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

2023-12-06 08:40:10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篇1)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屈辱的一页。一百多年间,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而不屈的中国人民,则一直在黑暗中苦苦寻找复兴之路,经过一百多年的追寻与探索,既有失败的痛苦,也有胜利的喜悦,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10月13日,再现了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复兴的展览《复兴之路》,在军事博物馆开幕。展览分五个部分,分别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今天我们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前往军事博物馆,参观了由中宣部等单位主办的《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这次展览用丰富的图片、影像、实物等资料,非常直观地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沧桑变化,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展览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祖国从落后屈辱到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轨迹。在参观的整个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血脉在扩张,我的心在激烈地跳动,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力量充遍了我的全身。

当我走进《复兴之路》的展厅时,立刻被展厅墙上的文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吸引住了。华夏五千年,中国享有多么悠久灿烂的历史!长城、兵马俑、紫禁城,这些世界所称颂的伟大奇迹;丝绸之路、四大发明、郑和下西洋,这些推动和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壮举为什么一个号称“居于世界中央”的大国会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为什么她会在那些所谓的欧洲“蛮夷”的坚船利炮下不堪一击?是没落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封闭自大的骄狂心态,是陈旧落后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看着墙上一张张帝国主义列强残杀中国人的照片,我的心无法平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为自己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感到骄傲,但我认为我们更应该直面这段近代的屈辱史和血泪史,决不能忘记过去!

只有我们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我们党,才能领导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这是真理,是被中国人民的血泪见证过的真理,是被中国革命历史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在《复兴之路》这次主题展览中,同时也展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一些有识之士采取的救亡运动和不同的革命道路,包括:洋务运动、康有为、谭嗣同等的变法维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陶行知等教育救国,这些道路被历史证明了它们对于改变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命运是行不通的。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成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马关条约》;变法维新在慈禧的一手遮天下只剩得一个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窃国大盗袁世凯收入囊中;爱国知识分子们的种种努力奋斗,在军阀反动派面前收效甚微。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发展到壮大,虽然中间有过认识上的不统一,有过左和右的错误,但他们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他们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只有他们才能够领导千百万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万里长征,那么多的艰难险阻,还有敌人飞机大炮的围追堵截,但最后红军胜利了,我们党胜利了,建立和壮大了自己的根据地,延安成为青年们向往的革命圣地。党在这里坐定指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当我盯着墙上反映延安时期精神面貌的图片时,我看到了一种生命力,一种坚实的民族精神,那种精神是永远不会被打败、击垮的。

进入展览的第五个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真切地感到了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这里有三峡大坝和青藏铁路的景观模型,有成功进行载人试验飞行的神舟飞船,有中国农村、城镇发生的翻天覆地大变化,有申奥成功的喜悦,整个展厅洋溢着昂扬的斗志和振奋人心的力量。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取得的如此巨大的成就。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投资者所青睐的国家之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也从一个制造大国开始向一个创新大国迈进,我亲身地感受到祖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我感到自己正在经历着一个历史的转折,一场伟大的复兴。而这一切当之无愧地应该归功于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中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凝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高瞻远瞩,就不会有改革春风吹遍神舟大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一心为民,带领人民奔小康,老百姓兜里的钱就不会鼓起来。

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展览让我领略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展览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力。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篇2)

展览《复兴之路》将中华民族自清朝末期鸦片战争清**与洋人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开始,爱国志士奋不顾身反抗外敌侵略的画面,日本侵略者烧杀淫掠的画面,革命英雄宁死不屈英勇献身的画面,到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走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是曲折的,是艰辛的,是痛苦的,更是令人震惊和振奋的。

展览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闭关锁国懦弱的清**在英国的威逼下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史上一百余年的屈辱历史。

展览第二部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展示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爱国志士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令人感动和震撼。

展览最振奋人心的是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探索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终于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的**中的领导地位。

经过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展览最鼓舞人心的是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步入该部分,之前沉重的心情变得豁然开朗,看到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祖国。中国在核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赢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踏上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展览的最后一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展览方式新颖生动。坐在青藏铁路的座位上,你可以感受到奔向天空的感觉。另一条线路,从手提电话到手机,再到苹果手机,都能引起参观者的共鸣,生动地展示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

