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国家宝藏观后感模板8篇

2024-02-28 08:30:07 国家宝藏观后感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1

“一眼千年,相隔千年宛如初见,梦见你千万遍,只想触摸你五官;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阴似箭。”你是否聆听过那英这一首蕴涵着历史的,饱含着深情的,饱含着沧桑的歌曲?你是否观看过《国家宝藏》这个充斥着国家文物,满载着国家宝藏,满溢着国家文明的节目?如果你有听过,有看过,那你心中是否感受到了无上的荣耀,无比的自傲和无限的感慨呢?你是否有了想要保护文物,想要传承历史,想要弘扬文化的冲动和想法呢?

中华历史贯穿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绵延千年亘古今。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也早已印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而在这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一代代的文化传承者,一个个的宝藏缔造者,一辈辈的文化守护者,让中国人对于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宝藏》这一节目的.播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探讨国宝宝藏,欣赏国家宝藏,保护国家宝藏的行列中来了。而这也就说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信心以及自豪感都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另一个层面。总之,《国家宝藏》这一档节目之所以能够博得大众认可,主要的原因除了他极其关注中华文化,极其重视民族文化,极其热爱传统文化之外,他还以民族文化为骄傲,以名族文化为自豪,以守护璀璨宝藏为己任,以弘扬民族文化为担当。

事实上,除了抒发文化情怀,爱国情怀之外,《国家宝藏》这一节目之所以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的演绎。通过明星们对国宝背后的故事的重现与演绎,可以让人们瞬时穿越到那段历史当中去,去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那段岁月,去体会一下那种情怀。正是因为这档节目让文物重新“活”了起来,让历史事件重新演绎了出来,所以人们才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国家宝藏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所积淀的文化内涵,所表达的民族精神,所体现的强大生命力。

保护国家宝藏不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我们个人的使命,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必要去了解文物所承载的千年文明,有义务去传承和延续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有必要去培养对文物保护的和守护,也有必要去唤起国民对文物的保护,对文明的重视。我希望人们不要把《国家宝藏》这一个节目当成是一种形式,看作是一种笑谈;我希望人们可以真正的看到国宝的价值,真正理解文化的价值;我更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国宝的守护人,成为传统的继承人,成为文化的弘扬人,成为文明的推动人。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2

每一天晚上7:30分,我都会观看中央四台播出的电视节目《国宝档案》,看着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国宝,听着讲解员讲述每一件国宝后面的传奇故事,我做梦都希望能亲眼目睹这些珍宝。机会终于来到了,3月30日至7月1日国家博物馆在长沙举行《国家宝藏》展览。听到这个好消息,我兴奋地一蹦三尺高,没想到美梦成真了,我迫不及待地要妈妈带我去看展览。

五月六日,阳光明媚,春光灿烂是一个有利于出行的好天气,我们早早地来到省博物馆看展览。走进博物馆一看,慕名前来的人可真不少。整个展馆里人山人海,被围得水泄不通。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大家排着长龙一样的队伍,一个接一个鱼贯而入。每一个人都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专注地观看展览。他们有的拿着相机在不停地拍照;有的拿着笔和纸认真地记录展品的介绍;还有的在耐心地听讲解员的讲解……

这次展出的.国宝有精巧玲珑的酒杯,笨拙的犀牛酒壶,还有举世闻名的,品种繁多,让人看得目不暇接。每一件展品都巧夺天工,好像出自鬼斧神工之手,让人赞叹不已。每一件国宝不仅价值连城,还都有一些传奇故事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造于汉代的犀牛尊,它昂首伫立,体态雄壮。形态逼真,憨态可掬,就像是一只活生生的犀牛站在你的眼前,惟妙惟肖。

在几千年前生产力并不发达,但我们的祖先们凭借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制造出这一件件举世无双的精美物品。每一件物品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的历史见证。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国家虽然在不断地发展,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远的距离。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向我们的祖先学习,学习他们勤劳勇敢的精神,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创造,为民族富强而努力学习,为中国重新走向世界强国之林而努力拼搏。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3

影片《国家宝藏》是xx年华特迪士尼影片制作的一部动作冒险电影,由乔·德特杜巴执导,尼古拉斯·凯奇、黛安·克鲁格、贾斯汀·巴萨和肖恩·宾等联袂出演。以下是电影《国家宝藏》观后感,欢迎阅读。

