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
2、培养孩子迁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建立“数一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问题探究
师: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1、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2、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提问:指着第一堆松果提问,这堆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4、提问: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问,这两堆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5、谈话: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你有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吗?
3、引导学生整理口诀
4、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背诵口诀
四、实践应用
第1题: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7页
板书设计:
数松果
1×5=5,2×5=10,3×5=15,4×5=20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5×5=25,5×6=30,5×7=35,5×8=40
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
5×9=45五九四十五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将下面口诀补充完整。
( )九二十七五( )四十五
四( )三十六( )九六十三八九( )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24÷8= 28÷4=
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出示课件例2。
1.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有3行气球,每行9个)
2.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3×9=27或9×3=27。
4.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一共有27个气球,那么你能看图列出2个除法算式吗?
5.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27÷3=9或27÷9=3
6.小组探究算法,说说你们各自的想法。
总结: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
四、巩固练习
1.以开火车的方式,合作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3.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3题,看谁先采到蘑菇,并指名回答用到了哪句口诀。
4.完成教材练习八第6题。直接用除法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拓展提升
1.( 2 )×9=( 18 )(答案不唯一)
2.( 27 )÷( 3 )=9(答案不唯一)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知道了除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八第8、9题。
板书设计: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3×9=27
27÷3=9 27÷9=3想: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学习新知。
不足之处:
这节课因为有上节课的基础,要把充分的探究学习过程交还给学生。
教学建议:
多做一些相应的练习,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数的排列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表格,彩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的客人,他们都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我也很高兴,所以想带你们去数学广角玩一玩,你们想去吗?
生:想(出示课件“数学广角”)
二、新授
1、师:想要进去必须先解锁(密码问题出示课件)
提示:锁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其中的一个两位数
生:12 21(教师板书)
门锁打开进入下一关
2、师:顺利打开第一把锁后,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一个超级密码锁,密码是由1、2、3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写一写)?
提问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1)12 23 13 32 31 21
(2)12 21 23 32 13 31
提问哪组方法比较好,怎样才能即不丢不漏也不重复的写出所有两位数?
生:先拿出数字1和2,组成12和21……观察6个数字找出规律
师小结:组成的两位数和数字的顺序有关
3.我们一起进入北城南城(出示课件)用红绿蓝3种颜色给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1)先讨论交流再涂一涂
(2)展示学生作品
(3)教师小结:用颜色涂出的.城区与颜色的顺序有关
4.进入数字乐园(课件展示)
5 7 9 三个数字,选任意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1)小组讨论
(2)填写答题卡
(3)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求两个数的和与数字的顺序无关
5.师:刚刚我们一起闯过了很多关,数学广角里的小朋友都很着急想见我们,朋友见面要握握手,我们 3个人为一组,互相握握手,讨论一下一共可以握几次手。(出示握手图)
(1)小组讨论,亲自实践握手
(2)个别学生演示握手
(3)教师小结,3个人每2个人握一次手,可以握3次
6.总结:这次去数学广角你觉得有趣吗?你都学到了什么?
7.布置作业:找自己的2件上衣和2件裤子,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穿法?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铅笔不仅仅可以写出漂亮字,还可以帮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呢?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用手势比一比,1m、1cm大约有多长?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
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6、小组活动:(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1米=10分米 1m=10dm
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习用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三、自学毫米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用认识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遇到困难时,请书这位好朋友来帮忙,自学书40页(2)部分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多?
2、听取汇报,质疑。
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尝试练习
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课件出示:(1)填出适当的单位。(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
板书设计:
铅 笔 有 多 长
估
量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知
比 1m=1dm 1dm=10cm 1cm =10dm
找
课后小记 :
本课时教材选取贴近孩子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估计、测量铅笔的长度的情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采用“猜测质疑——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
上课前,我先准备一些长约1分米的铅笔,上课时,让学生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给学生充足的实际测量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再用手势比一比1分米多长?然后找一找身边的1分米,在头脑中建立一分米空间观念。接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的学习优势,让他们用认识1分米的估 、量、知、比,找的学习方法去认识1毫米。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推理和想象,引导总结出长度单位的关系。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铅笔以及身边大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去去学习新知识,又通过自己实践而得出结论,在观察、测量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学生始终处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之中,学习兴趣会十分浓厚,积极性也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关注了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际测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难点:通过实际测量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学具准备】
米尺,卡片,吸管,铅笔,剪刀,测量单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
1、观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
师:请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看看在这个数学故事中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数学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
2、回忆在测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你觉得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师带来了现场留下的脚印,谁来测量?
生:测量并汇报,这个脚印的长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师: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来表示,它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米的认识。
师: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吗?
二、认识分米。(11:00之前必须结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PPT 活动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生汇报
师小结:借助直尺,同学们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长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个符号来连接,你会选择哪个符号呢?
师: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学习,进一步认识分米。
师:现在,我们对1分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请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这根吸管的长度比1分米长,还是短?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这根吸管来继续研究1分米。请看活动要求!
