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篇1)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之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对英法联军的入侵感到极为愤慨,同时也对圆明园被毁感到极为遗憾。
圆明园是我国独一无二的艺术精华,它在历史上被称为万园之园,这里不但聚集了许许多多的风景名胜,而且还保存了从先秦就有的历史文物。它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楼阁、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还有热闹的“买卖街”。它浓缩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圆明园花了150多年才建成。
但现在这座美丽的花园已成废墟。这一切都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时发生的。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云层覆盖了整个城市。
举世闻名的园林圆明园已变成一片灰烬。最可恨的是,英法联军不仅烧毁了旧颐和园,而且在我国领土上为所欲为,烧、杀、抢。
你还记得香港拍卖会上拍卖的青铜牛头和青铜猴头吗?那正是圆明园喷水池里的十二生肖里其中的两件文物,我真为他们感到羞耻,拿了我们的东西,还要我们用钱再买回来。多少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如此美丽的园林和文物,他们被如此肆意的破坏。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在我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它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这些事情已经很多年了,但我们仍然没有忘记我们的国耻。这段文字也让我明白,如果我落后了,我会挨打。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努力学习,肩负起加强祖国建设的责任。梁启超先生说的好“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篇2)
【第1篇】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后,我感到非常愤怒与惋惜。
圆明园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村乡野。然而,英法联军在院子里肆意纵火。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如今,美丽的圆明园已成为一片灰烬。
圆明园已经被毁,但为什么作者要用大量的笔墨来书写过去的辉煌?因为这样写能够引起我们对它的向往,对它的热爱与骄傲。这些美丽的东西被英法联军掠夺和践踏。
这种安排可以激起队侵略者的仇恨和队祖国的热爱。
这些侵略者霸占中国土地,为所欲为。他们看到中国人就杀人打架。世界著名的世界文化宝库,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啊!这样,它就可以在侵略者的爪下被摧毁。
侵略者是多么野蛮,多么无耻,多么贪婪,多么残忍!我们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不让悲剧重演。
【第2篇】
圆明园是一座美丽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园内不仅有国家级建筑,还有夕阳景观。好吧,让我们一起了解圆明园!
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长春园组成,故称圆明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圆分布在圆明园的四周。
圆明园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有玲珑剔透的楼阁,还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是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里有著名的书画、青铜礼器和各种珍品。因此,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拥有量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
而美好的东西,我们会珍惜,毁灭,自然伤感。但有一天,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掠夺了旧颐和园,并将其全部夺走。
因此,我们不应忘记国耻,振兴中华。圆明园被毁灭了,这是中华儿女永远也忘不了的历史。所以,我们要振兴中华!
圆明园这么美,但是被英法联军给烧成了一片灰烬,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事。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篇3)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慨万千。
据历史资料记载: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于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在安佑宫,近300名太监、女仆和工匠被火海掩埋,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在我们中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这150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一个强大繁荣的祖国,让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别忘了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篇4)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信念。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会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当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后,那一幕幕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清晨,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来到学校。第一节是语文课,语文老师让我们朗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一听课文题目,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想一探究竟。我一字一句读得很认真,渐渐地,读到动情处,我却不自觉得鼻子一酸,眼眶发热,豆大的泪珠顺着脸颊滑落下来,我对英法联军恨之入骨!
课文读完了,老师用娓娓动听的声音,耐心地给我们讲解道:“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有三个园,分别在东西南三面。”我心想:啊,圆明园可真大呀!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老师继续给我们讲道:“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村田野,还有各地的名胜建筑,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漫步园内,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那里不仅有好的建筑,还有许多奇珍异宝,历代的名人书画。同时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含有着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听了老师的一番描述,它在我的脑海中连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我仿佛也身临其境。啊,圆明园好美,美得令人陶醉!