一个展览,走过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荣辱历史,心情时而沉重时而畅快,中国人民辛酸、愤苦、坚定地在这一百多年里将一条充满坎坷路走成了一条复兴之路。每一步都含着苦涩的泪水,每一只脚都能踏上浓浓多彩的鲜血。从一个饱受中国共产党之苦的弱国,到一个屹立于世界的大国,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条复兴之路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永无止境的伟大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我们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审视我们现在的每一个行动,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正如严彬董事长在年终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镜鉴”,我们要从华彬发展的历史中感悟,感悟华彬人的精神,感悟华彬人的理想。精神和理想应该像火炬一样燃烧,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我们要以人为镜,以史为鉴,实现肩上的责任,祖国的复兴之路继续走,华彬的发展之路继续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篇3)

伴随着春天的到来,国家博物馆也迎来了复苏的脚步。国博重装运营后,《复兴之路》是国家博物馆重新运营的重点展出之一。

2011年3月27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天安门广场附近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国外友邦的旅游人士,也有来自外乡的兄弟同胞。而最热闹、队伍最长的当属国家博物馆的参观队伍,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龙,虽然人多,但是井然有序。在经过了2个小时的排队候,我进入了国家博物馆的主展区,找到了《复兴之路》主题展览区。

《复兴之路》展区透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个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展示了历史如何选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国家基本路线方针的时刻,同时也展现了屹立于世界的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此次《复兴之路》总共分为五部分,以时光为顺序,透过超多的图片、史实、雕塑、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全面的展示了中国近170年来的风风雨雨。在参观旧中国鸦片战争时,情绪无比沉重,一组《苦难的中国人民》雕塑深深的震撼了我,老人拄着拐杖,妇女挑着竹篮,竹篮中还坐着一个小孩,每个人的眼神充满了无奈和痛苦。这组雕塑是当时中国人民的一个缩影。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中国人民不满国内现状,对国家未来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探索,而新文化运动则解放了国人的思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思想浪潮。而当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时,国内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国家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道路。这是全中国人民的期望,自此,中国人民有了奋斗的方向。

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无数的革命先辈为了中国人民自我的事业而前仆后继,无怨无悔,无论当时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在这个篇章中,我看到了有关苦难的另外一组雕塑,名称是《艰苦岁月》,一位老红军吹着笛子,而旁边的小孩则偎依在他的身旁。同样的苦难,这幅雕塑的人目光坚定而深邃,无不展示了当时人民对未来的坚定和向往。1949年随着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无数先辈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此时此刻,在这片热土上成为现实。自此中国人民走上了国家复兴的伟大之路。从建国时期一穷二白的国内现状、帝国主义封堵围截的国际事实,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始终坚持自主发展、和平共处。经过自建国以来60余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国人民在伟大的复兴之路上,已经走得更加的从容和淡定。

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我思绪万千,既感慨幸福得来之不易,又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我作为新时代的千万党员的一份子,又有一种强烈的职责感,我们既要维持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也要进一步的扩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实现我国伟大的复兴。正如参观完后我在电子屏幕上的留言继往开来,繁盛恒昌,相信祖国在我们这代人的继续努力下,国家会更加的昌盛。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篇4)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了近代中国屈辱的一页。一百多年间,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而不屈的中国人民,则一直在黑暗中苦苦寻找复兴之路,经过一百多年的追寻与探索,既有失败的痛苦,也有胜利的喜悦,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10月13日,再现了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复兴的展览《复兴之路》,在军事博物馆开幕。

展览分为五个部分,即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解放民族独立人民、建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责任。

今天我们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前往军事博物馆,参观了由中宣部等单位主办的《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这次展览用丰富的**、影像、实物等资料,非常直观地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沧桑变化,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展览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祖国从落后屈辱到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轨迹。

在参观的整个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血脉在扩张,我的心在激烈地跳动,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力量充遍了我的全身。

当我走进《复兴之路》的展厅时,立刻被展厅墙上的文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吸引住了。华夏五千年,中国享有多么悠久灿烂的历史!长城、兵马俑、紫禁城,这些世界所称颂的伟大奇迹;丝绸之路、四大发明、郑和下西洋,这些推动和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壮举……为什么一个号称“居于世界**”的大国会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

为什么她会在那些所谓的欧洲“蛮夷”的坚船利炮下不堪一击?

这是一种腐朽的封建制度,一种封闭而傲慢的心态,一种古老而落后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看着帝国主义列强杀害中国人民的墙上的图画,我的心无法平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深感自豪,但我认为我们应该面对这段屈辱和血泪的现代历史,永远不要忘记过去!

