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1】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2】
1、图画、创意和互动四个方面,让手抄报简单而漂亮。
2、中国的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独特遗产。每逢端午,家家户户的门口,插菖蒲,挂艾叶;小孩子胸佩五色香袋,玩耍嬉闹;还有那软糯可口的粽子,弥漫着幽淡的清香……端午节的美好记忆,伴随着我们成长。
3、还有内容、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的政治生活虽然是个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离骚》、雨、电、月以及凤凰和龙的陪伴下,在天空中驰骋,上天下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对象,结果是失望了. 诗人把自然现象、传说糅成一体,编织成为瑰丽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鲁迅称赞屈原:“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天问》是一篇奇特的长诗.这是屈原在放逐以后,忧郁彷徨,精神上起了激烈的动荡,旧信仰完全崩溃,因此对于自然现象、宗教信仰以及对社会的传统思想都产生了怀疑,从而发出种种疑问.通过提问,诗人尽情宣泄了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苦闷. 战国时代,称雄的秦、齐、赵、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环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那时西方的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因此,屈原亲自到各国去联络,要用联合的力量对付秦国.怀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成功了.楚、燕、韩、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 因而,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秦国的间谍把这一情况,报告秦王,秦王早想进攻齐国,只碍着六国联盟,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 秦王大喜,准备了金银财宝,交给张仪带去.张仪将相印交还秦王,伪装辞去秦国相位,向楚国出发.张仪到了郢都,先来拜访屈原,说起了秦国的强大和秦楚联合对双方的好处,屈原说:“楚国不能改变六国联盟的主张.“ 张仪告诉子兰:“有了六国联盟,怀王才信任屈原,拆散了联盟,屈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子兰听了,十分高兴.楚国的贵族就和张仪连成一气.子兰又引他拜见了怀王最宠爱的王后郑袖,张仪把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献给了郑袖.那白璧的宝光,把楚国王后的眼睛都照花了.郑袖欣然表示,愿意帮助他们促成秦楚联盟.大家认为:“要秦楚联合,先要拆散六国联盟;要拆散联盟,先要怀王不信任屈原. 子兰想了一条计策:就说屈原向张仪索取贿赂,由郑袖在怀王面前透出这个风声.张仪大喜说:“王后肯出力,真是秦楚两国的福分了!“张仪布置停当,就托子兰引见怀王.他劝怀王绝齐联秦,列举了很多好处.最后道:“只要大王愿意,秦王已经准备了商于地方的六百里土地献给楚国.怀王是个贪心的人,听说不费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如何不喜.回到宫中,高兴地告诉了郑袖.郑袖向他道喜,可又皱起眉头:“听说屈原向张仪要一双白璧未成,怕要反对这事呢!“怀王听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怀王摆下酒席,招待张仪.席间讨论起秦楚友好,屈原果然猛烈反对,与子兰、子兰、孤立楚国的,万万相信不得……“.怀王想起郑袖所说,果然屈原竭力反对秦楚和好;又贪图秦国的土地.不禁怒道:“难道楚国的六百里土地抵不上你一双白璧!“就叫武士把他拉出宫门. 屈原痛心极了,站在宫门外面不忍离开,盼着怀王能醒悟过来,改变主意,以免给国家带来灾难.他从午站到晚看见张仪、靳尚等人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走出宫门,才绝了望.他叹着气喃喃地说:“楚国啊,你又要受难啦……“屈原回到家中,闷闷不乐,想到亲手结成的联盟一经破坏,楚国就保不住眼前的兴旺,不禁顿脚长叹. 替他管家的姐姐女媭问明情由,就知他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劝他不要再发议论了,屈原道:“我是楚国人,死也不能看到楚国遇到危险啊!“他认为怀王会醒悟,定会分清是非的.只要怀王回心转意,楚国就有办法了.但是怀王不再召见他,他越来越忧愁,常常整夜不眠.他写了一篇名叫《离骚》的长诗,把对楚国的忧愁和自已的怨愤都写了进去.“离骚“就是“离忧“,人在遭遇忧愁的时候,怎不呼叫上天和父母,以抒发自己的怨愤呢! 这篇诗传到宫中,子兰、叹气,最后决定赶回郢都,设法去抵抗秦国. 半路上,他接到了怀王的命令,派他出使齐国,恢复联盟.屈原高兴地想:“大王到底回心了!“就立刻奔赴齐国.怀王违背联盟,齐国十分愤恨.但是屈原是齐王敬重的人,经过一番谈判,就答应撤回助秦攻楚的齐兵.屈原还未返国,就得到了秦楚议和的消息.他怕怀王再受欺骗,连忙辞了齐王,赶回楚国去. 他到了楚国云梦地方,看见当地百姓正在追悼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屈原十分感动,停下车进去参拜.他立在神位面前诵读他所做的《国殇》诗,悼念为国牺牲的战士.念到沉痛的地方,百姓都流下泪来,屈原也放声痛哭.屈原走了几天,忽听传说:张仪又到郢都来了.他不禁连连跺脚,日夜兼程,向郢都赶去. 子兰、子兰一党,联盟不久又散了.从怀王二十七年起,秦国连连对楚国发动战争.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怀王三十年,秦国占领了楚国北部的八座城池.怀王正在愁闷,忽然接到秦王的来信,请他到秦国武关地方,商谈秦楚永世友好的办法.怀王左思右想,决不下主意:要不去,只怕秦军向南进攻;要去呢,又怕秦国心怀叵测. 子兰首先劝怀王:“秦王愿意和好,这机会可失不得.“靳尚也说:“走一遭儿,至少有几年太平.怀王回到后宫,又听了郑袖一番劝行的话,这才打定了主意,马上写了回信,同意去武关会谈.准备了几天,他和靳尚带了五百人马动身,才离郢都,途中只见有一匹马飞一般奔来. 奔到跟前,马上的人跳下,伏在车前,大声恸哭.怀王一看,原来是三闾大夫屈原,他听到了怀王要去武关的消息,连夜飞马而来.只听他悲声说道:“大王啊!秦国如虎口,这危险冒不得哟!你要想想楚国的祖宗和百姓,不能单听小人的说话哟!“十多年不见,屈原憔悴了.怀王见了他,想起这十多年来国势,一天天走下坡,心里也涌起了一阵感伤. 他正在沈思,靳尚站出来狠狠地对屈原说:“今天是大王出门的好日子,三闾大夫说这些丧气话什么意思?“屈原气得嘴唇发抖,颤声说道:“上官大夫!你是楚国人,也该替楚国想想,不能把大王送进虎口啊!“靳尚大怒,迭声叫让开.屈原攀住了车辕不肯放手.靳尚令人把屈原推倒在地,扬鞭催马,簇拥着怀王走了. 屈原爬起来,一边追,一边叫.靳尚只怕怀王心里动摇,加快一鞭,那车飞一般去了.屈原喘着气站住了,眼睁睁望着向西而去的人马,等到不见了影子,还呆呆立在那儿.