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扶贫日记(实用八篇)

2024-02-03 10:54:28 扶贫日记

扶贫日记 篇1

7月6日,肩负着雨湖区地方税务局党总支的重托,我们一行人在副局长尹灿文的带领下驱车数十公里来到了韶山市银田镇凤家村,这里是我局开展“干群一家亲、党群心连心”精准扶贫活动的目的地,也是我们践行“两学一做”的重要载体。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开始逐户走访慰问前期工作中确定的17户困难群众家庭,在送上慰问金的同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困苦,倾听他们的诉求愿望,和村干部一起为扭转他们的困难局面出谋划策。

来到凤家村中沙组郭楚才老人家,低矮的房子,外墙大片的霉斑,门前堆砌的垃圾纸箱,和周围几户干净漂亮的院落相比显得格外的扎眼。老人正好外出归来,挑着担子的身影佝偻而单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郭老今年82岁高龄了,老伴、儿子均已过世,媳妇携孙子改嫁,只有已嫁人的女儿隔三差五地过来照顾一下老人。看着老人坐在简陋家中的孤单情景,我们的心情很是沉重。当村干部说每月村委会组织人员给郭老家打扫三次卫生,每年还有经济补助时,我们顿觉欣慰许多。在尹局长的带领下,我们和村干部商量研究了后续帮扶措施,安排了具体人员一对一解决老人生活困难并负责与有关部门对接,落实相关帮扶资金。

在执意送我们出门时,老人嘴里一直念叨着“感谢党”和“感谢组织关心”两句话,这让烈日下汗流浃背的我们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神圣感,挥别老人,继续向下一户进发……

扶贫日记 篇2

*月*日 星期* 天气:*

下午,跟着鹤峰县政法委驻渔山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陶必红和驻渔山村第一书记王远涛,去村民老王家。在渔山村今年要完成扶贫易地搬迁的24户当中,老王家是最后一户,陶必红告诉我,过去三年,他们记不清去了老王家多少次,但是都没有能够说服他同意搬迁。

老王家住在木板搭成的房子,屋里生着柴火,没有开灯。陶必红坐在老王旁边,给他点上烟。还把我给的收音机也转送给他,但是老王还是没有松口。

老王不愿意离开自家的这片山林,还有他自己搭起的养鸡棚。他是村里有名的风水先生,对房屋的位置也有讲究。将近一个小时之后,鹤峰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厚成,以及铁炉乡副书记、渔山村村委会主任也都来到老王家做工作。陶必红答应按老王选定的位置,在他家旁边的山坡上建房,并且把路通到新房门口。他提议就这么定下来。

张厚成进一步建议,明天就“放线”,测量定位。

老王说,不在意放线的日子是不是黄道吉日,只关心“下脚”,打地基的日子。他提出的好日子在农历六月,工作队觉得,太迟了。

老王坚持要选在好日子,他说,否则房子建好了也不住,宁愿在新房旁边搭个棚子住。

日期的问题几乎成为他的最后一道防线。他说,立夏之后都不行。不过王远涛发现,后天才是立夏。

老王又翻出两本黄历,陶必红用手机的.电筒照着让他查,他终于点头,同意明天放线。这个时候雨又下起来,张厚成借着机会说,老王的决定是对的,这是甘露、发财雨。

老王的妻子拿出一块腊肉在柴火上烧,说要等明天放线之后请大家吃。

张厚成也再补一句,怕老王再反悔,“那老王我跟你讲,这就是门板钉钉子,你别睡一觉又反悔……”

明天,渔山村最后一家扶贫易地搬迁户的新房建设能不能顺利启动。现在谁也不能确定,留到明天的日记再说。

扶贫日记 篇3

5月3日星期四中雨

节后第二天,坐班车赶往扶贫帮扶地佛坪县大河坝镇沙坪村。驻村当天,先和村上干部交谈进一步了解村情,学习了驻村工作开始以来的所有文件,仔细翻看了前期驻村人员的工作记录,掌握了前期驻村帮扶工作情况和下一步重点帮扶内容。第一天到沙坪村,下着中雨,没法出门,最多的是和村支部曹书记交谈。