电影《国家宝藏》观后感1我想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国家宝藏》是由迪士尼所投资拍摄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搞清楚这一点就相当于搞清楚电影真正的目标消费群体。迪士尼拍的**虽然老少咸宜,也有许多成年人在看,但它的主要对象依然是孩子,这点是必须清楚的。

现在我明白了,我可以开始胡说八道了。首先《国家宝藏》是从一个孩子的童年开始的,这是因为孩子在小时候有着共同的特点——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探险充满兴趣。所以那个来自爷爷的祖父的祖父的故事,影响了本的一生:

尽最大的努力找出那份宝藏。但对于宝藏该如何处置,影片有着它的导向,这一点就是通过本来体现的:我并不是为了拥有财富去寻找它,而只是为了证明它的存在、证明这个传说是真的才去寻找它。

与此相对应的是伊恩负面形象的确立:为钱寻宝,做各种坏事,最终逃脱法律制裁。

事实上,这两个形象的塑造也揭示了另一种倾向:对智者的赞美。双方在找到夏洛特号不久后就分道扬镳,按着他们自己各自的方法去偷《独立宣言》。

双方在人数、财力等方面有着天渊之别:本的一方只有他和瑞利两人,而另一方则是有一支相当数量人数的队伍。本所用的进入国家档案馆的方法尽管也是有着高科技手段在其中,但这相对于后来伊恩进入那里的方法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只是后者的方法在我看来多少有点暴力及血腥,让我看着有点不舒服——这种渲染也是其目的所在,告诉孩子们掌握智慧者才能掌握真正的财富。

其次就是对孩子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本在求助abigail不果后,他和瑞利来到了在国家档案馆所展示的《独立宣言》前,说出了这样的话:尽管满篇都是关于自由的宣言,但有一句话的地位远比其他重要:

“然而,当始终追求追求同一目标的一系列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企图把人民置于****之下时,人民就有权与义务去推翻这样的**,并为其未来的安全提供新的保障。”。正是在看完这句话后,本决定要抢在伊恩之前把《独立宣言》偷出来。

这句话是促使本下定决心的句子,却也是在宣扬美国的自由与民主。

全片一直围绕着《独立宣言》来进行解密,在这过程中,男女主角不断地在说着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是在对不清楚美国历史背景的人做着注解,同时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在引起孩子对美国历史的兴趣。而片中本在遇到女主角和《独立宣言》都有可能跌进深不见底的洞穴之下时,选择的放开abigail的手去捡《独立宣言》,这是把《独立宣言》置于比人命还要重要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表现,是对于那些甘愿牺牲自身性命以建立自由、民主的国家的开国者的尊崇。美国因其只有200多年的建国史,被少数其他国家人所嘲笑,但这从来不会妨碍美国人对其自身历史的骄傲,也不妨碍其对孩子们进行这一骄傲的教育与延续。

最后还应特别提及的是瑞利这个角色。他尽管也很有能力,也对历史知识颇为熟悉,但他与全知全能的男主角本不同,他着重展示的是更具人性的一面:他会怕死,会在发现自己竟然也有知道本不知道的事情的时候感到十分开心。

众人终于找到了满室的宝藏,abigail以为他也开心兴奋地流泪了,他却说:“看,楼梯。”,他想到的是可以生存下去的希望。

男女主角说着他们会为了《独立宣言》而抛下彼此时,他冒出来说:我会把你们两个一起扔下去,freaks。这些都是迪斯尼人物的有趣之处,但它们也是人们在这些情况下最真实的反应。

如果只有一个本的形象不断地加高加大,难免让人生厌,但如果有瑞利这个角色进行中和,让我们就可以在惊险刺激之余也捧腹大笑一番。

此外,他也充当着解说媒介的作用。前面提到的对于本决定要偷《独立宣言》起到极为重要作用的句子,在我看来并没什么难解之处,可是瑞利却说:其实我不懂。

然后用非常简单的句子来解释:这意味着如果有犯罪,那些有能力的人有责任采取行动。一个也懂历史的人能不明白那句话的意思吗?