只有我们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我们党,才能领导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这是真理,是被中国人民的血泪见证过的真理,是被中国革命历史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在《复兴之路》这次主题展览中,同时也展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一些有识之士采取的救亡运动和不同的革命道路,包括:

洋务运动、康有为、谭嗣的平等改革、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陶行知的救国教育,这些道路都被历史证明不可能改变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命运。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成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马关条约》;变法维新在慈禧的一手遮天下只剩得一个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窃国大盗袁世凯收入囊中;爱国知识分子们的种种努力奋斗,在军阀反动派面前收效甚微。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和发展到扩大,虽然在认识上有不一致之处,也有左右的错误,但在中国革命识上是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党,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只有他们才能够领导千百万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万里长征,那么多的艰难险阻,还有敌人飞机大炮的围追堵截,但最后红军胜利了,我们党胜利了,建立和壮大了自己的根据地,延安成为青年们向往的革命圣地。

党在这里指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当我凝望墙壁,反映延安时期的精神面貌时,我看到了一种永不落败的生命力,一种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

进入展览的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真的感受到了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这里有三峡大坝和青藏铁路的景观模型,有成功进行载人试验飞行的神舟飞船,有中国农村、城镇发生的翻天覆地大变化,有申奥成功的喜悦,整个展厅洋溢着昂扬的斗志和振奋人心的力量。没有改革开放,我们今天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投资者青睐的国家之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从制造业国家向创新型国家迈进。我个人感受到了我们国家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我觉得自己正在经历一个历史转折点和伟大复兴。而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国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中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凝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远瞩,就不会有改革春风吹遍神舟大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一心为民,带领人民奔小康,老百姓兜里的钱就不会鼓起来。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城市经济体制的中要决议,是民族复兴的基石。展览让我了解了国家富强和安全的原则,认识到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展览让我们看到了祖国进步的艰辛历程,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更加努力地为祖国服务。

篇2:国家复兴,重任在肩——《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观后感

20**年10月24、25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学院710班党支部组织党员和部分团员分两批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

展览分为五个部分: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寻求救国之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责任;建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短短几个小时的参观,对中国民族的复兴历程而言似乎显得有些短暂,但对炎黄子孙的心灵触动,必将久久难以平静。

从1840年领土沦丧、百年屈辱的开始,到今天的独立自主并完成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从千年局(辛亥革命)、峥嵘岁月(革命失败、探索新道路)到中国新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从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民不聊生,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北京奥运、小康社会。

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血的教训,也印证了“民族精神与****从来不是静态恒定之物,从来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的。”

作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学生党员,我们既有和广大参观者一样的自豪感,也有一定的历史责任感。国家的振兴要靠科技、思想、制度的振兴。

首先,国家的培育和自身的努力,使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科学院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开展科学研究,推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这样国家的复兴才有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其次,我们在从事科研工作时要注重思想的继续解放与创新。

我们要站在高端,有创新的勇气和毅力。一个没有创新理念的国家,必然无法实现最终的复兴和长期的繁荣。最后,作为研究生党员,要积极支持党的明智决策,认真学习党**最新文件精神,加强党支部制度建设。把这么多优秀的党员用良好的体制凝聚在一起,发挥更大的战斗力。

只有科学完善的制度,才能从制度上保证党的先进性,引导中国走向更好更快的恢复。

这就是我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党员应有的历史责任感,这份历史责任感驱动我们更好的学***和工作,努力奉献自己的价值,为早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篇5)

今天在学校的组织下,得以有幸与同学一同参观了这座扩建历时三年之久、千呼万唤终于展露芳容的世界最大博物馆。

一早搭乘校车驶至前门东大街。达到时,前来团体参观国博的大巴已经停了有十几辆。下车后,您可以一路步行到北京铁路博物馆、正阳门和天安门广场。

在一尺见方的广场上,右侧的国家博物馆与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对称布置,遥相呼应。两者建筑风格如出一辙,皆恢宏大气、壮丽典雅,十几根仿希腊式立柱颇显雄伟之气。国家博物馆与阔大齐整的天安门广场以及一街相隔的壮丽威仪的天安门城楼共同塑造出一种大气威严之气氛,令人心魂震慑。

