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方案 篇1
美中学校2011---2012年第二学期
为促进语文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师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工作实效,加强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规范本组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学校实事求是地评价本组教师的常规工作质量、工作业绩,为教师的积分量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检查内容
包括计划、总结、备课、教学反思(后记)、作业批改及记录、考试考核(成绩、试卷分析)、优差生辅导记录、听课记录、教学研究和其它临时任务的各种上交材料的整理。
二、检查细则
1、计划:各任课教师每学期开学时须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计划按时按质上交教学处。
2、备课:提前一周备课(1、2年级每周8课时,3、4年级每周7课时,5、6年级每周6课时),提倡同年级、同年段开展集体备课。要先有备课,再上课堂。可以参考网上下载或市售的教案,但必须切合本人教学和学生的实际,不得下载打印,不得全文照搬。备课要求内容完整、过程详细、书写工整、板书美观。
3、教学反思:每篇课文都要有教学后记,略读可略写反思。
4、作业布置以及批改:作业的布置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照
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要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习题。低年级的写字、课堂作业、《北大绿卡》要求全批全改;中、高年级课堂作业、《百大绿卡》《能力训练》每课一批。除作文外的所有作业批改时间最多不得超过2天(特殊情况除外)。学生错题漏题要求订做补做,老师要复批复改。作文批改不超过一周,每学期最少完成8篇大作文,作文鼓励详批详改详评,评语多用鼓励性语言。
5、优差生辅导、作业批改记录、学业后进生转化记录。
三、检查形式
语文教学常规检查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1、定期检查:每月教学常规检查定于当月月末;
2、不定期抽查:不定期抽查分三种形式。一是临时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二是随堂听课的时候,对上课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三是对教师进行的专项检查。
四、奖惩
学期末,将对每位教师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统计,统计结果与学校其它方面的考核结果一起作为教师考核、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依据。
语文教研组
2012-2-13
教研方案 篇2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一些教育机构开始建立区域教研共同体。这些共同体在推动教育变革和教育教学改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关于区域教研活动,我们应当如何开展呢?
一、区域教研共同体活动的意义
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质。
2. 推动教育变革:通过教研活动,可以共同探讨课程改革的趋势、学科发展的热点,促进教育知识的更新和教育变革的推进。
3. 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区域教研共同体活动方案的制定
1. 安排会议和研讨活动:定期组织教师会议和研讨活动,分析、总结教育教学情况和进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查阅最新的教育教学材料。
2. 商讨教育教学方案:组织各类工作小组,商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育需求,制定教育教学方案,探讨不同课程的研究方法和课内外教育教学的方法。
3. 鼓励教育教学研究:组织教育教学研究,开展课改和课题的研究,组织学术论坛,与其他学校和地区展开教学研究合作,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精进。
三、教师加入区域教研共同体应注意事项
1. 加强自我学习能力: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科水平,关注最新教育教学材料和方法。
2. 建立个人网络资源库: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资源库获取更多教育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并建立个人网络资源库。
3. 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加入区域教研共同体后,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并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
总之,区域教研共同体活动是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推动教育变革,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教师的加入和积极参与下,可以共同打造一个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
教研方案 篇3
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成为全国聚焦的话题。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即依托地方教育资源,聚合县域教育力量,通过教学研究、教育培训、教学相互观摩、教师交流等多种形式,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
一、围绕县域教育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课程垂直管理
县域教育服务中心是建设县域教研共同体的核心基础设施,是县域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在建设中,要优先发展和完善课程垂直管理体系,开展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目的的研究课程,探索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
二、定制化培训服务,创新县域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县域教育服务中心可以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计划、组织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活动等形式,提升县域教师的专业水平、指导教师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目前,培训主要针对教师的配合能力和理念,我们更加需要全面系统、深入细致、注重平衡、开放性和多维场景的定制化培训服务,创新县域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三、创新教研合作模式,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县域教研共同体,要从总部到基层的教研合作模式切入,通过以教学方法、教师板块、教材资源、教育统计数据等多种形式渠道,提供跨校、跨区、跨市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师专业、课程连续性及分类管理等各方面需求。同时,发挥电子教育资源的作用,打通校际网络,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县域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四、完善师资配备和福利待遇,提高教师职业发展信心