沙坪村全村6个村民小组,158户595人。该村自然条件差,人口居住分散,有农村低保对象17户52人。村上目前产业发展主要靠魔芋、天麻种植、生猪养殖和劳务输出。西汉高速修建时,村上1-5组住在山上的绝大部分农户,靠给高速路打工以及高速路带来的连带效应,纷纷在路边修起了楼房,因修建贷款等原因,大部分家庭主要劳力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在村上的大都是照顾小孩的妇女和老人。支书说,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帮助村上修订制定了规划,帮扶部门和各级领导都很重视,在政策和资金上有较大投入。用支书的话说‘感觉真的可以了,也不好再提更多的要求’。从这点看,我觉得各级各部门的帮扶工作确实有内容、有效果,也得到村干部和老百姓的认可和欢迎。最重要的,就是把规划和已实施的项目抓紧落实,不求多,求实际,求可行。

5月6日星期日晴天

沙坪村1-4组的农户大多沿着大黄公路两旁居住。大清早先去了沙坪一组梁清德家里,家中三口人,低保对象。梁的儿子外出打工,挣钱只能养活自己。梁的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在他家门口刚好遇到他用卫生纸捂着眼睛焦虑的站在门口,一问才知道是昨晚干活时铁丝刺伤了眼睛,我扒开他的手看了看,右眼睛红肿的很大,无法睁开,忙建议他赶紧去镇上医院消炎治疗,眼睛不敢马虎,眼睛有问题,以后连干小活都成问题了。下午再见他时,眼睛已包上纱布,神情也淡定了许多。农村劳动力好坏是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重要因素,身体好,能干活,基本生活变没问题,做的好的话,还可以有更多的收入,但是像梁清德,因修房劳累等因素导致身体差,盖房欠款也多,要尽快翻身确实困难,政府的救助就显得迫切和重要,当然,多保护身体是更重要的。

路边就是二组穆贵丽家,她今年66岁,老伴去世多年,儿子外出打工,和家中儿媳、两个孙女一起生活。穆贵丽是去年不慎摔跤,大腿骨折断。当时,儿媳怕影响自己干活和怕花钱,让婆婆就近简单看了看,导致目前骨头没扶正,拉下行动不便的后遗症。满脸愁容的穆贵丽见到我就开始絮叨着自己如何受伤,儿媳如何不管,本来还能做家务带孩子的她,如今却只能照顾自己了。在和穆贵丽交流中,她发愁最多的是腿如何才能尽快好起来,想去看病,家里既然找不到人陪伴。一年时间骨头都基本定型了,怎么办?我告诉她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去看一看,起码可以阻止病情的发展,有一份希望总是好的,何况新农合、民政上的医疗救助都可以解决医疗费用问题,自己负担的也不多。我觉得,转变思想观念很重要,有病及时看,不是花钱,其实是省钱。穆贵丽儿媳妇要是当时花点钱、费点时间把婆婆的腿治好了,如今婆婆既能做饭,又能看孩子做家务,真是利大于弊呀!

5月8日星期二阵雨

驻村一个多月来,虽然有点劳累,但心情还是比较好,思绪更显活跃,回到宿舍,心中想的还是白天那一件件的小事;躺在床上,脑海中浮现的还是那一张张淳朴的脸。既然睡不着,就把今天的活动和心得记录下来!

现在农村条件改善了,很多人都富裕起来了,但还是有部分家庭很贫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居住条件恶劣,家中鲜有像样的电器,而家庭成员上有老下有小,缺乏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径和实力,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

今天,也许是经过雨水的滋润与洗涤,村民言语里少了点顾忌;也许是对我们冒雨前来做工作的作风表示认可,无论是在村民家中或是屋檐下,我们讲政策、送信息,村民们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和热情;我们访民情、收集民意,村民们也很主动。虽然今天入户数量不多,但感受颇深。他们谈到了家园建设、谈到了救灾救济、谈到了发展种养,谈到了惠农政策的宣传……

这些都是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那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言、简朴的方式,都是以往我们听汇报、看介绍、读材料所无法得知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现实问题。下一步,我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提高村委班子自身素质,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其次要从道路和水利项目建设上多渠道争取上级资金、政策的支持,争取早日硬化村道、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第三是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为村民创造一个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第四是要发动群众共同努力,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通过规模种植砂糖橘、软枝油茶、高脂松和养猪养鸡,使农民群众早日致富起来。

扶贫日记 篇4

7月24日 星期日

周末,趁雨天农民闲赋在家,我们决定到贫困户家里走访。由于今年降水量大,进罗马村的一段硬化路已于5月整体坍塌。无奈之下,我们冒险沿着崎岖的河沟毛路前行。进入汛期以来,河水把道路冲刷得沟壑纵横。我的心情异常沉重,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状况尚且如此,脱贫摘帽更是任重道远哪!

