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诗歌家的教案

2024-08-06 16:44:20 诗歌家的教案

诗歌家的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课文,识字11个,学习笔画横折,学写“口”字。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仿写句子,用“是”说一句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祖国,爱集体,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课文,识字11个,学习新笔画横折,学写“口”字。

2、初步学习仿写句子,用“是”说一句话。

三、教学难点:学习新笔画横折,学写“口”字。练习用“是”说一句话。

四、教具学具:词语卡片、背景图片、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图,你们看看,这幅图上都画上什么?(白板出示背景图)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背景图,并且把句子说完整。

(我看到图上画了蓝天,五星红旗,中间有白云,下面有河水,河边有小花野草,还有三个小朋友在玩耍。)

同学们观察都很仔细。这幅图的名字就叫做“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先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清字音。(左手压书,右手指字)

你们想读吗?(想)现在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举手问老师或者旁边的同学,读完的孩子请坐直。

老师发现你们读得都很认真,现在我要考考你们了。(抽两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字音)

(三)随文识字

你们读得真好,词语宝宝们跳出来要和大家见面了。(准备词语卡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认识完后就贴在黑板上代替板书内容。)

白云,认识吗?(举手回答)全班读两遍,白云是什么颜色的?(白色)你还知道什么云?(乌云)。

小鸟,会读吗?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全班读两遍。

鱼儿,谁会读?后面这个“儿”字跟在“鱼”的后面要读得轻轻的,全班读两遍。

种子,谁来读?你真能干,“子”单独出现,读作三声,在“种子”里面要读得轻轻的,全班读两遍。(单独出现“种”)看看,老师变魔术了,现在谁来读这个字?恩,你知道它还有一个音读作?你太厉害了,读作四声,“种树”“种菜”。

一起来读一遍,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现在词语宝宝们要回家了,你还认识吗?(出示诗歌前四句话)这上面有四个小圈圈,代表四句话,我请一名同学来读一句。

(四)理解课文,随文识字

读得很不错,现在谁来告诉我,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在哪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卡片“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每个词语读两遍,贴在黑板上代替板书。

“树林”恩,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呢?(它们都有一个“木”字)。

还有一个生字宝宝,他也要和大家见面呢!在黑板上书写“是”字。舌头卷起来,读两遍。

(出示四幅图片)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说一说为什么蓝天,树林,小河和泥土是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的家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家是快乐的,自由的,开心的(让学生体会到这层含义就好)。

现在看着黑板,我们连起来读一读。(把前四句话读一遍)

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都找到家了,那我们的家在哪呢?(出示卡片“我们”,贴在黑板上)

一起来读诗歌后两句话,“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中国

(老师质疑)为什么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呢?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补充。我们生在祖国,长在祖国,我们像花儿一样可爱,美丽、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五)感情升华,精读课文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

全班一起读课文,适当添加动作和表情。

老师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背了,会背的同学起来,我们一起试着背一下,不会背的没有关系,看着书读一读。

(六)拓展练习说话能力

你还知道谁是谁的家呢?

(学生自主发挥,教师适当补充。)

(七)集中识字巩固记忆

(出示本课要认识的11个词语,11个字,通过“开火车”的游戏随机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帮助全班同学巩固识记字词。)

(八)练习写字

课文也读了,字也认识了,我们来写一写字。(出示“口”字卡片)今天,我们要来写“口”字,它里头有一个新笔画叫做“横折”。老师现在田字格里给大家写一遍,同学们仔细看。

一笔写成,横折。

“金手指,拿出来。”在桌子上书空练习。

下面来写“口”字,同学们先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里面的位置。

(它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老师先在田字格里写一遍,同学们仔细看清楚。一笔竖,二笔横折,三笔横。

好了,同学们,拿出生字本,在生字本上认认真真地写一个“口”字。

诗歌家的教案 篇2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读10个词语,能展开合理想像,学会模仿编诗,学会自编动作。

2、过程与方法:运用听读识记方法,采用以图导义的手段,培养孩子们倾听习惯,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促发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孩子从“小家”到“大家”的感悟、体认,联系生活经历,初步感知“家”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渗透爱动物,爱自然,爱祖国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几个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师简要说明。

师:你们觉得这些房子怎么样?