无论是新进一线教学人员还是在职教育教师,他们的教育教学素质和职业发展支持都至关重要,更需要推动他们发展职业发展信心,把教育教学职业做好,把教学管理职业化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让教师职业发展得到真正的支持和改进,才能推进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综上所述,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对于优化县域教育资源的集中利用、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育思路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实用的影响。未来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抱团取暖,打破共识壁垒,共建教育辐射中心,发掘县域教育潜力,把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做好,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实效。
教研方案 篇4
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一直是各级教育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同时,教育机构间的相互合作也是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其中,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根据标题详细探讨其背景、意义、取得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意识到教育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县域教研共同体应运而生。县域教研共同体是在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下,以县域范围为块整合县内各教育机构的教研资源,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互动协作、协同发展的组织形式。
县域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不仅与时俱进,也是符合当下教育改革的趋势,它与传统单一教育机构相比,更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和提升广大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县域教研共同体的建立,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全民教育水平的普及化。
二、建设成果
在全国范围内,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以江苏省为例,在建设县级教研共同体的过程中,各县区级教育局要成立县级教研所及其分所,设立县域数字化教研平台,开展校际互访交流,还建立了多种多样的课程组织形式,每年都要组织县(区)级教研活动十余次,同步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建设。
由此可见,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的实施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而是一种共享共建的模式,成效显著。同时,通过每年的教研活动和教学研讨,教师们得到了专业性和思想性的提高,为学生的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
尽管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已取得成果和良好的反响,但它的发展仍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深入。其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县级教研所的组建和管理。这方面包括建立一套系统的教学进度表,明确教研的内容和目标,同时制定出具体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2.建立教研成果的共享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建设出智慧教研平台,促进各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一课一案”等多种课程研究;
3.培养教研骨干。为了保障和提升教研质量,培养教研骨干人才是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选派优秀的教师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培养教研骨干;
4.探索更多的交流合作方式。除了定期举办教研活动,还可以与其他城市、其他省份进行跨区域合作,在高质量的教研交流中提升教研水平。
综上所述,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不断的完善和深入中,将不断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教研方案 篇5
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简短
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它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而且还有助于推进乡村教育的发展,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以下是针对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 构建多元化的教研团队
县域教育共同体建设方案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构建多元化的教研团队,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条件。多元化的教研团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还可以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评估能力、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建立教研团队,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二、 完善教育教学的管理机制
县域教育共同体建设方案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完善教育教学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更加合理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具体来说,我们需要优化教学过程、完善评估机制、加强学科建设、培育专业带头人,以及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 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
为了推动共同体建设,我们需要积极加强县域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开设教学研讨、探究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式来提高县域教师的教学经验。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学校、教研组织、培训机构、网络资源,为县域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四、 提升县域教育的科研水平
最后,为了推动县域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积极推进县域教育的科研工作,提高县域教育的科研水平和对新教育理念的认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教育科研项目、参加教育研讨会、阅读教育研究文献、持续学习等方式来推进县域教育的科研工作。同时,我们也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不断提高教研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才能真正促进县域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可以实现县域教育的全面发展和高质量的服务。