可憎的是,这样的人间天堂,却也难逃被毁灭的命运。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给圆明园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他们无情的掠夺,拿不动的就砸,直至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我国这一园林的艺术瑰宝,就这样消失在了滚滚浓烟中,化为灰烬,消失了,不见了……
学完整篇课文,我满腔的情感就是气愤,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就这样被这帮可恶的强盗硬生生地毁灭了。
所以,我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一定要把“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作为己任,好好学习,热爱祖国。愿祖国这朵最美的花永远开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顶峰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篇5)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当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能够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应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必须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以往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此刻是如何的面目!可是能够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礼貌古国赢得过荣誉,以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想,此刻的英国和法国应当抱有抱歉之心了吧!毕竟他们的做法实在太过分,太可恶了!可是,网上的一条消息,彻底把我震撼了:对于圆明园一事,帝国中有的没有记载,有的甚至是庆祝胜利之类言语。他们这般的自我吹嘘,我真的被震撼了。他们难道不该觉得在圆明园一事上,他们的做法可耻之极吗?没有记载,这不是小人的做法吗!敢做不敢当,这不是和当年日本对于二战时的残暴行为不以承认的可耻做法一样吗!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礼貌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向坚持自我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能够原谅,但不能忘记。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此刻我们应当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可是,它能够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职责为了以后中国完美的将来奋斗。从此刻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应当有奋斗的决心。来!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努力奋进吧!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篇6)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那是大家中国历史上最悲哀最黑暗的历史时期,是大家中国人应当永远铭记的一段屈辱的历史。
原本华丽的圆明园,现在已是一片废墟,是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的瑰宝与精华呀!惋惜之余,问题悄悄爬上了心头,为何英法联军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抢掠、烧杀、毁坏呢为何中国人不敢去制止呢考虑再三,当时的清政府太弱,太弱,弱到不堪一击。想管却力不从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的毁灭。
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在沉默。这是一种被刺痛后的沉默,内心像在被火燃烧。这是历史留给大家的耻辱!如此的耻辱在旧中国又何止这一次呢为何堂堂的中华民族会有这么屈辱的一天呢是闭关锁国,是政治黑暗,是封建专制……大家应当牢牢记住这一历史,大家应当愈加发愤图强,在21世纪成为真的的世界今日,大家是21世纪的接班人,大家不要忘记国耻,要理解训练,迈开坚定而沉着的节奏,向光辉的将来前进!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篇7)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这是雨果对中国圆明园的评价。
今日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揭示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读了文章后,我才明白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职责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并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
当我读完《圆明园的毁灭》后,我的心里仅有愤恨与惋惜这两个词。
如今,在蔚蓝的天空下,那些残留的石柱依然挺立着,我仿佛听到它们在控诉侵略者的可恶,仿佛听到它在语重心长地说:“要永远记住屈辱的历史啊,永远不要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啊!”
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华出一份力,为我们祖国的繁荣而努力读书,让别人再也不敢欺负我们!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篇8)
圆明园曾是我国最华丽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它是由万春园、长春园和圆明园组合而成的,也叫圆明三园。在圆明园的周围,还有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可这样一个华丽的园林,却被英法联军的一场大火烧成了灰烬。
读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后,我愤怒的心境久久不能平息,我的心一向在呐喊:“我们要为圆明园,为祖国争一口气,我们要报仇。”那金碧辉煌的殿堂,那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那热闹的“买卖街”,那拥有各种奇珍异宝的宝库…….就因为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就这样变成了一片废墟。他们侵入北京,把园内凡是能够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车或是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就连我国最为之骄傲的十二生肖铜像也拿走了,难道我们不应当为之感到痛恨吗?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难道我们不该报这血海深仇吗?
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是世界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英法联军的横行霸道,我们要把这愤怒的心境作为力量,做为我们保护祖国,振兴祖国的力量,让圆明园的毁灭作为动力,作为我们发展祖国高科技的动力,不再受其它国家的欺凌。
圆明园的毁灭只是一个警告,它正提醒着我们:我们要团结,要强大,要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富饶,不被他们再次期凌了。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篇9)
圆明园是我国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然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把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又放火焚烧了三天三夜,此刻的圆明园只剩下荒草丛中几根残柱和破石。
读了这篇课文,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的中国难道真的那么“脆弱”吗?圆明园是皇帝的离宫,在当时是建了又扩,扩了又建,花了很多的心血和财富,就这样化成了灰烬,这未免太可惜了吧。这本来能够供我们观赏的,赞叹它的美丽,可是此刻呢,只留下断壁残垣,能看出些什么呢?只能留给后人无尽地惋惜和遐想。
侵略者不仅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物,并且破坏了璀璨的礼貌,掠夺了很多的中华瑰宝。这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的智慧结晶啊!我们要呐喊:“还我的圆明园,还我们的礼貌和瑰宝!”
当然,我们也应当反思。就是由于我们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国家的落后,造成了清朝政府的加速没落。从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仅有国家民族强盛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会受到他国的尊重。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篇10)
圆明园——屹立世界东方的明珠,散发着瑰丽夺目的光彩。圆明园——悬挂在高高夜幕上的碧月,集清雅与高贵于一体。你也许不相信,这个集“天地灵气”的碧月明珠居然在短暂的三天化为灰烬。
圆明园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它只存于梦境,或是说像一个“世外桃源”。圆明园中的很多景观都是依照各地名胜古迹建造的,例如苏州的狮子林。而且这里还是中西结合的,天南地北的世界名山大川浓缩在这个园子里,真是美妙啊!
