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端午节观后感集合

2024-02-26 17:51:04 端午节观后感

端午节观后感(篇1)

在船上,他们不仅悼念屈原,还继承了屈原的意志,并将这种精神传承给下一代,经久不衰。

“红丝缠臂,佳年话说。”跨过时光的距离,我来到若干年后的现在。天下蒙蒙细雨,青苔爬上石阶,留下石阶的绿影,碧波荡漾的池塘映出一幅宁静的水墨画。

走过石阶,路过一户户人家的门前。屋檐、门前、窗台上都有一丝绿色,每一片树叶都充满了生机。这是什么?

轻嗅,不同于花香浓郁,是山中盛开的生命气息,是生命的味道,是吉祥的味道。我旋转着一片小叶,不再胸前,感受着山的颜色。长长的小巷里走过一位倩丽的少女,她轻轻地带起一阵奇异的清香,气味钻入鼻尖。

那么,什么香?回首望事,美丽已消失在这条安静而漫长的小巷里。我沿着小巷继续往前走,路边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坐在板凳上,往叶子中倒米。

我好奇得停了下来,小心翼翼地趴在桌子上观摩,老人忍俊不禁:“年轻人,没事的,你拿去看吧,这叫粽子,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捏了捏粽子的角,原来,这就是由米团演变来的!

接着,我又指了指胸前草,问道:“大爷,这是什么?为什么会发出阵阵淡香?

”大爷笑着说道:“这叫艾草,它会散发出阵阵淡淡的异香。这是我们世代传承下来的,凝结了祖先们的智慧,我们传承着他们的意志,执守着他们的遗产,这是使命,也是信仰!

”老人早已经不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他的使命,他的信仰,影响着他的思想,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事物,就像屈原的意志,百姓的意志,即使肉体灰飞烟灭,然而理想的脚步永不停止,没有终点。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端午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它不仅包含着“导夫先路”的赤子之心,包含着百姓团结一致的精神,也包含着老人执守信念的坚定。

传承,永不止步!

端午节观后感(篇2)

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华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诵读有关端午节的经典文章和诗歌。这项传统活动已经传承了数千年,至今仍然被广泛地传播着。

在中国文化中,诵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无论是经典文学、宗教经典还是民间故事,都会通过诵读的方式传播和流传。在端午节这个重要的节日里,诵读《楚辞》中的《离骚》、《天问》、《九歌》等经典文学作品便成为了人们传统庆祝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诵读《离骚》、《天问》、《九歌》等经典制度,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同时,这种诵读活动也能够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端午节的精神内涵,包括爱国主义、家国情怀以及崇尚传统文化等。

在诵读端午节经典文章和诗歌的过程中,人们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美丽和价值。这些作品在描绘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时,诗歌用词优美、文辞华丽,能够使人们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些经典作品能够使人们回到古代的历史时期,感受到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美妙之处。

通过诵读节日经典文章和诗歌,还能够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诸如《离骚》这样的经典作品中,作者对于道德、爱情、家庭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描绘能够给予年轻人足够的启示和警示。课文中写到:“人生在世,寄人篱下,无人问津,自尽於己。”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诚信之人,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和信任。

从对经典文章和诗歌的诵读中,能够读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此同时,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之间搭建桥梁,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国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诵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传统已经存在了数千年,至今仍然被广泛地传承着。因此,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都应该在这个端午节中认真地参与到这个传统活动中去,向着传统文化再次迈进。

总而言之,在中华文化和传统节庆日里,诵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诵读期间,人们不仅能够在传播和流传经典文章和诗歌的同时,也能够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传统文化思想。虽然流传了数千年,诵读这个环节仍然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和参与,这本身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端午节观后感(篇3)

在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了,因为它充满了浓浓的爱国之情。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是名称最多的节日。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两千多年来,每到这一天,大家都要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蒲、饮雄黄、佩香囊……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向江河,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如今,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有首儿歌是:“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现在的端午节,人们丢弃了许多迷信风俗,但是弘扬爱祖国的热情依旧不减。它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

端午节观后感(篇4)

本文的主人公方玄绰是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形象。他既是一个高等学府的老师,又是一个官场上的小官吏。这样他的性格就有了两面性,既同百姓一样对“欠薪”这一行为十分痛恨,心中暗含对普通百姓的同情,又极力维护官家,甚至在做讲座时为官僚做辩解。他既清高,又懦弱。当索薪大队需要他的时候,他却不肯出面;当生活中的场景使他愤愤不平时,他却用他的”差不多”学说来搪塞,他自以为很是辩证,是一种换位思考的好方法,实际上,这是他不敢与恶势力斗争的懦夫举动。他的释然真正意义上却代表着他的逃避与无奈的变通。当欠薪由于他人的努力发放了,他也可以厚着脸皮地拿到手中;当发放欠薪需要亲领时,他又放不下他的身段,久久不肯去,直到山穷水尽时,他才低下他那自视不清高的头。他是一个教师,是一个知识分子,原本应是思想进步的,但他却骨子里浅薄,市侩,”在家里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是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他既反对买彩票这类新兴事物 ,却又有对此的驻足和踌躇。可见在他身上的饿戏剧性和矛盾。