不到半个月,靳尚只剩下一人一马逃回郢都.果不出屈原所料,怀王和五百人马一到武关,就被秦国扣留,已经送往咸阳. 恶耗传遍了全国.郑袖为了安定人心,立太子熊横为顷襄王;自己掌握国政;任命子兰做管理全国军政的令尹.屈原拚死赶到郢都,要求顷襄王恢复六国联盟,用强大的实力,向秦国讨回怀王.子兰等人是劝怀王去秦国的,怕怀王回来问罪,又怕得罪秦国.因此不但不听屈原主张,而且立刻驱逐他出都.不许他再回郢都. 这班人赶走了屈原后,醉生梦死一般地过日子,过了三年忽然接到怀王的死讯.原来,怀王到了咸阳,秦王就大会群臣,然后接见怀王,要他当面立下割让黔中地方的文书.怀王愤怒已极,一口拒绝了.秦国就把他扣押起来.关了一年多,看守渐渐松了,怀王就把看守人灌醉,换了服装逃出咸阳. 走了几天,到了赵国地界,怀王说明情由,请求救援,但是赵国人恨他屡次破坏联盟,不许进城.怀王懊恼地向南走,想投奔魏国去.才到半路,秦兵已经追到,把他捉住了.怀王重新被押回咸阳,气得吐血,生了一年多病,在顷襄王三年时死了. 秦国把这副无用的枯骨送还楚国.怀王的灵柩到达郢都的时候,楚国百姓个个感到奇耻大辱,沿路都有人失声痛哭.这事件把屈原的心击碎了,他本来把复兴楚国的希望寄托在怀王的醒悟上,现在觉得什么都完了.他在怀王灵柩面前哭昏了过去.他要求顷襄王趁各国都在怨恨秦国的机会,设法联络,一同对付秦国.顷襄王全不听他. 他就日夜在宫门前痛哭,期望打动顷襄王.这可恼了郑袖,叫子兰来斥骂他:“你不听命令,是看不起大王吗?再不回去,就叫人押着你走!“屈原厉声大骂:“是你劝大王到秦国去的!你是楚国的令尹吗?你是秦国的奸细啊!把国家闹成这个样子,楚国的百姓要吃你的肉哩!“子兰慌忙报告郑袖,郑袖大怒:“这是疯子,还能让他做什么官,让他死得远远的,永远不准回来!“ 她立刻叫顷襄王革掉屈原的三闾大夫职位,叫人押送,流放到江南去,永远不准过江.屈原被押回家,见了女媭,长叹一声:“我吃苦受屈都不要紧,只恨他们把国家断送了!“他把这个家,托女媭搬回故乡去.又设了灵位,祭奠怀王.他念着招魂的长诗,怀念着当年兴旺的楚国. 屈原到了流放的陵阳地方,日夜心烦意乱.他知道楚国定有灾难:“但是我怎能为了逃避灾难,离开出生的地方,到处乱撞呢?“屈原考虑了几天,觉得楚国一片黑暗,闷得气也难喘,因此决定出国去走一遭儿.走了几天,到了楚国的边境,他又踌躇起来. 他的马悲哀地嘶叫着,马夫也回头望着楚国叹气.屈原不禁激动地说:“对,我们是楚国人、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4、可以放包粽子有关的小趣事,或历史人物的异闻,在网上可以搜索到。
5、最后大家可以找一些和端午节相关的文字内容写在手抄报上,这样一款简单的端午节手抄报就画好啦。
6、龙舟、雄黄酒等和端午节相关的元素来绘制手抄报,还可以在空白区域画一些叶子来装饰。
7、端午节发红包,一般情况下,可以围绕节日的纪念意义来进行描述的,端午节吃粽子,那么也是可以发粽子的。比较能够让孩子们记忆印象深刻。
8、图画
9、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最早出现在南朝的《续齐谐记》和《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打捞,一直航行了很远却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湖面上争相打捞屈原的尸体。于是便发展形成了划龙舟。百姓们没有打捞到屈原的尸体,又怕江河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这便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10、堆糖网找到各种可爱粽子和历史人物的图片,方便进行临摹和扩展。
11、端午节到了,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画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手抄报,可以提现一下。
12、图画内容,可以在画面下方绘制一条龙舟,再绘制几个划船的粽子,用山川来作为文字框,用白云和柳叶来装饰。用几个可爱的粽子形象作为手抄报的边框,用粽叶来装饰,涂色选用蓝色和绿色为主色调,用黄色和粉色来点缀,配色清新又好看!
13、创新
14、答:五月莺歌燕舞时,又见门畔菖蒲青。农历端午节即将来临。
15、应该明确你的读者观众是什么样身份和年龄段的人,尽量文字简单扼要,却具有科普和趣味性。
16、“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端阳、重午、艾节、艾叶,薰苍术、艾叶,薰苍术、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五月子;以正月、艾叶以驱鬼,薰苍术、“斗百草”、词、赋,并且喜欢骑马、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纪念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屈原。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天问》、鸡蛋等食物,“扑通、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17、喝雄黄、吃粽子这些事情上,是远远不够的。多姿多彩的民俗构成了端午节的丰富内容,但它最深邃的内涵,是
18、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节日之一,划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习俗,这两大习俗在中国古代自古传承,至今不衰。一般来说,人们到了端午节会祭祖,赛龙舟,吃粽子,点龙睛,烧艾叶,拴五色绳,饮雄黄酒,佩端午节香包。每个地方的习俗会有着略微的差异,但大体上习俗丰富,包括了衣食住行等多个环节。
19、古诗表达的思想:《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表达了作者对于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惜春之情。全词将送春和送别友人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作者惜春却留不住春天,这种对春天的留恋正如作者对友人的惜别,在惜春之情中更含有离别伤情,使得离愁更深。
20、上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实际上是写作者对友人归途的远眺,将作者胸中的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用问句拉出友人的行迹。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远去朋友的无限眷恋,和对朋友归途艰辛生活的深切挂念。下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道尽了作者殷殷叮嘱之意以及作者对友人美好而真挚的祝愿。
21、端午历史渊源:端午节的来源与古人的信仰和祭祀有关,古代的人们觉得端午节这一天是大吉大利之兆,所以自发进行了很多习俗。与端午节的来源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屈原了,人们普遍认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行为是与纪念屈原有所联系的。纪念屈原之说,一直站在主流地位。
22、内容
23、板报的价值,并不在于图画有多好看,而在于具有科普性和互动性,文字简明与图画相匹配,更具有创作者的心意,祝你成功!