生:这些房子很漂亮。生:这些房子都不一样。生:这些房子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进去瞧一瞧。

(学生很少看到这么美的房子,忍不住发出赞叹,教师有意创造一个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艺术美的雏形)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领略了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那你们知道吗?不仅我们人有不同的家,白云、小鸟、鱼儿也分别有不同的家,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儿?

生:白云的家在蓝天上。生:小鱼的家在河里。生:小鱼的家在大海里。生:小鸟的家在森林里。生:小鸟的家在树上。生:燕子的家在屋檐底下。

(二)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让我们一起看看书本是怎么写的?首先,我们来听听录音。

1、配乐听朗读

师:请同学们闭眼边听边想像: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鸟儿在林间唱歌。生:我好像看到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生:我好像看到种子在发芽……

(通过配乐听朗读,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放飞思绪的自由空间,在轻柔、愉悦的曲调感染下,学生们真切地“听到了”、“好像看到了”,有了强烈倾诉的兴趣。)

2、游戏

师:这是什么?(一个个出示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生(集体回答)

师(出示这四个词语)引读,强调轻声读法“鱼儿”。

师:这些小家伙很贪玩,太阳下山了,它们却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你们能帮帮它们吗?(出示背景图,让学生贴画)

师:谁能看着这张图画说说这(师分别指着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是谁的家?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生:树林是小鸟的家。生:小河是鱼儿的家。

生:泥土是种子的家。

师:说得真好,世界上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家。你有家,我有家,我们还有一个大家庭叫“祖国”(出示“祖国”一词卡片)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而你们是祖国的花朵。

师:把你们说的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你们看(贴出课文内容)

(通过运用直观、形象、趣味的贴图游戏,既激发了孩子的思维情绪,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达到“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

3、朗读学文

①听师范读

②跟师习读

③小老师带读

④同桌互读

⑤齐读

⑥找自己喜爱的诗句读。

(朗读的形式,层次化,多样化,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差异,既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搭建展示的平台,又促发孩子在活泼、自由的空间里尽情舒展,在引导、激励、唤醒中展示自我。在学生的正音校句中体验“语感”,在教师的再创重读机会中体验成功的自信与快乐。)

(三)拓展延伸

师: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乌云、太阳、月亮、星星、小鸟、卫星、飞机……)

(2)树林除了是小鸟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老虎、狮子、杜鹃、老鹰、树、草、花……)

(3)小河除了是鱼儿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小虾、鲤鱼、小蝌蚪、青蛙、荷花、水……)

(4)泥土除了是种子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花生、地瓜、白菜、蚯蚓、小草、萝卜、小树……)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说说别的。

生:书包是书本的家。生:文具盒是铅笔的家。生:学校是学生的家。生:衣柜是衣服的家。生:大海是轮船的家……

(立足于“用教材”的课改理念上,大胆地拓展教材进行构思创新。充分体现从教师的创意中激发孩子的思维创新,让知识从学习、积累到创新、运用。整个应答过程活跃而思绪万千。)

四、放飞思绪

1、表演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是小小的舞蹈家,请你们为这首诗编一段舞蹈好吗?(学生自编舞蹈动作,教师适时指导,然后请编得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并鼓励他们)

(既让学生当舞蹈家,又让学生当小诗人,完全把学生看成一个有思想有才能的主体。既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2、当小诗人

师:同学们想像力真丰富。你们有没有兴趣当一回小诗人?(有)那好,把你们所说的句子编成一首小诗。(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教师进行整理)

蓝天是太阳的家。  书包是书本的家。

树林是老虎的家。  文具盒是铅笔的家。

小河是青蛙的家。  教室是桌椅的家。

泥土是小草的家。  校园是师生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我们是祖国的绿苗,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五、布置作业

1、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了许多小动物和植物的家,你们回去把它画出来,然后我们一起评出几个小画家,好吗?