端午节观后感(篇5)

现今端午节将至,读到鲁迅先生的作品《端午节》让我想到了每年过端午节时那喜庆的日子。

每年的端午节都有龙舟大赛看,每年的端午节都有大大的粽子吃,香喷喷的,特别是我家乡肇庆的粽子,那可是香喷全国的粽子。以前每年过端午节学校都会放假,其他各行各业也都会有相应的假期,因为这端午节是国家法定的节假日,银行也不例外。在民国时期也一样,节假日银行都不开门的。但过节谁家都会要用钱,我们现在的银行不开门那还有ATM机,可在民国时期是没有ATM机的,想要取钱就得等到银行开门才能够取到钱,所以方玄绰要等到初八才能能拿到他那一点点的俸钱。

《端午节》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六月上海的《小说月报》上,那时正当五四运动的落潮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激发起了民众反封建的革命热潮,但这种狂热随着军阀政府与封建势力的镇压,暂时退了下去,新旧势力的交锋出现了此消彼涨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不但一些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开始大行其道,就是一些接受了新文化洗礼的人也回到了旧的轨迹上来了。还有一些貌似进步,实则落后的人物趁机转向。而鲁迅先生更是审时度势地创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方玄绰来讽刺当时的社会现象。

方玄绰是一名教员,同时也是政府的一名小官员。他既表同情教员的索薪,也赞成同寮的索俸,然而他仍然安坐在衙门中,照例的并不一同去讨债,这使他在同事面前颜面尽失。他表面上是一个新式文人,天天捧着《尝试集》咿咿呜呜,但他骨子里浅薄、市侩。在家里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是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

在当时的社会,如果每个人都是方玄绰,那社会将不社会,国家也将不复存在。身为中国人,看到同胞们都在为自己国家存亡而努力地去讨伐帝国主义侵略者,自己却当看客,有这样的文人民国时期又如何能使中国独立呢?

所以,要国强,当自强!

端午节观后感(篇6)

通过**节目,我认为这次的文艺展演是一次传统文化的经典再现、一次传统礼仪的华美展示、一次爱国情怀的震撼传播、一次全民节日的盛大欢宴。回想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应当使爱国情怀变成报国行动,按照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5月30日,古山子镇组织**了cctv7农业栏目推出的端午特别节目《爱我国家圆梦中华》。本次展演在端午节发源地——湖南省汩罗市,也是屈原的故里,由800多位来自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示范县和全国文明村镇的代表,以原生态节目表演和端午文化特色的节目,,展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展示各地端午特色文化,深度挖掘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本次展演以“爱我国家圆梦中华”为主题,共有《寻梦汩罗》《诗画田园》《风润农家》《大美中华》四个篇章十五个节目。来自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示范县和全国文明村镇800余名代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和美丽乡村的全新面貌,给现场观众带来了原生态节目表演和具有湖湘文化、端午文化特色的鲜活节目。山子古镇以此为契机,增强文化自信,弘扬家乡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镇党委书记吴**同志如是说:“劈山沟座落在古山子镇境内,我镇将充分发挥、挖掘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景观,以文化强镇,旅游兴镇为目标,要举全镇之力、集全民之智,务必办好、办实、办精古山子镇第六届文化艺术节,着力抓好以点带面、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工作,把古山子打造成文化、文明、富裕、和谐名镇……”

近年来,古山子镇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建设文明家园,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着力使“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一理念落地生根。镇党委、**积极与帮扶单位和共建单位对接,得到上级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努力实现“三个美起来”的文明家园创建目标。

端午节观后感(篇7)

农历五月五日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连齐抗秦,遭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园前二百七十八年,秦军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泊罗江身死。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还有很多:有纪念伍子胥的、有纪念孝女曹娥、还有纪念古月族图腾祭的。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食物扑通、扑通的丢进江里,说是让鱼吃饱了不来吃屈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楚国人舍不得屈原,并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我一直想问个问题怎么明明早把粽子丢到江里,可是现在却是自己把粽子吃掉,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端午节观后感(篇8)

近日,我在学校的语文课上学习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知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节日所体现的文化传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我感受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了民族文化的珍贵和所需要的传承。

“端午节”作为一个中国传统的节日,自古以来就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俗习惯。每年农历五月的初五,人们铁打的习俗一定是包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等。如今的端午节已经成为一个家庭和社会团体共同的节日,人们共同追忆历史,并举办许多有趣的活动,以此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我认为,“端午节”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不仅仅代表了民族的传统节庆,更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和民族情感。它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一个璀璨的文化宝库,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因此,我们应该为这个传统的节日予以珍视和传承。