24、互动
25、因为我们表达的是赛龙舟的场景,可以选择蓝色和绿色作为主色调,用黄色和红色来装饰。
26、龙舟和花朵的折纸,贴在板报最下端。也可以在折纸中写上祝福和激励的话语,让每个观众都能参与其中,获得美好的祝愿。
27、亲,我来为您答疑啦。首先,祝亲端午安康!标题可以写古诗名字或者古诗。可以写一下《卜算子》的意思。再写一写它的由来啊和作者的资料。推荐写的:把前两句解释一下会更好,然后就是把作者要抒的情写出来。最重要的一点来了!一定要画图!可以画一些花啊,草啊,书啊之类的东西。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3】
一、端午节介绍
中文名:端午节
外文名:dragonboatfestival或doublefifthfestival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端午节起源传说: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三、端午节粽子的种类
1.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冰透后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干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于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后,豆香扑鼻,也有人蘸白糖来吃。
2.北京的粽子大约可分为3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后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替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后,只见黄澄澄的黏黍中嵌着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曰“黄金裹玛瑙”。
3.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两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为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后,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4.瑶族做粽子用糯米配腊肉条、绿豆,包“枕头粽”,形似枕头,每个约250克。也有在糯米中加红糖、花生等制成素馅凉粽子。
5.畲族粽子,民间称牯角。用箬叶将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龙草捆扎,十个一串,有的人家还要在包粽子时加菜、肉、红枣等做馅。煮粽常用灰碱水,粽子煮好后,色黄气香,可存放半月。
6.傣族过端午也吃粽子,还要过“粽子节”。据说“粽子节”是为了纪念一对因婚姻遭父母反对而殉情的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凡未婚的傣家小伙子都要拿粽子包,与姑娘们相会在大龙潭的芒果树下,男女围成圈,姑娘唱起情歌,小伙子吹叶子伴奏。然后小伙子把粽包送给中意的姑娘。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4】
一、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二、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三、端午节习俗
端午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个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是为繁多。从馅料来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5】
1、应该从内容、图画、创意和互动四个方面,让手抄报简单而漂亮。
2、中国的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独特遗产。每逢端午,家家户户的门口,插菖蒲,挂艾叶;小孩子胸佩五色香袋,玩耍嬉闹;还有那软糯可口的粽子,弥漫着幽淡的清香……端午节的美好记忆,伴随着我们成长。
3、关于端午节手抄报的内容 浏览次数:1436次悬赏分:5|解决时间:2010-7-1410:06|提问者:殇栀雨泪 要版面、还有内容、要快,还要有质量.周2前给我,O(∩_∩)O谢谢 最佳答案只有内容,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了古代神话和传说,创造出了新体诗——“楚辞”.楚辞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形式活泼多样,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任意扩充.伟大诗人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的政治生活虽然是个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二十多篇不朽的诗篇.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 《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诗.前半部分是现实的叙述,写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遭遇.后半部分加入了许多奇特的幻想,他在风、雨、雷、电、云、月以及凤凰和龙的陪伴下,在天空中驰骋,上天下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对象,结果是失望了. 诗人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传说糅成一体,编织成为瑰丽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鲁迅称赞屈原:“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天问》是一篇奇特的长诗.这是屈原在放逐以后,忧郁彷徨,精神上起了激烈的动荡,旧信仰完全崩溃,因此对于自然现象、古代遗闻、宗教信仰以及对社会的传统思想都产生了怀疑,从而发出种种疑问.通过提问,诗人尽情宣泄了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苦闷. 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环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那时西方的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因此,屈原亲自到各国去联络,要用联合的力量对付秦国.怀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成功了.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联盟的力量,制止了强秦的扩张.屈原更加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 因而,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秦国的间谍把这一情况,报告秦王,秦王早想进攻齐国,只碍着六国联盟,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 秦王大喜,准备了金银财宝,交给张仪带去.张仪将相印交还秦王,伪装辞去秦国相位,向楚国出发.张仪到了郢都,先来拜访屈原,说起了秦国的强大和秦楚联合对双方的好处,屈原说:“楚国不能改变六国联盟的主张.