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欣赏太空基地科幻画和图片;
②学会太空基地内务部分的立体造型设计和制作;
③学会选择综合材料,并正确使用剪刀、圆规、裁纸刀、黏合剂等工具、、
2、过程与方法:
①暗室情景下体验“宇宙”的神秘;
②小组分工合作建立太空基地;
③分享与评价作业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对表现太空薹地有强烈的兴趣;
②喜欢选择新的材料制作表现作品。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基本的立体造型设计步骤和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草图构思造型奇特的太空基地。
3、兴趣点:
暗室情景创设。太空神秘游和造型奇特的作品欣赏评价活动。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独立设计制作太空基地内的居住地或工作的一件设施。
2、较高要求:
小组合作,选择新的材料没计制作一个太空基地,并给自己的太空基地起一个名字。
3、个性探究:
太空基地各部分用途分明,造型奇特。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1、教学方法:类比联想法、合作探究法、立体手工制作。
2、教学程序:音乐感受——欣赏评诉——示范制作——设计草图——制作交流——评价总结。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
(1)以教室作为暗室(拉上窗帘、关上灯),在射灯的照射下,播放电子合成音乐作气氛渲染,教师引导学生,坐上“宇宙飞船”进行神秘的太空游。
(2)播放宇宙飞船升空的影片:离月球越来越近,离地球越来越远,逐渐变成一个蓝色的星球,这时太空一片漆黑,只有遥远之处有微弱的星光。
(3)图片展示:出现各种陨石、行星和星云,最后来到一大片星云上。这个巨大的星云原来是—个宇宙岛。
(4)主题引入:我们就在这个宇宙岛上建立设想(未来的)太空基地。
(二)讨论交流、提示方法:
1、图片欣赏:如何建立一个充满高科技含量的基地?我们来欣赏教材中的火星基地和月球基地,看有什么感受。
2、引导学生描述所看到的情景。
3、分析太空基地的结构。
(1)用途:居住、工作;
(2)功能:交通、通讯、能源:
4、分小组讨论准备建立何种基地。(火星太空基地、月球基地、海王星基地、银河基地……)
5、根据构思,用素描和草图整理想象的太空基地。
6、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三)手工制作、实践活动:
1、按照构思好的形状和区域,分工完成太空基地的各部分模型。
制作时,指导学生先完成大的部分(如大的外形、建筑物、塔楼、飞行器等)。
2、用新的材料来制作(如荧光颜料涂色模型,可产生神秘感)。
①根据太空基地的特点涂上颜色,使色彩具有装饰效果;
②在暗室里用射灯检验,观察上色的作品是否效果良好,然后继续完成。
3、学生使用剪刀、圆规、裁纸刀、黏合剂时,必须做好安全和使用指导。
(四)作品展示、欣赏评价:
1、在暗室中,配上射灯和电子合成音乐,黑板上布置闪烁的灯光和宇宙图片。
2、各小组布置摆放制作好的太空基地立体模型进行欣赏观摩会。
3、各小组推举一名发言人,由发言人带领介绍本小组的作品特色。
4、其他小组可以针对展示小组的制作、构思等提问与评价。
基地课件 篇2
基地课件
基地课件是指一种以计算机软件为载体,用于教学和培训的多媒体课件。它可以为学生和培训人员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基地课件的使用范围广泛,包括学校教育、企业培训、政府机构等各个领域。
基地课件的特点之一是多媒体化。通过结合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基地课件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例如,在语文课上,学生可以通过基地课件欣赏名家名篇的朗读和配图,提高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而在化学课上,学生可以通过基地课件观看化学实验的视频演示,增强对实验操作的理解。
基地课件的另一个特点是互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而基地课件则可以通过多种交互方式,将学习过程变得活跃起来。通过基地课件,学生可以参与课堂小测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互动讨论等。这样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和交流。
基地课件的使用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设计,灵活定制。不同的学科和教学内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而基地课件可以根据这些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扩展。例如,对于数学课,基地课件可以提供丰富的数学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对于历史课,基地课件可以提供各种历史文献、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同时,基地课件还具有方便易用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灵活选择和调整基地课件中的内容和顺序,以及演示方式和交互方式。基地课件的使用还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多媒体资料的在线更新,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新颖和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然而,基地课件的使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首先,基地课件的编制需要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多媒体制作技能。其次,基地课件的使用需要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支持,学校和机构需要提供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最后,基地课件的使用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能够合理设计和引导学生使用基地课件。
总之,基地课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为学生和培训人员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互动的学习体验。通过多媒体化和互动性的设计,基地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效果。然而,为了更好地利用基地课件,教师需要具备相关的技术和教学能力,并充分考虑基地课件的适用性和教学需求。只有这样,基地课件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教育和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基地课件 篇3
美国萨凡纳河流域有一块方圆500平方公里的森林沼泽地区。这一地区变成了一个自相矛盾的生态保护区。40年来,这里有一个绝密的军事设施,在那里生产核弹头所需要的钚和氚,并将放射物排放到水中。尽管这一设施今天已废弃不再使用,但这一地区却变成了一个自然保护区,在那里生长着繁茂的松树、柏树林和许多种动物。在一块沼泽地就发现有650种水生昆虫,是北美所有湿地中最为密集的地区。另外还有300多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79种淡水鱼、1500多种水生植物、7000种鹿甲锹甲虫和乌龟、几百只钝吻鳄、成千上万只候鸟,还有多种濒临灭绝的动物。在这一地区的中心地带还有一个1300公顷的人工湖,两台核反应堆的热废水曾排放在湖中。今天,排放具有高度放射性的铯、钚和锶的废渣这一情况已经减少,湖里生长着鲤鱼和200多只钝吻鳄,其中很多动物寿命较长,体积也相当大。
基地课件 篇4
课程改革基地展示活动教案
活动内容:超级大苹果(大班美术鉴赏创作)指导老师:朱水莲
活动目标:
1欣赏马格利特的作品,感受和理解**,并能大胆表达。
2尝试用对比的方法来显示大苹果与背景的大小关系。
三。愿意展示和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喜悦。
活动准备:电脑、马格利特作品制作的***幻灯片,勾线笔、图画纸、磁性板、磁铁、幼儿水粉作品一幅,背景**。
活动过程:
1、 欣赏和感受作品,理解**并能表达
1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马格利特的作品,通过提问帮助孩子们理解**。
师:“我们来欣赏一幅作品。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从苹果与周围物体的比较中感受苹果的大)“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继续欣赏玛格利特的作品,进一步体验超现实的表达。
3.小结。
师:“这位画家的名字叫玛格利特,他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我们小朋友的想象力也很丰富,我们也可以尝试画一幅超大苹果的图画。”
2、 师生讨论超级大苹果的表现
讨论:添加了哪些背景对象来显示巨大的苹果?