PPT 活动二:
估 估一估1分米的长度。
量 用直尺量一量,进行调整后剪下1分米长的吸管。
找 用1分米长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长约1分米或几分米的物品。
生汇报
师小结:在今后的估计中,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别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课桌的高)的长度都可以作为我们估计的标准和依据。
3、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上学期我们还认识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来研究。
PPT 活动三:
小探究
1米等于多少分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真棒!我们通过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来比划1分米,还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学们对分米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感受!
三、认识毫米。
1、通过“量一量”,揭示毫米。
师:请用直尺在测量单上“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生汇报
师:不是6厘米吗?铅笔的长度比6厘米长,但是又不到7厘米,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它就是刚刚——毫米,用字母来表示。
2、通过自学,发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一起对分米进行了研究,接下来请同桌之间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开对毫米的独立学习吧!
PPT 活动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
看一看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或几毫米。
想一想 1厘米=?毫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看来同学的收获可真多,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过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刚我们说一张卡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现在请你将3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现在把5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两个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这时候大约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长度吧。
师:现在请看,周老师吧20张卡片摞在一起,这就是?30张卡片呢?90张卡片呢?再添10张卡片就是?
师: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来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来1毫米实在是太短了!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测量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帮助下,发现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来就请你带着这些满满的收获,赶快帮黑猫警长找到偷吃红土的小象吧!
四、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测量脚印
师:你觉得案发现场的这个脚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生独自测量
师:看来确实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红土,可是,你知道小象为什么要偷吃红土吗?
师:红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补充的矿物质铜和盐,但是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不劳而获是不对的。
2、修改日记。
师:小马虎最近也学习了长度单位,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写了一篇数学日记,一起读一读吧!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
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上学。来到学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语文课。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师:这两个算式请同学们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1( )-9( )=1( ) 1( )-99( )=1( )
4、全课小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收获了很多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其实长度单位不只是我们现在认识的这四个,还有比米更长的单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单位,这些长度单位都等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去探索、去发现!
五、板书。
分米、毫米的认识
米
1米=10分米 分米 d
1分米=10厘米 厘米 cm
1厘米=10毫米 毫米 mm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0—P21“填一填”、“说一说”及“练一练”第1-4题。
教学目的: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基本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开火车口算卡片:5×8 5×5 5×3 6×2 9×5
3×4 2×8 4×5 7×2 3×6
(个别说说应用哪句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请客”图。
师:今天小熊家来了许多客人,小熊采了许多红果,要把它们串成糖葫芦请客人们吃,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熊准备了多少红果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贴出一串糖葫芦图和表格。
师: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可先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出4×2=8或2×4=8,再编出口诀。)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板书算式和口诀。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对此类新知的学习过程及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工作。)
(4)学生齐读口诀。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
可采用小组接龙游戏,引导学生用数桌腿来记忆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 篇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6~P7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解释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有几块积木的挂图”或课件动画显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思
课件显示一堆摆放整齐有序的积木,教师顺势诱导:“这么多积木,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呀?”(板书:有几块积木?)
二、解决问题
1、学生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积木的块数。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数的,所列的算式中每个数各代表什么意思?
3、汇报情况。
加法乘法
5+5+5+5+5+5+5=35(人)5×7=35(人)
7+7+7+7+7=35(人)7×5=35(人)
4、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会喜欢用乘法计算)
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计算会简便的多,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从上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中乘数的可交换性”、“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五、作业:
教科书P11“练一练”1、2、3题。
附录;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对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
2能借助三角尺辨认三种角。
3让学生了解“角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角。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教学重难点:
准确的数角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
学具:
三角尺、学具钟、放大镜。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都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完成练习八。对话平台
玩中学
再玩中学的过程中,以“去角国做客”为线索,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练习部分。
1.继续展示课件1。
它们就是陪同我们玩的向导,我们来向他们打个招呼,认识一下吧!记住,一定要把角的名称说的准确呀!
完成教材第68页的第1题。
2.展示课减2(一列小火车、6节车厢,车厢上面分别画着教材第2、3题中的6个图形)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节车厢,就请你们标出这节车厢上的图形的各个角,注意直角用符号“┐”表示。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都找到了什么角,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答案。
完成教材第68页的第2、3题。
3.展示教材第69页的第6题。
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角的王国吧!请你一边看,一边认,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角?
(1)自己找,自己认。
(2)全班交流,角的名称叙述要准确。
学中做
在角的王国里,到处充满了新奇有趣的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1.展示课件4。
(1)你们看到了什么?
(2)(显示教材第69页的第5图)你能说出钟面上显示的是什么时间吗?
(3)仔细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4)分组活动:用学具钟拨一拨,说一说,还有哪两个时刻,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同样大,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角?
(5)拿起手中的放大镜看看手中的钟面,你又发现了什么?
(6)指针长了,角的大小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