“ 张仪告诉子兰:“有了六国联盟,怀王才信任屈原,拆散了联盟,屈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子兰听了,十分高兴.楚国的贵族就和张仪连成一气.子兰又引他拜见了怀王最宠爱的王后郑袖,张仪把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献给了郑袖.那白璧的宝光,把楚国王后的眼睛都照花了.郑袖欣然表示,愿意帮助他们促成秦楚联盟.大家认为:“要秦楚联合,先要拆散六国联盟;要拆散联盟,先要怀王不信任屈原. 子兰想了一条计策:就说屈原向张仪索取贿赂,由郑袖在怀王面前透出这个风声.张仪大喜说:“王后肯出力,真是秦楚两国的福分了!“张仪布置停当,就托子兰引见怀王.他劝怀王绝齐联秦,列举了很多好处.最后道:“只要大王愿意,秦王已经准备了商于地方的六百里土地献给楚国.怀王是个贪心的人,听说不费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如何不喜.回到宫中,高兴地告诉了郑袖.郑袖向他道喜,可又皱起眉头:“听说屈原向张仪要一双白璧未成,怕要反对这事呢!“怀王听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怀王摆下酒席,招待张仪.席间讨论起秦楚友好,屈原果然猛烈反对,与子兰、靳尚进行了激烈争论.他认为:“放弃了六国联盟,就给秦国以可乘之机,这是楚国生死存亡的事情呵!他痛斥张仪、子兰、靳尚,走到怀王面前大声说:“大王,不能相信呀!张仪是秦国派来拆散联盟、孤立楚国的,万万相信不得……“.怀王想起郑袖所说,果然屈原竭力反对秦楚和好;又贪图秦国的土地.不禁怒道:“难道楚国的六百里土地抵不上你一双白璧!“就叫武士把他拉出宫门. 屈原痛心极了,站在宫门外面不忍离开,盼着怀王能醒悟过来,改变主意,以免给国家带来灾难.他从午站到晚看见张仪、子兰、靳尚等人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走出宫门,才绝了望.他叹着气喃喃地说:“楚国啊,你又要受难啦……“屈原回到家中,闷闷不乐,想到亲手结成的联盟一经破坏,楚国就保不住眼前的兴旺,不禁顿脚长叹. 替他管家的姐姐女媭问明情由,就知他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劝他不要再发议论了,屈原道:“我是楚国人,死也不能看到楚国遇到危险啊!“他认为怀王会醒悟,定会分清是非的.只要怀王回心转意,楚国就有办法了.但是怀王不再召见他,他越来越忧愁,常常整夜不眠.他写了一篇名叫《离骚》的长诗,把对楚国的忧愁和自已的怨愤都写了进去.“离骚“就是“离忧“,人在遭遇忧愁的时候,怎不呼叫上天和父母,以抒发自己的怨愤呢! 这篇诗传到宫中,子兰、靳尚等人又得了攻击的材料,说屈原把怀王比作桀纣.怀王一怒,撤掉了屈原的官职.郢都的空气快把屈原逼疯了.女媭劝他换个地方去休养一阵,他大声说:“我不能带着楚国和百姓一起走呀!“但在女媭的日夜劝说下,他到底搬出了郢都,准备住到汉北去.他走一阵,又回望一阵,“这雄传的郢都城啊!“ 他挂念着国事,到一处就歇几天,打听一下消息.有一天,他看到一座古庙里的墙壁上,画着天地神灵和古代圣贤的故事.圣君贤王的事迹触动了他的心事,他想不通怀王为什么这样糊涂.他对神灵大声喝问:“这世界究竟有没有是非!?……“因此写成了《天问》这篇长诗.神灵没有回答他,可事实却对他作了回答.当怀王和齐国断绝了邦交,拆散了联盟以后,就派人跟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土地. 将近秦都咸阳,张仪装作喝醉了酒,在下车时跌了一跤,推说跌伤腿,就别了楚使,先进城去了.楚使住在客馆里,天天去见张仪.张仪总是推腿伤未愈不能接见.一直过了三个月,张仪得到六国联盟确实已经瓦解了的消息以后,才出来接见楚使. 当楚使提到交割土地时,张仪赖得一干二净.他说:“我说献给楚王的,是自己的六里俸地.秦国的土地怎么能够献给人呢?“楚使有口难言,只得空手回来报告楚王.这一来,可把怀王气昏了.他仗着这几年养精蓄锐,兵粮充足,就派了大将屈平,带领十万大军,进攻秦国. 秦王立刻改变了攻齐的计划,索性联合齐国,分两路迎击楚军.楚军挡不住两国的夹攻,连打几个败仗,屈平阵亡,秦兵占领了楚的汉中地方.消息传到汉北,把屈原急坏了.他愤怒、叹气,最后决定赶回郢都,设法去抵抗秦国. 半路上,他接到了怀王的命令,派他出使齐国,恢复联盟.屈原高兴地想:“大王到底回心了!“就立刻奔赴齐国.怀王违背联盟,齐国十分愤恨.但是屈原是齐王敬重的人,经过一番谈判,就答应撤回助秦攻楚的齐兵.屈原还未返国,就得到了秦楚议和的消息.他怕怀王再受欺骗,连忙辞了齐王,赶回楚国去. 他到了楚国云梦地方,看见当地百姓正在追悼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屈原十分感动,停下车进去参拜.他立在神位面前诵读他所做的《国殇》诗,悼念为国牺牲的战士.念到沉痛的地方,百姓都流下泪来,屈原也放声痛哭.屈原走了几天,忽听传说:张仪又到郢都来了.他不禁连连跺脚,日夜兼程,向郢都赶去. 子兰、靳尚听见屈原回来了,连忙来报告王后郑袖.他们都怕屈原再回郢都,让他留在怀王面前,日久总是大患.这夜,郑袖就向怀王哭诉:“屈原在云梦地方对百姓说,那些阵亡的,都是我向大王进言而冤死的.这回他回来,要替冤死的伸冤报仇.“怀王听了大怒:“他敢这样?简直是疯了!“郑袖趁机进谗:“是疯了!不是疯了怎会对百姓说这样放肆的话?我怕见他!他要在郢都,就让我到江南去!“ 第二天,怀王下了一道命令:任屈原为三闾大夫,不必进宫,立刻赴任.他派子兰把命令送给屈原.子兰见了屈原,奸笑着向他道喜,传达了怀王的命令.屈原却呆了,他仰天长叹:“大王,你再不能糊涂哟,楚国的江山,楚国的百姓,全在你的身上哟!“女媭怕他再惹祸殃,劝他赶快离开郢都去上任.屈原说:“你是替我担心,我是替楚国担心呢!“但是寻思无计,只得准备上任去. 屈原走了,楚国满朝文武都投入郑袖、子兰一党,联盟不久又散了.从怀王二十七年起,秦国连连对楚国发动战争.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怀王三十年,秦国占领了楚国北部的八座城池.怀王正在愁闷,忽然接到秦王的来信,请他到秦国武关地方,商谈秦楚永世友好的办法.怀王左思右想,决不下主意:要不去,只怕秦军向南进攻;要去呢,又怕秦国心怀叵测. 子兰首先劝怀王:“秦王愿意和好,这机会可失不得.“靳尚也说:“走一遭儿,至少有几年太平.怀王回到后宫,又听了郑袖一番劝行的话,这才打定了主意,马上写了回信,同意去武关会谈.准备了几天,他和靳尚带了五百人马动身,才离郢都,途中只见有一匹马飞一般奔来. 奔到跟前,马上的人跳下,伏在车前,大声恸哭.怀王一看,原来是三闾大夫屈原,他听到了怀王要去武关的消息,连夜飞马而来.只听他悲声说道:“大王啊!秦国如虎口,这危险冒不得哟!你要想想楚国的祖宗和百姓,不能单听小人的说话哟!“十多年不见,屈原憔悴了.怀王见了他,想起这十多年来国势,一天天走下坡,心里也涌起了一阵感伤. 他正在沈思,靳尚站出来狠狠地对屈原说:“今天是大王出门的好日子,三闾大夫说这些丧气话什么意思?“屈原气得嘴唇发抖,颤声说道:“上官大夫!你是楚国人,也该替楚国想想,不能把大王送进虎口啊!“靳尚大怒,迭声叫让开.屈原攀住了车辕不肯放手.靳尚令人把屈原推倒在地,扬鞭催马,簇拥着怀王走了. 屈原爬起来,一边追,一边叫.靳尚只怕怀王心里动摇,加快一鞭,那车飞一般去了.屈原喘着气站住了,眼睁睁望着向西而去的人马,等到不见了影子,还呆呆立在那儿.不到半个月,靳尚只剩下一人一马逃回郢都.果不出屈原所料,怀王和五百人马一到武关,就被秦国扣留,已经送往咸阳. 恶耗传遍了全国.郑袖为了安定人心,立太子熊横为顷襄王;自己掌握国政;任命子兰做管理全国军政的令尹.屈原拚死赶到郢都,要求顷襄王恢复六国联盟,用强大的实力,向秦国讨回怀王.子兰等人是劝怀王去秦国的,怕怀王回来问罪,又怕得罪秦国.因此不但不听屈原主张,而且立刻驱逐他出都.不许他再回郢都. 这班人赶走了屈原后,醉生梦死一般地过日子,过了三年忽然接到怀王的死讯.原来,怀王到了咸阳,秦王就大会群臣,然后接见怀王,要他当面立下割让黔中地方的文书.怀王愤怒已极,一口拒绝了.秦国就把他扣押起来.关了一年多,看守渐渐松了,怀王就把看守人灌醉,换了服装逃出咸阳. 走了几天,到了赵国地界,怀王说明情由,请求救援,但是赵国人恨他屡次破坏联盟,不许进城.怀王懊恼地向南走,想投奔魏国去.才到半路,秦兵已经追到,把他捉住了.怀王重新被押回咸阳,气得吐血,生了一年多病,在顷襄王三年时死了. 