绕行至长安街国家博物馆北门。你一转身,就会看到矗立在国家博物馆前的巨型孔子像。全像由青铜所铸,孔子呈拱手作揖之状,颔首俯身,身型宽硕敦厚,犹如巍然山石。塑像粗线直砺,表面如大斧劈皴,加之青铜皴之以靛青杂色,颇有沧桑厚重之感。

孔子作揖巨像立于国博门前,如邀请,如训导,如统领之统率历史文明之浩瀚大军。

九点钟,馆内开放。随着近百名的观众的队伍慢慢进入到了大厅。今天国家博物馆所展出的是“复兴之路”展览。

一进展厅,展厅四壁泥塑浮雕的参差不齐的历史肌理就迎面而来。左侧浮雕猛看如浩荡的黄河水流,泥水混沌、磅礴涌动、浩浩汤汤,细看则实为司母毋方鼎、活字印刷术、罗盘、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飞天、张衡地动仪、郑和地图与帆船等等众多历史元素依左右顺序的写意与写实交杂的空间展现。

其后展览由历史**、文书、衣服、兵器、机械、石碑等历史实物以及模型、雕塑等方式正式展开,横跨从1840年至21世纪的二百多年时间。展览叙述的脉络横贯近代、现代以至当代中国,其叙述角度与历史观点对于我们而言可谓耳熟能详,包括各历史事件所占篇幅皆与中学历史之叙述并无太大出入,所独特者在于其珍贵历史资料的详实丰沛。

陈列共分为五部分,从“落后就要挨打”——清帝国惨遭列强瓜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地主阶级自强维新,及至百日维新终告失败;辛亥革命、清帝退位、**开世,怎奈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列强折冲九州,仁人志士奋起探求救亡图存之路;日寇侵华,烽烟四起,国民军正面阻敌、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再至国共交战,解放军横渡大江,国民党溃败台湾;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曲折前进;平息浩劫,改革开放,另辟中国蹊径,专心国富民强。

鉴于展览脉络近于所学历史脉络,对其内容介绍在此就不作赘述了。参观本次展览,心生的最大感触即是世事之无常,领先于世界两千年之久的中国文明却催生不出继续维系文明前进的力量,而沦为为其他后进文明欺凌的老大帝国。一国之强大放之于历史之浩瀚中,常常可以发现多数仅仅只能持续一时,风起云涌,起伏不定。

从1840年国门被船坚炮利的英吉利人轰开,传统文化在救亡图存方面日显无力,旧有社会结构逐渐趋于瓦解,中国开始向西方由表及里地模仿、学习,这段历史可谓中国历史之最低点,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定浩劫、实行改革开放,中国方真正开始复兴,宏图大展。

粗浅以为这段历史对中国尤为重要,对传统文化之态度以及究竟该在何种程度上学***,对这一重要问题的思考与争论在这段历史已有过深入**,而这一重要问题在未来中国复兴的道路还将必然面临并再做不断思考。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越深,便越可以知荣辱、辩是非,寻根找出近代民族不足之根本,譬若专业课上老师曾提及的一个问题:在对待国门被西方武力开启这同样的一件事上,中日两国持的却是相反的态度,日本人奉引美**舰成功登陆的日本人为英雄,对佩里将军给予郑重纪念,而中国则对侵略行径尺否定的批判态度,未有相近与日本态度的倾向,中日这一态度之别颇为值得我们深思。

也许是因为主题所限,“复兴之路”在抗日战争的展览篇幅中对于国民**正面战场的提及依旧如中学历史教科书中颇为稀少,而着重于介绍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艰难中壮大,以及对日军形成有效牵制与作战贡献。

行文至此,也该有个总结。这次展览丰沛详实的珍贵历史资料着实令人眼界大开,再现了诸多场景、情境,如直至亲眼目睹清军装备之简陋与西洋军队的船坚炮利,方更觉中西差距之大。环顾今朝盛世,回看过往,不禁扼腕。

复兴之路,愿民族一路向前。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篇6)

参观国家博物馆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归来,心潮澎湃,感触良多。

复兴之路透过1150多件珍贵文物和98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种种探索,展示中华民族近170年复兴之路。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个性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获得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

作为图书馆员的我,我十分关注这次展览中珍贵的文献。清宣统皇帝溥仪退位诏书,标志着清王朝的覆灭,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结束。《时局图》深刻地、形象地展示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让中华民族有了新的选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书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崛起,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那里的一件件文献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复兴之路。

