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2024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收藏五篇)

2024-03-15 16:09:03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 篇1

这本书实际上是在普及美国的司法知识和宪法精神,权利法案是每个美国人对个人自由的理解和信念是他们生活在那个社会里的基础条件,所以说作者看美国也主要看这些东西。

全书的重头戏应该就是辛普森那个世纪大案了吧,主要是那个戏剧性够强,轰动在当时够大的。

书里面涉及到了公民隐私权,言论自由,司法公正,种族问题,枪支管制以及最后美国人的独立精神和社会公德。这里面主要是围绕权利法案就是那几条宪法修正案,说的还是十分详细有见地的,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看待美国各种关键的社会问题或者说是法律案件,因为我之前看过任东来的美国宪政历程这本书,所以本书中的大部分案例我都详细了解过,但是那本书主要是讲述详细的司法案例和司法精神,从美国最高法院的角度出发的,和这本个人视角对比着看的时候我发现这本书的见识也不落下风,其实是不错的。

我好像看到很多人说林达是崇美华人,在这本书里一开始我也这么感觉,但是看着看着就感觉它没有那种崇美的样子,而是平心静气地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最后,这让我感到很意外,大概这也是它在上分高的原因。

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他们在书中提到的问题,在当代现今的美国依然栩栩如生,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黑人种族问题,枪支管制问题,竟然没有一个解决的了的,还有社会福利问题医保问题,这个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在这20年间,没有解决过自己的这个普遍的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的自由。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 篇2

《历史深处的忧虑》,作者是林达,一对夫妇的合名。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就一发不可收拾,把能在图书馆中找到的所有他们写的书都看了一遍,很喜欢那种深入人心,引人共鸣的写作风格,而且还很有思想的深度和力度。

这本书是他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第一本,主要围绕着美国宪法的十条修正案展开。第一条,新闻自由,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第二条,组织民兵和持枪的权利;第三条和第四条是关于个人隐私,个人财产不受侵犯的;接下来的几条主要涉及的是美国的司法制度,司法独立,陪审团制度等等。可以说,美国人的这十条修正案,是对美国人-追求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利的确认和重申,尤其是美国人对于个人自由的追求,让我这个从小被教育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人感到震撼,虽然对于自由的追求总要付出代价,国家安全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但是美国人在两百多年的风雨中,还是始终站在自由的一边。

最近美国最高法院首次判决禁枪令违宪,确认了美国人持枪的宪法权利,其实这也是美国人为了维护自身的自由而做出的选择,因为在他们的思维中,政府永远都是一个可怕的怪兽,总是会在不经意间侵害个人的生命和人身自由,而持枪的权利正是为了防止政府或者是他人对自身自由和财产的侵犯,并在必要时反抗政府,用于自卫,甚至是革命。

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作者在文章中一再的重申,有时是国家安全,而有时则可能是个人的生命,但美国人民一直都誓死扞卫他们来自不易的自由。这样的举动有时候会让我们费解,自由的涵义和真谛值得我们去思考和体验。

在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辛普森案这个世纪大案所展现的美国司法制度的概貌之外,让我还记忆犹新的是言论自由的内容中性原则。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究竟应该到什么程度,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很多人还是不甚明了的。言论自由,仅仅是一种说话的权利,就是每个人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言语的形式反映出来,其本质在于思想的自由。言论自由,仅仅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而已,并不是我们很多人认为的让真理越辩越明的神圣目的,况且究竟谁能保证说掌握了真理也是有疑问的。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 篇3

美国宪法从立法到施行,从历史走向现代,美国民众所领悟到的宪法精神是超乎常人的。“看到美国的自由之后,我们常常说,自由实在不是什么罗曼蒂克的东西,这只不过是一个选择,是一个民族在明白了自由的全部含义,清醒地知道必须付出多少代价,测试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后,作出的一个选择”林达先生的这句话令我陷入了深思,在缺少了这样的背景条件的国度,自由的施行能否如此的简单?一个真正自由的国度,自由的存在是需要所有人的共同营造的,一旦有人因为法律的允许而滥用自由,那么,一切的自由最终都会化为乌有,因为人们不可能宽恕一个滥用自由而损害他人利益的人,而他,也注定失去本属于他的自由。

既然我们拥有最宝贵的自由,民主和法治就必须进步。因此,美国人将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司法问题。就个人观点而言,将问题终结为司法问题未必没有好处。在一个“以法为尊”的国度,宪法有着最神圣的尊严,用宪法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最好不过了。

宪法既然为限制**权力而设立,那么宪法就应该落到实处,如何平衡好**权力与民众利益之间的问题,我想那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美国的民主正是基于他们良好的自由。当人民群众有了严格的守法精神,现实中的民主就不再遥远。

当我们感叹我们的自由不够,当我们抱怨我们的社会不够民主,当我们责骂我们不能做真正的法制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回顾和反思我们所走的道路是否足以支撑整个国家的自由成本?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 篇4