秦国把这副无用的枯骨送还楚国.怀王的灵柩到达郢都的时候,楚国百姓个个感到奇耻大辱,沿路都有人失声痛哭.这事件把屈原的心击碎了,他本来把复兴楚国的希望寄托在怀王的醒悟上,现在觉得什么都完了.他在怀王灵柩面前哭昏了过去.他要求顷襄王趁各国都在怨恨秦国的机会,设法联络,一同对付秦国.顷襄王全不听他. 他就日夜在宫门前痛哭,期望打动顷襄王.这可恼了郑袖,叫子兰来斥骂他:“你不听命令,是看不起大王吗?再不回去,就叫人押着你走!“屈原厉声大骂:“是你劝大王到秦国去的!你是楚国的令尹吗?你是秦国的奸细啊!把国家闹成这个样子,楚国的百姓要吃你的肉哩!“子兰慌忙报告郑袖,郑袖大怒:“这是疯子,还能让他做什么官,让他死得远远的,永远不准回来!“ 她立刻叫顷襄王革掉屈原的三闾大夫职位,叫人押送,流放到江南去,永远不准过江.屈原被押回家,见了女媭,长叹一声:“我吃苦受屈都不要紧,只恨他们把国家断送了!“他把这个家,托女媭搬回故乡去.又设了灵位,祭奠怀王.他念着招魂的长诗,怀念着当年兴旺的楚国. 屈原到了流放的陵阳地方,日夜心烦意乱.他知道楚国定有灾难:“但是我怎能为了逃避灾难,离开出生的地方,到处乱撞呢?“屈原考虑了几天,觉得楚国一片黑暗,闷得气也难喘,因此决定出国去走一遭儿.走了几天,到了楚国的边境,他又踌躇起来. 他的马悲哀地嘶叫着,马夫也回头望着楚国叹气.屈原不禁激动地说:“对,我们是楚国人、楚国马,死也要死在楚国的土地上!“他回到陵阳住了九年,既没有回郢都的希望,又听到楚国的局面越来越坏.每个传来的消息都使他坐立不安.他想起怀王是因为拒绝割让黔中才死在秦国的,决意到这块地方去看看,来到黔中郡溆浦地方住了下来.爱国的火焰在他心里燃烧,可自己又无能为力.他只能每天在山边湖旁踱着. 满腹的忧愁愤恨,他都写成了诗篇.他越来越老了,但是复兴楚国的希望,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顷襄王二十一年,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把他击昏了:秦将白起进攻楚国,占领郢都,楚国的宗庙和陵墓都被毁了.楚国要亡了!他决定回到郢都***在出生的土地上.他头也不梳,脸也不洗,昏昏沉沉的走了几天,到了汩罗江边.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 联盟给小人破坏了,楚国受到了危险,百姓遭到了灾殃.屈原在江边踱着.他怀念郢都,怀念百姓,憎恨敌人,憎恨奸邪,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激发全国百姓的爱国赤忱.这里的土地没被秦兵践踏过,是干净的.他解下衣服,包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奋力向江心一跳.爱国诗人带了楚国的干净石块,很快沉了下去.这天是五月五日.屈原死后,百姓敬重他,哀悼他.因为他是和危害楚国的小人奋斗到死的,所以到了他的忌日,百姓们就挂起昌蒲剑,喝着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 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五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4、可以放包粽子有关的小趣事,或历史人物的异闻,在网上可以搜索到。
5、最后大家可以找一些和端午节相关的文字内容写在手抄报上,这样一款简单的端午节手抄报就画好啦。
6、选用粽子、龙舟、雄黄酒等和端午节相关的元素来绘制手抄报,还可以在空白区域画一些叶子来装饰。
7、端午节发红包,一般情况下,可以围绕节日的纪念意义来进行描述的,端午节吃粽子,那么也是可以发粽子的。比较能够让孩子们记忆印象深刻。
8、二、图画
9、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最早出现在南朝的《续齐谐记》和《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打捞,一直航行了很远却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湖面上争相打捞屈原的尸体。于是便发展形成了划龙舟。百姓们没有打捞到屈原的尸体,又怕江河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这便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10、可以在素材网、堆糖网找到各种可爱粽子和历史人物的图片,方便进行临摹和扩展。
11、端午节到了,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画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手抄报,可以提现一下。
12、图画内容,可以在画面下方绘制一条龙舟,再绘制几个划船的粽子,用山川来作为文字框,用白云和柳叶来装饰。用几个可爱的粽子形象作为手抄报的边框,用粽叶来装饰,涂色选用蓝色和绿色为主色调,用黄色和粉色来点缀,配色清新又好看!
13、三、创新
14、答:五月莺歌燕舞时,又见门畔菖蒲青。农历端午节即将来临。
15、应该明确你的读者观众是什么样身份和年龄段的人,尽量文字简单扼要,却具有科普和趣味性。
16、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端午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纪念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屈原。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17、然而,如果记忆仅仅停留在插菖蒲、喝雄黄、赛龙舟、吃粽子这些事情上,是远远不够的。多姿多彩的民俗构成了端午节的丰富内容,但它最深邃的内涵,是
18、内容:1、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节日之一,划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习俗,这两大习俗在中国古代自古传承,至今不衰。一般来说,人们到了端午节会祭祖,赛龙舟,吃粽子,点龙睛,烧艾叶,拴五色绳,饮雄黄酒,佩端午节香包。每个地方的习俗会有着略微的差异,但大体上习俗丰富,包括了衣食住行等多个环节。
19、古诗表达的思想:《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表达了作者对于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惜春之情。全词将送春和送别友人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作者惜春却留不住春天,这种对春天的留恋正如作者对友人的惜别,在惜春之情中更含有离别伤情,使得离愁更深。
20、上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实际上是写作者对友人归途的远眺,将作者胸中的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用问句拉出友人的行迹。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远去朋友的无限眷恋,和对朋友归途艰辛生活的深切挂念。下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道尽了作者殷殷叮嘱之意以及作者对友人美好而真挚的祝愿。
21、端午历史渊源:端午节的来源与古人的信仰和祭祀有关,古代的人们觉得端午节这一天是大吉大利之兆,所以自发进行了很多习俗。与端午节的来源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屈原了,人们普遍认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行为是与纪念屈原有所联系的。纪念屈原之说,一直站在主流地位。
22、一、内容
23、板报的价值,并不在于图画有多好看,而在于具有科普性和互动性,文字简明与图画相匹配,更具有创作者的心意,祝你成功!