这天,中华民族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此刻我们面前。作为国家图书馆的青年党员,在我们的身上就应有历史职责感。国家的复兴离不开科技,思想和文化上的复兴,全民素质的提高决定了社会的发展。这样国家的复兴才有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因此我们当代青年必须要奋发图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我的努力为推进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提高全民族礼貌素质做出自我的贡献,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篇7)

清明假期,我与同学相约去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一年之前,我们班曾组织过一次参观国博《复习之路》,那时,我还只是刚从小城市来到首都,对一切都感到新奇。一年之后,作为一名入党用心分子,经过堂课的深入学习,对参观《复兴之路》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辛亥革命,再从八年抗战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一向在探索中前进着,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取得成就,中国人民一向都没有放下过,不屈不饶,一向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永不放下。我想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最伟大精神。

《复兴之路》展览透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个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历史和人民怎样选取了马克思主义、选取了中国共产党、选取了社会主义道路、选取了改革开放,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务必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的复兴。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入党用心分子,就应坚定不移的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职责,用自我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续写新的篇章。勿忘国耻,以史为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全面建设械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篇8)

5月13日周五下午管理学院党总支组织教工及学生党员来到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为世人瞩目的特殊年份,《复兴之路》作为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带领我们穿过镌刻着中华民族屈辱、抗争、探索、复兴的一个个厚重的历史节点,回望纵横捭阖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

进入国家博物馆后首先看到的是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里我们回顾了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大清国债赔款清单》和三元里的抗英旗帜俱为见证。第二部分是“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展示的是一大批仁人志士为挽救国家危亡所付出的各种努力。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随身宝剑和石达开的“翼王训谕”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后,依然静静的躺在这里,向人们讲述着那段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农民革命运动。看到康有为万木草堂所著汗衫,我们可以想见当年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众多弟子齐聚一堂探讨家国大事的情景。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到混乱的北洋军阀统治再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短暂却跌宕起伏风云突变的十几年被凝聚在孙中山先生手书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几个大字上,凝聚在林觉民《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的字里行间,凝聚在《少年中国》《国民》《天讨》等一本本泛黄的刊物里

接下来的部分是通过历史文物和大量的美术作品展示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解放全中国的历史重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十月革命。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青年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可以窥见一代伟人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反动政权,年青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痛苦的涅槃。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倡导推动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经过xx年浴血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犹如电影画面成为那个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建国之后的历史资料更加翔实,有粉碎_时北京人民欢欣鼓舞的情景,也有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照片,也有江泽民同志发展外交指挥抗洪救灾的场景,还有神州五号上天的互动环节。

《复兴之路》整场展览大气庄重,一个多世纪的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历史,浓缩在几千平米的空间之内,置身其中才明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篇9)

第一篇范文: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

4月14日,在春意渐浓的季节,我院电力电子研究所组织40名党员和群众参观了国家复兴路博物馆大型主题展览。

从熙熙攘攘的十里长安街走进庄严肃穆的国家博物馆的那一刻起,我们仿佛踏入了岁月无声的河流。从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到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再到“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80余件/套珍贵文物、870余件历史**见证了历史岁月的洗礼,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的英雄情怀。

这是一部屈辱、斗争、复兴的历史。这也是中华民族由弱变强,由主权的衰落到独立的开始,由人民的奴役到主人的翻身,由饥寒交迫到**的繁荣的巨大变化。在鸦片战争和南京大**嘲前,我们感受的是一种主权沦丧后丧家奴隶的压抑、屈辱和愤慨;在太平天国、武昌起义嘲前,我们感受的是一种为了追求民主、独立与自由的奋起、斗争和壮烈;在毛泽东主席发出的震惊全球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嘲前,我们情不自禁而泪流满面;在两弹一星、青藏铁路嘲前,我们感受的是一种民族复兴的无比自豪。

两个世纪的民族复兴道路,使我们感到了作为中国人民的骄傲和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就是只有落后了,才能通过科技兴国;不重视科技创新,国家就不能强大;不重视科技,国家就不能立于不败之地世界先进森林。

大家都说,作为共产党员和科技工作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对国家的繁荣繁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民族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们都能恪职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实进取、积极奉献,集合全民族所有人的力量,那么伟大的中华民族必将在复兴之路上不断谱写更辉煌的篇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转头空,青山还在,几片夕阳红。步出博物馆,已是惠风和畅,春深似海的和谐盛世。