2、请大家回家以后,把这篇诗歌读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

诗歌家的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又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儿童诗,共6行2句话,但真正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着力体现“读得进,输得出”。“读得进”即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激趣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找、发现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板书,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这样的设计是建构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字词,通过有趣的游戏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发现。“输得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在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四、教学构想:

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创作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准备:

自制图片(内容:蓝天白云小鸟树林小河鱼儿泥土种子)、《娃哈哈>磁带。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板书:家。)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指名读。齐读。)

2、(出示一张照片。)这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六口人,他们是老师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嫂和可爱的小侄女。

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玩。

3、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怎么样的吗?

4、教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

(二)创设情境,自悟自学。

1、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家,那我们共同的家是什么?(我们的祖国。)因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板书: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2、指导朗读。

(1)自由读一读。指名读。

(2)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3)齐读,相机正音。

(4)男女生分句读。

3、是呀,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是多么快乐呀!(播放《娃哈哈》,师生表演。)看,小朋友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哈哈。因为我们有一个温暖的小——(家。)还有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大——(家。)

4、除了我们有家,动物、植物有没有家呢?对,任何东西都有自己的家。今天,就请小朋友们做一回爱心小使者,帮画面上的东西找一找它们的家。(出示画面。)

5、学生回答。

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说一说。并把手中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去,然后小老师领读。(教师相机标出停顿,指导读出高兴、快乐的语气。)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6、小朋友们读得多棒呀!让老师不禁想唱出来。(播放由课文谱成曲的《家》,师生同唱。)

(三)张扬个性,激发灵性。

1、小朋友们,你们还能想出——是——的家吗?

2、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想更棒吗?你们看,(出示课文。)写这篇文章的小朋友只用了6行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景色。我们能不能学着他的样,也来做一回小诗人?

3、小组讨论。

(1)你们想说什么内容?

(2)准备用几句话说?(至少两句。)

(3)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组成一段话说一说。

4、给“小诗人”颁奖。

(四)指导书写生字“白、云”。

1、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

2、教师范写,学生跟写。

(1)白:从竖中线上用力地撇出。连住撇写竖。写横折钩的时候要注意横要写在竖中线的左右两边,要一样多,折的时候要顿一下,有一个折角,钩的时候要用力地往上一挑。接着写里面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封口。

(2)云:第一横短,第二横稍长,写在横中线的上方,“厶”从中线点往外书写,最后写点。

3、要求学生把每个字再书写5遍,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今天你们为很多东西找到了家,你们开心吗?为什么?是呀,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师生齐说家。)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自己的——(师生齐说家。)。

(六)拓展学习。

1、(小黑板出示《妈妈》这首儿歌。)学生读文。

妈妈

天空是星星的妈妈,

大海是浪花的妈妈,

祖国是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光荣又伟大。

2、在这首诗中,哪些东西找到了妈妈?他们的妈妈分别是什么?

3、指导朗读。

(七)迁移。创作。老师先来一句“星星是夜空的花朵”。

你也能按照“——是——的花朵”的句式说上几句吗?(指名回答,及时点评。)

(八)教学生字词。

1、(出示卡片:儿、土、子。)指名读。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提示注意点。

儿:左边是竖撇。

土:第二横稍长一些。

子:第二笔竖钩稍弯,上面稍出头。

(2)练习书空。(指名练习。)

3、学生描红及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诗歌家的教案 篇4

⊙总体构思:《家》是语文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写起,运用三个层层递进的比喻,揭示了“家”的真谛,传达了他对“家”的哲学思考。教学过程是“探究课文,领悟‘家’之蕴”、“体味‘家’之情”,着力为学生构建探究的平台。在教学中能够激活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建构新的思想链条,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课时计划:

⑴.计划课时数:    2    课时

⑵.计划进度:   一   周   1――2  节

⑶.授课方式:      新授      课

⊙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能力: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并能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

⑵. 过程与方法:在不断地设疑解疑过程中,理解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人类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⑴. 理解三个比喻句的含义,引导学生探求“家”的真谛。

⑵. 理解作者关于家的哲学思考。

⑶. 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放音乐《我想有个家》)

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有一咱莫名的感动,我知道我的感动是对家的感受的共鸣。我不知道同学会对于家是怎样的感受,能谈谈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我们一起去看看作家周国平对家的感悟:

(二).整体感知。

⑴. 请同学作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引子有什么作用?