在传统的端午节中,除了丰盛的饮食和热闹的活动之外,我觉得最有意义的莫过于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端午节,我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英烈感慨万千,向传统文化致敬更是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的团结精神、担当精神和奋斗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值得我们借“端午节”的机会再次体味和感悟。

此外,端午节还凝聚了民族文化的力量。在节日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仅仅是亲情和友情上的联系,更包含了国家和民族层面的情感交流。在这个传统文化中,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在民族文化中的角色,并感受到与周围人的紧密关系,这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心灵和文化自信。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有着深刻意义的传统节日。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我们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象征。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更应该珍视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弘扬民族文化的大美,让端午节的精神得以延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更加深入地领悟端午节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与推广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

端午节观后感(篇9)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以前我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却不知道怎么裹粽子,为什么要裹粽子。今年的端午节,我总算明白了。

瞧!我婆婆正忙得不亦乐乎呢,又要准备粽子,又要准备“五红”和“五黄”。看婆婆包粽子,我觉得是一种享受。只见她左手拿起一片粽叶,迅速地卷成漏斗状,右手抓一把糯米塞进粽叶,再用粽叶紧紧裹住糯米,然后用线把粽子扎紧。就这么一会儿功夫,碧绿的粽叶、雪白的糯米,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粽子。

我问婆婆:“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呢?”“我也不太清楚,反正我们从小就是这样过端午节。你去问问你外公。”这时外公走过来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楚国都城被秦国攻占了以后,屈原就投江自尽了。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把他吃掉,就包了粽子扔进江里。赛龙舟的习俗也是这么来的。”

“哦。你们小时候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啊?”

“我们小时候过端午除了吃粽子,还要准备五红五黄。家家门口都挂艾草。”

“什么叫五红五黄啊?”

“应该是五种吃的,我知道的有雄黄酒、鸭蛋、苋菜。”

“为什么要挂艾草呢?”

“因为艾草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以驱赶蚊虫。”

“看来端午节的习俗真不少呢。”

“是啊,端午在过去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呢,这些习俗也是传统文化啊!现在过端午没有那么讲究了,不过,粽子还是要包的。你跟你婆婆学学包粽子去吧!”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这一传统佳节吧!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观后感(篇10)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体现了他对于社会的深刻洞察,对于人性的探究,还有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振兴。其中,鲁迅的《端午节》一文,在表现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不失现实主义的刻画,让读者深有体会。

文章开始,作者首先描述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通过对于端午节的概述,让人们更加了解这个节日的含义和历史渊源。同时,作者描绘了人们在这个节日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等,这些都是端午节的特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但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开始着重描绘那些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的现象,比如商家将节日变成了商业营销的工具,追求利益的人们将这个节日变成了买买买的狂欢,而忽略了节日本身的意义。这种现象让人不禁感叹,一个美好的传统节日,被商业化和功利心渲染而失去了本质。

正如鲁迅在《端午节》中所指出:“七情六欲,这是人的弱点。然而,举行端午节,还是可以使一部分人克服这种弱点的,却在现在是在太危险,幸而还有一些龙舟、粽子、艾叶可以提醒人们。”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观点,反映了他对于社会风气的担忧和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他借助这个节日,呼吁人们要保持对于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热爱,要重视人文关怀,帮助彼此。

总体来说,《端午节》这篇文章,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思考了一个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反映了鲁迅对于社会风气的担忧和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这篇文章所提出的观点,对于当今社会仍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消失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如何坚守信念,如何恢复文化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深入思考。

端午节观后感(篇11)

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群众过好这一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乡根据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的通知,积极开展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认同端午、过好端午。

一、精心安排、认真部署

烈太乡政府高度重视“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将此次活动作为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营造文明、进步、和谐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增进邻里关系,促进乡内和谐。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确保责任落实,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我乡利用走村串户、设立宣传点等多种方式对端午节相关知识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开展“话端午,扬民族传统文化”活动。让全体干部职工及群众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不断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组织乡内工作人员,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进行慰问,赠送了端午节礼品,同他们一起包粽子,一起联欢,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古人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广插艾草,抹雄黄酒,以免灾去病,端午节成了我国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的大节日。本乡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开展端午节除尘活动,倡导健康生活,净化乡内环境。掀起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在本次活动中,本乡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日对全体群众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掀起了倡导文明和强化作风建设的热潮,更是承端午文化精髓,扬民族传统底蕴,为创建烈太新城这一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端午节 | 端午节.端午节放假时间 | 国庆节观后感
上一篇:印后制作员工作总结 下一篇:安全生产月活动策划(集锦4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