教研方案 篇6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县域教育教研共同体建设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研水平,各地纷纷加强共同体建设,推进县域教育教研创新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县域教研共同体是由若干个学校在同一地域内,组成“三级同构”的教育教研网络。三级同构系统是指县、镇(乡)、学校三级同步实行共同体工作,县级支持、镇级领导、学校参与、教研共同推进,共同构建教育教研共同体。其中,县级教育局是县域教研共同体的领导者,应为共同体提供保障,提供必要的教研经费、教研设施和教研人员。到镇级,学校则分别建立领导小组,负责教育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县域内学校之间的交流,以实现经验和资源分享。通过共同策划、研讨课程和教学方法,共同学习和研究教育问题,提高教育教研水平,从而为学生成才提供更好的条件。
具体来说,共同体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县域教育教研共同体的基础是县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以及学校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对于县教育局来说,应该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搭建起教育教研共同体的平台,落实县级教育责任,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构建教研共同体提供充分的支持。
其次,建议共同体建设要注重教育教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提高教育质量。共同体成员可以进行教育教研的探究和分享,同时将经验和成果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持续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第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可以支持教育教研共同体的持续发展,可以帮助共同体成员对学校和个人的工作进行有效评估。对于评价方式的选择,除了要注重考核结果,还需注意考核过程的公正和透明,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第四,加强各级教育科研和人才选拔机制的建设。要加强对教育教研工作者的培训和扶持,建立人才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创造力。
总之,建设县域教研共同体,是提高教育教研质量、推进县域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推进县域教育教研共同体建设中,我们需要发挥众多成员的智慧和力量,促进教育教研的高水平发展,为打造精品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研方案 篇7
小学组建学科教研共同体方案
随着教育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教育不再是单一的教与学,在教育领域里,学科教研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新趋势。学科教研共同体已经成为小学发展教育、加强教育督导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手段。本文就小学组建学科教研共同体方案做一详细、具体、生动的分析。
一、建设学科教研共同体的意义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科教研共同体是多学科、多年级教师合作、共同研究、共同做决策的方式。在学科教研共同体中,老师们能够了解教育学術和研究等实践,提高整体的授课水平。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使得老师们能够具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的技能,能够能够满足教学中的多样化需求。
2.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学科教研共同体可以通过多位老师共同探讨同一学科教学问题,来进行有效的教育教育结构化模板,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并在教育体系的多个领域植入教育教育体系。
3.激发教师的职业激情
学科教研共同体的模式是通过多年级、多学科老师协作分工,进行集体研究讨论,来优化教师教学,并进行教育质量提升。利用这种模式来建设共同体可以激发教书的职业激情以及教育教育的责任感。
二、建设学科教研共同体方案
1.倡导多样化的学科教研形式
在学科教研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倡导多样化的形式。不同学科,在不同年级都有不同的授课需求。要结合这些需求,尝试建立小组、工作坊、集体备课等多种教研形式,为教师提供不同的学科教研平台。这样让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或是专业技能相符合的学科教研形式。
2.营造积极学习环境
在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积极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教育教育环境,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其次,需要有系统化的领导和管理机制,以确保学科教研共同体的正常运行和活动,监督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整体的教学效果。
3.加强教师交流与沟通
小学建设学科教研共同体,其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提高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之间应该加强学科界线沟通,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教改中寻找到更好的方法,使他们的教学更加有效和高效。
三、实现学科教研共同体的方法
1.构建正向反馈系统
小学建设学科教研共同体,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构建正向反馈系统,通过评估教学过程,收集和回复教师学习的效果,为老师提供快速的反馈信息。这样帮助教师提升自身教学的能力,并为更好的教学提供借鉴。
2.分享教学资源
小学建设学科教研共同体,可以在教师之间增加自由交流,分享事件或者资源。教研共同体的老师可以分享他们的教学资源,并将该资源纳入集体的教学提高,为学校建立起集中式的教学资源,利于教师们进行教学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
四、小学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启示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建设学科教研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之间应该加强协作,为实现小学的教育教育目标而努力。学科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不仅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因素,更是许多学校教学改进的成功之道。教研共同体的建设离不开教学改进、教师教育和领导下的持续支持。学校管理员应该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条件,以便更好地支持这种教学改革。因此,小学建设学科教研共同体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有助于小学的植入性学习教学,促进小学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形成,也有助于培养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优秀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