显然不可能,这么做全都是为了孩子。

老美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从来不会选择忽略爱情,片中也打造了一对令人向往的情侣本和abigail。这与国内针对孩子的题材很不一样。而这部电影所揭示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值得思考。

老美也把孩子当孩子,我们也把孩子当孩子,但老美不会认为他们的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因而就把东西弄得越浅显越好,甚至除了说教还是说教。他们更注重引发孩子的兴趣,像《国家宝藏》那样,通过主人公寻宝的方式,引起孩子对美国历史的兴趣,对美国一向宣扬的“自由与民主”的向往。这是通过软实力文化在教育上的体现,也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的思想宣传。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我真的很佩服老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中国动画很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孩子想要什么,更多的是从**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让孩子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孩子还小的时候不懂得如何选择时或许还会乖乖地看,但长大后他会对此厌恶,跑去看老美或者日本的**,这样接受的就是他们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对他们的文化心向往之。

渐渐地,下一代人将不再关注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所以即使你有5000多年的历史,也只是徒劳——没有**人,什么都没说。

电影《国家宝藏》观后感2《国家宝藏》是关于《独立宣言》作为藏宝图的电影,众所周知,《独立宣言》是美国国家历史的源头。美国立国至今只有两百余年,然而,尼古拉斯·凯奇的四人寻宝团队,却在山穷水尽之际,发现了储存着诸如亚历山大图书馆烬余手卷、玛雅帝国金币、埃及法老像之类辉煌宝藏的地宫——可媲美于未开封的秦始皇地宫,而秦始皇地宫,是中国两千年君主**、**集权大帝国历史的积淀。

秦始皇地下皇宫,是我国数千万座帝王将领陵墓、文化遗址和精神遗产历经无数次的焚烧、战争和强拆,保持其完美的唯一幸运例外。

看过电影的人,我想每一个关心中国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人,都会忍不住要想一想:为什么立国只有232年的美国,既能完好地保存本国的遗产,也能完好地保存他国的遗产;既能完好地保存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文化宝藏,又能完好地保存文献和历史建筑形式的寻找宝藏的线索?虽然那些如烟海般浩瀚与灿烂的地下宝藏,只出于想象;然而,毕竟富兰克林的手迹与费城独立厅的钟楼、纽约华尔街的三一教堂是实有的存在,至今完好无损地挺立于它们二百年前所在的地方。

另一方面,从阿房宫到北京的古城墙和四合院,安徽的祠堂和名人故居,福州的老巷,南京的慰安所,中国2000年的历史又保存了多少?我们需要在北京钟鼓楼、上海百老汇和华尔街交界处寻找线索和地下宝藏。让我们想想。有可能吗?

只有保持祖先的历史文化遗存完整,寻宝才能成为可能。这是《国家宝藏》或盗墓**情节能够运行的条件。

在《国家宝藏》中,《独立宣言》既是美国国家历史的源头,又是寻找美国建国时期一笔巨大财富的首要线索。中国历史的源头在**?由于我们的历史太悠远,要理清源头太困难,就从距今约45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人”算起吧。

我们知道,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保存最完好的北京头骨遗骸之一消失了。最有可能的导演是日本宪兵队。为什么在过去60年中,那些标志着中国历史源头的重要文物线索那么多,却都在石海中?只有找出那个时代所有接触过和可能接触过这件文物的日本士兵的脚印,我们才能最终在**找到这件文物是否存在的答案。

也许,就像《国家宝藏》的大胆假设所提示的那样,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下落的线索,就藏在被拆除的南京慰安所某一面墙上;由于这所承载历史信息的遗迹已不复存在于地球,那么我们中国人祖先的化石,也就终归于石沉大海,再无重见天日的可能了。

所以我们不能不**为什么美国可以,中国不能;为什么美国可以,中国不能保存文物。与中国自18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痕迹的悠远历史相比,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文物和遗址实物,是如此少得可怜,拿什么证明,我们是比美国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的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

我们全神贯注于摧毁祖先的遗产,建立一个可以用金钱量化的生存空间。这是一个古老文明和文化强国的态度吗?

其实,美国富有文物,中国实际保存的文物与应该留下来的数量相比少得可怜,这并不缘于子孙不肖,贪心短视——不肖与贪婪在美国和一切国家的国民中普遍存在。可见,人性的缺陷并不是解释现状的理由。真正的原因在于,《独立宣言》所宣示的真谛,保护私人财产和公民自由权利的政治原则。