(2)周国平认为家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探究作者对家的认识理解过程)

师生共同明确:

引子的作用:起统领作用。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比喻成“岁月之河”;将“人生奋斗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漂流”,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作者认为“家是一只船”。

作者首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而来的渔船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飘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让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渔民的家。”引出结论:家是一只船。

由“渔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说,家是一只船。

作者的写作方式 :先叙写情境,写出自己的感觉、感受,引领读者一步步从感觉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认识,一切顺其自然。(即先叙后议再抒情)

⑵.请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对“家”的感悟。

⑶. 运用对第一部分的探究方式,按小组学习,探究“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两个部分。主要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语言表达效果。

(三).学习课文内容,思考:

⑴. 解题:“家”是人们所熟悉的名词,周国平的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⑵. 作者介绍: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88年底以前的作品续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⑶.课文分析: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

第二部分“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作乘船远航,既是远航,就需要休息、停靠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

第三部分“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学要有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

(四). 拓展延伸。

⑴.引子的作用:起统领作用。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比喻成“岁月之河”;将“人生奋斗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漂流”,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⑵.作者首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而来的渔船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飘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让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渔民的家。”引出结论:家是一只船。

由“渔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说,家是一只船。

⑶.每个人对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感受,你心中的家是怎样的呢?请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你对家的感受,下一堂课交流。

(五). 课堂小结。“家”是人们很熟悉的名词,以此为题的文章也有很多,而且各有千秋。周国平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六). 布置作业:每个人对“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感受,你心中的“家”是怎样的呢?请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你对“家”的感受。

【板书设计】

周国平

家是一只船      思考家庭

家是什么    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是永远的岸     思考人生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放音乐《我想有个家》)

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有一咱莫名的感动,我知道我的感动是对家的感受的共鸣。我不知道同学会对于家是怎样的感受,能谈谈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研讨课文。

⑴.引子有什么作用?

引子的作用:起统领作用。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比喻成“岁月之河”;将“人生奋斗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漂流”,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⑵.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作者首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而来的渔船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飘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让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渔民的家。”引出结论:家是一只船。

由“渔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说,家是一只船。

⑶.作者的写作方式是什么?

先叙写情境,写出自己的感觉、感受,引领读者一步步从感觉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认识,一切顺其自然。(即先叙后议再抒情)

(三).课文探究。

⑴. 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细读课文,说说这几种比喻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把人生比作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是后边几个比喻的基础。

“家是一只船”的前提是“人生是一种漂流”,这个比喻是后两个比喻的基点。家是港湾,家是岸,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的。

⑵.三个比喻蕴涵了作者对家的什么情感?

明确:对家的赞美、依恋及对天下人的祝福。

⑶.引用故事、名言等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使内容易于理解,议论更为深刻。

(四). 拓展延伸。

⑴. 中心句句子剖析:

(1)家是一只船。【剖析】这句话来自于引子中 “人生对于所有人来说是漂过岁月之河”,这是作者用一个比喻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基本观点。家是本体,船是喻体。这个比喻是后面两个比喻的基点。家是港湾,家是岸,都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的。

(2)家是温暖的港湾。【剖析】这个比喻句是上一个比喻句的深入,又是下一个比喻句的出发点。本体是家,喻体是港湾。对于在岁月之河中漂泊的人来说,家是船;对于航行在人生河道上的船而言,港湾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家就是为船提供停泊、休憩、躲避风浪的港湾。

(3)家是永远的岸。【剖析】本体是家,喻体是岸。这个比喻是“家是温暖的港湾”的深化,是三个比喻所传达的思想的完成,在逻辑上既是对前两个比喻的升华。表达了家不仅是港湾,从人生的起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⑵.总结句句子剖析: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剖析】本文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散文。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话题提出的引子。

⑶.过渡句句子剖析:

①那么,家是什么呢?【剖析】设问句,引起下文作者对家的三个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②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影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剖析】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 引用尼采的话既引出了话题,又把对家的思考引向深入,借以讨论对家的看法,也使作者的阐述更丰满、更充分、更具说服力。

(五). 情感对接。引导学生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增强家庭责任感。

(六). 课堂小结。在你心中,人生是什么?家又是什么?

