、朗读,我们已能初步感受到壶口瀑布水势的浩大、湍急、汹涌,也能初步感受到壶口瀑布给人带来的一种雄壮、勇往直前的气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老师剪辑过的片断,希望大家有进一步的直观感受。

2.播放VCD片断(2分半钟)

教师配词(朗读):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如千军万马滚滚向前……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收尽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

3.环节过渡:“天下黄河一壶收”。刚才同学们通过圈划,朗读与片子的观看,已比较真切地感受到了壶口的特点。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先前你所圈画的语句,然后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着力描摹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的壶口?(半分钟)

4.同学散读,思考(2分钟)

5.全班交流

可能落脚点:“枯水季节”;

“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显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可能追问点:为什么作者会从壶口想到中华民族?(5分钟)

由此可见,作者写黄河并不仅仅将它作为黄河来写,更是赋予它情感,将它当作人来写。

6.教师小结:黄河的美不在终点,而在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在惊雷行空般的咆哮声中,显示出祖国山河的粗矿雄伟,壮丽浩淼(显示祖国壮丽山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以它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华民族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歌颂中华民族);黄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继往开来(希望中华民族永远保持、发扬这种民族精神)。这些,恐怕就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所以,读借景抒情类的散文,我们不仅仅要关注那些优美的写景句子,体会景物的特点,恐怕还要善于透过文字,看到背后隐含的作者情感及其写作意图。(1分钟)

7.配背景音乐(黄河大合唱),齐读最后两小节,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2分钟)

8.简介黄河大合唱。(2分钟)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我国现代诗人张光年(即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从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的怒涛漩涡,目睹黄河船夫与狂浪搏斗的情景,到达延安后便一直酝酿《黄河》词作,终于在1939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到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其谱曲。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首次公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50年后的'1988年,我国著名散文作家梁衡写下了《壶口瀑布》,20xx年的我们在《黄河大合唱》的不朽乐章中朗读《壶口瀑布》,我想,大家的感悟应该是很多的。

五.作业(任选)

1.摘抄、背诵一段喜欢的语句;2.找一幅或一组壶口瀑布的照片,配一段文字(也可以是诗句);3.写一篇读后感。

《壶口瀑布》中心思想及复习笔记

中心思想: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雄壮、磅礴气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通过写黄河“挟而

一、基础知识

1、写出一句描写黄河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或给加点的词注音

告jiè(诫) mímàn (弥漫)推推sǎng sǎng搡搡Shà(霎)时chíchěng(驰骋)

漩(xuàn)涡寒jìn(噤) wù’ǎi雾霭乘xì隙而进折返迂yū回

钻石mì(觅)缝gǔgu汩汩hánchan (潺潺)怒不可è(遏)挟(xié)而不服

3词语解释:

推推搡搡——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寒,寒冷;噤,因严寒,受惊吓等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颤

驰骋——骑马奔跑;奔驰;驰骋原野形容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

漩涡——水流遇低洼处所激成的螺旋形水涡。

怒不可遏——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二、课文内容分析与理解——文主要写作者在不同的季节,两次来到壶口瀑布。

第一、二段:在雨季,作者初次相识壶口瀑布。

(1)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2)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A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B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现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C进去,C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1、第一次看壶口瀑布,作者听到什么,又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

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感受:“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可怕”、“惊慌”。

结果:“匆匆地逃走”。

2、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1分)。突出黄河令人震撼的气势(1分),为后文具体描写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作铺垫和渲染(1分)。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品格,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

在结束《壶口瀑布》的公开教学后,我的内心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我告诉自己“公开教学已经结束,该放松了”;另一方面,我却觉得有一块更大的石头压在自己心上。

《壶口瀑布》是上海市新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民族精神的歌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计划以朗读为手段,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从文中的关键语句着手,来解析文章。

在教学设计中,我准备从四个层次上引导学生谈感受:

(1)听介绍,看“壶口瀑布”图片,用一个词谈感受;

(2)读“第一次看瀑布”,体会瀑布的雄伟磅礴;

(3)重点读“第二次看瀑布”,理解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实际上还象征了种种的人生的态度。

(4)升华感受:壶口瀑布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压而不服”的体现。

但在实际教学后,我却发现我想引导学生解析文章的目标并未能如愿实现。仔细想来,我觉得在第三个层次的谈感受中,完成上出现了问题。学生在读了“第二次看瀑布”后,未能如我所愿地体会到“壶口”中那千姿百态的水象人。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条:

