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最新《三国演义》读后感(汇编4篇)

2024-01-13 08:11:18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新堡子中心学校六年级三班苏红艳

《三国演义》既是一部政治体裁的**,又是一部战争体裁的**。这部**以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战争史为基础,刻画了近200个人物,人物形格鲜明。如:

足智多谋、有着呼风唤雨、神机妙算本领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正不阿的张飞;汉皇后裔刘备;疑心重重的曹操。。。。。。。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羽对仁义的强调。一次,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及手下将士几万人去攻打魏国,虽然他们明知不是曹军的对手,但还是抱着自信心理,结果可想而知,蜀军大败,四散而逃,而关羽却被几万魏军重重包围,与刘备,张飞失联,只好向曹军假投降。曹操为了收下关羽这位虎将,许以**,厚禄,但关羽始终不为所动,一心在等待刘备的消息。

“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当他听到刘备的消息后,立马动身去寻找刘备他们,而曹操为了将关羽留下来,在关羽前进的路上设制重重关卡,结果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来到了刘备身边。

在当今社会,只有少数人重视爱情和正义。有些人为了眼前的利益利用好朋友;有人当有钱的人的“跟屁虫”,而对穷朋友十分冷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不知道这是现代人道德的沦丧还是人心得残酷?

指导教师:曾长才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今天,我第四次合上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这是一本流芳数百年的好书,是元末明初大文学家罗贯中的著作。我对这本书百看不厌,因为我很喜爱书中的蜀国丞相诸葛孔明,他胸藏战将,腹有奇兵。有一副对联概括了他一生的功绩:“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水攻”。他还创造了木牛流马、连环弓弩,八阵图。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让我由衷地钦佩。

对《三国演义》这本经典书籍褒扬的声音固然是一大片,但不和谐的声音也有很多,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个撕碎的艺术,写的是魏、蜀、吴三国对峙鼎立,而结果他们都举白旗而降,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竟用一个悲剧结尾,这不是太可惜了?我觉得这些对《三国演义》不和谐的声音跟两个故事有关。

故事一,赤壁之战。曹操亲征刘表,刘表势单力薄,献城而降。但曹操贪得无厌,率荆州降兵和从北方带来的兵力共八十三万,欲杀刘备和孙权,夺江东,统一天下。因为北方人虽擅长于陆战,却不识水战,阚泽献诈降书,黄盖诈降,庞统巧用连环计,火烧连环船,再加上瘟疫盛行,最后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只剩下二十七人逃了回来,通过这一仗,曹魏再也不能图天下,争天下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得无厌。

故事二,猇亭之战。在这个战争之前,蜀国文有卧龙、凤雏、法正,武有五虎、魏延、张苞、关兴,可谓兵多将广,粮草充足。219年,东吴派大将陆逊和吕蒙取荆州,杀关羽。刘备与张飞大怒,在221年,刘备亲自统领精兵七十五万,派黄忠、关兴、张苞、张飞等大将杀入东吴。可是,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七十五万精兵死于这场战争,张飞被部将张达、范疆所杀,黄忠被箭雨所射伤,后来也病亡。蜀国经过这场战争造成兵力不强,再也不能争天下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谁说《三国演义》是悲剧,是撕碎的艺术?我认为《三国演义》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大家反复研读,我还要进一步阅读这本书,仔细理会其中的深刻道理。 联系地址:湖南省祁阳县龚家坪镇大坪铺完小 龙小林 收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在热闹的羊年春节伊始,和妈妈一起读了本《三国演义》,我一直来就喜欢读杨红樱写的书,因为那个更贴近我们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三国演义》对我们来说好像太过久远了吧…….然而妈妈告诉我,读《三国演义》可以让我体会到另一番的境界,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我和妈妈花了几天的时间读了这本《三国演义》,读完真的是受益非浅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是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的开场,写的栩栩如生,有血有肉,让人感悟至深啊。

书中的“桃园三结义”“空城计”“草船借箭”等故事让人栩栩如生, 譬如赤壁之战,战争的起因是刘备兵败,曹操妄图吞并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经过,而后孙曹对峙,巧施连环计,火烧战船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书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后又以曹操兵败,关云长义释华容道这原本出乎人意料却又让人欣然接受的结果圆满地叙述完了这宏大的战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独到之处,刘备的仁德,张飞、赵云、许诸、典韦的勇猛,鲁肃的憨傻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的阻险毒辣,“安居平五路”运筹帷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降汉不降曹”“义拔云天”关公的忠义凛然更是被刻画地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演义》,掩卷沉思,满脑是那杀声阵阵的战场,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那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

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编写的。章文承在《丙辰杂志》提到《三国演义》是“三分实,七分虚”,其中许多千古传说多是受野史影响,但若品一品,却很有趣。

“三英战吕布”乃虚构,吕布被孙坚击退,“三英”手中兵器也是虚构,青龙偃月刀到北宋时才有。刘备并非皇叔。刘胜之子刘贞因未按朝廷规定交税,失去侯爵资格,又经战乱,家谱早就已不明,只知刘备是汉室之胄,辈分不得而知。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的最高成就。**它采用古朴的文言文,明快流畅,风土人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他善于描写战争,能写出每一场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作为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似乎都隐藏着阴谋;张飞心直口快,无处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的虚构是有原因的,如若写刘备非皇叔,那么他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岂非可笑之极,且以此身份无以在蜀地立足,更无法与曹操争夺天下。作者料此,便给刘备用“马良神笔”画了一张家谱,戴上皇叔尊位,因此有了与曹操并列的法宝。

说到虚构的人物,不得不提《三国演义》中很著名的女性——貂蝉。这个女人看起来像桃花,但她的诡计不亚于那些男人。他是司徒王允的义女。

当众诸侯因矛盾重重退出讨伐洞中的大军时,在凤仪亭中却奏响了凯歌的前奏。貂蝉用小计使董卓认为吕布要娶她为妻,另一面又对吕布说与他真情相投,却有董卓从中阻拦,不可与君成夫妻。除了王允在危急关头的话,吕布彻底与董卓决裂,最终将董卓杀死。

但历史上并无貂蝉此人,实际是吕布与董卓因一件小事儿有过节,又与董卓的一个侍女通情,从此二人不和。作者写这个故事,大概是想告诉人们:要控制成功的欲望,女人往往可以做男人做不到的事情。

书中人物1798人,主要人物是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模特。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在描写人物时,善于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突出某些方面,夸张一些,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鲜明生动。

这是作者创作人物的基本原则。**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和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冲突中。对于主人公来说,他们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和文字语言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性格。

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赤壁、彝陵战役最为突出。

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

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达数百,时间复杂,线索众多。描写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性。

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宏大严谨的构思。

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组织了全书的故事;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

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这种语言似乎是半空的,但在当时,它是接近白话的;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三国演义》跟《三国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同时也是民间叙事的一个载体。《三国演义》不论是寓意还是内涵,将史学家、一般知识阶层和草根阶层融合在一起。从文学角度考虑,《三国演义》吸收了史家叙事的基本框架,填充基本框架,让整个故事更加有血有肉的却是民间叙事,简要的史家叙事文笔与繁密的民间叙事文笔相得益彰。

正因如此,清代著名史学家张学成,他曾评论“《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祸乱观者”。这种“七实三虚”的说法也证实了,《三国演义》作为文本来讲,它是史家叙事和民间叙事的结合。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三国演义》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 |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
上一篇:司法局演讲稿6篇 下一篇:最新杨柳青课件(范文八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