24、四、互动
25、因为我们表达的是赛龙舟的场景,可以选择蓝色和绿色作为主色调,用黄色和红色来装饰。
26、放两个与端午相关的谜语,或者粽子、龙舟和花朵的折纸,贴在板报最下端。也可以在折纸中写上祝福和激励的话语,让每个观众都能参与其中,获得美好的祝愿。
27、亲,我来为您答疑啦。首先,祝亲端午安康!标题可以写古诗名字或者古诗。可以写一下《卜算子》的意思。再写一写它的由来啊和作者的资料。推荐写的:把前两句解释一下会更好,然后就是把作者要抒的情写出来。最重要的一点来了!一定要画图!可以画一些花啊,草啊,书啊之类的东西。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6】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贵州苗族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因而端午节又称诗人节,把屈原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引以为民族的光荣。诗人节之倡设,实与整个社会有关。诗的社会固不必人人吟诗,个个度曲,旨在能明辨是非,能以诚相见,有良好的风尚。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五月古称“恶月”,空气闷热潮湿,蛇蚊出没频繁,阳光炽热,百毒齐出。古人挂艾和菖蒲是有一定科学性的,端午节也就成了自古相传的“卫生节”。赏不尽人间西湖景色秀,春情荡漾在心头”的白娘子。真有点矛盾,这正是端午文化的丰富内涵。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7】
1、最后画一个橙色的长方形,在里面涂满橙色。这样一个端午节手抄报的边框就绘制好了,效果如图所示。
2、粽子包完后,她就把粽子放进锅里,加上合适的水,让它蒸煮。大约煮到两个小时吧,厨房里飘散出一股粽子的清香,深深地闻一口,沁透心脾。这时,馋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让妈妈从锅里抓起一条粽子,不管它炙热烫手,就解开线团,送进嘴里,用牙齿咬一口,滚烫的粽子,有时弄得我牙齿根,舌头嘴上顿时起满了大大小小的泡泡,尽管这样我还是不肯吐出来,味道好极啦。
3、端午节又被称为龙舟节,重午节,龙日节,粽子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所以可以取名为,过端午,划龙舟,粽子节好快乐,咱们一起划龙舟,纪念屈原,端午节,思屈原,家家户户吃粽子,快乐开心每一天。等等
4、现在开始涂色啦,我们先给主题涂绿色,粽子涂上青色和肤色,注意边缘部分要画出阴影。
5、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
6、再来给筷子涂上红色,并给粽子边框涂绿色,左右上角的荷叶涂青色,左右下角涂蓝色。
7、劳动节句子
8、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怕屈原饿着,就给死去的屈原,往他死去的河里扔粽子,希望他不会被饿死。
9、在充满真情的五月,紧握你因劳动而开满茧花的手,送上我最真心的祝福,聆听你劳动的赞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是一种人生;“凭栏处,潇潇雨歇”是一种人生;“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一种人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也是一种人生。种种人生,劳动如咖啡里的方糖,把我们的人生调得有滋有味;劳动如路旁的一帧风景,把我们的人生装扮得亮丽多彩。
10、端午节文章
11、又到了端午节。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端午节的粽子。
12、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13、将端午二字上下划船一些祥云,祥云也是中国传统特色之一,既丰富了主题,也代表了传统节日的文化一种特色。
14、因为端午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每一年只有一次端午节,那就是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所以每年端午节前一天人们都会买点糯米还有肉之类的自己动手包粽子吃的,还有些人没有时间去包粽子的,就去买点粽子吃的,端午节就是吃粽子的节日。
15、愉快只是幸福的伴随现象,愉快如果不伴随以劳动,那麽它不仅会迅速地失去价值,而且也会迅速地使人们的心灵堕落下来。
16、五一劳动节法定节日
17、年9月18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了1949年12月23日中国政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每年春节、“五一”和国庆节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形成了3个“黄金周”。
18、继续用一些小粽子来进行绘画,如果全部用粽子也有一些单调,还可以用另外一些简单的小元素来装点。
19、接着在后面画上一个灰色的图框,并且在里面涂满灰色。
20、在画纸的左下方画上三个粽子的儿童画,在画纸的右下方画上一个粽子划龙舟的儿童画,画出的效果如图所示。
21、在画纸的左边竖着方向用红色的彩笔写上“端午节”三个字作为手抄报的标题。
22、可以这样画:1、首先我们在手抄报的左下角写出主题,画上一个粽子,给粽子画上表情和四肢,画上一双长长的筷子,正夹着粽子。
23、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24、关于端午节手抄报的内容 浏览次数:1436次悬赏分:5|解决时间:2010-7-1410:06|提问者:殇栀雨泪 要版面、还有内容、要快,还要有质量.周2前给我,O(∩_∩)O谢谢 最佳答案只有内容,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了古代神话和传说,创造出了新体诗——“楚辞”.楚辞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形式活泼多样,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任意扩充.伟大诗人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的政治生活虽然是个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二十多篇不朽的诗篇.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 《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诗.前半部分是现实的叙述,写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遭遇.后半部分加入了许多奇特的幻想,他在风、雨、雷、电、云、月以及凤凰和龙的陪伴下,在天空中驰骋,上天下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对象,结果是失望了. 诗人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传说糅成一体,编织成为瑰丽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鲁迅称赞屈原:“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天问》是一篇奇特的长诗.这是屈原在放逐以后,忧郁彷徨,精神上起了激烈的动荡,旧信仰完全崩溃,因此对于自然现象、古代遗闻、宗教信仰以及对社会的传统思想都产生了怀疑,从而发出种种疑问.通过提问,诗人尽情宣泄了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苦闷. 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环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那时西方的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因此,屈原亲自到各国去联络,要用联合的力量对付秦国.