将车停于陆籽岔河,我们冒着淅沥小雨、踩着湿滑泥路,继续向阿普马独组进发。到达帮扶对象蜂跃华家时,他们一家三口正围坐在火塘边吃早点。见到我,一家人略显愕然,随即拉我坐下,很熟套地用傈僳语言与我沟通起来。蜂跃华的妻子说,今年的大春(玉米)只要没有后续的自然灾害,增收是有保证的。担忧的是今年罗马村都在种附子,若到时又像去年的玛咖一样变成泡沫的话,全家辛苦种植的两亩附子就血本无归了,这可是一家人一年经济收入的盼头啊!谈到这些话题,我这个行外人也无语了,只能引导她多与村"三委"加强联系,多与种植户沟通交流,从整体层面出发与收购商交涉。

随后,我来到与之相隔不远的另一户帮扶对象蜂梅青家。蜂梅青家房屋的整体布局和环境的整洁度比蜂跃华家好些。坐在她家宽敞明亮的'厨房里,蜂梅青介绍了她家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想法。

结束走访,我的心情却不轻松,虽然两户帮扶对象的思维意识、处事远见有所差异,但均有一个共性:有了创业的行动、有了率先脱贫的思想,却迷茫于下一步该如何做、从哪个方向去做的困境里。

精准扶贫工作中,我认为,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抓实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加快调整产业布局、争取产业资金,做好抵御市场风险、解决"销售难"的工作,引领广大群众发展持续、稳定、绿色的产业项目,确保增产增收,加快脱贫致富。

扶贫日记 篇5

扶贫蹲点日记


今天,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了扶贫蹲点工作,进入了贵州省某个贫困山区的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庄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的贫困现象,让我倍感震撼。


天还未亮,我就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踏上了山路。山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走了几公里的路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小村庄位于一座山脉的腹地,四周群山环绕,村庄里稀稀落落地布满了几十户人家,房屋简陋,杂草丛生。这里的人们依靠种地和养殖维持生计,但由于地势险要,交通不便,市场需求有限,导致他们的生活极度贫困。


我们来到了小村庄的学校,校园环境简陋,学生们也衣着单薄,面容黝黑。在教室里,我们看到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听课,那一张张稚嫩的脸上透露出渴望知识的神采。教学条件的落后严重制约了这些孩子们的发展,但他们依然努力学习,期待着能有更好的机会改变命运。


我们走访了几户贫困户。进入农民的家中,我才真正感受到了贫困的残酷。房屋破旧不堪,地面湿漉漉的,显然是很久没有清理了。房间里只有一些简单的家具,炕上摆放着一些陈旧的被褥,屋里的气味让人难以忍受。在这里,贫困农民们的生活极度困顿,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每天都在为温饱而挣扎。


尽管他们面临许多困难,但他们依然乐观向上,热情好客。每到一户,他们都拿出最好的瓜果招待我们,就算只有几棵小黄瓜也要让我们品尝。这种善良和乐观的品质让我深受震撼,也让我对他们更加敬佩。


为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我们组织了一些扶贫项目。我们和当地政府一起制定了发展规划,帮助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新的农业种植方式,引进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帮助他们开拓市场。我们还提供教育援助,建设了图书室,赠送了一些教育用品,帮助孩子们拓宽知识面。


每天的扶贫蹲点工作让我认识到贫困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贫穷,更是对人的心灵的摧残。为了帮助他们脱贫,我们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帮助,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支持。我深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多做一些实事,村庄只是暂时的困境,而不是终身的定律。


在离开的时候,村里的孩子们搂着我们的脖子嚎啕大哭,他们对于这次的别离表示了不舍,而我们也在心里为他们的未来默默祈祷。这次扶贫蹲点工作,让我更加明白了贫困背后的辛酸和困顿,也让我对扶贫事业充满了信心和决心。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小村庄一定会迎来改变与希望。

扶贫日记 篇6

今天,去双联联系村康乐乡上游村,一路走了20多户,牧民大多数人都不在牧业点,一打听都去县城的牧民定居楼了,牧民每隔三五天到牧业点清点羊数字,给羊饮水,别的时间都在县城定居点。我们这次去的主要目的是查看旱情、饲草料储备情况。缺水一直是制约上游村畜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作为帮扶单位2012年我们积极协调,经县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在电力、水利、发改等部门的努力下,投资17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扬水站,铺设输水管道20多公里,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面对今年这样持续的干旱,上游村大部分牧民秋季储存的水都能使用到四月份工程恢复供水,一小部分群众由于水窖小或者少还不能满足需求,只能拉运。缺水的问题已不是十分迫切了,我们和村上领导商量2014年要把水窖建设作为解决人畜饮水的重点,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饲草的储备都比较充足,为了防止大的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我们和村干部商量用村级补奖资金调用一部分饲草料发放到户,做好抗灾保畜的物资储备。走了一圈,我的心里畅朗了不少,我们只要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就能为群众好实事,切实解决一些群众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