只有保护私人财产,承认公民对自己创造或购买等合法手段获得财物的完全所有权,那些散落于私人之手或隶属教会之类社会组织的手稿和教堂、墓地、钟楼,才会遵从它们主人的意愿保存下来,并在国家庇护下永远保存下去,不受文物贩子、地产开发商与国家暴力相勾结的侵犯,逾二百年而无损;只有尊重公民对私人财产的处置权利,公民才会乐于把继承的、搜集的文化财产贡献给国家,国家给予他价值“1%”的奖励,在私人寻宝、私人护宝、私人献宝与国家征集、国家保护、国家推广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才会使得公民保护文化财产的意愿和行动能够持久;同时,也只有尊重并保障公民个人自由,尼古拉斯·凯奇所饰演的盖茨博士,才能在国宝——博物馆对全体公民开放的环境中,穿天过地,以个人力量对抗国家机器和文物犯罪集团,以自己的方式将镇国之宝《独立宣言》不为人知的价值发掘并利用,达成为自己、为家族、为国家寻找并保护宝藏的宿愿,完成了一个只有在公民自由和法治社会才能完成的英雄壮举。

我们也许无须沉溺在美国梦中,高呼《id4》、《后天》之类的美式口号;但是美国精神——《独立宣言》所凝含与宣示的立国精神、法治与独立自由的精神,远远超出了美国和美国人本身,而应成为全人类、所有国家共同遵循的准则。

按照从韩非、商鞅到马基雅维利、斯宾诺莎、柏克、托克维尔乃至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国家,就是少数人行使意志的暴力工具。无论哪一个国家,能够行使治国即操纵暴力工具权力的,永远只是少数人;当这少数人是由多数人所推举出来的,他们所奉行的意志,主要是多数人的意志,其私念被最大限度地做了限制,那么他们所行使的意志也就基本可以和多数人的意志划上等号,而这种意志,必然要求对私有权和公民其他自由、权利进行保障,国家的暴力机器,也必然会对这些权利和自由进行保障。那么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就必然是可以放心的,在这片国土上生存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也大可安心。

没有国家,才有宝藏,当这个作为暴力工具的国家不行使全民意志的时候,没有它,才会有文化的遗存;当作为暴力工具的国家行使全民意志的时候,有国家,才有宝藏,才能保证历史文化遗存的长久安全。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4

兵马俑唇上的指纹——跨越千年的工匠之魂

最新一期的《国家宝藏》中,摄影师赵震分享的经历让人动容。在拍摄兵马俑的过程中,他偶然间抬头,竟在兵马俑的嘴唇上发现了一个清晰的指纹。这一刻,仿佛是一次跨越了2200余年的对话,而这指纹恍若是大秦工匠在陶俑上留存了两千年的工匠之魂。

工匠精神,是个老话常提的词汇,从日常家用的瓷碗陶盆,到切磋琢磨的珠宝玉器;从车床生产的螺丝螺帽,到电路板上一个个精密排列的二极管,处处需要工匠精神的细致入微和毫厘不差,都需要匠心、匠意和匠力。

工匠精神,需要秉持着赤诚的匠心。匠心,是心无旁骛之心,也是凝神止水之心,需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上,需要在细微之处下好苦功夫。大国工匠李峰正是在上万次的加工中,找准了自己对事业的定位,那就是聚神专注、精益求精。27年来,经李峰加工后验收的产品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加工出的零件完全符合标准、精确无误。工艺生产上细微的偏差,都有可能导致最终产品的巨大变化。也正因如此,拥有一颗专注工艺本身,追求精益求精,不为外物所干扰的匠心,才能真正练就炉火纯青的本领,成为一名行业良匠。

工匠精神,需要有一股认真钻研的匠意。匠意,是钻研琢磨之意,也是沉思反省之意。论语里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地埋头苦干,努力错了方向,也只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匠意,就是要多反思,多注重细节,要抓住工作中的失误,找出问题的根源。同是大国工匠的张新停,在面对炮管膛线内部出现“划痕”的维修难题时,他认真分析炮管的结构和尺寸,仔细观察出现划痕的地方,利用力学原理,推算修磨膛线的角度,精选修磨材质,巧妙设计出了细长杆式的维修长炮管工装。沉思反省,仔细钻研问题的匠意,正是他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宝。

工匠精神,需要有源源不竭的匠力。匠力,是无后顾之忧之力,也是全力以赴之力。有恒产者方有恒心,只有有了稳定的生活保障,工程师和一线工人们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工艺的钻研和技艺的琢磨中去。而这,正需要各级政府关注和政策上的持续扶持,要为培养工匠精神提供良好的“土壤”。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昔日辉煌的秦帝国早已不见,而残存在一个个古朴的陶俑上的工匠之魂,却会一直流传下去,后之视今,如今之视昔,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物勒工名”的传统工匠精神,培育出真正的中国制造!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5