1、朗读开展不深入。

“读”是学生领会文章的主要手段之一,要让学生较好地领悟这篇文章,应当让学生多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范读过多。

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讲台不应是教师的舞台。但在教学中,我却常常忽略这一点。我总是以为教师的有感情的朗读,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我没有注意“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还是让学生能更好地去学习文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地范读,不仅耗费了时间,还剥夺了学生朗读的权利。

虽然,在教学中,我也试图让学生读,但由于缺乏指导,特别是缺乏对关键词句的重点朗读,学生的朗读(无论是齐读还是个别读)还是没有明显的突破,只是在低层次上的重复,对于文章的把握没有明显帮助。

2、关键语句把握不准确,导致学生的感受徘徊于低层次。

一些语句是解读文章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些语句,文章才能迎刃而解。

在《壶口瀑布》中,“第二次看瀑布”是文章的重点。“第二次看瀑布”中的部分语句,如:“……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都是关键的语句,只有抓住这些语句,“壶口瀑布”的种种形态才会更形象具体,才会引发学生的由水到人的联想。所以,这些语句是值得好好玩味体会。

但在教学中,我对于这些语句的关注程度无疑是不够的。我在没有充分分析体会这些语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谈体会;在发现学生理解存在问题后,又没有扎扎实实地回到关键语句,仔仔细细的进行分析;却为了保证下一环节能顺利实施,让学生在草草谈了几句后,匆匆点破。

该抓的不抓,该分析的没分析,所以,课堂教学给人一种空发议论的感觉。这一点从许多学生的课堂发言上可以明显感觉到。

3、文章处理存在缺陷。

在文章教学中,我将课文的最后一段在给学生的材料上删除了。我之所以如此安排,我觉得最后一段写得相当精彩,是作者感想的集中体现。学生在读到最后一段时,会深深为文字所吸引,会被作者的思想所打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视线将集中于最后一段,前面的文章分析将索然无味。同时,我在设计时想借最后一段把课堂教学的境界拔高到民族精神教育的高度。

但现在反观这一设计,确实存在问题。如步老师所说:这一设计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反而给学生的理解设置了障碍。

从以上三点来看,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

1、教师的读是为学生服务的,不应该喧宾夺主。

2、文章的解析应着重于关键语句的理解玩味,在读懂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再激发学生的感受,不应该要求学生空发议论。

3、对于文本的处理要站在学生立场上,大胆设计,反复思考,防止不恰当的设计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总之,本次课堂教学存在许多缺陷,这篇反思可能是挂一漏万的。但发现缺陷就意味着自己的成长。

谢谢于老师,谢谢各位学友,希望能听到大家的意见。

壶口瀑布实践报告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4.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2.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壶口瀑布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地图展示黄河的全貌图和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学生一起交流相关的资料信息。)

2.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2.默读,思考:围绕“壶口瀑布”,课文写了些什么?

三、精读,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1.自读课文1-7自然段,勾画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把你勾画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

3.面对这样的瀑布,你有怎样的感受?

过渡: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

2.面对先声夺人,气势壮观,构造独特的壶口瀑布,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由景悟情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10自然段。

2.交流反馈:

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②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让学生理解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④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

⑤指导感情朗读: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习9-10自然段:

①回想壶口瀑布的气势,回味它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再次面对壶口,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自由说)

②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读9-10自然段,说说“醉”字的含义。(因黄河丰富的内涵,使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倾慕、向往和崇尚,从中得到精神力量或灵感,因而陶醉倾倒或沉迷、沉浸在快乐的享受里)

③感情朗读9-10自然段,读出陶醉之情。

三、总结,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方法

1.回顾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些什么?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使你对壶口瀑布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结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了解黄河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为这条母亲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5 壶口瀑布

先声夺人

气势壮观

构造独特 陶醉

内涵丰富

壶口瀑布实践报告 篇6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感受文章重点字词和短句、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和力度的表达效果。

掌握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在写景过程中抒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文章重点字词和短句、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和力度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掌握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在写景过程中抒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你知道黄河的哪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吗?

2、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自读课文,落实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检并记录生词的读音及解释。

2、课堂交流补充,当堂提问检测

3、齐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三、整体感知

1、如果为壶口瀑布选择一个词作为宣传语,你觉得哪一个词最为贴切?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写了两次看壶口瀑布的'经历,为什么写两次的景观,对于表现壶口瀑布的壮观起到怎样的作用?