怀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成功了.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联盟的力量,制止了强秦的扩张.屈原更加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 因而,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秦国的间谍把这一情况,报告秦王,秦王早想进攻齐国,只碍着六国联盟,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 秦王大喜,准备了金银财宝,交给张仪带去.张仪将相印交还秦王,伪装辞去秦国相位,向楚国出发.张仪到了郢都,先来拜访屈原,说起了秦国的强大和秦楚联合对双方的好处,屈原说:“楚国不能改变六国联盟的主张.“ 张仪告诉子兰:“有了六国联盟,怀王才信任屈原,拆散了联盟,屈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子兰听了,十分高兴.楚国的贵族就和张仪连成一气.子兰又引他拜见了怀王最宠爱的王后郑袖,张仪把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献给了郑袖.那白璧的宝光,把楚国王后的眼睛都照花了.郑袖欣然表示,愿意帮助他们促成秦楚联盟.大家认为:“要秦楚联合,先要拆散六国联盟;要拆散联盟,先要怀王不信任屈原. 子兰想了一条计策:就说屈原向张仪索取贿赂,由郑袖在怀王面前透出这个风声.张仪大喜说:“王后肯出力,真是秦楚两国的福分了!“张仪布置停当,就托子兰引见怀王.他劝怀王绝齐联秦,列举了很多好处.最后道:“只要大王愿意,秦王已经准备了商于地方的六百里土地献给楚国.怀王是个贪心的人,听说不费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如何不喜.回到宫中,高兴地告诉了郑袖.郑袖向他道喜,可又皱起眉头:“听说屈原向张仪要一双白璧未成,怕要反对这事呢!“怀王听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怀王摆下酒席,招待张仪.席间讨论起秦楚友好,屈原果然猛烈反对,与子兰、靳尚进行了激烈争论.他认为:“放弃了六国联盟,就给秦国以可乘之机,这是楚国生死存亡的事情呵!他痛斥张仪、子兰、靳尚,走到怀王面前大声说:“大王,不能相信呀!张仪是秦国派来拆散联盟、孤立楚国的,万万相信不得……“.怀王想起郑袖所说,果然屈原竭力反对秦楚和好;又贪图秦国的土地.不禁怒道:“难道楚国的六百里土地抵不上你一双白璧!“就叫武士把他拉出宫门. 屈原痛心极了,站在宫门外面不忍离开,盼着怀王能醒悟过来,改变主意,以免给国家带来灾难.他从午站到晚看见张仪、子兰、靳尚等人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走出宫门,才绝了望.他叹着气喃喃地说:“楚国啊,你又要受难啦……“屈原回到家中,闷闷不乐,想到亲手结成的联盟一经破坏,楚国就保不住眼前的兴旺,不禁顿脚长叹. 替他管家的姐姐女媭问明情由,就知他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劝他不要再发议论了,屈原道:“我是楚国人,死也不能看到楚国遇到危险啊!“他认为怀王会醒悟,定会分清是非的.只要怀王回心转意,楚国就有办法了.但是怀王不再召见他,他越来越忧愁,常常整夜不眠.他写了一篇名叫《离骚》的长诗,把对楚国的忧愁和自已的怨愤都写了进去.“离骚“就是“离忧“,人在遭遇忧愁的时候,怎不呼叫上天和父母,以抒发自己的怨愤呢! 这篇诗传到宫中,子兰、靳尚等人又得了攻击的材料,说屈原把怀王比作桀纣.怀王一怒,撤掉了屈原的官职.郢都的空气快把屈原逼疯了.女媭劝他换个地方去休养一阵,他大声说:“我不能带着楚国和百姓一起走呀!“但在女媭的日夜劝说下,他到底搬出了郢都,准备住到汉北去.他走一阵,又回望一阵,“这雄传的郢都城啊!“ 他挂念着国事,到一处就歇几天,打听一下消息.有一天,他看到一座古庙里的墙壁上,画着天地神灵和古代圣贤的故事.圣君贤王的事迹触动了他的心事,他想不通怀王为什么这样糊涂.他对神灵大声喝问:“这世界究竟有没有是非!?……“因此写成了《天问》这篇长诗.神灵没有回答他,可事实却对他作了回答.当怀王和齐国断绝了邦交,拆散了联盟以后,就派人跟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土地. 将近秦都咸阳,张仪装作喝醉了酒,在下车时跌了一跤,推说跌伤腿,就别了楚使,先进城去了.楚使住在客馆里,天天去见张仪.张仪总是推腿伤未愈不能接见.一直过了三个月,张仪得到六国联盟确实已经瓦解了的消息以后,才出来接见楚使. 当楚使提到交割土地时,张仪赖得一干二净.他说:“我说献给楚王的,是自己的六里俸地.秦国的土地怎么能够献给人呢?“楚使有口难言,只得空手回来报告楚王.这一来,可把怀王气昏了.他仗着这几年养精蓄锐,兵粮充足,就派了大将屈平,带领十万大军,进攻秦国. 秦王立刻改变了攻齐的计划,索性联合齐国,分两路迎击楚军.楚军挡不住两国的夹攻,连打几个败仗,屈平阵亡,秦兵占领了楚的汉中地方.消息传到汉北,把屈原急坏了.他愤怒、叹气,最后决定赶回郢都,设法去抵抗秦国. 半路上,他接到了怀王的命令,派他出使齐国,恢复联盟.屈原高兴地想:“大王到底回心了!“就立刻奔赴齐国.怀王违背联盟,齐国十分愤恨.但是屈原是齐王敬重的人,经过一番谈判,就答应撤回助秦攻楚的齐兵.屈原还未返国,就得到了秦楚议和的消息.他怕怀王再受欺骗,连忙辞了齐王,赶回楚国去. 他到了楚国云梦地方,看见当地百姓正在追悼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屈原十分感动,停下车进去参拜.他立在神位面前诵读他所做的《国殇》诗,悼念为国牺牲的战士.念到沉痛的地方,百姓都流下泪来,屈原也放声痛哭.屈原走了几天,忽听传说:张仪又到郢都来了.他不禁连连跺脚,日夜兼程,向郢都赶去. 子兰、靳尚听见屈原回来了,连忙来报告王后郑袖.他们都怕屈原再回郢都,让他留在怀王面前,日久总是大患.这夜,郑袖就向怀王哭诉:“屈原在云梦地方对百姓说,那些阵亡的,都是我向大王进言而冤死的.这回他回来,要替冤死的伸冤报仇.“怀王听了大怒:“他敢这样?简直是疯了!“郑袖趁机进谗:“是疯了!不是疯了怎会对百姓说这样放肆的话?我怕见他!他要在郢都,就让我到江南去!“ 第二天,怀王下了一道命令:任屈原为三闾大夫,不必进宫,立刻赴任.他派子兰把命令送给屈原.子兰见了屈原,奸笑着向他道喜,传达了怀王的命令.屈原却呆了,他仰天长叹:“大王,你再不能糊涂哟,楚国的江山,楚国的百姓,全在你的身上哟!“女媭怕他再惹祸殃,劝他赶快离开郢都去上任.屈原说:“你是替我担心,我是替楚国担心呢!“但是寻思无计,只得准备上任去. 屈原走了,楚国满朝文武都投入郑袖、子兰一党,联盟不久又散了.从怀王二十七年起,秦国连连对楚国发动战争.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怀王三十年,秦国占领了楚国北部的八座城池.怀王正在愁闷,忽然接到秦王的来信,请他到秦国武关地方,商谈秦楚永世友好的办法.怀王左思右想,决不下主意:要不去,只怕秦军向南进攻;要去呢,又怕秦国心怀叵测. 子兰首先劝怀王:“秦王愿意和好,这机会可失不得.“靳尚也说:“走一遭儿,至少有几年太平.怀王回到后宫,又听了郑袖一番劝行的话,这才打定了主意,马上写了回信,同意去武关会谈.准备了几天,他和靳尚带了五百人马动身,才离郢都,途中只见有一匹马飞一般奔来. 奔到跟前,马上的人跳下,伏在车前,大声恸哭.怀王一看,原来是三闾大夫屈原,他听到了怀王要去武关的消息,连夜飞马而来.只听他悲声说道:“大王啊!秦国如虎口,这危险冒不得哟!你要想想楚国的祖宗和百姓,不能单听小人的说话哟!“十多年不见,屈原憔悴了.怀王见了他,想起这十多年来国势,一天天走下坡,心里也涌起了一阵感伤. 他正在沈思,靳尚站出来狠狠地对屈原说:“今天是大王出门的好日子,三闾大夫说这些丧气话什么意思?“屈原气得嘴唇发抖,颤声说道:“上官大夫!你是楚国人,也该替楚国想想,不能把大王送进虎口啊!“靳尚大怒,迭声叫让开.屈原攀住了车辕不肯放手.靳尚令人把屈原推倒在地,扬鞭催马,簇拥着怀王走了. 屈原爬起来,一边追,一边叫.靳尚只怕怀王心里动摇,加快一鞭,那车飞一般去了.屈原喘着气站住了,眼睁睁望着向西而去的人马,等到不见了影子,还呆呆立在那儿.