丫丫真的很美,在舞台上情绪控制的非常好,一颦一笑都仿佛真情实感。

最感到震撼的还是传统服饰的秀,刚一出场就是一股气场袭来。

模特们在场上的神韵、步伐特别稳健。站立不动的时候表情温婉,不同的模特、服饰造型会展现出特有的人物形象或端庄,或肃穆,或活泼、俏皮。

说到步伐,模特们的步伐都很慢,这非常统一,我个人在走秀时总会不自觉的加快速度,表情显得很僵,眼睛也会飘忽不定,看视频回放发现自己整个人很僵硬,走路也晃。

模特们最后统一向前的步伐整齐划一,最后的定点每个人没有多余的动作,端庄的肃立眼睛是有神的。(不行了我感觉自己是死鱼眼)

总的来说,观后感觉我们的定点动作、道具选择、基本功、舞台舞美等等都要继续加强学习。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6

在茫茫书海中,我无意中发现了《国家宝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段段历史的文字,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吸引着我,走近它,捧起它,拜读它……在很多个清晨与黄昏,我跟着书里的文字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欣赏着华夏民族创造的智慧与结晶。

杜虎符,那精致小巧的样子令人赞不绝口;郭店竹简《老子》,那古老神秘的文字让人充满遐想;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那金光闪闪的壶身令人惊叹不已……一切都是那样的妙不可言。跟着《国家宝藏》,我穿越在历史的长河中,探索着中华五千年的奥秘。

一个陶器——亲近土地之魂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来自于6000多年前的甘肃大地湾。这是一个颇有形象的彩陶瓶,上面所展现的是一位落落大方的美女形象。那神秘的面孔,自带一种神秘的光芒。人头形象塑造得细致生动,连人的发式也刻画得栩栩如生。眼睛镂空成孔洞,显得目光深邃。嘴微张,似呈说话状,看起来很有艺术感。它的下半身则是个陶瓶,规则的花纹许是哪个部落的图腾。虽然它是个陶器,但它却把人的形象融于器物上,成为一件集彩陶艺术和雕塑艺术为一体的杰作,真是惟妙惟肖。

看着这件独特的陶瓶,我浮想联翩:也许在6000多年前,部落遭遇洪水,族员们从大地上找了很多陶土来烧制贡品,向天祈愿,来祈祷风调雨顺;又或是迎接新生命诞生,首领让部族人烧制这个特别的陶器以此庆贺。年长的元老抱着婴孩,双膝跪地对着上苍喃喃自语,那虔诚中满是对后代的祝福。

小小的陶器,从大地中来,在祖先的手作中诞生,留下了人类美好的希望与祈愿。

一支骨笛——奏响生命旋律

这是一支距今约8000多年的骨笛,它又细又长,经过岁月的冲蚀,已变得棕灰棕灰。当它被挖掘出来的时候,已有些破损,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骨笛古老的样子。它有七孔,断了三截,但已被细线精心缀合。它是墓主的陪葬品。这是至今发现最早的七音笛,堪称“中华第一笛”。它改写了中国的音乐史,刷新了我们以往的认识。

面对这支岁月冲蚀的骨笛,我思绪万千:也许在8000多年前的大地上,日落黄昏,结束了一天的劳作,部落族员们准备入眠,部落首领手持骨笛缓缓吹奏,那悦耳的笛声仿佛跟天神在诉说着什么……笛声中,我又清晰可见:每一个清晨,族员们赶着牲畜在空旷的土地上耕作,播种、施肥、浇水、打谷,黑土地在滴滴汗水中变得肥沃,金色的麦浪在原野上唱着丰收的歌。它们随着骨笛的奏鸣一起欢唱人类在大地上的歌。读着读着,我仿佛进入了安静的音乐世界,静静地聆听这来自于新石器时代的远古的呼唤。