3、朗读课文,想象感受壶口瀑布的景观

四、感受壶口水的阳刚之美

1、文章写第二次看壶口瀑布是重点,第二次看壶口瀑布主要表现壶口瀑布的水有怎样的特点?

2、讨论:作者是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有力的?

不同方面多种角度描写

通过写石侧面表现水

拟人的手法为水注入了生命力

恰当形象的比喻

奇特想象的动词选择

短促有力的句式

排比铺陈的句式

3、朗读课文第四、五小节,读出力度感,读出阳刚之美。

4、朗读互评,再读(重点强调重要字词的重音,果断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语气变化)

五、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写这篇游记散文是否仅仅停留在了所见之景有多美,有多奇特壮观的层次上?作者仅仅是为了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吗?

由水想到个人——由个人想到民族

(有层级的过渡,少说教味,易于理解接受)

2、壶口瀑布之水与锁着所思所想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

相似、联系——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什么景什么情

3、穿插:中国古人关于水的智慧:上善若水,以柔克刚,水滴石穿——辩证思维

4、在思考的基础上朗读文章最后一小节,并说说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这伟大只有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思考:这篇文章结尾标注了写作日期,有何用意?)

5、在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将这种思考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六、作业

1、运用排比句式,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

壶口瀑布实践报告 篇7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抓住关键句,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3、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无坚不摧、坚忍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

【重点难点】

1.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感染力,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2. 难点:领会文章蕴涵的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壶口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

【课文提示】

1、《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2、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借助欣赏图片和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正音正字】

驰骋chíchěng 寒噤hánjìn 雾霭wù’ǎi 推搡tuīsǎng 怒不可遏è

【初学课文】

1. 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 说起“瀑布”,你会想起什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

3. 哪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特点?

4. 朗读“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如千军万马滚滚向前……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收尽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感受壶口瀑布水势的浩大、湍急、汹涌,感受壶口瀑布带来的雄壮、勇往直前的气势。

【观看图片】

运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进一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阔气势,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分析】

全文写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课文的第2段,写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作者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第3至5段,写再访壶口。雨季的壶口瀑布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这一次,壶口瀑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浩荡声势。初识壶口作者只敢远观,现在是近看,更为细致。第4段,描写河水的其他形态。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这里,黄河不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三个段落,分别从河床、水流、石头角度描写黄河水,黄河既壮美,又优美,堪称刚柔相济。

通观全文,可知作者不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他在写景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第6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几句,写出了作者赞美黄河的深意。

【课外作业】

1. 完成“学习建议”。

2. 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3. 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择六题“思维训练”题作书面准备。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

1. 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

壶口瀑布具有壮阔、雄伟的气势;随着水势减弱呈现出另一种美。或庄重,或猛烈,或舒坦,或细碎,壶口瀑布具有丰富的美的形态。

2. 文章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的“当地人说”几个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从侧面烘托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 不能删除。因为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听“当地人说”的,可能有些夸张。如果删除的话,就与事实不符。

3. 作者为什么要描摹集纳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的壶口瀑布?

作者将壶口瀑布的“海、河、瀑、泉、雾”等形态与人的“喜、怒、哀、怨、愁”结合在一起。作者认定:“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

4. “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在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黄河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

5. 怎样理解第6段?

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他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6. 为什么作者会从壶口瀑布想到中华民族?

作者写黄河不仅将它作为一条河来写,还赋予它一种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的美,在于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在惊雷行空般的咆哮声中,显示出祖国山河的粗矿雄伟,壮丽浩淼——显示祖国壮丽山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以它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华民族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歌颂中华民族;黄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继往开来——希望中华民族永远保持、发扬这种民族精神。这些,就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所以,作者借景抒情,隐含着写作意图。

7.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这里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作者又说:“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既然否定前一种说法,为什么不把它删除?

运用比喻手法,突出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生动地表现出来。

作者认为“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还不足以表现壶口瀑布的凝重、猛烈,所以又用“一卷钢板出轧”作对比,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瀑布的水流宏大,气势猛烈。作者故意否定前一种说法而又不删除,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

8. 找一幅或一组壶口瀑布的照片,配一段诗文。

9. 写一篇读后感。

【学习小结】

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课外作业】

1. 整理课堂笔记。

2. 预习《北海的早晨》,了解新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壶口瀑布课件 | 壶口瀑布的作文 | 热门 | 瀑布作文
上一篇:行政的工作总结十三篇 下一篇:小学女神节活动总结10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