漫读《历史深处的忧虑》

林达的《历史深处的忧虑》整本书都是一封封回信组成的,作者林达是一对旅美夫妇合用的笔名,他们并非专业的学者,而是像讲述故事那般向他们的朋友和世人呈现精彩的美国故事。感叹于二人敏锐的笔触,如同相识已久的朋友在静谧的午后,手捧咖啡,向老友平凡的叙述却道出了有着美国生活经历的旅美华裔眼中的另一个美国。《历史深处的忧虑》是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第一曲,用独特的方式——信件,以平民的视角向他们的朋友卢兄叙述了别样而真实的美国。

非学术的视角避免了对于普通人的枯燥与深奥,但林达夫妇的文史功力也从其贯穿平常琐事的讲述中可见一斑。融生活经历和时政局势甚至经典历史案例于一炉,给了众多对美国的了解不算透彻的读者们一个全新的窗口。

《历史深处的忧虑》是林达和友人的通信合集。作者运用书信体和平实生动的语言,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讲述美国故事。文章看似散乱,实则有着非常清晰的写作理路,即通过美国历史上的几个著名案件,诠释美国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权利法案”。

正是这十条修正案构成了美国人民幸福和自由的基石。林达在序言里说:“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

”这句话也是我在阅读这部书中感触很深的一句,仿佛恰恰与国内的某些情况形成了对比,而那些久违了的阴影往往才会回报欣慰给人民。 写这些信的目的是为了解答国内友人“卢兄”向作者请教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国的自由?

由于“卢兄”从未踏足美国,和国内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对美国的理解存在非常深的文化隔阂,因此在第一封信里,林达首先介绍了美国的移民背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民共同构成了一个大杂烩的美国,而多元文化则碰撞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例如,一个多数中国人并不了解的事实就是,在美国留学的中国游子在餐馆打工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并非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而只是美国华裔社会里非常特殊的现象;美国最受批评的白人歧视黑人的种族歧视问题居然会演变成“少数民族歧视少数民族”要理解美国的故事,离不开这样大而流动着的社会背景。

据说美国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那么什么是自由呢?林达首先澄清了我们的误解,即美国的自由不是放任和不受限制的行为。相反,美国法律管得非常细,而且执法严格,初到美国的中国人大概会感受到许多的不自由,例如,在私人的河里划船不慎进入公园地界会被拘留;违法了给警察求情赔笑是徒劳的,给警察送钱则会触犯“贿赂警察”的罪名;酒精管制制度的超级严格;面试时,雇主不能问关于年龄、婚育、出生地的问题在美国居然有这么多的不自由,可见我们理解中的自由与美国的自由是不一致的。

自由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不加约束。恰恰相反,美国的自由是一种深度的人权自由。保障人权自由的唯一途径就是法律。

法律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当中国人在评论事情习惯用“好”、“不好”进行道德评判时,连美国刚刚接受初级教育的孩子都会习惯说:“这是合法的”以及“这是非法的”。为什么谈美国的自由要从“不自由”谈起呢?

林达的想法很清楚。法治是自由的前提。在一个真正实现法治的国家,自由是可能的。接着,林达介绍了美国自由的开始。美国的建国者打赢了独立战争后就一哄而散,完全没有“打下江山坐江山”的概念。

他们信奉自由、平等、幸福的人类理想,不愿意建立一个强大的人民**。因此独立战争胜利后,各个州独立自治,全国一盘散沙。当一个国家由于缺乏一个强大的共产党而内忧外患时,这些缔造者被迫坐在一起,按照分权原则制定一部精心设计的宪法,然后根据宪法建立联邦**。

同时,为了限制联邦**权力的无限扩张,宪法增加了10项修正案,即《权力法案》。如果我们理解这种自由的历史渊源,我们就能理解美国的自由。因为这个国家本来是为了保护群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和幸福而存在的,所以**的权力完全是人民赋予的,所以这种自由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复制的。

在下面的信中,林达重点讲述了美国宪法修正案通过几个著名案例所保障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持枪自由,以及美国人为捍卫这些自由付出的昂贵代价。无论是在任何平台上都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批评**;结社自由,在美国,任何组织都是合法的(包括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三k党);持枪自由,民众可以拥有自己的**,可以对那些擅自闯入自己的私人领地而不听警告的人开枪。这些在美国都是宪法允许的范畴。

自由至此,代价也就不可避免。表达自由使公众人物丧失了名誉权,使**常常受到批评和攻击,在新闻免预检的制度下,**动员了许多公共权力,也无法守住关于氢弹制造的国家秘密;结社自由使美国的民兵组织迅速蔓延,有的甚至宣扬暴力推翻**,但只要这些组织没有实际采取行动,**对这些定时炸弹却是无可奈何;而备受争议的持枪自由更是使美国付出了沉痛的血的代价:奥克拉荷马的**案、四位**遇刺身亡、八次行刺**未遂、恐怖主义犯罪中国人很难理解,既然自由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美国为什么不禁止呢?