师:“画家把苹果放在房子里和大海上,你想把这个苹果放在什么地方?周围可以添画些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怎么样添画背景物才能突出这个苹果非常非常的大呢?”(引导幼儿理解超现实作品中苹果与背景物的对比关系)
3,孩子的大胆创作,老师的个性化指导
师:“大家都很想赶快把自己想像的超级大苹果给画出来了!老师,这里有一些纸,一些大的,一些小的,选择一个你喜欢去的座位上画超级大的苹果!”
四、展示交流
1老师帮助孩子们展示完成的作品供大家欣赏。
2鼓励孩子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师:“我们小朋友创作的超级大苹果真是太棒了!你们最喜欢哪一幅画?谁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3.教师小结,引发幼儿继续创作的愿望。师:”今天,我们用勾线笔画超级大苹果。下次,我们可以使用水粉颜料来显示像这个孩子一样的超级大苹果。”
基地课件 篇5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挑战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我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一支高素质、具有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师队伍,学校决定今年继续举办第七届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比赛内容为:优质课比赛及优秀“教学反思”评选,希望老师们认真准备,使这次比赛能顺利进行,齐心协力把我校教学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具体事项如下:
一、优质课比赛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大力加强科组建设,促进我校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展示与学习的平台,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堂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活动目的
以赛课活动为载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总结与展示我校初一年级的课改成果,探索适合我校实际和符合学科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活动主题
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题
(四)参赛教师
初一年级的在职教师
(五)比赛办法
1.比赛流程:先教学组进行选拔,再推荐出校级比赛选手。参赛名额分配: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科组各1名;
2.比赛班级:初一课改模范班10个(普通班),选拔流程:先由班主任自荐,学校再根据年级的日常管理评分标准于4月30日前初选出候选班级,5月上旬将组织评委对候选班级进行全面考察,并于5月9日确定最终参赛的10个班级。
3.比赛规则:参赛选手提前确定课题,比赛前48小时抽签确定比赛的班别,并提供2小时与学生接触,做好第二天授课前的培训和导学案的布置;为了展现双语班的'风采,本次比赛特别选出两个双语班进行高效课堂展示。
4.比赛形式:现场上课(40分钟);
5.评分方式:评委现场打分。
(六)比赛时间及地点
1.比赛时间:5月24、25日(第十五周星期六、日)
2.比赛地点: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七)奖励名额
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4名,特别奖2名(双语班),另设最佳组织奖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4名。
二、优秀“教学反思”评选活动
(一)指导思想
新课改要求教师对自身的课程和行为进行积极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通过举行优秀“教学反思”评选活动,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不断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进一步推动校本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新课程实施水平。
(二)活动目的
通过“教学反思”活动,促使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通过“经验+反思”,进一步充实自己,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新课程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性化教学风格。
(三)活动主题
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题
(四)参赛教师
全校在职教师
(五)写作要求
1.参评“教学反思”围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题,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题目自定,一般参评的“教学反思”应包含下列内容:
(1)标题要求:标题应体现一个鲜明的主题;
(2)情景描述:简要叙述事例或现象发生的背景和经过;
(3)反思和分析:揭示教育教学事件所反映主题的实质;对于事件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进行反思和评析,提供问题解决的办法,结论性意见;
(4)内容格式:可以是“先叙后议”,也可以是“夹叙夹议”,但要以“议”为主。“叙”指的是捕捉并描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现象,描述方式采用课例实录式或案例描述式;“议”指的是分析现象、领悟与发现教学规律,提出自己的观点;
(5)字数要求:每篇不少于1500字。
(六)评选办法
1.先在科组内按科组人数30%评选出送复评与终评论文,再由学校教导处组织评委按文、理科进行评奖。文科组: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艺术;理科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信息技术。
2.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初评、复评及终评时均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
3.按文、理科组分别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0名,向每位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并把所有获奖的优秀“教学反思”汇编成书,作为校本教研成果,供兄弟学校教师学习交流。
(七)评选依据
1.学校教导处将组织评委进行评审,评审分为初评、复评和终评,重点关注“教学反思”的下列基本特征:
真实性——以客观的情境作为资料:一个好的反思是对真实生活的再现,对复杂情景的记录;
叙事性——追求以教育叙事的方式反思,由于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它必须相应地显示出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
主题性——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即是从“应用”产生,从“实事”中“求是”;
典型性——每个“教学反思”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典型性,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有较强的说服力。教学叙事可以反映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化解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遗憾;
价值性——能够提供基于问题的解决办法,提供结论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