家是很温暖的让我可以依靠可以依恋的地方。 家像我的一个支柱,时时刻刻支撑着我,无论我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一想到家,我就有勇气来面对它。 家是一盏为我点燃的灯,它永远地温暖着我的心,照亮着我的路。我认为家是一棵大树,我在这棵大树的树阴下成长,它帮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它给我温暖,给我依靠。

(七). 布置作业:

课内:在你心中,人生是什么?家又是什么?仿照课文形式,用一组恰当的比喻形象地描述。

课外:搜集有关“家”的诗文,抄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拓展阅读毕淑敏的《家问》及泰戈尔的诗 。

【板书设计】

周国平

家是一只船                  思考家庭

家是什么{  家是温暖的港湾           }

家是永远的岸                 思考人生

【教学探讨】

⊙设计亮点:

诗歌家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儿歌内容,激发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老师这儿有个拼音:jiā,谁来拼一拼?

2、看老师写“家”,同时认识(弯钩)

3、学生在台上写一个,再指名书空。

4、给“家”找个朋友;学生扩词练习。

5、小朋友喜欢自己的家吗?这是个“小家”,我们还有个“大家”呢!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儿歌“家”,你就会明白了。(板书:小、大)读课题。

二、朗读:

1、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儿歌,好吗?出示多媒体动画的课文朗读。

2、你们想读吗?轻轻打开课本大声拼一拼读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遇到不会的向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请教一下。学生自由朗读。

3、想读得有进步的请再读一遍。

4、觉得自己有进步的请举手,想有更大进步的再读一遍,特别把自己读得棒的一句练一练。

5、现在觉得自己进步很大的请举手。(读书就应这样,多练才行呀!)谁来读读你棒的一句给老师和同学听听。

(1)指名读,让小朋友评。

(2)指名读,让小朋友跟他比,老师评。

(3)读得好的小朋友跟老师比,小朋友评。

6、谁试着把整首儿歌读一读。

7、听老师读读看,配乐并做适当的动作。

8、同桌自由练习,要求展开想象,加上适当的动作。

9、指名读。

10、学生齐练:配乐、做动作,可站着也可坐着,能背好。

三、理解:

1、读了这么多遍,知道这首儿歌都写了谁的家呀?学生回答老师出示词卡。(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我们)

2、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说话练习:课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

3、老师这儿有一些词卡,谁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贴词卡。

4、你们能把他们的家画下来吗?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画一画。

5、读读你画的一句儿歌,再说说你的画。老师再把画贴在黑板上相对应的地方。

6、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1)什么叫祖国?

(2)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大声地齐说一遍,要感到很自豪。

(3)引导:祖国的风景很美丽,像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小朋友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我们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小朋友的大家。

(4)跟老师有感情地读这句话,再背一遍。

7、我们每个人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祖国这个大家。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想一想,你还知道谁是谁的家?说话练习:是的家。(回答好的小朋友到讲台前)

9、把小朋友说的儿歌有顺序地连起来,就编成了一首完整的儿歌了。我们来试试看。讲台前的学生试连,加上动作,配上音乐。

(附儿歌:大地是石油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高山是绿树的家,大海是轮船的家,天空是云朵的家,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

四、总结:

1、小朋友不仅学会了一首儿歌,还能自己学编儿歌表演节目了,真了不起!给自己一个热烈的掌声。

2、课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画一画,再编一编儿歌。老师帮小朋友到我们的校刊《星空周刊》上去投稿。

3、下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生字词。

诗歌家的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家有了初步的认识,情感发展逐渐形成,并且他们也正逐渐开始使用一些丰富的、完整的语言来表达想法,故事中出现的“高高的大树,深深的地底,绿色的森林”都是幼儿可以值得学习的短句。《甜蜜的家》,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于是,设计了中班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简短对话,感受小房子的情绪变化。