游牧民定居,暖棚羊舍建设,草原水利设施建设彻底改变了牧区的基础设施,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牧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来的更快更直接,其实,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做——永远比说重要一万倍。上游村牧民罗正义深有感触的说:“冬天楼房里住几天就不想到牧业上了,牧业上太冷了”,这是大实话,我也有同感。一辈子放牧的老牧民尚且有这样的感受,那我们的下一代,从小住在楼房里,有几个人还能回到牧业生产中,又有几个能受得了风吹、日晒、酷暑、严寒。实现生态功能区的搬迁,实现生态的保护,我们要做的也许一开始就是温暖的楼房,能够维持生活的一份工作。人,其实还是很容易改变的。

扶贫日记 篇7

20XX年5月29日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放射。一大早在睡梦中就被电话声叫醒:“李医生,下面有个外伤病人,需要拍片…..”二话没说,病情就是战斗,立马起身,抄起衣服就下楼,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科室,开机,调试机器。将患者摆好体位,拍片,看片,用时不到20分钟,虽然该患者没有什么问题,但他得到了最快的服务。像这样的情况,司空见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天职,毫无怨言。

上午肺尖部斑片状影,见空洞形成,诊断为肺结核。我把报告交到患者手里,强烈建议患者入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及治疗。末了,不放心,我陪同患者到其主管医生那,交代了影像结果....

扶贫日记 篇8

“全面小康是什么样子?党的十八大作了明确答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道真自治县隆兴镇莲池村见到郑华时,一大群群众正围坐在周围听他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

今年,省国税局作为省党建扶贫道真自治县隆兴镇工作队牵头单位,选派遵义市国税局总经济师郑华担任工作队副队长,按照省委将党建扶贫与同步小康工作有机结合的要求,郑华兼任全省同步小康驻隆兴镇莲池村工作组成员。笔者从郑华厚厚的民情日记本上不仅看到他的工作情况,而且还深切感受到他们帮扶道真的满腔真情。现摘录部分整理于下:

3月8日 星期五 晴

今天,莲池村饮水工程完工。

莲池村熊家、拴田坳两个村民组及村委所在地因水源不足造成饮水非常困难,每3天只能供水1个小时。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到岗后,决定将解决饮水困难作为办理的第一件实事。

午饭后,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全体队员与村干部张召政、王东、徐照兵一起到熊家村民组再次寻找水源,终于找到了2个取水点。并现场讨论出方案:将2个水源与原水源一同引到蓄水池。经测算,需水管近700米、建1立方米的蓄水池2个,仅物资就需要资金6500元。

我们同村干部商量:工作组出资购买物资,群众投资投劳建设。村干部召开群众会说了我们的想法后,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同。

3月28日 星期四 晴转雨

上午9时,与副县长程建华及有关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陪同贵州百花药业集团董事长黄文荣一行考察道真重庆产业园区和巴渔创业园区。

12时,县长向承强主持召开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投资意向洽谈会。双方就贵州百花苗方药材厂的搬迁及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等事项进行友好协商,初步达成共识: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拟将贵州百花苗方药材厂迁至道真重庆产业园区,计划用地面积300亩;选择5个左右的中草药品种,建设育苗、示范种植基地;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提供技术支撑,帮助道真建设10万亩以上的中草药种植基地。

4月19日 星期五 阴

深入玉溪镇淞江村、巴渔村和县国税局实地调研后,省国税局薛建英局长一行在县委七楼二号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道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后,薛建英局长表示,省国税局将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效资源,结合县委县政府总体思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长期帮扶规划,力争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做到帮忙而不添乱、到位而不越位,坚持一帮到底,不脱贫不放手;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重点,采取部门联动、招商引资等方式,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一项一项地落实,一件一件地办理,把好事办得更好、实事办得更实,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加大民生建设力度,与道真干部群众一道完成全面小康历史任务,并对帮扶具体事项进行了明确。同时,省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施办公室主任朱诗恒表示,公司将从烟水、烟路、烤房等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最大限度地给予政策倾斜,帮助道真发展烤烟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薛建英局长这次道真之行,落实和协调项目10余个,涉及帮扶金额2000余万元。


推荐阅读

上一篇:骨科护理实习总结(精选11篇) 下一篇:公交公司的自我鉴定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