不到半个月,靳尚只剩下一人一马逃回郢都.果不出屈原所料,怀王和五百人马一到武关,就被秦国扣留,已经送往咸阳. 恶耗传遍了全国.郑袖为了安定人心,立太子熊横为顷襄王;自己掌握国政;任命子兰做管理全国军政的令尹.屈原拚死赶到郢都,要求顷襄王恢复六国联盟,用强大的实力,向秦国讨回怀王.子兰等人是劝怀王去秦国的,怕怀王回来问罪,又怕得罪秦国.因此不但不听屈原主张,而且立刻驱逐他出都.不许他再回郢都. 这班人赶走了屈原后,醉生梦死一般地过日子,过了三年忽然接到怀王的死讯.原来,怀王到了咸阳,秦王就大会群臣,然后接见怀王,要他当面立下割让黔中地方的文书.怀王愤怒已极,一口拒绝了.秦国就把他扣押起来.关了一年多,看守渐渐松了,怀王就把看守人灌醉,换了服装逃出咸阳. 走了几天,到了赵国地界,怀王说明情由,请求救援,但是赵国人恨他屡次破坏联盟,不许进城.怀王懊恼地向南走,想投奔魏国去.才到半路,秦兵已经追到,把他捉住了.怀王重新被押回咸阳,气得吐血,生了一年多病,在顷襄王三年时死了. 秦国把这副无用的枯骨送还楚国.怀王的灵柩到达郢都的时候,楚国百姓个个感到奇耻大辱,沿路都有人失声痛哭.这事件把屈原的心击碎了,他本来把复兴楚国的希望寄托在怀王的醒悟上,现在觉得什么都完了.他在怀王灵柩面前哭昏了过去.他要求顷襄王趁各国都在怨恨秦国的机会,设法联络,一同对付秦国.顷襄王全不听他. 他就日夜在宫门前痛哭,期望打动顷襄王.这可恼了郑袖,叫子兰来斥骂他:“你不听命令,是看不起大王吗?再不回去,就叫人押着你走!“屈原厉声大骂:“是你劝大王到秦国去的!你是楚国的令尹吗?你是秦国的奸细啊!把国家闹成这个样子,楚国的百姓要吃你的肉哩!“子兰慌忙报告郑袖,郑袖大怒:“这是疯子,还能让他做什么官,让他死得远远的,永远不准回来!“ 她立刻叫顷襄王革掉屈原的三闾大夫职位,叫人押送,流放到江南去,永远不准过江.屈原被押回家,见了女媭,长叹一声:“我吃苦受屈都不要紧,只恨他们把国家断送了!“他把这个家,托女媭搬回故乡去.又设了灵位,祭奠怀王.他念着招魂的长诗,怀念着当年兴旺的楚国. 屈原到了流放的陵阳地方,日夜心烦意乱.他知道楚国定有灾难:“但是我怎能为了逃避灾难,离开出生的地方,到处乱撞呢?“屈原考虑了几天,觉得楚国一片黑暗,闷得气也难喘,因此决定出国去走一遭儿.走了几天,到了楚国的边境,他又踌躇起来. 他的马悲哀地嘶叫着,马夫也回头望着楚国叹气.屈原不禁激动地说:“对,我们是楚国人、楚国马,死也要死在楚国的土地上!“他回到陵阳住了九年,既没有回郢都的希望,又听到楚国的局面越来越坏.每个传来的消息都使他坐立不安.他想起怀王是因为拒绝割让黔中才死在秦国的,决意到这块地方去看看,来到黔中郡溆浦地方住了下来.爱国的火焰在他心里燃烧,可自己又无能为力.他只能每天在山边湖旁踱着. 满腹的忧愁愤恨,他都写成了诗篇.他越来越老了,但是复兴楚国的希望,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顷襄王二十一年,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把他击昏了:秦将白起进攻楚国,占领郢都,楚国的宗庙和陵墓都被毁了.楚国要亡了!他决定回到郢都***在出生的土地上.他头也不梳,脸也不洗,昏昏沉沉的走了几天,到了汩罗江边.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 联盟给小人破坏了,楚国受到了危险,百姓遭到了灾殃.屈原在江边踱着.他怀念郢都,怀念百姓,憎恨敌人,憎恨奸邪,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激发全国百姓的爱国赤忱.这里的土地没被秦兵践踏过,是干净的.他解下衣服,包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奋力向江心一跳.爱国诗人带了楚国的干净石块,很快沉了下去.这天是五月五日.屈原死后,百姓敬重他,哀悼他.因为他是和危害楚国的小人奋斗到死的,所以到了他的忌日,百姓们就挂起昌蒲剑,喝着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 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五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5、继续画一个黄色的椭圆形图框,并且在里面涂满黄色。
26、年12月14日,中国国务院第二次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春节的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由7天调整为3天,减少4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法定节假日,各放假3天。五一黄金周也将成为历史。2008年起,五一黄金周变为五一3天小长假。
27、端午节前几天,妈妈就从市场上买来包粽子的粽叶、糯米、绿豆等,到端午节那天,就把它们拿出来,用水浸湿,洗干净,然后开始包粽子。她拿起一些粽叶,叠成开列一排,随后一层糯米、一层绿豆、一粒猪肉,最后加上一层糯米把绿豆和猪肉包在中间,再把叠好的粽叶,压紧,按平,折叠,最后用线捆住,就这样一个粽子在她们的手上包好了。
28、不停留在已得的成绩上,而是英勇地劳动着,努力要把劳动的锦标长久握在自己手里。
29、将端午节的主题写上去,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写上端午二字,端午二字可以用一些比较特别的形式来绘画,要让人一眼就能看到主题。
30、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31、要将手抄报的基本设计确立好,在右上方用特别的条纹分出四分之一的空白,与之对应的就是在左下角用同样的方式来分出一部分。
32、听大人们说,端午节这天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诗人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百姓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的还拿出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因此,在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的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时过境迁,人事物非,可端午节一直流传至今,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文化。
33、用一些代表端午节特色的元素来装饰手抄报版面,比如粽子,可以在端午二字的旁边绘画出一些简单的粽子,用来点明主题。
34、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假日,这期我们来绘制一个有关端午节手抄报的边框,希望大家喜欢。
35、接着我们画一个大大的粽子形状的边框,将主题和插图包含在其中,并在画面的左右两侧画上荷叶,注意画出荷叶的纹理。
36、最后就是将剩下的留白部分画上线格,然后再填上内容,这样一幅漂亮的端午节手抄报就完成了。
37、先用绿色的彩笔在画纸的正上方画上一些柳条作为装饰边框,效果如图所示。
38、最后在左右两侧画上荷花,并在边框中画上红色线条,简单的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抄报就完成啦!
39、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端午节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节日,各地有各种各样的习俗。在众多习俗中,最重要的就是划龙舟习俗了。
40、当你走进学校,你可看见知识的闪光,你可听到书与人的交流,你可闻到老师的汗水,知识变的劳动更加的伟大无比。 5、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6、劳动,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是啊,无论你是做什么的,无论你是生活在低层的普通百姓,也无论你是工作在政府机关的高级领导,劳动,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