第二篇范文:国家博物馆大型主题展览的复兴之路

2007年11月10日,星期六,公司在军博复兴之路上组织了一次大型主题展览。我兴奋地参观了祖国的发展历程。

一走入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大厅,就被庄严肃穆的氛围感染,每一幅**,每一个展板,都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聪明、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中华文明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国富民强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在《花团锦簇》的序幕上方是一个巨大的屏幕,它反复纪录着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伟大成就短片。在往里走展厅里人头攒动参观的人非常多,翔实的**、文献资料、文物、模型,不断**的影视画面、生动的声光布景模型,全方位、多角度地向来自各行各业的观众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大家驻足**久久不愿离开每一副历史的镜头。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上耻辱的一页。100多年来,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展馆大屏幕记录片中丰富的男声点评发人深省。这是一段耻辱的历史。虽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段历史。在我们共享着发展成果的同时,要记得发生在祖国母亲身上的这一切。

牢记历史,就是更好地展望未来,实践未来,创造未来。复兴之路,还要由我们新一代来继续。

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下,一个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一个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中国,必将在全面建设械社会的历史征程中,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璀璨篇章。

当我们来到展览馆,久久不肯离去时,历史告诫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范文:复兴之路展览大学生观后感作文

2011年4月15日,我们工商管理系的师生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的展览,给了我一个回顾中国历史的机会。这次展览让我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国家繁荣的贡献。他们宝贵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通过参观,我感慨万千,感慨国家从贫穷落后一步一步走上复兴之路的艰辛。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篇10)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一):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主题展览观后感

参观国家博物馆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归来,心潮澎湃,感触良多。

本文通过1150多件珍贵文物和980多件历史文献,回顾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所进兴的各种探索,展示了170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为团结和自强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

作为一名图书馆理员,我非常关心这次展览中的珍贵文献。清朝宣统溥仪皇帝的退位诏书,标志着清朝的结束和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结束。《时局图》深刻地、形象地展示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

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让中华民族有了新的选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书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崛起,。

这一天,中华民族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作为国家图书馆的年轻党员,我们应该有一种历史责任感。国家的振兴离不开科技、思想、文化的振兴。全民素质的提高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这样国家的复兴才有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因此我们当代青年必须要奋发图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我的努力为推进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提高全民族礼貌素质做出自我的贡献,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二):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观后感

在所党委的组织下,我们基础党支部一批党员及用心分子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在展馆讲解员的讲解下,我学到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在探索过程中从衰落走向再繁荣的道路。《复兴之路》围绕着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的基本陈列,透过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反映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个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历史和人民怎样选取了马克思主义、选取了中国共产党、选取了社会主义道路、选取了改革开放,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务必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一百多年前,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从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到内部的战争,中国人民一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饱经沧桑的历史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感到沉重,可中国人民最后还是站起来了,勇敢无畏地应对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按自我制定的目标,一步一步认真而踏实地走着,慢慢实现着复兴之路。

中华民族曾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中国以前经历了太多的屈辱和苦难,中国的革命道路可谓是曲折而艰难,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同样遭遇了失败,就其原因是没有从太平天国运动中汲取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因而重蹈了以前的覆辙。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胜利了。他们用心的从前人那里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进。

1998年抗洪抢险,世界经济危机,非典肆虐,世界形势的复杂多变,中国在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伟大的不惧困难沉着应对的精神,使中国最后取得了胜利,渡过了难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这样的意志和精神,一个人也不例外。每个人都可能成功或失败。即使是一个成功的人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成功之前,他经历过许多失败,无论大小,失败是无法避免的。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冷静地面对失败,接收失败,最终战胜他。

失败,吸取教训,从无到有,总会有成功的一天,而不是一味的悔恨,或是在失败的阴影下。

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人民从此起立,无数先辈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奋斗。此时此刻,这在这片热土上成为现实。自此中国人民走上了国家复兴的伟大之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国内贫困状况和帝国主义封锁围城的国际事实来看,中国人民不怕权力,始终坚持自主发展与和平共处。

经过自建国以来60余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走得更加从容、更加从容。作为一名入党用心分子,我以能加入这样的党而为期望。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始终与党员保持同步,严格按照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中医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三):

这天是2011年6月9日,星期四。我们年级利用下午的课时参观国家博物馆。让我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经验!