古老的骨笛,带着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在大地上奏响了艺术之歌。

一幅画卷——书画市井百态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精美绝伦。这是一幅公元960年前留下的画,画的是北宋年间都城汴梁热闹繁忙的市民生活情景。画卷长527厘米,宽24。8厘米。他描绘人物800多名,畜牲90余头,车船五十多辆,树木一百多棵,房屋一百多幢。近看,一个个小人物是那么逼真,有喝茶的,有看店的,有骑马的……每一个细节,无不形象地再现了宋代都城繁华昌盛的情景。那高高的古城墙,四面环水,河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什么样的都有,有龙头的,有双层的,每只船都坐满了人,没有一点儿空隙。它的构造疏密结合,首尾相连,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读着这幅舒展的画卷,我遐想连篇:勤劳质朴的华夏儿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生活的间隙,享受着人情往来,享受着音乐、艺术,享受着邻里间的和谐之美,享受着静谧又或是喧嚣……一个个热闹的都市,一个个素朴的乡村,在他们的辛勤中诞生。画卷也在张择端的笔下徐徐展开。读着读着,我也仿佛走进了这繁忙的街市,跟着人流上桥,下坡,一路走一路看,热闹的街铺,寂静的城郊风光,渐而有村落田间,嫩柳初绿,别有一番景致。

长长的画卷,带着人们对市井生活的热爱,带着邻里间的和谐与友善,在眼前铺展。

就这样,我慢慢地读,细细地看,书画、器皿、竹简……这一件件带着岁月积淀的宝藏告诉我:我们的祖先曾经这样祈祷过,这样劳作过,这样欢庆过。他们生活着,创造着,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坚持。

就这样,我走在时光里,醉在文字里,仿佛又听见西周的礼乐随着青铜编钟缓缓而出,仿佛又看见战国的金戈铁马热血沸腾,仿佛又看见秦汉统一后的辉煌,大唐的盛世,又听见宋代的词曲在文人墨客的口中传承……

就这样,我似乎有些明白,为什么华夏文明能如此经久不息地屹立在世界东方,让世人所景仰?因为在这方土地上,有数以万计的华夏儿女,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生活,创造了美,也创造了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这,是我们的根。

当我合上《国家宝藏》,我发现它们已不仅仅是国家宝藏,更是传承着希望,代表着坚持,诉说着热爱,这,才是国家的宝藏!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7

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名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文物,是中华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承载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传承者优秀的历史文化,讲述着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辉煌,维系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

五千年不断裂的文明史正事因为这样的成长而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的文明奇迹在全世界来说也是罕见的。

中华文明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质。中华文明的第一个特性就是“和”,和谐,和平。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深知和平对文明的保障作用,也深知战争对文明的破话作用。和谐是和平之上的一种更高、更美的境界,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个体的人自身的和谐。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

中华文明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较早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草原文明等。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相互相补、相互吸收、相互融合。56个民族共同缔结了中华民族的文明。

中华文明的第三个特点是开放,不故步自封。中国的汉唐盛世,都是开放的朝代,中外文化的交流十分活跃。汉代通西域,带来了中亚和西亚的文化。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在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对中国固有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于唐代,对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丝绸之路的继续延伸,形成双向交融的文化格局,唐代文化既得以向外广泛传播,同时也从海外得到很大的补充。当时的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大都市,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所在。到了明代,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对外交流活动,就是郑和下西洋,其足记远达东南亚、南亚、东非,密切了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外交关系,成为中华文明对外开放的壮举。

正是因为中华文明有如此特质,中国的传世文物又承载着不朽而光辉的中华文明。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8

我被选中了河南省博物馆志愿者和小小讲解员,早上我领回来了好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国家宝藏》让我爱不释手,一中午就读完了。

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形铜灯,战国·齐(公元前475~前221年)通高23.9厘米,盘径11.5厘米,1957年山东省诸城葛埠口村出土,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此灯整体为一身着短衣男子双手擎灯状。此人双手各擎一屈曲带叶竹节型盘柄,盏盘下的子母口与盘柄插和,可随意拆卸,构造精巧。人足下为盘龙型圆盘。出土时还随附有一柄供添油用的长柄铜勺。这件铜灯设计巧妙,造型新颍,专家研究认为它应该是站国时期齐国宫廷中所使用。

通过我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的古人是多么的聪明,我们的历史是多么的源远流长,5000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多少宝藏,这些国宝犹如颠沛流离,失散千年的游子,又似历经劫难,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拂去几千年历史的尘埃,依然风姿绰约,烁烁生辉。在这些国宝的身上,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缘起和漫长岁月的积淀,镌刻着不屈的民主精神与不灭的人文之光。

我会努力学习历史文化,为我们的珍贵文物做出我力所能及的贡献。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国家记忆观后感 | 国家审计观后感 | 国家命运观后感 | 国家宪法日观后感
上一篇:2024超市主管工作总结2000字 下一篇:关于新春节送温暖活动简报模板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