圆明园不仅风景秀丽、迷人,还收藏着奇珍异宝。秦汉时期的文物十分罕见,可要在圆明园找到个百八十件并非难事;唐宋时期的名家书画都成堆了;连普普通通的大柱子上都密密麻麻地嵌着宝石,真是金碧辉煌啊!
我悲愤,我痛心,为八国联军的无耻、野蛮行径而感到痛恨,他们凡是将能搬走的东西统统掠走,像一群凶恶残暴的匪徒、强盗,实在运不走的,就毁掉。为了毁掉罪证,就在园中放火,大火无情地吞没了整个园子,毁掉华美的一切,只剩下了几根柱子矗立在那里,似乎诉说着英法联军的凶恶与它们经历的所有不幸。
由这篇课文我又联想到了前几年香港拍卖会上的铜牛头、铜猴头、铜虎头,那是属于中国的,圆明园的,它们的母亲是中国,而我们却还要大费周折地买回来。母亲要回自己的孩子,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长大振兴中华吧!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篇11)
刚考完,本来要给我们上新课,看我们都比较累,就给我们看要教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有关的纪录片。 ( )
这部《圆明园的毁灭》的纪录片讲的是圆明园的诞生到毁灭。
康熙皇朝时期,耶酥会派了一个传教士到中国来,他就是意大利人郎世宁,这部纪录片主要就是按照郎世宁的书信介绍。半个世纪的时间,这个西方人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也目睹了一座旷世园林的诞生,这座旷世园林就是圆明园。
在康熙时期,圆明园只是个小型的种满花的,雍正和乾隆登基后,就开始扩建圆明园。
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修建,圆明园拥有了一百多组景观,将近一千座宫殿,每座宫殿都如仙境般美丽,占地五千多亩,有六百个足球场大小。
一七九九年,乾隆离开人世。仅仅过了四十年,英国人就用武力强行敲开了中国的厦门,开始堂而皇之地倾销鸦片。之后英法联军一起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尽管他们只有三千多人,我们有两万多人,但我们的武器太落后了,很快就全军覆没。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国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他们还将园内的书撕下来点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座北京城,中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非常生气,非常痛心。英法联军竟然这样随便糟蹋我们的圆明园,使我们花了一个多世纪建造的瑰宝化为灰烬。他们还抢走了我们这么多的国宝,这些国宝有的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国家,还有的至今下落有明。想想看,如果没有英法联军的侵略,圆明园将是多么辉煌啊!可惜,我们再也看不见它了。
两年前,我曾经去过一次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垣断壁了。虽然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早已不在了,但从那几根残垣断壁中依稀能看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之所以会毁灭,就是因为我们当时太落后,我时常告诉自己:“少年强,则国强。”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好好建设祖国,使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绝不让历史重演。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篇12)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后,我感到无比愤怒,也感到无比的悲哀。
圆明园是我国的一座皇家园林,由咸丰皇帝看守。这是花费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建成的。里面有许多奇珍异宝,并且很漂亮。既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博物馆。可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圆明园,他们把凡是能拿走的通通掠走,拿不动的就用车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最终我国这片艺术的瑰宝被烧毁了。
我感到无比的愤怒。愤怒这些英法联军,我们跟他们井水不犯河水。好好的干吗要攻进我们的圆明园?还把我们的圆明园给烧了?我还愤怒这个咸丰皇帝。在最危难的关头,不是和士兵们一齐守卫家园,而是逃到避暑山庄去避难。并且他的士兵都是很少训练的,根本就不叫士兵,根本就不会打仗,一下就被打死了。我感到悲哀,悲哀这一片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被化为灰烬。这是我们中国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国耻。我悲哀这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都这样消失了……课文中还讲到在香港的拍卖会上,拍卖过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那本来是圆明园里十二生肖喷水池里的东西,这本来就是我们的东西,却用了上千万的高价才买回来。
此刻的圆明园只剩几根柱子了,我感到无比的愤怒与悲哀。可是庆幸的是此刻我们中国越来越强大了,他们不敢随便侵略了,让我又觉得很自豪。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篇13)
(二)以读代讲,充分体现了“三主原则”。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从不考口头言语方面的听、说、读,阅读教学大都以教师“串讲”“串问”代替了学生语言和思维的主动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读”是提高朗读效率,增强阅读能力,感受人生真谛的必由之路。古语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纵观全课,窦老师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式贯穿于阅读教学,着重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如何在泛读中知晓大意,在精读中品味文字,在复读中体验情感。
窦老师“以读代讲”的方式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为主线”的三主原则。其中“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主动探究,真正把读书的优先权交给学生,从而使他们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良好的读书习惯。“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为主线” 就是从学生智力结构的现状出发,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开发智力,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如,整堂课基本上都是以朗读贯穿始终的,而这里的朗读主要是学生个体或集体的朗读朗读之后,窦老师并没有立即予以评价,而是先采用了学生自评、同桌评、同学互评等方式,如果学生知道的,教师决不“代劳”,课上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名同学朗读完,个别同学对其进行评价之后,还有一处读不正确的地方没指出,此时窦老师就说:“不过还有一处,我听出来了。(看到很多同学举手了)哦,你们也听出来了,那是不是和我的意思一样呢?