因为这个禁令违犯了人民的禁忌,国家机制的权利不能大也不能小。一旦扩大,可能侵犯公民的权利,但公民无法抗拒。在安全和自由之间,美国人至今选择了自由。

随后,林达对辛普森案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辛普森杀人,但同时也认为辛普森有罪不罚是一个公平的审判。由于检察官在法庭上提供的证据不够充分,很难超越合理怀疑,辛普森法官无罪。

辛普森得以逍遥法外,正义没有伸张,两个被害人的冤魂不得安息,其家属的精神创伤永远得不到抚慰,全美国人都在为自己的制度选择支付着精神上的代价。而物质上的代价呢?辛普森花了多少钱才能得到最专业的法律服务?我们不知道。审判花费了800多万美元,加上陪审团成员近一年的自由。

“如果你追求阳光,你就躲不开身后的阴影。”林达的思考是理性的,美国人在个人自由和社会利益之间的艰难抉择是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永恒的问题。美国人认为“所有理解赞同这个制度的人,都知道它的弱点,我们从来不认为它是一个完美的制度,我们只是找不到一个比它更好的制度罢了。

”这或许就是美国的建国者们在历史深处的忧虑吧,忧虑如何设计一种制度来克服人性的弱点,保护人民的自由,更忧虑这样的制度设计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 篇5

林达的《历史深处的忧虑》是他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第一本。这本书用书信的形式把作者在美国见闻生动地记录下来.简而言之,它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民主,何为法治,这在中国,一个把自由民主口号喊了数千年,至今连宪政都遥遥无期的国度,无疑是铿锵一击。

作者很聪明,从身边发生的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探索美国的法治精神。这里面有因把枪支放在枕头下,被家里孩子用来玩耍而被判刑的父母,有日本学生因闯入他人住宅而被射杀,从而导致外交事故。当然,惊动全世界的辛普森杀妻案。

与在中国寻求稳定与和谐的东方哲学相比,美国人热衷于追求自由,即使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书中有一段写到有人发起活动,把全国所有枪支下丧生的冤魂的鞋子放在广场上,那场面何其壮烈.一双双鞋诉说着那些死去的人的痛苦。

但美国人民宁愿承受将继续下去的痛苦,因为这是他们追求自由的代价。在自由面前,生活是很轻松的。对中国人来说,这永远不会发生。

我们已经服从了。生活比自由更重要。毕竟,这是中国的想法。没有这种对自由的热情,美国就不是美国

你知道,独立战争爆发时,美国人不愿意生活在英国的统治下。中国没这种安然现状也不是中国了。如果中国在美国的地位,势必会搬出“待在山上,不怕没柴烧”的句子

安稳地被统治。

书中最著名的案例是辛普森案。辛普森被控**,而且**在现场还发现了沾有死者血迹的手套。所有的证据都直接指向辛普森,每个人都确信他****了前妻。但是,辛普森强大的律师团找到了**取证的破绽,形势一下子扭转了。最后因为证据不足,辛普森无罪释放。

人们看着杀人犯在眼皮底下走了,但又能怎样,在美国,证据就是一切。尽管杀人犯后来在自传中承认了。

我从这件案子中却发现美国司法不同之处。比如,这个大案的陪审团就是普通人。他们被限制了自由,就好像他们是嫌疑犯一样。

这样,他们就可以远离外界的评论,只根据自己在法庭上的所见所闻作出判断。审判权交给平民,这才是法律真正的实现。让人民做出自己的判断,等于这个正义有着最坚实的基础——人民

虽然这在咱们看来,这不是乱来吗?

还有,美国法庭上犯罪嫌疑人的着装也是有讲究的,必是西装革履.用原文的话说,就算这个人一辈子没穿过西装,为了出庭,他也得去买一套。这用中国话说有点本末倒置了。

一个犯人穿得比法官还漂亮,那还是犯人吗?是,他是犯罪嫌疑人,但不意味他就得跟中国一样,穿个黄马夹,剃个寸头,夹着拖鞋,低着头等着接受审判。这样他在人格上已经低人一等,给人的印象是,他犯罪了。

何来公正的判决?

正是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司法的严谨,钦佩美国法律的权威。在美国,人们不相信**,他们不相信**,他们只相信法律。宪法是他们最好的守护神。

他们将宪法奉若神明。他们觉得权力不能被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也导致了一个事实,即美国人民不是最舒适的,而是最头痛的。

新闻监督,人民监督,公民可以随意焚烧国旗。甚至他们的讽刺也成了其它国家无法模仿的艺术。你可以说,美国自然是疑心重重,但选择相信法律永远不会出错。法律是合理的,不会随意改变。最重要的是,它被平等对待。

说到这,不得不提美国宪法,从1787年制定至今,修改次数极少,可见当初的制定者考虑的周到。正正因这稳定,才有神圣。神圣而带来人民对它的信任,尊重。

这对一直忙于修宪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中国人民什么时候能用宪法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当时,中国离宪政还不远。读这本书,感觉五味杂陈。

羡慕美国的法治,崇拜美国的自由,同情他们为自由付出的代价,最后感到羞愧。泱泱大国,我们还在面对无数为维权而失去宝贵生命的现状。中国的宪政难道一定要用人命搭建吗?

或许,观点太偏激了。但我真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能走上真正的民主之路。是时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的口号了。但愿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久。

推荐阅读

上一篇:会计专业实习报告收藏十三篇 下一篇:实习教师月总结(集合九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