首先,在入馆之前,工作人员对我们进行了周密的检查,唯恐我们把这炸了似的,经过重重检查,我们最之后到了传说当中的国家博物馆大厅。

看了大厅里的广告牌,我了解到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是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家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一天,更名为北京国家历史博物馆,1959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是1950年3月成立的国家革命博物馆筹备处。

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1959年8月,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两座亭子落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同年10月1日,国庆十周年之际,开始对外开放。

抱着好奇心,我想明白那里藏着什么宝贝,于是,我走到地图前,才明白那里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将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中国顶级文物的展览在历史教科书中经常可以看到。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中国的通史,通过举办各种与历史、考古、文物有关的专题展览,以及临时展览和永久性的国际展览

交流展览和捐赠品展览等不一样形式的展览,向公众系统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当代主流文化精神,并全面地展示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介绍世界礼貌与优秀文化。通过历史学、考古学、古物学、博物馆学等方面的高水平研究,不断丰富和深化公众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博物馆学的发展。国家博物馆也将成为首都中心区市民欣赏高品位文化的重要场所。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收藏本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及研究历史科学和有关学术问题的机构,馆藏文物藏品62万件,并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和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国家博物馆考古研究力量设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航空遥感摄影考古等专业机构。馆属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具备一支专业的水下考古队伍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

我主要参观了原始社会的展馆!原始社会的陈列为远古居民约170万年前-1万年前)、氏族社会约1万年前-5000年前)和礼貌的曙光约5000年前-4000年前)三部分。在远古居民部分能够看到中国已知年代最早的元谋人,稍晚的蓝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以及和我们同属于进步智人阶段的山顶洞人的形象。

展柜中陈列着他们打制的石器、采集的树籽、狩猎的禽兽残骸。山顶洞人的骨针和用兽牙、贝壳制成的装饰品,证明人类已开始缝制衣物和有了审美意识。

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开始磨制石器,并开始了制陶、纺织等手工业生产,氏族的分布也更加广泛。陈列中有8000年前的稻谷,7000年前的骨器、陶器,以及在陕西姜寨发现的6000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模型)。距今5000年前后,农耕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一个人的劳动除能满足自我的最低生活需要外,还能带给必须剩余产品,从而导致了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

这时出现了专门的手工业生产,出现了文字的萌芽,文化艺术和宗教也都有显著发展。人们在陈列中能够看到石犁,最早的铜刀,漂亮的彩陶、玉琮、玉钺、玉龙等重要礼器。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陈列分为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时期和夏春秋时期的各族共五部分。

本次活动十分有好处,我们学***多知识,受益匪浅!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四):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

清明假期,我与同学相约去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一年之前,我们班曾组织过一次参观国博《复***》,那时,我还只是刚从小城市来到首都,对一切都感到新奇。一年之后,作为一名入党用心分子,经过堂课的深入学习,对参观《复兴之路》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辛亥革命,再从八年抗战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一向在探索中前进着,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取得成就,中国人民一向都没有放下过,不屈不饶,一向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永不放下。

我想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最伟大精神。

《复兴之路》展览透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个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历史和人民怎样选取了马克思主义、选取了中国共产党、选取了社会主义道路、选取了改革开放,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务必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的复兴。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入党用心分子,就应坚定不移的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职责,用自我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续写新的篇章。勿忘国耻,以史为鉴。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五):

这天我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真的是感慨万千。

展览分几个部单元。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国列强欺负中国人民和人本侵略中国的这两部分。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了,帝国主义国家往我国超多的运送鸦片,使社会变的腐败,使中国人民失去健康。之后林则徐虽然消灭了鸦片,但帝国主义仍不放过中国,跟中国打仗。而中国输了,就跟帝国主义签定了很多不平多条约,让中国的土地不再完整,况且中国每年都要赔钱给帝国主义。

中国人变得十分穷,满大街都是饿死的人。而中国人民并没有放下期望,而是站起来反抗。1939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但国民党并没有站起来反抗。

国土大面积沦陷,日本人占了中国的很多部分。随只中国人民也开始受欺凌。日本帝国主义大面积**中国人。

而中国人则没有放下,而是举起**去打败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日本投降,澳门和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复兴之路》观后感 | 复兴之路观后感 | 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 |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
上一篇:店面通知精品十篇 下一篇:公司端午活动总结范文9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