我就不说了,请你说。”把朗读、评价的优先权交给了学生;但窦老师采取的也绝非全程“放羊式”的教法,在学生进行评价后,老师还会进一步地进行引导,如,有位同学课文朗读得太流利了,忽视了分号、句号间的停顿关系,此时窦老师就进行了适当地引导,引导学生读的时候缓一下,慢一下,注意分号朗读和句号朗读有什么区别,进行这样的引导点拨后,再请这位同学读了一遍,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在这一主动参与和借鉴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知识,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朗读的技巧,还养成了善于倾听他人朗读的好习惯。
总之,朗读的学问很大,需要在探索中前进。但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组织指导学生每一次朗读,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及能力,“让粗糙的课堂变得细腻起来”,从而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我也相信,窦桂梅老师的阅读教学只是我们奋发向前的一盏指路明灯。
二、赏识性教育——点燃学生自信的火花。
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欣赏他们成长的脚步。
我们应该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这不仅是为了尊重学生的表现,也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不是敷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尊严地、自信地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窦老师非常重视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和沟通,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赏识性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中,学生参与朗读和自主发言的机会有很多,因此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见解时需要一定的技巧,不能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要做到恰到好处。窦先生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体现了她控制课堂教学的高超艺术。如,在朗读过程中,有位同学由于读得太快,有些地方读得不太到位,窦老师并没有马上指出哪里读得有所欠缺,而是首先对他进行了表扬,“你真了不起,这段这么长,你从头到尾读得这么流利,同意吗?
”紧接着,就有同学举手想说说他们刚才倾听后所发现的了,这时,窦老师就进行了适时的引导,“有同学想对你聊聊!”针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在表扬其优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进行赏识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情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途径。
在初看窦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教学视频时,看到她如此激情的教学风格,我真的有点不适应,但当我静下心来,再次品读的时候,我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有真性情方有新境界。”我想,窦桂梅老师正是这样一个性情中人。
有人就这样评价她:“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是的,在她的课堂上,从她的语言,从她的板书,从她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激情,就像一团火,迅速点燃了学生心中的火。
但也有人这样评价窦老师的课堂:“激情过火——虽深情并茂,课堂至始至终情绪饱满,听者跟着激动,过后给人的感觉很累,有时所表现的状态给人的感觉是——‘热闹’。”但在我看来,窦老师课堂上的这种激情不单单是种情绪,更是一种热爱,源于她对生活,对教育事业,对学生们的热爱。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在课堂上,窦老师总是那么地全情投入,“激昂处她和孩子们一起激昂,缠绵处她和孩子们一起缠绵。她高兴地和孩子们一起鼓掌;伤心地和孩子们一起哭泣。课堂上的窦桂梅全然把自己也当成了一个孩子,倾情挥洒着童真。
”试想,如果我们有幸能成为一名小学老师,在若干年后,我们能像窦老师这样充满激情地走上讲台吗,即使不能达到像窦老师那样的境界,我们还能像当初尚未成为一名教师前那样怀揣着一颗“让孩子像追蝴蝶一样,轻松,快乐成长”的,对生活、对工作富有激情的心吗?我想,我们都很难最出一个肯定的回答。这也是我对窦桂梅老师产生钦佩之情的一个主要原因。
总之,优质教学是需要教学激情的。它需要教师贯注激情于文本,洋溢激情于课堂,点燃激情于学生。只有教师对教学有激情,学生才能有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新课程理念中彰显人性,创造快乐的课堂,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让学生充分了解真理,美与善在艺术美的课堂上。
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激情投身教育事业,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用这种激情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同时,只有用激情演绎教育,教师才能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
窦老师曾写道:“一名优秀教师,应把教学当作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职业。语文教育教学对你而言,是激情,也是思想。”她就是拥有激情与思想的优秀教师。
几乎所有听过窦桂梅上课的老师都说,她的课不能完全传下去。确实,只有置身窦老师的课堂,你才会真正感受到她充溢血脉之间的一网情深,你才会真正领略到她的理想与行动的用心融合,你才会真正聆听到她的行动着的宣言:“语文教育应该成为师生终身的精神向往,应该让师生一起在语文的课堂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