2、懂得爱家,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简短对话。

活动难点:

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懂得爱家。

活动准备:

1、小房子(一座贴有伤心的表情,一座贴有高兴的表情)图片;小鸟、小老鼠、大象、北极熊图片各一张。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音乐:让爱住我家。最后一个环节提升活动时播放,目的是渲染爱的气氛,让幼儿充分体验有家的温暖和甜蜜。

活动流程:

理解——感知——体验——提升

一、理解:没有家的孤单

1、出示图片:伤心的小房子

提问:这是谁?它怎么了?它为什么会这样?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出故事主人小房子,伤心的表情直观明了,目的是引起孩子的共鸣,掀起孩子们内心的情感世界。

二、感知:找家的辛苦

1、于是,小房子决定去找家。我们来看看吧

2、小房子找到谁了?小鸟是怎么说的?小老鼠是怎么说的?大象又是怎么说的。

3、小房子知道它们都有自己的家,而自己去没有,它感到怎么样?

这几个提问都是围绕目标1设计的,幼儿理解故事之后,再学习简短的对话,解决重点。同时让幼儿去理解小房子没有家的孤单心理。

三、体验:有家的幸福

通过以上两个片段,幼儿完全理解了小房子的伤心,家是它多么渴望得到的啊。

1、最后谁住进来了?

2、这时小房子心里感到怎么样?(同时出示高兴的小房子)。

是的,小房子有了家才会高兴,才会幸福。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去体验小房子有了家之后的喜悦和幸福。这是一直被纠着的心总算舒缓了,孩子们会跟着小房子一起喜悦一起幸福。

四、提升:感受有家的幸福

1、你有家吗?你的家里有谁?

2、你爱他们吗?是怎样爱他们的?一家人在一起,你感到怎么样?

这是活动的难点,有了对故事的理解后,再去进行情感上的迁移,会比较顺其自然,从而也突破了难点。

3、播放“让我住我家”的音乐,幼儿绘画一家人在一起的欢快场景。

这种情感,不但要让孩子说出来,还要让他们深刻地记住,因此,我最后让他们来画一画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场景。这样的记忆会更加深刻,他们也会更加爱护自己的家和家人。

活动反思:

《甜蜜的家》就是以家这个现实为基础,通过想象,把小房子拟人化描写他想成为一个甜蜜的家,它向好几只小动物询问要不要一个家,但结果都被拒绝了。直到有一天,北极熊一家搬进了小房子,终于让它拥有了一个甜蜜的家,也感受到了有家的幸福感觉。故事情节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我们可以较清晰地感受到小房子前后的情绪变化,正是通过小房子的情绪变化,蕴涵着一个教育价值:家是甜甜的、暖暖的,是我们每个小朋友幸福的港湾,我们要爱我的家。然而生活在温暖而又甜蜜家庭的孩子们是体会不到没有家的孤单的,自然也不懂得去爱家,甚至关爱自己的家人。因此,这样的情感教育对小朋友是非常必要而有意义的。

诗歌家的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熟悉诗歌内容,能有感情的念诗歌。

2、感受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引起孩子爱家的思想。

活动准备:

纸、笔、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诗歌欣赏。

1、老师朗读诗歌一边。

2、妈妈在诗歌中都做了哪些事?爸爸又做了哪些事?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呢?

3、我又能做些什么?妈妈和爸爸是怎么说的?

二、 读诗歌。

1、教师引导幼儿有感情的念诗歌。

2、老师让幼儿知道这首诗歌是由问答句组成的,并让幼儿讨论用怎样的语气来念问答句。

3、将幼儿分成数组用幼儿讨论出的方法分别来念问答句。让幼儿说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在用正确的方法集体念一边。

三、 仿编诗歌。

1、 想一想,在家里爸爸和妈妈分别都干哪些事?

2、幼儿仿编诗歌,并把自己家的事加在诗歌中。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诗歌家课件 | 诗歌教案 | 大班诗歌教案 | 《甜甜的家》教案
上一篇:折纸公开课教案 下一篇:中学化学的教案六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